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节日-侗族节庆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亦称“新米节”。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梁等物洗净。
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
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
叶上放一堆糯米饭。
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
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
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
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
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
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
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
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
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式。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他们表达艺术和传统的重要方式。
侗族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活动会持续数天。
节日期间,侗族村庄会挂起彩灯,搭起舞台,悬起锦旗,热闹非凡。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乐器,载歌载舞,热情欢庆。
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歌圩,侗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歌曲和歌谣,展示他们的歌艺和才华。
侗族大歌节的歌曲以其悠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
侗族人民用歌声传递感情,表达生活,赞美美好。
歌曲内容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侗族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在歌圩上,观众们可以听到各种歌曲,从悲伤的离别之歌到欢快的庆祝之曲,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内涵。
除了歌曲表演,侗族大歌节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展示侗族人民的舞蹈和戏剧艺术;比如手工艺品展销、美食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了解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整个节日气氛热烈欢快,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侗族大歌节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表达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节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文化,推动了侗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同时,侗族大歌节也成为侗族人民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为侗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场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体验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友善。
希望每一位游客在侗族大歌节上都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传播侗族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字数:455】。
侗族的节日
侗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是生活在贵州地区,还有一些分布在广西地区。
那么侗族的节日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侗族有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择日过侗年。
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开始禁日的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等。
赶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
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
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
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
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
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
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姑娘节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
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
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
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
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
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
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各民族传统节日——侗族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 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 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 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也展示了侗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侗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侗族三月三”和“侗族芦笙节”。
侗族三月三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盛大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
