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发展动因探析_徐成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作者:丁明飞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4期摘要:新四军抗战歌曲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在创作手法上以传统抗战歌曲写作手法为主,并充分兼顾地域性素材的挖掘和歌曲普及性的特点。
本文从创作素材、表演形式、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作为新四军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盐阜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为新四军文艺创作、宣传工作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新四军在盐阜区开展敌后抗日期间的音乐创作和宣传主要包括“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战地服务团”“教导队”“文化队”等单位,其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作为新四军文艺工作的核心组织,不仅为新四军培养了众多的文艺人才,也创作了众多的文艺作品,为新四军在盐阜区开展敌后抗日期间的文艺创作和宣传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四军在盐阜区开展敌后抗日期间,有贺绿汀、何士德、章枚、沈亚威、孟波等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在此助力开展敌后抗日活动,创作了如《黄桥烧饼歌》(李增援词、章枚曲)、《新四军万岁》(西蒙词、何士德曲)、《中华民族好儿女》(许晴词、孟波曲)、《大红灯》(李增援、司徒杨词、亚威曲)、《一九四二前奏曲》(鲁军词、贺绿汀曲)等优秀歌曲。
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歌曲作品不仅有鲜明的主题与个性,而且形式丰富多样,为盐阜区敌后抗日的文艺活动开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创作手法方面,盐阜区的抗战歌曲与抗战时期我国众多的优秀抗战歌曲的创作手法一致,无论是题材、作品内部结构,还是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方面都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但与此同时,新四军在盐阜区开展敌后抗战期间因所在区位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盐阜区的抗战歌曲的创作又有本地区明显的区位特征。
1 以军民战斗生活情景为创作素材新四军在盐阜区时期的抗战歌曲创作素材大多来自军民抗战生活的真实情景,是当时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具体的创作素材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
论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内容和特色_徐成
论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内容和特色徐 成(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军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活动在盐阜区的新四军围绕抗日斗争,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宣传抗日,表现根据地新生活,体现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昂扬的主旋律。
而且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内容;特色中图分类号:I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92(2007)03-0001-04收稿日期:2007-04-12作者简介:徐成(1966-),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讲师,苏州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抗战爆发后,为了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江南八省红军和游击队在皖南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挺进华中,开辟和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陈毅、粟裕率领东进部队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根据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0的指示,陈毅同志带领江南主力部队渡江北上,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对日伪的作战,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同时新四军东进部队与八路军黄克诚南下部队在东台白驹胜利会师,从而建立了苏北抗日根据地,迎来了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崭新局面。
/皖南事变0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刘少奇同志任政委,陈毅同志任代军长。
1941年3月把原苏北地区划分为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巩固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团结广大民众,共同抗日,刘少奇、陈毅同志在指挥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力提倡并开展根据地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以配合政治、军事斗争。
苏北抗日根据地主要以盐阜区为中心,盐阜区所辖九县:阜宁、盐城、涟东、淮安、盐东、阜东、建阳、滨海、射阳。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艺术特征
艺术研究 艺术平台 2020·4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艺术特征———以何士德、孟波、贺绿汀作品为例摘要:抗日战争时期,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四军抗战歌曲,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形成了独特的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盐阜区抗战歌曲艺术特征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雍凌凌苏北盐城,在抗战争时期,是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积累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
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在指挥全面抗日武装斗争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文艺战线的建设。
一首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在盐阜大地上流传,根据地广大军民从激昂的歌声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本文以何士德、孟波、贺绿汀三位音乐家在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创作或传播的新四军抗战歌曲为研究对象,阐释其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
一、革命性特征古今中外,只要有革命斗争,就会产生革命歌曲。
