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人一、单选题1 .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麻后遗症)致残原因理解错误的是( )A.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经消化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致脊髓灰质炎所留后遗症。

B.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引起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C.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为常见。

D. 至少有一部分儿麻后遗症是臀部肌肉注射损害了坐骨神经的结果。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2 .不同年龄段肢体残疾人心理特点叙述错误的为( )A. 婴幼儿期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缺陷。

B. 儿童期的肢体残疾人的个性发展特征会明显受到所处环境的限制和挫折的影响。

C. 成年期肢体残疾人心理上会比同龄人成熟,一般不会有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

D.老年期肢体残疾人会因担心本来与健全人有差异的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上更加不便,产生忧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3 .专职委员在与肢体残疾人的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语言上要避免生硬,不要说带有歧视的词语。

特别注意回避瘸、矮这样的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B. 给予肢体残疾人足够的尊重,不能嘲笑他们因残疾而造成的非常态的举止行为。

C. 在与坐轮椅的肢体朋友交谈时如果时间较长,最好座在与其同一平面,面对面的交谈。

D. 对肢体残疾人服务能多周到就多周到,甚至可以“过分热情地”地提供帮助。

【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 .对肢体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有:( )A. 良好的教育可以开阔肢体残疾人的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生活、职业技能,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好准备。

B. 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肢体残疾人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其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C. 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肢体残疾人自我社会适应能力,让其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D. 健全人接受教育后都不一定找到好工作,过上理想的生活,所以肢体残疾儿童受教育也没什么大用。

2014年康复医学技术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康复医学技术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康复医学技术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选题]1.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患者进行矫形(江南博哥)手术后,能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的措施是()。

A.正确选择矫形手术即可B.手术与运动功能训练C.手术与必要的轿形器D.手术与针灸E.手术、运动功能训练和必要的矫形器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期患者通过进行矫形手术、运动功能训练和必要的矫形器,可以取得较好康复效果。

[单选题]2.手外伤的伤口清创应争取在伤后()。

A.6~8h内进行B.9~11h内进行C.12~15h内进行D.16~19内进行E.20~23h内进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手外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伤,必须及时处理伤口,否则会使伤口感染化脓、难以愈合,如果伤口感染就会引发其他的疾病。

手外伤清创,一般也跟普通的外伤清创一样,一般是伤后6~8h内进行,断肢如果是保存比较好,时间或者是天气冷,在低温冷藏的情况下,时间可以稍微延长。

[单选题]3.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不包括()。

A.多饮B.多食C.多尿D.体重减轻E.呼吸困难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单选题]4.脊髓损伤最主要的病因是()。

A.外伤B.肿瘤C.血管疾病D.感染E.脊柱结核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脊髓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闭合性钝性外伤,通常和脊柱骨折或错位有关。

[单选题]5.IQ主要用于诊断()。

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B.侏儒症C.智力低下D.脑性瘫痪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智商,用英文IQ表示,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

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

早期来看
1. 部分支配肢体的肌肉瘫痪,造成不同肌肉之间的力量不 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瘫痪,而支配足内翻的肌 肉未瘫痪,造成足两边的力量不平衡,内侧有力,外侧 无力,就会发生足内翻。 2. 患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挛缩,造成畸形。比如膝关节后 面的软组织挛缩,就会造成膝关节屈曲伸不直的畸形。 3. 不正常的行走等负重活动,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 不平衡或软组织挛缩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纠正的,但是 患者不了解这一点,而是在不正常姿势下继续行走或做 其它活动,就会使畸形加重;相反,如应用夹板把肢体 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势,就可防止畸形的发生。
LOGO
小儿麻痹症
演讲:吴会东 演讲: 学号:0843055051 学号:

论述点
什么是小儿麻痹 病因学 迹象与症状 治疗的目的 矫形器的干预治疗
什么是小儿麻痹? 什么是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学名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由脊髓 灰质炎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 毒可侵入神经系统,病毒主要损害脊髓的前 角细胞,造成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引起肢 体或躯干的肌肉瘫痪,弛缓、麻痹瘫痪、萎缩 变细和丧失运动功,由于肌力不平衡造成肢 体畸形,是一种常常留下终身残疾的急性传染 病。
防止畸形 矫正畸形 补充短缩肢 体高度 代偿患肢 功能
治疗的目标
防止畸形 从小儿麻痹患者的恢复期, 从小儿麻痹患者的恢复期,就要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治 疗措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和代偿功能。 疗措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和代偿功能。 例如,经常地进行按摩、推拿、理疗、体疗、针灸等治疗。 例如,经常地进行按摩、推拿、理疗、体疗、针灸等治疗。 同时必须注意防止肢体畸形。 同时必须注意防止肢体畸形。 在小儿麻痹瘫痪的早期,往往不自觉地将患肢放置在感 在小儿麻痹瘫痪的早期, 到舒适的非功能位上,如置髋关节于屈曲外旋位, 到舒适的非功能位上,如置髋关节于屈曲外旋位,膝关节屈 曲位、踝关节下垂位等。 曲位、踝关节下垂位等。肢体长期放置在非功能位上而不注 久之,由于肌肉、筋膜挛缩则产生畸形。因此, 意,久之,由于肌肉、筋膜挛缩则产生畸形。因此,对非功 能位的体位必须及时纠正,进行积极的治疗, 能位的体位必须及时纠正,进行积极的治疗,在治疗的间隙 或夜间,将肢体保持于功能位上。例如,采用轻便塑料或轻 或夜间,将肢体保持于功能位上。例如, 金属材料,根据病情特点和部位制成合适的矫形器, 金属材料,根据病情特点和部位制成合适的矫形器,将踝关 节保持于直角防止足下垂畸形;将膝关节置于功能位, 节保持于直角防止足下垂畸形;将膝关节置于功能位,髋关 节伸直中立位,以防止肌肉,筋膜和关节的挛缩。 节伸直中立位,以防止肌肉,筋膜和关节的挛缩。直到肌力 有相当的恢复,能自控畸形不再发生,矫形器才可停用。 有相当的恢复,能自控畸形不再发生,矫形器才可停用。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报告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报告
的血管、 神经及 颈部重要的组织 比较少见 。19 -20 年我 院 显血肿表现。纤维喉镜检查 示:左侧 咧侧壁及 梨状 窝肿胀明 9 8 06 收 治颈部异 物损 伤6 , 例 现将2 例典型病例 报告 如下: 。 显 ,但无 异物 刺入。入 院诊断 :左侧耳部 裂伤 ,颈部异物损
1病例资料
但与 喉腔侧壁不相通 ,取 出后咽喉部 未见活动性 出血。超声 波检 查示 :左 侧耳 前、耳 一 、腮腺及左侧 颈部 未见明娃的液 F
发育正常 ,营养 中等 。神清 ,查体合 作。全 身浅表淋 巴结不 性 暗区。治疗 5 天后 出院, 随访3 个月无感染及瘘管形成 。
大 。专科检查 : 颈前区平 ,甲状软 骨切迹处有一 圆型刺伤 口, 2讨 论 少许渗 出液 ,无明显出血 。轻度肿胀 ,无隆起。纤维喉镜检
通过理疗症状 有所减轻 , 但仍持续存在 。入 院前的 1 年逐渐 侧跟腱延长术 ,术 后患者 行走如常人 ,能跳芭蕾舞 。体格检 5
出现右侧臀部 以及腰 背部较对 侧欠饱满现象 ,冈不影响行走 查 :神志 清楚 ,言语流利 ,心肺检查未 见异常 。五小腿 后面
且进展 非常缓慢 而未就诊 ,近 2 年逐渐 出现右侧颈肩部酸痛 有 跟腱延 长术遗 留手术瘢痕 ,脊柱轻微侧 弯畸肜 ,右侧颈面 感, 不伴有肢体麻木及 放射性感 觉障碍 , 间断接受物理治疗 , 部较对 侧欠饱 满 ,脑神 经检查 未及异常 ,双侧嘞锁乳突肌肌 症状 时轻 时重 。半 年前发现右侧颈面部较对侧 欠饱满 ,并且 力正常 , 双侧 上 、 下肌及 右侧_ 下肌 、 I f _ j 肱三头肌 久饱满 , 主诉颈部酸软乏力 ,咽喉部有 紧箍的感觉 ,曾多次就诊神经 右侧腰背 肌以及左腓肠肌有肌 肉萎缩 , 阴肢肌力 v 级 , 腱反 内科 门诊 ,因与患者接触过程 中发现其有神 经质 倾向且外观 射存在 ,病理征未 引出 ,无感觉 障碍 。神 经心理学检查 :患 差别不 明显而未引起足够 重视 。入院前半月 自觉症状 难以忍 者 为 明显 的 A型性格:有紧 张和 焦虑的表 现 。辅 助检查 : 头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与肌电图变化特点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与肌电图变化特点

