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 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 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 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 的修辞 方 法。 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案:首句运用比喻方法, 把水比作是眼 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 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 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 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 友的美好祝愿。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 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 人具体内容,1分)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 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句、五六句 对偶。
▪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六)排比
作用:
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鉴赏古代诗歌之修辞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之修辞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简要分析。 (步骤一:修辞名称)
• 答:①、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 ②、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 (步骤二:修辞诗句) • ③、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 的依恋之情。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小结古诗词“修辞”答题步 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修辞名称)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修辞诗句)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抒发情感及效 果)
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课堂示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课堂示例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修辞名称)
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 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修辞诗句) 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 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课堂示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中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步骤三:修辞抒发的情感)
课堂练习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南宋)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 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

首先是比喻,比喻是运用联想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形象和富有感情色彩。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用“床前明月光”来比喻代表思念的“疑是地上霜”,这种比喻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其次是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亲切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他写道“树木已争春,村径欲下斜”,将树木和村径拟人为争春和有欲望下斜的人,生动地表现出秋夜的寂静和渴望。

夸张是一种夸大表达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京城如画图”,夸张地形容京城的美丽。

对偶是将两个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并置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偶,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韵律感和离奇感。

例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写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对偶的结构,使诗句更加平衡和美感。

排比是将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诗人可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和层次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他写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排比的方式,使诗句更加凝练和有力。

倒装是改变词语或短语的正常语序,以增强修辞效果的一种手法。

通过倒装,诗人可以使句子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通过倒装的方式,增加了句子的紧凑和节奏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修辞手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反复、重读、音律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有情感和表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总之,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和倒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使作品更具形象、生动和感染力。

古代诗歌修辞

古代诗歌修辞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 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 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杜甫《登高》)
•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 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 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 “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 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 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3.拟人: 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 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7.对比 :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 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 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 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得特别深 切,蕴含了诗人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年”寻春偶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直接 表现出来。(得分点)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 指诗人自己。不行:
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不走的人,即送行
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的人,指金陵子弟。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浣溪沙》)
•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 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 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 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 乙事物来写。
• 比拟的作用: •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 的情味,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晚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反问, 向那东流的江水询问,离情别意与它相比 究竟谁短谁长?强调金陵子弟对自己的情深意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云。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 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刘禹锡
山水映衬,精美绝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一步:明确修辞
遥望洞庭山水色, 第二步:如何运用拟人
拟人能促使读 者产生联想;赋 予事物以人的特 征、灵性,给人 以亲切之感;使 所描绘的事物更 加形象、生动。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将进酒》)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燕歌行》)
一丛深色 花 ,十 户中人 赋 !( 白居易 《 买 花》)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出关① 徐兰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采桑子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 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巴山夜雨”重复使 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 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 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 寂寞相思之苦。

诗歌的修辞

诗歌的修辞

诗歌的修辞创造诗美,离不开修辞。

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诗歌的修辞方式多达上百种,这里择要介绍其中些许: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以彼物比此物,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还有强喻、弱喻、博喻、扩喻、互喻、反喻、回喻、引喻等变化形式。

1, 明喻(有本体、比喻词、喻体的比喻)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暗喻(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的比喻)如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 借喻(以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如魏承先的《雪后过土家山寨》:小桥流水两三家,屋后房前未有涯。

一片白绸全盖上,谁家小犬画梅花。

4, 强喻(本体胜过喻体的比喻)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弱喻(本体不及喻体的比喻)如陆游的《题画燕》:明窗短壁拂蛛丝,常是江边送客时。

留滞锦城生白发,不如巢燕有归期。

6, 博喻(用几个喻体反复设喻说明一个本体)如乔吉的《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7, 扩喻(扩大形式的比喻)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互喻(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如范云的《别诗》: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9反喻(从反面设喻否定本体的比喻)如刘希夷的《代白头吟》(节选):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回喻(先否定喻体,再引出本体,迂回而设的比喻)如河南荥阳民歌《白云》:半空一片云,遮住邙山身。

猛听咩咩叫,原是羊一群。

11,引喻(喻体引出本体的比喻)如湖南民歌《小妹郎多乱了心》:天上星多月不明,塘里鱼多水不清。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辞手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叶红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偶: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物:????.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古诗词中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 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所谓修辞手法,是指诗歌中作者为了表达思想,使用的一种文学手段和表现形式。

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象征等。

① 比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就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春天的安静比作睡眠,将鸟儿的鸣叫比作早晨的欢呼。

② 拟人:“雪花飘飘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这句诗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雪花比作撒盐的样子,把空中的雪花和撒盐的动作拟人化,生动地描写出雪花的飘舞。

③ 夸张:“春来遍地鲜花开,百花齐放点彩霞”这句诗采用了夸张手法,把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的美景夸张成“点彩霞”,意为百花齐放,彩虹色的霞光洒遍大地,极富生机勃勃。

④ 对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采用了对比手法,把春天明媚的景象和绿色的江南岸对比,以及把幽深的月光和自己的归乡之情对比,表达了思乡之情。

⑤ 排比:“莺啼应晓,鸠鸣下午,桃花落后,柳絮飞早”这句诗采用了排比手法,把四种自然景象排列起来,比喻春天到来时,整个自然都充满生机,活跃起来。

⑥ 象征:“一水长流一路风,一花开尽一世情”这句诗采用了象征手法,把一水长流和一花开尽作为象征,表达了永恒的爱情。

举例说明诗歌的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诗歌的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诗歌的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这里举几个例子: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用“白日”和“黄河”分别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2. 拟人: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中,把春天的鸟儿唤醒人们起床的动作赋予了人的特征。

