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及应用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及疾病的分布
受检者中感染人数 感染率 100% 受检人数
应用:较广泛,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
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死亡与生存频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 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多用 于某时期传染病或潜伏期较短疾病的年龄分析。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 是描述性研究的核心 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是制定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
时间分布 三间分布综合描述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群分布
年龄 性别 行为
婚姻与家庭
行为生活方式 其它
analysis )
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组人群称为出生队列,对其随访若
干年,以观察发病情况。是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 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
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
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第7版 流行病学配套光盘 人民卫生出版社
性 别
降低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病死
率增高;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K同期暴露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罹患率= ------------------------ ×100同期暴露人口数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2.2.12.2疾病的分布疾病流行强度
(一)散发
定义: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 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 确定散发时多与当地近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 未超过平均水平
(一)散发
散发常见于如下情况:
病后免疫力持久的疾病,或因预防接种使人群维持一定免疫水平的 疾病常呈散发,如麻疹。
(三)流行
定义:是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 水平。
特点: 流行出现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具有共同的传播因素 一般超过3-10倍散发水平
(四)大流行
定义: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 迅速,涉及地区广,在 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 世界性流行。
(四)大流行
特点: ➢ 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短时间内, 跨省/国界明显, ➢ 发病水平超过该地的历年流行水平。 人群普遍易感
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 H1N1,2019年新冠病毒。
20200508
谢谢观看
目录
01 02 03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第三节:疾病的分发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疾病流行强度
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 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 散发(sporadic) ➢ 暴发(outbreak) ➢ 流行(epidemic) ➢ 大流行(pandemic)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常以散发形式存在,如脊髓灰质炎、乙型 脑炎等。
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如斑疹伤寒、炭疽等。 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以散发形式存在,如麻风。
(二)暴发
定义: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 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疾病频率测量
应用: 应用:衡量人群因病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26
病死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 该病而死亡者所占的比值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应用: 应用: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 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27
实例(6)某城市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 ( 31日采用抽样调查城市及郊区人口脑卒中死亡 情况,共调查2018724人,其中城市为1050292 人,郊区为968432人,资料见表6-1。
7
问题 2
三年期间患病率是多少? 三年期间患病率是多少?
解答: 解答:
三年期间患病率= 18/2528) 三年期间患病率=(18/2528)×100%=0.71%
8
实例(2)某镇1998年新诊断糖尿病患者200名, ( 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 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解答: 解答:
3
罹患率: 罹患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罹患率= 短时期、局限范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应用
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如:食物中毒、传染病 职业中毒等暴发
4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 患病率 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应用 常用于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和防治工作的效果
16
续发率: 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 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 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应用
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 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应用: 一般用于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可 通过 横断面调查(也称“现况调查”或“现患调查”) 进行,可反映疾病负担程度.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4、感染率 infection rate
定义:指在调查时所检查的样本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 数所占的 调查时受检人数
k
k =100%
应用:多应用在具有较多隐性感染的疾病调查中,如结核 病、乙型肝炎等。
5、续发率 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1、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定义: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 平均人口数之比。
公式:
死亡率=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k
k=1000‰、或100000/10万
意义: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因 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
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 人数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100%
意义: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院的医疗水平。 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水平和医院治疗水平等 的影响-通常多用于急性病
病死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若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由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
