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汇总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即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职业中毒处理流程
职业中毒处理流程
职业中毒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立即停止接触毒物:发现职业中毒后,应立即停止与毒物的接触,避免中毒进一步加重。
2. 紧急救援:对于中毒者,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援,如进行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等。
3. 呼叫急救: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现场保护: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保护好现场,避免其他人受到毒物的危害。
5. 医疗救治:医院会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和毒物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洗胃、灌肠、使用解毒剂等。
6. 事故调查:对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毒物来源、中毒原因等,为后续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7. 康复评估:中毒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评估,确保身体完全恢复。
8. 预防措施: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等,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在处理职业中毒事件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正确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中毒者的生还率。
同时,预防工作也至关重要,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
职业中毒基本知识
一、职业中毒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毒物: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毒物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职业中毒:劳动者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二)、毒物的毒性和危害性◎毒物的毒性是指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作业工人的个体因素等影响。
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
例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
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时,使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吸入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导致死亡。
(三)、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有:化学结构、物理特性、毒物剂量、毒物联合作用、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个体状态。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
具有不饱和键或游离键的低价化合物较高价化合物毒性大,如CO>CO2,3价砷>5价砷,乙炔>乙烯>乙烷。
脂肪烃的毒性通常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加强,但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水溶性降低,作用又趋减弱。
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
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毒物剂量:毒物进入体内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在生产条件下,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同时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三篇)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前言中毒事件是在生产工作中常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事件,特别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中毒事件.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中毒发生的风险,本预案旨在指导和规范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职业中毒事件,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二、职业中毒事件定义及分类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因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员工中毒的事件。
根据中毒原因和性质的不同,职业中毒事件可分为:化学性中毒、物理性中毒、生物性中毒和放射性中毒。
三、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流程1. 接到报警- 当接到职工中毒报警时,应立即做好记录,并确定报警人所在位置。
- 快速调度应急小组,确保能够快速响应。
- 当场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通知和协调所需的各相关部门。
2. 组织救援与隔离- 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有毒物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救援过程中不会造成更多的工作人员中毒。
- 确保救援人员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和装备,并遵守有关的应急操作规程和标准。
3. 伤员救治- 将中毒员工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并进行初步的伤员救治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操作。
- 若伤员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求助,并告知中毒原因和类型,以便医疗机构提供准确有效的救治。
4. 中毒源处理与处置- 快速确认中毒源,并依据事先的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和处置。
- 防止中毒源扩散和影响更多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和封堵措施。
- 根据中毒源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清除。
5. 事后善后处理- 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中毒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及时启动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
- 针对事故原因和漏洞,加强职业中毒风险的管控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对中毒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和相关的工伤鉴定。
四、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防与管理1. 制定相关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员工对危险物质的掌握与应对能力。
什么是职业中毒
什么是职业中毒
工业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产品及废弃物中能引起人体物理和化学作用而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影响生命的这种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一般分为金属、类金属和非金属毒物;刺激性、窒息性气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农药等。
按发病快慢和经过及病状的不同,分为急、慢性职业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间由大量毒物作用于人体后而发病,得病急、变化快、病状凶险,虽然毒物在人体内存留时间短,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导致死亡。
如急性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等。
慢性中毒:较低浓度但经常超过国标毒物的生产环境中,长期五防护地工作,毒物在人体内蓄积引起人体器官和功能的变化而发病。
如蓄电池制造和修理业中常发生慢性铅中毒;电焊、冶炼作业中锰中毒;仪表制造、修理业中汞中毒;喷漆作业中苯中毒等。
各种慢性职业中毒都必须由有职业病诊断权的职防专业机构确诊。
职业中毒享受国家规定的劳保待遇。
常见中毒原因:缺乏卫生防护知识;缺乏和违反卫生安全操作制
