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急危重症病情评估
急危重症患者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缺科室“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替代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 不畅通或不能及时到位;缺替代 人员急救培训记录。
交接
班
5
主管医师下班前将 危重病人病悄及处 理事项记入交班记 录本;值班医师按 要求对新入院、手 术、危重和夜间有 处置或病情变化的 病人进行床头交 班。
早交班无上级医师参加扣2分;交 班记录简单无内容扣1分;无主管 医师危重病人交班记录及记录项U填写不全各扣1分。
查入院10天内病例或危 重病例5例,查疑难病例 讨论记录本,发现1例未 做到扣4分,记录不及时 每例扣2分,记录不规 范每例扣2分。
执 业
师 法 执 行
情 况
5
检查科室无证照医师书写医疗文书且
无上级医师签字
查运行病历5份,发现1
例扣1分
死 亡 病 例 讨 论 制 度
5
住院病人死亡后1周内举行讨论,由 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主 持;讨论内容包括死因、死亡诊断及 对治疗抢救措施的分析总结和应吸取 的经验教训、改进意见、措施等,讨 论记录应符合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
评分
项口
分
值
考核内容
考核检查方法
扣分原
因
得分
医疗 质量 组织 与管 理
15
各科室有主任、护 士长、科室秘书组 成的“质控小 组”;每月1次医 疗质量自查(病历质 量、医疗规章、医 疗安全);自查结果 有记录、对存在问 题有改进措施和意 见。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方法及程序

MODS评分的总分为0~24分
MODS评分
研究表明:
① 与ICU病死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评分>20分时,病死率达100%
② 与存活患者住ICU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
③ 各个变量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神经系统变量(GCS)对预后影响最大
MODS评分
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心血管疾病评分 呼吸系统疾病评分
病例
成年患者有一天的咽喉疼痛、喘鸣史,呼吸急促 40次/min,大汗,焦虑,流涎。他的辅助呼吸 肌肉出现疲劳征象,下面最恰当的措施是: • A、快速诱导喉镜插管 • B、环甲膜切开 • C、镇静并插入喉罩 • D、带活瓣的储氧面罩 100% 吸氧 • E、用带活瓣的复苏气囊100% 吸氧,呼叫专家帮 助并准备气管插管设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Rockall评分
Rockall于1995年提出 对病死率有可重复性预测价值
Rockall 评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Rockall评分
0~3分 死亡危险很低 4~5分 死亡危险可达30% 6~8分 最高死亡危险可达50%以上
对死亡危险性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再次出血危险性的预测
外科POSSUM评分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 — clinical pneumonia infection score
Pugin等于1991年首次提出
Carlos等于2003年对其进行改良
主要用于评价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病情及预后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评分越高,病情越重
CPIS≥6分,病死危险性高
CPIS评分降低,病情缓解 CPIS评分升高,病情加重 给予充分治疗者, CPIS评分下降
急性肺栓塞评分
Wells评分 Claudia评分 Geneava评分 SYSU评分
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1. 患者评估当出现可能是急危重症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患者评估,以确定其病情严重性和救治优先级。
评估过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患者病史和症状- 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 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意识状态2. 快速救治措施在完成患者评估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快速救治措施:- 给予氧气供应- 开立静脉通道- 进行心电图监测-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给予抗生素(如果需要)3. 救治团队协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团队协作,医务人员应密切合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流畅进行。
救治团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员:- 医生- 护士- 呼吸治疗师- 检验师- 放射科医师4. 抢救措施的执行根据患者评估和救治团队的协作,医务人员应执行适当的抢救措施。
常用的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心肺复苏- 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止痛药物、抗凝剂等)-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血液透析- 外科手术5. 监测和观察在执行抢救措施后,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监测过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 血氧饱和度- 体温- 尿量- 意识状态6. 患者转运和后续救治当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转运安排,确保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救治和监护。
转运过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例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与接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沟通- 提供必要的医疗文件和报告以上便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的简要指南,旨在提供一份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高效、迅速地救治患者。
请医务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危重症患者的评估

血压的观察
• 正常血压的范围: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 收缩压为12.0~18.6kPa(90~140mmHg) 舒张压为8.0~12.0kPa(60~90mmHg) 脉压差为4.0~5.3kPa(30~40mmHg)
血压
• 高血压
收缩压 21.3kPa(160mmHg)以上 舒张压 12.6kPa(95mmHg)以上
深昏迷 完全丧失
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深浅反射 生命体征 大小便
各种反射均存在 一般无明显改变 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深浅反射均消失
呼吸不规则, 血压可有下降, 仅能维持呼吸与循环的
最基本功能
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是医学上评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方法, 是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两位神经外科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测评 昏迷的方法。
发热可分为:
吸收热:一般在38度以下,加强生活护理,不需特殊处理。 感染热:应用抗生素治疗,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枢热: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包括酒精擦浴头置冰袋或冰帽。
• 把握合理尺度
• ——什么时候需要处理?怎么处理!
