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推和拉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推和拉2.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推和拉的区别4.推和拉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和拉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团队合作来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推和拉的作用及其区别。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老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解释推和拉的概念。
(2)老师口头介绍“推和拉”这两个词的定义。
2.发现环节(1)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视频,呈现出各种实例,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通过推和拉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平衡点的概念,不同实例中推和拉的比重以及在实例中的应用。
3.交互环节(1)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实例找出在推和拉中占比最大的是哪一方。
(2)上台讲解: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来讲解小组合作分析的实例。
4.实践环节(1)实践活动:课堂上由老师发放一些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的要求进行分类,比如“该卡片需要拉,那个卡片需要推”,然后组合在一起。
(2)小组合作:同学们分组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将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反馈给全班学生并给予评价。
5.总结环节(1)简要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了推和拉的应用,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综合考评。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推和拉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作用。
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推和拉的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推拉玩具。
3.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推和拉的图片素材,讲解推和拉的作用和特点。
2. 教师进行推和拉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推和拉的动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推拉玩具。
2.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推和拉的新玩法。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六、观察与探索(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拉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推拉现象,并总结其作用和意义。
七、小组合作任务(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展示推拉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游戏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还理解不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拉抽屉、推门等,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小车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推和拉的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实验,如吹气球、拉气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气球和小车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如提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拉抽屉、推门等。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一、前置知识在我们开始练习推和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需要知道推和拉的定义。
推是指用手或身体推动物体,拉是指用手或身体拉动物体。
我们需要知道不同材质的力量传导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钢铁等硬质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较强,而木材等较软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需要了解安全知识,确保在练习时不会受到伤害。
二、推和拉的技巧在进行推和拉的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正确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站姿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姿势正确,从而避免受伤。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背部挺直,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稳定的状态。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推和拉的动作技巧。
推物体时,我们需要向前方施力,将物体推向目标方向;拉物体时,我们需要向自己的方向施力,将物体拉向自己的方向。
在进行推和拉动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手掌和手指的力量,保持手和腕的柔软并避免过度用力。
我们需要经常交替进行推和拉的练习,以提高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和拉的实践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练习设备,如各类哑铃等,进行重量的推和拉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
此外,我们也可以应用推和拉的技巧进行家庭物品的搬运。
在搬运物品时,我们需要注意重心的平衡,使用双手、双脚或者身体来协助搬运,并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伤。
四、推和拉的注意事项在练习推和拉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受到伤害。
我们需要逐渐增加练习的重量和难度,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
五、结语通过本次《推和拉》教案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推和拉的基本定义、技巧和应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了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计
2024/1/28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 常场景,如开门、关门、推车等,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什 么是推?”、“什么是拉?”,引 发学生思考。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设计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 阐述二者在力学上的区别 与联系。
25
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中 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 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
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1/28
1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学效果检测与提升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推和拉》课程概述
《推和拉》是一门探讨力学基础概念的课程,通过介绍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性质和 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包括推力和拉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1/28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7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7篇推和拉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味味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得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3.乐观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身的想法。
