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材料的有机转化》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材料的有机转化》备课参考
《材料的有机转化》备课参考教学参考0904 1028《材料的有机转化》备课参考关于“话题探究”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窗》和例文一《窗的启示》,要求学生仔细辨析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不同的文体在转述同一材料时有什么异同,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还是以“窗子”为材料,写成议论文《窗的启示》,你应该怎样灵活地转述材料,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3.教师要提示学生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转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
4.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鼓励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师做精当的点评。
由于材料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在转述时必须考虑从论点所需要的角度来浓缩材料,即简明扼要,又能有力证明论点。
以《窗》为材料,可以引出如下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
根据观点的不同,转述材料的侧重点也不同。
例如以“贫困是一笔财富”为论点,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之所以说贫困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
转述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但不论怎样转换,都要符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一、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对材料转化的不同要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在用材料进行例证时,有必要的叙述交代,但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
一是目的不同。
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以表现中心,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了阐明事理,叙述只是手段,不能用叙述来代替道理。
二是侧重点不同。
议论文选择材料加以例证时,是有选择的,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不必介绍事物的全过程,所以它的叙述往往高度概括。
高中语文 2.2材料的有机转化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内容感知这一节讨论的主要是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问题,或者准确一点是研究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必然要使用到的一种手法,教材把它和材料向记叙文转化所使用的扩展手法都放在了第三节,在那里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在向议论文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必要的简洁。
所谓必要的简洁,是指转化后的材料要尽量保留原材料的必要信息,并且材料的叙述要做到要言不烦。
这里提到的“始发叙述”也可以看做是作文所给的材料与文章内容的一种过渡,例文一、二都是很好的说明。
其次,转化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中心,也就是说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文章的立意。
在转化中要着意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使之得到有效的强化,而同时弱化与立意不相关或者是不甚相关的内容。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连接句”。
要点阐释1.什么是例证?提示: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例证法。
它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那么在论证时使用的实例就可以称之为例证了。
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方法有个清楚的认识,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作一下说明。
比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一文,在讲到“顽固分子”时说:“顽固派,他们总有一套计划,其计划是如何损人利己以及如何装两面派之类。
但是从来的顽固派,所得的结果,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他们总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就这个结论,毛泽东引用古今中外一些例子来加以证明: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从德国和英法的战争爆发的那天起,张伯伦手上的石头打在他自己的脚上了。
而且直到目前,这块石头还在打张伯伦。
袁世凯想打老百姓的脚,结果打了他自己,做了几个月皇帝就死了。
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等,他们都想镇压人民,但结果被人民推翻了。
这些例子是历史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论点,而且能使人从历史中洞见现实,从经验中引出规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
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
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 设计 修订
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设计修订材料的有机转化教学目的: 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方法。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典型示例法,讲练结合法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位秀才准备上京赶考。
一日,秀才老是在妻子面前晃来晃去地在构思如何写好文章,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厌烦地说:“你不要再晃了,我的头都快要晕了。
”秀才突然停住脚步,望着妻子。
妻子又说:“难道你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秀才回答:“难多了,你们女人肚子里已有了孩子,时间一到自然会生。
而我现在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想写都写不出来呀!”妻子听后哭笑不得二、材料转化1、学生速读例文《窗》,学生说说听完之后的感受?2、完成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还是以“窗子”为材料,写成议论文《窗的启示》,你应该怎样灵活地转述材料,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提示:观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之所以说贫困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