脉搏评估
• 脉搏观察要点:观察脉搏频率、节律和强弱。
• 正常成人 60~100次/分;
•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 18.8~21.2kPa(141~159mmHg) 舒张压 12.1~12.5kPa(91~94mmHg)
• 低血压
收缩压 12.0kPa(90mmHg)以下 舒张压 8.0kPa(60mmHg)以下
血压
影响血压增高干扰因素 呕吐、舌后坠时气道受阻 尿滁留而导致的膀胱内压上升 兴奋活动、用力排便、剧烈的体位变换 排除以上因素血压仍高为病情因素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医院制定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患者初始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时病情、营养状况、心理状态、治疗等内容。
二、评估人及资质1.住院患者的初始评估:由主管医师评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分别48小时内、72小时内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进行复审签名;2.住院患者的再评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会同主管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3.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三、评估标准与内容:(一)医师对住院患者的初始评估:1.病人入院后,普通患者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主要填写《住院患者评估表》;2.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分别48小时内、72小时内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进行复审签名。
(二)医师对住院患者的再评估:如诊疗计划及出院计划有改变、实施危重症抢救时,要再次修订预期目标,需记录于日常病程中。
主要包括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中评估、出院前评估、深静脉栓塞、肺栓塞评估、镇静治疗前评估、镇静治疗后评估、康复评估、康复再评估、疼痛评估、输血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等。
如手术前评估: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的综合评估,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均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根据级别手术确定实施病情评估的医师的资质要求,具体参考《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医师资质与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手术患者应在术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医院急诊危重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三:常用急诊危重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RAPS-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REMS-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EWS-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SIRS-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SC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MEES-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RAPS和REMS评分表变量0 1 2 3 4 5 6脉搏70-109 55-69 40-54 <40110-139 140-179 >179收缩压90-129 70-89(mmHg)130-149 150-179 >179呼吸 12-24 10-11 6-9频率 25-34 35-49 >49GCS >13 11-13 8-10 5-7 <5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 SpO2>89 86-89 75-85 <75RAPS和REMS评分注意事项:⏹参数取同一时间点⏹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7 ≤11 10%8 16-17 50%≥14 ≥24 100%EWS评分表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评分≥5分,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救人
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治病
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病死率 病死率
抢救 黄金时间
分值与病死率关系
40
30
20
系列1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值
确定诊断
分值与病死率关系
40
30
20
系列1
10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值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静脉营养 ←胃肠营养
←控温毯
床旁持续肾替 代治疗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First-Aid
EICU EOR
Initial Resuscitation
Emerg急e危重n症c患y者病D情e评p估a与r分t诊ment
相应的
最重要的是 评估病情严
救治措 施
重程度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与分诊
救治中继 续观察病 情变化、 重复评估 治疗效果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生命垂危患者
( fatal patient )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 critical patient )
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生命危 险吗?可能的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
急诊医 学强调 “时间窗” 的概念
危重症的病情评估 ppt课件

二、随后的评估
❖ 对于病情不甚危重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开始 前进行这局部的评估。
❖ 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通常包括采集完整的病 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一〕病史
❖ 通常不可能从患者那里得到完整的病史,因此并病 史的其他来源非常重要。包括医生、护士、救护车 上的医务人员、家属、病历及护理记录。病历及护 理记录还能够反映病情恶化的速度。对于手术后的 患者,手术记录对于了解病情非常有帮助。
〔三〕循环
❖ 对循环状态的初始评估不应仅重视血压,而更需要 重视组织灌注状态。
❖ 由于代偿机制的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 常的晚期表现。
❖ 组织灌注缺乏的表现包括意识状态恶化,皮肤花斑 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差,少尿及代谢性酸中毒。 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使没有血压下降,仍提示患 者病情危重。
❖ 通过触诊脉搏和外周灌注情况,以及测定颈静脉压, 可对休克种类(心源性、分布性等〕作出初步判断。
〔二〕呼吸
❖ 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频数均是病 情危重的反映。但缺乏特异性。
❖ 对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其代偿 反响的表现。
❖ 脉搏氧饱和度虽然是床旁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呼 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氧饱和度才会降低。