3. 排比:用相同或相似的语句结构进行排列,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诗中,通过排比句式强调了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的观念。

4. 对仗:指诗歌中的上下两句在字数、词性、语义等方面相互呼应。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句诗中,上句的“明月光”与下句的“地上霜”形成了对仗关系。

5.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诗中,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赏: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已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所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赏: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作者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萧雨款。

”(岳飞满江红)赏: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了作者优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一去紫台连明淡,独留青家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进五首(其三)】赏:上句写昭君高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6、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例: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赏: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的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这首诗写冰凉的月光,写月下似雪的 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这些 环境描写、气氛制造,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服务的。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景衬哀情。
(1)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如: 鸟鸣涧 王维
(3)以乐景衬哀情。即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 表达悲伤的情感。《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 增其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赏析】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 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 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四 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色--心理等
4、结构手法
重点:起式、收式、铺垫照应、 过渡、承上启下、伏笔照应、层 进、并列、卒章显志、扬抑等
1、比用

3、借代
9、排比
辞 手
4、夸张
10、双关

5、衬托
11、叠词
6、对比 12、反问、设问
1、比喻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 或说明甲事物。运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或渲染,使事物特征突出,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 深刻的印象。议论文中,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 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6、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 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赏析】将抽象的愁绪通感为视觉感受,具体 生动,情景交融。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匹敌: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去写下(即为拟人),或把人当作物去写下、把此物当做彼物去写下(即为拟物)。

匹敌存有使得读者产生M18x,并使描绘的人、物、事整体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促进作用。

例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没多久归属于,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并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予有关的事物去替代所必须抒发的事物。

借代需用部分替代全体,具体内容替代抽象化,特征替代人等。

借代的运用可以并使语言简洁、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翻来覆去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6.复述:先明确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观点讲出。

问题导入,助推全篇;中间复述,承上启下;结尾复述,深化主题,令人难以忘怀。

例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就是英雄?存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当筹钱得,赤壁东风。

更冲出去南阳卧龙,便一举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并且产生共鸣和感受。

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揭示事物的特点和含义。

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杜甫将月和故乡进行了比喻,以此表达思乡之情。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行为和形象,使其更加真实和生动。

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可以突显事物的特征和意义。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彼倚楼前杨柳垂,此罗衣带柘枝持。

彼说琵琶与弦急,此说那弦怀素志。

”在这里,白居易将杨柳和衣带、琵琶和弦进行了拟人化,以此来描绘出琵琶曲的悲壮和弦外之音。

3. 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与所指事物有关联的词语来代替该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内容。

借代常常运用于描写抽象的概念或无法直接表达的事物。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李白用“明月光”代替了月亮,用“地上霜”代替了月光的倒映,以此来表达静夜的清幽和寂寥。

4. 手法反复:手法反复是指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型,以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杜牧反复使用了“秋”、“冷”和“凉”,使诗歌中浸透着秋夜的寂凉和美丽。

以上仅仅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部分,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深意和美妙。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也可以在自己写作中运用和发展这些修辞手法,让诗歌笔墨更加灵动和细腻。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的有内涵,读起来更加的通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欢迎参考阅读!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11.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一种事物来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者道理说得更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的三种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有似、若、犹、像、等。

暗喻将被喻体说成是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化为、当作等。

借喻即是喻体代被喻体。

2、比拟比拟是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的修辞方法。

比拟有拟人法和拟物法两种。

如《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亮在两个星座之间来回,具有人的恋情和动作,这是拟人法。

如《游金山寺》:“飞焰照山栖鸟惊。

”将火光当作会飞的东西来写,这是拟物法。

3、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

有夸大法和缩小法两种。

夸张要做到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4.排比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来表达情意的修辞方法。

5.对偶对偶是一种把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与相似,意思有联系的两个句子或者词组成双作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方法。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反复反复是一种为了强调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

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设问是一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方法。

8.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如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
主要有 对偶、比喻、比拟、对比、排比、 双关、借代、夸张、通感、反问、反复
比喻、拟人、夸张、通感 往往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 排比、反复等 有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1.比喻
(1)在写景状物时 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
(2)在议理抒情时 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朱门”代指富豪之门,富豪之家常把大门油漆 成红色,以显示宅第的华贵及身份白居易《长恨歌》)
“汉皇重色”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 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 更能感染读者。
①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 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
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 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 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却嫌‟‟„„故穿”四字通过拟人、拟物 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丝”谐“思”的音;“泪”字语意双关, 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 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 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 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 的愁思! 以此写愁,夸张出奇句。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 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 新意。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将菊、兰、明月人格化, 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 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3.双关
古诗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运用较多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有趣。 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 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圆月如镜(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 弯月如钩、如弦、如弓, 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飞镜、天镜、金镜、金
喻称
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 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 、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 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 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
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 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 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 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 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
一、表时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烘托气氛
“月如钩”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抒发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 ,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 表明自己对事物的喜恶或憎悯。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
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 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将上述别称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生出 兔轮、兔魄、桂轮、桂魄、圆舒、圆蟾、娥轮、镜 轮、蟾轮、蟾盘、蟾魄、蟾钩等等
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 其他喻称 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 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 桂丛、桂影、桂晖、桂魄…… 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 、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 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 、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 宫、蟾阙、蟾光、蟾彩……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再如, 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 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 而常用借喻, 如:
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叫“魄”
直称
月魄、魄月、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新魄、圆魄 、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 魄、莹魄、魄宝、魄渊 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 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 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
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 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 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