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与监督

合集下载

中国的舆论监督与西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何不同?你认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

中国的舆论监督与西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何不同?你认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

中国的舆论监督与西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何不同?你认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中国的舆论监督与西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有一些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制:中国的舆论监督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主要由党报、官方媒体、新闻机构和政府机构承担。

西方国家的媒体舆论监督则更多由独立的媒体机构和公民社会承担。

2.定位和职责:中国的舆论监督更加强调对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督对待。

而在西方,媒体舆论的监督更多关注权力监督、公众利益的代表和传递。

3.自主性和独立性:中国的舆论监督相对缺乏独立自主性,常受到政府政策导向的限制,宣传目标更加集中。

而西方媒体更具有独立性,主张市场自由和言论自由。

在网络时代,加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1.提升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加强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新闻机构的独立性和新闻业务的自主运作,减少对政治干预的影响。

2.引入社会与第三方力量:鼓励和支持独立的媒体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舆论监督,增加监督的广度和视角。

3.推动信息公开和透明: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和报道。

4.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5.促进公众参与: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表达和监督,通过大众的反馈和监督促进新闻媒体更加客观、公正地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加强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多方的力量,包括新闻媒体自身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和信息公开,以及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这样可以实现对权力的监督,维护公众利益,并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和真实。

第四讲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第四讲 舆论引导 舆论监督

关于舆论监督的规定
• 1954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再一次对此予以强调, 并将报纸是否充分的开展批评、批评是否正确和干部是否热烈欢迎并坚决保 护劳动人民的自下而上的批评作为衡量报纸党性的尺度。
• 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舆论监督,强调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 题经人民讨论,要替提高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 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并要求加快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立 法步伐。
案例五:2004年3月23日,西安宝马彩票案
•揭开真相的主要媒体: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2003年,财政部关于印发《即开型彩票发行与销 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 彩票机构不得采用承包、转包、买断等形式 对外委托彩票发行和销售业务。
案例六:2004年,副市长下跪事件
•参与舆论监督的媒体: •中国舆论监督网抢先发出相关文章和下跪照片 •《南方周末》全面跟踪报道、挖掘真相
功,但在告诉我们思考的内容上却惊人的成功。
4、靠“沉默的螺旋”心理 来“引导”甚至“控制”
•沉默的螺旋
• 出于心理上的压力或对安全感的需求,使得 多数公众在公开表达意见时会采用媒体的观点, 进而使大众传媒实现了对舆论的控制。
案例:传媒引导大众文化
引导的内容:
——社会主流文化 ——审美旨趣 ——传播内容 ——生活方式和态度 ——休闲和娱乐内容及方式
• 2003年9月16日,新华社在发布中央调查组的调查结论《繁峙矿 难水落石出》时,提到了11名记者在采访矿难过程中“收受了当 地负责人和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
鄯宝红 安小虎 王东平 谭旭 苏勇 刘玉柱 白建芳 阎珍寿 魏停 樊武杰
姓名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态逐渐被新媒体所替代,从而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格局。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舆论监督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判断和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突出,原因如下:1、信息传播更为快速新媒体的优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给更多人。

这就为舆论监督创建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媒体可以更快速地发布新闻,而公众也能更快地获取到新闻信息,进而形成舆论影响。

2、社会关注度更高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不仅覆盖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社会事件。

社会关注度的提高使得舆论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

3、可能涉及更多方面当事件发生时,新媒体平台上产生的社会舆论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

不仅媒体、专家和公众会参与舆论热点的讨论,政府、企业等也会对不同类型的事件发表看法。

由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更加广泛、多元的特点。

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广泛性强新媒体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效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

因此,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比传统媒体更显著,具有更强的广泛性。

2、速度快由于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较强,因此,相关新闻或事件信息可以在更快时间内传达,引导舆论的速度也更快。