此外,侗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幸福。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芦笙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在侗族芦笙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活动。
参赛选手们会用芦笙演奏各种曲目,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才华。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传统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侗族芦笙节不仅吸引了侗族人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风俗。
例如,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结婚仪式。
在侗族的婚礼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新娘则要在婚礼上展示她的美丽和才艺。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称为“侗族天葬”。
在这一仪式中,死者的尸体会被放置在高高的山上,供给野兽食用,以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目的。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它们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侗族文化的魅力。
侗族春节习俗_春节
侗族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之侗族春节习俗
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
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
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
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汉人进贡,汉人带人包围村寨。
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汉人充军戍边。
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
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
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
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
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
然后全家欢宴。
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
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
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
同时还演出侗戏。
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
热闹过“侗年”
202020年第6期·总第451期侗年作为侗族传统节日,由来已久。
时间在农历十一月初一,一般为冬至前后。
侗年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是庆丰收,春种秋收,一年的耕作结束了,禾把下廊,粮食归仓,收成丰实,六畜兴旺,值得庆祝。
其次是祭祖先,不忘祖宗、纪念先人,是侗族人民的优良传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侗族人民懂得感恩。
侗年到来之时,都要祭祀祖宗、感恩先人,而侗家杨姓家族祭祖最为典型,宋朝的杨家将,保热闹过“侗年”文、图/潘志祥家卫国,战功赫赫,杨家人引以为豪,从农历十一月初一到初八祭祀八天,分别祭祀杨家八员大将。
祭祀过后还要以糍粑馈亲友,叫“吃杨粑”。
最后是吃鱼冻,糯食是侗族的传统主食,而稻田养鱼历来是侗族地区大糯种植的主要方式之一。
秋收后养成稻田鱼,到冬至时节就可以把鱼捞起来与豆腐加鱼香草煮酸汤,放置一夜,使其冻结,这就是鱼冻。
这是一道特别的美食,侗族人叫“吃冻”,也叫“吃冬”。
欢聚一堂庆侗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1今天我们过年了 2018年5月31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将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定为“侗年”,作为法定假日,当天全县放假一天。
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的侗族文化源远流长。
过去五年,该村61户235人摘掉贫困帽子,现在是组组通达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亮家门口;家家房屋整洁稳固,户户都有特色支柱产业,更有的开上了小轿车,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这些变化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也是各族群众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成果体现。
如今的侗年节,是为了庆丰收、祭先祖、纪念红军,也是为了感恩党,传颂党的千秋伟业,更是为了明确广大干群的志向——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奋勇向前,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演唱琵琶歌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侗族节有哪些节日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广东等地。
其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尝新节、斗牛节、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等等。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节日当天,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
尝新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节日当天进行比赛,得胜的“牛王”会被披上红布,以示祝贺。
侗族丰富多样的节庆、饮食习俗(我们侗族人端午节的风俗)
侗族丰富多样的节庆、饮食习俗(我们侗族人端午节
的风俗)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活动各民族风俗不一样,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怀化境内芷江侗族自治县民间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
有的看重小端午,有的看重大端午。
在洪江还有以初十为节的。
凡端午节这一天,城乡家家门前悬艾叶、菖蒲,以“避邪”,同时捣首蒲、蒜头拌雄黄,取汁洒墙壁屋角以消毒,老少用百草煎汤洗澡,以“防百毒”。
各家各户包粽子、煮盐蛋、上雄黄酒过午。