另外还如“自古雄才多磨难”“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
小结:观点的不同,转述材料的侧重点也不同。
3、学生展示作品、学生点评 4、学生自由读例文《窗的启示》,分析例文:转述材料一共有几句话?有哪些内容? 5、学生速读P28“知识导引”,思考: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明确:辨析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不同的文体在转述同一材料时的异同。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窗》和例文一《窗的启示》,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①目的不同: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以表现中心;议论文叙述是为了阐明道理。
一是目的,一是手段。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必修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函数”的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详细内容涉及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函数的几种基本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函数性质分析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理解和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函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实例,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引导学生认识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a. 讲解函数的定义,举例说明。
b.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c. 分析函数的基本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2. 定义:函数的定义3. 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4. 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5. 例题:具体例题及解题过程6. 练习: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函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课后反思如下:1. 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注重函数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
2. 函数定义的深入理解与举例说明。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材料的有机转化》word学案
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写作时,运用的材料要有针对性。
有些材料不能有力地支持中心,或者与中心不一致,甚至有损于中心。
如果我们用文天祥的事例来论证“逆境成才”,就没有针对性。
材料要有典型性。
典型性就是要求材料有代表性。
用屈原、司马迁的事例来论证“逆境成才”是很有力的,因为屈原、司马迁是人们所熟悉、所崇拜的历史人物。
可是在学生的作文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在论证“逆境成才”这个观点时,列举邻居某某的事例,列举同学某某的事例,或亲朋好友某某的事例,这些事例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并不具代表性,因而不典型。
记叙文与议论文对材料转化的要求不同。
记叙文中要求的是材料生动有文采,目的是为了感染人。
议论文中要求的是材料的概貌,目的是为论点做证明。
所以同一则材料,在记叙文中要借助描写使其形象丰满具体,而在议论文中则要压缩、提取相关信息,不必面面俱到。
在向议论文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必要的简洁。
所谓必要的简洁,是指转化后的材料要尽量保留原材料的必要信息,并且材料的叙述要做到要言不烦。
教材中提到的“始发叙述”也可以看做是作文所给的材料与文章内容的一种过渡,例文一、二都是很好的说明。
其次,转化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中心,也就是说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文章的立意。
在转化中要着意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使之得到有效的强化,而同时弱化与立意不相关或者是不甚相关的内容。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连接句”。
这一节讨论的主要是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问题,或者说准确一点是研究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必然要使用到的一种手法,教材把它和材料向记叙文转化所使用的扩展手法都放在了第三节,在那里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例文一这篇例文最值得学习的是文章中“连接句”的使用,同学们可以试着找一找。
现在,我们把它们摘录下来:“这窗口是贫穷的象征,窗口里的眼睛反映了对学习的渴望与执著。
”“他家境贫寒,和那位小姑娘类似;对学习的执著,也类似。
……她会走出自己的路的。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摘引法、评析法)
【提示】
评析法,在列举素材之后,要考虑:它的中心,它与观点的关系是否密切。这时你就需要把它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有什么关系。之后可以就素材提供的现象揭示出其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予以高评价。要注意评析的核心,应同所写的文章精神一致,比如这一段话,评析的重心就是庄子藐视权贵,守住自己的高洁。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补 充
一、导语
高中阶段,我们接触了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等。他们都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清泉。
其中庄子是我们最近接触比较多的。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散文家、诗人。他主张无为而治、返朴归真。他的文字汪洋恣肆、独树一帜。《庄子》这部作品是承载着庄子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美感的艺术载体。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不少。这些思想和文字的精华很值得我们借鉴,为我们的写作提亮增色。
3、突出观点内容,过渡自然顺畅。
(二)素材与议论的连接:
1、善于运用“始发叙述”。
2、学会使用“连接句”。
3、灵活处理——纯熟的表现。
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如何灵活处理素材。
三、范例展示,明确步骤
【范例】
我敬畏庄子的明辨,他的妻子与世长辞,别人为他哀悼妻子,为他感到可惜;而他却自在地击缶而歌。那歌声中没有丝毫哀伤忧愁,没痛哭悲虑。人们都为他的所作所为感到奇怪,纷纷问他为什么在这样做。他的明辨,让人感到敬佩;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随尘土而逝。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哀伤呢?
