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合集下载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并能够进行长度的换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能够进行时间的换算。

3. 学生能够了解测量存在误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误差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的方式,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培养正确对待测量误差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和换算、时间的基本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测量存在误差的概念和误差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国际单位制中的具体单位和换算关系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对误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清楚。

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激发兴趣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和时间的例子,如测量书桌的长度、计算跑步所用的时间等,引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长度和时间有哪些单位吗?为什么我们需要统一的单位来测量长度和时间呢?”激发学生对测量存在误差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对长度和时间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测量误差的思考。

Step 2: 探究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1.教师介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及其换算关系。

可以通过展示刻度尺或使用实际的测量工具进行示范。

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1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陈元彬一、学情分析本章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

本课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

本节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学习物理,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测量开始。

先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教学难点(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四、教学方法1、对比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

2、先对照课本插图讲解,再利用学生手头的三角板和直尺分组实验,测量书本,手指等常见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测长度和测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精神,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与高中知识相衔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学案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主备:孟小利审核:孟小利审批:班级: 学习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掌握长度的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及换算。

3. 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学习重点】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学习难点】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测量中的读数。

【准备器材】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皮尺【自主预习】一、预习展示: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A.长度的国际制单位,常用单位B.长度单位的换算:1km= m 1m= km 1m= mm 1mm=__ __m 1mm= µm 1µm=____mm 1µm= nm 1nm=__ __µm 2、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看、看、看(位置是否磨损). (2)放:A.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被测物体;B.零刻线要和所测长度的一端 .(3)读:A.眼睛正对观测点,视线与尺面;B.精确的测量要估读到下一位.(4)记:记录结果应包括和家长签字【合作探究】一、引入新课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

自己感受一下一米的长度有多少,量一下自己的一步有多长,自己大拇指指甲有多宽?活动一、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和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长:宽:高:,如何比较____________。

不用直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大家所说的,我们知道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标准,即长度的单位。

而世界通用的标准就是国际单位制--(课本第102页)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1m= km 1m= mm 1mm=__ __m1mm= µm 1µm=____mm 1µm= nm 1nm=__ __µm1km = m = dm = cm = mm = µm= nm 练一练:3.8km= m 2.5mm= µm 24nm= m 3.1dm= µm 观察课本第103页图5-4,比较微观粒子到宇宙尺度数量级的差别活动二、你知道的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都有哪些?你使用过的都有什么?1.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是:2.使用你的刻度尺量一下你的物理课本和你的钢笔,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如下:物理课本:长:宽:钢笔:长:对比课本104页的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看看你记录的结果正确吗?※小结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具体方法,“一看、二放、三读、四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入新课【事例引入】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同学们的身高是多少;穿的鞋是多大号码;课桌的高度、长度、宽度是多少等。

【实验引入】让学生先观察上图中帽檐的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再用尺进行测量。

(3)单位换算: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1 mm=10-3m 1μm=10-6 m 1nm=10-9 m(4)长度单位进率记忆方法记住:km、m、mm、μm、nm之间的进率为103,m、dm、cm、mm之间的进率为10。

长度单位换算示意图:(5)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如图所示: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

【播放视频】——《长度的单位》。

【例题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单位: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_____;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_____;③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答案】①m;②dm;③cm;④mm。

【解析】①同学的身高是1.67 m;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 dm=25.6cm;③铅笔的长度是18 cm;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例题2】进行单位换算:①5.4km= m = nm②2.4nm = mm = km③1.5mm= μm= m【答案】①5.4×103,5.4×1012.②2.4×10-6,2.4×10-12.③1.5×103,1.5×10-3.【解析】①根据1m=109nm得5.4km= 5.4×1km =5.4×103m= 5.4×103×1m = 5.4×1012 nm②根据1nm=10-3μm =10-6mm得2.4nm=2.4×1nm=2.4×10-6mm =2.4×10-12km③根据1mm=103μm得1.5mm=1.5×1mm=1.5×103μm=1.5×10-3m【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C. 12.56 cm=12.56÷102 =0.1256 m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只有A正确。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三维目标】1.识与能力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⑵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⑴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⑵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自主梳理】一、长度的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______,符号:______。