我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新四军抗战歌曲在激励广大军民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方面,具有非凡的意义,极富鼓动性的音乐风格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批驳投降面对无数同胞惨死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最危急的时刻,新四军抗战歌曲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给予了严厉的批驳。
“投降派,反共派,通日本把国卖;国亡家破它不理,人家抗战它破坏”。
由孟波作词作曲的《反投降小调》犹如战斗宣言,揭发并声讨了投降派出卖国家和人民的滔天罪行。
2.鼓励抗战新四军抗战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具有强烈的鼓动性,犹如战鼓擂、军号响,催人上阵,正如孟波的《抗战到底》中歌词所唱,“抗战、抗战。
抗战到底!”“四万万人一条心,全国动员,一致抗日”!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同胞勇敢投入革命斗争。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千锤百炼已成钢,从不怕千难和万险,坚持抗战在敌后方”;“抗战歌声震天地,民主旗帜在飘扬”。
《中华民族好儿女》是盐阜抗日根据地最具代表性的抗战歌曲之一。
该歌曲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流动的音符,无形的丰碑——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色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流动的音符,无形的丰碑——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色雍凌凌(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曾在抗战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四军抗战歌曲,这些战歌具有独特的创作特征,学习和研究这些作品,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36-02【本文著录格式】雍凌凌.流动的音符,无形的丰碑——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色[J].北方音乐,2020,05(09):36-37.一、创作题材特征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题材大多反映部队作战、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战斗与生活等方面,描绘了根据地人民的美好生活,赞美了军人们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歌颂了军民们的抗战精神。
(一)反映部队作战“革命英雄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塑造了新四军的英雄形象,赞颂了新四军不屈不挠、冲锋陷阵的抗战精神。
章枚、李增援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创作的的《勇敢队》,是一部混声三部合唱曲。
“勇敢队!冲锋在前视死如归,抢渡河水不怕深,争爬土城快如飞,冲过铁丝网,壕沟挡住谁?猛打手榴弹,顽军惊慌忙溃退。
冲冲冲,勇敢队!猛打猛冲勇敢队勇敢队首先占碉堡,英勇高呼胜利;新四军万岁!八路军万岁!共产党万岁!”,真实体现了面对民族灾难时,新四军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
陈毅执笔,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具有进行曲风格,“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地驰聘;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这首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而著称于世的战歌,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根据地军民的战斗与生活以根据地军民战斗与生活为背景,积极反映根据地的建设发展,讴歌敌后方根据地美好生活的歌曲,也是盐阜区新四军歌曲的重要创作题材。
浅议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开发
浅议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开发作者:徐晓磊成辉徐加洪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4期摘要:在盐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众多新四军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并且逐渐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新四军文化。
对新四军文化产业的开发,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从政治上形成精神合力,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整合盐城的新四军文化资源,加大对其场馆的建设、内涵的挖掘等,实现新四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注入强大力量。
关键词: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开发一、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开发现状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它不仅蕴藏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而且承载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光荣的传统、崇高的境界。
在盐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众多新四军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并且逐渐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新四军文化。
盐城保留有众多的革命遗址,有248处革命遗址遗迹,重要遗址55处,其中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四军文化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包括纪念场馆建设、设立研究机构、发展红色旅游、挖掘“铁军精神”、拍摄影视专题片等方面。
尤其是场馆建设,盐城现有许多重要的革命纪念场馆,比如新四军纪念馆为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特色最明显的红色文化游览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是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综合性纪念馆,列全国数百家抗战题材纪念馆前十位和新四军题材纪念馆第一位。
而且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
2014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普查盐城革命遗址遗迹的基础上,决定有计划、分期次、分批次对盐城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提升改造,通过革命遗址修缮提升,形成更多革命纪念性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努力将我市创建成为国家级党性教育基地;2018年12月1日,《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实行。
新四军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
2017 11自1940年10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开辟以及1941年新四军新军部,中共华中局在盐城相继成立之后,盐阜地区很快成为华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各项抗日事业均得到迅猛发展。
