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案教学文档
原创新课标教案模板 (2)
原创新课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笔记;•硬件设备(电脑、投影仪等);•学生课前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问问题、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进行讲解。
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实践练习(20分钟)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练习。
学生需按照教师的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延伸(15分钟)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收尾(5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收尾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对拓展延伸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七、课后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后延伸活动,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八、参考资料在本节课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如下:•教材名称:XXXX;•网络资源:XXXX;•其他参考资料:XXXX;以上是本节课教案的大致框架和内容。
汉语拼音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汉语拼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汉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汉语拼音,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声母:b, p, m, f, d, t, n, l2. 韵母:a, o, e, i, u, ü3. 声调: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4. 拼音规则和拼读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和拼读。
2. 难点: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声调的运用,拼音规则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拼音知识。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分组练习、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候语,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兴趣。
2. 声母学习: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分组练习。
3. 韵母学习: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分组练习。
4. 声调学习: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分组练习。
5. 拼音规则讲解:教师讲解拼音规则,学生跟随示例进行练习。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以及拼读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了解他们对拼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包括发音准确性、拼读能力和对拼音规则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拼音游戏:设计一些拼音游戏,如拼音接龙、拼音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拼音歌曲:教授一些汉语拼音歌曲,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拼音。
3. 拼音故事:编写一些拼音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拼音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课程概述本文档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概览。
本教材为材,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本教案教学设计涵盖以下单元:1. Unit 1: Hello!2. Unit 2: My Family3. Unit 3: Where's My Schoolbag?4. Unit 4: I Can Sing5. Unit 5: I Have a Pet6. Unit 6: What Are You Doing?7. Unit 7: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8. Unit 8: At the Zoo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听力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以及相关的游戏和活动。
教学方法1. 听力活动:通过听力练和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听力理解能力。
2. 口语练: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通过角色扮演、问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读写训练:通过阅读练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4. 游戏和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作业、口头问答等形式,进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估。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评估教学的效果。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音频材料、练册等。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提供多种研究资源供学生使用。
以上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概览,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指导和灵感。
详细的教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编写和准备。
希望本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英语能力。
初中新教材教案模板
初中新教材教案模板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预习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学习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创作练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字词和主题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总结拓展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生僻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字词的讲解和训练。
教师教案模板文档范文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荷塘月色》授课年级:五年级授课班级:一班授课时间: 2023年X月X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 掌握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发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朗读课文标题,思考:标题中的“荷塘月色”有何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含义。
2.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预习心得。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荷塘月色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五、布置作业1. 课后背诵课文。
2. 搜集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进行仿写。
板书设计:荷塘月色1. 景物:荷叶、荷花、月色2. 情感:喜爱、向往3. 修辞:比喻、拟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案文档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1)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
(2)复杂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3. 实验操作(1)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化学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3.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技能?4.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学参考书。
2.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3. 网络资源、课外阅读材料。
4. 教学评价工具。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师教案模板word文档
幼儿园教师教案模板word文档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幼儿园XX班学生三、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第XX节四、授课教师XXX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XX知识点,例如颜色、形状、数字等;(2)培养学生XX方面的技能,如绘画、手工、表达等;(3)提高学生对XX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互动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运用启发式、情景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自信勇敢的品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知识点的掌握;(2)XX技能的培养;(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讲授新课内容。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情景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作业,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物等辅助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最全汽车制动系教案文档良心出品精华版
最新最全汽车制动系教案文档良心出品精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制动系统》教材第3章“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重点讲解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2. 掌握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教学重点: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制动系统教学模型、PPT课件;2. 学具:汽车制动系统结构图、工作原理图、维修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紧急制动的情景,引发学生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兴趣;2. 知识讲解:a.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b. 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c. 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功能;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汽车制动系统故障案例;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汽车制动系统常见故障;六、板书设计1. 汽车制动系统分类、工作原理;2. 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3. 汽车制动系统主要部件功能;4. 故障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七、作业设计a. 某汽车制动踏板行程过长;b. 某汽车制动效果不良;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最新技术,如电子制动系统、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提高学生对汽车制动技术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故障分析题目及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解析(1)难点解析: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盘式制动器:讲解其利用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制动力的原理,以及刹车盘、刹车片、刹车卡钳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鼓式制动器:阐述其利用刹车鼓与刹车蹄摩擦产生制动力的原理,以及刹车鼓、刹车蹄、复位弹簧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
( 教学设计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Reasonable combin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various teaching elements, a systematic planning process for formulating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optimizing teaching effects.《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课程代码:4145课程名称:教学设计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性质:《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以《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传播学》为先行课程。
它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活动联结起来,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出发,探索教学规律,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对于从事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和电教办公人员在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公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学设计》,使学生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学会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如系统科学方法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信息技术等;3、在课堂中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实习作业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课程总学时:总学时数6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讲授4学时)(1)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2)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3)教学设计与教育改革(4)学习教学设计的意义(5)教学设计的定义(6)教学设计的性质(7)教学设计的层次具体教学要求:①了解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及当今教育改革的关系;②要掌握教学设计及教育技术的概念;③掌握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最新版本初中语文教案模板