病死率=某病的死亡专率 某病的发病率
100%
-2-- = 0.5 = 50%
4
★ Rate
• 描述特定时间里某事件发生的速度
Numerator - 特定时间里观察的新发事件数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K同期暴露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与诊断的正确●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观察期间的新病例罹患率=------------------------ ×100同期暴露人口数常用于较小X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与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患病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影响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影响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病死率高,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④健康者迁入,⑤病例迁出,⑥治愈率提高●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感染率=----------------------×100%调查时受检人数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与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多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也称二代病例.计算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与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续发率可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与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是指通过调查询问或健康调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病残人数病残率=----------------------×K调查人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病残率可以说明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是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疾病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mortality rate>●病死率〔fata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是某人群在一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人口数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粗死亡率=--------------------------------×K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死亡专率=---------------------------------×K同期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100%同期确认的某病病例数病死率表示某病确诊后发生死亡的概率,它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影响.●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生存率=----------------------------×100%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生存率反应了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也是考核治疗措施效果的指标.●率和比①率〔rate〕: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一个率由分子<发生数>、分母<可能发生的总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乘数组成.大多数率是构成比.②比〔ratio〕: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③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与分母之中.常用P= a/a+b表示.有两类,一、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二、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的发生频率比例,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率与比的区别◆率◆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比◆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可以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不相重叠或包含的量;◆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率、比例或比;◆构成比取值仅在0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疾病残疾失能指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伤残调整寿命年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可以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 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DAL Y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DAL 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高度和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其机制,研究制定防治对策与评价其效果.DALY的出现是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划时代变化,在1980年以前,DAL Y 的概念还没有提出,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发病率、死亡率等传统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指标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1988年,为了量化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损失,哈佛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进行了DALY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GDB的分析.DALY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和测量指标.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sporadic〕暴发〔outbreak〕流行〔epidemic〕大流行〔pandemic⏹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既往一般发病率,则称为散发.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X围,不适于小X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主要原因:①该病常年流行,人群有一定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的免疫水平,如麻疹.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回归热.④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风病、炭疽.⏹暴发<outbreak>是指在局限的区域X围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相同的病人,病人之间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脑等容易发生暴发.暴发的几个类型:①点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个相同的短时间内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②重复暴露同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定期间内重复<多次>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多峰或不规则型.③蔓延暴发是指通过宿主间传播或人传人所引起的流行.⏹流行〔epidemic〕:流行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各地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等作出判断.有时在实际工作中用暴发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暴发之词不同.