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式或直接采用第四代Holladay 2公式
•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工作和生活需要确定合适的术后 屈光状态
• 术前向患者反复交代屈光误差难以避免,以免引起不 必要纠纷
• 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可 行性方法,个体病例需个体对待
• 需要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才能 进一步提高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的可预测性及 准确性
• 建议采用IOL-Master测量轴长,无IOL-Master时,建 议B超定位下反复测量A超获得相对准确轴长
总结:
• 正常范围眼轴(22-24.5mm)几乎所有公式均可 • 中等程度眼轴(24.5-26mm)Holladay 1最理想 • 长眼轴(>26mm) SRK T最合适 • 短眼轴(<22mm) Hoffer Q公式最准确 • 超短眼轴(<19mm)建议使用Holladay 2 • 角膜屈光术后眼 建议采用双曲率法矫正第三代公
• 三、眼轴测量误差及改进方法
• 眼轴长度是指从角膜顶点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 • A超生物测量所测得的眼轴是从角膜前表面至视网膜内界膜的
距离,研究发现54%术后屈光误差来自A超眼轴测量误差 • 测量方向不正确或压迫眼球 • 后巩膜葡萄肿 • 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
• 手动角膜曲率测量时一般取旁中心4点位,忽 略了变平的中心部位角膜,测得曲率较实际偏 大
2、角膜曲率测算的改进方法
• 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通过光学公式计算 使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该方法不需屈光手术前的临床资料即可计算角膜 曲率
• 利用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 当无法直接获得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时,可通过 手术切削量、术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来推算术后后 表面曲率半径,进而计算角膜曲率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文稿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文稿
• 第二代公式
SRK和SRKII ——回归公式 简便
第一代理论公式的修正公式——c与眼轴长度相关
• 第三代公式
SRK/T、Holladay 和 Holladay 2、及Hoffer Q 公式
复杂的公式系统
人工晶体位置的预测公式
更多个体化因素
SRK/T公式 基于Fyodorov公式 c的预测公式为: c= H + offset offset= ACD常数-3.336 ACD常数= 0.62467A - 68.747 H为角膜到虹膜平面的距离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 文稿
公式的演变
经验性 +19.0D或+18.0D 误差很大
IOL=18+(R×1.25)
原始理论公式
(+)常数修正c
第一代公式 理想模型
缺乏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相关
第二代公式 长或短眼轴中 误差较大
(+)c的预测公式
第三代公式
SRK-T Holladay Haigis Hoffer Q
Holladay 2
更加复杂更具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白对白角膜的测量、术前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关
Hoffer Q公式
c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关系为非线性 Hoffer公式+新的c预测公式 包括:
1)不同晶体类型提供的c常数; 2)c与眼轴长度的关系; 3)c与角膜曲率的关系; 4)长眼轴和短眼轴的调整; 5)一个修正常数。
Haigis公式
三个常数预测c:
ACpost= a0 + a1AC + a2AL a0= 0.62467×A const - 72.434 ACpost:术后前房深度 AC:术前前房深度 AL:眼轴长度 A const:人工晶体厂商提供的A常数 a1、a2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得到 标准模型 a1=0.4 a2=0.1。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患者中发生白内障的数量将愈来愈多从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报道常规人工晶体计算方法造成IOL度数不足白内障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几方面讨论它们对该类手术的影响一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通过角膜放射状切口使角膜中央区变得扁平从而矫正屈光不正,其切口较深中央光学区在3至4毫米左右 1 Koch报告四例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短期远视漂移高达+6D可能是因为放射状切口的机械不稳定性和角膜水肿所致这些变化是可逆的,几周内随角膜水肿的减退视力逐渐提高同时视力也有昼夜波动12但是对于PRK/LASIK术后白内障的病人来说植入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出的人工晶体术后角膜保持稳定的状态将造成持续的远视状态22二角膜屈光度的计算1正常角膜屈光度的测量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是通过测量光线投射到角膜表面的反射像的大小计算出该点角膜曲率再转换为屈光度可表达为P=N -1/R 1其中,P为角膜屈光度N为屈光指数R为该点所在曲面的半径100年前Javal光学系统假想中央区角膜为近视球面或者为一球柱面通过测量值近似地将角膜前表面曲率半经定为7.5毫米并且相当于45D屈光度2由公式1计算出45= N -1/0.0075N=1.3375对于每一个所测定的角膜曲率R相对应的屈光度为:P=0.3375/R (2)公式(2)的缺陷在于未能够充分考虑空气—泪膜界面泪膜—角膜界面角膜—房水界面角膜厚度的作用(如图1-B)根据Gobbi泪膜角膜界面屈光度+5.20D可被角膜房水界面的屈光度-5.88D所大致抵消5因此光学上角膜屈光度计算应该以下公式为基础如图1-AP= N 2-N1/R1+N 3-N2/R2 3即Gullstrand简化眼模型R1=7.7毫米R2=6.8毫米,角膜厚度当量为0.1D,P=43.05D得出N=1.331485由公式3知道角膜屈光度由角膜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界面等共同决定目前仅能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将相应的校正值N带入公式(1)来计算角膜屈光度2,3由于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校正方法目前有多个不同的校正值N如Helmholtz19621.336Binkhorst1979 1.333Oalen(1986)1.3375Holladay19884/3IOL MasterZeiss仪器采用多个N值可以根据被检查者的不同挑选其中之一目前测量角膜屈光度的方法很多手动角膜曲率计假定角膜为球柱面测量距角膜中央3-4毫米垂直相交的四点曲率度数 它只能测量小范围角膜角膜越陡测量范围越小无法测量每一点的屈光水平极平或者极陡时失去其准确性即使测量者看到不规则情况仅能认为结果不可靠3自动角膜曲率计选择中央 2.6毫米为目标它比手动角膜曲率计更稳定7而且其对RK患者更为实用因为其测量范围在放射线切开口以内不受术后膝盖作用影响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超过5000点中央区3毫米超过1000点能够全面反映角膜情况对角膜不规则散光更准确屈光角膜手术后角膜在各点的屈光力均发生变化角膜地形图更能够全面反映角膜的情况8Maeda和Klyce主张用平均中央去屈光度ACP来计算但是也仅对RK患者有优势9最新Obscan全角膜裂隙扫描地形图能够通过双光束扫描几千点中央区5毫米相互叠加三维重建角膜前表面能够全面反映角膜的实际情况同时它有可能测量角膜后曲率半径的潜能10,其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证实2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目前所有仪器对人眼角膜曲率的测量值均建立在模型眼上其前后面曲率比值与模型眼一致图1-A IOL的计算也是建立在眼球各部分比例与模型眼相似上屈光手术中 RK和LTK没有去除角膜组织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变化相似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其仍适用如图1-C