❖ 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那么应立即寻 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感染。
功能抑制患者 生理储备功能非常有限
创伤患者
由于创伤机制复杂,难以进行评估。而且,由于某些部位 的疼痛影响其他部位创伤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也可能造成创 伤定位困难。对于这些患者,详细询问创伤过程,从而推 测可能的创伤机制有助于提供创伤线索。
急危重患者病情判断与评分

A项
• 共12项,前11项由临床最常用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血 液生化和血气分析指标构成,各项指标依据其偏离正常值 的程度分别计为1-4分,正常为0分。第12项为GCS
• 在评价肺氧合功能时,如吸氧浓度(FiO2)<0.5,用动 脉氧分压(PaO2)作为评分指标;如FiO2 ≥0.5,则用肺 泡-动脉氧压差[(A-a)DO2]作为评分指标
早期预警评分(上世纪90年代)
MEWS -modifed early warning score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2001) 适用范围:成人,院前、急诊、病房 临床应用:早期预警潜在危重病人
合理分流急诊病人的去向
EWS和MEWS
EWS
>3分:提醒医生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
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5分: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9分: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APACHE-Ⅱ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APACHE-Ⅱ评分=A项+B项+C项 A项:即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共12项生理参数 B项:即年龄评分。共分为5个阶段,分别评为0-6分 C项:即慢性健康评分。凡有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严重障 碍或衰竭的慢性疾病,如行急诊手术或未手术治疗者加 5分,择期手术治疗者加2
REMS( rapid emergency medicin score)
•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2003) • REMS评分包括6项参数
血压、呼吸、脉搏、GCS、年龄、氧饱和度 • 每参数赋值0-6分,总分0-26分 • REMS优于RAPS:预测急诊病人近期和远期病死率
EWS和 MEWS
EWS -early warning score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紧急、最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的重要任务。
因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对于提供及时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危重症病患。
一、病情评估1.主诉记录主诉记录是急诊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评估环节之一。
患者的主诉通常包括疼痛部位、症状发作时间、症状性质等,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信息,并准确记录。
2.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患者病情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体征信息。
体征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4.实验室检查在急诊科中,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X光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病情判断依据,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病情分级方法1.三级分级法三级分级法是急诊科中常用的一种病情分级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急诊患者、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
急诊患者:病情紧急但尚未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如急性腹痛、轻度创伤等。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危重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等。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予以救治,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
非危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不危及生命但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如轻度发热、轻微呼吸困难等。
这类患者通常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2.四级分级法四级分级法相对于三级分级法更加细致,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准确地分级。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对危重病人进行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还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一、生命体征评估1.1 血压:危重病人的血压是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持续监测血压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循环系统问题。
1.2 心率:心率异常是危重病人常见的病情变化之一,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1.3 呼吸: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都可能提示危重病人存在呼吸系统问题,需要及时干预。
二、神经系统评估2.1 意识状态:危重病人的意识状态是评估其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需要引起警觉。
2.2 瞳孔反射: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等变化可以提示危重病人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等问题。
2.3 运动功能:观察危重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可以了解其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三、循环系统评估3.1 心音:听心音可以了解危重病人的心脏功能情况,是否存在心律不齐、杂音等异常。
3.2 脉搏:触摸脉搏可以评估危重病人的心率、节律是否正常,以及血流量是否充足。
3.3 氧饱和度:监测危重病人的氧饱和度可以了解其氧气供应是否充足,及时纠正缺氧情况。
四、呼吸系统评估4.1 呼吸音:听危重病人的呼吸音可以了解其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存在肺部病变。
4.2 咳嗽:观察危重病人的咳嗽情况可以判断其呼吸道是否受到刺激或感染。
4.3 气道通畅性:确保危重病人的气道通畅是保证其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及时处理气道堵塞等问题。
五、代谢及营养评估5.1 血糖:监测危重病人的血糖水平可以了解其代谢情况,及时调整血糖控制措施。
5.2 营养状况:评估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可以指导饮食调整和营养支持的实施。
5.3 电解质平衡:监测危重病人的电解质水平可以预防并处理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涉及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代谢及营养等多个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全面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和初期评估

容易得到的评估资料
请问以下选项中您认为最容易得到的急、危 重症患者的评估资料有哪些?