4.领悟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味味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身的想法。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得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场合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合2.出示玩具小马老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日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合坐下。
老师特意布置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老师有感情地叙述故事至“小马赶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那时候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
2.老师连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乐观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3.老师连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幼儿讨论回答,老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拓展经验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忙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推和拉》教案探究力的作用
《推和拉》教案探究力的作用。
一、推和拉的定义及力学原理1.推:将物体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方向移动所产生的力,称为推力。
推力是一种接触力,只在物体接触面上发生,通常用弹簧秤或测力计来测量。
推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载荷有关,可由下式表示:F = μN其中,F为推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的重力。
2.拉:将物体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方向拉动所产生的力,称为拉力。
拉力是一种张力,通常用弹簧秤或测力计来测量。
拉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绳子的张力有关,可由下式表示:T = Fsinθ其中,T为拉力,F为物体间的静摩擦力,θ为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二、推和拉的物理特征1.推:推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不是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积。
例如,一个20kg的车辆需要更大的推力才能移动,而一个5kg的小型车辆需要较小的推力。
同时,推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拉:拉力的大小与绳子的材料、强度以及长度有关。
而拉力的方向与绳子的拉动方向相同,且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绳子越紧,则拉力越大。
三、推和拉的应用1.推:推力常见于平稳的表面上,特别是我们在推自行车、手推车、拖拉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时,都会产生推力。
端起重物时,也需要用推力不断改变物体的位置。
2.拉:拉力通常用在拉伸物体的应用中,其中最常的例子是吊起重物,例如使用绳子吊起货物或提起简单的桥吊。
拉伸电线、电缆和弹簧等计算机部件,通常需要使用拉力。
四、推和拉的重要性推和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场合,而且在机械、电子和物理领域中也无处不在。
推和拉的掌握是学习力学和物理学的重要前提,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推和拉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复杂的力学原理和物理特征的体现。
它们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推和拉》教学设计[2]
《推和拉》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林舟指导教师:叶红、程珊珊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
并通过我做你猜,是推还是拉的环节认识到动作的背后有力的存在,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并且初步感知力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
这几个活动围绕着推力和拉力,层层递进。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的起始课。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推和拉这个两个动作是非常常见的,并且她们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她们能判断简单的推和拉的动作,但是,对动作背后存在的力没有太大的概念,因为力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同时,他们对于推力和拉力的表达也是不完整的。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并初步感知推拉力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3.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等科学活动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合理地选择适当的用力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初步感知力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笔,谈话:看,这是什么?2.师操作,提问:这样又是什么?老师是怎么变的?又要怎么变回来呢?(生:拉、推)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出示板书:推和拉)【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二、看图交流,谁在推,谁在拉?1.(出示图片)提问:请看这些图片,你能说说谁在推,谁在拉吗?2.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大哥哥在拉购物车、工作人员在用推车推货物……)【设计意图】运用希沃白板5展示推和拉的图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感知推和拉的动作不同。
三、我做你猜,是推还是拉?1.师:老师从超市里买了几样东西,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做动作。
同学们猜猜:是推还是拉?(出示小车)请一位同学上台做动作生猜:推生:小车向前走了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老师也来试试看,咦,怎么没有动呢?我向前推了啊。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
推和拉幼儿园教案优秀6篇推和拉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
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好奇的小象》ppt。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大象的明显特征。
如:有四条粗粗的像柱子一样的腿,有两个大大的像扇子一样的耳朵,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还有胖胖的身体。
二、欣赏故事。
1.观看课件1师:看看小象的鼻子是怎样的?它在想些什么?幼:小象的鼻子是短短的,它在想"鳄鱼吃的是什么"2.观看课件2(鳄鱼)师:小象来到了什么地方?河里的"木头"是谁?3.观看课件3师:看看发生了生么事?(引导幼儿看图并说出鳄鱼正在咬住岸上边小象的鼻子,让幼儿观察小象的鼻子被拉得长长的。
)4.观看课件4师:小象使劲拉呀,拉呀,它的鼻子拉得长起来了,鳄鱼放开了小象的鼻子。
5.观看课件5师:小象的鼻子变长了之后可以做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回答出故事中的意思)6.观看课件6师:原来小象的.鼻子变长了有这么多好处啊!让我们一起看看其它的小象都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复述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课件复述故事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知道小象鼻子的作用。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同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鳄鱼的特性。
附故事:好奇的小象从前,象的鼻子都是扁扁短短的,就跟一只小皮靴那么大。
可是,有一只好奇的小象,他忽然想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呢?"请问,"小象对着河里一根木头似的东西有礼貌地问,"您知道鳄鱼拿什么当饭吃吗?""到这儿来,小家伙,我小声告诉你。
"于是,小象把头伸过去,"木头"一口就咬住了它的鼻子。
