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及其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及其政策建议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形态,不仅能够满足贫困地区居民的金融需求,还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本文将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概况数字普惠金融是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结合,通过移动支付、在线借贷、货币等手段,为无法或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全球数字普惠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和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相关和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2.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1)满足巨大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口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服务,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手段使得金融服务更加平等和普惠,能够满足这一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
(2)促进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铺设大量的网络和开设分行,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送到用户的身边,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
三、存在问题1. 数字鸿沟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困难,导致居民无法享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居民缺乏数字化能力,无法适应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使用。
2. 安全与隐私问题数字普惠金融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这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可能导致用户资金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监管与合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缺乏合适的监管和法律框架,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对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威胁。
四、对策建议1. 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速度。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数字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金融界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全面了解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测度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和发展现状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一直致力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目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领域主要有支付、借贷、理财、保险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平台。
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方法为了科学评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测度方法。
首先,应用普及率是评估数字普惠金融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此外,金融深化指数和金融便利指数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中。
这些指标从不同维度反映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和服务效能。
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便利性,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差距,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
另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助推了消费升级,促进了消费者信贷市场的发展。
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风险管理问题,数字普惠金融需加强对借贷与违约风险等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其次,数字鸿沟问题也需要解决,包括网络覆盖差异、信息安全以及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足等。
此外,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提升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
结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测度方法的进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共3篇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共3篇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1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金融领域,数字金融正在崭露头角,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金融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数字化渠道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行业。
在数字化、普惠化、智能化、开放化等方面,数字金融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首先,数字金融快速普及。
据统计,全球数字金融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球数字金融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44% 。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数字金融发展迅速,领域不断扩大,各类电商平台和支付工具呈现快速崛起的态势。
其次,数字金融不断创新。
在金融科技方面,新一代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结合普及的智能设备和物联网的技术优势,数字金融的创新成果在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推荐引擎、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在金融产品方面,互联网保险、基金、信贷等产品开始丰富多样化。
此外,数字金融已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成为主要的驱动力之一。
在中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字金融已经成为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数字金融成就在国际金融圈落地生根,被视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金融机构前来合作,如英国的花旗银行,意大利的招商银行等等。
而在全球范围内,数字金融也成为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然而,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例如:首先,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问题是数字金融的重要问题之一,金融信息安全和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保障自身安全和保护客户利益的重要措施。
其次,金融监管困境。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和监管机制带来了很大挑战,亟需建立监管标准与配套机构。
2023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是 指利用数字技术 为普惠群体提供 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强 调金融服务的普 及性和可得性
数字普惠金融旨 在为所有人提供 便捷、高效、安 全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是 推动普惠金融发 展的重要手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数字普惠金融的起源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 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趋势 数字普惠金融的挑战与机遇
成功案例二:某金融机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金融机构背景及业务概述
数字普惠金融实践目标与 策略
实践成果及数据展示
经验教训与未来规划
成功案例三:某科技公司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添加 标题
某科技公司背景介绍:包括公司规模、业务领 域、发展历程等。
添加 标题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介绍该公司如何 利用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农民等提供普惠 金融服务,包括贷款、保险、支付等。
添加 标题
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分析该公司数字普惠金 融业务的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如大数据风控、会影响:介绍该公司数字普惠金 融业务取得的成效,如贷款规模、客户数量、 服务覆盖范围等,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等。
添加 标题
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总结该公司数字普惠金 融实践的经验教训,如风险管理、合规挑战等, 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特点
添加标题
数字化程度提高:数字普惠金 融在2023年得到了更广泛的应 用,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为 金融服务提供了更便捷、更高 效的渠道。
添加标题
服务覆盖面扩大:数字普惠金 融的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为 更多的人群提供了金融服务, 包括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等。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
感谢观看