新四军文化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一方面极大地教育了广大军民,鼓舞了军民斗志,提高了军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为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和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新四军在盐城的文化建设实践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四军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积极开展文艺活动,鼓舞军民共同抗日。
新四军的文艺活动是以弘扬民族正气,讴歌鼓舞抗战为主要内容,以绚丽多姿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抗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戏剧、文学、音乐、美术无所不有,还有别具特色的秧歌舞、墙头诗,以及大量的地方民间艺术。
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减租减息、征兵参军、拥军优属、部队生活和农村生活等多种题材。
从内容上来讲,自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军队文艺工作者和战士们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美术等文艺作品,宣传抗日、歌颂人民、歌颂共产党和新四军。
其中有众多表现抗日爱国题材的作品。
朱微明创作的小说《女犯》,作品中描绘了3名女战士身受酷刑坚贞不屈,表现了女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观主义精神。
中庸的小说《十年》揭露了国民党假抗日真内战的丑恶嘴脸。
三师鲁工团根据阿英的《海国英雄传》、《碧血花》改编演出了话剧《郑家父子》,描写了郑成功坚持抗清、誓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芦芒的诗歌《人民参军》鼓励根据地人民参军杀敌。
儿童诗歌《麦穗黄》启迪儿童保家卫国。
此外,音乐作品也大量表现这一主题,如《反投降小调》号召全民出力,共同抗日;涂克作词作曲的《白菜心》:“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打仗总是打胜仗……”动员人民参加新四军,抗日打鬼子。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在抗日战争期间,盐阜区是中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激励人民奋勇抗敌,振奋抗日斗志,当时盐阜区新四军创作了大量抗日歌曲。
这些歌曲既表达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热情和坚定信念,也展现了革命军队的无尽勇气和毫不畏惧的气魄。
这些抗日歌曲在音乐特征方面展现了特定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对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探讨。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之二是歌词富有感染力。
抗日歌曲的歌词往往都是直白坚定的,热情澎湃,富有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这些歌词通过对民族大义和抗日斗争的赞美和歌颂,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献出自己的一切。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歌词多以情感真挚、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日寇的深恶痛绝,这种真挚、热烈的情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了无数人投身抗日斗争,成为振奋民族斗志的重要力量。
例如《游击队之歌》中的“山河路险,万里久长,为了自由为了光荣,英勇斗争,前赴后继,流尽最后一滴热血,誓与敌人决一死战,打倒日本侵略者,消灭全世界的法西斯!”情感激昂,充满激情。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之三是节奏鲜明的伴奏。
伴奏通常采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军队的气魄和血性。
这种节奏感强的伴奏更能够配合歌词和旋律,营造出强烈的军事氛围和战斗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战斗欲望和决心。
例如《小小铁翼队》和《前方的儿子们》等抗日歌曲中的伴奏节奏都非常明显,犹如军队的行进和作战的声音,让人们在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不禁会想到那些英勇的抗日战士,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奋斗、前赴后继,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之四是融合的风格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创作抗日歌曲时,盐阜区新四军多会吸取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的音乐创作中。
比如采用民歌的旋律和唱腔,突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运用现代的乐器和编曲技巧,使得这些抗日歌曲既具有激昂的气势,又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韵味。
论盐阜区新四军文艺创作及其历史贡献
第39卷第6期2019年11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9No.6Nov.2019论盐阜区新四军文艺创作及其历史贡献孙晓东(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盐阜区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办报纸、建剧团、搞创作,以大量的戏剧、诗歌、小说、通讯作品等,丰富根据地抗战军民的精神生活,鼓舞军民投身抗战,对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盐阜区新四军文艺也是延安革命文艺在盐阜根据地的体现,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和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文艺;群众文化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9)06-0030-05收稿日期:2019-10-10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江苏新四军文艺史料的整理与研究"(2017ZDIXM154)。
作者简介:孙晓东(1974-),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艺术研究。
doi:10.16401/ki.ysxb.1003-6873.2019.06.141新四军文艺作为我国抗战文艺的构成部分和分支,“它的生成、发展与终结,均直接或间接根因于、服从于、受制于战争”⑴,具有与战争进程相始终的特点。
1940年至1946年,随着新四军深入盐阜区开展抗战与革命斗争,革命文艺得到蓬勃发展,建立了一批文艺团体,创办了一批文艺刊物,创作了大量的戏剧、诗歌、小说、通讯作品等,极大地丰富了根据地抗战军民的精神生活,鼓舞了军民积极投身抗战的士气。
本文试图通过对盐阜区新四军文艺创作成就简略的扫描回顾,再现盐阜区抗战历程和丰富的抗战成果,揭示新四军文艺现象的规律并对它做出应有的恰如其分的价值判断,彰显其在我国抗战文艺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战地黄花_苏北地区新四军的抗战文化工作探析_金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10月将江南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皖南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随后挺进江苏境内。