3、影响力大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平台的广泛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舆论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认知及社会舆论的形成,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环境与传媒方式大大改变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形式和效应,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做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平衡,仍是新媒体时代媒体工作者所需面对的巨大挑战。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口 罗 贤 雄
近年 来 ,全球 传 媒业 经历 着 前所 未有 的深 刻 变革 , 媒 体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的 作 用 越 来 越 重 要 ,特 别 是 互 联 网 的 兴 起 , 信 息 的 传 播 方 式 发 生 了 巨 大 变 化 , 新 闻 舆 论 监 督 使 给
舆 论 监 督 的 深 入 开 展 。 近 年 来 , 少 重 大 舆 论 监 督 案 例 都 不 是 从 网络 发 端 的 。 三 、 媒 的 “ 场 化 ” 舆 论 监 督 逐 渐 成 传 市 使 为 媒 体 竞 争 的 利 器 , 使 得 媒 体 舆 论 监 督 出现 异 化 。 四 、 也 反 舆 论 监 督 手 段 不 断 升 级 . 舆 论 监 督 的 压 力 和 阻 力 不 断 增 大 。一 些 个 人 和 组 织 被 媒 体 批 评 之 后 , 过 种 种 手 段 , 所 通 以
谓诽 谤 、 贿 、 密 、 诈 勒 索 、 害 公 司商业 信誉 等 罪名 , 受 泄 敲 损
对媒体 记者 采取 拘传 、 拘 、 缉 、 捕 等刑 事措 施 , 刑 通 逮 《经 济 观 察 报 》 者 因 报 道 上 市 公 司 关 联 交 易 内幕 遭 全 国 通 缉 事 记
件 就 是 其 中 的典 型 案 例 。 ( 者 单 位 : 余 电 视 台 ) 作 新
满情绪 。
舆 论 监 督 的政 策 控 制 由显 性 的硬 控 制 走 向 隐性 的

软 控 制 。 一 直 以 来 , 中 央 到 地 方 各 级 党 委 宣 传 部 门逐 步 从 建 立 起 新 闻舆 论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 的 在 于 确 保 在 市 场 经 济 目 条 件 下 的 舆 论 导 向 , 于 国 家 的 改 革 、 展 和 稳 定 , 在 实 利 发 但 际 工 作 中 却 存 在 重 控 轻 调 、 收 轻 放 的 现 象 , 宏 观 调 控 重 把 变 成 了微 观 干 预 。 这 样 的 硬 性 新 闻政 策 抑 制 了媒 体 开 展 舆 论 监 督 的 主 动 性 督 的 制 度 化 建 设 . 取 鼓 励 、 导 等 隐 性 政 策 调 控 舆 采 引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一、新闻舆论监督概说1、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指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批评和制约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主要是通过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批评性舆论,对监督对象产生矫正和制约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基础来源于《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舆论监督的特点鲜明、具体的指向性。

制约力量的非强制性。

一定程度的公开性。

2、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

3、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社会民主机制:越是民主、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氛围越好权力制约机制:软制约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对象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们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舆论监督是否等于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监督是否等于新闻批评?新闻舆论监督要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舆论引导,后者主要是正向引导,传播正面舆论,前者是强力制导,通过揭露社会偏差行为,对偏离社会规范与党政方针、政策有害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思想、行为进行矫正。

新闻舆论监督分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即包括批评又包括建议评价。

新闻舆论监督有批评但不是简单的批评。

在批评中有引导、有剖析、有辩证的方法,有实事求是的作风。

1、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公众利益相关的事务的监督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人民群众及其载体的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受到法律保护。

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同时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范。

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1. 舆论监督就像是社会的一双眼睛,能发现那些隐藏的问题啊!比如说曝光某些企业的污染行为,这不是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他们对环境的伤害吗?
2. 舆论监督多重要啊,它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呢!就像当年对一些不良执法行为的监督,促使执法更加公正透明,这影响多大呀!
3. 想想看,要是没有舆论监督,那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不就肆无忌惮了吗?好比一些乱收费现象,如果没人监督揭露,老百姓得多吃亏啊!
4. 舆论监督是保障公平的利器呀!像对某些招聘黑幕的曝光,不就为求职者争取到了更公平的机会吗?
5. 舆论监督难道不重要吗?它是对权力的一种制衡呢!比如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的监督,防止了权力的滥用,这意义多重大!
6. 你说舆论监督不重要?那怎么解释那些因为舆论监督而得到解决的民生问题呢?像小区物业管理不善被曝光后得到改善,这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7. 舆论监督就如同警钟,时刻提醒着社会啊!比如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监督,让我们吃得更放心,这多关键啊!
8. 没有舆论监督,很多事情不就被掩盖了吗?就像对一些校园霸凌事件的关注,让受害者得到帮助,这不就是它的重要所在吗?
9. 舆论监督的意义可太大了,它是维护正义的一道防线啊!好比对一些诈骗行为的揭露,保护了多少人的财产安全呀!
10. 难道我们能忽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吗?它可是让社会保持活力和健康的法宝呢!就像对一些不合理规定的质疑,推动了制度的完善,这多了不起!
结论:舆论监督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能让问题暴露出来,推动改进和进步,保障公平正义和人民权益。

