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表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黃湯-血弱,津虧,中寒,裏虛等證。
表閉-汗而不解,發熱惡寒,熱多寒少 不得小汗出,身必癢-桂枝麻黃各半湯。
形似瘧,日再發-桂枝二麻黃一湯。
表實:惡寒發熱不汗出煩躁-大青龍湯。
表虛: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桂枝二越婢一湯。
表實: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
表虛:項背強几几,有汗惡風-桂枝加葛根湯。
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加麻黃、杏仁
倍芍藥加飴糖-小建中湯。
去芍藥、加人參、膠、麥冬、麻仁、生地黃
-炙甘草湯。
加麻黃、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湯。
去芍藥-桂枝去芍藥湯。
去芍藥,加附子-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去芍藥,加茯苓、白朮-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朮湯。
增芍藥、生薑,加人參-桂枝新加湯。
去芍藥、生薑,加茯苓-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陰虛水熱互結: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豬苓湯。
陰虛火浮: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
虛火上炎:二三日咽痛者-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痰熱閉阻: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苦酒湯。
外感風寒: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
陽鬱於內,四肢逆冷-四逆散。
反發熱,脈沉-麻黃附子細辛湯。
得之二、三日,無裏證-麻黃附子甘草湯。
太陽與少陰併病
太陽、陽明併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淅淅汗出,大便難而譫語-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大承氣湯。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自汗出-白虎湯。
方劑組成表解
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湯。
去芍藥、加附子-桂枝附子湯。再去桂枝、加白朮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朮湯。
傷寒論表解
一、太陽病篇
性質-三陽皆屬熱證,太陽為三陽之表,故為表熱證。
提綱-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表虛-發熱汗出,惡風,脈緩-中風。
經證表實-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傷寒。
溫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蓄水-發熱汗出,脈浮,小便不利-熱與水結。
蓄血-如狂發狂,少腹急結或鞕滿,小便自利-熱與血結。
二、陽明病篇
性質:裏熱實證。
提綱: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經證:身大熱、汗多煩渴、脈洪大或浮滑。
府證:腹滿痛、大便難、潮熱、譫語、脈實或沉遲有利,甚者循衣摸床,昏不識人。
太陽陽明(脾約)
少陽陽明
正陽陽明(胃家實)-燥熱之邪直犯陽明。
三陰-陰證轉陽。
表裏俱熱,惡熱不惡寒,身大熱,口渴飲冷,心煩脈洪大-白虎湯。
水飲為患,汗出而口不渴-茯苓甘草湯。
誤用冷水治後,意欲飲水而反不渴-文蛤散。
似桂枝證: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膈上痰涎壅塞)-瓜蒂散。
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脈浮虛而濇-桂枝附子湯。
似風濕證 前證若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朮湯。
風濕相搏,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
重用桂枝-桂枝加桂湯。
去芍藥、生薑、大棗-茯苓甘草湯。
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湯。
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桂枝去芍藥加蜀漆
龍骨牡蠣救逆湯。
去芍藥、生薑、大棗加龍骨、牡蠣-桂枝甘草龍
骨牡蠣湯。
重用芍藥-桂枝加芍藥湯。
加葛根、麻黃-葛根湯。
加葛根、麻黃、半夏-葛根加半夏湯。
加黃芩-陽旦湯。
治療禁忌:汗、吐、下、溫針。
兼太陽表證: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柴胡桂枝湯。
心下痞鞕,嘔吐而下利-大柴胡湯。
本柴胡湯而誤下,燥屎內結-柴胡加芒硝湯。
兼裏虛證:腹中急痛,陽脈濇陰脈弦-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上熱下寒: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
邪熱入裏,水飲內停: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柴胡桂枝乾薑湯。
滿燥實堅全見者-大承氣湯。(最重)
麻仁丸(脾約)-小便數,大便鞕,脈浮而濇。
蜜煎導法
豬膽汁導法
有汗表虛,汗出多,微惡寒-桂枝湯。
有汗表實,脈浮,無汗而喘-麻黃湯。
府證-小便數,大便鞕,渴欲飲水-五苓散。
兼痞證-心下痞,惡寒,先解表-桂枝湯;後攻痞-大黃黃連瀉心湯。
陽明潮濕,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脾胃虛寒,濁陰上逆:乾嘔,吐涎沫,頭痛-吳茱萸湯。
熱迫大腸:熱利下重,渴欲飲水-白頭翁湯。
邪傳陽明,熱結旁流:下利譫語-小承氣湯。
邪傳少陽:嘔而發熱-小柴胡湯。
熱擾胸膈: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梔子豉湯。
七、合病、併病
下利-葛根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下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
喘而胸滿-麻黃湯。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若嘔者加半夏、生薑。
脈洪大,裏有熱-白虎湯。
汗出口燥,渴欲飲水-白虎加人參湯。
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咳、渴、利、噎、喘-小青龍湯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其人漿漿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十棗湯。
陰陽兩虛,心中悸而煩,腹中急痛-小建中湯。
氣血不足,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
氣陰兩虛,身疼痛,脈沉遲-桂枝新加湯。
蚘厥:得食而嘔,又煩,常自吐蚘-烏梅丸。
陰盛陽衰:下利惡寒,四肢厥逆-四逆湯。
血虛寒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當歸四逆湯。如其人內有久寒,加吳茱萸、生薑。
熱厥:脈滑而厥,煩渴引飲,熱深厥深-白虎湯。
水飲致厥: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茯苓甘草湯。
痰厥: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胸中,心中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瓜蒂散。
