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或直接采用第四代Holladay 2公式
•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工作和生活需要确定合适的术后 屈光状态
• 术前向患者反复交代屈光误差难以避免,以免引起不 必要纠纷
• 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可 行性方法,个体病例需个体对待
• 需要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才能 进一步提高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的可预测性及 准确性
• 建议采用IOL-Master测量轴长,无IOL-Master时,建 议B超定位下反复测量A超获得相对准确轴长
总结:
• 正常范围眼轴(22-24.5mm)几乎所有公式均可 • 中等程度眼轴(24.5-26mm)Holladay 1最理想 • 长眼轴(>26mm) SRK T最合适 • 短眼轴(<22mm) Hoffer Q公式最准确 • 超短眼轴(<19mm)建议使用Holladay 2 • 角膜屈光术后眼 建议采用双曲率法矫正第三代公
• 三、眼轴测量误差及改进方法
• 眼轴长度是指从角膜顶点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 • A超生物测量所测得的眼轴是从角膜前表面至视网膜内界膜的
距离,研究发现54%术后屈光误差来自A超眼轴测量误差 • 测量方向不正确或压迫眼球 • 后巩膜葡萄肿 • 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
• 手动角膜曲率测量时一般取旁中心4点位,忽 略了变平的中心部位角膜,测得曲率较实际偏 大
2、角膜曲率测算的改进方法
• 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通过光学公式计算 使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该方法不需屈光手术前的临床资料即可计算角膜 曲率
• 利用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 当无法直接获得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时,可通过 手术切削量、术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来推算术后后 表面曲率半径,进而计算角膜曲率
• 第一代回归公式SRK
P=A-0.9K-2.5AL
P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K 角膜屈光力 AL 眼轴长度 A 常数 116-119之间
• 第二代公式SRK-2 根据眼轴长度不同对A常数进行修正来测
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P=A-2.5AL-0.9K+C • 针对不同眼轴长度,C取不同的值
AL<20mm,C=+3; 20mm《AL<21mm,C=+2; 21mm《AL<22mm,C=+1; 22mm《AL<24.5mm,C=0;
• 临床病史法---目前较公认的计算方法
在临床资料完整情况下,根据手术前后角膜屈 光状态,用术前角膜曲率-手术矫正 量=术后角膜 曲率
公式:Kp+ Sep-SEa=Ka,Kp=屈光手术前平均 角膜屈光力,SEp=术前屈光状态,SEa=屈光手 术稳定后屈光状态,Ka=屈光术后中央角膜屈光 力
前提:要求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稳定,无回退, 否则影响计算准确性
3.6 (静止时)
从侧面看:
中央1/3区域近似为一个凹球面透镜
前表面曲率半径:+7.7mm
后表面曲率半径:+6.8mm
中心厚度: 0.5~0.6mm
折射率:
1.376
屈光力:+43.05D(占总屈光力70%左右)
角膜
房水
房水折射率:1.336 前房深度是重要的光学参数,由于它影响眼
光学系统的总屈光力。当眼不调节时,前房深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小乔
眼的屈光
眼球光学
屈光介质 折射率
角膜
1.376
房水
1.336
晶状体
1.406核 1.386皮
玻璃体
1.336
屈光力(D) 曲率半径(mm)
+7.7 43.05
+6.8
19.11 (静止时)
+10 (前面静止时)
-6 (后面静止时)
中心厚度 (mm)
0.5
3.0~3.1 (静止时)
• Holladay II公式使用7个变量:角膜直径、 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前房 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年龄,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的个体化 计算角膜极度扁平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可能不准确。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 度数的计算
