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等量代换》 青岛版

合集下载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量代换概念,掌握等量代换方法;
2.通过智慧广场问题探索等量代换方法运用;
3.加深对数值的意义和理解。

教学重点
等量代换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智慧广场问题灵活运用等量代换方法。

教学过程
1. 热身
•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简单介绍等量代换概念。

2. 引入重点
•讲述智慧广场问题:智慧广场有5块广告牌,每次可以更换其中两块广告牌的内容,每更换1次要收取2元钱的更换费。

现在有10元钱,最多可以进行多少次更换?
3. 解题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列关系式,设可更换的次数为x。

•购买的更换次数加上剩余的钱数等于可更换的次数。

即:2x+y=10;
•两次更换要减去4元钱,所以可更换的次数只能为0、1、2、3或4次。

第二步:列出等量代换的式子。

•当x=0时,y=10,每增加1次更换,y要减去2,即x每增加1,y-2,
y=10−2x;
•将等量代换式子代入原方程即可。

第三步:解方程。

•2x+(10−2x)=10,消除括号得:x=2;
•当x=2时,y=6,最多可以进行2次更换。

4. 练习
•让学生自己尝试求解像上面那样的问题。

5. 总结
•综合以上所学,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和应用。

总结
通过智慧广场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数值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

同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智慧广场》单元中的“等量代换”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等量代换的概念、应用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等量代换的教具模型、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等量代换的学具模型、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PPT课件展示等量代换的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概念- 通过PPT课件和教具模型,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

3. 演示方法- 通过PPT课件和教具模型,演示等量代换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4. 练习巩固- 通过PPT课件和练习本,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等量代换的学具模型,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等量代换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2. 正文内容:- 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 等量代换的方法- 等量代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等量代换》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等量代换》说课稿

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等量代换》说课稿一、教学背景《等量代换》是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教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学习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等量代换的常见例子和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量代换的常见例子和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导入问题1:小明在去超市的路上看到了两个水桶,一个装满了水,一个空着。

你认为这两个桶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回答桶的内容物不同,一个有水一个没有。

导入问题2:我们有时候会把一件东西换成另一件东西,这叫什么呢?学生可以回答是代换。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出等量代换的概念。

2. 概念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等量代换的概念。

等量代换是指在数学中,用一个等值的数或物体代替另一个数或物体的过程。

通过几个简单的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示例1:小明买了一本书,花了10元。

但是后来他决定不买这本书了,他用这10元买了一瓶汽水。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说小明用一瓶汽水等量代换了那本书。

示例2:小明有一些苹果,他把其中的3个苹果用1个橙子等量代换了。

在这个例子中,3个苹果和一个橙子的价值是相等的。

3. 应用举例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应用方法。

例子1:小华要买一支笔,但是他的零钱不够,于是他找到一支笔和两个橡皮的摊位,他把一支笔等量代换成了两个橡皮。

请问,一支笔和两个橡皮的价值是否相等?通过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得出一支笔和两个橡皮的价值是相等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等量代换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等量代换。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等量代换的概念:什么是等量代换,等量代换的条件。

2. 等量代换的应用: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如何运用等量代换。

3. 等量代换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量代换。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如何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等量代换。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条件,以及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等量代换的练习,以加深理解。

4. 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

5. 总结:总结等量代换的重点,难点,以及应用。

板书设计1. 等量代换的概念2. 等量代换的条件3. 等量代换的应用作业设计1. 做一些等量代换的练习。

2. 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理解了等量代换的概念。

2. 学生是否能够在具体问题中运用等量代换。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来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水果换购的故事: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用这些苹果换一些香蕉,而每3个苹果可以换2根香蕉,问小明最终可以换得多少根香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 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掌握通过画图,表格,文字等方式进行等量代换的方法。

(3)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带有等量代换问题。

2.能力目标:(1)运用观察,分析,想象等思维方法,理解等量代换的本质。

(2)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巧妙的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如何通过画图,表格,文字等方式进行等量代换。

(3)能够解决简单的带有等量代换问题。

2.教学难点:(1)理解等价代换的含义与特征。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通过巧妙的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带领学生回忆在前几节课中学习到的的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处?并询问学生数学能够为我们做出什么贡献?3.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引入课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课堂上的环境并发现相同的元素。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了解什么是等量代换,形式是什么,具有什么特殊性质。