最新版本初中语文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文素养。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词汇与语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文素养。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以及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观察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以上是一份最新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案模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年最新精品文档《西班牙斗牛舞曲》教案
年最新精品文档《西班牙斗牛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西班牙斗牛舞曲》的欣赏与分析。
通过对该舞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班牙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班牙斗牛舞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西班牙音乐风格的认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增强身体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中复杂节奏、旋律、和声的分析。
重点:西班牙音乐风格特点的认识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钢琴。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舞蹈道具(如扇子、披风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西班牙斗牛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对西班牙音乐的印象,引导他们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1)介绍《西班牙斗牛舞曲》的作者、创作背景。
(2)讲解西班牙音乐的风格特点。
3. 舞曲分析:(1)节奏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舞曲中的复杂节奏,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2)旋律分析:分析舞曲的主题旋律,了解其发展变化。
(3)和声分析:讲解舞曲中的和声运用,如大小调交替、七和弦等。
4. 实践操作:(1)教授基本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2)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例题讲解:(1)出示乐谱,分析其中的节奏、旋律、和声。
(2)结合舞曲,讲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西班牙斗牛舞曲》的节奏、旋律。
(2)分组讨论,分析舞曲的音乐特点。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班牙音乐的风格特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学习西班牙音乐。
六、板书设计1. 《西班牙斗牛舞曲》教案2. 内容:(1)背景介绍(2)舞曲分析(3)实践操作(4)例题讲解(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西班牙斗牛舞曲》的节奏、旋律、和声。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全套教案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全套教案课文解读与目标设定在编写教案时,首先要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明确教学目标。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案中应包含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探讨,以及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可以采用导入-讲解-实践-总结的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部分要突出重点,解析难点;实践部分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化理解;总结部分则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新版教材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法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评价与反馈教案的最后部分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也包括作品展示、自我评价等。
反馈要及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改进方向。
示例教案以下是《古诗词鉴赏》单元的一个教案范本:教学目标-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营造氛围。
- 提问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
讲解(30分钟)- 逐句讲解诗词内容,强调韵律美和语言特色。
- 分析诗人生平背景,联系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实践(15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创意演绎。
-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课所学,强调古诗词的文化价值。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词鉴赏的小论文。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
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活动参与度进行评价。
-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作为学习效果的反馈。
初中语文新授课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新授课教案范文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背影中所蕴含的父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散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分享自己勾画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写信时的背影等。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情感体验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课后感受。
2. 教师点评并指导。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如作者的情感变化、背影的象征意义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三、实践活动1.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2. 学生分享表演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祖国不会忘记》教案新教学文稿
授课题目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能准确演唱歌曲《祖国不会忘记》的节奏、节拍、音准等要素。
2.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祖国不会忘记》的演唱风格(进行曲速度与力度,各乐段由于节奏、音区不同带来的不同情绪、弱起节奏等)。
重点与难点1、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祖国不会忘记》的演唱风格。
2、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礼二、导入:师:聆听《欢迎进行曲》,分析其歌曲的体裁——导出“进行曲”体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祖国不会忘记》,我们先来听一下范唱,但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听,它和刚才播放的音乐的风格特点一样吗?作品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放音乐)生: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感受)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总结的就是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祖国不会忘记》的体裁,就是进行曲。
三、新课内容:(一)听赏歌曲(二)学唱歌曲1、 6|3 3.4 | 3 6 | 2 -- | 1 --|(这种旋律就叫做弱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弱起节奏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将歌曲的强弱规律唱出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第一部分的风格特点唱出来。
)2、那我们就跟琴一起来唱一下第一部分。
(逐句教唱)在唱的时候,请同学关注一下,第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用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答案)3、再唱一遍歌曲。
(师指挥)4、刚才同学们唱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段。
先跟琴唱一下。
5、将重点句子单独进行演唱,师纠正。
6、将整个歌曲连起来唱。
(师:调整状态,进行启发,保持状态,完整演唱。
)(三)分析歌曲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进行曲——是一种用行进步伐写成的乐曲,它的特点是: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整,且常用4/4 或 2/4,旋律是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
我们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能注意体会歌曲的这些演唱风格。
2《走丢了怎么办》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
《走丢了怎么办》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走丢时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学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走丢了怎么办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走丢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让学生学会如何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走丢时的应对策略。
难点:培养学生具备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在公共场所走丢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
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走丢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与陌生人沟通。
3.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在走丢时的实际情况,提高应变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走丢话题的关注。
4.2 情境模拟:设置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在公共场所走丢时的应对策略。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走丢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与陌生人沟通。
4.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在走丢时的实际情况,提高应变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5.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5.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应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5.4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具准备PPT课件模拟场景道具走丢情境视频6.2 场地准备教室模拟公共场所环境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走丢情境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公共场所走丢了,你会怎么办?7.2 学习目标重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教案范本_精品文档
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主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某一特定主题的重要概念和关键术语;2.掌握该主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述: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基本原理:讲解该主题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3.关键技能:教授学生掌握该主题的基本技能;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达概念、原理和技能;2.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学生的技能;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概述1.引入: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5分钟)2.展示:展示和讨论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10分钟)第二节:基本原理1.讲解:讲解该主题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15分钟)2.提问:提问学生,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5分钟)第三节:关键技能1.演示:以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该主题的关键技能(15分钟)2.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技能(10分钟)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技能的理解(10分钟)第四节: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0分钟)2.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案例的观点和思考(10分钟)第五节:总结与评价1.总结: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的重点和关键内容(5分钟)2.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教师的评价和反馈(10分钟)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幻灯片:准备教学用的幻灯片;3.实验室/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练习的场所;4.电子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电子设备,帮助他们进行实践。
教案范本文档
教案范本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 理解概念:学生能够理解特定主题或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 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特定主题或概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 发展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考。
- 增强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和实践培养兴趣和动力,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概念。
- 教学资源:使用教材、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 学习活动: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 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彼此之间的学习效果。
