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掠影教案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北美掠影》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北美掠影》教案第二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因纽特人《歌唱伙伴》、印第安人《仪式歌》、美国的非洲黑人《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欣赏以上三首曲目,初步认识北美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的音乐特点。
联系《红河谷》、《列·布朗底》,初步理解北美音乐文化区多元共处色彩缤纷的艺术特点。
2.复习、巩固歌曲《红河谷》,并背唱。
3.组织音乐活动:(1)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2)用欣赏过的四首乐曲(歌舞曲)为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形象图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北美洲的非洲黑人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因纽特人《歌唱伙伴》、印第安人《仪式歌》、美国的非洲黑人《波底·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2.逐首欣赏。
分别简单介绍乐曲流传背景、内容、音乐特点及其典型性。
3.综合比较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非洲黑人移民后裔音乐、因纽特人音乐、印第安人音乐的不同特点,总结北美洲音乐的多元共处五彩缤纷的特点。
4.用挂图形式或多媒体、或幻灯摄影形式,展示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形象图,再次部分欣赏以上四首欣赏曲目,对上相应的形象图。
5.复习歌曲《红河谷》,背唱歌词。
要求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6.启发学生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演唱。
部分同学用竖笛或口风琴伴奏。
亚非拉掠影教案
亚非拉掠影——乐鼓非洲厦门海沧实验中学龚琳娣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课型综合型教学内容1、歌曲学唱《依呀呀欧雷欧》2、艺术欣赏“非洲舞蹈”3、实践体验鼓点创作教学目标:1、探讨艺术创作,体验其音乐情绪和民族风格2、能够顺畅、富有情感的进行乐曲演唱,并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
3、即兴创作实践,感受音乐多变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4、让学生通过歌曲学习,以及实践感受,拓展学生情感体验。
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
教学重点1、富有情感的乐曲演唱2、即兴的实践创造,体验鼓声创作以及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实践创造过程。
教学准备:1、相关的音像资料:歌曲《依呀呀欧雷欧》音频资料、非洲鼓传统演奏视频资料、非洲舞蹈资料、2、课件或图片:非洲鼓图片、歌曲《依呀呀欧雷欧》节奏分解图片。
3、文字资料:非洲鼓简介、非洲文化简介。
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对歌曲学唱、和实践感受鼓的节奏韵味比较感兴趣。
2、初中学生好奇性较强,但有些同学不敢参加创造活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鼓、小黑板教学策略运用节奏训练,直接进入今日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三段节奏模仿,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三条节奏练习,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在节奏训练时,左右手之间的交替配合有什么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节奏。
学生:第一条节奏是双手的两遍左右左右,左右右右教师:非常好,左右右右中代表右右右的音符是四分附点音符,请同学们快速的将此条节奏进行拍奏。
(学生拍奏练习…)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将下面的两条节奏拍奏出来,注意第二条节奏中的切分节奏和第三条节奏中的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准确性。
A 2∕4 XX XX ︱X X·︳XX XX︳X X·‖B 2∕4 O X X ︱XX XX ︱XX XX ︱XX X ‖C 2∕4 XX XX ︱X X·︳XX XX ‖(教师引导、带动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进行节奏律动、身体律动,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特点)教师:刚才大家和老师共同配合进行了节奏模仿,让我们在音乐中打着节奏进入我们今天的非洲之行,让我们从歌曲中先感受非洲的热情。
《第18课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欣赏亚非拉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亚非拉地区的代表性美术作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培养其开放包容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收集有关亚非拉美术的文字资料和学术文章。
3. 制作PPT课件,包括作品图片和相关问题。
4. 安排教室,确保环境整洁、舒适,适合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非洲木雕、印第安人艺术、拉美壁画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亚非拉美术的奇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讲授新课:(1)介绍亚非拉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亚非拉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异同。
(2)分别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流派和代表作品,包括埃及古代壁画、古巴比伦建筑艺术、玛雅文明艺术等。
(3)重点讲解非洲木雕和印第安人艺术的奇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并尝试创作。
3. 教室互动:(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亚非拉美术知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亚非拉美术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5.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继续了解亚非拉美术的相关知识,并在教室上与同砚分享,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素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文化内涵。
2. 通过对亚非拉美术的学习,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对美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亚非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掌握其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lala亚非拉掠影第一课时
摇摆 轻快 优雅古朴 抒情柔和
问题5:《划船曲》和《樱花》在音 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找找答案)
平缓流畅 优雅古朴 抒情柔和 速度缓慢
摇摆 轻快 活泼 速度稍快
樱 花
划 船 曲
《划船曲》是印度尼西亚民歌。表
现人们划着小船在水面上自由飘荡 的愉快心情。音乐特点:轻快、活 泼、飘逸。
欣赏印尼民歌《划船歌》 思考音乐的情感表达
《樱花》与印尼的民歌《划船歌》 音乐情绪进行对比
要求:聆听与欣赏,感受音乐
的情感表达 问题3:分组讨论《划船曲》和 《樱花》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5:《划船曲》和《樱花》在音 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找找答案)
平缓流畅 活泼 速度稍快 速度缓慢
问题4:两首曲子主音、骨干音、 结束音是什么?
