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角色转换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校长能够影响和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为新的教学方式导航指路以及提供动力和条件支持。
从传统意义上讲,校长在教育中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于校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做出了全新的设定,校长必须突破过去的行政管理职能,在专业领域中承担起新的职责,即教学领导者。
二、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1、思想引导作用教学改革作为改变教学现状的行为,是受教育思想观念支配的。
教育思想观念是对教育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它涉及到对教育价值、教学、课程、课堂、教师、学生、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认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和向导,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
教育思想观念不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所以,用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是校长领导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
运用思想引导策略可以采用以下具体做法:(1)教育会谈即校长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谈话,就教学问题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在交流中,校长进行引导性提问,教师发表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在一连串的问答中,教师不时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进而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引导下改变教学行为。
(2)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培训选题贴近教师思想实际,使用切合本校实际的案例研讨问题。
校长借助校本培训把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事件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案例,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分析,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而将教学思想行为提升到符合教改要求的轨道上来。
(3)指导反思所谓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思想引导的中介,校长的思想引导只有借助教师反思才能真正产生引导行为改变的作用,即所谓想通了,才能行地通。
在反思活动中,校长的领导作用是:指导教师回顾、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回答并解决教学问题。
校本研修中的校长角色
习与 发现 式 学 习研究 》 。每位 教 师任 意选 择其 中一
个 子课题 。 在规定 时 间内完成 。 在校 长和学 校科研处 的领导 和组织下 . 许多教 师 已基 本完成课 题 任务 . 课 题 成 果 以论 文 的形 式 先 后 发 表 在学 校 编 撰 的第 一 至第 四期 《 大 附中学报 》 科研 成果 专版 ” 。 黑 “ 上
较低 的 问题 , 立 了科研 课 题 《 于我 校 部 分 教 师 确 基 课 堂 教学 效 率 比较 低 的 问题 的研 究 —— 接 受 式 学
定行 之有效 的研修 方案 。学生 、 教师是 学校 的主体 , 也是 课堂教 学 的主体 他 的状 态决定 学校 的生存
发展 , 他们 的状 态 是制 定研 修 方案 的第 一依 据 。校
激 励 性 原则 、 对 性 原 则 、 针 目的 性 原 则 、 行 性 原 可
三是 指 导教学 实 践过 程 : 研究 课+ 试课 + 开 尝 公
课 。我 校研 究课 在 初 中 随堂进 行 . 师无 需特 殊备 教 课, 没课 教 师 听 课 : 究课 结束 后 , 研 全体 教 师 研 讨 , 大 家 各抒 己见 , 同反 思 : 后 由主 管 教 学 的校 长 共 最
、
校长是学校研修方案 的策划者
不 足 的现 象 . 立 了科 研课 题 《 于 我校 部 分 学 生 确 基
课 堂 不愿 学 习 的 问题 的研 究—— 中学 生 学 习 内驱
首先 . 校长 要 全 面 掌握 “ 主 体 ” 本 状 况 , 双 基 制
力 的形 成与 发 展》 ;根据 部分 教 师课 堂教 学 效率 比
个别辅 导和小群 体辅导 。 个别 辅导机 动灵 活 , 针对性
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
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内容提要】为提高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目标定位在帮助新任校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上,即了解社会角色期待、进行职业角色适应,构建专业知能结构、进行职业知识适应,促进校长身份认同、进行职业心理适应。
【关键词】新任校长/角色转换/角色适应/职业适应/身份认同一、任职培训目标应从补缺转变为促进校长角色转换与职业适应从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1989)到《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1999)、《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2001),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初步建立。
尽管目前校长教育培训制度方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地条件差、市场混乱无序、师资质量不高、教材建设滞后、模式方法陈旧等问题,但我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对象是走上校长岗位半年以内的新任校长,他们大多数是从优秀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的,新任校长在由教师身份转变为校长的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在大学的专业职前培养,以任职资格培训为起始环节的校长职后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起初我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目标被确定为使新任校长具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2001年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宽基础+活板块”、“统一性+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模式,努力克服学科化理论课程体系的倾向,但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缺乏选择性、课程功能单一化、课程实施简单化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这种“补缺”模式(deficit model),即为了弥补新任校长存在某些“缺陷”而开展的培训活动,其背后的理论假设是:针对新任校长缺乏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校教育与管理方面知识与经验的现实,进行相应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观摩,新任校长就应顺理成章地掌握校长的角色知识技能,进而能够在今后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扮演好校长的角色。
这是对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一个认识误区。
1.新任校长必然要实现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