A:神志、皮肤色泽、体态 B:患者的主诉 C:尿、便、引流液 D:T、P、R、BP、SpO2 E:血常规、血气、血小板、电解质等
可编辑
容易得到的评估资料
病人三的一大般生情命况体系评价
神志神、皮经肤系色统泽状、态体的态评价
PH------7.35-7.45 PaCO2---35-45mmHg PaO2---->80mmHg 血乳酸---1-2mmol/L
病例介绍
男性患者,55岁;因“骑自行车摔倒至晕厥十分钟”急诊入 院 现病史:患者神志清,烦躁不安;面色及全身皮肤苍白,大汗 ,主诉口渴;胸部、腹部及全身多处疼痛;寒颤 入院查体:P 150次∕分,BP 135∕115mmHg,R 30次∕分,HR 150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5mm,对光反射灵敏 ,全身皮肤多处擦伤,腹软,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处理思路: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快速补液(2路)、保 最暖终、诊完断善:各室项上检性查心动过速
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与初期评估
朱玲彦 昆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医护合作关系
“搭 档”
主要内容
1. 及时识别急、危患者的重要
性
2. 如何识别急、危重症患者
3.
容易得到的评估资料
4. 如何评估急、危重症患者
目标
目 标
加强 识别评估意识
提高 识别评估能力
第一部分
及时识别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
突然的病情变 化
尿、便、引流液
生命体呼征吸系统状态的评价
T、P、R、BP、SpO2
化验结循果环系统状态的评价
血糖、钾、钠、镁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观察与处理流程

抗休克治疗
总结词
抗休克治疗是紧急处理中的重要措施,用于纠正低血压和组织灌注 不足。
详细描述
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紊 乱等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抗休克治疗应尽早进行,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抗过敏治疗
1 2 3
总结词
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观察与处理 流程
目 录
• 病情观察 • 紧急处理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 •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01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监测体温变化,判断是 否存在发热或体温过低。
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 和强弱,了解心脏功能
和血液循环状态。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 节奏,判断是否存在呼
间和预后。
治疗反应
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 治疗效果和预后。
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 合理饮食,包括营养搭配、进食量和 进食时间等。
活动与休息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或缺乏运动。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
抗过敏治疗是紧急处理中的重要措施,用于缓解 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
抗过敏治疗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手段,应根据患者的过敏反应程度和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抗过敏治疗应尽早进行,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 过敏反应症状和体征变化。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 史等,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急危重症护理原则1

急危重症护理原则1概述急危重症护理是一种专门的护理领域,它关注病情危急的患者,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档旨在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以帮助护士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
重点原则1. 病情评估和监控:急危重症护理的首要原则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持续监控。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该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要进行的紧急措施。
2. 快速干预:在急危重症患者中,时间是生命。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尽快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避免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
这需要护士和医护人员具备紧急处理急危重症问题的技能和知识。
3.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价值观:尽管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处于无法自主决策的状态,但护士和医护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价值观。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尽量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考虑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4. 报告和沟通:及时和准确的报告和沟通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该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保持紧密的沟通,并及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 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急危重症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领域。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持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活动,以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6. 多学科合作:急危重症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团队工作。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与医生、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以提供全面和协调的护理服务。