(2)常用单位及换算2.测量工具(1)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放置时要_________被测物体。

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1)国际单位:______,符号______。

(2)其他单位及换算2.测量工具:______等。

三、误差1.概念:测量时,______ 和______之间的差异。

2.特点:误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______。

3.常用的减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一、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要“六会”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不得斜视。

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数值的下一位。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二、科学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课本的长、宽、厚?(2)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估测一下课本的长、宽、厚,讨论交流并记录估测的结果。

(3)小组讨论:如何用尺测量?(4)学生自己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与估测结果相比较。

1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初中物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 cm)宽( cm)厚( cm)探究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1.1长度和时间的 测量(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 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3.了解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变化的过程。
二 教学引入 耳听为虚,眼见就一定为实吗?
弗雷泽螺旋幻觉图像
艾宾浩斯错觉
二 教学引入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六会 (选、认、放、看、读、记)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 一段布的长度,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
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用什么作为比较某个物理量的标准呢?
单位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三 长度的单位
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 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 (也叫单位)进行比较。长期以来,世界 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 选定的测量标准不相同。为了方便国 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 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紫色的线弯了吗?
橙色的线哪段长?
三 长度的单位
想一想
线段AB、CD哪条长? 如何验证两条线的长短呢?
凭感觉是不可靠的,要对物体
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
用仪器来测量。
一样长
三 长度的单位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 了许多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 准确的测量。
三 长度的单位
五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
用方法而言,__B_尺不正确,物体的长度是_2_.2_0 _cm。
3.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C ) A.54km=54km×1000m=54000m B.54km=54km×1000=54000m C.54km=54 ×1000m=5.4 ×104m D.54km=54 ×10-3m=5.4 ×10-4m

沪科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记录结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讲述;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1、长度单位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μm)、“纳米”(nm)等。

讲述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可将长度单位分为两组,千进制:km,m,mm,μm,nm;十进制:m,dm,cm,mm)。

课堂巩固练习。

提问: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尺,寸)提问:你知道英、美等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英里,英尺,英寸,码)2、时间单位提问:你知道时间单位除“秒”(s)外,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与秒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翻转课堂模式下《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

翻转课堂模式下《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

·9·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正式测量过程:测出纸片的长和宽,并把结果用记号笔记 在纸片相应位置。
测量结束全员举手示意。老师收集其测量数据并在所有小 组测量些明显错误数据。
并提问为什么错误?引导学生说出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如果有估读的错误,但是没有人指正出来,先不 予评价。
PPT 展示:
师:以这个图为例,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过了第 27 格, 是 2.7cm,但是后面还有一小段,不能直接舍弃,但又没有刻 度可读了,所以需要估读。
PPT 展示:知识梳理:—— 刻度尺读数: 数字 + 单位;(师:没有单位的数据没有意义) 数字:准确值 + 估计值; 准确值:由分度值决定;(所以说分度值决定精确程度) 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本身已经是估计,不准确的) 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发言、补充、总结,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再 次, 可 进 一 步 剔 除 错 误 数 据( 要 注 意 有 两 组 分 度 值 为 1cm),缺少单位的补充单位但不剔除(如果全部读数错误, 要求各小组代表迅速重新测量读数,只测长不测宽)。 教师抛出问题“余下的数据是否全部正确?为什么相同规 格的纸片测出不同结果都算正确呢? 生:误差。 师:我们测量过程中始终有那么一小点是估计来的,那么 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不精确、甚至于每个人对估计值的判断都不 一样,我们每个人测量出来的这个测量值都不是纸片长度的真 实值,而这个纸片长度的真实值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因为无论 多么精密的测量都存在误差。 PPT 展示: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师:误差是不是错误? 生:不是 师:误差能不能消除、能不能避免? 生:不能 师:那我们就对误差束手无策了吗? 生:误差可以减小 师:误差减小的方法 PPT 展示:知识梳理 —— 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精密仪器(展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 这是在工程上很常见的两种长度测量工具,我们的毫米刻度尺 只能精确到 mm 位,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到 0.1 毫米,而螺旋测 微器能精确到 0.01mm);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比如说第一组的同学每一位都测量一 次同一张纸片长度,每一个同学的测量结果都可能无限接近真 实值,但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真实值是什么,因为测量误差永 远存在,测量值有的偏大、有的偏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四、拓展提升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