N值用13375为优11,12当角膜光学区小于3毫米时由于术后角膜的膝盖作用投射环部分位于角膜中央光学区外将旁中央区计算在内存在系统误差RK放射状切口愈多切口愈长愈深中央区越小误差的可能性和幅度愈大此时采用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值可能更能够全面反映角膜情况当角膜光学区大于4毫米时投射环位于该范围内不同的方法得出的值的误差相对较小对于PRK和LASIK术后患者来说由于手术中去除部分角膜组织使前表面变平而后表面基本没有变化前后面曲率比例已不同与模型眼如图1-D13 前表面不再是球柱面各条纬线不再是向心性传统计算方法无论是角膜曲率计还是角膜地形图已不再适用也有报告指出激光术后角膜曲率测量值的变化与主观显然验光变化不一致14其中角膜曲率计测量值又小于角膜地形图测量值低估角膜曲率值在10%30%之间最大绝的值3.3D83%141 - A 1 - B 1 - C 1 - D图1 图解各类模型眼1-A Gullstrand 模型眼前表面半径7.7毫米后表面半径 6.8毫米∆n1,2=0.376, ∆n2,3 = -0.0471-B Gobbi 模型眼注意空气-泪膜界面(g-t)泪膜-角膜界面(t-c)角膜-房水界面(c-a)51-C, RK , LTK术后角膜的变化由于没有组织去除前后界面变化一致131-D, PRK , LASIK术后角膜的变化尽管前表面中央区变平后表面基本没有变化16因此不少人提出屈光手术后有效角膜屈光度计算方法归纳起来可行的有以下几种球镜当量法 非硬性接触镜法硬性接触镜法角膜屈光度计算法前曲率法曲率法后曲率法(1) 非硬性接触镜法16Guyton和Halladay于1989年提出也叫临床病史法它要求患者提供屈光手术前角膜曲率MK PRE验光结果和手术后屈光稳定时的验光结果患者白内障形成后验光的结果已不可靠不能真正反应其屈光度MK POST = MK PRE—∆SEQ sp /C0MK POST 表示屈光手术后角膜屈光度MK PRE 表示屈光手术前角膜屈光度即测量值∆SEQ SP/CO 表示球镜当量变化∆SEQ SP 表示镜架验光当量镜片距角膜顶点14毫米∆SEQ CO 表示角膜顶点验光当量SEQ 和∆SEQ co与 ∆SEQ sp的换算关系如下SEQ= 球镜 0.5 Χ 柱镜∆SEQ CO=∆SEQ SP / [10.014 x ∆SEQ SP]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SEQ sp /∆SEQ co,但是用后者计算出MK POST 的的值要比前者大2硬性接触镜法23Holladay和Hoffer先后提出RK PRK LASIK术后用此法计算角膜屈光度它用已知基弧度数的硬性接触镜过矫患者用所得的验光结果来计算角膜屈光度不需要患者术前的任何资料MK POST =BC HCL + ∆SEQBC HCL 表示硬性接触镜的基弧度数∆SEQ = SEQ SP– SEQ sp-HCLSEQ sp- HCL 表示戴硬性接触镜后的屈光当量尽管Zeh 和Koch认为此法较其它方法有同样的预测值17此法已受到质疑有人提出不适合PRK LASIK.即对RK术后患者的实用性也有限因为它要求患者能够通过校正获得足够的视力可靠的验光结果但是对白内障患者来说已不可能无法得到实用可靠的验光结果除非在白内障发生前按上述方法计算出MK POST3前曲率法18此法仅需要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值就可以算出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的实际屈光度但是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N值如Zeiss 用1.3313, TMS-1用1.3375等MK POST= MK PRE∆PP = PM[ 1.376 1.000/N 1.000] 如果N为 1.3313则 P = P m x1.135∆P= P PRE P POST=[P M-PRE P M-POST] X [ 1.376 1.000/N 1.000] P M为实际测量值P PRE P POST 分别为术前术后角膜屈光度的计算值P M-PRE为屈光术前测量值P M-POST屈光为术后测量值Manddell根据计算认为屈光术后角膜实际屈光度角测量值小10%左右有下面计算法20MK POST = P M x 1.114此法将比例固定在 1.114但是有报告指出角膜屈光度在屈光手术前后的差异在10%30%之间显然这种方法没有反应出这样的一种变化4后曲率法20本方法主要是通过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实际测量值来计算前表面角膜屈光度然后加上后角膜屈光度(P POST)后角膜屈光度有二种方法获得1经验值法 加上二个经验平均值一是-5.9D是根据Gullatrand模型眼得出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值二是-6.2D是根据角膜裂隙扫描镜得出的后表面曲率数值后表面曲率值在个体之间有较大差异约在-2.1D到-8.5D之间因此将平均值加到每一个病人之中有失偏颇2角膜后屈光度实测值法用Drtek公司开发的Orbscan角膜裂隙扫描地形图可获得后表面角膜曲率值但是其实际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验证23具体算法如下MK POST = P ANT + P POSTP ANT 表示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它的计算方法有二P ANT = P M [ 1.376 1.000/N 1.000]或者,P ANT = P M [ 1.376 1.000x 1/ MDR + 1/MFR]/2其中,MDR 最陡子午线半径MFR 最平子午线半径以上这几种方法中有的要求要有术前角膜和屈光的情况要求患者在白内障发生前有稳定的屈光水平及相关的记载如(1)(3)法这就要求现在的屈光手术中心除保存病人资料外还需给病人建立小卡片注明角膜曲率术前术后稳定后的屈光状态利于病人在各种情况下仍能够得到相关资料同时解决病人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不在同一医院完成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三 眼轴的测量眼轴的测量是IOL计算不准确的又一因素尽管有人提出眼轴的测量不会影响此类白内障人工晶体的计算20但角膜削去100-200微米左右眼轴不仅缩短而且影响了眼前节各部分的比例是会有误差的21对于不同屈光状态的患者同样的测量值也造成不同程度的IOL误差如表1所示23表一 眼轴误差所致的IOL预测误差屈光不正 眼 轴 IOL预测误差值近视 30毫米 175D/毫米正视 235毫米 235D/毫米远视 20毫米 375D/毫米屈光手术的病人多数是近视眼高度近视偏多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大于27毫米有晶体眼的超声速度与无晶体眼的超声速度一致为1532米/秒故最好采用1532米/秒参数或者换算为1532米/秒值24ALU = AL1532+0.28毫米AL1532 = AL1545 x 1532/1545ALU 真正超声眼轴长度AL1532 超声速度为1532米/秒时的眼轴长度AL1545 超声速度为1545米/秒时眼轴的长度对高度近视的病人影响眼轴测量的另一原因是巩膜后葡萄肿测量值可能是角膜顶点和葡萄肿的某一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与中心凹的距离IOL Master 采用部分相干干涉波测量而非超声测量准确地得到眼轴长度但是它不适用于白内障较重或者不配合者他们不能够固视探头内的注视点也有的作者采用高分辨率B超先获得通过视乳头中心的切面像然后测量角膜顶点到距视乳头颞侧4.5毫米即中心凹的距离为眼轴长度24四计算公式的选择1990年Leaming25调查发现有35%的外科大夫认为IOL计算公式的选择是IOL计算中最不准确的因素Zaldivar指出不同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的IOL读数值误差在-4D-1D之间24因此对眼球各段比例改变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公式也很重要Hoffer提出根据眼轴选择公式见表二26有文献报告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用Binkhorst或Holladay2取得满意效果2728表二 眼轴选择IOL计算公式<22毫米 Hoffer Q, Holladay 222.0-24.5毫米 Hoffer Q, Holladay 124.5-26毫米 SRK/T , Holladay>26毫米 SRK/T五临床报告目前相继有角膜屈光术后接受白内障患者手术由于各种原因尽管手术本身是成功的但是它们没有获得较好的视力见表三16对已行白内障的患者目前其纠的方法有1 取出原人工晶体植入合适人工晶体2植入Piggyback人工晶体3行单纯白内障摘除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表三 文献中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屈光情况作者 时间 眼数 术前屈光度 术后屈光不正与视力 建议Gelender 1983 1 -2.5D,RK +9.75,20/20 未植入人工晶体接触镜矫正 Markovits 1986 1 -10.75D,RK +0.25,20/20 植入IOL较计算值大3DKoch 1989 4 -12.5-1.6D,RK +0.25-+5.9,20/20-20/15 用校正K值Holladay公式 Casebeer 1996 1 未提供 未提供 常规计算法Lesher 1994 1 -6.0D,PRK +0.5, 未提供 自动角膜曲率计SRK/TCelikkol 1995 4 -8.75D-5.38D, RK -0.50-+2.75,20/30-20/20 TMS角膜地形图Holladay公式 Siganos 1996 1 -0.8D,PRK +3.4,20/25 K为PRK后2周Lyle 1997 10 -11.13-2.50D, RK -1.12-+3.5,20/50-20/20 取Bimkhorst 和Holladay平均值 Kalski 1997 4 -14.0D11.13D,PRK +0.25-+3.25,未提供 用球镜当量法+SRK/TBardocci 1998 1 未提供,RK +1.25,20/20 Holladay 设计的有效屈光度法 Morris 1998 1 -7.0D,PRK +3.5,20/30 球镜当量+Hoffer Q,Holladay,SRK/T最大值Speicher 1999 1 -18.0D,PRK +4.0,20/40 球镜当量法+三代公式Amm 1999 1 -16.5D,LASIK -3.1, 未提供 球镜当量法+三代公式总 结由上看出,影响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成功率的因素很多除手术本身以外,还包括如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等因素加之每个病人特殊的情况和要求要使白内障手术成为真正量化的屈光手术还需更多的时间和研究.