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侗族的传统节日PPT课件

侗族的传统节日PPT课件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 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 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 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2021/3/25
授课:XXX
5
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 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 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 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 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 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 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 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 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 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 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2021/3/25
授课:XXX
6
侗族的风俗习惯
换灯带 侗家婚俗。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
2021/3/25
授课:XXX
2
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 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 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2021/3/25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亦称“新米节”。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梁等物洗净。

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

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

叶上放一堆糯米饭。

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

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

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

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

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

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

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

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

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式。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吃新节也叫“新禾节”。

“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

当日,来自周边村寨的近万名苗族同胞身著节日盛装,齐聚排莫村,以跳芦笙舞、唱苗歌、斗牛等文娱活动共庆佳节。

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举行。

[节庆简介]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他们庆丰收的节日———吃新节。

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

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

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

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

反复对唱开怀畅饮一番后,斗牛场开始热闹起来。

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

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

这时候,一位有声望的.老人提着一葫芦酒,喷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

当四五个大汉牵着头戴护头草包、角系红绿纸花、颈项插着虞旗的牯牛绕场一周,在场中间立定站稳后,对面一头同样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远飞奔而来,两头壮牛便对打起来拼死抵碰,两个护头草包很快便粉碎飞溅,人群中不时欢声雷动。

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

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节日由来]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习俗,就是各地的传统风俗文化,你想知道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怎样的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全表三月三节——吃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各家各户都要集款集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实际是整个村寨的一次群众集会。

习俗。

聚餐后,村民原地就坐,静听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议榔规》。

各村寨制定的《议榔规》,以前还借用汉字的音、义,把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寨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遵守。

《议榔规》对于维护村寨安宁和公有财物,增强人民团结有积极意义,类似现在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节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五色糯米饭。

四月八节——吃黑糯米饭黑糯米饭。

“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怀念祖先、纪念英雄的日子。

习俗。

这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以表示对祖先、英雄的景仰和凭吊。

贵阳、惠水、龙里等地都是欢度“四月八”的场所。

而布依族传说中的“四月八”则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这一天定为“牛王节”。

荔波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在这一天做黑糯米饭敬“牛王”,让牛休息一天;罗甸、册亨、安龙、贞丰一带的布依族群众则还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六月六节——煮酒、吃肉鸡肉。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

习俗。

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

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

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查白”歌节——吃汤锅汤锅。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布依族民间故事。

习俗。

据传说,有一对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爱情,贪婪的财主抢走了聪明的白妹,害死了朴实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愤交集,放火烧毁财主大院,并跳入烈火,以身殉情。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_节日习俗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_节日习俗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岁月所沉淀下来的规矩。

它不仅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形成轨迹,也是作为一个民族向外展示最好的方式。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尝新节,去了解下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吧。

尝新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每年夏历六七月间新谷登场时择日举行。

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新谷,舂出喷香的白米。

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尝新节是什么时候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

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尝新节的习俗有哪些尝新节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

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尝新节的意义畲族的稻文化,还是我们了解潮汕饮食文化甚至潮人奥秘的钥匙。

历史地看,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实际上它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会影响到人的躯体,进而影响到人的精神。

中国自汉代就有“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巧”的说法,说明古人已注意到人与食物的关系。

当代美国的人类学家帕里也曾经指出:“人就是所摄取食物的产品,不仅其肉体是由所摄取的食物构成,就连其精神世界也受食物的影响。

”潮汕的饮食文化,首先是在畲族稻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而潮人的饮食习惯,也决定了潮汕人的身材体质和勤劳精明等特点。

对于稻文化,还需要一种更广义的理解:它只是泛指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

历史上畲田所种的不但有旱稻和水稻之分,还有豆、麦、黍、稷、芋、竹、蔬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明清以后,番薯和玉米又开始成为新的主要作物。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也展示了侗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侗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侗族三月三”和“侗族芦笙节”。

侗族三月三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盛大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

此外,侗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幸福。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芦笙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在侗族芦笙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活动。

参赛选手们会用芦笙演奏各种曲目,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才华。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传统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侗族芦笙节不仅吸引了侗族人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风俗。