A
B
第一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复位键时 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读书时要分别读出分和秒并 相加。
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
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
0.5min。大圈1整圈是30s,1
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
6.3x106m =
7x10-5m =
μm
7.5x103m = cm
km 900m =
mm
8.2x106mm =
dm
6.6x105nm =
dm
314μm=
m=
cm
125.6cm=
m=
km
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 高约为160_____(填上适当的 单位);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 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___nm。
0.1s。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误差
一,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就叫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 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 减小。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观察标准刻度尺,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分度值
2、它的量程是多少?
零刻度线
量程
量程: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测量范围 分度值:最小格所测量的值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 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 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朱红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第08期二、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通过视频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技术人员先要进行各种精确的测量,其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的测量。

让学生知道长度测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愉悦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活动体验,获得新知。

(1)进行开放活动,发现存在问题。

活动1 ; 比一比:比较课桌的长、宽、高,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

教师先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度,随后提出“不用尺子测量,如何验证自己的目测结果,并写出做法”。

各小组讨论后动手实施。

学生分别用书、手掌、笔袋等去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学案上。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师将结果公布在黑板上。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自然会注意到由于选取的测量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由此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1,引入古埃及人常用腕尺作为长度测量的单位,但是由于腕尺的长度各人不一,带来了很多麻烦。

为此,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从而避免了这样的麻烦。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开展具有开放性,由于学生的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引出感官判断并不可靠。

不用尺,证实自己目测结果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

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指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因实际需要产生了测量,是问题困惑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交流协作建立了国际标准。

(2)感悟长度单位,为测量做准备。

教师先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分别举例长度大约是1m、1dm、1cm和1mm的物体,并且经过全班讨论,形成口诀帮助记忆:“米尺长1米,拳宽1分米,一指1厘米,硬币1毫米。

”教师再介绍较小的长度“微米”和“纳米”。

一张纸的厚度约70-80微米,1纳米的长度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累计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1
v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有哪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阅 读 2. 时间单位有怎样的换算关系 ? 导 学 3、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自主学习 分析思考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跳转
二、时间的测量
1、基本工具:停表
1
v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什么叫误差?怎样减小误差?
阅 读 2. 误差和错误有什么不同? 导 学
自主学习 分析思考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跳转
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 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 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会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
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 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 度平行,不能倾斜。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2)相邻单位换算关系 1km=
10
v
主 1dm= 10 cm,1cm= 10 mm, 要 3 nm 知 1mm= 103 μm ,1 μm= 10 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测量误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测量人有 关,在测量时,即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于眼睛不可能估的非常准,则测量值和实 际值必然存在差异。二是测量仪器有关,测 量的仪器不可能造的非常精密,精确;另一 方面如测量环境,温度,地磁场,等也影响 测量的精度,所以不可能消除误差。
首页
四.误差:
⒈概念: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作误差。
⒉产生原因:是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引起的。
⒊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l l1 l2 l3 3
( 注意: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⒋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书粗心造 成的。
(注意:错误能够避免。)
⑵使用:第一次按下按钮开始计时, 第二次按下按钮计时结束; 第三次按下按钮指针归零。
大圈每圈为1分钟,每一大 格为5秒,每一小格为1秒; 小圈每圈为1小时,每一小 格为1分;读数时应等于大 小圈指数之和。如图:小圈 为0分钟,大圈为10秒钟, 读数为10秒。
做一做:你和你的同桌,用同一样 的直尺测量同一个课本的长和宽, 比较你们两个测出的结果时你会发 现,测出的结果不一定完全相等。 这为什么呢? 产生了误差。测的和实际长度一样 吗?
⒋记录: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长度的测量(练习)
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
0 cm 1
234567
0 cm 1
234567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尺贴近被测长度)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用分度值作单位估计到下一位) ⑤记(数字、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⒈观察: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⒉放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作者:喻四锋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1年第07期内容分析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是学生初步涉及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长度测量时不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让学生本节课获得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以后从事工作培养必要的基本技能,课本活动较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探究协作,体验知识来源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本节内容较多,根据教学要求,把长度的测量安排为第1课时,由学生汇报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不同,这是一种误差,从而引出第2课时特殊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学情分析针对本节内容,搞清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思维误区,便于从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做到“有的放失”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利用了刻度尺,学生对利用刻度尺有肤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基础。