校长在学校用人管理中的角色转换
校长在学校用人管理中的角色转换校长进行学校管理通常有两种做法与表现:一类是勤奋工作,学校管理各项事项亲自组织,努力做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一类是工作重点突出,抓大放小,很多具体工作由分管人员组织落实,自己比较宽松自在。
对于勤恳型校长,社会通常会给予比较多的肯定,因为这些校长一心扑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往往了解学校的校风学情,掌握每位教职工的思想动态。
但同时也经常会出现两方面的不利表现:一方面由于校长工作中凡事亲力亲为,工作辛苦,导致健康状况堪忧;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各项工作都必须由校长来拍板,显然削弱了分管领导的权力,易导致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那么现代校长该如何用人?笔者认为校长应做好四种角色的有效转换:做现代学校管理的设计者学校管理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当代教育管理中,学校往往聚集着一批思想活跃、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
对于这样的管理对象来说,校长要充分调动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
可以经常采用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方式互通有无,以扬优点为主导的方式对待大家的管理思想,力求存异求同。
做擅识千里马的伯乐学校管理中,中层干部一般是校长的智囊团。
校长要明确中层管理者应是校长管理的主要对象。
刘邦在总结得天下经验时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因此在一个校长管理团队中,要“上下不相侵”,是谁的事谁去做、谁负责,各类人才展其长、尽其优。
校长千万不要越俎代庖,直接去代替或参与下属部门进行管理,那样往往易形成“属下管理人员少数人忙、多数人看,最后是越来越乱”的局面。
做民主管理的集中者正确的决定,一般来自于民主讨论中。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更要做到集思广益,坚决避免“一言堂”。
民主管理的好处一方面能使校长听到更多人的意见与建议,避免决策失误偏颇;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校长的决策压力,特别是对于管理中人事调整与财务管理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决策时,更要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来进行。
浅谈新课改中校长的角色行为
浅谈新课改中校长的角色行为诸暨市滨江中学陈文汉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新课改终于伴随着响亮的号角滚滚涌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模式,给沉闷的传统教育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欢欣,催人奋进。
以下就校长在新课改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校长应是转变观念的先行者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实践总是有意无意地受着某种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这个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也。
”挑选英才进行英才教育源远流长,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到清末把这种科举制度法律化,都强化了英才教育。
一千多年,根深蒂固,天经地义,以至成为人们办学的一种思维定势,一种传统,一种习惯。
延至今日,地方行政部门更是把升学率作为制约学校的指挥棒,校长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法宝,教师把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的灵丹妙药。
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又不断抬高考试和分数的身价,社会上从众心理更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所有这些都是和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准绳的新课改格格不入的,要冲破这样的桎梏,必然举步维艰。
因此,在新课改中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做转变观念的先行者,带领教师研读新“纲要”,践行新“课标”,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把握新课程的标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还要与教师一起反思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入手,为课程改革寻找动因,探讨课程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目的、性质、任务、特点、要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教师观;同时,还要做教师的“心理医生”,经常接受教师的疑难咨询,帮助揭开教师心中的“疙瘩”,把学校群体带入新课程,努力以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民主合作的管理理念,师生本位的服务理念为新课改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谈校长角色转换
谈校长角色转换作者:李培仁来源:《学习报·教育研究》2012年第18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校长的角色定位、领导能力等,关系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宽,关系到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教育者角色:努力成为“大家”校长无疑是师生效仿的榜样。
作为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大胆进行观念创新,真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等。
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现代人的观念和素质,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增强全面驾驭学校的管理运行。
第二、领导者角色:尽力扛好“大旗”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校长这个学校教育的“大旗”从根本上讲就是“思想的大旗”。
校长应当用正确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思想来源于人正确而有效的思维。
人的思路、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决定其思想水平。
思想有多远,人才能走多远。
令人敬佩的领导是有思想的领导,享有威望的校长一定是有教育思想的校长。
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事业,因此,校长的思想应先于时代、先于社会,与时俱进,以引领影响师生、学校乃至社会。
第三、管理者角色:周密做好“大总”校长这个管理的“大总” 要统筹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所有方面,有效管理学校系统事务,必须把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让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又要以高雅的文化影响师生。
第四、研究者角色:习惯心向“大师”校长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常识,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习惯、创新习惯。
掌握组织课改的主动权,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