"我就是鳄鱼,我今天午饭就吃小象了!""哎呀,快放开我!"小象哼哼着说。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推和拉》教案
《推和拉》教案$number{01}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推力和拉力基本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推和拉》中的应用•摩擦力在《推和拉》中的角色•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推和拉》课程背景现实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推和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如推门、拉抽屉等,它们涉及到力的作用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原理。
学科知识的引入在科学、物理等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而《推和拉》课程可以作为这些知识的一个具体应用和拓展。
123教学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和效果,能够分析简单的推和拉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02推力和拉力基本概念推力定义推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朝向自己的力,使被作用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作用方式推力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可以是持续的或瞬时的,其大小取决于施力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
拉力定义拉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远离自己的力,使被作用物体朝向施力物体相反方向发生位移或形变。
作用方式拉力同样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可以是持续的或瞬时的。
与推力不同,拉力使物体朝向施力物体的相反方向运动。
搬运重物乐器演奏体育运动开门和关门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01020304在搬运重物时,我们通常会施加推力或拉力来移动物体。
例如,推箱子、拉行李箱等。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Word版
9.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推和拉》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推力和拉力,设计了3个活动,使学生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玩具车、课本、水杯、粉笔盒等。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9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学生回答(想)教师:那我们就赶快进行探索吧!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手推和拉这些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成果师:你用手推拉这些物体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我用手推小汽车,小汽车动了。
生:……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看法概括一下。
生:这些物体原来是不动的,推拉使他们运动起来。
师:“不动”在科学上叫静止,“动”叫做运动。
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现象。
2. 讲解: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演示:展示推和拉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推和拉教学设计.doc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推和拉》探究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重点:“感受推和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引言:同学们好!现在已经是夏天了,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我们会把教室的窗户打开,放学的时候再关上,不知道你们是否留心自己当时是怎么做得,下面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谁来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做的?生:老师用手先把窗户往后拉——打开窗户,然后往前推——关上了窗户。
师: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用到了推和拉,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推和拉来完成的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师:谁来先说说做这些事情哪些是需要推的?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需要推。
师:那哪些是需要拉的呢?生:放风筝、提线偶、升国旗都需要拉。
师:这些物体像国旗、风筝、篱笆门等,它们受到推或拉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生:割草机割草了,篱笆打开了;国旗升上去了,风筝飞上天了……师:你能一句话把它们的变化都概括出来吗?生:它们都是(运动状态)变了师:所以说推或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那么推和拉为什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生:推割草机的时候使草机往前走,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拉风筝线时, 拖着风筝跟着自己飞.......师:对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
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所以说推和拉都是力。
二、感受推和拉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两个小游戏一起感受一下推和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活动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第 5 单元单元课题 :力与运动第1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1. 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1.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纸、剪刀、沙包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请生打开抽屉,再关上抽屉,并感受它们的不同开关抽屉,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1.活动:“找一找” 2.活动:“感受推和拉” 3.讨论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认识推和拉通过比较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谈话: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观察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游戏:两人比推力(一组示范,同座互动)游戏;两人比拉力(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脱臼)引导:试比较推和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看课本,找一找。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推和拉谈谈游戏感受: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的感觉?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活动 2.小结二.探究新知1.制作纸蝙蝠 2.玩一玩纸蝙蝠 3. 活动:“看谁分数多?” 三. 拓展活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引导学生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创设情境):请帮老师移一移讲台谈话:说说你用什么办法移讲台?用到了什么力?出示纸蝙蝠玩一玩引导:想不想自己做一只纸蝙蝠玩一玩?引导(解释现象):当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谈话:怎样才能准确地得分?(丢的时候注意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布置任务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讲台自由发言生看教师玩,跃跃欲试根据书上提示制作纸蝙蝠边玩边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室外进行)摆分值,丢沙包。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记录任务《推和拉》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第 5 单元单元课题 :力与运动第1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1. 