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深化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期影响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产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
探讨影响因素
了解是什么因素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儿童的反应相互作用。
深入探索作用机制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如何通过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情感调节、认知发展等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不利影响
自尊心受损:由于父母没有给孩子设定明确的期望或规 则,孩子可能会在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中感到自卑。
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不利影响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足 够的社交互动和支持,孩子可能在与他人的
交往中出现问题,导致社交障碍。
有益影响:无
自尊心受损:忽视型教养方式意味着父母没 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这可能导致孩子 自尊心受损。
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有益影响
创造力: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父母不会对孩子进行过多 的限制和干预,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主性:由于父母不会强制孩子遵循特定规则或期望, 孩子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从而培养出更强的自主性 。
无规矩:放任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 意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实践方法
给予孩子温暖和支持
权威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温暖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 心和理解。
明确期望和规则
父母应明确期望和规则,并帮助孩子理解并遵守,同时也要给予 孩子适当的自由。
建立沟通和协商
父母应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协商并 解决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与成长的起点,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文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
关键词:父母教养;幼儿发展;心理健康幼儿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经历与体验对幼儿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
父母教养方式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理念,其对幼儿发展影响不容小觑。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对于涉世未深的幼儿来说,情绪是他们最直接的心理反映,而父母教养方式也给幼儿情绪变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教养过程中能给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温情的体验,及时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再加上积极的沟通与引导,那么则有利于调控幼儿乐观、稳定的心理情绪,有益身心全面发展。
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实践表明,如果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则幼儿也会表现出更多正面的社会行为;而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或者过多干涉,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诸多外显或者内隐的问题。
父母能够更大程度地接受孩子、理解孩子并且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独立面对人生,那么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也会有所下降。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发展的影响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多尊重他们、多信任他们,关注其社会性成长能力;切忌父母以自己的思想观念或者行为去过多地约束孩子,否则将给幼儿人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家长要重视社会化教育,采取积极的教育与引导措施;另一方面,父母要充分认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解决任何事情不能独断专行,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建立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2.树立正确的父母教养观念2.1 关注孩子,端正教养态度幼儿的发展与父母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都有直接关系。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其次 , 专断 的教养方式对孩 子的心理 健康发 展也是 不益
的。
专断型家庭的主要 特点是父母 威信 占绝对 的地位 , 孩子
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 在 专 断 型 的 家 庭 中 , 母 往 往 强 迫 孩 子 按 父 母 的意 愿 办 父
事, 而且 用惩罚来强制执行 。不许孩子有错误和失误 , 否则就 遭打骂和恐吓 。这样教育 的后果如何?首先会使 孩子时时处 于紧张状态 , 失去安 全感 ; 次容 易使孩 子 同父母 的关 系对 其 立, 失去归属感 ; 最后孩 子学会粗鲁待人 , 产生不容 忍、 团结 不 的行 为。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 , 子的情绪 不稳定 、 孩 恐惧 、 胆 怯、 情感冷漠 ; 还会 因失败 而退缩 、 消极 、 意志 力差 ; 因逃避惩 罚养成说谎话 、 表里 不一 的不 良品质 , 孤僻 、 合群 、 不 自卑感 强,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 , 幼儿 的 自尊 、 自信 和首创精 神等多种 宝 贵 的性 格 特 征 被 毁 掉 , 逐 渐 形 成 粗 暴 、 意 和 冷 淡 的性 并 敌 格, 或者形成执拗 、 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 , 也可形成依赖 、 情绪 不安和 自卑的性格 , 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 品质 的培养。 冷漠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是极 为不
求都有求必应 , 味满 足 , 一 一味迁就 , 百依百顺 , 把孩子 放在 了 特殊 的地位 , 一切 服从 于孩子 , 一味地满 足孩 子的任何要求 和 欲望 , 处处迁就 , 样样代 劳 , 不让 孩子经受 任何身 体和 心理方 面的锻炼 , 不让孩子承担必要的责任 。这样做 的结果如何 呢? 5 6岁的孩子铅笔 断了 自己不会 削放到一 边 , 人问他他 说 、 别 晚上 回家爸爸会 给他 削 , 少学生 的文具盒里有 许多支 削好 不 的铅笔 , 写断 了一支换一支 , 反正 回家有家 人代 劳; 的孩子 有 到学校以后发现少 了一 本 书, 不从 自己找原 因 , 他 反而抱 怨 说 : 我妈妈真笨 , “ 怎么书都 没有给我 拿齐。 把 自己的责任推 ” 给了家人。由于父母 的过度帮助 助长 了孩 子 的依 赖心理 , 造 成了孩子生活能力差 的弱点 。长期在这种爱 的过度的教养方 式侵淫下 , 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侵蚀 , 最终会造成幼儿情绪不 稳定 , 隘 、 狭 过度 自傲 , 意志 薄弱 、 缺乏 自信 、 际 困难 以及软 交 弱无能等性格缺陷。 老一辈教育家刘 绍禹说 : 不要 太关心儿 童 , “ 因为这样很
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 匹配 。 ( ) 良好 的人 际 关 系 ;心 理健 4 康 的幼 儿 乐 于 与人 交 往 ,善 于 与他
他们 根 本 不会 站 在幼 儿 的立 场 来考 虑 问题 ;不 会 去体 验 幼 儿 的所 想所 思 ;更 不会 去 满 足他 们 的好 奇 心 。 因 为专 制他 们 会 自以为 是地 为 幼儿 定制 许 多 条条 框 框 ,而 不考 虑 它们 是否 真 正 符合 幼 儿成 长 的 需要 ;因 为专 制他们 会极 力反 对幼 儿 “ 越
( ) 民主 型 :父 母 采 取 情感 温 4 暖 的态 度 , 理解 、尊重 孩 子 , 既能 以平等 的身份 与 孩 子交 流 ,接纳 孩 予 的意 见 和 想法 ,使孩 子 能 够大 胆 地 表达 自 己的思 想 ,又 不 迁 就和 溺 爱 孩子 。 三 、幼儿 的心 理健 康含 义 1 定义和 特征 、
能主 动地 、积 极地 去适 应环 境 。 2 、影 响 幼儿 心理健 康 的主要 因
素
影响 幼 儿 心 理健 康 的主 要 因 素 有: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往往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不可分。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格形成、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如果父母以身作则,积极向上,孩子就会更有可能培养出乐观、坚韧和自信的个性。
相反,如果父母以消极怠倦的态度面对生活,或是严厉对待孩子,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消极、自卑的人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人格塑造。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和人际交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表达、鼓励和支持都会直接塑造孩子的社交技能。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孩子会有更强的情感表达能力,更加容易与人交流和建立友谊。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严厉,孩子可能会显得孤僻和退缩。