日本:主音3
骨干音4 6 7
结束音3
中国:主音5
骨干音5 1 3
结束音5
主音、骨干 音、结束音的 不同,形成的 调式就有所不 同。正因为调 式的不同,引 起了音乐特征 的不同。
印度尼西亚
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 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17000左右个 大民族,形成了多种多样音乐形态。 主要流行亚美兰音乐和克隆宗音乐。 今天欣赏的是一首船歌《划船曲》。
(日本的民族调式)
问题3:两首曲子调式音阶 有什么不同吗? 5 6 1 2 3 —— 徵调式
(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
3 4 6 7 1 —— 都节调式
(日本的民族调式)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1 2 3 5 6 —— 宫调式
《第五单元 亚非拉掠影表现与实践演唱咿呀呀欧雷欧课件》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下册(1)
1.鼓是非洲音乐中应用最多的乐器
2.非洲的鼓影响了非洲音乐的体系和风 格
1
2
请大家根据图示,右手划拍, 准确唱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1=F
2 4
《依呀呀欧雷欧》
2221 75
5554 3105 43423 1112 171
尝试用声势动作为歌曲《咿呀呀欧雷欧》伴 奏、伴舞,可以参照下例进行,还可以自己即兴 编创。
了解亚非拉各国的民歌,并将其用连线链接 白银之国 千岛之国 中非宝石 咖啡之国 日出之国 扎伊尔 《在路旁》
巴西
阿根廷 日本 印度尼西亚
《樱花》
《划船曲》 《小伙伴》 《咿呀呀欧雷欧》
搜集亚非拉民歌,并选一首你喜欢的歌曲片 段为大家演唱或向大家推荐。 亚洲民歌 非洲民歌 拉丁美洲民歌
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第1课唱脸谱教案1000字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句容市二圣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水平: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他们对京剧脸谱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2.能力水平: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学习京剧脸谱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京剧脸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京剧脸谱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京剧脸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包括脸谱模具、颜料、画笔等,用于学生亲自动手绘制脸谱。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分组讨论区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和分享对京剧脸谱的理解和看法,实验操作台则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绘制脸谱,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学生互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8.持续改进:根据评价和反馈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再次,我会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我可以增加更多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也可以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历史亚非拉的奋起教案
初中历史亚非拉的奋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非拉奋起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亚非拉奋起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3)认识亚非拉奋起对全球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亚非拉奋起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亚非拉奋起的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兴趣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亚非拉奋起过程中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认识;(3)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亚非拉奋起的背景和原因(1)分析亚非拉地区的历史现状;(2)探讨亚非拉国家民族觉醒的过程。
2. 亚非拉奋起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1)回顾亚洲觉醒的运动和事件;(2)讲述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和成果;(3)介绍拉丁美洲的解放和改革。
3. 亚非拉奋起对全球历史进程的影响(1)分析亚非拉奋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2)探讨亚非拉奋起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评价亚非拉奋起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非拉奋起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2)亚非拉奋起对全球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亚非拉奋起的原因和背景;(2)亚非拉奋起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斗争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非拉奋起的背景和原因;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读亚非拉奋起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亚非拉奋起影响的看法;4.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总结亚非拉奋起在全球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奋起知识的掌握情况;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非拉奋起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亚非拉的奋起》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历史小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人文素养纳入评价体系。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地图绘制:让学生绘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地图,标注重要事件和人物。
4.小论文:让学生撰写关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内化:
1.梳理知识:让学生复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情况,巩固知识体系。
2.归纳要点:总结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史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4.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过程,分析其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4.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选择题:设计相关选择题,检测学生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材料分析题: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4.分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特点、成果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特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亚非拉国家,深入了解其美术发展历程,挑选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要求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品分析报告,包括作品背景、艺术特点、创作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