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原则的遵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至关重要。
护士和医护人员应积极应用这些原则,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病情评估分级依据⑴患者病情评估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标准⑴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3、分区情况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
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评估标准一、前言危重病人评估标准是用于快速、科学、准确地评估危重病人病情,以便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力依据的评估工具。
本标准涵盖了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器官功能等方面,适用于各类危重病人的评估。
二、评估内容1. 生命体征- 心率(HR):成人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儿童正常范围为180-220次/分。
- 血压(BP):成人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儿童正常范围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
- 呼吸频率(RR):成人正常范围为16-20次/分,儿童正常范围为20-30次/分。
- 体温(T):成人正常范围为36.1-37.2℃,儿童正常范围根据年龄有所不同。
2. 意识状态- 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法(GCS)对病人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包括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总分范围为3-15分。
3. 器官功能- 肺功能:通过观察呼吸形态、听诊肺部音、测量氧饱和度等方法评估。
- 心脏功能:通过听诊心音、测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估。
- 肾功能:通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
- 肝功能:通过观察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评估。
- 凝血功能:通过检测PT、APTT、TT、Fg等指标评估。
三、评估流程1. 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2. 逐项检查生命体征,记录测量结果。
3. 采用GCS对意识状态进行评估,记录评分。
4. 按照器官系统逐一评估,记录相关指标。
5. 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
四、评估结果解读1. 生命体征异常:根据具体指标及范围,判断是否存在休克、心衰、呼衰等危重病情。
2. 意识状态异常:根据GCS评分,判断昏迷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 器官功能异常:根据相关指标及范围,判断是否存在器官功能衰竭。
五、注意事项1. 评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 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危重病人的快速评估与护理

钱是我们一针一针打出来的----我们在养着你们医生
在医改初期:医生说,如果没医生收病人,护士就没搞;
现在呢?
美国护士协会将医护合着定义为医生与护士之间一种可靠的合 作过程(目标:建立“交流---协作---互补”型的医护关系)
整理课件
11
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壹 公平:分工不同、人格平等
(5)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
(6)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常见危重症的快速识别与处理技巧
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适用于任何急危重症
(1)体位:去枕平卧(如呼吸困难、心衰等采取端坐位)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3)有效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4)建立静脉通路:就通畅可靠
整理课件
4
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
各脏器功能发生异常
1、中枢神经系统(昏迷、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2、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衰、肺栓塞等)
3、循环系统(心血管、心绞痛、心梗、休克等)
4、血液系统(DIC)
5、消化系统(出血、胰腺炎)
6、内分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甲亢危象、 肌无力危象)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21
抢救病人时对护士的要求
护士要掌握抢救仪器及物品、药品 的使用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呼吸机、 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洗胃 机、输液泵、注射泵、各种急救药 物的配制
整理课件
22
抢救护理记录
1、及时准确地记录第一手资料; 2、为医生提供写病程记录和抢救记录的信息及 依据; 3、及时、详细、准确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 4、要特别注意记录病人病情变化的时间、表现、 对病人采取的急救措施、用药剂量、用法及时间 (准确到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B.Bleeding出血 a昏迷
A.Asphyxia缺氧 C.Cardiopalmus心悸 D.Dying垂死;临终
特点
➢突发性、不可预测,病情难辨多变 ➢时限紧迫,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
争分夺秒、强化时间观念,赶在“时 间窗”内尽快实施目标治疗 ➢注重器官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 必须全身综合分析和支持治疗
P
>12
cmH2 右心功能不全,负荷过大
