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翻译赏析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
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寄托对水及人生的情趣。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鉴赏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
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
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
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
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
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
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
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
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
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
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
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的。
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的。
当然,说闲也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
那些热中名利的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的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的。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
此亦乡村常见之景。
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
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情。
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
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
②野凫:野鸭。
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句的“车马疲”,做简要赏析。
历代诗论家对颔联极为赞赏,请从情与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之。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4.
“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
“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却是尽兴而归。
“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
更反衬出对幽美宜人的东溪的向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应。
【3分】
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
“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
【5分】。
梅尧臣《东溪》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共12分)东溪(注)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乡居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老树着花无丑枝”一句,虽然体现出“闲意”,却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
C.颈联写水中景物,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使二者形象非常鲜明。
D.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边叙边议,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14.这首诗使用了“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下面对其艺术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分别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B.本诗中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更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词和本诗一样,都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D.“短短”和“平平”艺术效果显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还使诗句音律和谐,节奏明快。
15.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或颈联进行赏析。
(6分)参考答案:13.B14.C15.示例:诗歌颔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描写在优美恬静的水边安眠的野凫,在风和日煦的春天绽放春花的老树,将诗人的闲情逸趣融入眼前“野凫”“老树”之中。
表达了作者悠闲恬静的情感。
东溪1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 属安徽)人。其诗语言朴素无华,含蓄深刻, 近乎古代风谣,表现出梅诗脱弃凡近,力求古 淡的特点。欧阳修评云:“覃思精致,以深远 闲淡为意。”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 《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 一家著)之一。与苏舜钦齐名,人称“苏梅”。
东溪
梅尧臣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①看水时, 坐临孤屿②发船迟。 野凫③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④无丑枝。 短短蒲茸⑤齐似剪, 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⑥住不得, 薄暮归来车马疲。
①东溪:即宛溪,在 宣城县,源出城东 南峰山,至城东北 与句溪合,宛、句 两水,合称“双 溪”。 ②屿:小岛 ③野凫:野鸭。 ④着花:长出花蕾或 花朵 ⑤蒲茸:香蒲的雌花 穗上长的白绒毛, 可以用来絮枕头。 蒲,即香蒲,多年 生草本植物。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应该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 理之间的矛盾,把内心的冲突外化了。为什么用“不厌”而不 用“喜爱”或“不舍”?李白在宣城作过一首《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 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味道两样,差别全在两人观景时 心境不同。李白面对敬亭山,会产生一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存 的幻觉,而梅尧臣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个人喜好上讲,眼前的景致确实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梅 尧臣不属于自己,他的缧绁太多。因此,明明对此情此景恋恋 不舍,却压住心头的眷恋,用平淡无所谓的口吻道出句“情虽 不厌住不得”。如一个玩童,虽十分贪恋野外趣味,天色将暝, 家是一定要归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不回行不行?是很 少想一想的。即便偶尔冒出这个念头,也很快自我湮灭了,因 为潜意识中,这不回家的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要不得,照 例也很少去想。梅尧臣已完全把自己融进那个社会集体,个人 的喜好理所当然退避三舍,个人的取舍去留均应听命。所以他 一开始就不敢让自己太贴近眼中景,生怕放纵了心中的感情, 时时处处保持距离,把一件赏心乐事弄得别别扭扭,几近身心 交瘁。几番反抗,几番挣扎,终挣不脱自身的社会意识织成的
东溪
东溪(北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①东溪:即宛溪,在宣城县,源出城东南峰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
⑨孤屿:指水中的洲渚。
②野凫:即野鸭。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
“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
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
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
“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
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
“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东溪》赏析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
但梅尧臣仕途一直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
科场上屡屡失意,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五十岁时,才得仁宗皇帝赐同进士出身。
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意料,不免令他灰心丧气,带着“老之将至”的感觉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奈何,“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马上任。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注:梅尧臣,此诗作于1055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第一联,写行到之地与到此之由,作者因为所乘之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
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
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
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
请概括并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4.AE1 5.?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尾联都写到了作者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久久不愿离去。
‚闲适恬淡之情。
作者描写了东溪“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平平沙石”,勾画出一幅清新淡远而又生意盎然的景象,寓情于景。
ƒ老当益壮之情。
“老树着花无丑枝”中可看出虽为老树却春花绽放,生机盎然,是作者虽暮年但壮心不已的写照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A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错误,应该是作者迟迟不愿上船离去。
E项“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理解错误,应是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和留恋。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古代诗歌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古代诗歌赏析梅尧臣《东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
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二是诗人自己“爱闲”。
B.坐临孤屿,野鸭眠岸,老树着花,诗人推己及物,物我两忘,由此想到了闲意。
C.岸旁老树,春深着花,诗人说它“无丑枝”,洋溢着作者人老心红的青春气息。
D.本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边叙边议,写景抒情结合,充满着强烈的喜悦之情。
16.尾联写“情虽不厌住不得”,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来比喻求贤若渴的心情。
(2)《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谏太宗十思疏》(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当年的征战15. (3分)D(“充满着强烈的喜悦之情”错,应该是有所节制的喜悦。
其他正确。
)16.(6分)①“情虽不厌住不得”,风景好,也让人迷恋,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
②“情虽不厌”回应首联所写对此处景物的喜爱之情,但天色已晚、车马也已疲劳,只好回去。
③“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和不舍,其实也是写出了对此处的喜爱。
④看似矛盾,其实还是写了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因而并不矛盾。
17. (6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唐宋词第2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
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 ______》、《塞下 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 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 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 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
(3)李颀(690—753? ),唐代赵郡( 今河北赵县)人,少年时曾寓居河 南登封。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 归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適、王 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 颇高。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 格调高昂, 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 ________ 风格豪放,慷慨悲凉,擅写各种 体裁,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2.资料链接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
燕歌行》、 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適《 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 岑参《 ___________________ 送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
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第2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羌 笛(qiānɡ) . 草檄 (xí ) . 城郭 (ɡuō) . 胆慑 (shè ) .