• 角膜屈光手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 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状态矫正屈光不正 • 先后经历RK、PRK、LASIK、EPI-LASIK、
测量眼轴长是从泪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 包括了视网膜中心凹的厚度,测量过程中需注视视标,且不接 触眼球,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轴。
• 若临床资料完备者,建议采用临床病史法计算屈光术 后角膜曲率
• 建议采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 建议用屈光术前角膜曲率计算ELP
度平均值约为3.0mm;其它因素不变,前房深
度每减少1mm(通常晶状体朝前移动)眼的总
屈光力将增加1.4D。 前房深度:沿光轴测量的角膜后顶点至晶状
体前顶点的距离。晶Fra bibliotek体1.几何参数: ⑴ 未调节时:直径约为9mm的双凸形 前表面曲率半径: +10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mm 中心厚度: 3.6mm 屈光力:19.11D ⑵ 调节时, 两个表面均会更弯(曲率变大),尤其是前 表面变化更大。中央厚度增加,前顶点前 移,从而减小了前房的深度。
AL>24.5,C=-0.5 此公式对有明显屈光不正眼计算准确性更高
• 第三代公式 SRK-T,
• 还有Hoffer Q及H0lladay 公式
• 根据不同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计算出不 同人工晶状体眼的前房深度,使用有效人 工晶状体位置预测更准确,目前普遍使用
• 第四代公式 Holladay 2、Haigis公式
• 运用调整的屈光指数或回归公式计算
目前角膜曲率计均基于模型眼的固定角膜屈 光指数1.3375来计算角膜曲率
术后角膜屈光指数改变,Shammas等研究发 现该值升高约10%,为1.4083,但新值是否适 用于所有患者,尚待考证
回归公式是在临床病例积累的基础上获得, 其可靠性受病例积累量制约
二、术后前房深度、IOL度数计算公式误差及 改进方法
有效晶体位置(ELP) 屈光术后有效晶体位置 屈光术后前房深度基本不变,也即ELP未改变 第三代IOL计算公式HofferQ、HolladayⅠ、SRK/T根据屈
光术后轴长、曲率来计算ELP,再将以上参数带入公式 计算出IOL度数 屈光术后由于曲率减小,计算所得ELP也较实际小,故推 算所得IOL度数偏小,出现远视漂移 改进方法 用屈光术前角膜曲率、轴长计算ELP 通过临床病史法获得术后角膜曲率 将有效晶体位置、术后角膜曲率、术后轴长代入理论公式中计 算出IOL度数
波前引导下LASIK、飞秒激光制瓣LASIK等 技术进步
• 第一代、第二代屈光手术患者中部分发生 白内障,需接受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
•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曲率、厚度、屈光指 数等生物学参数发生变化
• 白内障术前IOL度数计算需引入以上各项生 物学参数
• 运用常规方法计算IOL度数势必带来屈光偏 差,引起白内障术后明显屈光不正!
• 硬性角膜接触镜法 根据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前后,患者主觉验光
屈光度的变化计算角膜曲率
计算公式:Bc+ Pc +SEc-SEs=Ka。Bc=角膜 接触镜的基础弧度,Pc=接触镜屈光度数, SEc=戴接触镜后等效球镜度数,SEs=戴接触 镜前等效球镜度数,Ka=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
该法要求患者矫正视力须在20/80以上
• 如何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计算准确 性,取决于
• 准确的角膜曲率 • 准确的术后有效前房深度预测 • 准确的眼轴长度测量 • 正确选择IOL计算公式
角膜曲率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 1、角膜曲率测量误差来源
• 角膜屈光术后中央区角膜变薄,前曲率变平, 后曲率相对维持原状
• 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比率发生改变,引起角 膜屈光指数发生改变(不再是1.3375),带入 公式 K=(1.3375-1)/r 计算所得角膜曲率势必出 现偏差
玻璃体
它不随晶状体 形状的改变 而变化形状 折射率:1.336
屈光力:角膜: +43.05D *晶状体:+19.11D *整个眼:+58.64D
• 眼轴长:24.387mm
• 透镜屈光力 • 1. 屈光力: • 即透镜使光线改变方向的能力,数值上等于焦距的倒数,焦
距单位为米。 • 例:焦距为2m,屈光力为0.5D • 2. 屈光度: • 屈光力的单位,用符号“D”表示,1D=1m-1。 • 符号规则 • 以透镜为起点,透镜右侧距离取正号,透镜左侧距离取负号 • 屈光面:球镜的两个表面均称为屈光面,也称为折射面
