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在美国的斩获令人难以置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美元在美国的斩获令人难以置信

2011年04月07日 13:41

1美元能在美国买什么?

相信不少人都问过,但是知道答案者寥寥无几。当然这都是没出过国的人遇到的问题。出过国的人肯定知道答案,但是没几个人放在心上。多数人都熟视无睹,只知道在国外购物便宜,还不是一般的便宜。于是,评论员郭光东在11月18日《南方周末》撰文说,10多年前一开放出境游,国人出国游井喷得令世人吃惊,外国人发现,中国人出国,志不在山水,而是在乎购物,满世界都是中国的购物战士。所以,有个段子讲,美国人对国人三句话耳熟能详:“真便宜”“我全要”“还有么”。

1美元到底能在美国买什么?陕西媒体从业者魏雅华女士大约刚从美国回来,忍不住回答了这个问题。想不到,11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同时刊用,只不过一个用了1000余字,一个用了500余字。基本答案如下:

1美元在美国能买到的东西,可以是以下选择中的任一项:方便面8包;橙子十来个;一瓶炒菜油;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三碗桶装速食面,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个锅铲;一个咖啡杯;一个盘子;一个儿童用带吸管的杯子;厨房里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1个很精美的工艺品篮子;4卷卫生纸;洗碗剂一瓶;清洁玻璃剂一瓶;一盒室内用固体芳香剂;挺大一瓶可乐饮料(1升);1小罐香肠罐头;一大袋饼干;1包糖;4支中性笔;1包283克的果味胶皮糖;4节5号电池;一包创可贴;一把剪子;1副扑克;一包肉干;一包口香糖。

这30多种商品肯定不全,但是魏女士就列举了这么多。当然,我们知道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七八块,可要从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来看,就会知道这一美元所占的比例叫人多么难堪。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年收入为1.1万元,美国人均收入是4.2万美元。一比较,美国人均收入相当于中国人的30倍。人家挣那么多,花1美元竟然买到这么多东西,与我们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知道这与我们税负有没有关系。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每年的税收增长都是两位数,远远高于GDP的增幅。而且,有些地方税收增长可以翻番,在一些县区增幅都在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税收的高幅增长

背后就是企业税负沉重。在一些垄断行业,交了税,为了利益最大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产品价格定得高高的,出奇的高。电费、水费、油费、话费、路费等等哪一个都是贵得吓人。不能不说,我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块铜板的三分之二都捐了出去,做出了巨大牺牲。

当年,计划经济那阵,“剪刀差”让社会严重分化,城乡“鸿沟”不可逾越,“双轨制”让领导批条价值万金。如今看来,对于那些动辄出国的人来说,这张批条变成了护照,本质上都一样,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请记住一点,即便是那井喷出国者,也永远是国人的极少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一生都要在国内活着消费捐钱。

感谢魏女士让我开了眼,她也纳闷:我们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我们的价格体系到底怎么了?美国人又是如何梳理他们的价格体系的?但愿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忧虑。

为什么美国消费多中国消费少?

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11月12日同意抑制储蓄和开支的“持续严重失衡”,但把如何确认和纠正失衡的棘手决定推迟到明年。这项折衷协议是G20集团领导人两天首尔峰会的结果。奥巴马政府称这一结果是一项成就,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共识:美国消费过多,中国消费过少的长期经济格局再不能持续。(11月15日新华网)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得到一定控制,但世界经济仍处于失衡之中。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当美国人储蓄太少消费太多时,中国人却是储蓄太多消费太少。结果是一个不对称的国际贸易成绩。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经常帐盈余达到GDP 的1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累积实现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政府又用这笔钱购买了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让美国人继续借钱和消费。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创造的财富却让美国人消费,而中国人却因各种原因消费过少。尽管政府决策层多年来鼓励中国人增加消费,但很多人仍更情愿储蓄,而非消费。因而“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被许多国外媒体所质疑,认为中国人忙的只是生产、投资,无法接过消费的大旗,无法为世界生产力提供受纳之地。

不过,中美消费差异大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有一定关系。中国的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而美国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

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况且,中国消费在总体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当前中国人的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

假如仅看GDP增长,那么在全世界面前,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优等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今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假如以国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并非变小了,而是变大了。对于普通人而言,人们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成为一位消费大国的公民。也许中国人的诉求很简单:跑赢CPI。

“中国制造,世界消费。”几十年来,这个口号一直是中国经济奉行的座右铭。但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当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存起来,消费者和各单位加起来每年储蓄2.5万亿美元。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民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现象。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不是一点都不消费。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3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只落在日本之后。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总量的35%,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与此相应,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为什么在一个钱越来越多的年代,中国大众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没有随着GDP同步高速增长?反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设想一下,如果13亿中国人都能如美国人一样,不用为基本的生老病死太过费心,还会如现在这样,偶有余钱就想着存银行吗?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对许多人来说是“三座大山”,有这“三座大山”在面前,哪还敢在其他方面多消费呢。 以住房为例,由于各地的房价太高,透支了普通国民的消费能力,相关的社会保障又不到位,以至于国民普遍不敢消费。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上涨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如政府决策层真的想在国民消费上有所作为,最急需做的工作根本不是鼓励消费,而是放宽居民投资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