第五、协调者角色:多做合力“大使”校长是学校的代表,是连接校内、校外诸多元素的桥梁,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家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校长作为协调者,就学校内部看,需要为教师、学生做好服务;就学校外部看,家长、社区、社会相关组织单位与学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需要校长代表学校与他们建立融洽的、积极的关系,赢得各方支持,实现双赢、多赢。
面对课改校长该做什么
面对课改校长该做什么当前,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长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校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人们说:“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
”因此,校长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老师们一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之中。
换句话说,只有校长首先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改变学校的管理,才能带出一所好学校。
创新是现代校长办学的新理念,是校长领导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
校长要带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努力成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模范。
也就是说,校长不但自己要追求变革,而且要带领全体教师热心地参与变革,不断获取改革的成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校长要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了解新课程、研究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自觉接受新课改的洗礼。
校长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快进行角色转换。
新课改呼唤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由“教”转向“导”。
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的重大变革,校长应该是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其一,要明确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
以往人们以为课程建设与教师没有多大的关系,而这次新课改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
新课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设置了综合课程。
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有利于符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相近学科分隔设置带来的重复交叉现象。
其二,校长要放下尊严,深入课堂。
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校长应该真正深入到课堂之中,体察师生在课改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师生不断探究、不断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这次课改是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变革,中小学校长要做到求真务实,带头实干,率先垂范,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校长负责制下实施师本管理的角色转换
其次, 校长应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的导师和学术带头人 要办好一所学校, 需要在校长的领导下 , 体教师共 同努力才 全
校长 负责制下实施师本管理的角色转换
苏 立军 王 狄 富阳 市教 育科 学研 究 室 ,浙江
富阳 3 l o l4 0
l4 0 富阳市上 官 乡中心 小 学 ,浙 江 富 阳 3 l0
校长负责制 下的学校管理并不是专制 型的管理 , 其本质应该是 人的管理, 我们觉得教育的管理需要一种 以教师为本位的全新的理
、
面向教师的管理是师本意识实施的基础
首先, 面向教师 的教育管理理应是一种开放的管理
我们 处在一个前所未有 的开放 时代 , 这种开放与以往理解 的物 质生产和经济交往的 国际化、 界化有所不 同, 世 它是由高科技 的信 息技术革 命带来 的全新意义上的开放。作为智能化 的技术 , 信息技 术内含着人类的高级文化或高级智慧, 拥有信息技术的人 , 获得 了 文化接受和文化传播 的优先性 、 自主性 , 突破了信息交流的地域性 、 封 闭性 , 自己置身于开放的、 使 与他 人平等的交往环境 中。因此 , 我 们应 当建设一个高度开放的智能化 、 网络化、 数字化 的教育管理平 台, 创造一种崭新的管理者与被 管理者 的互动关系 。它一方面利用 国际互联网络, 让管理系统 中所有成员共享超越 时空的丰 富的信息 资源, 进而突破传统管理体系中管理者或领导者对资讯的垄 断, 提 高员工对管理 的卷入程度, 另一方面, 又通过校 园互联 网络 , 实现领 导与教师( 包括班主任) 间、 导与学生之 间、 之 领 教师 与学生之 间、 教 师与教师之 间、 学生与学 生之 间的 自由、 平等 、 高效的互动。这样的 开放式的管理, 不仅满足了人的新的交往 需求 , 而且也对提高人的 主体意识、 民主意识 、 独立意识等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油未来校长经贴
加油未来校长经贴一、未来校长的定位与角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校长的定位与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既是学校的领导者,也是教育创新的推动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
在未来,校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未来校长所需的关键能力1.领导力:未来校长需要具备卓越的领导力,能够凝聚团队力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带领学校走向卓越。
2.执行力:校长要对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明确的规划,并能有效推动实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3.创新能力:未来校长应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4.沟通能力:校长要善于与师生、家长、社会各方沟通,争取资源,提升学校品牌。
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校长要善于处理与上级、同事、下属的关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6.心理素质:未来校长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压力,保持冷静和果断。
三、培养未来校长的策略与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实践锻炼:通过实习、考察等方式,积累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与研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教育发展动态,交流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4.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以老带新,充分发挥优秀校长的传帮带作用。
四、未来校长的成长与发展路径1.选拔与任用:选拔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管理经验丰富、具备领导潜质的校长。
2.培养与提升: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校长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