•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工作和生活需要确定合适的术后 屈光状态
• 术前向患者反复交代屈光误差难以避免,以免引起不 必要纠纷
• 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可 行性方法,个体病例需个体对待
• 需要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才能 进一步提高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的可预测性及 准确性
• 建议采用IOL-Master测量轴长,无IOL-Master时,建 议B超定位下反复测量A超获得相对准确轴长
总结:
• 正常范围眼轴(22-24.5mm)几乎所有公式均可 • 中等程度眼轴(24.5-26mm)Holladay 1最理想 • 长眼轴(>26mm) SRK T最合适 • 短眼轴(<22mm) Hoffer Q公式最准确 • 超短眼轴(<19mm)建议使用Holladay 2 • 角膜屈光术后眼 建议采用双曲率法矫正第三代公
• 三、眼轴测量误差及改进方法
• 眼轴长度是指从角膜顶点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 • A超生物测量所测得的眼轴是从角膜前表面至视网膜内界膜的
距离,研究发现54%术后屈光误差来自A超眼轴测量误差 • 测量方向不正确或压迫眼球 • 后巩膜葡萄肿 • 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
• 手动角膜曲率测量时一般取旁中心4点位,忽 略了变平的中心部位角膜,测得曲率较实际偏 大
2、角膜曲率测算的改进方法
• 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通过光学公式计算 使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该方法不需屈光手术前的临床资料即可计算角膜 曲率
• 利用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 当无法直接获得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时,可通过 手术切削量、术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来推算术后后 表面曲率半径,进而计算角膜曲率
• 第一代回归公式SRK
P=A-0.9K-2.5AL
P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K 角膜屈光力 AL 眼轴长度 A 常数 116-119之间
• 第二代公式SRK-2 根据眼轴长度不同对A常数进行修正来测
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P=A-2.5AL-0.9K+C • 针对不同眼轴长度,C取不同的值
AL<20mm,C=+3; 20mm《AL<21mm,C=+2; 21mm《AL<22mm,C=+1; 22mm《AL<24.5mm,C=0;
• 临床病史法---目前较公认的计算方法
在临床资料完整情况下,根据手术前后角膜屈 光状态,用术前角膜曲率-手术矫正 量=术后角膜 曲率
公式:Kp+ Sep-SEa=Ka,Kp=屈光手术前平均 角膜屈光力,SEp=术前屈光状态,SEa=屈光手 术稳定后屈光状态,Ka=屈光术后中央角膜屈光 力
前提:要求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稳定,无回退, 否则影响计算准确性
3.6 (静止时)
从侧面看:
中央1/3区域近似为一个凹球面透镜
前表面曲率半径:+7.7mm
后表面曲率半径:+6.8mm
中心厚度: 0.5~0.6mm
折射率:
1.376
屈光力:+43.05D(占总屈光力70%左右)
角膜
房水
房水折射率:1.336 前房深度是重要的光学参数,由于它影响眼
光学系统的总屈光力。当眼不调节时,前房深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小乔
眼的屈光
眼球光学
屈光介质 折射率
角膜
1.376
房水
1.336
晶状体
1.406核 1.386皮
玻璃体
1.336
屈光力(D) 曲率半径(mm)
+7.7 43.05
+6.8
19.11 (静止时)
+10 (前面静止时)
-6 (后面静止时)
中心厚度 (mm)
0.5
3.0~3.1 (静止时)
• Holladay II公式使用7个变量:角膜直径、 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前房 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年龄,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的个体化 计算角膜极度扁平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可能不准确。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 度数的计算