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大多数.当它流行时临床症状明显病例可能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常具有这种现象.大流行〔pandemic〕: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与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霍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性流行.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呈世界性的.筛检〔screening〕: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的一种预防性措施.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它是把健康人和病人〔疑似病人、有缺陷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它仅是初步检查,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对筛检试验阳性还应进一步确诊.对某种疾病来说,在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无该病的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其他两类人区别开来.然后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将可疑患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实际患该病的人区别开来.第三步为对有该病的人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试验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筛检试验评价筛检的评价指标:1.真实性〔validity〕,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accuracy〕. 用于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①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灵敏度〔sensitivity〕,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灵敏度= 1 - 假阴性率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反之亦然.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特异度〔specificity〕,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又称误诊率,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特异度 = 1 - 假阳性率即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正确指数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Youden ’s index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X 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正确指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1 = 1 – <假阴性 + 假阳性>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它的计算只涉与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故似然比相应地区分为: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阳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人群某病患病状况与筛检结果的关系可靠性〔reliability 〕 也称信度、精确度〔precision 〕或可重复性〔repeata -bility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评价筛检试验可靠性的方法和指标有下面一些方法: ①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当某试验是做定量测定时,可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 CV 〕来表示可靠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值越小,表示可重复性越好,精密度越高.反之,可重复性就越差,精密度越低.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变异系数<CV> =〔标准差/算术均数〕×100% 符合率〔agreement rate, consistency rate 〕与Kappa 值 符合率又称一致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符合率可用于比较两个医师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或同一医师两次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的结果.%6.7810045165165=⨯+=%灵敏度%1.90%10073080=⨯+=特异度45100%21.4%16545=⨯=+假阴性率809.9%80730==+假阳性率69.01%1.90%6.78=-+=正确指数78.6%7.949.9%==阳性似然比21.4%0.2490.1%==阴性似然比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由于个体生物周期等生物学变异,使得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临床测量值有所波动.例如,血压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测量值存在变异.②观察者由于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认真程度不同,生物学感觉差异,预期偏倚等均可导致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例如,血压测量者的不一致性,X线读片与化验结果判断的不一致性等.③实验室条件重复测量时,测量仪器不稳定,试验方法本身不稳定,不同厂家、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的纯度、有效成份的含量、试剂的稳定性等均有不同,由此可能引起测量误差.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进行的估计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①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的高低密切相关:人群在不同患病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情况下,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变化.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升高,阴性预测值将下降.在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不同水平时某人群糖尿病筛检的结果卫生统计学常用指标分析与图表制作⏹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分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和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变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资料:对变量的测得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亦称为资料资料的两种类型定量资料〔计量资料〕连续离散定性资料〔分类资料〕无序二项分类多项分类有序〔等级资料〕根据变量取值特点,计量资料分为:⏹连续性资料:变量值可以在实数轴上连续变动.如年龄、身高、体重.⏹离散型资料:变量取值能一一列举.只能取整数.如毒性试验小鼠死亡只数.⏹习题:⏹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即0≤P ≤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P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P ≤0.05,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二、统计分析的内容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统计资料的描述⏹列表描述:频数分布表、一览表……⏹图形描述:频数分布图、趋势图……⏹指标描述⏹定量资料集中位置: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离散程度: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定性或等级资料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比集中趋势的描述⏹广义的平均数包含各种表示数据分布集中位置的指标.