探因分析法,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注意: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等,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高中政治材料转化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政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材料转化,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能够从政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2. 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材料中的问题。
3. 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难点】1.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2. 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政治材料,如时政新闻、政策文件等。
2. 教师制作PPT或黑板板书,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政治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材料阅读与分析1. 教师展示政治材料,学生分组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2. 学生汇报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3. 教师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进行解答。
三、讨论与交流1. 教师提出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四、巩固与拓展1. 教师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政治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兴趣和价值观的树立。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人教语文语文:选修教案2.2《材料的有机转化》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上次作文的点评导入。
普遍存在的问题:1、材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
2、材料转化机械照抄。
3、语言滥用“都”“所有”等词语失去严密性,导致论证无说服力。
二、阅读教材材料《窗》,讨论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来,将怎样转化材料呢?1、贫困是一笔财富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2、自古雄才多磨难转述时强调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环境、家庭条件等。
3、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三、讲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1、师讲授转述方法有三: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2、生读《窗的启示》,要求学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划出来。
比较三则材料作者处理的异同。
四、写作技能指导(一)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对材料转化的不同要求。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在用材料进行例证时,有必要的叙述交代,但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是不同的。
一是目的不同。
记叙文通过叙事,突出形象,以表现中心,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了阐明事理,叙述只是手段,不能用叙述来代替道理。
二是侧重点不同。
议论文选择材料加以例证时,是有选择的,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不必介绍事物的全过程,所以它的叙述往往高度概括。
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文中有一段话: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
2024年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
2024年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课程名称】:《现代文学名著选读》【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及主要作家、作品。
2.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1.课程导入2.现代文学背景介绍3.重点作家作品分析4.课堂讨论与练习5.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以“现代文学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知识。
二、现代文学背景介绍1.讲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2.分析现代文学的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如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民主科学的倡导等。
三、重点作家作品分析1.鲁迅《呐喊》a.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b.分析《呐喊》中的经典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c.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2.茅盾《子夜》a.介绍茅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b.分析《子夜》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吴荪甫、孙少平、林黛玉等c.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3.巴金《家》a.介绍巴金的生平及创作背景b.分析《家》中的家族伦理关系及人物性格c.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四、课堂讨论与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2.写一篇关于现代文学的感悟文章。
本节课通过讲述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分析重点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与练习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现代文学的理解。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现代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课程导入(对话)师:同学们,提到现代文学,你们会想到什么?生1:会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优质教案
《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诗句“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
”和“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的由来,导入新课。
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知识导引部分的内容,进行文本知识梳理,见幻灯片。
三、课堂练习:1、以“话题探究”中的《窗》为材料时,我们可以引出哪些观点?举例说明我们转述材料时,怎样做到侧重点不同?(阅读完《窗》后,口头发言,交流探讨)2、课堂练笔:(完成课后练习二)参考例文1)、李斯特在巴黎公演前夕偶识了身处窘境的肖邦,他十分赏识这个青年的才华,于是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换上了肖邦。
由此,肖邦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介绍给了巴黎的听众。
中国自古有“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之说,李斯特这种提携新人的伯乐精神和甘当人梯的无私品德无疑是值得称颂的。
2)、当灯光豁然大亮时,几乎倾倒每个人的琴声,竟然出自名不见经传的肖邦之手。
李斯特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有力地推荐了肖邦,不仅使肖邦有了展示高超演奏技艺的机会,也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难得的一课。
爱迪生曾说过:“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
”这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不能迷信权威,在凡人之间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士。