O
CVP与BP变化的关系及处理
CVP 低 低 高 高 正常
BP
原因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正常 低 正常 低
心收缩力良好,血容 适当补液,注意改善
量不足
心功能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强心剂、纠正酸中毒、
相对过多
扩张血管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增高
呼吸评估
(Breathing assessment)
➢呼吸频率 ➢气流运动
循环评估 (Circulation assessment)
➢心率 ➢血压 ➢尿量 ➢毛细血管再充盈 ➢末梢温度 ➢末梢颜色
神志
(Disability)
➢ 瞳孔
➢ 意识清醒程度(AVPU)
A (awake):
清醒
V (verbal response): 有言语应答
呼吸(Breathing)
0胸1 廓运动
02
频率、节律、 深度
06
03
呼吸音
05
危险
04
气道梗阻
>40次/分
<8次/分
脉搏(pulse)
脉 率
小于60次/分或大于140次/分
脉 律
间歇脉、脉搏短绌
强 弱
脉搏弱或无法触及
血压(Blood pressure)
➢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即压强。
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患者存在或潜在 的护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判断及合理实施护 理措施的决策能力。
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主动的思考活动 批判性思维质疑、反思的过程 审慎开放,博采众长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原 则:
病 情 评估
➢ 评估患者,判断有无生命 危险
➢ 无论是否能即刻作出临床 诊断,最重要的是评估疾 病的严重程度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要求护士:具备广博的知识、严谨的 工作作风、高度责任心、训练有素的 观察力。
“五勤”: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 勤思考、勤记录
思维模式——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译 为批判性思维,是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 克福学派创立一种批判性理论和思维方式。
➢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 措施
➢ 持续观察病情变化,重复 评估治疗效果
病➢呼吸(Breathing)
➢循环(Circulation)
➢神志状况(Disability)
➢暴露患者(Exposure)
气 道 评(Ai估rway assessment)
* 颜色 * 意识状态 * 胸廓运动 * 辅助呼吸肌运动
皮肤黏膜(skin)
休克 皮肤甲床口唇紫绀
皮肤苍白/四肢湿冷 缺氧
黄疸
皮肤黏膜黄染
皮肤粘膜广泛出血
DIC
心电监测
1 心电监测的意义 2 主要的观察指标 3 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 4 影响心电监测的因素 5 如何提高心电监测的准确性
室颤
无脉性室速 电机械分离
心室停博
* 主要用于诊断心肌 缺血和心肌梗塞
* A凹面型上抬:急性心 包炎、少数超急性心肌 梗塞
* B斜坡型上抬:超急性 心肌梗死
* C弓背型抬高:心肌梗 塞急性期、变异性心绞 痛
ST段分析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监测的意义:反应患者氧合以及心率情况
既不能盲目相信,也不可全然不顾。
中心静脉压(CVP)
5-12 cmH2O
提示正常
C V
<5
cmH2O 右心充盈不佳,血容量不足
扩张血管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 不足
补液试验
血糖(Blood Suger)
空腹 3.9-6.1mmol/L 餐后1H 7.8-9.0mmol/L 餐后2H 7.8-11.1mmol/L
➢ 收缩压 < 10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 1/3脉压差)< 70mmHg,即应考虑休克 的可能性。
➢ 无创血压有“正常化趋势”。 ➢ 警惕交感兴奋所致的血压“正常”。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
=0.5 提示正常
轻度休克,失血量20%-30%
=1
>1 提示休克
严重休克,失血量30%-50%
昏迷 前
烦躁——死亡的危险信号
瞳孔(pupil)
大
直径约2-5mm,瞳孔散大
小
固定见于死亡患者,缩小 多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
瞳
对
孔
称 一大一小常提示脑疝形成
对性
光
反
光反射迟钝提示神经系统 损伤
射
尿量(Urine volume)
正 常
大于30ml/h
少 尿
小于17ml/h或400ml/24h
无 小于100ml/24h或12小时无 尿 尿,提示休克或急性肾衰竭
P (painful response):疼痛刺激有反应
U (unresponsive): 无反应
全身检查 (Exposure)
➢ 去掉全身衣服,彻底检查
➢ 防止低体温
病情观察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观察病人的方法(视、 触、扣、听、嗅)
病情观察的方法
间接观察法: 1、通过与医生、家属的交流及相关书面资 料获得病情信息;
>1.5
>2 重度休克,失血量>50%
神志( Consciousness )
浅度昏迷(无睁眼反应) 中度昏迷(无应答反应) 深度昏迷(无任何反应)
各种急危 重症的晚 期都会出 现昏迷
神志( Consciousness )
神志( Consciousness )
病情 变化
休克
烦躁不安
脑疝
大出 血前
2、借助仪器获得疾病信息。
病情观察的内容
生命体征 神志 尿量 瞳孔 皮肤黏膜 心电监测、血氧饱合度 CVP 血糖、血电解质 心理状态,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
察等
体温(body temperature)
➢ 正常范围 判断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
➢ 如何正确识别发热: (热程、程度、热型)
➢ 把握合理尺度 ——什么时候需要处理?
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及观察
房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雷小炎
概述
急危重症的实质是病人的脏器 功能衰竭,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 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 衰”),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 跳骤停。
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六衰”
脑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01
各种休克
06
02
肝功能衰竭
05
03
04
心功能衰竭
肺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