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非拉地区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
2.掌握亚非拉地区美术作品中的基本造型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学会欣赏和分析亚非拉地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6.展示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信心。
7.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亚非拉国家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讲授亚非拉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知识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亚非拉风格的美术作品,展现个性化和创意。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上海市兴陇中学蒋艳《非洲掠影》教案
第一教时《非洲掠影》【课题】《非洲掠影》【教材版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雪神颂》1.作品分析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非洲掠影》,主要教学内容是《雪神颂》。
该作品是一首歌颂雪神的歌,并作为祷雨之用,主要叙述村民献上小羊祭祀雪神及其妻子欧雅(oya)并不断呼喊他们的名字,期望干旱得以解除。
乐曲中由男声主唱,由女声用呼应、帮腔。
打击乐部分充塞着不同的音色,复杂多变,节奏层层交迭,形成多层的跳动,各声部在固定的节拍下即兴拍击,造成不规则的复杂组合。
2.教学立意(1)理解: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所折射的地域人文,造就了特有的非洲音乐表现风格(2)在多声部鼓乐合奏的学练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3.教学重点:在了解音乐相关人文背景、体验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模拟音乐中的人声并作简单的多声部鼓乐合奏。
【学情分析】1.学习基础本次授教的班级是音乐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由于本课内容为“非洲掠影”,学生对非洲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民生活和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甚少,难以深入感受并理解非洲音乐基本风格、音乐情感及其所折射的相关音乐人文。
因此,教师设计了“非洲印象”、“部分非洲地理风貌与生活”等了解非洲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活的视频,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以模仿《雪神颂》人声呼应,非洲鼓乐的应用、非洲鼓乐的节奏创编与合作表演、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部分非洲地区部落人民祈雨时的期盼心情,并通过师生实践演奏和体验来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在理解《雪神颂》音乐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聆听、分析的方法了解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2.学习难点:运用三种非洲鼓音色作多声部鼓乐合奏,并初步有整齐的节拍与速度表现。
3.难点突破(1)用自主探索与教师有意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掌握非洲鼓三个部位不同音色的演奏方式。
《第18课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 学会识别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美术风格,包括非洲、南亚、拉丁美洲等。
3.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理解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亚非拉美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探究。
4. 制作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以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1)介绍亚非拉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让学生对亚非拉美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展示一些亚非拉地区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3)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搜集相关美术资料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知识;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堂互动:(1)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熟悉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并谈谈对其的感受。
(2)讨论:针对亚非拉美术中的一些问题或争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延伸:(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非拉美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更多亚非拉美术资料,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 布置课外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更多亚非拉美术资料,并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制作成PPT,准备第二课时分享。
九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2、学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能够就自己喜欢的某处外国世界遗产进行欣赏评述。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引导,天才知道!1、师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转外国”——你猜我猜。
(分享感受,猜地名及景点再展示图片)2、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回答问题。
3、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出描述的遗产名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1、音乐停,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派代表发言。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总结外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
3、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外国世界遗产名称。
4、比较欣赏几例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研究出结论,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三、反思总结,拓展延伸1、师述: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感兴趣的外国世界遗产,同时我们也一起探究了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
那么我们对现在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呢?2、根据同学们陈述,教师总结。
四、收获知识,动手实践1、请大家设计一个手抄报,将本课的收获呈现出来。