陈红霞 张福辉 乔 芳 杨春燕 苏晓力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0530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改变,探讨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严重程度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重点总结轻型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临床及肌电图变化特点。

方法:以患侧肥肠肌水平萎缩厘米数、足弓增高情况、第二趾长的程度、患足鞋码等参数为依据,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型,并对下肢后遗症患者进行全面的肌电图检测,常规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股神经进行运动潜伏期及波幅测量,常规进行胫神经H反射检测;针肌电图观察肌肉静息电位,轻收缩MUP情况及重收缩募集情况。

结果: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临床特征明显,即使是轻型后遗症病例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侧肢体轻萎缩,足弓偏高、患足偏小、第二趾较对侧延长等,此特点可能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特有表现;后遗症程度越重,肌电图表现也越重;轻型下肢后遗症患者肌电图特点如下: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正常。

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

3、运动神经的波幅可正常或轻度减低4、患侧胫神经H反射具有较高的异常率。

5、针肌电图可见MUP高大等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表现。

6、同一病人不同神经节段所支配肌肉的严重程度会不尽相同,并呈分散或跳跃式分布。

结论:下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严重程度与肌电图变化呈正相关,轻型下肢后遗症患者同样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变化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能为不明原因非进展性下肢轻萎缩患者提供病因诊断。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电图特点;运动神经波幅;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1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至2016年我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电图鉴定检查患者242例。

其中男,140例,女,102例;年龄15岁—71岁,平均45.15岁;发病年龄40年代14例, 50年代58例,60年代109例,70年代60例,80年代13例,90年代1 例,2000年1例;单侧下肢萎缩 219例;双侧下肢萎缩 16例;一侧上肢萎缩 2例;一侧上、下肢萎缩4例;双下肢、右上肢萎缩1例。

脊髓灰质炎(4.10)

脊髓灰质炎(4.10)