戍 楼(shù ) . 砚 水凝(yà n) . 幽 怨(yōu) . 虏 骑(lǔ) .
(2)多音字 岑参shēn 参 . 加cān 参 .
虏骑jì . 骑 马qí 骑 .
饮马yì n . 饮 水yǐn 饮 .
二、字形辨认
戍戍楼 戊戊戌 慑胆慑 摄摄取 檄草檄 缴缴获 伫伫足 贮贮蓄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颔联,被前人称颂为“当世名句”,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也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意。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上句写野鸭在岸边睡觉,显得是那样的安详、悠闲和自在,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美。
(1分)下句写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得繁花似锦,显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
老树不老,因缀满鲜花,其枝也俏。
(1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2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寻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前三联对东溪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就是它这种心境的真实流露。
(2分)但是,他却身不由己,尘世的缧绁太多,他却挣不脱社会编织的这张大网,不得不发出“情虽不厌”,却“住不得”的感慨,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无助与无奈的复杂情感。
(2分)说明文阅读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出现的考点,其类型如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引用说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__特点。
例2: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3: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
《东溪》梅尧臣
东溪梅尧臣〔宋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
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
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词存二首。
【译文】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
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野凫:野鸭。
蒲茸:初生的菖蒲。
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薄暮:黄昏。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
“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
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
高考语读理解《东溪》含答案
高考语读理解《东溪》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的地点和到此的缘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
B.诗歌中的第三句“野凫眠岸有闲意”与杜甫《漫兴》中“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C.诗歌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湍急的特点。
D.结尾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使文章结构严谨。
6.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5.C6.①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写的是野鸭子非常悠闲地在岸边打着盹儿,几株枯萎的老树竟然焕发生机,在枝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了。
描绘了一幅既闲适悠远又生机盎然的图景。
②“闲”“丑”都是将物拟人化了,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物以人的感情。
③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黑暗、尘世喧嚣,向往轻松闲适生活,流连大自然美景的感情。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现了溪水湍急的特点”分析有误,五、六句写水中洲渚,“平平”和“净于筛”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
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说它“有闲意”本是拟人,其实也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
“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亦为拟人,使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
这两句合起来看,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
东溪
梅尧臣(北宋)
行到东溪看水时, 走到东溪看到水的时候,
坐临孤屿发船迟。 坐在靠近岸边的孤岛上(赏玩美 景),迟迟不肯发船离开。 靠近 小岛 野凫眠岸有闲意,
野鸭在岸边已悠闲地睡着了,源自野鸭 老树着花无丑枝。 开花的老树也显得很是美丽。
香蒲的雌花穗上长的白绒毛,可以用来絮枕头 短短蒲茸齐似剪, 岸边整齐的短蒲像修剪过一样, 平平沙石净于筛。 平坦的沙滩像用筛子筛过一样 (没有一点儿杂质)。 情虽不厌住不得, 喜爱之情虽不满足,可还是不 能住下来, 满足 薄暮归来车马疲。 傍晚回来的时候,车马已经很疲 惫了。 迫近
七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叙事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写景 移情于物 闲情逸致 具体描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绘东溪 风光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抒情
写景诗
【古诗文阅读】《东溪》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东溪》阅读答案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诗人家乡安徽宣城。
此诗是诗人53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蒲耳:初生的菖蒲。
⑴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⑵颔联是千古名句,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
”请简要赏析。
(4分)
⑶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⑴菖蒲初生、溪水平静清澈,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溪水平静清澈”“充满生
机”“春景”各1分)
⑵抓住水乡富有特征的景物,拟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2分,答到两点即可)既写出清淡平远、生机盎然之景,又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在、老当益壮之情。
(2分,“生
机盎然”“老当益壮”各1分,意思对即可。
)
⑶结构上:总括颔联、颈联,并与“发船迟”呼应;(2分,每点1分)内容上:表
现诗人对东溪美景的喜爱与内心的闲适喜悦。
(2分,每点1分,表现“喜爱”“闲适”
之意即可。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东溪梅尧臣》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8分)
东溪梅尧臣(宋)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
②野凫:野鸭。
(1)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句的“车马疲”,做简要赏析。
(3分)
(2)历代诗论家对颔联极为赞赏,请从情与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之。
(5分)
参考答案:整理
14.
