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5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感谢您阅读本文!在日常生活中,万有引力定律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解释地球上的现象,甚至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给您带来新的知识和启发。

2.万有引力定律简介万有引力定律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它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该定律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而言之,万有引力定律说明物体间的吸引力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

3.日常生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3.1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着引力,这使得月球对地球具有吸引力。

由于地球的质量远大于月球,因此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大得多。

这个引力差产生了地球潮汐现象,即海洋中涨潮和退潮的周期性变化。

3.2行星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解释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

根据该定律,太阳对行星具有引力,这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行星轨道的形状取决于行星的质量和速度。

这个定律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预测和计算行星的运动轨迹,并进一步探索宇宙中的行星系统。

3.3人造卫星的运行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也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

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人造卫星被吸引并绕地球运动。

通过合理设计卫星的质量和速度,可以使其保持在特定的轨道上,实现通讯、气象观测和导航等功能。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使得人类能够利用卫星技术,改善生活和开展科学研究。

4.宇宙探索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4.1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星系中的恒星之间存在着引力。

这个引力使得恒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轨道上,并共同组成一个星系。

通过研究恒星运动和星系的分布,科学家能够洞察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4.2黑洞的研究黑洞是一种极为奇特的天体,它拥有非常强大的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黑洞能够吸引和吞噬其周围的物质,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逸。

通过研究黑洞的运动和活动,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引力的极端情况和宇宙中的奇观。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被广泛应用于天体运动、地球运行、航天探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与公式,并探讨其在宇宙学、卫星运行和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提出的,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及距离的关系。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该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卫星绕地球运行,这是因为太阳和地球对它们产生了引力。

通过牛顿的定律,科学家们能够计算出天体之间的引力,从而预测它们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世界各个国家的航天探索也依赖于万有引力定律。

比如,计算出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轨迹,对航天器进行准确的发射和着陆,都需要准确地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还促进了科学家对宇宙的进一步研究,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形成和宇宙演化的规律。

三、万有引力定律在卫星运行中的应用卫星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典型实例。

通过牛顿定律计算引力,可确定卫星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所需的速度。

在卫星发射前,科学家需要根据卫星要达到的轨道高度和地球质量计算出所需的发射速度,确保卫星能够稳定地绕地球运行。

此外,卫星之间也需要遵循万有引力定律的规律。

卫星在轨道上的相对位置和轨道调整都受到引力的影响。

科学家利用牛顿定律的公式,预测卫星之间的相对运动,确保卫星不会相互碰撞,从而保证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导航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万有引力定律在导航系统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利用地球的引力场,导航系统能够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和速度。

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工作的。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无论它们的质量大小、距离远近、是否接触等。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领域的应
02

计算天体之间的距离
哈勃定律
利用光速和红移量计算天体距离 ,揭示宇宙膨胀的规律。
雷达测距
通过向月球等天体发射雷达信号 ,并测量反射回来的时间,精确 测定天体距离。
详细描述
桥梁和建筑的结构需要承受重力等外力作用 ,而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通过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工程师可以计算出结构 所需的强度和支撑力,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 的桥梁和建筑。同时,万有引力定律也指导 了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形式,以满足不同的 功能需求。
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
05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宇宙学模型,研究宇宙的几何结构、物质分布和演化规 律。
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科学中的
03
应用
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赤道半径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赤道半径, 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和结构。
详细描述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和赤道半径 ,这对于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球的板块运动 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础,如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卫星绕地球的轨道运 动等。此外,万有引力定律还可用于计算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桥梁和建筑物的受
力分析。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在经济中可用于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和商品价 格波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市场供需双方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关系,可以分析 商品价格的波动规律。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中,供需关系 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引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 受到政策、经济环境等斥力因素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

它描述了质点间的相互引力作用,并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其他领域中。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描述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具体而言,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为r,它们之间的引力F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G是一个常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这个常数的数值约为6.67430 × 10^-11 N·(m/kg)^2。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点间的引力始终是吸引力,且大小与质量以及距离的关系密切。

二、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行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从而预测它们的运动轨迹。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解释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以及引力对行星、卫星等天体的影响。