这一天,家家用红纸写咒语:“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我今把笔画,虫蚁归地府”。
贴于墙上,可避蛇蚁。
相传端午节百草可药,此日采药药性好。
民间采车前草、金银花、紫苏、艾叶煮汤沐浴可防生疮疗。
又取蟾蜍灌墨汁,倒挂风干,备治癫痈。
所以俗语云:“癫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五,躲不过十五”。
靖州城于端午这天赶药场,大街小巷摆满营蒲、艾叶等草药。
这天有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俗。
以怀化沉陵、辰溪等地滨江或宽
敞溪河水面最为热闹。
沉陵城区龙舟有红、黄、白三种,各为一组,开展竞赛。
龙舟竞渡,城区数万人聚于河滩观赛。
公路沿线,沉、酉水上下民众,外县群众纷纷乘车、船前往观看龙船。
赛程从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节前不准吃鳅鱼,不许下田捉鳅鱼。
吃过粽子后,才许下田捉鳅鱼。
在阴历立夏后到五月初五前,只有到五月初五后,用鳅鱼敬了祖宗才允许吃。
各位筒友:说说你们那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吧?。
三江侗族多耶节千人踏歌而舞!
三江侗族多耶节千人踏歌而舞!三江侗族多耶节,传统最古老的节日,也是贵州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三江侗族人民就要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啦!千人踏歌而舞,而所有人捧着香芹、茴香和柴油,手拉着手,踩着一致的节奏,舞动着多耶节的舞蹈,回荡在竹林的丛林里,发出刺耳的声音,犹如要把整个丛林都撼动一样。
在这一天,侗族对多耶节的庆祝特别多元化。
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把节日的庆祝制作的物品放在门前,用以祈福。
而在多耶节当天,侗族人们就要准备迎接客人来参加庆典啦!早晨人们就会部署木柴,在哪里放烟花,大家伙儿在一起准备“青水”,送给客人最美味的青水,藉此示爱。
而中午,也是多耶节最盛大的庆典时刻,和睦之家的鼓声、“火鸡”的唱鸣声,给多耶节的音乐添加了几分欢乐的氛围。
此时,客人必须在此集合啦!正在此时此刻,全村人都被怒放的彩灯营造出一幕缤纷绚丽的烟火壮观景象,在彩灯缤纷之下,千人踏歌而舞,竹林里回荡起一阵阵欢快的乐声,把一方温馨的欢庆气氛带给大家。
复兴精神,慢慢融合在每个家庭之中,每个家庭都用最重要的食物,也就是开粽子,来表达多耶节的祝福。
晚上同伙儿们唱着歌,围着要好的话、祝福到处四处走动,说明多耶节所传递的是友谊与和睦的气息。
到了晚上,千人踏歌而舞的舞蹈也会隆重上演。
此时此刻,中心大厅已经挤满了人群,村里的人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服装,想要点缀这快乐的晚上。
多耶节的舞蹈分为“二踏”和“三踏”,而每一拍节奏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在舞蹈中,尤其是道士们高抬脚步( 踏脚),向四周划出一个大圈,倾情演绎,陶醉其中。
三江侗族多耶节,让我们领略到乡村活力和古老传统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侗族最热情友爱的情怀;让我们收获美好的思想和灵魂的触动!祝福三江侗族!愿友谊长存!。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丰富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侗族传统节日及其特点。
1. 侗族农事节日-“侗妹节”侗妹节是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农事节日的代表。
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庆祝丰收与繁衍的盛大庆典。
在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着传统侗族服饰,参与歌舞表演,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游乐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侗妹节上的侗族歌舞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动作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2. 侗族祭祀节日-“千户抬轿”千户抬轿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一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装饰精美的巨型轿子高举而起,游行穿行于村落的街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庄重仪式,也是侗族人民展示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抬轿活动还与侗族传统的男女交际方式有关,让年轻男女有机会相互接触和约会。
3. 侗族传统婚礼节日-“赶婚节”赶婚节是侗族传统婚礼节日,也是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天,侗族男子要穿上盛装,骑着马,带领队伍到新娘家里“抢亲”。
而新娘家的女子则会表演特殊排舞,速度快的才是佼佼者。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爱情的传统方式,也是展示侗族婚姻制度的风采。
4. 侗族传统杂技节日-“竹筒舞”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中,竹筒舞是一项引人注目且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
演员们利用竹筒将自己固定在树上或高架平台上,通过高低转动身体以舞动竹筒,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和技巧。
这项独特的表演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也是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一种方式。
总结:侗族传统节日凝聚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庆祝、祭祀的热爱与期待。
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也丰富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侗族的民俗风情,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团结。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共同庆祝侗族的独特魅力。
丰富多彩的侗族节日
二月二 十九 日为小年 , 又叫 “ 婆年” 是纪念 姑婆 的 姑 ,
节 日, 意思 是 祖 宗 各 代 的 姐 妹 出嫁 后 , 底 要 回 家 探 年 亲团圆。
是胜利者 以威 武的姿态再次入 场示威 。待约定 的牛 王都斗过 , 斗牛也就结束 了。几天后姑娘们送还败者
会 以上门来“ 行歌坐月 ” 的小伙子众多为荣呢。
~
J 图一螽9 。 ~ ……一 …一一 。 一 … 国 ( 南… 。 ~ 2 — 8 … 一 … ~ ~ 一 一 … ‘… …一
丝 ,露 蠢 壹
I1 互j . N ’ }AN ( 1 ) D』 辩
辞 旧迎新过春节
祀仪 式 要 由寨 辈份 最 高 的寨 老 主持 。主祭 人 向 “ 祖母 ”
敬献 “ 祖母 茶” , 后 就率领村 民在鼓楼坪上载歌载舞 , 同声歌颂“ 祖母” 。然后 , 青壮男女要扮成“ 祖母杏妮 ” 的士兵 , 手持刀枪 , 铳炮和锣鼓声 中作村外追击敌 在 人状 。最后把 “ 战场” 上的稻草人刺倒。“ 凯旋” 回村的