(1)“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
迟不发。
“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
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却是尽兴而归。
“车马疲”写
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
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
闹市的厌烦之情。
更反衬出对幽美宜人的东溪的向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应。
【3分】
(2)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
“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
“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
【5分】。
古诗词梅尧臣《东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一)(12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溪【注】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乡居时。
1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面对美好的景物,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B. “老树着花无丑枝”一句,虽然体现出“闲意”,却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伤感。
C. 颈联写水中景物,抓住“蒲耳”与“沙石”的独特之处,使二者形象非常鲜明。
D. 本诗写景与抒情结合,边叙边议,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巧妙融合。
12. 这首诗使用了“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下面对其艺术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短短”和“平平”两个叠词分别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B. 本诗中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更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词和本诗一样,都强化了意境的宏远开阔。
D. “短短”和“平平”艺术效果显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还使诗句音律和谐,节奏明快。
13.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或颈联进行赏析。
(二)诗文默写。
(共10分)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忠贞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君主的失望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李白在《蜀道难》结尾处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叹惋之情跟杜甫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赏析梅尧臣《东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东溪①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②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
②野凫:野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行至东溪,登上孤屿,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不由留恋忘返,因此“发船迟”。
B.颈联描写如剪刀般整齐的蒲茸和洁净平整的沙石令游人赏心悦目,心灵得到净化。
C.“情虽不厌”总括中间四句,回应“发船迟”,传达诗人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
D.全诗围绕看水,写出了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诗人的闲情逸趣,用语平淡,立意新奇。
1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7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曹操《短歌行》中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年老体衰仍漂泊异乡的惆怅,用“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与生命衰弱的顽强抗争。
(4)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主客对话化用《论语·子罕》中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7)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连用叠词,委婉细致地描写出词人遭受深创巨痛后凄苦的生活精神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翻译赏析
《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梅尧臣。
其古诗全文如下: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前言】《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围绕看水,写出了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造语平淡,描绘缜密。
【注释】⑴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
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⑵孤屿:这里指水中孤石。
⑶野凫:野鸭。
⑷着花:开花。
⑸蒲茸:初生的菖蒲。
⑹净于筛:被筛选干净。
⑺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⑻薄暮:黄昏。
【翻译】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赏析】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
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
平平
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
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
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
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
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
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
“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
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
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
”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的。
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的。
当然,说“闲”也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
那些热中名利的“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的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的。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
此亦乡村常见之景。
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
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情。
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
“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淡
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
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宇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
从而既写出深层的含义,而又保持鲜明、生动的形象,它成为“名句”,其妙处是可以说清的。
三、四句写水旁岸上;五、六句则写水中洲渚。
梅尧臣《游隐静山》有“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会胜院沃州亭》中又有“前溪夹洲后溪阔”。
是东溪中有洲渚(即第二句所云“孤屿”。
谢灵运有《江中孤屿》诗),而蒲茸为宣城山水间常有之植物。
加上“浅浅”与“齐似剪”,形象尤为鲜明。
“山净江空水见沙”,韩愈曾经这样写过。
但韩写的是江是急流;梅尧臣在句中加上“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
这两句只写景,而春意之融和、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
“情虽不厌”,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到“薄暮”才“归来”。
这和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连至日斜”(《小舫》),用意相同。
至于归到城中之后,就免不了车马驰逐,没有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
两句中有四层转折,在多狄转折中,写出最深层的含义,此是韩、柳“古文”的长技,以梅尧臣为“开山祖师”的宋诗的“以文为诗”,主要就表现在这等地方。
它的长处,在于“尽意”;但言之太尽,形象性不免有所减溺,此诗末两句即过于质木。
这首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至于通篇结构严密,层次繁多,对诗歌语言的发展,很有作用。
尤其是二、三两联,意新语工,
都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叙边议,有浓郁的情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