⏹卫生领域最常用的三种平均数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与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x 1、x2、…、xn , 则样本平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Σ为总和符号;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n .当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可改写为:加权法对于样本含量n ≥30 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式中: —第i 组的组中值; —第i 组的次数; —分组数 第i 组的次数fi 是权衡第i 组组中值xi 在资料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量,因此将fi 称为是xi 的"权〞,加权法也由此而得名〔三〕平均数的基本性质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或简写成2、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x i- >2 < <xi- a >2 〔常数a ≠〕 或简写为: <对于总体而言,通常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有限总体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记为Md .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因资料是否分组而有所不同.[习题]某犬场发生犬瘟热,观察得10只仔犬发现症状到死亡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天,求其中位数. 此例n =10,为偶数,则:<天> 即10只仔犬从发现症状到死亡天数的中位数为11.5天.几何均数nxnx x x x n i in ∑==+++=121 ∑∑∑∑==++++++===ff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k i i ki ii k k k 11212211⏹ 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数据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 ⏹ 医学上血清滴度资料常用几何均数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n 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n 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记为G .它主要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的生产动态分析,畜禽疾病与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如畜禽、水产养殖的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用几何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描述定量变量的指标的正确选择⏹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均数和标准差⏹ 偏态分布的资料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等比级数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 几何均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 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全距〔极差〕是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最简便的统计量.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资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比较粗略.当资料很多而又要迅速对资料的变异程度作出判断时,可以利用全距这个统计量.标准差一、标准差的意义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为了准确地表示样本内各个观测值的变异程度,首先会考虑到以平均数为标准,求出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称为离均差.虽然离均差能表示一个观测值偏离平均数的性质和程度,但因为离均差有正、有负,离均差之和为零,即〔〕 = 0 ,因而不能用离均差之和Σ〔〕来表示资料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偏离程度. 我们还可以采用将离均差平方的办法来解决离均差有正、有负,离均差之和为零的问题.先将各个离均差平方,即 < >2 ,再求离均差平方和,即,简称平方和,记为SS ;由于离差平方和常随样本大小而改变,为了消除样本大小的影响,用平方和除以样本大小,即,求出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总体方差,记为σ2.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2的计算公式为:由于样本方差带有原观测单位的平方单位,在仅表示一个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而不作x x -x x -x x -x x -2)(x x -∑n x x /)(2-∑。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K同期暴露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罹患率= ------------------------ ×100同期暴露人口数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临床流行病学》word版
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一.疾病频率测量1.发病指标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
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100%,1000/千,或10000/万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患病率降低的因素病程延长病程缩短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病例迁入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未治愈者寿命延长易感者迁入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
若流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应用: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流行病学
第一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一定时间(常为一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 ⨯=露人口数同时期内同人群中的暴病的新发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发病率 (K :100%,1000‰,105/10万...)<1>新发例数:esp,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病,则应计为多个新发病例数;难以 确定发病时间,用初诊时间<2>暴露人口(危险人口):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有可能患所观察的疾病(除去 观察前已患病的和不会患病的人口)<3>发病率的意义:[1]说明疾病发生速度、强度的大小,是动态的频率指标[2]说明了一段时间内人群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大小[3]是最常用于测量和比较疾病在人群中分布情况的指标[4]可用来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制效果(2)罹患率:也是测量某人群某病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但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内 新发病例的频率,常用于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调查(3)续发率(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 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续发率是反映传染 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100⨯=总人数原发病例的易感接触者的新发病例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1)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的是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所有病例数(新+ 旧)占同期观察人口数的比例K ⨯=同时期内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K :100%,1000‰,105/10万...)<1>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带有时间概念的静态构成比,而不是发生过程的描述,因 此常用来描述疾病现状或是疾病负担<2>患病率的种类:根据观察时间长短可分为时点患病率(最常用)、期间患病率(少见) 期间患病率=起始时点患病率+发病率<3>影响患病率变化的因素患病率升高的因素:[1]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升高) [2]病例的寿命延长(病程增加)[3]病例迁入 [4]健康者迁出 [5]易感者迁入患病率降低的因素:[1]新病例减少(发病率降低) [2]病程缩短[3]病例迁出 [4]健康者迁入 [5]治愈率提高或病死率上升<4>患病率和发病率、病程的关系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取决于发 病率和病程两因素。