一、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1、数字金融定义与内涵
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数字化渠道,实现资金支付、融通、 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总称。数字金融内涵丰富,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互联 网保险等多个领域。
2、数字金融发展历程
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第三 方支付为代表;第二阶段是金融互联网化,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提供线 上服务;第三阶段是数字金融快速发展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极 大地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创新。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
目录
01 一、数字金融发展现 状
03
三、数字金融未来发 展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重 要分支。数字金融依托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先进技术,为传统金融业务注入了新 的活力。本次演示将对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分析。
四、结论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前景广阔。在面对挑战与机遇并 存的时代,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政策制定者需不断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为数字金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创新,提升服务 水平;消费者应提高金融素养,合理利用数字金融服务。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 现数字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数字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1、深化技术进步
未来,数字金融将更加依赖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技术将 帮助数字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例如,区 块链技术可应用于金融交易记录的存储与验证,减少欺诈行为;人工智能可协助 金融机构进行客户画像、信用评估等工作。
2、完善市场机制
3、数字金融应用现状
数字金融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第三方支付已经普及到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P2P网贷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互联网保险产 品种类丰富,满足了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为线下普惠金融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新时期三个阶段,并梳理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结论;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高度概括。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减贫效应;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要求“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同时明确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指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地要求“增强金融普惠性”。
一、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概念与测度1.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传统金融的内涵一般指资金融通,包括由金融工具、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构成的金融体系。
传统金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小微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绩效目标实现问题,在传统金融环境下,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传统经济理论来看,资本越少,得到的边际回报越高,但由于风险不确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交易成本缺乏等原因,传统经济理论中资本边际回报曲线出现了变化。
基于上述现实困境和基本理论,普惠金融得以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最新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科技赋能金融,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
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普惠金融服务的门槛,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献研究,从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促进效应、乡村减贫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创新创业效应、经济增长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和风险七个方面进行归纳评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总结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个展望。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乡村减贫;创新创业;消费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05-0102-07曲晓东,李苹绣(广东东软学院,广东佛山528225)收稿日期:2022-08-01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人文社科类)(2020W Q N C X 081);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2020W T SC X 112);2020年广东东软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0X K Y T D 01)作者简介:曲晓东(1984-),男,吉林梅河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科技;李苹绣(1983-),女,湖南郴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一、引言2016年9月G 20杭州峰会上,“数字普惠金融”(di gi t ali ncl usi ve f i nance )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数字普惠金融的前身是“普惠金融”(i ncl us i ve f i nance ),由联合国在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上首次提出,倡导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所以普惠金融又被称为“包容性金融”。
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以可负担的成本,持续地为社会经济体中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以外的贫困人口、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体现金融服务广泛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和展望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和展望林玲(福州工商学院,福州350715)摘要: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开篇,随后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水平测度、效用和对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希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展望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1)06-0097-03收稿日期:2021-01-12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9484);福建省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190172)作者简介:林玲(1988-),女,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在数字普惠金融提出之前,普惠金融已经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学界陆陆续续展开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研究,我国也不例外。
2013年,发展普惠金融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被正式列出。
2016年1月,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又将数字化新兴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指引。
2016年3月,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填补基础金融服务空白,鼓励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业务。
2016年6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利用大数据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在推动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正在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2016年9月,鉴于数字化在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及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孵化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并在G20国际峰会上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此来指导其在各国的具体行为。
在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数字普惠金融必将打破重重壁垒,引领世界范围内各阶层和群体平等共享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摘要】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旨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普惠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研究的历史发展,包括起源、演变和影响因素。
其次探讨了普惠金融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如金融包容性、贫困减缓和金融创新等。