因此,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还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支持可以直接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心。
如果父母鼓励孩子不断尝试、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予肯定和支持,孩子就会培养出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尊心。
相反,如果父母不断批评和指责孩子,或是对其要求过高,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父母应当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情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支持他们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父母应当注重以身作则、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关注情感沟通,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良好与否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关键性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
而一个矛盾纷争的家庭环境则可能给予幼儿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温和而支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具备良好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相反,过分严厉或溺爱的父母教养方式则可能使幼儿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干预措施1.父母教育和培训父母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开展父母教育和培训,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养技能,有助于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2.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于家庭矛盾较多的幼儿家庭,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调动家庭成员积极的情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稳固。
可以通过家庭辅导和心理咨询等形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帮助和支持。
3.提供情感支持对于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幼儿,亲子间的情感支持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增加与幼儿的亲子交流和亲子互动,提高亲子关系的质量,从而给予幼儿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依恋感。
4.塑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在家庭中塑造积极的教育氛围,提倡积极的家庭教育风格,注重对幼儿的关注和支持,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5.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家长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者:赵新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9期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和抚养。
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
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同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幼儿的情绪、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性格发展等方面具体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对幼儿情绪的影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极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迫切心态的写照。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部分家长可能忽视幼儿的消极情绪,未能及时采取行动给予幼儿积极反馈。
此外,部分家长平时较少与教师交流,不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也无法化解孩子不良情绪体验。
家长的“不重视”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冷漠、懦弱、自卑、忧郁等消极情绪,甚至还会出现冲动、攻击和逆反行为。
而多受到表扬的幼儿经常会产生积极情绪,且这种积极情绪会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强化,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在与人接触中表达愿望和观点。
如此,幼儿会结交更多的朋友,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此外,在家庭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这是有效处理日常生活基本需要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幼儿的应对能力。
幼儿通常缺乏应对问题时的技巧和方法,更不知道如何着手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家长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的从容态度,经常与幼儿讨论、协商,多让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家庭教养环境下,孩子会慢慢地适应,知道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威望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情绪,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父母在幼儿心中是受尊敬的、权威的,经常与其交流沟通,父母与幼儿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同时,接受这种教育的幼儿性格果断、自信,拥有目标和方向,有很强的信念。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摘要: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人格的形成、幼儿行为方式的发展、情绪的发展以及幼儿的社会化等多个方面,应倡导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多给予正性的情感,予以温情与慈爱,并充分地接受幼儿,对幼儿的需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多沟通引导,使之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征。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涵义(一)教养方式的概念方式是人们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由于说话做事的对象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叫工作方式;生活上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称之为生活方式;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可称为家长教养方式。
台湾朱瑞玲认为:“所谓教养方式,即是父母给予子女行为的奖罚;而子女透过对这种行为奖罚力量的判断,形成内外控信念,进而影响其行为。
”①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中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我们认为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一般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四个方面:1、父母的社会地位 ,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同导致其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的差异。
2、教育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会对儿童有不同的认识,而且还会影响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性格,父母的性格对其做人处事有明显的影响,父母本身是怎么样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都会有反应出来。
4、成长经历,极少数为人父母者是经过正规培训的,绝大多数都是参照其父母教育抚养自己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二)教养方式的类型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采取了温和、亲和、尊重孩子的方式,小学生会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相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过于严厉、冷漠,对孩子进行训斥、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严重的伤害,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也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会交往的地方,父母在日常的教养方式中传递给孩子的社交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友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交往习惯,孩子将会形成积极、乐于交往的性格特点,有利于与同学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形成。