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支持舆论监督。

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相关文献

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相关文献

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相关文献通过对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案例分析,为我们深入了解并有效应对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概念、现状和作用等方面对相关文献做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一、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概念1.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指通过宣传、报道等手段引导公众的思想和情绪,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舆论引导不是简单的言论控制,而是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公众意见,提高公众的文化水平和社会观念,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2.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舆论的力量对社会各种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促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舆论监督既是一种利用舆论力量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

二、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现状1. 舆论引导的现状当代社会,舆论引导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评台、公共关系活动等方式进行。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宣传推动舆论引导,塑造社会舆论氛围。

2. 舆论监督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舆论监督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新闻媒体、网络民意调查、公民举报等途径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

公众通过舆论监督,观察社会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进步。

三、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作用1. 舆论引导的作用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通过舆论引导,可以宣传正确的社会观念,引导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向着和谐、稳定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2. 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对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维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公正和进步。

四、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相关文献1. 《舆论引导理论与实践研究》该文献从舆论引导的基本概念、形式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舆论引导的理论和实践,并结合案例研究,总结了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舆论引导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2. 《舆论监督与社会治理》该文献通过对舆论监督的形式、内涵和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舆论监督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改进建议和实践路径,对于加强舆论监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新时代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是两种不同的监督方式,但它们在现实运用中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和社会事务的舆论监管,它依靠新闻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使政府和管理者受到舆论压力和舆论监督,在令行禁止、维护公民权益、打击腐败、提高政府效能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主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它是一种通过选举、参与公共审议、提起诉讼、向媒体披露等途径,实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的形式。

民主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是社会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对政府机构的监督监管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它依靠新闻媒体的传播,可以及时反应并传递公众的意愿和要求,加强了公众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其次,民主监督可以引发舆论监督的发声和反应。

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质疑和批评,可以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各种反应和示威。

这既是民主监督的有效体现,也促进了舆论监督的发展和完善。

最后,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共同促进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

公众的关注和呼吁,加强了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效率化,促进政府的改善和完善。

从实践层面来看,新时代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应该如何结合和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政府和管理者需要关注和回应新闻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问题和热点,及时调整决策、修正错误,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问题,为公众争取更优惠的利益和更公正的待遇。

其次,要积极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政府需要公开信息、接纳各种渠道的监督,包括举报、咨询、监督等,有效处理公众在社会治理各个领域的诉求和要求。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选举、提起诉讼、表达意见等手段参与监督政治权力的过程,进一步促进政府和管理者的监管和规范。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简述舆论监督的方法
舆论监督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报道。

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报道公众关心的事件和问题,呼吁政府、企业和个人公开透明、公正廉洁的治理和行为。

2. 专家论证。

专家可以从专业角度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他们的权威和声音引导公众的观点和立场。

3. 网络舆情监测。

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对社交媒体、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上的热点事件、话题和评论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反映公众意见和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报道。

4. 社会组织、NGO参与。

社会组织和NGO可以作为外部力量,通过其自身的专业和公信力,向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

5. 举报投诉渠道。

政府和社会应设立各种举报投诉渠道,对违法、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促进社会公正与公正治理。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

论主流媒体与舆论监督职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监督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流媒体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应该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对社会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引导公众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保障社会公正、稳定和民主运作。

首先,主流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来源,应该对消息的真实性进行保证。

严格的新闻道德规范和事实核查机制能够有效防止新闻虚假报道和谣言的出现。

整顿市场秩序和规范新闻发布渠道,严防“敷衍了事”和“互惠互利”的采访方式,才能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

其次,主流媒体应该承担起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监督责任,帮助公众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要加强对政府、企业、机构等的监督报道,向公众展示事实真相,提醒公众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比如,在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媒体可以在非法捕捞、盗伐等行为曝光之后,通过报道和访谈等方式,向公众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公众从消费到生活的全方位绿色转变。

此外,主流媒体必须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当出现错误报道,媒体应该根据自身责任进行深刻反思和整改。

历史上,一些媒体因为过于追求独家消息或者捕风捉影的报道,不仅逃避责任,还会将社会带入信息混乱的颓势中。

在信息时代,更需要主流媒体在报道领域内,给予公众可靠、公正的信息服务。

最后,主流媒体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提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也需要进行改变。

媒体应该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报道和传播上的应用,推陈出新,满足公众对信息量大、新颖有趣的需求。

综上所述,主流媒体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新闻,还需要承担起舆论监督的重要责任。

主流媒体应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监督监管职责,努力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最终,公众的权益、社会秩序、法制安全、公共信任都需要主流媒体的不断强化和改进。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

试论新时代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新时代背景下,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已经成为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机制。