1938年,陈毅、粟裕率领东进部队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根据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陈毅同志率领江南主力部队渡江北上,在海安成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随后苏北区委成立。
同年10月10日,新四军东进部队与八路军黄克诚南下部队,在白驹胜利会师,从而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刘少奇任政委,陈毅任代军长。
1941年3月,原苏北地区划分为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
本文仍以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地区为界,论述和史料引证均包括苏中和苏北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在1940年1月发表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论述当时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苏北地区新的民主政权建立后,模范地贯彻了毛泽东这一思想,配合抗日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建设,开辟了文化战线的工作。
新四军在苏北地区,利用文化来教育群众,为解放工农,呼唤民主精神的产生,实现抗日救亡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文学、音乐、戏剧演出、报刊出版等方面的文化工作。
从档案、资料留存记载所见,当时的抗战文化活动,以其巨大的声势、丰富的内容形式,感染和鼓舞了各界军民,成为铁马金戈、烽火硝烟中的“战地黄花”。
(一)新四军在苏北出版的报刊1940年7月29日,黄桥决战取得胜利。
1940年10月,为了开展苏北地区的文化活动,陈毅同志在海安召开“文化人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的发言:“我们的文化工作和我们所主张的文化运动是为全国工农大众及一切抗日人民所欢迎,所把握,所积极参加,所创造的文化运动。
”他指出“抗战”文化的基本内容是“要求民主,反对黑暗的统治,要求自由,反对野蛮的专制,要求科学,反对迷信”。
试论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的发展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Fourth Army's Cultural Activities In SuBei Area 作者: 徐成
作者机构: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出版物刊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1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苏北地区 新四军文艺活动 发展历程
摘要: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地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从开创、发展到形成高潮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这一时期,新四军文艺活动虽然有过曲折,但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对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群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盐阜地区成为了华中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阜宁新四军发展文化观后感
阜宁新四军发展文化观后感今天是周末,想出去玩玩,正好要写一篇参观阜宁新四军纪念馆的观后感,所以我们就去了阜宁那里。
话说我们也到这儿有一年多了,不过还真没去过那儿呢。
下了一上午的雨,下午终于停了,我们便坐着公交。
车到了那里。
这次参观阜宁纪念馆,使我对纪念馆有了一些了解的同时,对历史也多了一份了解。
阜宁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阜宁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
他由主馆区、建军广场、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三部分组成。
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
阜宁新四军成立于一九四一年的一月四日,在这只勇往直前的队伍成立时,抗日战争的鼓声也悄然打起。
革命烈士为的是创造美好的家园,创造安祥的祖国,他们不惜生命,保卫国家,是新中国的奠基人。
坐落在主干道旁的阜宁新四军纪念馆,在车辆行人川流不息的喧嚣中,丝毫没有褪去那段峥嵘岁月的雄壮与阔达,而平添的却是几分冷清与孤寂。
我没有资格对过去悲壮的历史作任何评价,生于90后,无法感受那段激情岁月所带来的鼓舞与振奋。
只能从馆内陈设的物品中体验并想像硝烟战火中新四军是怎样取得一次次胜利的,我以为我不会感。
动,但内心渐渐涌动的澎湃却告诉我,不论你是80后还是90后,那段历史不应忘记。
无法名状内心的感受,是流连于那段历史的感动,却分明掺杂着几分苦涩。
我只能从过往寻觅令我感动的东西,却无法真正体会岁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最真实的历史面前,我永远只不过是一个旁观者,体会不到峥嵘岁月的冷清与寂寞。
阜宁新四军纪念馆就像是一件陋衣上的一颗翡翠纽扣,夺目却又格格不入。
就像广场上的那尊吹响号角的战士塑像,雄壮却透着凄凉,一个,人的吹响,面向的不是战场,却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阜宁新四军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特别能战斗、永不言败,其精、气、神必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我们认真听取了纪念馆有关人员对建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经过情况及浴血奋战等有关事迹的介绍,观看了新四军有关事迹材料的录像,大家深切感受到陈毅、粟裕同志带领新四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创下光辉业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xxx领导下,我们的革命才会取得不断胜利。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
新四军抗日歌曲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盐城市和阜宁县辖区内的新四军军民共同创
作的、以表达抗战意志、激励士气为目的的歌曲。
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动员的
作用,而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1. 曲调简练明快: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曲调简练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这
样的曲调能够让人愉悦、鼓舞士气,增强对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2. 表现力强: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通过多变的音乐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抗日
战争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音乐中常使用的音阶、和弦和节奏等元素,使得歌曲充满了战斗
的激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息。
3. 歌词直白朴实: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歌词直白朴实,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
情感。
歌词通俗易懂,语言质朴直接,用简练的词句表达出爱国主义和爱军情感,激发人
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斗志。
4. 采用民间音乐元素: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中常采用了一些民间音乐元素,如江