3.考核与评价:建立科学的校长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校长发挥更大作用。
4.调整与优化: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校长队伍,优化校长结构。
总之,未来校长应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角色转换与培训行动
1 校长 首 先是 新 课 程 的学 习者 、 导 者 、 育 者 。 . 倡 教 校 长对 于新 课 程 的认 识 和 态 度 , 接 影 响新 课 程 的推 直 进 , 响学 校 实施 素质 教育 。 影 校长 要成 为新 课 程 的学 习者 , 为 教 师学 习新 课 成 程 的表率 。新 课 程是 一 个 新 事 物 , 新 时 代 、 科 技 、 是 新 新 要 求 的综合 体 现 , 是我 国实 施 素 质 教 育 和世 界 课 程 改 革 潮流 的结 合 。校长 要 以积极 、 真 的学 习态度 , 认 理 解 、 握新课 程 的理 念 。校 长 应 从 三 个 方 面加 强 新 课 掌 程的学习: 一 , 第 积极参 加 新课程 的培训 , 面、 全 深入 地 学 习新 课程 的理念 , 明确 新 课 程 的 内涵 ; 二 , 加 教 第 参 育 行 政部 门组 织 的新 课 程 业 务 学 习 , 握 学校 实 施 新 掌 课 程 的基 本原 则 、 具体 要求 , 了解地 方实施 新课 程 的进 展 、 绩 和 问题 ; 三 , 动学 习 当地 和 外 地 中小 学 校 成 第 主 在 实施 新课 程 上取 得 成 功 的经 验 , 以推进 本 校 实 施 借 新 课程 。 以上 三个 方 面 是 层 层 递进 的过 程 , 现 了理 体 论 联 系实 际 的特点 。同时 , 新课 程倡 导终 身学 习观 , 校 长 在学 习 新 课 程 的 过 程 中有 利 于 树 立 终 身 教 育 的 观 念 , 高校 长 的 可持续 学 习能力 和发 展 能力 。 提 校 长要 成 为新 课 程 的 倡 导者 , 学 校 中积 极 传 播 在 新课 程 的理 念 , 力 倡 导 新课 程 。新课 程 对 于 学 校 的 大
浅谈校长应如何用心、用情、用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浅谈校长应如何用心、用情、用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对于校长而言,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使每一位师生获得最大的发展,以期达到完美的教育境界。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校长要学好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以提高自身的学校治理水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
校长想要担负起办好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理应思考校长的治校策略。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一位优秀的校长,要想科学地管理好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就必须有超前的理念、正确的决策,要准确地识人和科学地行事,更要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酝酿自己的角色转换,创造性思考校长的角色定位。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校长作为教育之舟的一名“舵手”,应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带头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校长要练就大器能容的品格,既要当“杂家”,又要当“专家”,要不断学习,加强修养,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懂教育、会管理、有人气、善谋事的学者型、专家型人才。
校长管理学校,也要做“道家”,有道家的思想和管理理念,要善于授权,舍得放权,谨慎用权。
要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副校级干部做“儒家”,协调好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中层领导做“法家”,落实“制度第一”的执行理念。
这里“最小的事”就是关注细节,“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细节决定成败”,要重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运用与实践。
校长要走进课堂,勇当课改先锋,用思想引领新课程。
要到课堂中去,狠抓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工作。
要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师生在课堂上体验、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要走进师生,作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典范,做践行立德树人的典范。
校长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培养人才的决心,使用人才的胆识,引进人才的谋略,关爱人才的美德,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何为领导?笔者的理解是“领先一步,导人一程”。
如何用人,是校长日常事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教育应该根植于学生成长的土壤,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空间和他们的未来发展。
校长的角色错位与转换
校长角色错位与转换盘石中学毕家国内容摘要: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角色“错位”现象十分突出。
校长角色的行政化、企业化、“外交家”、“保安队长”、“消防队长”化,有悖于教育管理的本质需要,校长角色定位是教育发展对校长的需要。
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校长重要角色为:学校改革发展的设计师、学校全局工作的总指挥、全体师生的领跑人。
主题词:校长角色错位与定位因素设计师总指挥领跑人校长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
校长综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一般地说,各国对校长的共同要求是:必须懂得学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并接受专门的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或培训;具备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能力;有相当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修养好,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
校长的职责:①行政职责;②辅导职责;③指导职责;④研究和实验职责。
校长的培养、选拔、任用以及他们的职责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校长是一校之魂。
但是,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和学校自身文化运行机制的问题,如政府办学的缺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凵主管部门考核的“一刀切”(没有差别化)、学校发展缺乏长远考量等等,现行一些学校校长管理角色“错位”现象十分突出。
浅议如下:一、错位为“行政万金油”一所学校,因为其社会功能的全面性,因而当地政府各部门十分重视校长的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什么会议都要校长亲自出席,什么活动都要校长亲自挂帅,哪里都是“一把手负责制”,姑且不论校长是否方方面面都是行家里手,有三头六臂?就是时间分配上也成问题。
校长角色一旦错位成为行政的万金油,是有悖于学校教育管理对校长的特殊要求的,这完全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
校长第一位是教师,教师的阵地是课堂,教不好书的领导缺乏说服力。
校长必须成为一名好教师,“学校领导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既作为教师又作为教育者的技艺,才能充当教师和学生的优秀又有威信的指导者。