3.诠释等量代换的含义和特征。

第三步: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如画图、表格以及文字化等方法进行等量代换。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方法。

第四步:强化练习1.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有关等量代换的强化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为学生出题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建议。

第五步:巧妙应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1.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让学生通过巧妙的等量代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等量代换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分析学生的错误,及时给予学生辅导。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感受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等量代换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教学难点:能用熟练的语言描述等量代换的过程,并能灵活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一、以生活中熟悉的“跷跷板”为基础,感受数学中陌生的“等量代换”1、寻找跷跷板中的等量关系,了解相等的量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了自己喜欢玩儿的游戏,小动物们也喜欢玩游戏,瞧!正在玩儿跷跷板的小动物们,你看到了什么?(图1)图1预设:牛比猪重,猪比羊重。

师:从这里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呢?预设:牛比羊重。

师:为什么?牛和羊没有直接来比,你是借谁来帮忙了?(小猪)看来小猪在这里非常重要呀!那一只猪=几只羊呢?比比看看就知道了(图2)。

图2师:因为1只猪=3只羊,所以,1只猪和3只羊是相等的两个量。

(边说边把小动物的卡片摆到黑板上)2、建立头脑中的等量关系,感受等量代换师:一头牛等于几只羊?猜一猜会是几只呢?(4、5、6只)嗯!都有可能,不可能是几只呢?为什么?预设:牛比猪重,一定比3只多。

师:猜了这么多到底是几只呢?比比看看就知道了,这么比你知道吗?(图3)图3师:不着急,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同桌交流后学生上台边摆边汇报。

预设:1只猪换成3只羊,2只猪换成6只羊。

师:他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呢?预设:他是把1只猪换成了3只羊。

师:你用到一个字特别好,“换”(边说边贴到黑板上)请你再上来换一换!师总结:因为1只猪=3只羊,所以相等的两个量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二、以建立起的等量关系为基础,尝试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等量代换-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通过等量代换,算出未知数的值;3.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3.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正确理解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方法;•合适的例子来解释等量代换的作用。

教学步骤1.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2.通过图示等方法,解释“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通过讲解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和应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练习;•理解不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及联立方程的作用。

教学步骤1.对于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2.组织“等量代换”的一些简单例子,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3.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并介绍联立方程的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等量代换的练习;•理解等量代换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问题;2.强调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等量代换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定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表现,记录每节课的听课笔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表现出良好的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定量评价通过作业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及练习,学生了解了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了等量代换的应用技巧,同时能够独立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有关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大大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实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含义;2.能够通过等量代换来解决数学问题;3.能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完成相关的题目练习。

二、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是《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其中第五章“加减法与等量代换”。

该部分内容为学生初步接触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其含义;2.等量代换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需要灵活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问题;2.系统的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抛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小红有10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的含义。

2. 讲解1.首先介绍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是指相同的数可以互相代换。

2.接着通过几个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情况进行卡通解释和说明。

4.让学生体验等量代换的应用,通过创造不同的等量式,得出相同结果。

3. 练习1.给学生分发题目,并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题。

2.学生解题完毕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题目解答,并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过程。

4. 拓展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更加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题材,让学生接触不同难度的题目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我着重讲解了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基本应用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思想。

此外,我还给学生大量的练习题目,提高其应用等量代换解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基本运用等量代换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应用的熟练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等量代换》优秀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等量代换》优秀教学设计
师: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和▲各表示几呢?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的写出来,让我们大家能很容易地就看懂了。怎么想就怎么写,一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几种
活动三:
师:我们就用刚才学过的“换”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动手做做看。
师:“自主练习”第2题,来说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关注学生会不会学以致用。
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图形变化规律的观察方法,要有序地观察,并从图形的个数、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观察。
师:无论我们用画图方法,文字描述的方法,还有的用简练的算式,都得出了一个▲“换”3个●。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推理过程(师动画演示。)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
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板书。)
▲+●=12
▲=●+●+●
生猜。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使每个学生获得静静思考的机会,使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得以呈现,并转化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资源。
第一种方法:
从▲+●=12人手一一列举,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
从▲=●+●+●人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第三种方法:
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第四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智慧广场(二)等量代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二)等量代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智慧广场(二)——等量代换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等量代换进行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其应用。