度;设备的跑、冒、滴、漏和事故;无防护设备或效果不佳;缺少个人防护用品或使用不当,也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职业中毒知识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8443职业中毒知识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职业中毒知识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二、生产性毒物存在形式与分类生产性毒物是指工业生产中,经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成蒸汽。
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为雾,常是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为烟。
(一)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1. 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
常见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
2. 窒息性气体(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某些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被看作有毒性,但当取代空气中的氧,并使氧减少到集体不能耐受的水平时就能引起伤害,甚至致死。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不当,导致工作者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不仅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讨论职业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小李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包括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小李每天都暴露在有毒气体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有机溶剂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小李长期暴露在有毒化学品中,导致了职业中毒。
化工厂应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可能性。
案例二: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张三是一名矿工,他长期在地下煤矿工作,吸入了大量的煤尘。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除尘设备,张三每天都暴露在粉尘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尘肺病,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导致了职业中毒。
煤矿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除尘设备,定期对矿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矿工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案例三:工厂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王五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铅、汞等。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王五每天都暴露在重金属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工厂应该加强对重金属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防护措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重金属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中毒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2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丘创逸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一、职业中毒定义㈠职业中毒: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引起机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状态称为职业中毒。
㈡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而发生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从而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称之为毒物。
㈢中毒:机体过量接触毒物引起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
㈣急性职业中毒: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劳动者一次(经口)或短时间内(几秒乃至数小时经皮肤吸收或呼吸道的吸入)大量接触毒物而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的中毒状态。
㈤慢性职业中毒: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毒物长期反复进入机体引起生理、生化及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的中毒状态或疾病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毒物在急性与慢性中毒时,既可产生相似的症状,也可产生不同的症状。
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毒性和中毒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
例如:高浓度的硫化氢急性中毒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慢性中毒时主要为刺激作用。
在急性中毒时,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在慢性中毒时,主要破坏造血功能。
二、常见职业性毒物在职业性毒物中,常见毒性较强有如下几大类:㈠有机溶剂类:苯、汽油、溴甲烷、二硫化碳、溴乙烷可引起中毒性脑病;三氯乙烯、磷酸二邻甲苯酯、甲醇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病;酚类、卤代烃、吡啶、二醇类、汽油等具有强烈肝、肾毒性作用;而且,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㈡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学物类:铅、汞、锰、镉、铬、镍、铍、砷、锡、铍、锌,及其化合物等;镉、砷、镍、铬、铅、汞、铍、锑等金属毒物还具有致癌性。
㈢刺激性气体类:酸类、碱类、氯气、氨(胺)、酯、醛等毒物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早期引起上呼吸道刺激作用,重者则致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甚至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㈣窒息性气体类: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甲烷、乙烷、乙烯、苯的氨基或硝酸基化合物蒸气、火灾烟雾等毒物能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造成机体缺氧窒息。
急性职业中毒汇总.
职业中毒临床表现的类型
3.毒物和其他病因对同一靶器官损害的异同:毒物和其他病 因所致同一靶器官损害,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临 床表现等既有相同,又有相异之处。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病,同为肝损害,严 重者都可致肝功能衰竭,而发病情况、病程转归和肝外损 害的表现等,又各不相同。 工业毒物砷、铊、正己烷、某些品种的有机磷农药所引起中 毒性周围神经病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在临床、 病情进展等也有异同之处。 刺激性气体中毒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其他 原因,如严重感染、外伤等疾病所致ARDS,其病因一是 毒物的直接作用,另一是原发病的继发作用,在发病情况, 症状、体征、X射线胸片影象、治疗等有相同之处,又有 相异之处。
慢性铊中毒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 等类神经症症状,以后出现毛发脱落如斑脱或全脱(眉毛、 腋毛、阴毛均可脱落),并有视力下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 指甲有米氏纹(Mees’line)。
职业中毒临床表现的类型
2.化学物中毒是常见内科疾病病因之一: 如慢性苯中毒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诸多病因之一; 慢性锰中毒是帕金森综合征病因之一;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中包括刺激性气体; 一些毒物如二异氰酸甲苯酯等为支气管哮喘的外 源性过敏原; 急性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中毒可引起心肌梗死样 损害或弥漫性心肌炎。
职业中毒的临床特点
2 潜伏期的特点:从开始接触毒物到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为潜 伏期;不同毒物急、慢性中毒的潜伏期各有特点。 (1)急性,亚急性中毒