2.知识基础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3.心理特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这种好奇心需要在物理课堂进一步刺激,4,思维特点思维简单、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片面性、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具体形象材料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要重视展现物理表象的作用,5,思维误区学生在小学就认识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随意性和简单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忘记估读,漏写单位,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探究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节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所以本堂课主要从生活引入测量的必要性,利用课本和同伴一起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技能,最后利用所学的方法去完成一些生活中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4,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教学准备米尺30根,80 cm左右木板一块,教学实录(一)生活引入当你做衣服,要量腰围和胸围;体检要量身高;建房要量建筑面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长度需要测量,长度是很重要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度测量的相关知识,(板书标题)(二)协进新课师:让我们所有的同学对你的课桌的长、宽、高的长度进行估测,看看谁的估测能力强?比较它们的长度,按照从长到短的次序填写在下面,生:从长到短的次序为——、——、——,师:在你目测结果的基础上,想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如果不用尺,该怎么做?(各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实施,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多,)师:物理上把公认的标准量叫什么?生:单位。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PPT(第1课)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PPT(第1课)

A
B
C
D
课堂练习
5.如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错误的是( D )
A.测物体的长
B.测铜丝直径
C.测硬币直径
D.测乒乓球直径
A.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A正确;
B.图中是用累积法测铜丝直径,能够减小误差。故B正确;
C.利用三角尺测量硬币的直径,两个三角尺与刻度尺的刻线对齐,两
刻度差就是硬币的直径。故C正确;
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计
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01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02
长度的单位
(2) 其他常用单位:
千米(km)
毫米(mm)
分米(dm)
微米(μm)
厘米(cm)
纳米(n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准确值为: 4.7cm ,
估读值为: 0.05cm ,
铅笔长度为: 4.75cm 。
2
刻度尺的使用
读数时,如果物体的长度恰好对准整数刻度线,应该用0补上。
图中铅笔长度应该记录为
52.0mm或5.20cm。
如果记录为:52mm或5.2cm,
就是错误的。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
单位为: cm

分度值是: 1mm ,
等,人们经常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
请你闭上眼睛估计1分钟时间,让
同桌用表给你计时。
你估计的1分钟准确吗?
1
课堂导入 为什么要测量长度?
问题:两个中心圆的大小一样吗?
视觉有时并不可靠!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教学用具】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新课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教师纠错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长度测量及单位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由于学生使用的课桌、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投影:“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额外的长度单位: 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寸: 1m=30寸 尺: 1尺=10寸 丈: 10尺=1丈
1寸=3.33cm 3尺=1m 1丈=3.33m
常见物体的长度: 1 m
1 dm
1 cm
①学生用的课桌的高度 ≈ 80cm ②一层楼的高度 ≈ 3m ③一支2B铅笔的长度 ≈ 1.75dm = 17.5cm ④一本物理书的长度 ≈ 26cm
长度的单位
①国际单位: m(米)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的 测量
②单位换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6m 1nm=10-9m
①使用刻度尺前“三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 ②使用刻度尺时“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注意:直尺零刻度线,与桌面平齐,不可以把直尺放在桌面上测量 平移法: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
平移法: 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
2.50cm
圆柱体的直径
一元钱硬币的直径
测量铁路的长度: 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该怎么测量?
测量铁路的长度:
注意: 1、所用的细线不能具有收缩性 2、一定要记得在两端做上记号
要测量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尺子最合适( C )
A.量程20cm,分度值0.5mm B.量程5m,分度值1dm C.量程3m,分度值1mm D.量程100cm,分度值1mm
会放
紧靠 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被测
物体,并且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斜歪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人教版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人教版 1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答复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如下图,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度是.【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学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学案-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一)课堂导学知识点一:单位和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由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