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等量代换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2.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等量代换的教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一些等量代换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引导学生发现等量代换的特点,即两个数量相等的物品可以互相替换。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举例说明等量代换的应用。

2.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物品交换等。

三、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等量代换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练习巩固1. 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3.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提升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巩固,让学生深入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等量代换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等量代换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等量代换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58-59,聪慧广场:等量代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依照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操作、摸索、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把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看、摸索、交流、分析等活动,发觉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

学生预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简单讲述故事】2.谈话: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方法来称象的?预设:用石头来代替大象;把大象换成石头来称……小结:大伙儿说的不错,用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难题就解决了。

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

看看谁像曹冲一样聪慧。

设计意图:课前由富有乐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认真观看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聪慧广场情境图:预设:▲+●=12,▲=●+●+●(板贴)2.追问:依照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3.追问:你们能解决那个问题吗?下面,我们能够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能够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摸索,给学生充分的时刻考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方法。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量代换-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
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等量代换的概念;
•使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帮助学生应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内容
(1)概念讲解
•定义等量代换的概念;
•了解等量代换的特点与不同形式。

(2)例题练习
•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方法
•运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利用智能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引导
通过提问、课件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表示建立
引导学生将情景或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建立表示。

3. 等量代换
帮助学生进行等量代换,使得两个表达式等价。

4. 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考核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六、教学资源
采用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合相应的教学软件参与教学。

七、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讲解、练习、实际问题等,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在监管作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的补课。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适用于青岛市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主要教学内容是“等量代换”。

根据教学大纲,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理解不同算式的等效性,能够运用等量代换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等量代换法;•理解不同算式的等效性,能够将一个算式转化成等价的算式;•能够通过练习和活动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概念:等量代换是指相同数量的物品或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如用2个一块的木块代替2个单个的木块。

•实例:例如,在6÷2=3这个算式中,我们可以把3×2=6作为等量代换的另外一个形式呈现出来。

•练习:练习包括单项式交替、多项式交替以及双向交替练习。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的基本形式,即两个算式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交替和双向交替的运用;•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引入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可以通过举一些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例如:•10÷5=2,我们可以说2×5=10也是对的,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等量代换关系;•6+2=8,我们可以说8-2=6或者8-6=2也是对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等量代换关系。

第二步:教学重点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并掌握不同形式的等量代换关系,例如:•a+b=b+a•ab=ba•a+b+c=c+b+a•(a+b)(c+d)=ac+ad+bc+bd第三步:教学难点介绍多项式交替和双向交替的运用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例如:•针对“1个苹果+8个梨=11个水果”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将其等量代换成“1个苹果+6个梨+2个梨=11个水果”或者“10个水果-1个苹果-1个梨=8个梨”;•针对“小明有12元,买了两个相同的东西,还剩下6元”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将其等量代换成“小明有18元,买了三个相同的东西,还剩下6元”或者“小明有12元,买了一个3元的东西,还剩下9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青岛版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8、59页,智慧广场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学会用等量代换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4.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等量代换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评价方式表现出色一颗小智慧星,三颗小智慧星可以换一枚大智慧星,而集齐两枚大智慧星可以得到一枚神秘礼物,看看这节课谁表现得出色谁拿到的智慧星多。

(三颗小智慧星可以换一枚大智慧星,集够两枚大智慧星可以得到神秘礼物,初步认识等量代换)2.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多媒体课件)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个题目表示什么意思?生:一个三角形加一个圆形等于12,三角形等于三个圆形的和,看看圆是哪个数,三角形是哪个数,它们既要满足第一个数学信息,同时还要满足第二个数学信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那谁来猜一猜○=?△=?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

2.刚才同学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呢?(学生有的说正确有的说不正确)3.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这样,给大家一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想一想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一分钟的独立思考。

(1)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学习材料上写出来。

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明白的写出来,让我们大家很容易的就看懂了,怎么想就怎么写,一会儿我们一起分享、交流你们的想法。

1.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师:有话筒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发言时负责传一下话筒好吗?一定圆满完成任务行不行?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先来比比眼力,看谁的眼睛最亮,有信心吗?请看。