传统的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各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探讨二者如何结合在一起,提升监督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要搞清楚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概念。

舆论监督是指利用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力量,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监督和批评。

舆论监督通过传播言论和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形成对社会问题的共识,对政府和社会机构进行监督。

而民主监督是指公民依法通过选举、提案、问责等方式,对政府和公共部门进行监督。

民主监督是一种制度性的监督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保障公民对政府的信息获取和参与决策,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

舆论监督可以引导民主监督。

舆论监督具有敏锐的舆论感知能力,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和政府失职情况,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形成民意共识,推动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引导公民参与到社会监督中。

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社会问题的真相,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选举、提案、问责等民主监督程序中,通过民主程序实现舆论监督的目标。

舆论监督可以引导公民对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推动民主监督的深化和拓展。

民主监督可以支持舆论监督。

民主监督是一种制度性的监督方式,能够通过法定程序对政府和公共部门进行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

而舆论监督则是一种非正式的监督方式,通过舆论和信息的传播来影响公众和政府的行为。

在实践中,舆论监督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限制,从而限制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而通过民主监督的程序,可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自由和公正,支持舆论监督的发挥。

民主监督可以保障舆论监督的自由和公正,从而提升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和效果。

通过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的结合,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监督机制,提高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媒体监督,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深化政府公开透明,健全法治机制等方式,促进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的结合,提升对权力的监督效果。

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机制制度

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机制制度

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机制制度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是监督与制约政府和公共管理行为的有效手段,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加强政府与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有效性,从而实现民主法治的目标和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监督机制包括多种形式,如公众听证会、网上公开征询意见、举报信箱、公众监督委员会等。

其中,公众听证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可以使公众直接参与公共管理的决策和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

同时,公众监督委员会则是一种结构化的社会监督机制,按照一定程序和程序进行调查、提出建议和审查等监督活动,具有比较强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社会监督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公正与效率、增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必要途径。

由于社会监督机制是一种开放性监督机制,因此,需要保障公众的参与和监督的公正性和效力,同时,政府和公共管理机构需要积极配合和回应公众的监督和建议,才能实现约束政府、保障民权、增强公正和效率、提高行政信任的目标。

舆论监督机制是指通过公共媒体和社交媒体等载体,对政府与公共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的方式。

舆论监督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公共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媒体,将政府与公共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公开、透明、评价,引导公众关注、参与和监督,从而促进民主法治和政府的透明、公正、有效。

舆论监督机制包括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网络评论、公众号、微博、论坛等。

其中,新闻报道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广泛的舆论监督方式,是公共媒体对政府行为的最基本形式。

而网络评论、公众号、微博和论坛等新媒体,则是舆论监督的新形态,具有速度快、传播广、互动性强等优点,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起到了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舆论监督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民主法治、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必要途径。

由于舆论监督机制具有广泛性和快捷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识,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和公正,进而提高民众信任政府的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背景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个人拥有了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话语权,舆论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更加广泛和深入。

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面临挑战,虚假信息、偏见观点和恶意炒作层出不穷,对舆论监督和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与引导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议题。

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都是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挑战。

1.2 舆论监督与引导概述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和舆论表达的监督和制约,是一种民主检验和监督新闻传播的方式。

而舆论引导则是指媒体通过各种手段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和影响,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观点和态度,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与引导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个人和组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表达,舆论场景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新媒体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特点也增加了舆论监督与引导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也为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使舆论监督更加全面和及时,公众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监督媒体的报道。

新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为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途径,能够更精准地对不同群体进行引导和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与引导既面临挑战,也蕴藏着机遇。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
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和方式。

首先,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合法、透明和有
据可查。

客观原则要求监督者不受个人情感或利益的影响,客观公
正地评价新闻报道。

合法原则要求监督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

透明原则要求监督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监督者
的立场和动机应当清晰可见。

有据可查原则要求监督者提供充分的
证据和依据,对被监督方的不实报道进行批评和指正时应当有事实
依据。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媒体自律、公众监督、政府监督和专业机构监督等。

媒体自律是指媒体自身建立起一
套规范和制度,对自身的报道进行监督和约束。

公众监督是指社会
公众通过各种方式对新闻报道进行评价和监督,包括舆论反映、投
诉举报等。

政府监督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新闻报道符合法律法规。

专业机构监督是指新闻从业者组织成
立相关的专业监督机构,对新闻报道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新闻舆论监督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透明和有据可查的原则,同时可以通过媒体自律、公众监督、政府监督和专业机构监督等多种方式进行。