在天体物理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质量测量。

通过监测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科学家可以估算出天体的质量。

例如,通过测量地球和人造卫星之间的引力,可以推导出地球的质量。

三、工程学中的应用除了天体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在工程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和桥梁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结构物与地球之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一种计算这种引力的方法,以确保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应用于导航系统的设计中。

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准确测量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引力,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通过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引力计算,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除了天体物理学和工程学,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在其他领域中找到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来研究细胞之间的相互引力作用,以及人体内部的重力分布情况。

此外,在航天工程中,万有引力定律也被用于计算卫星轨道以及飞船的运行轨迹。

万有引力的定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的定律及应用

万有引力的定律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质点间万有引力作用的基本物理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687年提出。

在不受其他力干扰的理想情况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由以下公式给出:F =G * (m1 * m2) / r^2其中,F是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质点间的引力的大小,G是万有引力常数,它的数值约为6.67430 ×10^-11 N·(m/kg)^2,r是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

应用方面,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物理学、工程学、地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1. 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于描述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决定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利用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天体的轨道周期、轨道半径、行星速度等重要参数。

2. 卫星轨道:天文学家和航天科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设计和计算卫星的轨道。

例如,地球上的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就是通过计算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和卫星的惯性力平衡得到的。

3. 理解地球重力: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用于解释地球上物体的重力。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这个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质量,以及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2。

4. 引力势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在引力场中具有势能。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势能差。

例如,当物体从地球表面升到高空时,它的势能增加。

5. 测定天体质量: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天体间的引力和距离,来计算天体的质量。

例如,通过测量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和距离,我们可以确定地球和月球的质量。

总之,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定律,它不仅可以解释天体运动、地球重力等现象,还有许多实际的应用。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基础。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发现并公布。

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内容以及一些应用示例。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称为引力。

它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它们之间的引力F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F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430 × 10^-11 N·(m/kg)^2。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并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应用示例。

1. 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对行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提供了解释。

根据定律,行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使得行星绕恒星运动。

行星在受到引力作用下,沿着椭圆轨道围绕恒星旋转。

同时,根据引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还可以计算出行星的速度和运动轨道。

2. 卫星轨道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卫星以地球为中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会围绕地球旋转。

通过计算引力大小和速度,可以确定卫星的轨道,从而实现正常运行和通信。

3. 弹道轨道使用火箭进行太空探索时,火箭也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结果进行定位和轨道规划的。

引力对火箭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从而确定火箭发射时的初始速度和轨道,确保火箭能够顺利进入太空。

4. 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即物体下落的速度增加量。

根据质量和距离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地球表面上的引力大小,进而计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并用于物理学中相关的问题解决。

以上仅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应用示例,实际上在天文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许多领域都有涉及。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完美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完美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卫星的运动问题2.掌握宇宙速度的概念3.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r 为两质点或球心间的距离;G 为万有引力恒量(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2211/1067.6kg m N G ⋅⨯=-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解题的相关知识:(1)在高考试题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知识常集中于两点:一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222r v m r Mm G ==r Tm 224πr m 2ω=;二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 2RmM =mg 从而得出GM =R 2g 。

(2)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ω=Tπ2,v=ωr 。

讨论:1)由222rv m r Mm G =可得:r GM v = r 越大,v 越小。

2)由r m rMm G 22ω=可得:3r GM =ω r 越大,ω越小。

3)由r T m r Mm G 222⎪⎭⎫ ⎝⎛=π可得:GM r T 32π= r 越大,T 越大。

4)由向ma r Mm G =2可得:2r GM a =向 r 越大,a 向越小。

点评:需要说明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中两个物体的距离,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就是指两质点的距离;对于未特别说明的天体,都可认为是均匀球体,则指的是两个球心的距离。

人造卫星及天体的运动都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

2.常见题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由r T m r Mm G 222⎪⎭⎫ ⎝⎛=π 得2324GT r M π= 又ρπ⋅=334R M 得3233R GT r πρ= 【例1】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讲义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讲义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讲义一、万有引力定律的概述在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日常生活的诸多现象中,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座重要的基石。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艾萨克·牛顿在 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