27
神经系统检查
• • • • 运动检查 感觉检查 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
28
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经 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运动检查包括: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29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及对侧 相同的肌肉比较。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 的周胫。
14
诊 断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 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15
诊 断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 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16
诊 断
诊断依据:
2 临床表现 2.1 早期可有发热、呕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 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肌力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全麻痹) : 刺激肌肉时,毫无收缩现象 1级(次全麻痹):刺激肌肉时,肌腱或肌体略见收缩或触 之有收缩感,但不引起动作 2级(重度麻痹) :肢体不能向上抬举,只能在平面上移动 3级(中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但不能承受任何压力 4级(轻度麻痹) :可自动向上抬举,亦能承受一定压力, 但不能对抗阻力 5级: 肌力正常
10
临床表现
• 顿挫型(轻型)
约占4%~8%。病毒未侵袭中枢神经组织。
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部不适、充血 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 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 适等 ③流感样症状,头痛、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
11
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跌倒的预防王玉明;宫慧明;张爱民;黄莹【摘要】跌倒和跌倒有关的伤害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患者常见且重要的问题.患者存在一般老年人跌倒的相同危险因素,同时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引起的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不能耐受寒冷等也可能导致跌倒发生.跌倒经常导致这些患者出现身体损伤、进一步残疾以及跌倒恐惧心理,继而避免活动.为了降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PPS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应认真综合评价跌倒的发生,纠正并消除患者的错误观念,分析跌倒的原因及机制,减少风险因素,采取多学科综合性跌倒管理计划及干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避免进一步致残.%Falls and fall-related injuries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issues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e and post-poliosyndrome(PPS).They have the same risk factors of falls as general elderly;in addition,fatigue,muscle and joint pain caused by poliomyelitis sequelae and PPS,and the inability to tolerate the cold can also lead to falls.Falls of-ten result in physical injury,further disability,fear of falling,and then avoidance of activity.In order to reduce falls of the patients with poliomyelitis sequela and PPS,we should evaluate the fall carefully,correct and eliminate the patient's misconceptions,analyze the cause and the mechanism,and reduce the risk factors,give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and prevent falls and avoid further disability.【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5页(P422-426)【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跌倒;风险因素;预防;综述【作者】王玉明;宫慧明;张爱民;黄莹【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101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4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1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预防和措施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免疫系统受损者
免疫系统较弱的个体,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 的人,风险更高。
这些个体的身体可能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及其 后遗症。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在儿童时期及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的关 键。
遵循国家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位儿童按时接种 。
何时进行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高风险人群
儿童和青少年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高风险 群体。
这些人群在感染病毒后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后 遗症。
谁容易出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既往感染者
曾感染过脊髓灰质炎的患者,无论是轻度还 是重度,均可能出现后遗症。
即使症状在感染后消失,后遗症仍可能在几 年后出现。
这些后遗症可能表现为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神 经损伤等。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关节疼痛、疲劳和呼吸 困难。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会经 历轻微不适。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影响
这些后遗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 活动能力。
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支持。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提升社会意识
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有助于提升整个社 会的健康意识。
通过普及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保护。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保护家庭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还对家庭生活 带来压力。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提升生活 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预防? 降低社会成本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一个俗称,这个病是由于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儿童的脊髓前角的运动细胞受到病毒的侵犯,引起细胞坏死,出现下肢迟缓性或者上肢迟缓性的瘫痪,表现为明显的肌肉无力,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

小儿麻痹症很多是在小儿时期出现的,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患者难以正常独立生活。

小儿麻痹症这个病本身是可以通过打预防针预防的,国内以前是口服糖丸,最近这些年改成了先注射灭活疫苗接种,然后再换成糖丸进行,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小儿麻痹症一般是不会遗传的,孩子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现阶段,小儿麻痹症最常见的是出现马蹄畸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该病本身对儿童的肌肉、神经等方面的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逆转的,一旦发病将无法恢复,并且儿童因为肌肉无力通常难以独立行走,但其引起的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的障碍可以通过一些支具或者骨科手术进行干预治疗,尽可能帮助儿童达到最佳的恢复状态。

以实际为例,当前最常见的马蹄畸形患儿走路时需要用手扶腿,此时可以通过膝关节的截骨手术,髁上截骨纠正手扶膝的姿态,辅助其行走。

所以很多后遗症对关节功能肢体功能方面的影响是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但是该病对神经和肌肉本身造成的影响不可逆。

二、小儿麻痹的症状小儿麻痹症存在潜伏期,通常为两周,并按症状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以及瘫痪型四种,不同的类型呈现出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

隐性感染属于无症状型症状,该类型的患者较多,据相关的不完全统计,现阶段的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中,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患者的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同时其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共22页PPT资料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共22页PPT资料