然后对普惠金融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讨论,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接着分析了普惠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总结了实证研究的成果和启示。
最后展望了普惠金融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研究对于促进金融包容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实证分析。
【关键词】普惠金融、研究综述、历史发展、主要研究方向、方法论、理论框架、实证研究、成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概述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使更多的人群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低收入群体。
普惠金融旨在解决金融排斥和金融短缺问题,促进社会的经济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工作。
随着普惠金融概念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方法论、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深入剖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对普惠金融研究综述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普惠金融的概念内涵、发展路径和实践效果,为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金融包容和减少贫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的历史发展普惠金融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贫困问题的日益凸显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普惠金融最早是由孟加拉国的格莱班克村的著名案例所引发的,该村的合作银行实践证明,小额贷款能够有效地帮助贫困家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案例支持。
2023普惠金融总结
2023普惠金融总结概述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金融包容,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理念和实践。
2023年,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本文将对2023年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总结,包括重要的进展、主要的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重要的进展1. 数字金融技术的发展2023年,数字金融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通过数字金融技术,传统金融服务得以改进和扩展,使更多人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获得金融服务,如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等。
2. 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并为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3. 区域合作的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也是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进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强合作,分享普惠金融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也建立了跨国合作机制,通过共同合作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共同问题。
主要的挑战虽然普惠金融在2023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数字鸿沟尽管数字金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使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受限。
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数字技术教育。
2. 风险管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用户信息和资金的安全是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许多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微企业存在信用风险和还款能力的问题,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的风险评估和借贷模式来解决。
3. 监管和合规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监管和合规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保护用户权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监管机构需要面对的挑战。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虽然普惠金融在2023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
金融观察Һ㊀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游㊀涛摘㊀要:普惠金融于2005年由联合国首次提出ꎬ此后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ꎬ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ꎮ为更好了解普惠金融的内涵ꎬ本文将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㊁测度情况㊁政策绩效研究㊁发展的影响因素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的研究ꎮ关键词:普惠金融ꎻ文献综述ꎻ研究一㊁普惠金融相关文献综述(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杜晓山(2006)从战略性㊁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角度看ꎬ要建立完整农村金融体系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ꎬ发展普惠金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ꎮ焦瑾璞(2010)认为普惠金融实质上是小额信贷的延伸和发展ꎬ是金融公平的体现ꎬ能够让全体人员平等享受金融服务ꎮ王曙光(2011)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发现普惠金融可以提高农民的信贷可及性ꎬ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ꎬ对于重建农村金融体系㊁阻断双重二元金融结构都有重要意义ꎮ马彧菲(2017)通过测算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并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发现ꎬ普惠金融能够减少收入分配差距ꎬ从而减缓贫困ꎮ(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傅巧灵在借鉴萨玛的基础上ꎬ基于地理渗透性㊁服务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京津冀13个城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ꎮ与此同时ꎬ部分国内学者则对普惠金融指数的测算内容和模型进行了改进或创新ꎮ于晓虹(2016)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基于决策者偏好的投影寻踪模型对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㊁排序和分类ꎮ葛和平(2018)根据2011-2015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ꎬ从覆盖广度㊁使用深度和数字服务支持三个维度选取16个指标构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ꎬ实证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ꎮ(三)普惠金融政策绩效研究杜晓山(2006)在宏观层面提出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ꎮ焦瑾璞(2010)认为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ꎬ政府需要担当一个重要角色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给金融服务机构给予创新空间ꎬ二是制定规章制度㊁监管机制保证生存空间ꎬ三是通过财政激励㊁宏观金融政策等手段引导和鼓励金融服务机构ꎮ杨宜(2018)从政策协同的角度出发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地理空间因素ꎬ研究了普惠金融政策中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ꎬ发现科技金融政策的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作用ꎬ且政策的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ꎮ谢世清通过校准Dabla-Norris的异质性一般均衡模型ꎬ进一步改变参数定量分析针对准入㊁深度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ꎬ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放宽中小企业信贷抵押限制和提高金融中介效率促进经济增长ꎮ(四)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张世春(2010)基于粤赣地区农信社的实地调研发现ꎬ促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发展最好是国家成立政策性小额信贷银行ꎮ王婧㊁胡国晖(2013)将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宏观经济㊁收入差距㊁接触便利㊁金融调控四类ꎬ并从中选取六个指标对其进行回归分析ꎬ指出要实现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ꎬ既需要金融体系的发展ꎬ也要发挥经济㊁社会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ꎮ陆凤芝等(2017)在考虑普惠金融发展积累效应的基础上ꎬ从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地理4个维度选取适当指标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ꎮ二㊁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可以发现ꎬ首先ꎬ现有研究对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㊁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其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分析ꎬ并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ꎻ其次ꎬ我国研究普惠金融的起步时间较国外要晚ꎬ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ꎬ但我国的研究发展成就却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ꎬ如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㊁普惠金融测度方法的拓展等更是硕果累累ꎬ因此研究内容㊁研究思路等得到了极大丰富ꎻ最后ꎬ有些学者对不同类型的普惠金融政策绩效进行初步探索ꎬ进一步说明了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性ꎮ参考文献:[1]杜晓山.