四、一点启示:材料的有机转化,可以将课本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以文本内容为载体,加强作文素材积累,使作文内容充实、丰富。
教材中除了可以积累精美的语言外,还是储备作文素材的天然仓库,只要梳理得法并且持之以恒,假以时日,你的素材库里必定能兵多将广,到需要排兵布阵时必能运用自如,如此写出来的文章必能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作文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巢湖市槐林中学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一课一优课教学设计教师姓名:班业会授课学科:语文授课内容: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和处理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授课班级:高二(6)班授课时间:2021年5月10日《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和处理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连接句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材料的有机转化中的材料向例证转化的方法;2、掌握并运用文章写作中专业术语“始发叙述”和“连接句”原理以及基本技巧和方法;3、能够做到材料和作者观点衔接自然;教学重难点:1、了解“始发叙述”和“连接句”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2、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连接句的六种方法让始发叙述和作者观点衔接自然;教学方法:运用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基本原理进行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之中,要求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积极参加到教学互动之中,完成知识讲解与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并熟练运用“连接句”教学过程: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始发叙述”,明白了议论文如何“引材”开篇,那么如何让“引材”和文章的观点更好的结合呢,怎样让它更好的为观点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架设一道“桥梁”,完成观点和材料的对接。
这个“桥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连接句”(板书)基础知识积累:提问:同学们速读课本的30页“学会使用‘连接句’”这部分内容,划出连接句的作用课本。
学生回答:连接句的作用(见课本)。
教师解释:穿针引线是个比喻的用法,请问它们的本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始发叙述”和“文章观点”)合作探究:要求:学生翻到第32页,《要全面看问题》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学生们找到并齐读“连接句”部分。
提问:那么你们看一看这里的连接句有连接作用吗,合乎要求吗,分析它是如何起到连接作用的,(学生回答:设问)这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连接方法(板书:设问)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文30页的四段例文,找到其中的连接句并合作探究分析是否还有其他的连接方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材料的有机转化课件
始发叙述:
29岁的哈佛在病逝前,留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 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剑桥学院。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 微不足道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哈佛和哈佛一样的人献 身公益事业,美国的哈佛才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古人 云: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一个人都 应该学会从微小的善举做起。
(2)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材料,以有力地论证观 点。 (3)论证过程中边叙边议。
体会以上要求和方法:
阅读《窗的启示》,评价始发叙述。 阅读《要全面的看问题》,评价始发叙述。
练习:
这是日前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一个真实故事。台湾高雄一位 37岁的妇女,经过无数曲折终于有望实现做母亲的心愿。可 是就在她怀孕到第39周时,一场突发的大火宣告了不幸的降 临。当她被救出火场送往临近的高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时, 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周身都被烧焦。然而让医护人员倍感 惊异的是,她的身体呈曲弓状,双手紧紧护住隆起的腹部, 努力保护腹中的胎儿。医生扳开她焦黑的尸体后,惊讶地发 现她的肚皮依然完好白晰。
此时她已死去半个多小时,但她腹中的胎儿却还有心跳。 于是她很快被转到妇产科,医生立即为她施行体外按摩, 帮助胎儿的脐带血液流动,并马上进行剖腹生产。约半 小时后,胎儿终于取出了,竟然是个健康白胖、安然无 恙的男婴。 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 ——母亲!
请提炼观点,并转述上述材料
回顾:
素材: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 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岁,患 有肺病,工作很积极。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尽管 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 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 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 足道的。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 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 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 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教案《文章写作与修改》2.2《材料的有机转化》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新人教版选修]第二章资料的使用与办理第二节《资料的有机转变》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认识谈论文和记述文在转述同一则资料时的差别。
2、掌握资料向谈论文转变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资料和谈论连接自然。
【教课要点】能依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巧办理资料。
【教课时数】3 课时(此中写作指导 1 课时 , 训练 1 课时 , 习作讲评 1 课)【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上一次作文的评论导入。
广泛存在的问题:1、资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
2、资料转变机械照抄。
3、语言滥用“都”“全部”等词语失掉严实性, 致使论证无说服力。
二、阅读教材资料《窗》 , 谈论若是写成谈论文能够提炼出哪些看法来 , 将如何转变资料呢?1、贫困是一笔财产转述时就要重申解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只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授课, 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辛等内容。
2、自古雄才多劫难转述时重申小女孩所遭到的苦如生计环境、家庭条件等。
3、勤劳执著是成功的必需条件三、讲解“资料向谈论文转变的基本要求”:1、师讲解转述方法有三:一是在开头简洁简要地概括资料, 起到引起看法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使资料丰富起来成为谈论文中的例证, 达到有力的论证成效。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2、生读《窗的启迪》, 要修业生把文中所用的资料划出来。
比较三则资料作者办理的异同。
四、写作技术指导(一)记述文和谈论文中对资料转变的不一样要求。
谈论文以谈论为主, 在用资料进行例证时, 有必需的表达交代, 但与记述文中的表达是不同的。
一是目的不一样。
记述文经过叙事 , 突出形象 , 以表现中心 , 表达自己就是目的;谈论文中的表达是为了说明事理 , 表达不过手段 , 不可以用表达来取代道理。
二是重视点不一样。
谈论文选择资料加以例证时 , 是有选择的 , 只选与论点有关的内容 , 不用介绍事物的全过程 , 所以它的表达常常高度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表格教学设计方案