• 角膜屈光手术开展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 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状态矫正屈光不正 • 先后经历RK、PRK、LASIK、EPI-LASIK、
测量眼轴长是从泪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 包括了视网膜中心凹的厚度,测量过程中需注视视标,且不接 触眼球,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轴。
• 若临床资料完备者,建议采用临床病史法计算屈光术 后角膜曲率
• 建议采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 建议用屈光术前角膜曲率计算ELP
度平均值约为3.0mm;其它因素不变,前房深
度每减少1mm(通常晶状体朝前移动)眼的总
屈光力将增加1.4D。 前房深度:沿光轴测量的角膜后顶点至晶状
体前顶点的距离。晶Fra bibliotek体1.几何参数: ⑴ 未调节时:直径约为9mm的双凸形 前表面曲率半径: +10mm 后表面曲率半径: -6mm 中心厚度: 3.6mm 屈光力:19.11D ⑵ 调节时, 两个表面均会更弯(曲率变大),尤其是前 表面变化更大。中央厚度增加,前顶点前 移,从而减小了前房的深度。
AL>24.5,C=-0.5 此公式对有明显屈光不正眼计算准确性更高
• 第三代公式 SRK-T,
• 还有Hoffer Q及H0lladay 公式
• 根据不同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力计算出不 同人工晶状体眼的前房深度,使用有效人 工晶状体位置预测更准确,目前普遍使用
• 第四代公式 Holladay 2、Haigis公式
• 运用调整的屈光指数或回归公式计算
目前角膜曲率计均基于模型眼的固定角膜屈 光指数1.3375来计算角膜曲率
术后角膜屈光指数改变,Shammas等研究发 现该值升高约10%,为1.4083,但新值是否适 用于所有患者,尚待考证
回归公式是在临床病例积累的基础上获得, 其可靠性受病例积累量制约
二、术后前房深度、IOL度数计算公式误差及 改进方法
有效晶体位置(ELP) 屈光术后有效晶体位置 屈光术后前房深度基本不变,也即ELP未改变 第三代IOL计算公式HofferQ、HolladayⅠ、SRK/T根据屈
光术后轴长、曲率来计算ELP,再将以上参数带入公式 计算出IOL度数 屈光术后由于曲率减小,计算所得ELP也较实际小,故推 算所得IOL度数偏小,出现远视漂移 改进方法 用屈光术前角膜曲率、轴长计算ELP 通过临床病史法获得术后角膜曲率 将有效晶体位置、术后角膜曲率、术后轴长代入理论公式中计 算出IOL度数
波前引导下LASIK、飞秒激光制瓣LASIK等 技术进步
• 第一代、第二代屈光手术患者中部分发生 白内障,需接受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
•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曲率、厚度、屈光指 数等生物学参数发生变化
• 白内障术前IOL度数计算需引入以上各项生 物学参数
• 运用常规方法计算IOL度数势必带来屈光偏 差,引起白内障术后明显屈光不正!
• 硬性角膜接触镜法 根据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前后,患者主觉验光
屈光度的变化计算角膜曲率
计算公式:Bc+ Pc +SEc-SEs=Ka。Bc=角膜 接触镜的基础弧度,Pc=接触镜屈光度数, SEc=戴接触镜后等效球镜度数,SEs=戴接触 镜前等效球镜度数,Ka=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
该法要求患者矫正视力须在20/80以上
• 如何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计算准确 性,取决于
• 准确的角膜曲率 • 准确的术后有效前房深度预测 • 准确的眼轴长度测量 • 正确选择IOL计算公式
角膜曲率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 1、角膜曲率测量误差来源
• 角膜屈光术后中央区角膜变薄,前曲率变平, 后曲率相对维持原状
• 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比率发生改变,引起角 膜屈光指数发生改变(不再是1.3375),带入 公式 K=(1.3375-1)/r 计算所得角膜曲率势必出 现偏差
玻璃体
它不随晶状体 形状的改变 而变化形状 折射率:1.336
屈光力:角膜: +43.05D *晶状体:+19.11D *整个眼:+58.64D
• 眼轴长:24.387mm
• 透镜屈光力 • 1. 屈光力: • 即透镜使光线改变方向的能力,数值上等于焦距的倒数,焦
距单位为米。 • 例:焦距为2m,屈光力为0.5D • 2. 屈光度: • 屈光力的单位,用符号“D”表示,1D=1m-1。 • 符号规则 • 以透镜为起点,透镜右侧距离取正号,透镜左侧距离取负号 • 屈光面:球镜的两个表面均称为屈光面,也称为折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