“新”舞台中的“兴”角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校长的角色定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 跨世纪素质教 育工 续性 的共 同体 , 集思广益 , 彼此相 互支持 , 不 和肯定。 在 就是以人的发展 为核心 , 发现每一个人 程”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重 求速成绩效的情形下 ,按部就班地进 行一 场静 的独特的价值 ,发现每一个人身上 的闪光点和 视 ,教育工作者 以高度 的历史责任感 和饱 满的 悄悄的革命 。 不同点 , 然后激励之 , 弘扬之。 热情投入到这场 改革浪潮之 中。伴随着新课 程 3实施 人性 化管理 , 让每一位成员走 向成 校长要 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课程领导者 , 发 改革的逐步推进 ,新 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不 功 。 . 挥每一个人 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 使他们 仅对课程实施提 出了新的要求 , 也对学校 管理 在新课程 改革 实施过程 中 , 每一位成员 的 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 中的助力而不是 阴力 , 具 提出了新 的挑战 。 确切地说 , 新课程能否真正进 参与非 常重要 。校要要坚信人力资源才是最宝 体地说 ,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 a 创设一个民 入学校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校长对课程改革 贵的 , 中的每个人都是希望 , 团体 不要放弃影 响 主宽松 、 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 氛围 ;. b满足师生 理念的理解和认 同,以及能否进行积极 的组织 每一个成员 的机会。时下 ,以人为本 ” “ 的管理 , 合理需 求 , 激发师生工作和学 习的动力 ;. c 在激 与领导工作 。因此 , 在这个新的舞 台中, 我们 的 已成为广大校长 的共识 , 所谓“ 以人为本 ” , 就 励 的环境 中, 让师生学会 自我激励 。 学校管理者就更要重新审视 , 转换并定位于这 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发展为本 , 这也是教育 以上 , 是我对 当前新课改 开展 中校长角色 个新兴 的角色 。 的根本 。 重新定位的几点认识。 总之 , 当前绝大部分校长 所有这一切需要一个很长 的适应过程。但 首先 , 关注每一位学生 。 新课程认为 , 学生 对新课 改是关心的 、 支持 的 , 积极参与其 中, 并 是, 作为校长 , 必须身先 士卒 , 首先实现 自身角 是发展的人, 是具有独立人格意义 的人 , 新课程 转换角色 , 探索新 的领导艺术与管理策略, 创造 色的转变 。 改革要建立在这种充分尊重 的基础之上 ,关注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但也不可忽视一部分 校长 l充 实和强化 新课程 改革 的专业知识 与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体验 ,道德生活与人格 存在的等待 、 观望 、 困惑 , 甚至抵触的消极 心态 , 领导技能 。 养成 。 应尽快采取措施 , 迅速扭转这种不 良心态, 使新 要做好一个课程领导者 的角色 , 首先必须 其次 , 关注每一位教师 。教师是课程 改革 轮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实效 ,全面顺 利地 开展 增强教育改革 意识 ,只有在思想深处 树立起新 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者 ,是学生 学习的引. 实施 。 课改的观点 , 才能为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 导者 , 也就是说 , 教师 的教改意识与积极性对 推 参 考 文献 施运筹帷幄 , 组织实施学校科研课题 , 而大面 进此轮素质教育改革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作 『1 从 1王风 秋. 学校 管理新论『 . 尔滨 : M1 哈 东北林业 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校长身为学校的课程 领 为校长 , 如何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呢? 我想采 大学 出版社,0 71. 2 0 ,0 导者, 不管校务工作多么繁忙, 也仍需规划好时 取各种有效 的激励措施 , 每一名教 师成 为能 [ 刘志雄. 使 2 ] 新课改 ・ 新管理 ・ 走新路 ・ 育新人. 惠州 间 ,积极 主动地学习并掌握课 程发展 与领导 的 自管的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市 一 中江 北分 校 相关知识 。都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 他的思想 、 美 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 顿认为 , 人本 f] 进 利 . 长课 程 领 导 : 色、 3余 校 角 困境 与 展 望 言行、学识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 、影响教 管理 的关键 ,就是在对人性 的科学理解的基础 中小学学校管理。049 2 0 ,. 师, 那么加强 自身的专业 知识 与领导建设也就 上 , 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 , 也就是发现 尤为重要 ,也是新课程理念能否有效运用于学 校教学工作的前提保障。 2组 织和协 调新课 改理念 在课堂教 学 中
自觉觉人:校长应有的角色担当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7年第29期(总第269期)▲深度关注自觉觉人:校长应有的角色担当江苏省清河中学 于秀权【摘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在新的发展时期,校长应当以一棵树的姿态去摇动另一棵树,唤醒学生的灵魂,润泽学生的生命,具有“自觉觉人”的角色担当:转变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常态,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唤醒师生成长;构建和谐氛围,形成共同愿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涵养教育生态;探索改革路径,激发办学活力,以高度的创新自觉引领学校发展。
【关键词】校长;角色担当;自觉觉人“小学拿走了独立价值观,中学拿走了自主思考,大学拿走了理想梦想。
”“中国的学生在学校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就是在教室里看着老师发呆,盯着黑板狂抄笔记,然后晚上跳入题海绞尽脑汁苦熬。
中国的学生,是背书做题造就的,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造就的……但绝对不是天性造就的。
”——摘自《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
这是一名人大退学生的愤怒呐喊,虽然言词过于偏激,但也直陈了当下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
作为奠定幸福人生基础的学校负责人和精神领袖的校长,应该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是否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利,是否无意中偷走了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是否客观上延滞了学校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说:“没有与世界先进潮流合拍的教育理念是没法当校长的,没有扎实的德才学识和无私的博大胸怀是当不了校长的,没有抗挫耐劳的坚韧精神和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绝对当不好校长。
”在新的发展时期,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应该有怎样的角色担当,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伊尹曾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企业管理认为,“领导”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其实也就是“自觉觉人”。