浩然正气、史笔永存的文学巨匠形象。
(2012 年高考山东卷)
要简明,忌抄袭
例 2:对“乔布斯”这一材料有两 段不同文体的文字。
(一) 乔布斯出生一周就被生母送人,收 养他的保罗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在二 战之后搬到了旧金山。他们一起居住在 位于山景城的屋子里。乔布斯的官方履 历中写道:“在杏果园长大,这里后来 变成了硅谷。”后来养父母把他送到了 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他却在一 个学期之后,因为花光养父母的积蓄, 辍学了,之后他开始去“蹭”那些感兴 趣的课程。那时他生活颇为窘迫,靠捡 拾可乐瓶出售来换钱维持生活,还经常 去附近的印度教神庙靠敲钟来换取免 费一餐。直到创立苹果前,乔布斯还延 续着学生时代的邋遢作风。他在 Atari 公司工作期间,因为身上异味太重,被 安排去上夜班。就这样,世间却走出了 一个风云传奇人物——乔布斯。
(二) 他,出生在美国加州硅谷,是个私 生子,一出生就被遗弃,17 岁高中毕 业,19 岁迷上佛学,21 岁在自家车库 里成立苹果电脑公司,30 岁离开苹果, 42 岁重返苹果并任 CEO,48 岁患胰腺 癌,52 岁苹果推出 iPhone,55 岁推出 iPad。他手中的那个苹果几乎改变了全 世界,他就是那个传奇人物——乔布 斯。iPhone4 风靡中国,更是改变了很 多中国人的生活。这都是因为他——史 蒂夫·乔布斯,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 几经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 威在《老人与海》中说的,一个人可以 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表格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材料的有机转化
姓名:
李慧娣
工作单位:
华北油田第一中学
学科年级:
《材料的有机转化》名师课件4
你知道吗,女儿?就在我给你喂奶的时候,天摇地动,地震 发生了!能往哪里跑呢?我们住在五楼。我和你躲进了卫生 间。
看着你,我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常常想,你快快地成长,上 学的时候,我给你扎上漂亮的蝴蝶结,端详着你,我心中便 溢满了欢乐;常常想,一节课结束,你在校园里蹦蹦跳跳, 和那么多的小同学有说有笑;常常想,“六一”儿童节表演, 聪明伶俐的你在舞台上又是唱又是舞,让台下的我看得发傻 发呆!
现在这一切已不能够实现,楼房塌了,水泥预制板不留情面地 砸在我的身上。也就是预制板垮塌的瞬间,我采取了卧倒的姿 势,将你护在了我的身下。我的双腿一动也不能动,全被预制 板压住了。现在,我能活动的只有双手。不过庆幸的是,你毫 发未损,仍旧扑闪着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女儿啊!
看着你,我心中就充满了幸福。常常想,你放学回家,还没进 门,就已经在喊“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常常想,接 到通知去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一遍又一遍将你表扬,说 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常常想,在电视机前,看你加入学校代 表队参加电视台组织的学生辩论会,你出其不意的言辞让对方 张口结舌难以招架。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赏读:为了祖国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的利益 忘了个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 有进去看一看,被传为佳话。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任何时候, 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不朽精神。
话题阐释
一、不同文体对相同材料的转化要求是不同的
记叙文与议论文对材料的转化的要求与手段均不相同。具体区 别如下:
同样一个故事,用于记叙文,则具体详细、形象鲜明,细腻地 表现人物的活动、心理与事件的发展过程;用于议论文,则将 细节描述转化成了概述,完整的故事转换为特定场面。一详一 略,一繁一简,只因文体的不同,同一素材的转化才各具神态。
高中化学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中物质的转化规律,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学习物质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掌握物质转化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转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氧化还原反应等;(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转化过程,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掌握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5)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转化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化学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物质转化的规律;(2)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物质转化的共性,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3)运用以动带静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质转化的知识;(4)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学习物质转化,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化学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关系;(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使他们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科学问题;(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教学参考0904 1024《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上次作文《由印度人喝水所想到的》的点评导入。
上次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1 材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
2 材料转化机械照抄。
3 语言滥用“都”“所有”等词语失去严密性,导致论证无说服力。
二、阅读教材P27《窗》,讨论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来,将怎样转化材料呢?1、贫困是一笔财富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2、自古雄才多磨难转述时强调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环境、家庭条件等。
3、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见P31第一段前三行。
……三、讲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1、师讲授转述方法有三: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2、生读《窗的启示》,要求学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划出来。
比较三则材料处理的异同。
师参考教材P29内容进行讲解。
3、师补充材料讲解“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A.材料的转述应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说勤》片段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 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混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文中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等人所共知的名人及其主要事迹,来论证“业精于勤”这一中心论点,语言非常简略,而对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每天口含石子锲而不舍地练习朗诵,最终战胜口吃,成为古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的材料则详细介绍,因为这是读者不熟悉的故事,因而交代详尽。
B、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转述材料的角度。
《勤能补拙》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拒不收留。
天资的缺陷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