参考文献1Waring GO, Lynn MS, Mcdonnell PS. 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evaluationof radial ketatotomy study -10 years after surgery. Arch Ophthalmol 1994;112:1298-13082陆文秀,3褚仁远角膜曲率检查法 现代眼科手册 杨均主编204-2084褚仁远角膜地形图检查法 现代眼科手册 杨均主编208-2115Gullstrand A, Die Dioptrit des Anges In handbuch de physiologischen Opitc3 AuH edited by Helmohotz H. Hanmburgl ceipzig 190-9,41,375.6Gobbi PG, Carones F, Brancato R. Keratometric index, videokeratography,and refractive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8 24:202-2117Holladay JT.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 with previous keratorefractivesurgery(RK,PRK,LASIK). Ophthalmol Pract 1997 15:238-2448Manning CA, Kloess PM. Comparison of portable automated keratometry andmanual keratometry for IOL calcul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7 23:1213-12169Wilson SE, Klyce SD. Quantitative descriptors of corneal topography: aclinical study. Arch Ophthalmol 1991 109:349-35310 Maeda N, Klyce SD, Smolek MK. Disparity between keratometry style readingand cornea power with the pupil after refractive surgery for myopia .Cornea 1997 16:517-2411 Seitz B, Bebren SA, Langerburcher A. Cornea topography. Curr OpinionOphthalmol 1999 8:8-2412 Hanna KD, Touve FE, Waring GO. Preliminary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effects of radial keratotomy. Arch Ophthalmol 1989 ;107:911-91813 Koch DD, Liu JF, Hyde LL et al. Refractive complications of cataractsurgery after radial keratomy. Am J Ophthalmol 1989 108:676-68214 Wilson SE, Klyce SD. Changes in cornea topography after excimer laser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for myopia. Ophthalmology 1991; 98:1338-1347 15 Smith RJ, Chem WK, Maloney RK. The prediction of surgical inducedrefractive change from cornea topography. Am J Ophthalmol 1998;125:44-53.16 Seitz B, Langenbucher A. Underestim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 forcataract surgery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Ophthalmology 1999;106:693-70217 Mamdell RB, Corneal power correction factor for photorefractivekeratoctomy. J Refract Corneal Surg 1994 10: 125-12818 Seitz B, Langenbucher A,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s status after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Cu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0; 11:35-46 19 Seitz B, Behrens A, Langenbucher Corneal Topography Curr Opinion inophthalmol. 1997;8:8-2420 Zeh WG, Koch DD. Comparison of cataract lens overrefraction and standardkeratometry for measuring corneal curvature in eyes with lenticular opacit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9; 25:898-90321 Speicher L.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 status after corneal refractivesurgery.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1; 12:17-2922 Hoffer R.J. IOL power calculation Joint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Ophthalmology and Pan-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Oct 24-27 199923 Morris AHC, Whittaker KW. Errors in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Eye 1998; 12:327-32824 Conlibaly K. Underestimation of intraocular power for cataract surgeryafter myopic PRK. Ophthalmology 2000,107;222-2325 Hoffer KJ, Clinical results using the Holladay2 intraocular lens powerformula.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1233-123726 Zaldivar R er al.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extreme myopia.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668-67427 Leaming DV. Practice Styles and preference of ARSRS members-1989 survey.J Cataract Refaract Surg 1990 ;16:624-3228 Gimbel HV, Sun R. Accuracy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calculation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4:1147-5229 Gimbel HV, Sun R. Accuracy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calculation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1;27:571-76。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