股四头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代股四头肌术。 适应证:股四头肌瘫痪,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肌力4级以上,下肢持重立线正常。 手术方法:自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处显露股二头肌的
附着部,自腓骨上切下,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及腓侧 副韧带,向上至髂胫束后方游离股二头肌肌腹直至 大腿中部。再于膝关节内侧切口,找到半腱肌肌腱 ,向远端游离,并尽可能长地切断。在髌骨前侧作 弧形纵切口,显露髌骨并于髌骨上钻孔,再自外侧 皮下隧道拉出股二头肌,内侧皮下隧道拉出半腱肌 ,分别自髌骨孔中穿过,并牢固地固定于髌骨上。
X线表现
主要是继发的骨与关节畸形。
肌电图检查
急性期可呈静息状态,随着恢复期的来到,可出 现动作电位,常为多相电位,提示脊髓前角细胞 神经源性损伤。
鉴别诊断
1.脑性瘫后遗症 有孕期疾病史,出生时有严重室息、难产等 ,脑部外伤或疾病史,中毒、感染等病史等,为硬瘫,肌张力 增强,病理反射多为阳性。
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多见于年长儿,散发起病,无热或低 热,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进行 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 。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三关节融合术
足内翻的手术治疗
①胫骨前肌外移术 适应证:腓骨长短肌瘫痪而胫骨前肌肌力正常者
。 手术方法:略 ②胫后肌外移术 适应证:腓骨长短肌瘫痪而胫后肌肌力正常者。 手术方法:略 ③三关节融合术 适应证:严重马蹄内翻有骨性畸形者。 手术方法:略
足外翻的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腓骨长肌改道术。骨性畸形 改变可用三关节融合术。
臀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外斜肌代臀肌术。 适应证:髋关节无畸形,腹外斜肌肌力正常,年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概念及病理生理机制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概念及病理生理机制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概念及病理生理机制张爱民;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孙青;张然;李晶【摘要】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是患者急性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后遗症期后新发生的综合征.PPS发病率高,老年患者越来越多.PPS患者有累及肌肉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导致疲劳、疼痛、呼吸和睡眠障碍以及跌倒风险等,严重时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PPS的发病机制有运动神经元过度负荷学说、脊髓灰质炎病毒持续存在学说等.PPS是一种相对稳定、缓慢进展的神经肌肉疾病.%Post-polio syndrome (PPS) is a syndrome after acute infection of poliovirus and sequelae of polio. The incidence of PPS is high, and more in old patients.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PS include chronic nerve damage affected muscles, result in fatigue, pain, breathing and sleep disorders, fall risk, and so on, which impair their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hypotheses of pathogenesis of PPS in-clude over load of motor neurons, and the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the poliovirus, etc. PPS is a stable neuromuscular disease progressing slowly.【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4页(P497-500)【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病理生理;综述【作者】张爱民;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孙青;张然;李晶【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东胜区人民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017000;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北京市10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4脊髓灰质炎的应对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地方性阶段、流行阶段、后疫苗阶段[1]。

对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

对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

对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摘要】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是一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社区康复治疗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社区康复治疗在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在选择患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及康复需求。

治疗内容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多方面,操作方法应个性化设计。

治疗效果评估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实施治疗时,需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社区康复治疗在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治疗方式,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康复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社区康复治疗、患者选择、治疗内容、操作方法、效果评估、注意事项、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会导致肌肉无力、瘫痪甚至呼吸麻痹。

即使病毒被清除,一些患者仍可能出现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表现为运动神经元病变和肌无力。

社区康复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中的情况,以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社区康复治疗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对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估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及其长期效果。

通过分析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了解社区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社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介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病原学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

根据抗原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

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

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

(二)传播途径: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倒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

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高伟明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高伟明