①无潜伏期:接触毒物后迅速出现临床表现。常见于绝大多数刺激性气体, 重度无机氰化物、硫化氢中毒。化学源性猝死也属于这一类型。 ②有潜伏期:接触毒物→潜伏期→典型中毒临床表现。毒物接触后,经短时 间(如半小时或数小时)无症状或仅有轻微非特异性症状后,才出现典 型中毒表现,这种情况较多见。例如吸入有机溶剂当时可无不适,或仅 有轻度头晕、乏力等,经数小时或1d 后才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 系统损害。应注意,有些品种一次吸入后潜伏期可达10h或更长。例如急 性光气中毒、急性有机氟裂解残液气中毒等,掌握毒物有较长潜伏期的 特点,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③潜伏期双峰表现:接触毒物→潜伏期→初期中毒临床表现→中毒症状缓 解→第二期中毒临床表现(典型中毒表现),这是急性中毒潜伏期的特 殊类型,如急性羰基镍中毒等。很多毒物口服后,早期出现恶心、呕吐 等胃肠症状,经治疗后可缓解,再经数小时再出现典型中毒症状。了解 这些潜伏期的特点,不但可避免误诊,也可在初期中毒症状缓解时采取 积极的预见性治疗,以阻止或减轻第二期中毒病情。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张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搬运和混合工作。
由于工作环境中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小张经常感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呕吐的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小张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二,农药厂工人职业中毒。
小李在一家农药厂工作,长期接触农药成分。
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小李经常出现头痛、恶心、眼睛灼烧等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农药厂的工作环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案例三,医院护士职业中毒。
小王是一名医院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和放射性物质。
由于工作中缺乏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小王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皮肤过敏等症状。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害,被诊断为职业中毒。
医院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了这一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
以上案例表明,职业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其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雇主应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培训,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员工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提醒我们,职业健康和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雇主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职业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急性职业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的状况。
职业中毒的定义
什么是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场所 短时间内接触到有毒有害 物质后出现的病理反应, 给工人健康带来危害。
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 区别
职业病是长期工作中受到 有毒有害物质侵害,导致 身体损害与功能障碍。职 业中毒则是发生于短期内 的急性状况。
经济影响
急性职业中毒意味着工人 需要停止工作来恢复,导 致工作效率下降,带来的 经济损失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关注
每个人都有工作中受到保 护的权利,急性职业中毒 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和讨论。
急性职业中毒的防控措施
1 有效管理
建立完善的职业中毒预防和控制管理制度,包括监控、风险氧化碳中毒、苯酐中毒、 有机磷中毒等。
职业中毒的症状与表现
1 常见症状
急性职业中毒的症状包 括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呼吸困难、乏力 等。
2 表现形式
3 危险信号
急性职业中毒的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可能会影 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等。
某些职业中毒对身体的 损害可能是暂时的,但 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 必须尽快发现危险信号 并及时采取措施。
2 个人防护
工人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3 培训教育
提供全面的职业中毒预防培训,包括了解有害物质、识别危险信号以及正确使用防护设 备等。
结论及建议
急性职业中毒对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只有通过合 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这种危害。
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
1
燃烧产物
在火灾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职业中毒的名词解释
职业中毒的名词解释职业中毒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时,由于长期接触某些物质或处于特定环境下,导致人体产生慢性中毒的状态。
这种中毒并非突然发生,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在职业中毒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化学职业中毒和生物职业中毒。
化学职业中毒是由接触化学物质引起的一类中毒。
在众多职业中,接触化学物质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毒的化学品,某些职业如美甲师、美发师和清洁工等还需长时间接触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
这些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容易导致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中毒。
常见的化学职业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消化不良等。
如果职业人群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引起各种严重的疾病,如肺癌、肝癌等。
生物职业中毒是由接触细菌、病毒或其他生物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中毒。
这类职业中毒主要涉及一些从事医疗、动物处理和农业等行业的人员。
例如,医护人员长期接触病人会带来感染的风险,而养殖员工接触动物,尤其是病死动物,也容易中毒。
生物职业中毒通常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
尽管职业中毒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轻中毒的风险。
首先,职业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确保自身的安全。
其次,职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中毒风险。
此外,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职业安全规章制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装备,并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
不仅如此,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加强监管,对于违反职业安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在全球范围内,部分发达国家对于职业中毒的防控非常重视,并大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这些国家明显降低了职业中毒的发生率,并有效减少了职业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因此,职业健康和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体职业人员共同努力。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的现象。
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职业中毒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工厂化学品泄漏事件。
在某化工厂,由于管道泄漏,大量有毒化学品被释放到空气中。
工厂员工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发现员工中毒,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事后调查发现,工厂对化学品泄漏的风险评估不足,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互联网公司员工工作压力过大。