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常用工具、、等。

2、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4、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数不变,换单位,乘进率【例题1】 5×102cm= nm= km;3×104m= μm= nm【例题2】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单位(1)某同学的身高是16.6();(2)一铅笔的长度是18();(3)一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是2();(4)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0();(5)粉笔盒的高度大约为8();(6)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

知识点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步骤:(1)看:看清、、;(2)选: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放:a)有刻度的边紧贴待测物体;b)刻度尺要放正,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c)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线与起始端对齐。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5)记:测量结果由(包括值和值)和两部分组成;准确值:能够准确读出的数值;估读值:不能准确读出的数值,要凭个人的感觉估读出来的数值(必须估读且只需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例题3】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例题4】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该出物体的长度为cm。

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估读值为。

达标测试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就用科学计数法)(1)1m= mm;(2)30μm= nm;(3)1600mm= dm;(4)0.0025dm= km;(5)2×10-3km= cm;(6)1μm= m;(7)63000m=_____km;2、填上适当的单位:手臂长74 ;某同学身高160 ;课本宽0.132 ;手指宽1.5 ;教室课桌高780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一本物理书长2.67 ;一元硬币的直径18 ;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时间和长度测量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时间和长度测量
②让学生阅读课文图1.1-6,认识石英钟和停表的分度值。
③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教师活动:及时给出点评。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国际单位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制?
学生阅读后回答:为了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二、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
1、图中物块的长度为cm。
2、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m。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2)计时工具
①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记录: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完成课本P12测量表格、做课本第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1题。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如图甲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乙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一节,包括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以及时间的测量。

这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后续的学习关系重大,必须让学生“吃”好这“第一口饭” 。

第一和第二节都采取随堂实验,既可克服可见度小的弊端;也可以通过“以物悟物” ,满足初中生的心理要求,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提高感知的效果。

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拟操作是立竿见影的。

采用PPt 放映实物图和字幕,既能增强信息强度,又可以节约时间,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本节知识在《综合科学》中已经学过,重点应放在工具的操作上,让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公物的思想作风。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身教言教并举,时时、处处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本的行为方式这个目标出发,努力陶冶他们的心理品质。

所以,放天平、旋螺母、放物体、镊砝码、移游码等一招一式都应操作规范化,干净利索,使学生有所感受并付之行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都同时受到教益和长进。

对于物理量的估测,应结合实际,将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一次测量,使他们有感性认识,并以此为标准,扩展到对其他物体的估测。

本节共分三课时:(1)长度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3)测量的技巧
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测量的意义和发展的历史,知道测量的要素是单位和量度工具。

(2)初步了解估测的意义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测量是随着历史和科学的进步逐步完善和精确的过程。

(2)在落实1厘米、1分米、1米、1米3、1千克等基本标准的过程中,初步进行模型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测量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

(2)通过对身边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让学生感悟估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的要素单位和测量工具难点:估测过程中的标准
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通过预备、初一年级《综合科学》的学习,初二学生对长度、质量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具体的概念
(2)学生对长度、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已经初步学会。

2.学生学习支架的设置:支架一:让学生准备一米长的物体一个(可以是直尺,也可以是细绳),一千克的物体一个。

估测过程中标准的选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通过准备这两样器材,学生对一米、一千克增强了感性认识。