正虛邪陷,表裏三焦俱病: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四、太陰病篇
性質:裏虛寒證。
提綱: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自利益甚。
正治:自利而不渴,脾胃虛寒-四逆湯、理中湯。
兼太陽表證-桂枝湯。如下利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發奔豚-桂枝加桂湯。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如瘧狀-小柴胡湯。
熱入血室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刺期門。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表虛:解肌、調和榮衛-桂枝湯。
表實:開腠、發汗散寒-麻黃湯。
蓄水-熱結膀胱,小便小利-五苓散。
如狂,少腹急結-桃仁承氣湯。
蓄血發狂,少腹鞕滿-抵當湯。
少腹滿,證較緩-抵當丸。
1.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表實證不可用。
桂枝湯2.酒客病-內有濕熱,不喜甘,得之則嘔。
3.服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以辛甘之品益助其熱。
胃中燥實,不惡寒,但熱-調胃承氣湯。
熱邪迫肺,汗出而喘,無大熱-麻杏甘石湯。
過汗傷津,內傳陽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白虎加參湯。
脾虛氣滯,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表裏俱熱,喘而汗出-葛根芩連湯。
表熱裏虛,心下痞鞕,表裏不解-桂枝人參湯。
下利清穀-四逆湯。
虛寒利脾胃陽虛-理中湯。
下焦滑脫-赤石脂禹餘糧湯。
陽虛液脫,漏汗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陽虛陰盛,晝日煩躁,夜而安靜,脈沉微-乾薑附子湯。
陽虛液傷,煩躁-茯苓四逆湯。
心陽虛,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桂枝甘草湯。
心陽虛,腎水上逆,臍下悸,欲作奔豚-苓桂甘棗湯。
陰陽兩虛,腳攣急,汗出惡寒-芍藥甘草附子湯。
陽虛水泛,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
發黃偏於表證-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無表裏證─傷寒身黃發熱─梔子蘗皮湯。
蓄血證-喜忘,少腹鞕滿,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
三、少陽病篇
性質:半表半裏,熱證。
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
脈弦細。
治則:和解少陽。
主方:小柴胡湯。
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
脾胃陽虛,水飲內停,心上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身為振振搖-苓桂朮甘湯。
表邪與內飲相搏,服桂枝湯或下之,病仍不解,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芍)加苓朮湯。
心陽虛衰,心神被擾,煩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火逆變證火劫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牡救逆湯。
兼少陽證陽明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陽明中風,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
四逆湯證
裏寒證
吳茱萸湯證-胃中寒冷,食穀欲嘔。
熱留上焦-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
熱移下焦-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湯。
偏於裏實證-陽明病,但頭汗出,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或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茵陳蒿湯。
陽虛陰盛,身痛惡寒:口中和,其背惡寒。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附子湯。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心下悸,身潤動振振欲擗地-真武湯。
虛寒滑脫,不利膿血: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桃花湯。
胃氣虛寒,濁陰上逆: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
陰虛陽亢: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
裏熱表虛,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附子瀉心湯。
胃虛挾水氣,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生薑瀉心湯。
胃氣上逆,痞滿而嘔-半夏瀉心湯。
再次誤下,虛熱益甚,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
胃寒氣逆,心下痞鞕,噫氣不除-旋覆代赭石湯。
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或結痛,或煩熱胸中窒-梔子豉湯-若少氣者加甘草,嘔者加生薑。
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
下後表不解,微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胸陽被遏,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
前證兼陽虛而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大結胸證: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手不可近,脈沉緊-大陷胸湯。證較緩,如柔痙狀-大陷胸丸。
小結胸證: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小陷胸湯。
屬寒者:寒實結胸,無熱證-三物白散。
邪熱入胃,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大黃黃連瀉心湯。
兼陽明裏實證:口燥咽乾,不大便-大承氣湯。
六、厥陰病篇
性質:屬寒熱錯雜之裏證。
提綱: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烏梅丸。
寒格,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泄利不止-麻黃升麻湯。
腹滿時痛-桂枝加芍藥湯。
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
五、少陰病篇
性質:全身裏虛寒證。
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寒化證-助陽抑陰。
熱化證-育陰清熱。
脾腎陽虛,陰寒內盛:脈沉,手足厥冷-四逆湯。
陰盛於內,格陽於外: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通脈四逆湯。
下利,脈微-白通湯。
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
津液虧損,大煩渴不解,脈洪大-白虎加人參湯。
不吐不下,心煩,或蒸蒸發熱,或吐後腹脹滿,脈沉數或沉實有力,偏於燥熱者-調胃承氣湯證。(輕)
大便鞕,腹大滿不通,潮熱譫語,脈浮滑而疾,偏於痞滿者-小承氣湯。(較重)
腹滿痛,不大便或大便難或乍難乍易有燥屎內結,煩躁譫語,潮熱多汗,甚則有喘冒直視或如見鬼狀循衣摸床,脈實大或滑數,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