可见作为“领导”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担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觉人”的过程,就是努力成就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去服务、成就教师和学生,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中职校长角色转换的“变”与“不变”
中职校长角色转换的“变”与“不变”作者:翁光明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0年第05期【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学校;校长身份;角色转换【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6-0079-02不少中职学校的校长是从普通高中转任而来,工作对象发生变化,校长们的工作重点、方式有一些要继续坚守,有一些将发生转变。
4年前,笔者从普通高中校长转任中职学校校长,任职4年来,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总结出4个“变”与“不变”。
不变之一———立德树人。
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都要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更侧重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育,校长要思考如何将服务人民、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筆者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倡“发现教育”理念,努力打造“三向”(向上、向善、向学)育人生态,构建“三全”(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大德育”体系。
这样的育人体系,既切合“适合的教育”背景,又融入校本化思维,成为可触及、可操作的实施体系。
不变之二———从严治校。
落实从严治校,关键在强化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职业学校的各项工作成效难以定量考核,如不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教师很容易“随大流”“自暴自弃”。
我校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个核心,在课堂教学规范与改革、学生管理精细化与信息化两方面发力,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培养教师的工作情怀,让教师始终保持对职业教育的敬畏、执着和追求。
通过建立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搭建智慧德育平台,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成长情况,感受孩子的点滴进步,家校合力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不变之三———质量至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校长永恒的工作主题。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综合素质、技术技能的发展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标准。
基于角色转换视角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领导 能力 、课程 领导作 为 以及 课程 领 比较清 楚 ,而不 清楚课 程 领导 这个 概 特 别 是 长期 的学 校课 程 管 理 的 形成 ,
导 意识 。校长作 为课 程领 导 者 ,为实 念 ,有校长 把课 程领导视 为教 学领导 , 导致 了校 长课程 领导 权力 在实 际 工作
一 校 长 课 程 领 导 力 的 发 展 现 状 面临的应 然状 态与 实然 状态 之 间存在 是 在实 际工作 中 ,校长 在学 校扮 演更 、
与 背 景
着各 种矛 盾 ,都影 响 了校长 课程 领导 多 的是行 政管 理者 的角 色 ,并没 有把
新 课 程改革 以来 ,对校 长这 一 角 力 的发挥 。
现 复杂 的角色任 务 ,要在 课 程实践 中 有校 长把课 程领 导视 为行 政领 导 ,甚 中 的缺失 。权力 的缺 失 ,对 于校 长在
影响教 师及 其他利益相关 者共 同努力 , 至有许 多校 长把课 程 领导 的概 念等 同 转换 角色 中 ,依 然承 担 的是一 个传 递
程 的创造 者 ,由共 性化课 程 规范 者成 者走 向课 程领 导者 ,摆脱 旧的管 理理 管理 体制 的影 响 ,多数 校长 习惯 听从
为个性 化课 程 的激励者 ,由教 师教学 念 ,从 领导 的角度去 实施 新课程改 革 。 上级 的指示与安排 ,形成 了依赖 心理 ,
水平 的考评者成 为课 程评价 的改革 者 。 但 是传 统的课 程管 理思 想在 学校 管理 在遇 到问题时 ,缺乏 自己处理 的能力 ,
基 于 角色 转 换 视 角论 校 长 课 程 领 导 力 的提 升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叶 娅
摘 要:从校长在课程领导 中的角色转换视 角出发 ,在 了解校 长课程领导 力现状 的基础上 ,分析校 长在 角 色转换 中所面 临的 问题 ,并试 着探 索提 升校 长课程领 导力的策略 ,以期望能为校长有效 实施课 程领 导提供 一些有益见解和建议 。
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
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作者:刘光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2期摘要:任职初期是新任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逐步向主动发展的过程。
角色转换前后,新任校长履行的职业要求与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单一领域转变为全局视野;从侧重“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关注;从自我管理转变为团队管理;从“有人负责”转变为“第一责任人”。
关键词:角色转换;角色适应;新任校长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83-02新任期校长在整个干部成长阶段中处于职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是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逐步向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的关注点、思维方式、心态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一、新任校长必然要经历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
职务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职业角色的转换问题。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的角色定位,校长职业也不例外。
校长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对特定的职业角色的学习和适应,校长就是在扮演自身特定的职业角色,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校长职业生涯的变迁过程就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
西方学者斯佩克在其著作《校长角色》中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并且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职业角色都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活动。
与任职前的角色相比,校长要承担更为重要的职业角色,履行更为重要的社会职责。