意义
故有与上述2病例类似病史患者应考虑脊髓
灰质炎后综合征可能,有类似症状者应进 一步追问有无早年脊髓灰质炎病史,以防 漏诊及误诊。
生于原来瘫痪的肌肉,也可发生于未曾受累的肌肉, 这可能与急性期前角细胞广泛受累有关。肌肉无力多 累及肢体近端,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并随病情发展 行走功能逐渐受影响。
临床表现
疲劳感可表现为全身性,也可以局部肌肉为主,为类
似流感样的疲惫感,体力活动后明显,晨轻暮重。
疼痛也很常见,可为肌肉或关节疼痛,肌肉疼痛通常
为酸痛、烧灼痛或抽筋样疼痛。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肌酶谱、脑脊液检查等往往无异常。 2.肌电图:受累肌肉及未受累肌肉均出现广泛失神
经改变,大力收缩时峰值电压明显升高,甚至高出 正常范围 10倍,提示脊髓前角广泛受损。
3.肌肉病理:发现50%的PPS患者的肌肉活检有明显
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有T 细胞激活和IgG 、IgM 水平升高。
本报道中2例患者临床特点
1.早年有明确脊髓灰质炎病史,且遗留一定神经系统症
状及体征。
2.间隔30-40年后再次发病,表现为原患侧肢体症状加
重,且范围渐扩大。
3.临床以肌肉无力、疲劳和疼痛为主。 4.电生理证实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鉴别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
PPS
ALS
既往史
脊髓灰质炎病史

起病部位
既往患病下肢
病例2Βιβλιοθήκη 肌电图: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右胫前肌、右股内
肌、右腓肠肌放松时可见自发电位,右股内肌小力收 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大力收缩呈混合相。 肌肉病理: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肥大纤维,可见少 量劈裂纤维,偶可见镶边空泡,脂滴含量轻度增多, 符合神经性肌强直病理损害。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陷入痛苦与困境的疾病,即便在如今医学相对发达的时代,其留下的后遗症仍不容忽视。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肌肉无力甚至瘫痪。

虽然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已经大幅降低,但那些曾经患病的人,可能终身承受着后遗症带来的困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的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

肌肉无力使得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比如行走、站立、抬手等简单动作都可能变得异常艰难。

肌肉萎缩则会让肢体变得纤细、瘦弱,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

而肢体畸形更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马蹄足、足内翻、脊柱侧弯等,不仅影响行走姿势,还可能导致身体平衡失调,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在身体方面,由于肢体功能的障碍,患者的活动范围受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劳动。

长期的行动不便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

在心理方面,身体的缺陷容易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感到孤独和失落,在社交场合中缺乏自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

对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例如,通过 X 光、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变化,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手术治疗旨在矫正肢体畸形,改善肢体功能。

例如,对于马蹄足或足内翻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来调整跟腱和肌肉的长度和张力,使足部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等,旨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

骨性手术矫形
年龄偏大,骨关节畸形严重 楔形截骨 关节融合
下 肢 不 等 长
干骺端截骨延长术: 小于24岁者骨骺融合 骨骺延长术: 骨骺板融合前 1—2年青少年 骨缩短术: 截骨小于5cm 骨骺生长阻止术: 永久性 暂时性 骨骺刺激术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是一种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 即运动神经中枢,遗留的晚期躯 干及四肢畸形。


病毒侵犯脊髓灰质运动神经 中心区神经细胞坏死 中心区周围炎性浸润、水肿 导致相应周围神经瘫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 床 分 期
急性期: 2周
恢复期: 3周至2年 后遗症期
治 疗 原 则
急性期: 抢救生命 恢复期: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肌营养 防止肌肉萎缩引起畸形 后遗症期:矫正畸形
临 床 表 现
脊髓灰质炎:
神经源性肌力平衡失调,骨关节 畸形,瘫痪肌肉不可逆性病变。 先天性、姿势性畸形: 被动牵拉造成肌功能消失,非神 经源性畸形,矫正后肌肉可恢复 为可逆性。
常见瘫痪肌肉
胫前肌 胫后肌 腓骨长、短肌 股四头肌 阔筋膜张肌 臀肌 三角肌
常 见 畸 形
足:马蹄内、外翻,高弓仰 趾, 爪形趾 膝:内、外翻,反张 髋:屈曲,外展,外旋
上肢:外展功能丧失 脊柱:侧弯