小动物们玩跷跷板,小猴和鸭子谁重?为什么?(跟天平一样平衡,一样重)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请问:一只小猴和一只鸭子谁重?再看,老鼠和小鸟谁重?为什么?可老鼠和小鸟没在一架跷跷板上啊?(都跟青蛙一样重)在这里,老鼠和小鸟本没有关系,因为都和青蛙比,才使老鼠和小鸟之间有了关系,所以青蛙做为中间人,起了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

师:还想继续比吗?可以,那呆会儿上课时大家也能这样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吗?老师期待着大家的优秀表现,准备好了吗?上课!(一)导入新课师:小动物们玩跷跷板,你发现了什么?生:猪比狗重,小猪的体重大于小狗的体重。

师:接着看,你又知道了什么?生:1只小猪的体重等于3只小狗的体重。

师:怎么知道?生:因为跷跷板平衡了,跟天平平衡的道理一样。

师:跷跷板平衡了就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一样,1只小猪的体重=3只小狗的体重。

说明1只小猪和3只小狗的体重就是一种等量的关系(板书)。

师:我们继续看。

有什么发现?生:小狗的体重大于小鸡的体重。

师:接着看,你又知道了什么?生:1只小狗的体重等于4只小鸡的体重。

【设计意图:教师借用天平的原理,通过仔细观察前两张天平图中的信息,让学生感知事物之间存在等量关系,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建立了清晰的等量关系表象,为后面的操作推理、数形结合推理和想象推理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一等奖

三年级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一等奖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材简析】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在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结合简单的问题和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这个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 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感悟等量代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师:看到这幅图,你是不是想到了一个历史故事啊,什么故事回顾:曹冲先把大象赶上船,船往下沉,船停止下沉,做上记号;把大象赶下船,换上石头,船还是下沉到做记号的位置,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

师:其实这里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了有意义的、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情境中,师生象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逐步分析“怎样称”及“为什么要这样称”的理由,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等量代换思想,进而揭示课题。

】二、运用情境,探究新知。

(一)初试师:接下来咱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水果摊前碰到的问题,有一次,小明和小红去张叔叔的水果摊前,他们分别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指生读。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量代换》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意义,能够用代数式表示各种等量关系;2.了解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3.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4.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等式的意义,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理解等式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举例子来简单介绍什么是等式,并且介绍等式符号“=”。

例如:假设甲有三本书,乙有一本书,问甲和乙手中总共有多少本书?可以用等式表示为:3 + 1 = 4。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且通过画图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00厘米,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可以用等式表示为:20=120−100。

2. 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来引导学生理解等式两侧除数相等的性质。

例如:$6 \\div 3 = 2$,$18 \\div 3 = 6$,问$2 \\cdot 6$等于多少?可以用等式表示为:$6 \\div 3 = 18 \\div 6$。

3. 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等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等量代换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熟悉等量代换的步骤。

例如:已知a+2=5,求a的值。

可以用等式两侧减2的方式,将等式变形为a=3。

4. 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题目,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例如: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为60岁,丙的年龄是甲、乙年龄和的$\\frac{1}{3}$,问丙的年龄?可以用等式表示为3(a+b)+a+b=60,其中,a+b表示甲、乙年龄之和,a表示甲的年龄,b表示乙的年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演示法:对于理解等式的意义,可以通过演示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2.图像法: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可以使用图形来辅助教学;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答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教案

【小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找一找、换一换、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贴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的魅力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你能说说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胡的质量的?为什么说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生:因为大象到那个印那,石头也到那个印那,他们就是相等的,所以说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师:说的太好了!石头和大象的质量是相等的,在数学中,我们把这船石头和这头大象叫做一对等量。

(板书:等量)大象太大了没法称,曹冲就把大象换成和等量的石头去称,得出了大象的质量,小曹冲这一换就解决了大问题。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二、动手实践,获取新知1初识等量代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两个量之间的代换,还有三个量之间的代换。

如最常见的生活倒水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师:一壶水等于几杯呢?预设生:6杯。

小组合作,摆一摆,换一换,学生展示。

师:在壶和杯子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是借助谁找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呢?预设:暖瓶师:为什么是暖瓶呢?预设生:因为暖瓶和壶和杯子都有直接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 等量代换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思维训练专题的内容。