例如,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结婚仪式。

在侗族的婚礼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新娘则要在婚礼上展示她的美丽和才艺。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称为“侗族天葬”。

在这一仪式中,死者的尸体会被放置在高高的山上,供给野兽食用,以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目的。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它们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侗族文化的魅力。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你的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的风俗习惯“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

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的民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少数民族节日吃新节

少数民族节日吃新节

少数民族节日吃新节少数民族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

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

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仡佬族祭祀、侗族斗牛等活动。

节日简介中国南方的苗族、侗族、仡佬族、基诺族等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

各民族又各有不同。

节日起源吃新节来历有三:一是为纪念开发雷公山的苗族祖先;二是大忙季节已过,趁农事稍闲时,休息娱乐,调剂一下生活;三是稻秧已孕穗、抽穗,预兆丰收,祭祀天公赐福。

过节时,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

进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jenlhlod)、“岩妈”(wukvib)或祭“桥”(jux)以及祖宗神灵。

以糯米饭为主食。

对歌、赛歌、赛马,纪念苗族始祖“引否飞”和“莫否飞”,感谢天公赐福,预祝当年丰收。

西江千户苗寨(现雷山县城区)还在这时赶热闹场,节日连续两夜三天,彻夜吹笙对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节日习俗苗族吃新节苗族古称“脑莫”(nongsmol),每年一次。

西江、陶尧、丹江等地在农历六月上、中旬卯日(兔场天),所以又叫“吃卯”。

即旧历六月的第一卯日的意思,或称“努格西”,意即新米。

朗德、报德等地在七月卯日,从开秧门的日子计算,满50天即举行。

莲花、桥港、桃江、掌雷等地则在农历8月上中旬的“卯日”。

节日期间,男女才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

特别是姑娘要穿银带花,除了不带银角外,项圈、手镯、亚领、耳环等各种银饰凡有的都戴上。

有的还在百褶裙外套上条裙,全身银饰叮铛,鲜艳夺目。

节日中,只吹芦笙,但不跳。

主要活动有斗牛、斗雀、赛马、游方等。

这些活动中,主要是斗牛和游方两项。

斗牛,有斗黄牛和水牛两种。

斗黄牛随便一些,斗水牛必须认真。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

贵州的风俗贵州,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着汉、苗、侗、布依、土家等多个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是贵州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独特的服饰、歌舞和节庆。

苗族的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和复杂的工艺而著称,每一件服饰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人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在这些节庆中,苗族人会举行盛大的银饰比赛、歌舞表演和斗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文化和技艺。

此外,苗族的婚恋习俗也颇具特色。

苗族青年男女在婚恋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游方”的方式相识相恋。

在游方过程中,男子会吹奏芦笙,女子则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双方在舞蹈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

一旦双方情投意合,便会互赠银制礼物,作为定情信物。

二、侗族的风俗侗族是贵州另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鼓楼、大歌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的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侗族人议事、娱乐的场所,还是侗族文化的象征。

在鼓楼旁,往往还会有一座风雨桥,供人们休憩、避雨。

侗族的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声部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侗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侗年、吃新节等,人们会聚集在鼓楼前,唱响大歌,欢庆佳节。

此外,侗族还有独特的婚恋习俗,如“行歌坐月”、“偷亲”等,充满了浪漫和神秘色彩。

三、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是贵州的另一个主要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地区。

布依族的服饰以蓝、白、黑为主色调,注重刺绣和蜡染技艺的运用。

在布依族的传统节庆中,如三月三、六月六等,人们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节庆中,布依族的铜鼓和唢呐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们为节庆增添了欢乐和热烈的气氛。

布依族的居住习俗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养畜或堆放杂物。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

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

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

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

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

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

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

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

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

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

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

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

称侗年为小年。

春节为大年。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

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

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也称大戊梁歌会。

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

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

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

各民族传统节日--吃新节有好多南方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

每个民族又各有不同。

仡佬族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

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

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

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

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

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

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景颇族景颇族在每年谷物成熟时为感谢众神赏赐丰收,并祈求以后年年丰收,也举行尝新祭祀。

先从全寨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

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梁等)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年青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