悬挂 下来 一 面大 牛皮 鼓 . 为 寨鼓 。寨鼓 是 神 圣之 物 , 称
由代表着寨中最高权威 的寨老执掌 , 只有寨老或他指 定的人才有权登楼击鼓 。 一旦庄严的鼓声响起村民们 便会按 照鼓声节律变化所代表的号令而聚集到鼓楼 来。平 日 议事 , 鼓声是“ 咚咚咚 ” 三声 ; 紧急集合 , 是先
上 ,就常常可 以听到鼓楼下传来男女青年情意绵绵
的对 歌 。
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形式非常浪漫 , 最流行
的是“ 行歌坐月” 。在少女进人婚恋年龄时 , 每逢月明
之夜 ,有意追求 的小伙子就会唱着 “ 走寨歌” “ 、敲门 歌” 前来 , 有心 的姑娘 开门让 中意的小伙子走 进“ 月
侗族过年的风俗
侗族过年的风俗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过年风俗。
以下是关于侗族过年风俗的介绍:
【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为歌王节,也叫歌墩节。
歌王节是侗族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被誉为“黔东南第一节”。
【大年三十】
侗族人在大年三十望年会,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酒菜迎接宾客。
会后,一家人会一起回到家中,一起度过除夕夜。
在家庭的正中摆放猪头和面条,猪头代表年年有余、吉祥如意;面条则有“长长久久”之寓意,也就是希望家人幸福、生活长久。
【初一】
侗族人一般在初一这天拜年。
他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拜年时,亲戚朋友都要准备糖果、糕点、新鲜水果等食品款待来访客人。
【舞龙舞狮】
在侗族传统节日中,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舞起龙、舞起狮,穿着红色的传统服装,场面非常壮观。
【放烟火】
和其他民族一样,烟火在侗族传统节日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过年期间,人们会放烟花炮仗,把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侗族过年风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世间独一无二。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深刻展现了侗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侗族风情的窗口。
侗族过三月三的习俗是什么_侗族过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侗族过三月三的习俗是什么_侗族过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很多人对侗族这个少数民族是知之甚少,但是其实它拥有独特且丰富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侗族人过三月三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侗族过三月三的习俗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
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
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
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
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
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
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
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三月三不可以剪头发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的鬼节。
按照民间说法,三月里不能理发,剃头会有桃花劫。
桃花劫是命理术数名词,又叫桃花煞。
犯桃花一词,出自传统子平八字命理中的桃花星、又称咸池星。
在另一种命理学紫微斗数中,则有红鸾、天喜、天姚、咸池等四颗代表姻缘与爱情的星曜。
侗族节日
侗族节日侗乡黎平不仅具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节日活动,极富民族凝聚力和感染力。
其中,"中国鼓楼文化艺术节"堪称侗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贵州省政府、黔东南州政府批准的唯一盛大的侗族节日。
此外,还有千三节,泥人节,摔交节等,有"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之说,甚称"百节之乡"。
萨崇拜在侗族信仰的多种神灵中,侗族女神“萨”(意为始祖母)最受尊崇,侗人认为“萨”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所以,南部侗区村寨普遍都建有萨坛。
“祭萨”是侗族最重要、最隆重、最古老的活动之一。
祭萨时全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歌颂萨的功德,祈求萨的保佑。
萨神的圣地在黎平的“弄堂概”,又称萨岁山,各地举行祭萨活动,都要到此取圣土。
泥人节在黎平县肇兴乡的厦格村,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办泥人节。
泥人节有庆丰收之意,亦表达人们对泥土的崇拜。
泥人节这天,方圆几十公里的侗族村寨都纷至沓来,无论是哪里来的客人,到鼓楼坐定后,就有主人把客人请到家里做客。
活动在鱼塘中举行,人们在鱼塘中进行抢鱼比赛,相互追打,弄得泥浆满身,欢声喧闹中纷纷变成泥人,因此而得名。
午饭后会举办踩歌堂、赛芦笙、唱侗歌、演侗戏等活动一庆祝。
千三节千三节全称为“千三欢聚节”,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期间在茅贡乡地扪村隆重举行,方圆百里村寨有上万人参加节日活动。
相传地扪村原有1300户人家,后分到周边村寨,这几个寨子的人都是“千三”的后裔。
所分出去的各支人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聚会于地扪寻根祭祖,年长月久形成习俗,便成了侗族地区的一个盛大的民族民间节庆。
欢聚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唱歌祭祖、踩歌堂、演侗戏、聚会叙情、斗牛取乐。
抬官人在黎平肇兴一带和黄岗等地,有一项侗族喜爱的民俗活动叫“掂宁蒙”,汉语意译为“抬官人”。
据说此项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
“抬官人”一般在春节期间“月货”(集体做客)中进行。
侗族节日-侗族节庆
