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合集下载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产城融合相关资料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

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 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

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产城一体发展战略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城市的发展。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践中,产城一体发展战略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要确定城市的核心产业。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产业优势和资源,因此在确定城市的核心产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例如,某个城市的核心产业可以是制造业,因为该城市拥有一批优秀的制造企业和丰富的制造资源。

确定核心产业后,可以通过推动核心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其次,要加强产业与城市的合作。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产业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合作。

城市应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

同时,城市还可以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某个城市可以为新建的企业提供免费的土地和低利率的贷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第三,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支持,因此城市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培训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城市发展。

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支持和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最后,要注重产城一体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产城一体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

城市应该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避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例如,某个城市可以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产城一体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确定城市的核心产业、加强产业与城市的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注重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产城一体化,指城镇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的产业与生活服务中心作用。

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城镇可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交通等生产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和创新发明,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依次传播和辐射出去。

同时,在劳动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中的基础上,城镇还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

产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产业园区2.0版无论是一般工业园区还是国家高新区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性产物,其终极目标是要变成城市组团。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以园区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1.0版的模式。

经过20年的探索,1.0模式要进行版本升级了,走向产业园区2.0版。

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0~30年。

推进产城一体化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

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一体化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还要开展社会管理,比如文化、教育等;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综上,产业园区引导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结合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的人本关联性,从而实现产业与城镇配套的双重效应。

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包括旅游综合开发区、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区、休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完全可以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区3.0版。

因为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小城镇工业园区的“产城一体化”规划

小城镇工业园区的“产城一体化”规划

小城镇工业园区的“产城一体化”规划作者:乔显琴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0期摘要:当前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城、园矛盾愈发突出,为缓解矛盾,实现城园和谐、可持续发展,“产城一体化”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简要叙述了产城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产城一体化”目标下,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的重点。

以月河工业园区为例,介绍了工业园区实现城园一体的产业结构选择、城园空间关系、用地布局、生态系统规划。

关键词:产城一体化、小城镇工业园区、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1.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及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小城镇乡镇企业作为非农化的主要途径得到快速发展。

80年代,在国家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热潮下,地方为追求集聚利益鼓励乡镇企业集聚成为了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端。

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至今仅30年时间,期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今,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土地规划的普及,各地都开始兴建工业园区。

建设工业园区对于城镇用地集约使用、改善城镇整体环境有良好效应。

小城镇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为城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大量问题。

由于园区规划不当带来的城、园矛盾主要体现在:城园用地竞争,园区功能单一、产业布局混乱造成园区发展动力不足、城镇竞争力弱,因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带来的城镇就业、居住问题,城镇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等。

城、园矛盾已成为阻碍园区与城镇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

以“产城一体化”为思路,进行工业园区规划是实现城、园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探索。

2.“产城一体化”内涵十七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等理论,将小城镇建设发展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并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互动,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产城一体化”是对城乡统筹与新型城镇化理论的提炼,是对城镇建设中协调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实现城乡统筹的方法的探索。

“产城一体化”指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的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产城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产城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产城综合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一、产城综合体的内涵及意义1、产城综合体的内涵“产城综合体”是指通过产业区与城镇区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支撑和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在城市核心中心较远地区,以产业结合城市的模式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产城综合体的具体表现形态可以用新型厂房+科研办公+企业会所+生活公寓+生活商务五大业态+五星级的物业管理服务来表示。

新型厂房、科研办公楼,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办公的需要,公寓和住宅可以解决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提高员工稳定性;而园区配备的食堂、超市、宾馆等组成生活商业街,满足员工日常需求;企业会所,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最前沿信息、资源、技术交流及共享平台,五星级的物业管理服务和优惠政策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后顾之忧,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安心的家。

2、建设产城综合体的意义产城综合体是集工作、生活、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将城市服务功能渗入产业区内,以产业链相连系的厂房综合体使得生产区与生活区融合、生产区与公共游憩区融合、生产区与配套服务区融合。