支架二:在家庭作业中,主动与家长到自由市场购买物品,增强对事物的感知水平。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各种刻度尺,各种秤,托盘天平,准备一些常见物体用于长度和质量的估测。

学生准备一米长的物体一个(可以是直尺,也可以是细绳) ,一千克的物体一个。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弓I入新课:以一个故事说明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说出什么是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你都知道那些?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2、展示米尺、学生用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感悟1厘米、1 分米、1厘米、1米、1米3等基本标准,
3、以自己身体各部分作为标准,想一想都有什么测量的意义?
4、比一比,看一看那位同学估测的准确。

完成活动卡1和2的内容。

5、展示各种秤、天平,感悟1千克基本标准,估测身边常见物体的质量,然后完成活动卡内容3。

作业:利用休息日,到各种市场感知常见物体的一些物理常识。

板书设计
一、单位和测量工具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千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米。

(2)单位换算:1千米=103米=106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测量工具:刻度尺
2、质量的测量
(1)单位:千克、吨、克、毫克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千克。

(2)单位换算:1吨=103千克=106克
(3)测量工具:秤;实验室常用仪器:托盘天平。

、估测:
估测不是随意乱猜,而是有标准的定量比较。

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和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工具。

(2)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

(3)学会用打点计时器并学会计算时间。

2、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测量时间仪器的知识以及时间测量的历史。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养成爱护实验器材、遵守实验纪律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

(2)渗透无形的时间可由具体的空间来描述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难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1)初二的学生对时间以有初步了解,时间的单位、单位换算也初步学会。

(2)时间测量工具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现代钟表,
2.学生学习支架的设置:(1)学习支架一:为使同学们系统的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知识,教师课前安排收集信息,让他们到课堂上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重要的时间测量工具,再放映一段电影,了解钟表的发展史;
(2)学习支架二: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的目标较高,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1这个过渡目标,给学生学习设置支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再加以指导,使他们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电脑、实物投影;打点计时器(两名同学一套)。

塑料杯两个,铁架台,水。

教学流程 找出下列诗句中与我们物理有关的词?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不仅是物理学一个基本的物理量, 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 今天我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时间的测量和历史”
1、 阅读教材,说出时间都有哪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年、月、日、时、分、秒。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2、 通过阅读教材和你收集到的信息,请同学们谈谈古今中外都有哪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漏
钟、火钟、脉搏、摆钟、秒钟、电子钟、原子钟。

在同学讲完日晷后放映一段《东方之光》录像。

全部讲完了测量工具后,放映关于钟 表发展史
的VCD 影片。

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任何有节奏规律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

“小实验”简易的水漏。

用一张纸带,放在水滴的下方,纸带上出现水迹,假设每秒 钟均匀
的有两滴水落下,让同学们说出两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 学生实验1:用钢锯条,前面装上小铅笔头,让学生有规律的向下敲打纸带,另一名 同学匀速的拉动纸带。

引入打点计时器:与水漏相似,但测量更精确的物理学常用的实验仪器一一打点计时 器。

4、 打点计时器。

阅读活动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原理。

5、 学生实验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

6、 讨论几组同学的纸带,分析点与点之间的间隔不同的原因。

7、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时间的测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秒。

2、测量工具:日晷、水漏、沙漏、火钟、
脉搏、摆钟、秒钟、电子钟、原子钟。

二、打点计时器:
1、结构:
2、原理:有节奏、有规律的振动。

教后反思
本节课包含课前学生收集信息、课堂活动两部分。

教学过程中首先阅读教材结合收集的信息,以自学的方式展现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打点计时器安排的是学生实验,教师加以指导和调控。

本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一段《东方之光》大型景观录像,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思
想,再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时间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测量的方法。

“小实验” 简易的水漏的安排,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以改成学生小组实验,用一个钢锯条前面固定一个铅笔头,让学生一下一下均匀的敲打在纸上,然后另一名同学匀速拉动纸带,第三名同学估测每敲打一下的时间,这样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