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患者中发生白内障的数量将愈来愈多从我们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报道常规人工晶体计算方法造成IOL度数不足白内障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从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几方面讨论它们对该类手术的影响一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通过角膜放射状切口使角膜中央区变得扁平从而矫正屈光不正,其切口较深中央光学区在3至4毫米左右 1 Koch报告四例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短期远视漂移高达+6D可能是因为放射状切口的机械不稳定性和角膜水肿所致这些变化是可逆的,几周内随角膜水肿的减退视力逐渐提高同时视力也有昼夜波动12但是对于PRK/LASIK术后白内障的病人来说植入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出的人工晶体术后角膜保持稳定的状态将造成持续的远视状态22二角膜屈光度的计算1正常角膜屈光度的测量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是通过测量光线投射到角膜表面的反射像的大小计算出该点角膜曲率再转换为屈光度可表达为P=N -1/R 1其中,P为角膜屈光度N为屈光指数R为该点所在曲面的半径100年前Javal光学系统假想中央区角膜为近视球面或者为一球柱面通过测量值近似地将角膜前表面曲率半经定为7.5毫米并且相当于45D屈光度2由公式1计算出45= N -1/0.0075N=1.3375对于每一个所测定的角膜曲率R相对应的屈光度为:P=0.3375/R (2)公式(2)的缺陷在于未能够充分考虑空气—泪膜界面泪膜—角膜界面角膜—房水界面角膜厚度的作用(如图1-B)根据Gobbi泪膜角膜界面屈光度+5.20D可被角膜房水界面的屈光度-5.88D所大致抵消5因此光学上角膜屈光度计算应该以下公式为基础如图1-AP= N 2-N1/R1+N 3-N2/R2 3即Gullstrand简化眼模型R1=7.7毫米R2=6.8毫米,角膜厚度当量为0.1D,P=43.05D得出N=1.331485由公式3知道角膜屈光度由角膜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界面等共同决定目前仅能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将相应的校正值N带入公式(1)来计算角膜屈光度2,3由于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校正方法目前有多个不同的校正值N如Helmholtz19621.336Binkhorst1979 1.333Oalen(1986)1.3375Holladay19884/3IOL MasterZeiss仪器采用多个N值可以根据被检查者的不同挑选其中之一目前测量角膜屈光度的方法很多手动角膜曲率计假定角膜为球柱面测量距角膜中央3-4毫米垂直相交的四点曲率度数 它只能测量小范围角膜角膜越陡测量范围越小无法测量每一点的屈光水平极平或者极陡时失去其准确性即使测量者看到不规则情况仅能认为结果不可靠3自动角膜曲率计选择中央 2.6毫米为目标它比手动角膜曲率计更稳定7而且其对RK患者更为实用因为其测量范围在放射线切开口以内不受术后膝盖作用影响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超过5000点中央区3毫米超过1000点能够全面反映角膜情况对角膜不规则散光更准确屈光角膜手术后角膜在各点的屈光力均发生变化角膜地形图更能够全面反映角膜的情况8Maeda和Klyce主张用平均中央去屈光度ACP来计算但是也仅对RK患者有优势9最新Obscan全角膜裂隙扫描地形图能够通过双光束扫描几千点中央区5毫米相互叠加三维重建角膜前表面能够全面反映角膜的实际情况同时它有可能测量角膜后曲率半径的潜能10,其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证实2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目前所有仪器对人眼角膜曲率的测量值均建立在模型眼上其前后面曲率比值与模型眼一致图1-A IOL的计算也是建立在眼球各部分比例与模型眼相似上屈光手术中 RK和LTK没有去除角膜组织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变化相似传统的计算方法对其仍适用如图1-C N值用13375为优11,12当角膜光学区小于3毫米时由于术后角膜的膝盖作用投射环部分位于角膜中央光学区外将旁中央区计算在内存在系统误差RK放射状切口愈多切口愈长愈深中央区越小误差的可能性和幅度愈大此时采用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值可能更能够全面反映角膜情况当角膜光学区大于4毫米时投射环位于该范围内不同的方法得出的值的误差相对较小对于PRK和LASIK术后患者来说由于手术中去除部分角膜组织使前表面变平而后表面基本没有变化前后面曲率比例已不同与模型眼如图1-D13 前表面不再是球柱面各条纬线不再是向心性传统计算方法无论是角膜曲率计还是角膜地形图已不再适用也有报告指出激光术后角膜曲率测量值的变化与主观显然验光变化不一致14其中角膜曲率计测量值又小于角膜地形图测量值低估角膜曲率值在10%30%之间最大绝的值3.3D83%141 - A 1 - B 1 - C 1 - D图1 图解各类模型眼1-A Gullstrand 模型眼前表面半径7.7毫米后表面半径 6.8毫米∆n1,2=0.376, ∆n2,3 = -0.0471-B Gobbi 模型眼注意空气-泪膜界面(g-t)泪膜-角膜界面(t-c)角膜-房水界面(c-a)51-C, RK , LTK术后角膜的变化由于没有组织去除前后界面变化一致131-D, PRK , LASIK术后角膜的变化尽管前表面中央区变平后表面基本没有变化16因此不少人提出屈光手术后有效角膜屈光度计算方法归纳起来可行的有以下几种球镜当量法 非硬性接触镜法硬性接触镜法角膜屈光度计算法前曲率法曲率法后曲率法(1) 非硬性接触镜法16Guyton和Halladay于1989年提出也叫临床病史法它要求患者提供屈光手术前角膜曲率MK PRE验光结果和手术后屈光稳定时的验光结果患者白内障形成后验光的结果已不可靠不能真正反应其屈光度MK POST = MK PRE—∆SEQ sp /C0MK POST 表示屈光手术后角膜屈光度MK PRE 表示屈光手术前角膜屈光度即测量值∆SEQ SP/CO 表示球镜当量变化∆SEQ SP 表示镜架验光当量镜片距角膜顶点14毫米∆SEQ CO 表示角膜顶点验光当量SEQ 和∆SEQ co与 ∆SEQ sp的换算关系如下SEQ= 球镜 0.5 Χ 柱镜∆SEQ CO=∆SEQ SP / [10.014 x ∆SEQ SP]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SEQ sp /∆SEQ co,但是用后者计算出MK POST 的的值要比前者大2硬性接触镜法23Holladay和Hoffer先后提出RK PRK LASIK术后用此法计算角膜屈光度它用已知基弧度数的硬性接触镜过矫患者用所得的验光结果来计算角膜屈光度不需要患者术前的任何资料MK POST =BC HCL + ∆SEQBC HCL 表示硬性接触镜的基弧度数∆SEQ = SEQ SP– SEQ sp-HCLSEQ sp- HCL 表示戴硬性接触镜后的屈光当量尽管Zeh 和Koch认为此法较其它方法有同样的预测值17此法已受到质疑有人提出不适合PRK LASIK.即对RK术后患者的实用性也有限因为它要求患者能够通过校正获得足够的视力可靠的验光结果但是对白内障患者来说已不可能无法得到实用可靠的验光结果除非在白内障发生前按上述方法计算出MK POST3前曲率法18此法仅需要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值就可以算出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的实际屈光度但是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N值如Zeiss 用1.3313, TMS-1用1.3375等MK POST= MK PRE∆PP = PM[ 1.376 1.000/N 1.000] 如果N为 1.3313则 P = P m x1.135∆P= P PRE P POST=[P M-PRE P M-POST] X [ 1.376 1.000/N 1.000] P M为实际测量值P PRE P POST 分别为术前术后角膜屈光度的计算值P M-PRE为屈光术前测量值P M-POST屈光为术后测量值Manddell根据计算认为屈光术后角膜实际屈光度角测量值小10%左右有下面计算法20MK POST = P M x 1.114此法将比例固定在 1.114但是有报告指出角膜屈光度在屈光手术前后的差异在10%30%之间显然这种方法没有反应出这样的一种变化4后曲率法20本方法主要是通过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实际测量值来计算前表面角膜屈光度然后加上后角膜屈光度(P POST)后角膜屈光度有二种方法获得1经验值法 加上二个经验平均值一是-5.9D是根据Gullatrand模型眼得出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值二是-6.2D是根据角膜裂隙扫描镜得出的后表面曲率数值后表面曲率值在个体之间有较大差异约在-2.1D到-8.5D之间因此将平均值加到每一个病人之中有失偏颇2角膜后屈光度实测值法用Drtek公司开发的Orbscan角膜裂隙扫描地形图可获得后表面角膜曲率值但是其实际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验证23具体算法如下MK