男子捕来鱼等做菜。

饭菜准备就绪后,请宗教师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

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

相传古时景颇人学会种谷后,不料有一天谷魂上天去了,因而谷子长不好,人们挨饥受饿。

这时狗日夜不停地吠叫,终于叫回了谷魂,谷子又长好了。

阿昌族阿昌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过尝新节。

相传有一老寡妇,擅长农事,乡亲们在她的帮助下,家家丰收,人们尊称她为"老姑太"。

她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每到八月十五,用我的拐棍捆上一棵新包谷,靠在堂屋里,保管你们有吃有穿。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丰富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侗族传统节日及其特点。

1. 侗族农事节日-“侗妹节”侗妹节是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农事节日的代表。

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庆祝丰收与繁衍的盛大庆典。

在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着传统侗族服饰,参与歌舞表演,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游乐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侗妹节上的侗族歌舞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动作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2. 侗族祭祀节日-“千户抬轿”千户抬轿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一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装饰精美的巨型轿子高举而起,游行穿行于村落的街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庄重仪式,也是侗族人民展示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抬轿活动还与侗族传统的男女交际方式有关,让年轻男女有机会相互接触和约会。

3. 侗族传统婚礼节日-“赶婚节”赶婚节是侗族传统婚礼节日,也是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天,侗族男子要穿上盛装,骑着马,带领队伍到新娘家里“抢亲”。

而新娘家的女子则会表演特殊排舞,速度快的才是佼佼者。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爱情的传统方式,也是展示侗族婚姻制度的风采。

4. 侗族传统杂技节日-“竹筒舞”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中,竹筒舞是一项引人注目且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

演员们利用竹筒将自己固定在树上或高架平台上,通过高低转动身体以舞动竹筒,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和技巧。

这项独特的表演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也是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一种方式。

总结:侗族传统节日凝聚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庆祝、祭祀的热爱与期待。

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也丰富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侗族的民俗风情,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团结。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共同庆祝侗族的独特魅力。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根据侗族习俗,女人不得早起床,要等男人出去游玩回来,倒茶烧香敬祖先,外面有男小孩喊拜年后,女人才可起床,但不能走家串寨,必须等男人或房族喊吃油茶后,女人才能进入别家。

这天早晨,男的到村头路口听雀叫,回来后打一丫树枝插在神龛上,如果大家听到的是鹊雀先叫,这一年就是好年成;听到的是乌鸦叫,这一年就不吉利。

这一天不准骂人,不准扫地,大人不准打小孩,全家和睦相处。

二月二,这天是修桥补路节,各家将煮好的粑粑和酸味冻鱼,挑到桥上去敬桥。

这天可随着砍别人的树子来架桥,别人也不会骂,若要骂,就是意味着越骂越发财。

三月三,这一天,报京侗族要集中到报京大寨集会三天三夜,开展唱歌、踩芦笙等活动。

三月三是农忙即将来来的时候,青年男女互相用歌勉励:"三月三,工也要做,花也要攀,一来做工来养老,二来攀花少年玩。

"又唱:邰家的是官宝,周家的是兰香,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脱鞋拍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二人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水不成双,不得什么来为记,留下一口洗菜塘。

从此歌看到这对青年男子的恋爱悲剧。

周的女儿周兰香,家庭富裕,在家中是个千金小姐,由父母许配到一家有钱有势的人家。

兰香不愿意,而爱上一个家境贫寒的'邰官宝,遭到兰香父母极力反对,而许配的男方家有钱有势,认为是官宝分散他俩家的缘份,就把官宝赶走外乡。

官宝被赶走后,兰香很伤心,终日思念官宝早日归来,整整三年过去,官宝在异乡终日操劳,想挣些钱回乡与兰香成亲。

这年桐树开花了,三月三这天,官宝从外乡回来,可是在官宝外出期间,兰香已被父母强迫出嫁,他俩见面时,痛哭流涕,于是演出了这样的悲剧:他俩来到寨脚塘边,脱下鞋子拍在古树上,双双投水自尽。

现在那古树上还留下一对男女鞋印。

后来青年们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反对包办婚姻,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集中到报京大寨热闹三天。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仡佬族吃新节历史 文化 故事