流病实习一
问题 : 1:2003年该市乙脑发 病率 2:2003年该市乙脑病 死率 3:2003年该市乙脑死 亡率 4:将2003年该市乙脑 发病率、病死率、死 亡率水平与同年全国 的乙脑发病和死亡水 平进行比较
【课题四】
2004年7月9日~13日,宁夏银川市21户居 民从某商城水产品市场购买织纹螺。共68 人食用,53人中毒发病,1人死亡 问题: 1.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 ; 2.本次食物中毒的病死率 。
布夹数 捕获 数 3461 111 1798 55 2927 93 1447 108 1867 111 11500 478
捕获 率
感染 数 8 9 4 13 3 37
带毒 率
【课题八】
某市1972-2000年共报告10613例胃癌,假定同期该 地人口相对稳定,约112万,表1-5为该市胃癌年平 均年龄别发病率和世界标准化人口数 问题: 1:计算1972-2000年该市全人群的胃癌年平均 粗发病率(1/10万); 2:根据世界标准化人口构成,计算全人群的胃 癌年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 3:对上述两个指标的含义和适用情况进行讨论
【课题六】
假定对5名个体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某疾病 结局的发生情况。每名研究对象的随访起 止日期如表1-3,图1-2为随访示意图
1:计算累计发病率 2:计算每名研究对象及合计的随访时间; 3:计算发病密度; 4:请分析在本例中使用那个指标更合适 开始随访日期 1996.1 1996.7 1996.1 1997.1 终止随访日期 1997.12 1999.6 2000.12 2000.12 随访时间(年)
问题
1 2 3 4
5
合计
1998.1 --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 ×K同期暴露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罹患率=------------------------ ×100同期暴露人口数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 ×K该时点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 ×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实验课-疾病频率测量(1)
实习1
【课题一】某地2010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期间无出生、迁入迁 出或拒绝检查者。 问题2:计算2010年1月1日-3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
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某 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同期平均人口数
=11/2528=4.35‰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一】某地2010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期间无出生、迁入迁 出或拒绝检查者。 问题3:计算2010年该病的发病率
问题1:分别计算2010年1月1日、3月1日和6月1日该病的患病率 2010年1月1日患病率=新旧病例之和/该时点人口数=6/2528=2.37‰ 2010年3月1日患病率=新旧病例之和/该时点人口数=10/2528=3.96‰ 2010年6月1日患病率=新旧病例之和/该时点人口数= 8/2528=3.16‰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八】 问题3:对上述两个指标的含义和适用情况进行讨论 答: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 现的频率。2006年武威市登记覆盖人口恶性肿瘤新发生病例出现的 频率为241.57/10万。发病率也称之为粗发病率,是疾病流行强度的 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 标,反映疾病实际发生状况。
问题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计算方法有何区别?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数
×
K
同时期该人群暴露人口 数
×K
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某人群中某病 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
×K
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某 病新旧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八】2006年甘肃省武威市全面启动了肿瘤登记工作,全年发现各类恶 性肿瘤新发病例数2392例(男性1558例,女性834例),登记覆盖人口 990192(男性511571人,女性478621人)。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感染率(infection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K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同期暴露人口数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罹患率=——————————————×100同期暴露人口数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K该时点人口数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整理]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临床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
其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别进行测量、比较,发现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一、率率(rate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故也称频率指标,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等为比例基数(k ),其计算公式为:率=K⨯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二、比比(ratio )亦称相对比,表示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其公式为:)(或乙指标甲指标相对比%100 ⨯=例如,某皮毛厂职工癌肿粗死亡率为475.65/10万,而当地面粉厂为65.56/10万。
其相对比为:相对危险度(RR)=26.7 10/56.6510/65.475=万万结果说明接触皮毛工人患癌肿的相对危险度比不接触者高7.26倍。
三、构成比构成比(proportion )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故又称百分比(percentage )其公式如下:构成比=%100⨯值总和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数的数值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例如,某单位有职工2000人,男性1200人,女性800人,其男、女构成比分别为60%和40%。
构成比和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统计指标,常见的错误是将构成比代替率说明问题。
表2-1是某地癌肿的患病资料。
表2-1:某地居民年龄组癌肿患病情况统计年龄组(岁) 人口数 癌肿病人数构成比(%) 患病率(1/10万)<50157700067652.5342.87≧50 173250 611 47.47 352.67 合计17502501287100.0073.53从表2-1中可知≧50岁年龄组癌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而构成比却相反。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及应用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的分子是指观察期内该地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发生 几次同一疾病则应分别计为几个新发病例。对于急性传染病,容易确定新病例,而对于 慢性病或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确诊的日期作为发病日期来确定新发病例。
发病率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地区等特征分别计算,所得称为发病专率。 不同来源发病率资料对比时,必须进行发病率的标化,以消除年龄、性别等构成差别的 影响;或者直接比较发病专率。
第十六页,共80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二)应用 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率有所不同,其分母为研究开始时的
观察人口数,反映的是无病的人群经过一定时期暴露于某种 因素后发病的平均概率或危险度,因此,其取值于0~1之间