POST = P ANT + P POSTP ANT 表示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它的计算方法有二P ANT = P M [ 1.376 1.000/N 1.000]或者,P ANT = P M [ 1.376 1.000x 1/ MDR + 1/MFR]/2其中,MDR 最陡子午线半径MFR 最平子午线半径以上这几种方法中有的要求要有术前角膜和屈光的情况要求患者在白内障发生前有稳定的屈光水平及相关的记载如(1)(3)法这就要求现在的屈光手术中心除保存病人资料外还需给病人建立小卡片注明角膜曲率术前术后稳定后的屈光状态利于病人在各种情况下仍能够得到相关资料同时解决病人屈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不在同一医院完成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三 眼轴的测量眼轴的测量是IOL计算不准确的又一因素尽管有人提出眼轴的测量不会影响此类白内障人工晶体的计算20但角膜削去100-200微米左右眼轴不仅缩短而且影响了眼前节各部分的比例是会有误差的21对于不同屈光状态的患者同样的测量值也造成不同程度的IOL误差如表1所示23表一 眼轴误差所致的IOL预测误差屈光不正 眼 轴 IOL预测误差值近视 30毫米 175D/毫米正视 235毫米 235D/毫米远视 20毫米 375D/毫米屈光手术的病人多数是近视眼高度近视偏多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大于27毫米有晶体眼的超声速度与无晶体眼的超声速度一致为1532米/秒故最好采用1532米/秒参数或者换算为1532米/秒值24ALU = AL1532+0.28毫米AL1532 = AL1545 x 1532/1545ALU 真正超声眼轴长度AL1532 超声速度为1532米/秒时的眼轴长度AL1545 超声速度为1545米/秒时眼轴的长度对高度近视的病人影响眼轴测量的另一原因是巩膜后葡萄肿测量值可能是角膜顶点和葡萄肿的某一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与中心凹的距离IOL Master 采用部分相干干涉波测量而非超声测量准确地得到眼轴长度但是它不适用于白内障较重或者不配合者他们不能够固视探头内的注视点也有的作者采用高分辨率B超先获得通过视乳头中心的切面像然后测量角膜顶点到距视乳头颞侧4.5毫米即中心凹的距离为眼轴长度24四计算公式的选择1990年Leaming25调查发现有35%的外科大夫认为IOL计算公式的选择是IOL计算中最不准确的因素Zaldivar指出不同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的IOL读数值误差在-4D-1D之间24因此对眼球各段比例改变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公式也很重要Hoffer提出根据眼轴选择公式见表二26有文献报告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用Binkhorst或Holladay2取得满意效果2728表二 眼轴选择IOL计算公式<22毫米 Hoffer Q, Holladay 222.0-24.5毫米 Hoffer Q, Holladay 124.5-26毫米 SRK/T , Holladay>26毫米 SRK/T五临床报告目前相继有角膜屈光术后接受白内障患者手术由于各种原因尽管手术本身是成功的但是它们没有获得较好的视力见表三16对已行白内障的患者目前其纠的方法有1 取出原人工晶体植入合适人工晶体2植入Piggyback人工晶体3行单纯白内障摘除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表三 文献中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屈光情况作者 时间 眼数 术前屈光度 术后屈光不正与视力 建议Gelender 1983 1 -2.5D,RK +9.75,20/20 未植入人工晶体接触镜矫正 Markovits 1986 1 -10.75D,RK +0.25,20/20 植入IOL较计算值大3DKoch 1989 4 -12.5-1.6D,RK +0.25-+5.9,20/20-20/15 用校正K值Holladay公式 Casebeer 1996 1 未提供 未提供 常规计算法Lesher 1994 1 -6.0D,PRK +0.5, 未提供 自动角膜曲率计SRK/TCelikkol 1995 4 -8.75D-5.38D, RK -0.50-+2.75,20/30-20/20 TMS角膜地形图Holladay公式 Siganos 1996 1 -0.8D,PRK +3.4,20/25 K为PRK后2周Lyle 1997 10 -11.13-2.50D, RK -1.12-+3.5,20/50-20/20 取Bimkhorst 和Holladay平均值 Kalski 1997 4 -14.0D11.13D,PRK +0.25-+3.25,未提供 用球镜当量法+SRK/TBardocci 1998 1 未提供,RK +1.25,20/20 Holladay 设计的有效屈光度法 Morris 1998 1 -7.0D,PRK +3.5,20/30 球镜当量+Hoffer Q,Holladay,SRK/T最大值Speicher 1999 1 -18.0D,PRK +4.0,20/40 球镜当量法+三代公式Amm 1999 1 -16.5D,LASIK -3.1, 未提供 球镜当量法+三代公式总 结由上看出,影响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成功率的因素很多除手术本身以外,还包括如角膜生物物理行为的改变角膜屈光度的计算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等因素加之每个病人特殊的情况和要求要使白内障手术成为真正量化的屈光手术还需更多的时间和研究.参考文献1Waring GO, Lynn MS, Mcdonnell PS. Results of the prospective evaluationof radial ketatotomy study -10 years after surgery. Arch Ophthalmol 1994;112:1298-13082陆文秀,3褚仁远角膜曲率检查法 现代眼科手册 杨均主编204-2084褚仁远角膜地形图检查法 现代眼科手册 杨均主编208-2115Gullstrand A, Die Dioptrit des Anges In handbuch de physiologischen Opitc3 AuH edited by Helmohotz H. Hanmburgl ceipzig 190-9,41,375.6Gobbi PG, Carones F, Brancato R. Keratometric index, videokeratography,and refractive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8 24:202-2117Holladay JT.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 with previous keratorefractivesurgery(RK,PRK,LASIK). Ophthalmol Pract 1997 15:238-2448Manning CA, Kloess PM. Comparison of portable automated keratometry andmanual keratometry for IOL calcul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7 23:1213-12169Wilson SE, Klyce SD. Quantitative descriptors of corneal topography: aclinical study. Arch Ophthalmol 1991 109:349-35310 Maeda N, Klyce SD, Smolek MK. Disparity between keratometry style readingand cornea power with the pupil after refractive surgery for myopia .Cornea 1997 16:517-2411 Seitz B, Bebren SA, Langerburcher A. Cornea topography. Curr OpinionOphthalmol 1999 8:8-2412 Hanna KD, Touve FE, Waring GO. Preliminary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effects of radial keratotomy. Arch Ophthalmol 1989 ;107:911-91813 Koch DD, Liu JF, Hyde LL et al. Refractive complications of cataractsurgery after radial keratomy. Am J Ophthalmol 1989 108:676-68214 Wilson SE, Klyce SD. Changes in cornea topography after excimer laser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for