相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养中忽视教导孩子交往的基本原则,或者以自私、傲慢、攻击性的交往方式示范给孩子,会使孩子形成消极、防卫性的人际交往观念,导致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受阻,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需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在思想上、道德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他们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父母应该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分为严格和宽松两种。
严格的父母更注重纪律和规矩,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但也容易导致孩子紧张和焦虑。
相反,宽松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个人发展。
他们更愿意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纪律和责任感。
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如果父母注重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
相反,如果父母不注重道德和纪律,孩子可能会学会消极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父母的关爱和支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温暖而支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情感安全感,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态度。
相反,冷漠或过度控制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情感上的不稳定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素质。
总的来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
通过积极的教养方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绪态度,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和社会互动能力。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温暖和关爱。
温暖和关爱是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温和、关心和爱护。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态度会使孩子感到被接纳和尊重,有利于其情绪的稳定和自尊心的建立。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还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面对挑战和困难。
在家庭教养中,父母要学会用温暖和关爱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严格和控制。
严格和控制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规定比较严格,对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进行控制和限制。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适当的严格和控制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观念,避免他们轻率和任性。
过于严格和控制过度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沮丧,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在进行严格和控制的教育时需要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和发展。
第四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参与和引导。
参与和引导是指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还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在家庭教养中,父母要善于参与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3、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
在隔代教养中,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这可以确保家庭成员 之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可以帮 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特点,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 和帮助。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隔代教养现象越来越普遍。隔代教养 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替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庭压力,但同时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本次演示将从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 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因此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可以通过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与祖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 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在隔代教养中,我们应该注意鼓励孩子独立自主,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解决问 题和处理生活中的挑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将 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隔代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 积极影响
1、促进儿童情感成长
隔代教养可以给儿童更多的爱和,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由于祖辈 对孩子的程度较高,孩子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从而促进情感 的发展。
2、帮助儿童度过敏感期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敏感期,例如青春期。此时,孩子可能 会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和行为。而隔代教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行为, 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敏感期。
2、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易导致 孩子的心理问题。
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观念上 的陈旧、落后,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甚一致。而孩子由于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 时期,他们的思想观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都带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这使 得两代人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会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并分析它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严厉管制的教养方式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实施严厉的管制教养方式。
他们常常过分关注孩子的行为规范和成绩表现,强调服从性和纪律。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健康却可能受到影响。
首先,严厉的管制可能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他们习惯于被父母控制和指导,无法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困难。
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无法应对,心理上产生焦虑和自卑。
其次,过度强调成绩和规范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追求完美和高分的过程中,孩子可能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这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学习焦虑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
二、宽容放任的教养方式另一种常见的教养方式是宽容放任。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父母很少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和规范,他们倾向于让孩子自由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相对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但也可能面临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过度宽容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纪律和责任感。
他们可能无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容易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无益于成长和发展的活动,从而滞后于学业和生活上的发展。