这些原则和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和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有利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舆论监督名词解释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社会问题等进行监督和批评,以推动政府及相关机构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和民主进程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舆论监督相关名词的解释:1. 舆论:指公众对某一事态、事件或问题的意见、观点和评价。

舆论通常通过媒体传播,是公民表达对社会问题和政府行为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途径。

2. 监督:指对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其遵守规定和法律,履行职责和义务。

舆论监督主要通过舆论引导、批评指责、舆情研判等方式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

3. 媒体: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舆论监督的重要传播工具。

媒体通过采访、报道和评论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相关的信息和观点,引发公众讨论和反思。

4. 公众:指社会中具有公民身份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公众对社会事务和政府行为具有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力和责任。

公众通过媒体和其他渠道获取信息,并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5. 政府:指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机构。

政府在行使职权和决策时,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其决策和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望。

6.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存在的不正当、不公平或不合理的现象或现实。

社会问题可能涉及教育、环境、医疗、就业、住房、贫富差距等方面,对公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产生重要影响。

舆论监督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并推动解决,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7. 公正:指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

公正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础,舆论监督通过对不公正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推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公正履行职责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8. 公平:指在平等的基础上,依法对待每个人或事物,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舆论监督通过关注社会问题、揭示违法行为和不公平现象,推动政府改正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

舆论监督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推动政府的改进和社会的进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正。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那么你对舆论监督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舆论监督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舆论监督的概述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监督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其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

在信息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舆论批评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人们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论辩、辩驳乃至争论,即众多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与舆论监督李卓钧《新闻理论大纲》舆论舆论监督舆论定义:舆论是一定的集合体的内大多数人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舆论构成要素:公众、事件(关系的舆论主体切身利益、引起较多关注、新鲜)、意见舆论的性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的集合,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导舆论的特性:1、集合性舆论是大多数人集合意见,而不是某个单个人的意见;舆论这种集合意见是在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某些代表性的个体意见强烈地启发、制约或者推动集合意见的形成或发生变化2、倾向性任何舆论都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作的评价;这是由于特定的利益和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的倾向性,在面对人类共同利益时可以有共同的舆论3、现实性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评价;只有当前生活中的矛盾才会更多的给人们带来利益上的影响,才会成为议论的中心4、自主性舆论的主体参与舆论活动,对事件发表看法是完全自觉自愿的5、公开性舆论是一种公开表达的意见舆论的作用:监督、咨询、调节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避免的收到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都要向舆询;然后根据舆论的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舆论的双面性及其衡量标准双面性:舆论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公众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存在质量高下之分,无好坏之别标准: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定义:是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物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监督舆论监督的地位:1、舆论监督室社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2、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自我调节、解决矛盾)3、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政治发展方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新闻事业舆论监督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舆论形成的条件:1、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2、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与新闻事业相关:1、新闻事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基本的功能是向人们传播新闻、提供信息2、新闻事业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换意见的场所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新闻事业促成舆论的形成,而且还通过反映舆论是自己成为舆论的代表;同时又对舆论施加影响具体方式:1、有选择的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吸引人们的关注,为形成某种舆论提供依据和材料2、发表新闻评论或理论文章,阐明某种观点或立场,以影响和引导舆论3、发表经过选择的有关人士和群众的谈话、来信,提供多方面的意见,用群众的观点影响舆论运用新闻媒介展开舆论监督的原因(重要作用)1、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非法乱纪者改过自新,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治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密切党群联系4、新闻的舆论监督提现了我国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我国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性质):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的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利益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指新闻舆论的公开性,它的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和公开评论表现出来2、广泛性被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监督产生的影响、监督内容3、及时性新闻报道和评论能迅速的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快速的传播到群众中去,在错误出于萌芽状态即时进行干预(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效果)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1、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民主化、反馈)2、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现民意、公正合法)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决策、执行、作风)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和主要方式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1、公开性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前提○1知情才能监督○2封闭式愚昧的标志○3公开是为了监督2、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舆论是由许多不同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争辩、补充的结果,因此,要形成真正地舆论,就必须保证个体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目的:批评性报道和赞扬性报道都是为了排除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作用: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往往被看作为考察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得如何的主要衡量尺度批评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新闻媒介是否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主要志特征:以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对一切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督,是社会诸种舆论监督方式中,最经常、影响罪广泛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问题:自上而下批评弱化了广度和深度;不及时公开批评批评不慎的表现:批评不实、批评不当、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新闻与舆论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特点:1、公开性从分散的个人意见到成为群体的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经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发挥其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2、公共性舆论指向的公正性:公共事务;作用目标的公众性:公共利益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原因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即和多远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广阔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有一种评价性社会功能作用方式: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是以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决定的目的:是公众事务最大限度的符合公众的意志和要求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众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强有力形式之一控制作用的表现: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监督)2、对公众行为的鼓励或约束(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加以选择、梳理并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地、有组织的舆论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媒介2、引发舆论舆论要形成必须有意见指向——特定的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信息才能发表意见,而新闻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的议题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的源头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益,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力5、既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舆论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的影响。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