其表述为: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数学表达式为:$F = G\frac{m_1m_2}{r^2}$,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是引力常量,约为$667×10^{-11}N·m^2/kg^2$,$m_1$ 和$m_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1、计算天体的质量通过观测天体周围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质量。

例如,对于绕行星运转的卫星,我们知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就可以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公式:$F_{引} =F_{向}$,即$G\frac{Mm}{r^2} = m\frac{4\pi^2}{T^2}r$,计算出行星的质量$M$。

以地球为例,通过测量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周期,我们能够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甚至是恒星和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

2、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

比如,彗星在太空中的运行轨迹,虽然它们的轨道通常是非常狭长的椭圆,但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确定在特定时刻彗星的位置和速度,进而预测它未来的运动路径。

3、研究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在星系尺度上,万有引力定律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星系中众多的恒星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结构,如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

通过研究星系中恒星的运动和分布,结合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星系的形成、演化以及内部的动力学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它描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距离和质量有关。

这个定律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

一、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体运动,如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卫星围绕地球的轨道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通过计算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平衡,科学家能够预测天体的轨道和运动方式,为航天飞行和地球观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地球引力地球的引力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典型应用。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会使物体朝向地心方向运动,并决定了物体的重量。

人类在地球表面所感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我们的引力。

地球引力对于建筑设计、桥梁建设和运输等领域的设计和计算非常重要。

三、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的运行离不开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人造卫星需要在地球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以实现通信、气象观测和全球定位等功能。

科学家通过计算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平衡,确定卫星的速度和轨道,以便卫星能够稳定地绕地球运行。

四、航天器轨道设计航天器轨道设计也利用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航天器发射时,它需要进入特定的轨道才能完成任务。

科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航天器需要达到的速度和轨道倾角,以便使航天器成功进入预定的轨道,从而实现科学研究、遥感观测和空间探索等目标。

五、行星间引力相互作用除了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还解释了行星间引力相互作用。

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决定了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这种引力相互作用还解释了潮汐现象,即海洋潮汐和地球上其他物体的周期性起伏。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能够预测和解释行星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进而研究太阳系的演化和宇宙的结构。

六、重力加速度测量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受到引力作用时的加速度。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地球上某一点的重力加速度。

这对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非常重要。

科学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计算出该点所受的重力加速度,从而提供精确的数据。

2019年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ppt

2019年第5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ppt
学生还应知道什么是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 速度,什么情况下卫星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和第 三宇宙速度。
这些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可以组织学生 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 录像片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 人类在这方面的进展。
(3)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 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 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 性。
本条目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实例了解经 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典物理的伟大成就及 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 解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等,再如, 让学生比较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 性,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 用,由此,让学生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 义。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我国和世界航 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等。
课程简介
本章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上天”导入,按“万有引力定律及常量 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三部 分编写。
通过导入嫦娥奔月的神话与“阿波罗”的现实对比,一方面让学生体会 人类在不懈追求中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由此激发学生对“阿波罗” 上天的好奇与求知欲,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引进铺垫;接着介绍行星运动 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等;然后通过卫星上天、未知天 体的预测等凸秒显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后通过“古希腊人的思考”、“文艺复兴的撞击”、“牛顿的大综 合”、“对太空的探索”等,展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反映了 科学探索过程的曲折与艰辛,体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与科学精神,凸现了牛顿对物理学上第一次大综合的重要意义,介 绍了人类在探索太空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5.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说课稿

高中物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5.1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测定》。

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作一简单介绍。

第一、说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四章《匀速圆周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为人类认识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本节在本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了解开普勒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理解卡文迪许关于引力常量测定的扭秤实验方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本课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故采取接受性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flash图片,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过程的曲折与艰辛,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重点:开普勒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依据:课标要求及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难点:开普勒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依据: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加之缺乏一定的数学推理能力,很难利用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把它定做难点,讲授过程中重点讲解。

第二、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叙述性、理论性较强,学生参与性、操作性较弱。

故采用情境设置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适应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课堂容量大的优势,便于学生接受。