2、教师示范手抄报模板。
3、欣赏数张幻灯片和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五、展评优秀作业,学生互评,自评。
亚非拉的奋起教案
一、教案名称:亚非拉的奋起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地区国家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亚非拉地区的概述1. 地理位置和范围2. 人口和民族3. 历史背景第二章: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发展1. 政治制度的演变2. 现行的政治体制3. 政治派别和政党第三章: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1. 经济体制的转型2. 主要经济领域的发展3.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四章:亚非拉地区的文化特色1. 语言文字2. 宗教信仰3. 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第五章:亚非拉地区与国际事务1. 亚非拉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2. 亚非拉地区性与国际组织3. 亚非拉地区的主要对外关系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亚非拉地区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亚非拉地区的发展现状。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亚非拉地区的直观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和准确性。
3. 单元测试成绩:学生在本章内容测试中的成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亚非拉地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参考书籍:关于亚非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关于亚非拉地区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4. 影视资料:关于亚非拉地区的纪录片、电影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亚非拉地区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地区国家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一)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非拉美洲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掌握亚非拉美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3.能够辨识并欣赏亚非拉美洲的艺术作品。
4.培养学生对亚非拉美艺术的兴趣和激发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亚非拉美艺术的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特征2. 亚非拉美艺术的分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手工艺品3. 亚非拉美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弗里达·卡罗•基科·埃斯铎•佩德罗·委拉斯开兹•马尔科姆·莫雷利特4. 欣赏亚非拉美艺术作品•分析作品表现形式、线条和色彩运用等要素•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学会表达对作品的欣赏和评论5. 创作属于自己的亚非拉美艺术作品•研究亚非拉美艺术的形式和主题•自选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讨论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介绍亚非拉美艺术的特点和分类1.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亚非拉美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小组合作,针对不同艺术形式,讨论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时:学习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1.介绍亚非拉美著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让学生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欣赏亚非拉美艺术作品1.展示一些亚非拉美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
2.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第四课时:创作亚非拉美艺术作品1.向学生介绍亚非拉美艺术的创作主题和常用材料。
2.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和媒介,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3.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评论。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作品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表现形式、设计构思和艺术表达等方面的要素。
3.学习笔记和总结评估:要求学生记录学习笔记和总结,评估他们对亚非拉美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北美掠影》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北美掠影》教案第一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手风琴曲《列·布朗底》。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欣赏手风琴曲《列·布朗底》,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
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河谷》。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CD,或看录象、VCD,引起学生对歌曲《红河谷》的兴趣。
3.边听录音边哼唱第一段。
哼唱二三遍后进行乐谱分析。
如果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
(1)调式、调性、音阶(大调式,F 大调,自然大调音阶);(2)节奏、节拍特点(四四拍子,弱起、切分音);(3)曲式、句式(单乐段,四句体);(4)旋律进行特点(见本单元第四部分(三)之1的旋律进行线条分析);(5)词曲关系、感情特点。
4.再哼唱一二遍,唱熟,初步背唱。
5.欣赏合唱曲《红河谷》,与歌曲《红河谷》进行比较;启发学生理解合唱与齐唱的不同:(1)利用声部的穿插、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
(2)通过调式转换,丰富音乐色彩。
6.如果时间允许,可再欣赏手风琴《列·布朗底》,启发学生将它与《红河谷》联系在一起,初步理解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非洲掠影教学设计
《非洲掠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学神颂》《猎人的舞蹈》歌曲《当太阳升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学神颂》《猎人的舞蹈》等作品,使学生在领略非洲音乐特点与风格的同时,了解非洲国家的地域风貌和人文背景,激发其热爱世界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音乐作品、律动练习、节奏模仿和创编活动中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与特点,领略非洲的地域风貌和人文背景,有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非洲鼓的歌、舞、鼓的相关知识以及他们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要体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一些非洲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1、在音乐活动中充分领略非洲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歌、舞、鼓时密不可分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国家师: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要和同学们去一个非常遥远、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