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关于梅兰芳的事迹,为了论证“勤能补拙”,对梅兰芳当年怎样“拜师学戏”,怎样被“拒不收留”等内容只一笔带过,而有针对性地扩展了最能体现梅兰芳“勤奋”的内容,即他通过喂鸽子、养金鱼练眼,终于克服了天资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这样,转述的材料就有的放矢地证明了论点。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一、导入在给材料作文中,如果写议论文,开头一般都要引述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
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
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给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
一般来说,议论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式既可以是先简述材料,再转入论点,也可以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二、生阅读教材P3233内容。
划出“材料”“观点”“过渡句”。
三、师讲授“材料和议论的连接”。
(由学生对材料的讨论引导出方法)1、如何运用“始发叙述”。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即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突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诋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
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生动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另一种方法是摘录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过多地引述原材料。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
”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
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尖刺。
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
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总结:在转述时如何迅速从叙述转为议题或论点。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花功夫的所在。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
短,即要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2、如何恰当使用“连接句”。
见教材P30内容。
3.灵活使用夹叙夹议。
在议论文中,对材料的转述,可不拘泥于将所给材料连贯地引入议论文,还可以把一个材料分解开,穿插着析理,边叙边议,让叙议融为一体,这是活用材料的高招。
学海无涯。
苏东坡年轻时读了一些书,颇为自负地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轼啊苏轼,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间的书有几何?中国上下数千年,多少个朝多少个代,又有多少种语言,多少种文字?这太多太多的字所组成的太多太多的书,有人敢说读尽了吗?后来,一位老者拿出一本书给他看,他却一字不识,窘得满脸通红,忙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显然,苏东坡从老者无声的教诲中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
从此,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书、学习,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文豪。
是啊,学海无涯,只有“苦作舟”,才能获得成功的希望。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
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无双的奇才?要是左光斗不到百姓中去,他怎么能发现史可法的忠良品格?要是伯乐不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他又怎么可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四、作业对照。
1.中心论点: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开头: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而引起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他被指控为宗教的叛逆并革除了他的教籍,以致长期流亡国外。
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8年中,他遭受了接连不断的审讯和折磨,但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杰出学者。
布鲁诺的人生历程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启示:在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只有勇于克服这些艰难险阻,才能使科学不断地战胜谬误,真理不断地战胜迷信。
2.中心论点: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开头:①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
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为科学真理勇敢献身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布鲁诺,因为宣传哥白尼的学说和自己的科学见解,为维护真理,在罗马教会的地牢里受了8年的非人的折磨,仍旧没有低头。
最后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活活烧死。
布鲁诺早已料到自己的结局。
他说:“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勇敢地为它奋斗。
我的后代将会说:‘他不知道死的恐惧,比任何人都刚毅,认为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古今中外,多少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为真理和正义的事业,勇于牺牲个人、家庭的利益甚至宝贵生命,这就是献身精神。
这种精神需要大智大勇,需要无私爱人。
正由于有了这种献身精神,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才有可能日益美好。
3.中心论点: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开头:对宇宙的探索,人们以前都相信“地心说”,除此以外的任何解释都被视为异端邪说。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更是极大地触怒了教会,不被世人所接受。
正在这时,走出了一位敢于对“地心说”说“不”的人──布鲁诺,他以满腔热血积极支持“日心说”,竭力揭示“地心说”的荒谬,却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处以“火刑”。
由此可见黑暗势力的强大,它所代表的愚昧无知和顽固凶残的态度往往会扼杀新思想,扼杀真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三课时一、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一、二。
教学参考:1.“扔进沸腾的水锅”和“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对青蛙来说一是逆境,一是顺境。
面对逆境,青蛙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斗志,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
身处顺境,青蛙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殊不知,养尊处优的结果是厄运悄悄来临,最终只能葬身锅底。
由此可以警醒世人:人生没有直路可走,艰难险阻总是难免,顺利时,当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方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遇到挫折时,应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命运,靠自己把握,未来,要自己开拓。
海明威说:没有人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这一告诫值得我们永记心怀。
2.青蛙被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水锅里,能奋力跃出锅外;可当他被丢进慢慢加热的锅后,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终葬身锅底。
伟大思想家孟子一句警世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温水青蛙原理的最好诠释。
没有危机意识,就算你经过再大的风浪,一个阴沟也能让你翻船。
3.一只青蛙被突然丢进滚沸的水锅中竟然能奋力跃出,安然逃生,然而却在慢慢加热升温的水中葬身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