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的成因
迟雅
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自闭症的病因。有多种病因学说,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儿童孤独症,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介绍以下几种业界认同度较高的假说,谨供参考。
1.新陈代谢疾病
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可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或称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PKU是氨基酸代谢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全球发病率约1/1.5万。
苯酮尿症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特点是患者尿中可排泄大量的苯丙酮酸。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PKU)就是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苯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4.1),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并非由于基因缺失。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40%患病。引起苯酮尿症的基因是PAH 基因,病因诊断就是检测PAH基因突变。PAH 基因突变的检测不仅可以对患者做出病因诊断,而且对胎儿可做出产前诊断。
典型PKU病例出生时多表现正常,在1~6个月后婴儿逐步出现智商(IQ)降低,并出现易激惹,呕吐,过度活动或焦躁不安,有些婴儿出现湿疹。身体或衣服可闻到特殊的气味,如霉味或“鼠味”,是该病患儿的特征性表现。智力低下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约90%以上的患儿可有中至重度智力低下,6个月以后IQ迅速下降,至1岁时降至50;3岁时降到40左右; 5~6岁时测定IQ评分通常<20,偶尔为20~50,很少>50。患儿1岁后,运动发育也明显落后,语言障碍最突出,可有步态笨拙、双手细震颤、协调障碍、姿势怪异及重复性手指作态等。行为异常表现为多动、易激惹、激越行为和情绪不稳等,见于约60%以上的患儿。癫痫发作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常在1岁左右发病,约25%的严重智力迟钝患儿可有癫痫发作。临床表现最常见为屈肌痉挛,其次为失神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可见婴儿痉挛症。
本病诊断应强调早期诊断,以便得到早期治疗,以避免智力发育障碍。要得到早期诊断必须在新生儿中进行苯酮尿症的筛查。乳儿期以后出现精神发育迟缓,智商降低,头发红棕色,皮肤色白,伴或不伴抽搐发作者,应考虑本病之可能。可作尿中苯丙酮酸测定和血浆苯丙氨酸在200mg/L以上者当可确诊。
PKU 症是遗传性疾病,PAH 基因突变是无法根治的。但可避免高苯丙氨酸血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即对大脑的损害)。治疗目的在于减少体液中苯丙氨酸及代谢产物含量,防止或减轻脑损害。
典型PKU的治疗关键是控制饮食中苯丙氨酸(PA)的含量,采取低苯丙氨酸饮食,婴儿
期可用人工合成低苯丙氨酸奶粉喂养,国内也有出品,既能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最低需要,又不会使血中 PA含量过高造成脑损伤。人的大脑发育在出生后头1 年(特别是头半年)是最重要的时期,故饮食治疗应从新生儿开始,如生后6个月才开始疗效很差,4~5岁开始治疗的话,因神经系统发育已基本完成而无效。如控制患儿饮食中PA,血PA含量维持在0.18~0.92mmol/L(5~10mg/dl)疗效可能较理想,可提高智力发育。然而,断奶后再维持低苯丙氨酸饮食并非容易,因动植物蛋白中PA含量均可达0.18~0.31mmol/L,必须严格限制蛋白质饮食,还要充分满足热卡、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需求,需要营养医师制定食谱,进行严密随访。特殊膳食的口味很差,许多患儿难于接受。文献报告饮食控制愈好,IQ发育愈高。如儿童期中断饮食治疗,可再次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迟滞,IQ下降;恢复饮食治疗,仍可望获得一定疗效。国内许多病例是在婴儿后期或儿童期已发生脑损伤时才确诊,此时采取饮食治疗虽不能改善智商,但对控制痫性发作及改善发育迟滞、皮肤湿疹、皮肤及毛发色素减退、硬皮症、精液减少和生殖功能缺陷等仍有裨益。
2.遗传的因素
自闭症不仅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也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过去有研究表明,老年得子者,其孩子患有自闭症的风险是早年得子者孩子的两倍。而一国际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则表明,这种遗传风险因素还可以隔代累积,老年得子者第三代患上自闭症的风险同样要高于那些早年得子者的第三代。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在线版上。
该研究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对瑞典1932年后出生的5936名自闭症患者和超过3万名健康人士的精神疾病诊断细节、他们祖父和外祖父的生育年龄等数据进行对照研究后发现,祖父生育子女时的年龄与其第三代患自闭症的风险成正比。数据显示,与20岁至24岁生育女儿的人相比,超过50岁生育女儿者,其第三代患自闭症的风险是前者第三代的1.79倍;而与20岁至24岁生育儿子的人相比,超过50岁生育儿子者,其第三代患自闭症的风险是前者的1.67倍。
研究人员指出,过去有研究表明,父亲生育年龄过大是自闭症的风险因素之一,而新研究则表明,祖父的生育年龄过大同样是自闭症的一个风险因素。虽然这一关联背后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或许可通过男性精子细胞的突变得到解释:男性精子细胞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分裂,而每一次分裂,都会使得精子基因面临更多的突变可能。虽然大多数的基因突变并不会导致儿童患上自闭症,但这些“沉默的”突变在遗传给健康的第二代后,会影响第三代患上自闭症的风险几率。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自闭症的遗传风险会逐代累积,或与其他风险因素发生反应,直至达到导致精神疾病的阈值。
论文作者之一、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亚伯拉罕·勒玄博格博士表示,这一发现对于全面理解自闭症十分重要,这是第一次在精神病学范畴内表明,祖父的生活方式选择会影响到第三代。勒玄博格博士说:“但这并不是说,如果你的父亲是老年得子有了你,因为有可能增加你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你就不应该要孩子,毕竟这种风险几率很小。”
另有资料显示,20%的自闭症者,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大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最新医学研究发现,儿童患者脑中鸦片素含量过多,故常出现孤独、麻木症状和感情交流障碍等,所以推断,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神经递质存在问题。
3.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自闭症与孕妇体质偏寒或者情绪不良也有一定的相关度。我们曾经进行过心理调适的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回忆说,她当年在怀这个孩子的时候,丈夫出轨,自己心情非常糟糕,又患上了荨麻疹,孩子出生以后,发现是自闭症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