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与农村金融改革[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ꎬ2006(10):23-24.[2]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ꎬ2010(10):12-13.[3]王曙光ꎬ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㊁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J].财贸经济ꎬ2011(5):38-44+136.[4]傅巧灵ꎬ赵睿ꎬ杨泽云.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研究:基于13个城市的测算[J].经济纵横ꎬ2019(4):111-120.[5]马彧菲ꎬ杜朝运.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及减贫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ꎬ2017ꎬ38(5):45-53.[6]于晓虹ꎬ楼文高.中国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ꎬ2016ꎬ21(5):18-32. [7]葛和平.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金融ꎬ2018(2):47-53.[8]杨宜.科技金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空间计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18ꎬ16(4):40-50.[9]谢世清ꎬ刘宇璠.普惠金融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ꎬ2019(4):13-21+40.[10]王婧ꎬ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论坛ꎬ2013ꎬ18(6):31-36.作者简介:游涛ꎬ北京联合大学ꎮ11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因及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现状与展望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因及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现状与展望隋 想 徐 娜摘 要:作为传统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化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降低了金融产品的负担和成本,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范围,并通过数字技术为融资困难群体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环境。
然而,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数字普惠金融存在区域差异。
因此,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动因、影响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因地制宜的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统计口径、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度均衡化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使其在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改善民间融资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发展动因;均衡性DOI:10.3773/j.issn.1006-4885.2024.04.153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2-9753(2024)04-0153-151 引 言2016年,G20 Summit(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上首次提出通过数字化金融手段优化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行为均可视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金融以其高效、便捷的发展模式受到政府和金融消费者的认可。
全球学者对其内涵的共性描述体现在均明确突出普惠金融应依托金融科技等支付体系和数字化手段为金融排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Ozili,2018[1])。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收入的促进作用都显著高于传统普惠模式(Geng和He,2021[2];Guo等,2023[3])。
国内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内涵的阐述仍处于动态拓展的丰富过程中,但多数学者和机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锁定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和属性之中。
既往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融资困难群体的受排斥程度,并重点关注和服务于受到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个体从业者和小微企业(PKU_DFIIC,2020[4])。
数字普惠金融的属性应分解为“数字金融”+“普惠”,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要充分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宁宇,2022[5])。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增加,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普惠金融是指技术手段、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等多种手段,通过金融机构向社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居民提供更加普遍、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发展现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截至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红利加持政策的导向和支持是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普惠金融的定位。
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明确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
比如对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给予税收、土地、人员等各种方面的扶持,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用户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为居民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普及、高效便捷、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这与广大居民和企业的金融需求高度契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促进了普惠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
3、多元化模式创新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
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外,目前,还涌现了一系列的新型金融机构,比如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
这些机构采用的服务模式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的生态,还让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发展展望尽管普惠金融的发展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但是,它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进普惠金融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金融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普惠金融的发展也不例外。
随着普惠金融市场的扩张和发展,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多。
为了避免金融风险激增,金融机构需要在产品创新、业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加强风险防控。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1. 引言数字金融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的一种形态。
近年来,数字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对金融业的变革和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字金融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2. 数字金融的现状2.1 移动支付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便捷的支付交易,极大地改善了支付体验。
2.2 金融科技的兴起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金融服务可以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化。
机构间的合作也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科技公司和创新初创企业的合作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边界。
2.3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云计算的弹性和高可用性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 数字金融未来的展望3.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和可追溯的特点,有望在数字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更好地解决金融交易的可信问题,促进交易的高效处理,同时还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去中介化。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合约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数字金融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合约管理和执行,提高合约的可信度和执行效率。
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为金融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3.3 异构技术融合的发展未来数字金融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的融合。