侗族节日:侗族节庆篇一:侗族节日侗族节日二月二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萨神〞的祭日.〝萨神〞即最古老的祖神,侗族自称是萨的后裔.这天全寨都把外嫁的女儿接回村,杀猪宰羊,在萨堂摆酒宴,进行集体祭祀.还诵念歌诵〝萨神〞祭词,跳祭祀舞蹈.对歌等等,异常隆重.三月三节(侗)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播种节,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就可以下种育秧了.这天各地方村寨之间互访,集体作客,邻近村寨的大聚会,历时三.四天.有的青年男女集体约会,唱对歌.赛歌,互相赠送礼物,然后一双双.一对对进入情网.有的地方又叫〝恋爱节〞.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有很古老的桐木树,每年三月三开花.桐树开花时,种下谷种,禾苗长得又齐又壮.寨老们决定,每年〝三月三〞为播种节,并进行庆祝活动.从三月一日起,各家的主妇.姑娘们为节日准备米酒.佳肴,姑娘.后生们为各自的情人准备礼物.还有一种传说,是萨神托梦给各村款首,要在〝三月三〞农忙之前,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间,因而〝三月三〞也往往是青年们的〝歌会节〞,通过对歌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四月八节农历四月初八是侗族的〝牛节〞.传说四月八是牛的诞辰日.这一天吃黑糯米饭.清早家家户户都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也要用黑米饭喂牛,表示对牛的敬意.侗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是侗年比侗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四时劳作,以农忙.农闲.收获季节为节日.由于农历十一月的一切农耕事务完毕.这时禾谷满仓,禽畜满圈,正是庆祝丰收之时.家家杀猪宰羊,以示庆贺.各村寨举行大规模的踩堂歌.跳芦笙舞.放鞭炮等等.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特别近数十年受汉族习惯影响,很多地方也以春节过年.并被春节代替.但仍有一些依照古习,在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忌戊日每年年初的六个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甲.戊戌,不准动土.不准进菜园.不准挑水.据传,戊日动土,田被冲走,戊日下田,天旱三年,戊日挑水,穷得如洗.逢戊日,老年人在鼓楼里谈天,唱琵琶歌;青年妇女到通道与广西交界的云雾山,举行盛大的歌会,又叫上大雾梁.不踩生家中有生小孩坐月子的妇女,禁止外人进宅.未满月的妇女,也不得进别人家的门,否则犯大忌.篇二: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_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大雾梁歌节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_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赶社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侗族斗牛节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八月十五侗族过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月饼.赏月亮等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一些特殊内容.北部侗乡有以青年男女社交为主的〝八月十五哥送饼〞的活动.这天早饮后,后生们背上月饼,到预先约定的地方与姑娘们相会.见面后,按花园会友的传统程序坐定.后生取出月饼排成双数摆开,用歌声劝姑娘们吃月饼.姑娘以歌答谢.双方一边吃月饼,一边用歌和白话互诉衷情.直到夕阳西下才告别.分手时,小伙装剩下的月饼包好送给姑娘.新晃有〝八月十五偷月亮菜〞的习俗.相传中秋之夜偷食别人家的瓜果蔬菜会带来健康.幸福.月亮下〝偷〞来的菜只能在野外食用,不能带回家中.播种节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侗族姑娘节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尝新节〝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黎平县称〝尝新节〞为〝天贶节〞,俗称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这天包粽粑,又称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岜.龙额.水口.东郎.新平等乡的侗族过得特别隆重,仅次于过年.侗族赶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过冬节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林王节〝林王节〞是纪念侗族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宽的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辰日.过节的特别食品是巨大的粽粑.每个粽粑粗如海碗,长约两市尺,几十张粽叶才能包一个,三五人方可吃完.相传林宽常率义军转战南北,其母亲怕儿子吃不饱,总给他包大粽子.后人为纪念林宽也沿袭了其母亲包大粽子的习俗.每到那一天侗族群众用酒.肉.大粽粑祭奠林王.祭祀仪式上,大人小孩都要唱>,唱罢古歌,老人还要向后代讲述林王故事,使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圣德山〞歌会侗族传统赶歌会的歌场很多,其中最为热闹和隆重的歌场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剑河.天柱.新晃.玉屏和镇远等地交界的〝圣德山〞歌会,前来聚会的侗族青年数以万计.歌会上的青年男女们通过对歌来寻找意中的情侣或再续情缘.高坝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坝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二十坪歌节二十坪歌节又称二十坪歌会,盛行于贵州天柱.锦屏等县的高坝.平岑.蓝田.渡马.圣德山.大林山.莲花坪等地.尤以锦屏.天柱.剑河交界处的高坝.平岑一带最为热闹.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侗族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奔向歌坪.赶会的群众多达万人.姑娘小伙三五成群,相互对歌,互诉衷情.各寨歌队也纷纷前来赛歌.相传该歌会是为纪念一位忠于爱情的歌手而形成的.三月三讨葱蒜节农历三月三这天是镇远报京侗族最隆重的社交节日,历时四天.节日期间,中老年人结队集体作客,跳芦笙舞.青年男女则以找对象为目的展开活动.头两天,姑娘们到田里打捞鱼虾,与青年小伙子们在野外就餐.初三这天,姑娘们身着盛装到园里采葱蒜,然后带到寨脚龙潭井边去洗,小伙子们结队在途中等候,待姑娘走过面前时,向她们讨篮子.姑娘对谁有意,就将她的篮子送给谁.小伙子得到篮子,也就得到那位姑娘的爱情,众人为之喝彩.高兴,赞不绝口.情郎得到了篮子后,与姑娘约定日期送还,并以布料.糖果盛于篮子内作答谢.初三中午,外地客人来报京芦笙场与人们共跳芦笙舞和踩鼓舞.初四的歌会,场面更加隆重.直到初五,人们才吹笙放炮欢送客人出寨.相传古时候,报京有个叫良英的姑娘爱上一个穷青年桥生,可父母硬要逼姑娘嫁富人家,良英于三月初三这天下田捞虾,打葱蒜,与桥生相约于红豆树下,将鱼和葱蒜送给桥生,表示坚贞之情,不料被人发现,双双遭受毒打辱骂,两人悲愤至极,跳崖自尽.后人为了纪念这对情侣敢于反抗包办婚姻于这一天举行以上活动,因此相沿成节.种棉节都柳江流域的侗寨,多于四月八日前后开展种棉花的活动.这天新郎邀约上装束一新的伙伴,备好盐蛋和糯米饭,吹着芦笙去帮未到郎家生活的新娘种棉花.新娘则邀着同伴备好糯饭菜肴,在芦笙曲中与小伙子们有说有笑地走向棉花地.篇三:民族风情:侗族节日——侗年侗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庄稼收割完毕时,大家便要庆贺丰收.届时打糍粑.宰鸡鸭.食八九月腌制的禾花鲤鱼及新鲜冻鲤鱼等.。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侗年简述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侗年来源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
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