,无量纲。此比例值的大小与观察期长短成正比,故表达时需指 明时间区间。其优点是不需标化,即可直接比较,计算方便、直 观性强,可用于纵向观察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动态变化,以及干预 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十九页,共80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二)应用
该指标在队列研究中常用。当观察的人口不稳定,观 察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不一,例如研究对象因其他原 因死亡或迁出而退出研究组,或有的新成员进入研究组, 以及各种原因造成失访等,造成对每个观察对象随访的时 间不同,此时用总人数为单位计算率是不合理的。
倍。
第六页,共80页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三、构成比 构成比(proportion)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 的比重, 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故又称百分比(percentage)其公式如 下:
构成比
=
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的数值 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数值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
某现象实际发生数 K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
(式 2.1)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二、比 比(ratio)亦称相对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 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换句话说,
分子和分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相不重叠或包含的量。比的分子不一
定是分母的一部分,例如:孕产妇死亡比的计算是在某一特定人群中 孕产妇死亡数除以活产数,而不管妊娠的结果如何。简单地说,比就 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值,所以率也是比,但是比不一定是率。比 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7.26倍。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三、构成比 构 成 比 (proportion) 表 示 事 物 内 部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所 占 的 比 重 , 通 常 以 100 为 比 例 基 数 , 故 又 称 百 分 比
(percentage)其公式如下:
构成比 = 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的数值 100% 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数值总和
二、累积发病率 (一)定义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是指一组 无病的人群中,在一定的观察期内发生某病的人数所占的 比例。
从研究开始至某特定时间的发病人数 累积发病率 100% 研究开始时未得病的观察人群的人口数
(式 2.5)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甲指标 (或 100%) (式 2.2) 乙指标
相对比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例如,某皮毛厂职工癌肿粗死亡率为475.65/10万,而当 地面粉厂为65.56/10万。其相对比为:
475.65 10万 相对危险度(RR ) 7.26 65.56 10万
结果说明接触皮毛工人患癌肿的相对危险度比不接触者高
(式 2.3)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例如,某单位有职工 2000人,男性1200人,女性 80人, 其男、女构成比分别为60%和40%。
构成比和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统计指标,常见的
错误是将构成比代替率说明问题。表 2-1 是某地癌肿
的患病资料。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表2-1 某地居民年龄组癌肿患病情况统计
描述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 工作的起点。其方法是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 按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分别进行测量、比较,发现 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本章将对临床流行病学常 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进行介绍,以期准确应用、正确测量,
为寻找和鉴别病因、监测疾病、评价措施效果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 测量患病频率的指标
第四节 疾病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五节 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一、率 率(rate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总 数之比,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故也称频率指标,以百 分率,千分率,万分率或十万分率等为比例基数(K)。分子和分母代 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 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其计算公式为:
岁年龄组,而构成比却相反。构成比是各年龄组癌肿病人数 占全部癌肿病人数中的比例。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年龄组的人 口数不同,≥50岁年龄组的人口数不足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 如果以构成比代替率比较两年龄组癌肿的患病情况就会得出 错误结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 测量患病频率的指标 第四节 疾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亡频率的测量指标 第五节 生命质量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是衡量某时某地某疾病对人群危险性大小的指标。常用于描述 疾病分布,探索病因及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等。
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时,分母中规定的暴露人口应该是观察时间内观察
地区所有可能发生某病的人口数(或受威胁的人口数)。例如计算麻疹发 病率来评价麻疹疫苗的预防效果时,应以该时该地所有易感的婴幼儿人数
人口数。年中人口数可以是标准时点即某年 7 月 1 日零 时人口数,也可用上年年终人口数加本年年终人口数 除以2的平均数。婴儿疾病统计的暴露人口,不使用年 中人口数,而用当年活产婴儿数。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发病率的分子是指观察期内该地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若在观察期间内
一个人发生几次同一疾病则应分别计为几个新发病例。对于急性传染病,
(二)应用 累积发病率与发病率有所不同,其分母为研究开始时的
观察人口数,反映的是无病的人群经过一定时期暴露于某种
作为分母,而不应包括已经获得免疫的婴幼儿。因此,不同疾病的暴露人
口互有不同,某些疾病是调查地区内的所有人口,也有些疾病只是调查地 区的部分人口。例如,妇女疾病的暴露人口仅限于女性。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般情况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计算,但观察时间
的长短可随需要而定,因此暴露人口数一般选用年中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 (一)定义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 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计算公式为: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新病例数 K 同期内暴露人口数
某病发病率
(式 2.4)
K=100%, 1000/千,或 10000/万
年龄组 (岁) <50 ≧50 合计 1577000 173250 1750250 人口数 癌肿病 人数 676 611 1287 构成比 ( %) 52.53 47.47 100.00 患病率 (1/10 万) 42.87 352.67 73.53
第一节 率和比的基本概念
从表2-1中可知≥50岁年龄组癌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
容易确定新病例,而对于慢性病或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次确诊 的日期作为发病日期来确定新发病例。 发病率可按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地区等特征分别计算,所得称 为发病专率。不同来源发病率资料对比时,必须进行发病率的标化,以消
除年龄、性别等构成差别的影响;或者直接比较发病专率。
第二节 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