着重培养孩子推理能力和等量代换的核心素养。

【核心知识点】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前置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诸如《有序数图形》,《重叠问题》等类型的思维训练;【后继地位】是进一步学习简单代数知识和更深层次思维训练的基础。

【教学重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

三、教具、学具板贴、PPT四、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用到换的方法,谁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生1:把10元换成2个5元生2:图书超市的时候用书换书师:看来生活中确实有换的方法,那这种方法在数学上能用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生1:△+○=12,△=○+○+○生2:△是○的3倍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1号题上。

(学生自主完成)师: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想法。

生1:根据△+○= 12,先猜测△=8,○=4,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又继续猜一直猜到△=9,○=3,9+3=12,9=3+3+3师:谁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他是从第一个算式入手,通过试一试找到了答案,而且他告诉我们答案既要满足第一个条件又要满足第二个条件,学习数学就要有大胆猜测、不断验证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110~1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讲故事吗?
预设:喜欢。

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谁能来说一说:
曹冲是用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称象的?
学生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师:你说得真不错。

他是把大象的重量换成了石头的重量,运用了换一换的方法,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这种相等的关系,我们在数学上叫做等量代换。

(板书课题)师:我们这节课也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咱们来试一试可以吗?
预设:可以
师:大家仔细地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一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

师:说得真完整。

问题是:一只鹅的重量等于几只鸡的重量?
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提出猜想,教师记录学生猜想的数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寻找正确答案。

课件出示活动提示:
1.可以利用学具纸片摆一摆帮助思考。

2.及时记录思考过程。

3.将自己的方法在本组内交流。

学生开始分组进行活动,教师主动参与各组研究活动。

(二)汇报交流,展示想法
师:哪个小组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是怎样研究的?
预设:一只鹅的重量等于2只鸭的重量,一只鸭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2只鸭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一只鹅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

师:他们组说得真清晰。

鹅和鸡之间有关系吗?
预设:没有
师:那是通过什么让它们有关系的?
预设:鸭
师:小鸭就是一个中间量,把鹅和鸡连起来了。

看来少了鸭绝对不行。

(三)继续探究,加深理解
师:我们再来试一个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大壶水可以倒2小壶水,1小壶水可以倒3杯水。

师:1大壶水可以倒几杯水?
你能马上说出答案吗?
一大壶水可以
倒几杯?
生演示解题思路。

师:这里面什么又是中间量?
预设:小水壶
(四)深入探究,图形探索
师: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12
▲=●+●+●
●=?▲=?
预设:▲+●=12
▲=●+●+●
师:你能求出●和▲各表示几吗?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寻找正确答案。

师:▲+●=12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怎样进行代换的,为什么可以代换?这样代换有什么好处?
预设1:把▲换成了3个●。

预设2:因为▲=●+●+●,一个▲和3个●相等。

预设3:原本在▲+●=12里,▲和●都是未知的,没办法确定它们是几,换完后,●+●+●+●=12里面就只有●,就能确定它们分别表示几了。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提供小纸片,让他们在黑板上摆一摆,把代换的过程动态展示在黑板上,再次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师总结:等量代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能通过代换,把两个未知数变成一个未知数。

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找到中间量。

(五)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等量代换的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等量代换的现象?
(六)归纳概括——内化提升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梳理本课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知识、方法、感受多个方面反思。

师:我们今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遇到的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总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
师:独立思考后填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你是从哪条信息知道两种图形的关系?
师生再次确认,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通过信息找两个未知数的关系最关键。

2.一大盒和一小盒水彩笔共36支,大盒里的支数是小盒的2倍。

大盒和小盒各装了多少只彩笔?
学生读题,独立思考。

师:你能用图把这道题中未知数的关系表示出来吗?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预设:★+◎=36 ★=◎+◎
师:画图有什么好处?
预设:画图以后,数量关系清楚明白,题变简单了。

根据图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体验数形结合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师:为了节省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我们学校,一个光盘可以得到1朵小红花,10朵小红花可以得到1个太阳。

这一活动也体现了我们的等量代换现象。

[板书设计]
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中心小学王桂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