网络舆论监督情况汇报网络舆论监督是当前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是网络舆论监督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建立了严密的监管体系。

我们设置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督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强了监管力度。

同时,我们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

谣言是网络舆论的一大威胁,它会引起社会恐慌,干扰社会秩序。

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反击措施,对于散布谣言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同时,我们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让大众不易受到谣言的诱惑。

再次,我们加强了网络信息的甄别和筛选。

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中,有部分信息会引发社会争议,我们加强了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和甄别,确保只有真实、客观、合法的信息能够传播出去。

我们还联合了专家学者和权威媒体,对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评论和解读,提供权威的信息供公众参考。

此外,我们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讨论和引导。

我们设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让公众能够畅所欲言,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网络舆论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表达观点,增强公众对网络舆论的参与度。

最后,我们注重舆论监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我们的工作成果。

我们还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积极向大众传递舆论监督的理念和方法。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信息量大,我们要提高对信息的筛选,确保传播的信息真实、客观、合法。

其次,网络谣言仍然屡禁不止,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最后,网络舆论监督工作需要与公众密切配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确保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民意和社会需求,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舆论监督平衡谈

舆论监督平衡谈

的 地 区性 报 纸 , 一 个 重 要 、 定 、 是 稳 几 无 成 本 的 信 息 源 : 对 地 区 性 报 纸 来 而
说 . 络 是 一 个 将 报 纸 品 牌 影 响 拓 展 网
道 。有 些 报 道 , 至 是 直 接 与 网 络 新 甚 媒 体 合 作 推 出 。如 “ 石 两 会 ” 道 , 黄 报 以及 “ 助 小 春 虎 ” 中后 期 报 道 。 救 的 这 些 都 是 时 报 进 行 报 网 合 作 探 索 的
成功 案例 。 网 络 新 闻 之 所 以 吸 引 受 众 , 除 了
的 新 闻采 写 中 加 以运 用 。
经 过 不 断 地 摸 索 . 目前 时 报 对 稿 件 的 选 择 和 包 装 积 累 了一 些 经 验 . 同
到 地 区之 外 的 便 捷 、 效 , 时 也 近乎 有 同
的有 效 手 段
闻媒 体 的 批 评 。 于媒 体 的 传 播 特 点 , 由 使 之 具 有 强 大 的社 会 影 响 力 , 谓 “ 所 好
事 不 出 门 , 事 传 千 里 ” 一 旦 一 些 不 坏 ,
新 闻 媒 体 根 据 宪 法 所 规 定 的 社 会
公 民 的 知 情 权 .进 行 真 实 的 报 道 或 真
进 步 。 新 闻 媒 体 在 进 行 报 道 时 , 遵 要 守 职 业 道 德 , 行 使 言 论 自 由 的 权 利 在
时 .不该 妨 碍 到 他 人 的 言 论 自由权 利 。 作 为 记 者 , 有 “ 冕 之 王 ” 美 虽 无 的
光 彩 的行 为 被 媒 体 披 露 出 来 , 可 能 很
但 是 , 应 该 清醒 地 看 到 , 论 也 舆
内 容 失 衡 ,将 更 加 引 发 社 会 不 满 情 绪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简答题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简答题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简答题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上产生的各种言论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并通过舆论传播渠道向公众传达,以起到引导、监督和规范舆论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众的广泛参与。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舆论进行监督和评价。

这样的公众参与使得舆论监督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

2. 自由平等:舆论监督强调言论自由和平等原则。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垄断或压制舆论。

这种自由平等的环境有助于舆论监督形成公正客观的声音,避免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失真。

3. 多元化:舆论监督的内容应该包含多个方面,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各种立场、观点应该得到充分听取和辨析,形成多元化的舆论格局。

这样才能确保舆论监督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4. 及时性:舆论监督需要具备及时性,能够对时事热点、关注焦点进行快速反应和回应。

只有在及时收集、整理和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5. 专业性:舆论监督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

舆论监督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力、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有价值的舆论参考和意见建议。

6. 建设性:舆论监督旨在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舆论监督不仅要揭露问题,还要关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总之,舆论监督具有公众参与、自由平等、多元化、及时性、专业性和建设性等特点。