那这个地方究竟是哪里呢?答案就在这里。
(出示ppt,内容为:撒哈拉,黑种人,赤道,热带气候,热带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天然动物园)你能从以上词语中,找出我们要去的地方吗?你的根据示什么?生:非洲。
师: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
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
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音乐,领略非洲音乐的风采。
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么一段音乐,请你分辨演奏的乐器是什么?二、欣赏《雪神颂》1、聆听《雪神颂》乐器部分的片段,分辨演奏的乐器,并尝试概括乐曲的节奏特点。
生:鼓。
节奏密集、复杂多变。
2、简介非洲的“鼓”及其作用师:这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一种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这种乐器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
3、简单介绍一些非洲鼓。
让音乐课堂成为育人的文化阵地——《非洲掠影》的教学案例
让音乐课堂成为育人的文化阵地——《非洲掠影》的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非洲掠影》,主要教学内容是《雪神颂》。
该作品是一首歌颂雪神的西非洲鼓乐,作为祷雨之用。
这节课的育人立意是理解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所折射的地域人文,造就了特有的非洲音乐表现风格。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多声部鼓乐合奏的学练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本次授教的班级绝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
但因为本课内容为“非洲掠影”,学生对非洲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民生活和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甚少,难以深入感受并理解非洲音乐基本风格、音乐情感及其所折射的相关音乐人文。
所以,教师设计了“非洲印象”、“部分非洲地理风貌与生活”等了解非洲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活的视频,促动学生的感性理解,同时以模仿《雪神颂》人声呼应,非洲鼓乐的应用、非洲鼓乐的节奏创编与合作表演、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部分非洲地区部落人民祈雨时的期盼心情,并通过师生实践演奏和体验来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促动学生真正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音乐课堂应该是育人的文化阵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本课以富有音乐特色的剖析方式引领审美,力求潜移默化的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协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提升育人立意。
二、情节故事这节课在最早上课时相关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我是在聆听作品之前就告诉学生的,经过几次试教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对于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表达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市教研员与各区的音乐教研员帮我磨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他们提出学生对非洲这块土地很陌生,最好给学生看一段表现非洲部落生活的视频。
在教学实践中我反复试验,最终我选择从分析音乐的音色入手,我先给学生听《雪神颂》片段并提问:“请大家边听,边想:1.你从这段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声音?2.在这种声音中,这个土著部落的人在做一些什么?”欣赏后学生提到人声/歌声,教师引导:“你觉得音乐中传来的歌声,是否是我们所熟悉的歌唱?”学生回答不是;接着教师追问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提到非洲鼓。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掠影》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掠影》教案七年级音乐下册《非洲掠影》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领略非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了解非洲国家的地域风貌和人文背景,激发学生热爱世界民族音乐的情感。
2、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人文知识,拓宽音乐视野和相关知识面;能够选择适当的力度、速度、音色、感情来演唱外国歌曲,能运用课堂乐器较完整地演奏乐曲。
3、通过听赏,具有器乐音色听辨能力和音色感受力;通过歌唱,具有歌曲分析、处理能力;通过即兴节奏编配和《椰林鼓声》小品演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结合作品复习相关的速度、力度知识。
4、了解三段体歌曲的一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1、对非洲乐曲、舞蹈、乐器的欣赏,对非洲音乐特点的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从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及节奏型入手,与同学一同探讨非洲音乐节奏的精髓。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如同地球生物圈拥有异常复杂多样的特种类型一样,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
正是这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存在,构成了生机盎然、引人入胜的大千世界。
学习并掌握一些世界民族音乐的知识,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的。
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非洲。
共同探询丰富多彩的非洲音乐。
二、新授(一)走进非洲1、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有关非洲的音乐小报。
从中了解有关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语等相关知识。
大开眼界:(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比赛)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是国家最多的大洲,目前有55个国家。
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2%居世界第3位。
非洲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化的大陆,其语言总数将近700种。
国际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一致认为,非洲可能是人类发源的真正“摇篮”。
3、由于非洲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别很大,其人种构成、使用语言、经济民展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社会演变情况各不相同。
【教案】第18课+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美术名作,对多元的世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多元世界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2.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美术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之一,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价值,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图片。