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1.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纸、剪刀、沙包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请生打开抽屉,再关上抽屉,并感受它们的不同开关抽屉,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1.活动:“找一找” 2.活动:“感受推和拉” 3.讨论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认识推和拉通过比较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谈话: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观察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游戏:两人比推力(一组示范,同座互动)游戏;两人比拉力(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脱臼)引导:试比较推和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看课本,找一找。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推和拉谈谈游戏感受: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的感觉?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活动 2.小结二.探究新知1.制作纸蝙蝠 2.玩一玩纸蝙蝠 3.活动:“看谁分数多?” 三. 拓展活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引导学生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创设情境):请帮老师移一移讲台谈话:说说你用什么办法移讲台?用到了什么力?出示纸蝙蝠玩一玩引导:想不想自己做一只纸蝙蝠玩一玩?引导(解释现象):当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谈话:怎样才能准确地得分?(丢的时候注意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布置任务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讲台自由发言生看教师玩,跃跃欲试根据书上提示制作纸蝙蝠边玩边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室外进行)摆分值,丢沙包。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记录任务《推和拉》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第 5 单元单元课题 :力与运动第1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1. 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1.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纸、剪刀、沙包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请生打开抽屉,再关上抽屉,并感受它们的不同开关抽屉,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1.活动:“找一找” 2.活动:“感受推和拉” 3.讨论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认识推和拉通过比较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谈话: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观察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游戏:两人比推力(一组示范,同座互动)游戏;两人比拉力(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脱臼)引导:试比较推和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看课本,找一找。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推和拉谈谈游戏感受: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的感觉?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活动 2.小结二.探究新知1.制作纸蝙蝠 2.玩一玩纸蝙蝠 3.活动:“看谁分数多?” 三. 拓展活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引导学生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创设情境):请帮老师移一移讲台谈话:说说你用什么办法移讲台?用到了什么力?出示纸蝙蝠玩一玩引导:想不想自己做一只纸蝙蝠玩一玩?引导(解释现象):当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谈话:怎样才能准确地得分?(丢的时候注意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布置任务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讲台自由发言生看教师玩,跃跃欲试根据书上提示制作纸蝙蝠边玩边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室外进行)摆分值,丢沙包。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记录任务《推和拉》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第 5 单元单元课题 :力与运动第1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1. 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1.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纸、剪刀、沙包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请生打开抽屉,再关上抽屉,并感受它们的不同开关抽屉,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1.活动:“找一找” 2.活动:“感受推和拉” 3.讨论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认识推和拉通过比较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将生活与科学有机的联系起来谈话: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观察受到推或拉的物体会怎样?游戏:两人比推力(一组示范,同座互动)游戏;两人比拉力(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脱臼)引导:试比较推和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推和拉的例子” 看课本,找一找。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推和拉谈谈游戏感受: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的感觉?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活动 2.小结二.探究新知1.制作纸蝙蝠 2.玩一玩纸蝙蝠 3. 活动:“看谁分数多?” 三. 拓展活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引导学生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创设情境):请帮老师移一移讲台谈话:说说你用什么办法移讲台?用到了什么力?出示纸蝙蝠玩一玩引导:想不想自己做一只纸蝙蝠玩一玩?引导(解释现象):当用一只手握住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谈话:怎样才能准确地得分?(丢的时候注意体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布置任务生用不同的方法移讲台自由发言生看教师玩,跃跃欲试根据书上提示制作纸蝙蝠边玩边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室外进行)摆分值,丢沙包。
(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记录任务《推和拉》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第 5 单元单元课题 :力与运动第1课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学知识目标、STSE目标1. 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1.能与本组成员很好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
2.能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的。
1.能认识推力和拉力,了解它们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一样。
2.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体验推和拉两种力的作用。
能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纸、剪刀、沙包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推和拉:1.请生打开抽屉,再关上抽屉,并感受它们的不同开关抽屉,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1.活动:“找一找” 2.活动:“感受推和拉” 3.讨论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