1.教育者。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他的职责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方向,不断学习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师生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同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带领师生积极实施;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并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有效评价;指导并促进学校合作式研究的开展;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通过实施相关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角色转换【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校长的角色意识、教育理念、经营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都和以往各个时期有极大的区别,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素质和智能结构是WTO背景下校长的角色变化的要求。
【关键词】理念素质转变21世纪初,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由此,中国进入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
由于进入了WTO,使得国家经济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经济领域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化的,因此也同时引发了学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校的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问题。
而就是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我们急切解决,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校长,其角色就应该与新情况、新问题的产生而必须角色的及时转换。
一、转变角色、解决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领域的变化引发社会的全方位的变化。
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教育将由原来的单边自我开放转向对等多边相互开放;由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向全方位广泛的开放;由试验为特色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开放转向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导向型管理模式的开放,由自主对外开放转向国际准则相互约束下的开放。
正因为这样的开放,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产生动摇性的挑战,也是对政府的教育管理能力的挑战,还是对我们教育规则与人的信用的挑战。
而就是这样的一系列挑战,就必须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必须具有吸收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以提高中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取人之优、助己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竞争力。
同时,应象德鲁克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中的预言:“所有的机构都需要以全球性竞争力作为策略上的目标,必须以世界上顶尖同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否则不会有自下而上的希望,更不用说成功了。
”要以世界上顶尖的教育强者作为标准衡量自己的教学质量,不能用自己比过去稍有进步、横向比较有所前进去衡量取得的成绩。
否则,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永远处于世界教育的低层。
在开放中将会被消灭,不会有生存的希望,更不用说会取得成功。
互联网在文化、技术,观念上震撼着我们生活的基础。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互联网也改变着人类的一切。
互联网存在着特异功能:能缩小时间和空间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性;能够虚拟现实的可能性,拓宽想象的空间;能使人机互动,人格化、人性化地进行问题的处理;能产生信息的增值效应。
互联网有着如此强大的功能,因此互联网及数码革命将会横扫所有领域。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发展潮流,没有一个地方,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躲开,不受它的影响。
而每个人只能服从于这样的一个网络逻辑:网络把全世界有价值的东西联系到一起,把社会有创造力的精英们联合在一起。
社会的统治方式就是操纵信息沟通的方式,提供信息影响别人思维的方式。
故此,高度智能化的办公室、高度智能化的学校、高度智能化的通讯、高度智能化的报道将成为教育的依托,将成为人的生活的依托。
正因为它有如此大的作用,就促使教育技术需要大幅度变革。
谁有了以信息为基础的教育平台,谁就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校长必须走在信息时代的面前,必须面向另一方面,依据时代的进步要求,进行互联网时代的角色转换。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学校组织原来的等级关系、管理关系、操作特性也必须因时代的变迁而转变。
以往,教育完全是一种纯政府行为,是政府指令下的一个工作机构,运用上传下达、上需下要的经营理念。
但当教育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后,政府也必将采取行政手段对学校进行监督、协调和控制,权力将进一步下移。
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在这个信息时代,却要求教育者按照社会信息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在这个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就必须重新学习,提高素质。
教育者将成为学习者、终身受教育者;学校将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这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重新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处理。
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各领域的开放,都强烈地要求教育者(特别是校长)的角色转变。
只有这一角色正确地转变,我们才会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中,产生积极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成功。
二、校长角色向职业化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向改变作为校长,在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产业家的角度上,必须对人类面临着的挑战作出必要的决择。
首先,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向人类有没有智慧和能力解决环境问题挑战。
自然界选择了人类,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是,人类在掠夺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超越极限,引发了自然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