园区内的产业工人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需要走几分钟就到家,周边超市、购物街区、公园等就在家的附近,购物、娱乐近在咫尺。

从而有效地打破过去工业区功能单一的状态,避免其一到晚上就毫无生气的状况。

因此,产城综合体一方面带给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建立起产业平台和产业要素。

实践证明,建设“产城综合体”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等具有极大的放大效应。

章贡区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按照“3+2”模式,打造产城综合体,在赣州市率先建成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3+2”是在现有的沙河工业园和水西工业基地两个园区的基础上,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生物制药3个产业分别打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产城综合体”。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将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都融入到城市中的发展模式。

它既保留了传统的工业生产,也注重新兴的服务性行业,使得企业能够在当地就进行生产,而不必大量迁移到外部去寻找资源。

此外,它还能够促进当地人民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
得整体社会风气更加团结。

通常情况下,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是要明确当前区域所特有
的特性并制定针对性战略来应对不同行业间存在的竞争问题。

然后根据评估出来的数据来
制定针对不同行业间协作方式以及如何将已有资源用上最大化效能。

随后就是要根据评估
出来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保障方法们保障当前区域内部所存在竞争者之间能够相对平等竞
争并拿出看好成效。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将产业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融为一体,促进经济与城市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民进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而新型城镇化模式注重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这一新模式中,产城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城融合首先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在新建城区时,可以合理划分区域功能,将产业园区、商业区、住宅区等相互融合,减少人口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产城融合体现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

通过将产业园区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在产业园区建设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也可以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和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环境。

产城融合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通过发展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

而城市的发展也为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消费者。

通过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既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也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产城融合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取决于城市的产业和城市的环境。

通过将产业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相融合,可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产城融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绿色、智慧的新型城市做出贡献。

产城融合概念

产城融合概念

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一、简介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

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

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全面理解产城融合的内涵,有利于提出更为合理的规划建议。

二、发展路径(1)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

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把握产业趋势,引领产业变革。

产城融合在于突破早期城镇化的弊端。

而城市更新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未来前沿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城市发展意义,如此落实产城融合,城市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3)兼顾国际化城市竞争。

国际化竞争格局是中国搞新型城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全球产业正在发生新的重点转移。

借助产业结构转型机遇,吸引优质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三、社会意义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

具体意义体现在:1、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2、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四、折叠发展建议1、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发展新兴产业。

区域一体化名词解释

区域一体化名词解释

区域一体化名词解释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行政区的公民在自由迁移、自由择业、自由就业、自由流动、自由集会、自由结社、法律上相互承认国籍、经济上相互融合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形成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过程。

在某些条件下,如在大城市郊区与外围地区之间或边远省份与中心城市之间可能出现区域一体化现象,即在政治上已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区,而在行政上又未设置行政区域界线。

但应当注意,这种区域一体化往往与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趋同相伴随。

区域一体化是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日益突出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短短的30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完全符合区域一体化规律。

区域一体化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 1)区域内存在明显的、稳定的产业分工;( 2)区域内的市场容量足够大;( 3)公民跨区域的移动非常容易;( 4)商品和服务可以便捷地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5)技术进步对企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导致了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6)政府通常需要做出较大努力,才能推动地方一体化。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企业根本无法单独实现区域一体化。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结构差异性带来的外部性问题。

第二,交易费用与组织效率差异性引起的效率损失。

第三,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性之间的冲突。

第四,经济增长与扩大公共服务的矛盾。

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途径有以下几点:第一,将制度与政策安排和财税金融支持结合起来,优先选择技术创新和节约型增长方式;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第三,转变消费观念,发展服务经济;第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五,进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类型包括: 1)横向区域一体化,包括产业关联度大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纵向一体化; 2)纵向区域一体化,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一体化; 3)空间区域一体化,是指在地理空间上邻近的区域之间的一体化。