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可以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权力行使,推动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国现行政治体制造成的地方官员普遍 存在的 “保官” 心态.
(三)避免负面效应的几点措施
1.在报道的同时,强调问题的存在范围,说 一些强调限定范围和保护可能波及地域或领域 的话。 2.像白沟这样的事情,应该继续关注,把 新发生的问题恰恰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接着做 下去,解释深层次的问题。
秦来英副市长: …………教育系统是如何贯彻西沟会议 精神的? 后山河村的严重问题,我看不到任 何一级党组织和政府报告,可见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深入人心差距有多大!我们不是 经常开教育工作会吗?可在后山河村, 这一 切等于零。 春风不渡玉门关变成了落实不到 后山河村了!
的 是78分。今年,我感觉可以打82~85分之间。‛ 新浪网截至2006年1月30日8时 所作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
★ 42.88% 的观众认为一般; ★ 41.27% 观众认为不好; ★ 说好的仅 15.85%。
参与投票的观众达8.7万多人。
戊子年央视春节晚会 央视市场研究CTR 全国有96.5%的家庭观看了央视春晚 AGB尼尔森调查机构对上海、杭州所作的 调查显示 收视率分别为17.4%和19.3%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
⒈ 怀疑权是促进政务公开的具体措施之一
在媒体获得怀疑权的条件下,公务人 员的不公开行为会备受媒体的责问和怀疑, 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及官员工作的 透明度 。
⒉ 怀疑权也是权力监督体制的创新
在公权力监督系统强化的同时,也要 在创新的基础上充分释放媒体对权力监督 的能量,对此赋予媒体怀疑权不失为一个 好的选择。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 酒诰》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诗· 大雅· 皇矣》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 《史记· 李斯列传》 司马贞索隐:督者,察也,察其罪,责之 以刑罚也。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 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 养生主》 郭象注:督,顺中以为常也。
思考题 对主张以详细报道犯罪、审判和定罪过 程的主编提出的下列理由作出自己的评价: 一、这类新闻在商业上有利可图; 二、公众有权得到他们想知道的信息; 三、新闻只要准确记录了事实,没有试 图通过选择或歪曲事实去教训别人,就算尽 到了自己的责任。
魔天记
舆论与监督
一、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二、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三、在公共领域和利益领域之间徘徊的 传媒监督 四、传媒监督的策略问题
舆论与监督
一、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 (一)舆论监督的理论内涵
作为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舆论监督对社会公众的价值指导作用将 超出其对生活的批评作用。舆论监督不仅意味 着批评,同时也包含着对事物的正确评价和建 设性意见。
传媒监督与 传媒实质上履行公共政治权力的疏离
能够以审视的眼光挑剔好的领导的某些 失误,监督我们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各种问 题,而不再仅仅把矛头对准那些民愤极大的 坏人。
现行体制下推进舆论监督较为有效的方式: 1. 得到具体的党政权力机构主要负责人的 支持,鼓励传媒积极监督下属机关和工作人员; 2. 具体的地方立法机构制定舆论监督的法 规,以支持传媒的监督。 3. 跨地区的传媒监督。
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公民的政治参 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参与舆论监督的动机
是集体的公共目标,而非个人化的依赖、 恩从关系和私人利益。
我国舆论监督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27,34,41条规定 基本内容 ⒈ 公民有自由表达权; ⒉ 公民有知情权; ⒊ 公民有批评和建议权。
(二)舆论监督在我国的现实内涵
隐私作家被当代女孩隐私吓着了
面对着寻她而来的上百个新新人类女孩 ——她们有的耳朵上打了七八个孔、有的抹 着蓝嘴唇——女记者安顿有一种惋惜,甚至 退缩和痛悔。它曾经被当作反传统的美女作 家,她也很高兴自己 “ 女性新潮生活方式的 展示者 ” 的身份。但她渐渐发现其中的极大 弊病,这种社会时尚在迷惑着一些人像坐着 有着迷人装饰的花车驶向山涧……
3.改革司法,减少司法公正对外部因素的 依赖。
舆论与监督
三、在公共领域和利益领域之间徘徊的 传媒监督
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的传媒在政治方面 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化,同时又成了重要的社会 利益集团
具体的表现 ⒈ 将严肃的舆论监督话题进行有意炒作 ⒉ 商业利益取代公共利益 ⒊ 以维护公共利益的名义搞公关。
《中国青年报》2002-11-26
中国青年报 2002-12-11
江泽民会见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代表团 中国青年报 2002-12-12 江泽民会见 美国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卡莉· 费奥瑞纳 北京青年报 2002-12-11
惠普总裁带来采购清单
总导演郎昆在自己给今年央视‚春晚‛打分 时说:‚ 80多分吧,去年我给 ‘ 春晚 ’ 打
(一)现行体制下舆论监督的一个理论突破
怀疑权是宪法权利的具体化;怀疑权 支持媒体预先介入未明确的事实,对提升 媒体监督的信心和力度具有重大的作用。