myopia. Ophthalmology 1991; 98:1338-1347 15 Smith RJ, Chem WK, Maloney RK. The prediction of surgical inducedrefractive change from cornea topography. Am J Ophthalmol 1998;125:44-53.16 Seitz B, Langenbucher A. Underestim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 forcataract surgery 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Ophthalmology 1999;106:693-70217 Mamdell RB, Corneal power correction factor for photorefractivekeratoctomy. J Refract Corneal Surg 1994 10: 125-12818 Seitz B, Langenbucher A,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s status after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Cu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0; 11:35-46 19 Seitz B, Behrens A, Langenbucher Corneal Topography Curr Opinion inophthalmol. 1997;8:8-2420 Zeh WG, Koch DD. Comparison of cataract lens overrefraction and standardkeratometry for measuring corneal curvature in eyes with lenticular opacit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9; 25:898-90321 Speicher L. Intraocular lens calculation status after corneal refractivesurgery.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1; 12:17-2922 Hoffer R.J. IOL power calculation Joint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Ophthalmology and Pan-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Oct 24-27 199923 Morris AHC, Whittaker KW. Errors in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aft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Eye 1998; 12:327-32824 Conlibaly K. Underestimation of intraocular power for cataract surgeryafter myopic PRK. Ophthalmology 2000,107;222-2325 Hoffer KJ, Clinical results using the Holladay2 intraocular lens powerformula.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1233-123726 Zaldivar R er al.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extreme myopia.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668-67427 Leaming DV. Practice Styles and preference of ARSRS members-1989 survey.J Cataract Refaract Surg 1990 ;16:624-3228 Gimbel HV, Sun R. Accuracy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calculation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4:1147-5229 Gimbel HV, Sun R. Accuracy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calculation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1;27:571-76。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PPT课件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PPT课件
15
•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曲率、厚度、屈光指 数等生物学参数发生变化
• 白内障术前IOL度数计算需引入以上各项生 物学参数
• 运用常规方法计算IOL度数势必带来屈光偏 差,引起白内障术后明显屈光不正!
16
• 如何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计算准确 性,取决于
• 准确的角膜曲率 • 准确的术后有效前房深度预测 • 准确的眼轴长度测量 • 正确选择IOL计算公式
同人工晶状体眼的前房深度,使用有效人 工晶状体位置预测更准确,目前普遍使用
13
• 第四代公式 Holladay 2、Haigis公式 • Holladay II公式使用7个变量:角膜直径、
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前房 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年龄,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的个体化 计算角膜极度扁平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可能不准确。
21
• 运用调整的屈光指数或回归公式计算 目前角膜曲率计均基于模型眼的固定角膜屈
光指数1.3375来计算角膜曲率 术后角膜屈光指数改变,Shammas等研究发
现该值升高约10%,为1.4083,但新值是否适 用于所有患者,尚待考证
回归公式是在临床病例积累的基础上获得, 其可靠性受病例积累量制约
体前顶点的距离。
5
晶状体
1.几何参数: ⑴ 未调节时:直径约为9mm的双凸形 前表面曲率半径: +10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mm 中心厚度: 3.6mm 屈光力:19.11D ⑵ 调节时, 两个表面均会更弯(曲率变大),尤其是前 表面变化更大。中央厚度增加,前顶点前 移,从而减小了前房的深度。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1
2
眼的屈光
眼球光学
屈光介质 折射率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PPT课件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PPT课件
• 利用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
当无法直接获得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时,可通过 手术切削量、术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来推算术后后 表面曲率半径,进而计算角膜曲率
2020/7/16
.
19
• 临床病史法---目前较公认的计算方法
在临床资料完整情况下,根据手术前后角膜屈 光状态,用术前角膜曲率-手术矫正 量=术后角膜 曲率
20mm《AL<21mm,C=+2;
21mm《AL<22mm,C=+1;
22mm《AL<24.5mm,C=0;
AL>24.5,C=-0.5
此公式对有明显屈光不正眼计算准确性更高
2020/7/16
.
12
• 第三代公式 SRK-T,
• 还有Hoffer Q及H0lladay 公式
• 根据不同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计算出不 同人工晶状体眼的前房深度,使用有效人 工晶状体位置预测更准确,目前普遍使用
.
角膜
4
房水
房水折射率:1.336 前房深度是重要的光学参数,由于它影响眼 光学系统的总屈光力。当眼不调节时,前房深 度平均值约为3.0mm;其它因素不变,前房深 度每减少1mm(通常晶状体朝前移动)眼的总 屈光力将增加1.4D。 前房深度:沿光轴测量的角膜后顶点至晶状
体前顶点的距离。
2020/7/16
距单位为米。 • 例:焦距为2m,屈光力为0.5D • 2. 屈光度: • 屈光力的单位,用符号“D”表示,1D=1m-1。 • 符号规则 • 以透镜为起点,透镜右侧距离取正号,透镜左侧距离取负号 • 屈光面:球镜的两个表面均称为屈光面,也称为折射面
2020/7/16
.
9
2020/7/16