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提供更加综合和全面的金融服务。
同时,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现代经济信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高 菲 费萌萌 阮国燕 西安欧亚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迎来了自身的快速变革,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中的一种主要业态及重点形式。
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的相关资料,采用文献综述方式先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入手,整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意义思考,数字普惠金融的关注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及方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治理及防范等方面的观点,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现状研究中的空白及不足,以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三农问题;普惠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312-02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2016)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为。
它包括通过数字手段,为金融服务缺失或不足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匹配他们的需求,对客户而言成本可负担,对提供商而言商业可持续。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互联网上进行理财、支付的用户日益增多。
2017年,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5亿人,同比增长23.1%,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2亿人,同比增长15.1%。
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考,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深入研究还偏少,且多围绕着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导政策文件梳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作为我国收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为到 “2020年要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2016年9月,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牵头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该原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在该领域推出的高级别指引性文件。
文件提出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势必将在未来成为全球大趋势,实现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平等的共享金融服务。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引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广大普通民众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一领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现状、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现状1.数字普惠金融的成就近年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8亿,其中超过90%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网。
另一方面,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也促进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例如,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小微企业开展移动金融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首先,支付服务发展迅猛。
移动支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支付方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
大量的中国人通过手机支付购物、转账、还款等操作,实现了便捷快速的支付体验。
其次,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普及。
互联网金融平台蓬勃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互联网贷款、众筹、理财等产品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投资与融资渠道,方便了民众的资金周转和理财需求。
再次,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改善金融服务的方式。
在中国,金融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方面。
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信贷评分模型,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准入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2.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较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民中有92.9%使用过移动支付,约710万人使用过互联网贷款,约555万人使用过网络基金销售平台,约9000万人通过互联网参与股票交易。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及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概述数字普惠金融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型金融模式。
它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便捷、安全、可持续的金融工具和机会。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解决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实施效果评估以及结论和展望。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并明确文章结构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定义与背景、重要性以及分类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相关策略,其中包括政策与法规支持、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用户教育与培训。
随后,我们将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综述相关文献,全面了解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所涉及的策略研究。
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详尽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和潜力。
同时,我们将着重探讨政策与法规支持、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用户教育与培训等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此外,本文还将对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总结其中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最后,我们将通过整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所需关注的方向,为学术界和实践者提供指导建议。
2. 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发展2.1 定义与背景:数字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模式逐渐成为解决全球金融排除问题的重要途径。
2.2 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包容性金融发展、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的边界逐渐模糊,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产物,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还使得更多的人和企业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旨在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综述,旨在深入理解其内涵、发展脉络、影响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界定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概念,明确其与传统金融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接着,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究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和主要模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讨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会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监管难题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加深人们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金融包容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科技理论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逻辑和指导思想。
金融包容性理论主张金融服务应广泛覆盖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特别是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正是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率,从而实现金融的广泛包容性。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分布不均,往往导致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金融科技理论强调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挑战和机遇一、引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科技手段,为那些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金融服务需求强烈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