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 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 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 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 媒体的监督。
传媒监督的职责:
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以 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传媒是在群体的意义上,而不是在个体的 意义上,成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 所以,传媒的舆论监督,只具有群体的正 义性,而不具备个体的正义性。
舆论与监督
二、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司法追求的是法律公正
传媒体现的是自身或受众观念上的道德意 义的公正
4.传媒所说的“事实”,是指记者所见所闻采 访 所得; 司法事实是以法律为准绳,有确凿证据的事 实。 5.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表现为一种观察和督促, 是软性的; 司法代表着国家的终局裁量权,是硬性的。
在以下三方面形成传媒与司法关系的法律框架
1.界定传媒在双方关系中的地位、权利和 义务。 2.明确舆论监督与公正审判权相互协调的 制度空间。
传媒和司法在社会职能和工作性质方面的差异
1. 传媒的职业特征在于报道动态的东西、超 常的东西; 司法对待纠纷的态度是消极的,按照法律 规定的管辖权限和程序去消弭纠纷。 2. 传媒必须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报 道任务; 司法审判的时效要宽松得多,要求经得起 时间的考验。
3.新闻语言力求标新立异、扣人心弦; 司法的用词极为严谨,缜密。
我们可以把“监督”理解为:
Hale Waihona Puke 一方依照一定的准则监察、督促另一 方,使之合乎规范不偏不倚。
舆论监督 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 对社会各种权力组织及其成员,以及 社会公众人物的行为实施评价和约束, 使之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
怎样理解舆论监督的理论内涵 ⒈ 舆论监督是一种软性监督 它对监督对象不具备强制力,但却可 能造成必须按法律或社会道德行使的精神 压力。 ⒉ 硬性监督——各种权力组织的监督
舆论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1)政府信息公开,公众能够全面地 获知足够的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政务信 息。 (2)舆论监督的真正实行,需要建立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处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大众组织,它 独立于国家,享有对于国家的自主性,它 由众多旨在保护和促进自身利益或价值的 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成。
⒊ 怀疑权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⑴ 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 怀疑权的对象范围有限
※ 怀疑权适用的事实范围也受到了限制
⑵ 囿于现有制度,合理怀疑权的监督 作用必然是有限的
※ 现行新闻出版管理的基本制度(出版 许可、主管主办单位、属地管理)
※ 党政领导审稿程序
(二)传媒监督的负面效应及其原因
1.记者有意无意将报道所指在标题中扩大 范围; 2.在传播中由社会心理因素激发出的意料 不到的结果;
关键概念
舆论监督 / 传媒监督 / 传媒监督的职责 / 软性监督 / 硬性监督 / 公民社会/守望犬 (watch dog) 参考书目 ●王梅芳.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5. ●约翰· 罗杰斯 (John Rawls) . 何怀宏,何包 钢,廖申白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8.
⒉ 传媒发表后产生的影响,转变成公众 的意见。
传媒批评的权利不是一种特权,不应成 为以传媒面目出现的另一种党政权力。
在我国,目前传媒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是 党政权力的延伸或对这种权力的补充。
public opinion 舆论
supervision 监督
守望犬(看门狗)watch dog 特指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力量对 政府官员的监督——如果政府官员做了错事, 政府做了错误的决定,媒体就要将其曝光。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通常就是指传媒监督或新闻监督。 舆论 = 大众传媒 → “ 舆论界 ” 舆论监督 = 大众传媒监督
= 传媒的批评性报道。
舆论监督与传媒监督的区别 舆论监督是自然存在的公众集合意见造成 的某种效果。
传媒监督则带有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 体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它的操纵。
大众传媒的批评报道包括 ⒈ 公众通过传媒反映的意见,也包括不 是公众反映的、由传媒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表 达的意见。
在基本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1. 在各传媒单位、整个新闻传播业、社会 三个层面,制定配套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 范的自律文件和建立自律机构。 2. 传媒自身加强职业化的程度。
舆论与监督
四、传媒监督的策略问题
传媒的揭露、批评性报道尽管不应 该是一种舆论审判,但是实际效果,或 多或少变成了一种舆论审判(实为传媒 审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