优选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

优选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

现代公式中预测c所用的常数
• SRK/T——offset常数 • Holladay——S因子 • Hoffer Q——术后前房深度 • Haigis—— a0 、 a1 、 a2
(各常数均可由A常数计算)
表2 现代公式中通常用的常数数值
人工晶体 前房型 虹膜支持型 睫状沟型
类型
平-凸式 凸-凸式
原始理论公式:
P= n/(L-c) – n/[(n/K)-c]
P: 人工晶体度数 D L: 眼轴长度 m c: 估计的前房深度 m K: 角膜曲率 D n: 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率 1.336
• 第一代公式
Fyodorov、Colenbrander、Thijsen、Heijde和 Binkhorst公式
Haigis公式
三个常数预测c:
ACpost= a0 + a1AC + a2AL a0= 0.62467×A const - 72.434 ACpost:术后前房深度 AC:术前前房深度 AL:眼轴长度 A const:人工晶体厂商提供的A常数 a1、a2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得到 标准模型 a1=0.4 a2=0.1。
Holladay 2
更加复杂更具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白对白角膜的测量、术前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关
Hoffer Q公式
c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关系为非线性 Hoffer公式+新的c预测公式 包括:
1)不同晶体类型提供的c常数; 2)c与眼轴长度的关系; 3)c与角膜曲率的关系; 4)长眼轴和短眼轴的调整; 5)一个修正常数。
Haigis、 Hoffer Q 、Holladay2 和 SRK/T
双K法+第三代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

角膜屈光性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

角膜屈光性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

角膜屈光性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对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应该高度重视,如果没有准确的计算,屈光度的结果可能会不正确,从而影响眼睛的健康。

1、什么是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是指植入人体的人工晶状体(IOL)是否能精确控制
角膜屈光度,也就是达到术后理想的屈光度值。

2、为什么需要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可以精准控制角膜屈光度,改善视力。

由于不
同人群的视力需求不同,必须精确知道将植入一个什么样的人工晶状
体才能满足术后的视力需求,因此计算准确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是获
得理想效果的前提。

3、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需要什么数据?
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需要收集术前检查的眼部各种数据,包括眼径、瞳孔直径、眼球成像系统长度等指标,并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屈光度及
安装人工晶状体的参数。

4、如何准确地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如眼部检查资料系统、视觉矫正系统等,只有经过完整的收集和常规数据分析,才能准确地
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应该选择什么类型及参数,以达到术后理想的视力
成果。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

现代公式中预测c所用的常数
• • • •
SRK/T——offset常数 Holladay——S因子 Hoffer Q——术后前房深度 Haigis—— a0 、 a1 、 a2 (各常数均可由A常数计算)
表2 现代公式中通常用的常数数值
人工晶体 前房型 虹膜支持型 睫状沟型 类型 A常数
115.0-115.3 115.5-115.7 平-凸式 凸-凸式
公式的演变 经验性 +19.0D或+18.0D 误差很大 IOL=18+(R×1.25) 原始理论公式 (+)常数修正c 第一代公式 理想模型 缺乏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相关 第二代公式 长或短眼轴中 误差较大 (+)c的预测公式 第三代公式 SRK-T Holladay Haigis Hoffer Q
Holladay 和 Holladay 2公式
c的预测公式为: ELP= aACD + S aACD= 0.56 + R[R2-(AG)2(1/4)]-2 AG= L×12.5×(1/23.45); S= A-constant×0.5663 – 65.60 aACD:术前前房深度 S(S factor):虹膜前表面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平面距离 R:角膜曲率半径 AG:前房直径。
• 第二代公式
SRK和SRKII ——回归公式 简便 第一代理论公式的修正公式——c与眼轴长度相关
• 第三代公式
SRK/T、Holladay 和 Holladay 2、及Hoffer Q 公式 复杂的公式系统 人工晶体位置的预测公式 更多个体化因素
SRK/T公式 基于Fyodorov公式 c的预测公式为: c= H + offset offset= ACD常数-3.336 ACD常数= 0.62467A - 68.747 H为角膜到虹膜平面的距离