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
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
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侗年习俗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
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
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
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
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
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
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
"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
侗族花炮节的欢乐民俗
侗族花炮节的欢乐民俗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侗族。
侗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每年一度的侗族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幸福的重要节日,也是展示侗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盛大庆典。
花炮节通常在农历的二月份举行,地点设在侗族村落的中心广场。
这一天,整个村落仿佛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等待着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
侗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了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
首先登场的是鼓乐队,他们身着盛装,敲击着锣鼓,高亢激昂的音乐响彻云霄。
紧接着,一群身姿优美的侗族姑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们舞动长袖,轻盈的步伐犹如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此外,还有侗族大歌、芦笙演奏等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随着表演的进行,广场中心点燃了第一炮花炮。
花炮是由侗族工匠精心制作的一种五彩斑斓的花炮,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幸福美满。
点燃花炮后,它像一条火龙一样在空中飞舞,最后落在广场中央的火盆中,瞬间燃起熊熊火焰。
此时,广场上的人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
这一刻,侗族人民将丰收的喜悦和祝福传递给了每一个在场的人。
随后,花炮节进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放飞花炮。
村民们将一串串花炮点燃后,它们像流星一样划破夜空,点亮了整个侗族村落。
随着花炮的升空,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幕。
放飞花炮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还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在放飞花炮的过程中,一些年轻人和儿童也加入了其中。
他们手持花炮,兴奋地奔跑着、欢笑着。
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人,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中。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时,放飞花炮的活动也接近了尾声。
此时,广场上的人们依依不舍地与亲朋好友告别,期待着下一次花炮节的到来。
侗族花炮节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还让人们感受到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友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节日:侗族节庆
篇一:侗族节日
侗族节日
二月二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萨神”的祭日。
“萨神”即最古老的祖神,侗族自称是萨的后裔。
这天全寨都把外嫁的女儿接回村,杀猪宰羊,在萨堂摆酒宴,进行集体祭祀。
还诵念歌诵“萨神”祭词,跳祭祀舞蹈、对歌等等,异常隆重。
三月三节(侗)
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播种节,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就可以下种育秧了。
这天各地方村寨之间互访,集体作客,邻近村寨的大聚会,历时三、四天。
有的青年男女集体约会,唱对歌、赛歌,互相赠送礼物,然后一双双、一对对进入情网。
有的地方又叫“恋爱节”。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侗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有很古老的桐木树,每年三月三开花。
桐树开花时,种下谷种,禾苗长得又齐又壮。
寨老们决定,每年“三月三”为播种节,并进行庆祝活动。
从三月一日起,各家的主妇、姑娘们为节日准备米酒、佳肴,姑娘、后生们为各自的情人准备礼物。
还有一种传说,是萨神托梦给各村款首,要在“三月三”农忙之前,给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间,因而“三月三”也往往是青年们的“歌会节”,通过对歌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四月八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侗族的“牛节”。
传说四月八是牛的诞辰日。
这一天吃黑糯米饭。
清早家家户户都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也要用黑米饭喂牛,表示对牛的敬意。
侗年
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是侗年比侗族以农业经济为主,四时劳作,以农忙、农闲、收获季节为节日。
由于农历十一月的一切农耕事务完毕。
这时禾谷满仓,禽畜满圈,正是庆祝丰收之时。
家家杀猪宰羊,以示庆贺。
各村寨举行大规模的踩堂歌、跳芦笙舞、放鞭炮等等。
由于与汉族交往频繁,特别近数十年受汉族习惯影响,很多地方也以春节过年。
并被春节代替。
但仍有一些依照古习,在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忌戊日
每年年初的六个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甲、戊戌,不准动土、不准进菜园、不准挑水。
据传,戊日动土,田被冲走,戊日下田,天旱三年,戊日挑水,穷得如洗。
逢戊日,老年人在鼓楼里谈天,唱琵琶歌;青年妇女到通道与广西交界的云雾山,举行盛大的歌会,又叫上大雾梁。
不踩生
家中有生小孩坐月子的妇女,禁止外人进宅。
未满月的妇女,也不得进别人家的门,否则犯大忌。
篇二: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