因此,科学发展必须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要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自然离不开人的经济平衡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这也就是教育者,特别是校长的神圣使命。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游戏规则的不公平将引起国际问题冲突。
经济的全球化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20世纪的国际争端、经济不平衡的严重教训,突出其全球化的这个规则的不公平,而这些不公平的规则突出了各国教育的知识层次的高低,即教育的不平衡。
因此,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根本,教育是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基础。
作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竞争观念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校长的角色转换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全球化经济变化模式、知识化产业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模式的变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向这些方面发展,教育才能为人类面临的挑战作出具体、实际、有把握的反应。
最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向工业文明创造的一切行业、组织和秩序挑战。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人类的一切。
信息化是人在21世纪取得生存权、发展权的法宝。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就没有竞争力。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应具备敏锐的触觉,调动有限的资源,以产业家的风度,将信息化教育作为发展的方向,使在当今知识经济要求下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成为互联网的主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宰,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竞赛规则,迅速地适应和产生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需要的规则。
只有这种全新的教育经营理念以及只有如此的教育行为方向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成功和进步,我们的教育才能以自己的能力与教育产生正面的影响。
产生不可低估的教育效果。
三、角色向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转变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
未来的竞争已不局限于市场的竞争,资源的竞争和资本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的创新思维的竞争。
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世界的未来。
教育是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础,只有教育具有超前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创新性。
因此,教育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基础。
然而,教育要产生超前性、自主性、创造性,就必须首先将过去教育的作用——只注重授予学生知识的价值取向转向于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价值取向,将教育作为一种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价值取向的产业,使教育成为一种特殊的未来事业,特殊的产业形式。
当然,世界经济中,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主导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知识、无形资产和知识型劳动者都是核心的生产要素,而这些核心生产要素的形成只有依赖于教育。
因此,以学习者需要为导向的教育,以开发人们智能为目标的教育,淡化学校类型、行为、地区的界限的教育才是真正培养知识型劳动者的有效教育,才是真正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有效教育。
教育要提高的教育质量,不再是考试分数得到提高,而是教育的科技含量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使教育的真实价值有价地展示出来。
当然,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稳定、平衡、有序的教育环境。
促使教育在相互竞争中突破地域界限、教育资源界限、人力资源界限。
我们要明确知道,校长的任务是在动态的环境下追求新的教育平衡。
没有创新,没有新观念,没有新理念,就没有学校的未来,就没有教育的未来。
只有突破现有的学校的规则、课堂的教学规则不利于发挥全校人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建立和发挥的局限,在动态的环境下,形成主体创新活动,这样的教育才具有生存力、生命力、创造力。
同时,教育要面向未来,这也是一种新的价值观。
过去的积累知识,现在的使用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据专家学者对未来的推测和分析,认为2020年需要的知识有90%在现阶段的知识领域中尚未产生,尚未产生必然的知识后段的发展性展示。
也就是说,在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上,教育的知识创造性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作用。
只有让教育面向未来,才能将教育进行到底,才能使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支柱。
当然人的一生需要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给予了学生的有效知识却不超过20%,其余的80%是其他条件下学习而来的,因此,学校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对学生一生都有价值的知识,这不仅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还必须包括创新能力、情感能力、活动能力的知识。
也就是说,办学校不仅仅授予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必须全面进行人的创新、情感、活动各素养的培养,使人能真实地全面发展、快乐地生活、积极地进取。
四、角色从行政管理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过去的知识、现在的知识却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学习型组织是信息时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人们预见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90年代世界上一大批工业企业能够“死去活来”的原因是组织的重建、转型,最后在学习中获得新生。
工业企业尚且如此,何况人类的教育?学习的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学习的目的是解决个人优秀而集体平庸的问题,使组织的智慧高于个体智慧的总和,实现团结就是力量,展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职能要转向能够敏锐地觉察教育人才市场的变化信息,自主地、及时地调整或重组学校的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项目、工作方式,达到超越自我的境地,将预见和参与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达到最佳的发挥,从而把学校管理过程由行政管理过滤到学习过程,把以任务为中心的职能部门管理与以项目为中心的项目管理相互配合,建立学校组织的学习机制,使教育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教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