7岁以前的患儿 保守治疗: 推拿、按摩、支具、石膏 预防关节畸形
手 术 治 疗
适用于7岁以上的患者 肌腱移位:是治疗肌力失 衡,防止关节畸形的重要 措施
注 意 事 项
1:移位肌有足够肌力 2:移位肌腱止点与该肌起点成一直线,切 勿弯曲或扭转,应保持一定张力 3:移位肌有足够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 4:皮下隧道宽松 5:新止点牢固可靠 6:术后配合功能的治疗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参考PPT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参考PPT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外斜肌代臀肌术。 适应证:髋关节无畸形,腹外斜肌肌力正常,年
龄>10岁。 手术方法:略。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斜方肌代三角肌术。 适应证:三角肌瘫痪而斜方肌肌力良好,肘、腕
2.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多见于年长儿,散发起病,无热或低 热,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进行 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 。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3.家族性周期性瘫痪 较少见,无发热,突发瘫痪,对称性, 进展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但 可复发。常有家族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主要是继发的骨与关节畸形。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急性期可呈静息状态,随着恢复期的来到,可出 现动作电位,常为多相电位,提示脊髓前角细胞 神经源性损伤。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1.脑性瘫后遗症 有孕期疾病史,出生时有严重室息、难产等 ,脑部外伤或疾病史,中毒、感染等病史等,为硬瘫,肌张力 增强,病理反射多为阳性。
已坏死的肌纤维功能不可复原,肌力的恢复须赖未受损肌群 代偿。 ♣ 急性期过后1~2周瘫痪肢体大多以远端起逐渐恢复,腱反 射也逐渐复常。 ♣ 最初3~6个月恢复较快,以后仍不断进步,但速度减慢,1 ~2年后仍不恢复成为后遗症。
临床表现
♣ 有脊髓灰质炎病史,随脊髓灰质炎出现的肢体运动功能 障碍或丧失,但皮肤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麻痹程度 逐渐加重,双侧不对称,股四头肌受累最多。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腓骨长肌改道术。骨性畸形 改变可用三关节融合术。
腓骨长肌改道术 适应证:胫骨前肌、胫后肌瘫痪,而腓骨长短
肌肌力正常。 手术方法: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后(15年或更长时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新的神
经系统症状,包括三个方面:新近逐渐加重的肌肉无
力、疲劳和疼痛。症状可累及原来病变一侧下肢,也 可累及未曾受累的对侧,重者甚至累及双上肢及延髓 肌群。
讨论
定义: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post-poliomyelitis syndrome,PPS )
是指脊髓灰质炎患者在患病多年后(15年或更长时间)
元长期过度负荷,导致残余的正常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
逐渐变性、凋亡而出现PPS ;
其二,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持续存在
,其依据是PPS患者脑脊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 IgM 抗体
的存在,但是目前尚无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脑脊液中存在 的确切证据。
临床表现
PPS主要包括三大症状
新近出现的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疲劳和疼痛。 肌肉无力是主要症状,一般缓慢进展,不对称,可发 生于原来瘫痪的肌肉,也可发生于未曾受累的肌肉, 这可能与急性期前角细胞广泛受累有关。肌肉无力多 累及肢体近端,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并随病情发展 行走功能逐渐受影响。
力Ⅲ°,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
左侧上下肢腱反射(+),右侧上下肢腱反射(++),
双侧Babinski’s sign(-)。左下肢膝关节上6cm处