“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化与商业发展研究

“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化与商业发展研究

“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化与商业发展研究作者:郑承志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05期内容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

新型城镇化是提升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

“产城一体”是普遍规律,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

无商不能成为城市,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商业的支撑。

实现“产城一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商圈,创新商业业态,促进消费升级与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商业创新路径新型城镇化依赖“产城一体”“产城一体”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产城互动。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所形成的企业集合体。

它是工业化过程中一种明显的经济现象,对增强整体竞争优势,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郑承志,2005)。

城市必须有产业支撑,这是无疑的。

因为缺少产业支撑的城镇只能算是“空城”。

只有增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才能吸纳就业和实现人口集聚。

就大中城市而言,不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就是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芜湖市,之所以能成为安徽省的次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核心之一,离不开其拥有的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

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这方面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过很好的实践探索。

例如,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农村,依靠产业集群模式,创造了绍兴轻纺工业、温州制鞋业、顺德家电业、东莞电子业等的辉煌。

“以群兴市,以市兴城”,是城镇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

就安徽省来说,无论是入选全国“百强县”肥西县,还是经济发展态势比较好的县(市),其城镇化水平都是与产业集群紧密相连的,如2012年安徽省人均GDP排名前五位的繁昌县、宁国市、肥西县、芜湖县、当涂县等,其产业集群就有效地提升了城镇化水平。

但是,就县域情况看,商贸流通业都未进入重点产业群。

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

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

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

这一发展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突破产业和城市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一、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的内涵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将产业、城市和人居环境三者紧密结合,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将产业和城市分离开来,导致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断裂。

而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则强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同时也通过城市的建设为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相互融合: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

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强调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相互融合,通过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相互支撑:产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而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也需要产业的支持。

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强调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相互支撑,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措施,促进产业与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

二、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的实施途径为了实现产城站人一体发展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整体规划,明确产城站人一体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利用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等,以激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产城站人一体发展。

2.打造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是实现产城站人一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建设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

3.优化城市设计和建设: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人居环境的提升,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产业一体化名词解释

产业一体化名词解释

产业一体化名词解释
产业一体化,又称产业整合,是指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合理化,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理邻近的地区和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结构的互补性、布局的合理性,按照区域内各地区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的阶段和层次,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支撑,加速产业整合与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上中下游产业链延伸和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在区域内的最大化分工与协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产业一体化的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产城融合的概念解析

产城融合的概念解析

产城融合的概念解析产城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将产业与城市空间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模式中,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往往是分开的,而产城融合的理念突破了这种分隔,提出了一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新思路。

一、产城融合的意义产城融合的实践和推广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其次,产城融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发展的繁荣将带动就业需求的增加,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产城融合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资源流入。

二、产城融合的实践案例产城融合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深圳是国内最早推行产城融合理念的城市之一。

深圳将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使深圳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

另一个例子是杭州的滨江区,这个区域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通过与城市的融合,形成了一种集住宅、商业、办公和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发展模式。

三、产城融合的实施策略要实现产城融合的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城市规划部门需要进行功能布局和空间规划,将产业用地和城市空间进行有机结合。

其次,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和扶持产业发展。

同时,要加强产业链的衔接,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

此外,城市建设部门还需要注重提升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产城融合的未来展望产城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城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产城融合的实践和研究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百度百科)

城乡一体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城乡一体化英文名称:rural-urban integration定义: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百科名片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录产生背景基本概念不同理解实现方式产生背景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近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基本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不同理解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产城一体化,指城镇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的产业与生活服务中心作用。

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城镇可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交通等生产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和创新发明,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依次传播和辐射出去。

同时,在劳动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中的基础上,城镇还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

产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产业园区2.0版无论是一般工业园区还是国家高新区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性产物,其终极目标是要变成城市组团。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以园区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1.0版的模式。