展示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三、欣赏自主赏析1.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特征。
2.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呆板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①首先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如:野牛的造型准确吗?颜色鲜艳吗?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讲解《受伤的野牛》相关的知识。
②展示《狮身人面像》《武士像》《垂死的狮子》交流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的不同文化,体会所蕴含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价值。
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③展示《太阳金字塔》《吴哥窟石雕像》《神奈川冲浪图》,分析作品的价值。
3.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进行欣赏,评述它们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四、合作赏析印度文明最早繁荣在印度河两岸,被称为印度河文明,印度宗教的发展成为印度美术创作的题材与源泉建筑装饰繁复,结构复杂。
欣赏壁画《持莲花菩萨图》(局部)。
这幅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画面上出现了大量现实生活的场景,说明有世俗化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非拉掠影——乐鼓非洲
厦门海沧
实验中学龚琳娣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课型
综合型
教学内容
1、歌曲学唱《依呀呀欧雷欧》
2、艺术欣赏“非洲舞蹈”
3、实践体验鼓点创作
教学目标:
1、探讨艺术创作,体验其音乐情绪和民族风格
2、能够顺畅、富有情感的进行乐曲演唱,并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
3、即兴创作实践,感受音乐多变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4、让学生通过歌曲学习,以及实践感受,拓展学生情感体验。
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富有情感的乐曲演唱
2、即兴的实践创造,体验鼓声创作以及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实践创造过程。
教学准备:
1、相关的音像资料:歌曲《依呀呀欧雷欧》音频资料、非洲鼓传统演奏视频资料、非洲舞蹈资料、
2、课件或图片:非洲鼓图片、歌曲《依呀呀欧雷欧》节奏分解图片。
3、文字资料:非洲鼓简介、非洲文化简介。
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对歌曲学唱、和实践感受鼓的节奏韵味比较感兴趣。
2、初中学生好奇性较强,但有些同学不敢参加创造活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钢琴、鼓、小黑板
教学策略
运用节奏训练,直接进入今日课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三段节奏模仿,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三条节奏练习,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在节奏训练时,左右手之间的交替配合有什么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条节奏。
学生:第一条节奏是双手的两遍左右左右,左右右右
教师:非常好,左右右右中代表右右右的音符是四分附点音符,请同学们快速的将此条节奏进行拍奏。
(学生拍奏练习…)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将下面的两条节奏拍奏出来,注意第二条节奏中的切分节奏和第三条节奏中的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准确性。
A 2∕4 XX XX ︱X X·︳XX XX︳X X·‖
B 2∕4 O X X ︱XX XX ︱XX XX ︱XX X ‖
C 2∕4 XX XX ︱X X·︳XX XX ‖
(教师引导、带动学生进行节奏模仿;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进行节奏律动、身体律动,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特点)
教师:刚才大家和老师共同配合进行了节奏模仿,让我们在音乐中打着节奏进入我们今天的非洲之行,让我们从歌曲中先感受非洲的热情。
(出示旋律片段出示课题)
二、走进非洲,感受非洲
教师:我先来为同学们范唱一遍,请同学们观看黑板上的旋律,请注意旋律与我们刚才进行的节奏训练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
教师:请同学们看着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合作一下。
请大家给老师伴奏。
(第一遍)
学生:……
教师:(第二遍)请同学们看着曲谱,唱出旋律。
学生:……
教师:非常好。
这一遍,希望大家可以边唱边进行节奏配合。
学生:……
教师: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将我们所唱的旋律连接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扎伊尔民歌《伊呀呀欧雷欧》
教师:同学们跟琴先来熟悉整首乐曲,同学们可以轻声的进行伴奏,但请注意观看歌词并注意歌词的读法。
学生:……
教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轻声的唱出歌曲
学生:……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歌词的发音,请大家带着我们的节奏伴奏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
(指导学生实践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熟悉音乐旋律、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富有情感的进行歌曲演唱感受非洲音乐特色)
教师:经过刚刚的歌曲学唱,我们已经感受到非洲音乐的欢快、热情。
说到非洲,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想到非洲黑人、想到舞蹈、想到非洲鼓……
教师:恩,很多同学都想到了非洲的音乐文化。
但这并不是整个非洲的音乐特色,非洲音乐是多种音乐文化的集合,通常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源于本土的黑人音乐。
而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把北非的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
音乐是非洲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音乐舞蹈。
成年前必须接受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启蒙训练,合格后才能接纳为部落成员进入成人社会。
闲暇、祭典、节庆或集会、劳动等,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音乐。
(出示多媒体视频资料以讲解为主、引导为辅,介绍非洲音乐文化,让学生整体感受非洲音乐特色,增进学生多元文化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启发学生了解非洲音乐文化)
教师:在非洲的许多地方都流行“拇指钢琴”,又称薄片琴,“散扎”或是“姆比拉”,还有的地方称为“冬哥”。
大家平日看到的钢琴体积较大,猜想一下拇指钢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学生猜想拇指钢琴的形状)
教师:拇指钢琴这种琴有一矩形或是扇形的音板,上捆着一些长短不等的狭长金属簧片,也有用木头片或是竹片的,其下加一条盒或葫芦做共鸣器。
簧片1-3排,8-12片最为常见,最多的有45片。
演奏时以手持琴,用拇指、食指拨奏。
常用来为歌曲伴奏。
演奏出的声音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吧。
学生:(欣赏音乐视频片段)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拇指钢琴的演奏声音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
(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感受音乐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音乐语汇对所听音乐进行音乐评价)
教师:在我们刚刚欣赏的视频片段中,大家看到拇指钢琴的演奏者,一边演奏,一边唱歌,还在一边做着什么?