其次,缺乏成人的引导和规范可能使孩子存在行为问题。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从不干预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易于发展出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以及问题行为等。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会对孩子自身造成困扰,还有可能对与他们接触的其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三、关爱和支持结合的教养方式关爱和支持结合是一种健康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既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又适度地给予规范和引导。
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通常具有较强的内外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涉及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变得至关重要。
1. 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受到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首先,父母的个人特质和家庭背景对教养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父母的性格、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社会文化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社会文化中的教养观念和常规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选择。
最后,儿童本身的个体特质和需求也会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反馈影响。
2. 威权主义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过度严厉和控制的父母教养方式,即威权主义教养方式,被认为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在众多方面表现为严厉的规则、限制和惩罚。
研究表明,接受威权主义教养方式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我价值感低以及社交困难等。
这种教养方式不仅剥夺了儿童的自主权和探索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3. 温馨关怀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相比之下,温馨关怀教养方式被认为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支持、关怀和温暖。
研究表明,受到温馨关怀教养方式的儿童更容易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培养积极的认知态度,并且能够提供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4. 民主参与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民主参与教养方式被视为一种平衡的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这种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儿童自主性、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研究表明,接受民主参与教养方式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更高的学业成就以及积极的社交关系。
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1.研究背景与意义2.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特点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6.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7.结论参考文献研究背景与意义在中国,幼儿的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幼儿教师的责任,而忽视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及特点本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典型类型。
权威型父母注重规矩和纪律,但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专断型父母过于强调自己的意见,不顾及孩子的需求;溺爱型父母过于宠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忽视型父母则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情感。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权威型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专断型和溺爱型父母则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忽视型父母则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权威型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专断型和溺爱型父母则会让孩子缺乏社交技能和自我约束力,忽视型父母则会让孩子缺乏社交经验和社交技能。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还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权威型父母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专断型和溺爱型父母则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能力,忽视型父母则会让孩子缺乏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需要父母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父母应该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和需求,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
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有重大影响,其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学习能力、价值观和品德形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甚至心理问题。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行为。
如果父母对待他人友善、尊重,并鼓励孩子和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善于合作的社交能力。
相反,如果父母对他人表现出冷漠、暴虐或不尊重的态度,孩子就容易产生孤僻、退缩、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问题。
其次,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情绪态度和情绪管理方式会模仿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能够以平和、理性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且给予孩子正确的情绪管理指导,那么孩子就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而如果父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常常把消极情绪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崩溃以及自我封闭的状态。
此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深远影响。
父母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探究精神和学习动力,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学习问题,不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那么孩子就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消极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另外,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于价值观和品德的认同和形成。
如果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正义感。
相反,如果父母缺乏规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那么孩子就可能形成道德观念混乱,品质低劣的状况。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引言: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教养他们的孩子。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
权威型父母具有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同时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溺爱型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需求,缺乏明确的规矩和界限。
忽视型父母则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缺乏关注和支持。
专制型父母则对孩子施加严格的控制和限制,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 权威型父母的影响:研究表明,权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了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更有自信和独立性。
同时,权威型父母的关怀和支持也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2. 溺爱型父母的影响:溺爱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关注和宠爱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自我中心的行为。