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加班成为常态,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些员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职业中毒的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身体调理,以恢复健康。
案例三,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试剂和病人的体液等。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职业中毒的影响,出现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中毒的风险。
这些案例反映了职业中毒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中的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工作压力过大、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
职业中毒给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一定损失。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其次,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另外,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最后,建立健全的职业中毒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中毒事件,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什么是职业中毒
什么是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和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个脏器损害,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不同毒物可损害同一靶器官而出现相同或类似症状。
1.神经系统表现: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
有些毒物可损害运动神经的神经肌肉接点,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的周围神经病变。
有的毒物可损伤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麻痹等症状。
铅、汞、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等严重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
2.呼吸系统表现: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性肺炎、过敏性哮喘、呼吸道肿瘤等。
3.血液系统表现:可引起造血功能抑制、血细胞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出凝血机制障碍、急性溶血、白血病、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等。
4.消化系统表现:可引起口腔炎、急性胃肠炎、慢性中毒性肝病、腹绞痛等。
5.泌尿系统表现: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泌尿系统肿瘤、及其他中毒性泌尿系统疾病、化学性膀胱炎等。
6.循环系统表现:可引起急慢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血压异常等。
7.生殖系统表现:毒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包括对接触者本人和对其子女发育过程的不良影响,即所谓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8.皮肤表现:可引起光敏感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痤疮、皮肤黑变病等。
什么是职业中毒
什么是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职业中毒的防治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消除毒物在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和工艺改革,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
(3)降低毒物浓度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达到乃至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
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除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其次,对逸出的毒物要设法控制其飞扬、扩散,对散落地面的毒物应及时消除;第三,缩小毒物接触的范围,以便于控制,并减少受毒物危害人数。
(4)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与个人卫生,对于预防职业中毒虽不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许多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
除普通工作服外,对某些作业工人尚需供应特殊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
如接触强碱、强酸应有耐酸耐碱的工作服,对某些毒物作业要有防毒口罩与防毒面具等。
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减少毒物作用机会,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等。
(5)增强体质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锻炼,注意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组织青年进行有益身心的业余活动,以及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等,对提高机体抵抗力有重要意义。
(6)严格进行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健康检查要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将其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实施就业前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症者参加接触毒物的作业。
坚持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工人健康情况并及时处理。
名词解释:职业中毒
名词解释:职业中毒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可分为:(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种中毒少见,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出现意外时。
(2)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1.能进入身体的化学性物质叫“毒物”。
读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叫“中毒”。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过程中所见到的毒物: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等状态。
〈1〉呼吸道吸收(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经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
〈2〉消化道——手被毒物污染,清洗不干净,随食物、饮水、吸烟等进入消化道——经小肠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3〉皮肤——毛囊(与脂溶性、水溶性有关)——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但比较慢)3.毒物的毒作用:毒物对正常人生理活动影响是间接的。
毒物在体内表现出对某些组织、部位或系统的毒作用有选择性。
当这些组织、部位或系统发生变化后——产生全身性中毒表现。
如有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由于胆碱脂酶被抑制产生——已酰胆碱蓄积——出现中枢神经障碍。
如一氧化碳中毒——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缺氧——脑水肿——肺水肿。
如苯——急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慢性中毒血液系统损害。
如砷化物中毒——引起溶血。
如氰化物中毒——引起细胞内窒息。
如铅中毒——中毒性脑病、腹绞痛、慢性中毒垂腕、周围神经病。
如汞中毒——震颤、易兴奋、神经系统病变。
如锰中毒——引起帕金森样表现——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如镐中毒——慢性中毒、骨质疏松、软化病理性骨折。
如二硫化碳中毒——神经系统改变、动脉硬化、如铬中毒——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穿孔。
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填空题]1职业中毒概述参考答案: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这些化学毒物主要是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接触到。
[填空题]2职业中毒现场应急处理内容和步骤参考答案: 1.现场应急处理内容(1)急救措施: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场所,脱去污染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群体发病时迅速分检轻、重症患者,以便医疗急救或转往医院救治。