较右侧细2.5cm,四肢针刺觉正常。
方法与结果
病例1
肌电图:左侧臀大肌,双侧胫前肌、腓肠肌MUP时限
增宽、波幅增高,可见巨大电位;左侧臀大引起的以上症状。
本报道中2例患者临床特点
1. 早年有明确脊髓灰质炎病史,且遗留一定神经系统症
状及体征。
2. 间隔30-40年后再次发病,表现为原患侧肢体症状加重
,且范围渐扩大。
3. 临床以肌肉无力、疲劳和疼痛为主。 4. 电生理证实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鉴别诊断
灰质炎病史,以防漏诊及误诊。
临床表现
疲劳感可表现为全身性,也可以局部肌肉为主,为类
似流感样的疲惫感,体力活动后明显,晨轻暮重。
疼痛也很常见,可为肌肉或关节疼痛,肌肉疼痛通常
为酸痛、烧灼痛或抽筋样疼痛。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肌酶谱、脑脊液检查等往往无异常。
2.肌电图:受累肌肉及未受累肌肉均出现广泛失神经
改变,大力收缩时峰值电压明显升高,甚至高出正 常范围 10倍,提示脊髓前角广泛受损。
肌萎缩侧索硬化
PPS 既往史 起病部位 神经系统体征 肌电图(舌肌、胸锁 乳突肌 、脊旁肌) 脊髓MRI 预后 脊髓灰质炎病史 既往患病下肢 下运动神经元 正常 腰髓前角T2高 信号和/或T1低信号 长期存活 ALS 无 一侧上肢 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 异常 脊髓变细( 腰膨大和 颈 膨大处较明显 ) 多于 3 ~5年内死亡
方法与结果
病例2
肌电图: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右胫前肌、右股内
肌、右腓肠肌放松时可见自发电位,右股内肌小力收 缩时MUP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大力收缩呈混合相。 肌肉病理: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肥大纤维,可见少 量劈裂纤维,偶可见镶边空泡,脂滴含量轻度增多, 符合神经性肌强直病理损害。
结论
对残留或不残留神经系统症状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多
出现的神经系统综合征,表现为新发的肌无力 、疲 劳感及肌萎缩,常伴患肢和肌肉的疼痛。 症状常呈缓慢进展,多呈不对称性,可累及原来病变 肌肉,同时也可累及原来未曾受累下肢,甚至累及双
上肢及延髓肌群。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两种学说:
其一,运动神经元过度负荷学说,由于残余的运动神经
3.肌肉病理:发现50%的PPS患者的肌肉活检有明显
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有T 细胞激活和IgG 、IgM 水 平升高。
诊断标准
Mulder等 1972 年提出经后人修改的诊断标准:
①有脊髓灰质炎病史并遗留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并经神经
系统体格检查和电生理证实;
②损害的神经功能(完全或不完全恢复)稳定达 15 年以上; ③新出现的急、慢性进行性肌无力伴肌肉易疲劳、肌萎缩或全
头肌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左侧腓肠肌可见纤颤电位
和正锐波;舌肌、胸锁乳突肌、脊旁肌肌电图正常;
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
方法与结果
病例2
患者,女,34岁,因“右下肢无力、变细32年,加重
伴疼痛、肉跳1月”就诊。查体:双上肢肌力Ⅴ°,双 下肢肌力Ⅳ°,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桡骨膜反射 (++)、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s sign (-)。 双下肢可见不自主肌肉收缩,呈波浪状。右下肢膝关 节上6cm处较左侧细2cm,右侧臀部肌肉较左侧萎缩 ,四肢针刺觉正常。
治疗
治疗上目前此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案,有人尝试性使用
丙种球蛋白和/或甲基强的松龙,效果均难以肯定。合
理运动、避免进行一小时以上的引起疼痛和疲劳感的
剧烈运动、日常生活模式管理、避免重体力劳动对 PPS患者非常重要。
意义
故有与上述2病例类似病史患者应考虑脊髓灰质炎后综
合征可能,有类似症状者应进一步追问有无早年脊髓
反复误诊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报道
高伟明 喻绪恩 石永光 胡文彬 王训 杨任民
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目的
回顾2例反复误诊的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临床表
现、体征及辅助检查,以了解其临床特点。
方法与结果
病例1
患者,男 ,35岁,因“左下肢无力、变细34年,加
重2年”就诊。查体:行走时左下肢拖步,左下肢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