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报告

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报告

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报告
目的:
本报告旨在记录人工晶体(IOL)的测量结果,为患者的视力矫
正提供准确的数据。

方法:
使用以下设备对人工晶体进行测量:
角膜曲率测量仪:测量角膜曲率,确定IOL植入的最佳位置。

眼轴长度测量仪:测量眼球的前后长度,以计算IOL的焦距。

散光测量仪:检测和测量散光,以确定IOL是否需要校正散光。

结果:
角膜曲率:
右眼:43.00 D
左眼:44.00 D
眼轴长度:
右眼:23.50 mm
左眼:24.00 mm
散光值:
右眼:无散光
左眼:-1.00 D轴180
IOL度数计算:
基于测量结果,使用以下公式计算IOL度数: `(A-常数) x (IOL常数) = IOL度数`
其中:
A:总角膜曲率
常数:根据患者眼球特征确定的值
IOL常数:IOL制造商提供的特定于IOL的常数计算结果:
右眼:
(43.00 D - 12.5) x 118 = 22.62 D
左眼:
(44.00 D - 12.5) x 118 - 1.00 D = 22.16 D
建议:
根据测量结果,推荐以下IOL度数:
右眼:22.50 D
左眼:22.00 D
考虑因素:
在确定最终IOL度数时,还考虑了以下因素:
患者的目标屈光不正目标
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以前的眼部手术或疾病
结论:
本报告提供了人工晶体测量结果的全面概述。

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建议的IOL度数为右眼22.50 D,左眼22.00 D。

这些值应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和目标进行微调。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

咱先来说说,啥是人工晶体。

这人工晶体啊,就像是给眼睛换个“新窗户”。

有些人的眼睛出了问题,比如白内障,晶状体变得浑浊不清,看东西模模糊糊的,这时候就得靠人工晶体来帮忙,让眼睛重新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那这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能给每个人的眼睛配上最合适的“新窗户”。

可别小看这个公式,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比如说,有个小朋友,才上小学,就发现眼睛看不清楚了。

医生给他检查后,决定要给他换个人工晶体。

这时候就得用上计算公式啦。

医生得先测量小朋友眼睛的各种数据,像眼球的长度、角膜的曲率等等。

然后把这些数据放进公式里,算啊算,才能得出最适合小朋友的人工晶体度数。

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位大爷,眼睛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家里人带他来医院。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说需要换人工晶体。

大爷一听就紧张了,一直问这问那的。

医生特别耐心,一边安慰大爷别紧张,一边给他解释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是怎么回事。

医生说:“大爷,您看啊,就好比您要做一件新衣服,得先量量您的身材尺寸,这眼睛换晶体也是一样,得先知道眼睛的各种数据,才能算出合适的度数。

”大爷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计算,终于给大爷换上了合适的人工晶体。

大爷出院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就跟春天里绽放的花儿似的,一个劲儿地跟医生说谢谢。

再来说说这计算公式具体都有啥。

常见的有 SRK 公式、SRK-II 公式、Holladay 公式等等。

每个公式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比如说,SRK 公式对于普通的眼睛情况可能比较好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眼睛,像眼球特别长或者特别短的,可能就不太准确了。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公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以前可能算得没那么准,现在可越来越精确啦。

还有啊,除了这些公式本身,测量眼睛数据的仪器也越来越先进。

以前可能得靠医生手工测量,误差比较大。

现在有各种高科技的设备,一下子就能把数据测准,这也让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白内障患者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白内障患者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白内障患者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C)i(g)dem (U)lkü Can;(S)ehnaz (O)z(c)al(i)(s)kan;Sibel Polat;Bayaz(i)t (i)lhan;Ay(s)e GülKo(c)ak Alt(i)nta(s)【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12)11【摘要】Intraocular lens(IOL) power calculation is problematic in eyes that had refractive surgery. Role of change in axial length after keratorefractive surgery on biometric measurements is thought to be negligable. Biometric errors in eyes with previous keratorefractive surgery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mismeasurement of keratometric values. A biometric error leads to unplanned and unexpected refractive error after cataract surgery which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both patient and surgeon. In this case report we presented a patient with previous keratorefractive surgery and discussed some IOL power calculation methods.%眼睛行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的测量是有疑问的.屈光角膜手术后,轴向长度变化对于生物体测量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行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生物识别错误主要是由于角膜曲率值衡量偏差造成的.生物识别错误导致白内障术后未预料的、意想不到的屈光不正,这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本篇病例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位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并讨论了一些IOL度数计算的方法.【总页数】3页(P2050-2052)【作者】(C)i(g)dem (U)lkü Can;(S)ehnaz (O)z(c)al(i)(s)kan;SibelPolat;Bayaz(i)t (i)lhan;Ay(s)e Gül Ko(c)ak Alt(i)nta(s)【作者单位】土耳其安卡拉,卫生部 Ulucanlar眼科教育与研究医院第三诊所;土耳其安卡拉,卫生部 Ulucanlar眼科教育与研究医院第三诊所;土耳其安卡拉,卫生部Ulucanlar眼科教育与研究医院第三诊所;土耳其安卡拉,卫生部 Ulucanlar眼科教育与研究医院第三诊所;土耳其安卡拉,卫生部 Ulucanlar眼科教育与研究医院第三诊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J], 卢奕2.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J], 陈丽静;王锐;张浩润;付梦军;赵静静3.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J], 杨瑞波4.Haigis-L公式在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中的应用 [J], 吴善君;姚红艳;周宏健;郎雄丽5.六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计算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J], 李猛;王进达;张景尚;王开杰;毛迎燕;陈淑莹;姚沁楠;万修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度近视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高度近视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高度近视人工晶体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晶体位置和度数等因素进行计算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可能因医生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公式:
C = (2/p) * (1/a) * (1/b) * (1/h)
其中,C表示晶体的曲率半径,p表示眼轴长度,a表示角膜曲率半径,b表示晶体位置,h 表示人工晶体的后房深度。

这个公式是根据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晶体位置等因素的关系推导而来的,可以用来计算高度近视患者人工晶体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种估算,具体的晶体曲率半径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高度近视患者的人工晶体计算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眼部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