此外,溺爱型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可能阻碍儿童的自我成长和探索能力。
3. 忽视型父母的影响:忽视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关注和支持可能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自尊心。
忽视型父母的冷漠和忽视也可能导致儿童产生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4. 专制型父母的影响:专制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控制和限制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专制型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批评也可能损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实用建议1. 培养权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摘要】: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是对孩子善良人格和诚实等优秀品质进行培养和造就的关键时期。
交互作用理论的创立者伯恩说过: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王子或公主,后来在父母的亲吻中成了青蛙。
换言之,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这个阶段中,家庭的教养方式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小就应使儿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家庭因素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
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四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溺爱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的影响(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
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个案描述:磊磊,十岁,小学三年级,邻居家的小孩,父母的经济水平较好,都是个体户,因为是自己勤劳致富,本身比较优秀,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平时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兴趣班一大堆,对孩子总是很苛刻,磊磊与同龄的小孩比起来显得十分内向,让人感觉总是怯生生的,与人交谈只是点头或者摇头,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专制的父母常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干涉过多,管教过于严厉。
教育中对孩子态度生硬、方式方法简单,只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心理感受,用命令式的言行使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经常以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往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一种表现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另一种表现为逆反心理强、冷酷无情、有暴力行为。
通常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成绩很差。
(二)父母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父母,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
”这类父母存在着典型的角色问题,他们或性格内向或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或社交能力差。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
根据研究,行为越轨的大多数儿童与这类父母有关, 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管教放松或过严或前后不一致、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家庭缺乏亲密性等。
实际上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是相背的。
个案描述:天天,长得非常聪明可爱,父母经常外出工作管的很少,乖的时候不知道多招人疼爱,但是大多数时候非常让人头疼,已经上小学的孩子,简直就是家庭物品粉碎机,家里电脑多次遭他“袭击”,非常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像有天生的破坏性,被发现做错事时道歉态度之诚恳令人感动,可是再次犯错的速度更是惊人。
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容易形成冷漠、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不遵守纪律、具有攻击性、情绪不安定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发生不良行为问题。
由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很少,这种成长环境中的孩子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
他们对学校生活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成绩较差,并在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也有许多孩子表现为性格内向、情绪不安、对人冷淡、兴趣狭窄、缺乏理想。
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三)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
调查发现,学业不良儿童的父母中更多的是使用专制及放任的教养方式,而正常儿童,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个案描述:西西,五岁,表姐家的小孩,聪明活泼可爱有同情心,小家伙学什么会什么,写字、画画、跳舞都很优秀,做起事情来有模有样。
西西从小由父母自己亲自教养,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格外重视,平时对待孩子给予十分平等的地位,学什么兴趣班必须是孩子说“我要学”才进行培养,并且特别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帮助,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和要求,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如家里买车选什么颜色啊,给爷爷买什么生日礼物啊等等。
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种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身心发展都会比较健全,自我接纳程度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
可以这样认为,与民主型父母对应的是性格积极、友好的幼儿。
(四)父母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溺爱型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这一类型的父母对子女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 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迁就、怂恿包庇。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个案描述:裕轩,八岁,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住,因为父母都是独生子,又因为家庭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所以长辈的宠爱与娇纵可想而知。
大半夜要想吃肯德基就打的带过去,在家里砸掉东西外婆还说好叫他继续砸。
在班上捣乱发脾气是正常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是欺负别人,骂脏话更是不在话下,可一旁的妈妈却笑眯眯的看着,毫不制止……长期的溺爱型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极度懒惰的作风,自理能力极差,养成对旁人指手划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求进取,不努力的不良个性。
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与愿望相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于父母他们也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而在任务面前则缺乏恒心和毅力。
【总结】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好多父母忙于工作而较少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全交给老师,老师既要担当“慈母”的角色、又要担当“严父”的角色,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又要担当“严师”的角色,多重角色的混合会使孩子莫名其妙,对学习形成复杂情感、对社会形成歪曲认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崇尚民主,反对专制和放任。
只有作为幼儿的抚育者和教养者多给幼儿创造鼓励的、公平的、安全的、赞许的环境,注意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完整人格,幼儿的性格才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完整人格儿童![参考文献]:[1]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2]茹正淇,谭钊安,曾彦英.父母养育方式与犯罪青年人格障碍形成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3]刘文,杨丽珠.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4]林崇德.幼儿的心理发展[J].发展心理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