学生:身体在左右摇摆
教师:看来非洲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非洲的舞蹈不仅是为了宗教信仰和各种仪式以及劳动需要而产生存在,也是人们用身体、动作和节奏表达思想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最重要方式。
非洲黑人的舞蹈可以分为,传统仪式舞蹈和民间自娱舞蹈。
传统的仪式舞蹈有固定的人数,固定的舞蹈动作。
而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则随时随地都可以舞动起来。
教师:非洲舞蹈的服饰也十分简单,多用贝类、羽毛等进行装饰,用植物纤维编织物以及兽皮经过加工制成舞蹈服装。
四肢套有金属环和手铃、脚铃,以加强动作的节奏和舞蹈的气势。
化妆和戴面具、纹身在较为原始的部落仍十分流行。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非洲两种风格舞蹈的魅力
学生:……
(以知识讲解为主,引导为辅感受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音乐的实用功能,让学生认真欣赏,感受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内涵的感受力。
)
教师:非洲舞蹈主要以鼓为伴奏乐器。
鼓是舞蹈的灵魂,在非洲的打击乐中,打击乐器十分重要,其中以鼓最为重要,种类十分丰富。
有用牛、羚羊、山羊蜥蜴等皮膜制成的鼓。
非洲个常使用与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背景,为舞蹈、歌唱和其他乐器伴奏;二是独立进行演奏的鼓乐。
能够采用一种独立的、旋律式的节奏进行,通过各种演奏技巧来变换音色。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鼓语,用于传递信息、传承生活技能等。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两段不同风格的非洲鼓演奏
学生:……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感受鼓表现出的音乐情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并运用音乐语汇总结欣赏感受;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
三、实践体验、感受非洲
教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非洲鼓的独特魅力,在非洲,人们经常用鼓声来传递消息,交流情感、或者指挥战斗。
接下来,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鼓请大家试试,用鼓来表达你心中的想法。
学生:学生实践体验鼓的声音(学生分组设计用鼓表达的语言,条件要有交流,要设计场景)
教师:同学们设计了很多场景,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打着鼓,其他同学来演唱歌曲为他们伴唱
学生:(一些人打鼓,一些人演唱,体验合作的力量)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启发、表扬、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并能够正确、积极评价同学间的创造表现)
四、知识拓展、感受非洲
教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给非洲人民带去了苦难,但是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非洲舞蹈特有的节奏特点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如:爵士乐、摇滚乐等中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明显的可以看出非洲黑人的舞蹈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就欣赏一段带有明显非洲舞蹈元素的流行舞蹈。
学生:……
教师:我们观看的只是受非洲音乐影响的一小部分,请同学们在课后寻找爵士乐等资料,感受非洲舞蹈对其的影响,注意传统音乐与摇滚音乐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看到了充满动感的舞蹈,相信大家也想来感受一下吧,现在请大家全体起立,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起来吧,让我们在舞动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体验音乐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特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开展实践体验;积极、客观评价同学间的创造表现)
(课后作业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度以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后追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