(2)负责中毒事故的接报:根据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3)现场保护和应急监测: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设备、工具、材料,并及时采集污染区的毒物样品。
(4)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患者数、死亡人数、可能涉及人数;查清毒物来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分析事故性质和发生的原因。
(6)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初步评估后,可对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问题提出建议。
(7)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和开展职业卫生教育。
(8)提交调查处理报告。
2.中毒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步骤(1)接报:记录好报告人姓名、单位、事故单位、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泄露的主要化学毒剂的种类和剂量、有无伴随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现场伤亡情况、周边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等。
(2)派出救援队伍并携带必要仪器设备,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3)现场危害源控制和识别。
(4)设点开展现场急救并注意自身防护。
(5)现场检伤和病员分类:在发生群体性急性中毒时,应当对中毒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优先抢救病情危重患者。
对重度中毒患者,中度中毒患者,轻度中毒患者,死亡患者分别在躯体明显部位固定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标记,以显示需要处理的级别和方式。
(6)转运。
(7)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填空题]3急性有机磷中毒事故现场处理参考答案: 1.接报掌握事故信息,携带洗消剂(器材、地面)、救护车辆配备供O人工呼吸机、心脏除颤器、各类特殊中毒急救药品和常规急救药品及器材(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止血、包扎、固定器材及担架及时到现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生物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窒息性毒及刺激性毒等;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毒、有机毒、无机毒等;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在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半成品、副产品、辅助剂、废弃物均可成为生产性毒物。
这些生产性毒物可呈气体、液体、烟雾、蒸汽、粉尘等形态存于生产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危害。
按照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不同,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三种类型。
有些毒物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如铅、锰等,急性中毒较少见,而有些毒物如氯气、硫化氢、砷化氢、氰化氢等主要引起急性中毒,其慢性中毒极为少见。
多数毒物因接触条件不同,既可引起急性中毒,又可引起慢性中毒,如苯,一氧化碳等。
中毒可以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等多个系统和脏器造成损伤。
不同的毒物对人体的损伤不同,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也不同。
如:急性苯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可造成醉酒状、视物模糊震颤、抽搐、谵妄、昏迷,慢性苯中毒以血液系统的损伤为主,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等。
正己烷中毒主要损伤周围神经,严重者可造成四
肢瘫痪。
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主要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可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恶心、呕吐、腹绞痛、贫血等,并可造成流产、胎儿发生畸形。
婴幼儿铅中毒可以影响智力发育。
职业中毒不仅对劳动者造成伤亡,而且,也给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预防职业中毒:毒物进入人体达到一定量以后才会发生职业中毒,因此只有防止毒物进入人体内,或限制进入人体内的毒物量,就可以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
1)首先进行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工艺改革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使工艺路线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尘毒物质,或将尘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或以无毒、低毒新工艺取而代之。
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生产设备密闭,加强通风排毒,努力使生产程序连续化、机械化、隔离操作、自动控制等。
职业中毒常由于生产设备或管道的跑、冒、滴、漏引起,因此要针对生产过程中使用或生产毒物的工序,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防止跑冒滴漏。
2)坚强个人防护,备防护设备,并能正确使用、保管、定期维修。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再车间进食,工作后及时更换衣服,洗手等。
3)开展车间空气监测和对接触人群的健康监护,定期进行监测。
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对职业病患者要及早做出正确诊断,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和促进康复等。
4)对干部及工人进行有关中毒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发生中毒时报告与处理
1)发生急性中毒时,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职业病防治所或防疫站)报告,同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切断污染源,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如:脱掉被污染的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呼吸心跳停止马上做人工呼吸等,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急救与治疗。
2)迅速摸清现场情况、中毒发生的确切地点、中毒人数、临床特点及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
3)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临床病例总结,写出结案报告,内容包括中毒时间、地点、毒物名称、中毒人数、死亡数、中毒原因、处理经过、危害程度及经济损失等,报告交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抄报各级中毒控制中心。
职业中毒类型
1、急性中毒: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吸入或接触毒
物。
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某些毒物。
铅中毒,尘肺;
3、亚急性中毒:接触后3~6个月发生;迟发性中毒,锰中毒,亚临床状态,铅吸收。
常见职业中毒:
1、金属中毒:铅、镉、汞。
2、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氨、氮氧化物,出现急性支气管炎、
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症状和体征。
3、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氢氰酸,缺氧而发生昏迷等症状和体征。
4、有机溶剂中毒:苯、氯仿,有亲神经性,主要引起麻醉作用。
此外,苯慢性表现抑制骨髓造血;氯代烃具有肝脏毒性。
5、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胺、硝基苯。
6、杀虫剂中毒: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职业中毒的预防
在预防职业中毒中,应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
1.消除毒物
2.降低毒物浓度:使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减少人体接触水平,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
技术革新、通风排毒:如果工艺不允许密闭或密闭不严,有毒物
逸散到车间空气中,要采取局部排风措施排除毒物;建筑布局合理:分开有毒无毒工序、尽可能将毒物逸散车间独立出来。
3.个人防护:(过滤式口罩、防毒面具、滤料选择)。
4.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防止跑、冒、滴、漏。
5.职业卫生服务:对人员体检、对场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