仡佬族吃新节历史 文化 故事

仡佬族吃新节历史文化故事
仡佬族吃新节是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吃新节”。

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在秋天,当稻谷成熟时,人们从田里采摘黄熟的新谷煮饭,先祭祖,后自食。

吃新节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叨西喽的传说》,据说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这个传说。

在这个传说中,祖先们通过努力开荒劈草、耕种田地,最终获得了丰收。

为了纪念这个丰收的时刻,也为了感恩祖先和天地,仡佬族人设立了这个节日。

在吃新节这一天,人们会从田里采摘新熟的粮食作物、瓜果等,无论摘到谁家的,都不会受到阻拦。

采摘来的作物用来祭祀祖先,以糍粑作为供品,并用糍粑捏成谷仓、牛、犁耙等形状,连同嫩玉米、酒一起祭供祖宗。

祭祖后,人们会在田里选出最大最长的三穗稻谷和两穗小米,拿回家挂在炉灶口。

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吃新米或新玉米。

除了祭祀祖先和吃新米之外,仡佬族人还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然后全家围坐一起饮酒言欢,吃新米饭。

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对家族和社区的团结和凝聚力的体现。

总的来说,仡佬族吃新节是一个充满感恩和庆祝的节日,它不仅是对祖先和天地的敬仰,也是对丰收和家族团聚的喜悦的表达。

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了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壮族吃新节

壮族吃新节

壮族吃新节
壮族吃新节
2013-09-30 15:45:3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网浏览次数:748 网友评论 0 条
壮族吃新节
吃新节是壮、侗、苗等民族传统节日。

又称开青节、新米节。

每年农历六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届时,水稻和玉米已开始成熟,人们取少许新谷米,煮干饭加菜过节。

若稻谷未成熟,就分别在自家的几块上摘回稻穗,将其谷浆捏撒在饭锅里,以示尝新。

有的地方还以新米饭、酒肉酬祭农神。

有的则以村寨为单位,在田间地头或山坡聚集宴饮,高歌欢舞终日。

据说此节习俗来源于人们对农神的崇拜,后来逐渐演变为一般的民间节日。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

侗族饮食特色和节日习俗“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

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

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尝新节的节日活动

尝新节的节日活动

尝新节的节日活动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尝新节的节日活动,希望能帮到你。

尝新节的节日活动尝新节,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每年夏历六七月间新谷登场时择日举行。

节前,主妇们到田间摘新谷,舂出喷香的白米。

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先由一寨老或鬼师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角进行采新,摘些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杀鸡,用整鸡、猪头、羊头、九串猪肉和二十四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

族人按辈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鬼师口诵仡佬语,用竹鞭指五谷六畜教识,众人如学生状规纪跟读。

尝新节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

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

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傈僳族的尝新节云南德宏傈僳族的风俗习惯,云南德宏傈僳族阔时节,古老的傈僳族迁入云南省德宏州已二百余年,虽与德宏景颇、阿昌、傣、汉等民族杂居,但仍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德宏傈僳族阔时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喜庆节日,直译意为新年,活动内容很丰富。

德宏傈僳族阔时节的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等食品祭奠天地祖先神灵,象征性地在火塘的三脚架、门、柱上各粘一点食物;为感谢耕牛一年的劳累和家犬的祖先给人类带来的种子,请它们先品尝一点年节食品。

元旦整日欢歌狂舞,弹奏三弦、篾弦、笙、笛等乐器,在酒兴诗情的气氛中,男女老幼皆上场。

初二举行打靶、打猎活动之后便可以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

较大一些村寨,在德宏傈僳族阔时节期间还竖立秋千,男女老幼玩耍十天半月。

旧时的德宏傈僳族阔时节,由于人们生活贫困和居住分散,场面并不十分热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最具色彩。

侗族的节庆丰富多彩,保留着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它向人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种继承与发扬,不忘本的精神。

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最具色彩的侗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简介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亦称“新米节”。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粱等物洗净。

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

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

叶上放一堆糯米饭。

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

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

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

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

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

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

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

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

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