二、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金融科技创新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创新。
通过移动支付、小额贷款、互联网保险等手段,有效地缩小了金融服务的空白地区和人群。
3. 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扩大数字普惠金融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加优质、便利的金融服务。
在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民提供了包括支付结算、贷款、保险等在内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挑战分析1. 数字鸿沟问题虽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部分地区和人群由于信息不对称、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原因,无法融入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中。
应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并通过政策手段推动数字服务普及。
2. 隐私与安全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涉及到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
一旦泄露,将对个人隐私和金融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金融科技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3. 金融诈骗问题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金融诈骗现象也随之增多。
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诈骗活动,给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打击金融诈骗需要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同时提升群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重要战略。
首先,阐述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活动三个研究主题进行述评;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宏观经济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活动
1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要求“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商业模式变革提供了新路径。
二、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概念与测度
2.1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中普惠金融定义是:依据商业可持续和机会平等原则,以相对较低、可承担的成本,给小微企业主、广大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
Honohan等认为普惠金融应实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和实现包容性社会四大功能[3]。
Aditi Kapoor提出金融服务应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所有公民从经济发展中受益[4]。
董玉峰等人指出,传统金融机构应顺应金融科技浪潮,向轻资产、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5]。
2.2 数字普惠金融测度
Beck等人选取八个指标对金融服务水平现状做评价[6]。
Sarma ,Jesim Pais
从产品接触性、使用效用性和地理渗透性构建体系[7]。
焦瑾璞等人结合中国国情,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首次对
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估[8]。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
集团共同编制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
度构建体系用于描述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概况[1]。
三、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主题
3.1宏观经济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激励区域创新发展[9],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包容性增长。
可通过支持电子商务直接助力减贫,或通过涓滴效应间接助力减贫[11],进一步推进平衡发展[10]。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扩大地级市外资利用规模[12]。
詹韵秋研
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数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13]。
3.2产业结构优化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要素重塑提升经济效率[14],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城镇化转型[15]。
多位学者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可直接降低碳强度,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技术影响碳强度[16]。
此外,普惠金融发展不同水平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促进作用强度不同,且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产业结
构升级异质性。
3.3居民活动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10]。
李建伟等人从宏观视角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16],对于低收入和中西部地区最为明显,且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居民消费结构[17]。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学界还是以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主,随着互联网
金融迅速发展,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显得极为紧迫,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
研究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研究对象上。
在现有研究中,大多以农村、地级市、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对
于中小企业和县域层面研究有待完善。
研究视角上。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呈现出差异性,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立足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视角,研究作用机制。
风险研究方面。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应该
在定量研究方面加强。
研究内容上。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概念论述、影响因素分析等
方面,在后续可以进一步从消费者保护、指标体系改进、风险控制与管理等角度
做扩充。
测度方法上。
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测算,
具有一定主观性,可通过采用更加合理的测算方法来构建指标体系。
1
参考文献
[1]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et al.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
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19(04): 1401-1418.
[2]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J]. 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03): 6-12.
[3] Patrick H. Measuring Microfinance Access : Building On
Existing Cross-Country Data[M]. 2005.
[4] Kapoor 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dian economy[J]. Futures, 2014, 56.
[5] 董玉峰, 赵晓明. 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缘起、内涵与构建[J]. 南方金融, 2018(01): 50-56.
[6] Beck T, Demirguc-Kunt A, Peria M S M. Reaching out: 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85(1).
[7] Sarma M, Pais J.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1, 23(5).
[8] 焦瑾璞, 黄亭亭, 汪天都, et al.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 上海金融, 2015(04): 12-22.
[9] 崔冉, 高玉强, 卢昱辰.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区域创新[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2(02): 36-46.
[10] 周林洁, 韩淋, 修晶.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J]. 南方金融, 2022(04): 70-78.
[11] 梁永堂, 祝扬. 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国定扶贫县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 1-14.
[12] 曹可尔. 数字普惠金融与FDI流入[J]. 国际商务财会, 2022(10): 20-22.
[13] 詹韵秋.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J]. 征信, 2018, 36(08): 51-58.
[14] 陆凤芝, 王群勇. 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升[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3): 34-47.
[15] 吴本健, 王饶娆, 张玉. 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J]. 金融教育研究, 2022, 35(04): 17-27.
[16] 李建伟, 崔传浩, 王薇.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增强了“双循环”的内生动力——基于居民消费升级视角[J]. 财会月刊, 2022(12): 137-146.
[17] 邹新月, 王旺.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0, 35(04): 133-1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