总之,本课教学以科学资料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为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个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最新资料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最新资料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5课时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基础知识回顾 1.开普勒三定律1)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在近似情况下,通常将行星或卫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处理为圆轨道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着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F = 122m m Gr, 其中G =6.67×10-11N·m 2/kg 2,叫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仅仅适用于质点或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

相距较远(相对于物体自身的尺寸)的物体和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可以看作质点,此时,式中的r 指两质点间的距离或球心间的距离。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由22Mm v G m R R=得GM v R =,所以R 越大,υ越小;2)由22Mm G m R Rω=得3GM R ω=,所以R 越大,ω越小;3)由2224Mm G m R T π=得234R T GMπ=,所以R 越大,T越大;4)模型总结:(1)当卫星稳定运行时,轨道半径R 越大,υ越小;ω越小;T 越大;万有引力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

(2)同一圆周轨道内正常运行的所有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均相等。

(3)这一模型在分析卫星的轨道变换、卫星回收等问题中很有用。

重点难点例析 一、万有引力与重力1.重力:重力是指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通过分析地球上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知道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地球上的物体随同地球自转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也可以看作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与地面支持力的合力) 如图5-3-2所示.但由于向心力很小,所以在一般计算中可认为重力近似等于引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指向地心).2.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设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天体半径为R ,因为物体在天体表面受到的重力近似等于受到的引力,所以有22,Mm GMmg Gg R R==同样可以推得在天体表面h 重力加速度22'()'()Mm mg G R h GM g R h =+=+重力加速度受纬度、高度、地球质量分布情况等多种因数影响,纬度越高,高度越小,重力加速度越大. 【例1】某人利用单摆来确定某高山的高度.已知单摆在海面处的周期是T 0.而在该高山上,测得该单摆周期为T .求此高山离海平面高度h 为多少?(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 的球体) 【解析】根据单摆周期公式有:gLT g L T ππ2,200==由万有引力公式得:220)(h R M Gg R M Gg +==联立解得:R T T h )1(0-=【答案】R T Th )1(0-=【点拨】重力加速度与物体所处高度、纬度有关,同时注意单摆的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环绕天体的轨道半径r、周期T。
2 2 3 Mm 4 4 r 由G 可得出 M m r r2 T2 GT 2
若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半径 r=R,则
M 4 3 R 3 3 。 2 GT
【变式训练】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
【解析】选B、C。绕地球运行的飞船和“天宫一号”的速度小 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空气阻力对“天宫一号”做负功,“天宫一号”速率减小而做 向心运动,高度将缓慢降低,万有引力又会对“天宫一号”做 正功而使其动能可能会增加,故选项B、C对;航天员在“天宫
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是因为其重力提供向心力,并不是不受
a1 r2 2 = 2 , 选项C正确;角速度之 选项B正确;向心加速度之比 a 2 r1

1 T2 = , 选项D正确。故选A。 2 T1
【总结提升】人造卫星运动规律分析 (1)在讨论有关卫星的运动规律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力、轨道 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彼此影响、互 相联系,只要其中一个量确定了,其他的量也就不变了;只
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 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 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
球引力作用
要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其他的量也随之变化。
(2)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必须抓住卫星运动的特点。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方程
Mm v2 42 2 求出相应物理量的表达式即 G 2 m m r m 2 r ma, r r T
可讨论或求解,需要注意的是a、v、ω、T均与卫星质量无关。
4.7
103× 25 kg/m3=2.98×104 kg/m3,选项D正确。
4.7
热点考向2
人造卫星问题
【典例2】(2013· 抚顺一模)据报道, 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在 奔月的旅途中,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高
难度的技术动作,在其环月飞行的高
度距离月球表面100 km时开始全面工 作。国际上还没有分辨率优于10米的 全月球立体图像,而“嫦娥二号”立体相机具有的这种高精度 拍摄能力,有助于人们对月球表面了解得更清楚,所探测到的
m1 m2
42 r1 r2 GT 2
3
,即T 2
42 r1 r2
3
G m1 m2
因此,当两星总质量 ,
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n倍时,两星圆周
运动的周期为T′=
n3 T,选项B正确。 k
3.(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 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形 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
(2)同步卫星。
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 ①运行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 共面,所有同步卫星高度_____ 相同 。 ②运行轨道:与_____
1.(2012·新课标全国卷)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 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 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 为(
比可求,轨道半径r已知,故能求出卫星绕月球、月球绕地球
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由 2 可知能求出卫星绕月球、
T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
【总结提升】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两条思路 (1)测出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由 G Mm mg 求出M,
R2
进而求得
M M 3g 。 V 4 R 3 4GR 3
【变式训练】(2013·广东高考)如图,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 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和2M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
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
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选A。甲、乙两卫星分别绕质量为M和2M的行星做匀速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牛 顿第二定律 G mM ma m 4 r m2 r m v , 可得 a GM , 2 2 2
地球引力作用,所以选项D错。
4.(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
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 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 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
M 月m
RM H
R 02
2
m
4 2 R M H 。 TM 2
M地M月 4 2 R 0 。 b.对月球: G M