经过20年的探索,1.0模式要进行版本升级了,走向产业园区2.0版。

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0~30年。

推进产城一体化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

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一体化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还要开展社会管理,比如文化、教育等;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综上,产业园区引导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结合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的人本关联性,从而实现产业与城镇配套的双重效应。

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包括旅游综合开发区、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区、休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完全可以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区3.0版。

因为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产城融合解读

产城融合解读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背景解读(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20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

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

)(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

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14 年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推进产城融合

推进产城融合

推进产城融合推进产城融合,使开发区由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产城融合,也就是产城的一体化,或者说是组团式发展的产业新城,它是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并进,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状态。

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是当今世界产业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作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这样一个新兴载体,在未来,我认为必将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它的核心,内涵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等多元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产城融合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产物,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城市功能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这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要素的不断集聚。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跟城市功能协同共进,相辅相成的这样一个合理的结构。

一方面,产业发展集聚各类要素,催生城市功能的这样的需求,促进专业性外部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发展,来让城市功能提升。

另外城市功能的完善将进一步聚集人气,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强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载体和依托。

进一步来强化产业的集群,助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产城融合应该是实现产中有城,城中有产,产城一体,联动发展。

产中有城,就是要在产业区的内部加快完成城市生活的这样一个服务配套,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社区,实现生产与生活的有机联动。

城中有产就是要在新城加快形成功能性产业支撑,突出高起点、高定位和高端功能,促进新城发展从形象塑造向功能塑造提升。

产城一体就是要在产业区和新城当中统筹规划各类功能要素、产业要素、生活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区与新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联动发展就是通过深化规划联动、功能联动、产业联动、交通联动、机制联动和政策联动,突出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和功能集成,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联动发展格局。

产城融合按照生活和工作相融合促进的理念,着眼于一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和运行的需要。

导入的人口和产业要相匹配,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这样一种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城一体化(百度百科)
产城一体化,指城镇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的产业与生活服务中心作用。

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城镇可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交通等生产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和创新发明,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依次传播和辐射出去。

同时,在劳动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中的基础上,城镇还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

产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产业园区2.0版
无论是一般工业园区还是国家高新区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性产物,其终极目标是要变成城市组团。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以园区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1.0版的模式。

经过20年的探索,1.0模式要进行版本升级了,走向产业园区2.0版。

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0~30年。

推进产城一体化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

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一体化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还要开展社会管理,比如文化、教育等;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综上,产业园区引导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结合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的人本关联性,从而实现产业与城镇配套的双重效应。

以泛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包括旅游综合开发区、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区、休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完全可以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区3.0版。

因为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具有最直接的联系。

一般工业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工业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形成、商业服务配套。

而泛旅游的产城一体化,产业中包含居住、产业中包含商业服务。

因此,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交融发展,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土地开发与房产开发整合,商业模式非常良性。

规划技巧
产城一体化规划,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1.产城一体化规划,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新兴工业;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泛旅游产业。

扶持规模企业,推动其发展成为城镇支柱产业的主体。

要优化流通结构,包括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流通结构,充分利用市场动力促进流通渠道多元化,规范各类市场的运行规则,增强城镇流通承载力。

要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建立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相结合的投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2.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镇建设规划,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要加快城镇住房、给排水、燃气、电、交通、绿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体育中心、客运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医院、市民文化广场、影院、剧院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以此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产城一体化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统筹管理,做到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筹资渠道应多元化,可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金,并逐渐增加社会资金的比例。

3.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整合规划,需要协调产城、城乡、非建制管理
产城一体化的规划,必须进行整合规划,要实现大综合,同时必须实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

在综合发展方面,对于产业与城镇之间的功能分隔与融合,必须整合互动,镶嵌配套,优化集约,人本协调。

对于城镇区与农村,要按照城乡统筹原则,结合新农村社区,实现整合。

很多产城一体化区域,不是建制镇,其社会公共机构与设施,如何合理配套,如何管理,如何服务,需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