- 思考和反思: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的内容。
3.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导入•创设情境: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提问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例子,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用适当的语言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题和相关概念。
•通过举例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步骤三:学习活动•设计并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活动的形式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步骤四:总结和小结•通过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并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步骤五: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延伸学习和巩固练习。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源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任务。
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 定性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态度、兴趣和学习动力。
- 定量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SYB详细教案文档
SYB详细教案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SYB》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以及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并学会采取有效途径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案例,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类似的道德困境,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人民群众2.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团结协作3.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学习实践反思沟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列举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并结合实际工作举例说明。
(3)谈谈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和沟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2. 答案:(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和团结协作。
例如,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职业道德方面的新闻、案例,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 Microsoft Word 文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设计: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徐家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 时间
授课教师
田菊花
课 型
新授课
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教学 重点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教学反思:
徐家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输不起的莎莉》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
2《输不起的莎莉》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输不起的莎莉》,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心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逆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输不起的莎莉》故事内容。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题,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抗逆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输不起的莎莉》,学生作业本。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友谊和竞争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故事:学生独立阅读故事《输不起的莎莉》,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变化。
4. 情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讨论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体会人物情感。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抗逆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经历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设计一道关于友谊和竞争的选择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友谊和竞争中保持平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输不起的莎莉》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对故事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情感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情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主题。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分析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质量。
3. 评估标准: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主题,分析人物情感变化,作业内容充实、有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确定时,可以用“一 定”、“不可能”来描述。 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 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 了教学的难点。
猜测里面全是白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 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 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再摸,游戏让学生在 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 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 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白球。接着走到学生中, 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
学生参与摸球。
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白球,学生喊“白 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 能马上说出他摸出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白球,说说为什么?(学生
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的设计
目的
1、模仿练习
综 合
2、连线题
练
3、涂一涂
习 题 的 设 计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 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请同学 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108 页2题)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 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 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 力。
那么,在确定性里要用那些词来描述,在不确定
性里要用那些词来描述。同学们我们一起再做一
个摸球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摸球的游戏中引出 “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
第一次让学生摸球
2、再次感知(摸球)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们来做摸球游 进行实验验证。
戏,老师拿出一个盒子,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 球。
板 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海拉尔区胜利街小学 李海燕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 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刚才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用“一定”、“不 可能”、“可能”三个词中的任何一个来判断生活 中的六种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用“一 定”、“不可能”、“可能”三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词 来判断下列三种现象。(书108页第一题)
三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李海燕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可能性
教学时间
2012年11月 7日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
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
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
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能”、“不可能”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这三个数学用语。
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 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 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师:“大家说得很好 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
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 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如果在这个装着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黄 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
球,你认为可能吗?
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
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
老师再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看着往里装球, 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
然后让学生们轮流摸球,在摸球之前让学生先猜 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
后摸,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 而然理解“一定”、“可
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
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 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
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二)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 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 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 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 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 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 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 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 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
教学目标 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教具使用
引 课 及 主 题 图 的 处 理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实物投影、粘贴、乒乓球、题卡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 习方法
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
目的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 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一起来 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 猜粘贴游戏,让学生猜一猜老师那个手里有粘 贴,学生纷纷说:“可能老师的左手里有也可 能右手里有粘贴,”结果不确定;如果老师告 诉你们粘贴就在老师的右手里,这时你们应该 怎样说,粘贴一定在老师的右手里,结果是确 定的。像这样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 数学上叫做“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 能性”这时板书课题——可能性 。
4、举生活的实例。
计设的题业作
作业题目
目的
少年宫开设了书画、舞蹈、电子琴三门兴趣活 动课,小兰、小英、小丽三门不同兴趣活动课中 的一门。小兰不学舞蹈,小丽上课要用颜料。这 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哪一门兴趣活动课?
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 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 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 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 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 题。
设计猜粘贴游戏的 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 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
知 新 求 探 例题定”、“不可能”
设计摸球游戏的情
1、 初步感知(摸球)
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 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
同学们,刚才通过做游戏我们知道了,事 活实际。
件发生的结果有的是确定的,有的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