TE 2
【解析】选C。卫星绕月球以及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是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及万有引 力定律得,对卫星 G
M月m 4 2 R M H TM 2
r2
2 3 Mm 4 r (3)由 G 得T= 2 ,则r越大,T_____ 越大 。 m 2 r, 2 r T GM Mm (4)由 G 2 ma n, 得an= GM ,则r越大,an_____ 越小 。 2 r r
2.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第一宇宙速度 ,是卫星绕 (1)近地卫星: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_____________ 最大速度 ,也是发射卫星的_________ 最小速度 。 地球做圆周运动的_________
热点考向1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典例1】(2013· 太原二模)“嫦娥二号”卫星是在绕月极地 轨道上运动的,加上月球的自转,卫星能探测到整个月球的表
面。卫星CCD相机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
部分区域的影像图。假设卫星在绕月极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 距月球表面高为H,绕行的周期为TM;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解题探究】 (1)请确定卫星绕月球以及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提示:卫星绕月球以及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2)设月球的质量为M月、地球的质量为M地、卫星的质量为m, 请写出天体质量的求解思路: ①物理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 。 a._____________ 万有引力定律 。 b._____________ ②方程式。 a.对卫星:G
A.1
)
d d R d 2 R 2 B.1 C.( ) D.( ) R R R R d
【解析】选A。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相等可得,在地面处有:
4 3 m R G 3 2 mg R
在矿井底部有:
4 3 m R d G 3 mg, 2 R d
所以 g R d 1 d 。 故选项A正确。
g R R
2.(2013·山东高考)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
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 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 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 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 为( )
GM r3 GM 则r越大,v、ω、an越小, , T 2 , a = , n 3 2 r GM r
T越大。
【解析】选A。设“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的运动半径分 别为r1和r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 G Mm =ma=m v =m 4 r 2 2
2 2
r
rT3 T r 可周期之比 1 = 1 , 选项A错误;线速度之比 v1 = r2 , T2 r23 v2 r1
第5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卫星的线速度v、角速度ω 、周期T、向心加速度an与轨道半 径r的关系:
2 Mm v (1)由 G 得v= m , 2 r r
GM ,则r越大,v_____ 越小 。 r GM ,则r越大,ω _____ 越小 。 3 r
(2)由 G Mm m2 r, 得ω =
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
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
6.67×10-11 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 A.1.8×103 kg/m3 C.1.1×104 kg/m3 B.5.6×103 kg/m3 D.2.9×104 kg/m3 )
RM H
2
m
,对月球 G
M地M月 R 02
2 4 R 0 解以上两式得 M 月 TE 2 R M H 3 选项C正确。 =M , ( ) ( ), 月 TE 2 M地 TM R0
【拓展延伸】上题中: (1)能否求出卫星与月球、月球与地球的万有引力之比?
提示:卫星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 F G
有关月球的数据比环月飞行高度约为200 km的“嫦娥一号”更 加详实。若两颗卫星环月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 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长
B.“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
C.“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 D.“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角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
M 月m
RM H
2
月球与地球间 ,
的万有引力 F G M 地 M 月 , 由于卫星的质量未知,故不能求出它
R 02
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