南民歌的旋律、农民调的节奏和古老的民间曲调等。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歌曲更加亲民、贴
近人民,增加了群众参与和传唱的可能性。
5. 鼓点鲜明有力: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中常常使用鼓点鲜明有力的节奏,以增强
歌曲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鼓点的激烈和有力感使得整个歌曲更加昂扬有力,有助于激发人
们的抗战热情和士气。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成为当时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歌曲在传唱中不仅唤起了人们对抗战的热爱和决心,也成为了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和
艺术珍品。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阜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新四军在该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战期间,盐阜区新四军壮士们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斗争精神,对激励士兵和民众的抗战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这些歌曲的创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抗战时期的文化现象,并为今后的抗战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从歌曲的历史回顾、主题特点、形式特征、风格特点和意义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以期能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生产进行深入挖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的深入研究,探讨这些歌曲在抗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意义,揭示其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价值。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历史,并探讨这些歌曲的来源、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以揭示其在抗战时期的文化表达特点;探讨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主题特点,从中挖掘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氛围;分析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形式特征和风格特点,探讨其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为抗战歌曲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对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意义分析,揭示这些歌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和对人们的影响,深刻挖掘抗战时期音乐创作的历史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抗战时期歌曲创作特征研究,为推动抗战文化研究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历史回顾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盐阜区新四军的将士们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更是呼应了人民的心声,激励着每一个为国捐躯的战士。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遇到呼吸困难时应该如何实施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其中呼吸困难是一种较为危急的情况。
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
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众多,常见的有呼吸道异物梗阻、哮喘急性发作、心脏病发作、肺部疾病急性加重、中毒、过敏反应等。
当发现有人出现呼吸困难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患者的情况,并采取以下急救措施:一、迅速评估环境和患者状况在实施急救之前,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同时,快速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意识是否清醒、呼吸的频率和深度、皮肤颜色、有无明显的外伤等。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120 ,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展开急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患者口中有异物、呕吐物等,应立即将其清除,可采用手指抠挖或使用吸引器等工具。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协助其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呼吸。
三、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或极其微弱,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患者的头后仰,抬起下颌,捏住患者的鼻子,然后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而均匀地吹气,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有起伏。
如果吹气有效,可见患者胸廓隆起。
吹气频率为每分钟 10 12 次。
四、实施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将一只手掌的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另一只手叠放在上面,双手交叉,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为 5 6 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120 次。
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1、呼吸道异物梗阻如果怀疑是呼吸道异物梗阻导致的呼吸困难,对于意识清醒的成人和儿童,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盐阜区是新四军在抗战期间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这里孕育了大量的抗战歌曲。
本文主要研究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主题明确,即抗击日寇的英勇斗争。
这些歌曲歌颂了英雄将士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抗战的决心和对敌人的无情斗争。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背景具有地方特色。
这些歌曲反映了当地抗战的具体情况和所面临的困难,描绘了盐阜区人民的艰苦生活和顽强抵抗的精神。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音乐风格多样。
有的歌曲采用了豪情激昂的旋律和节奏,表达了斗争的激烈和紧张;有的歌曲则运用了柔美的音乐语言,强调了家园的温馨和珍贵。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歌词富有感情和思想性。
这些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表达了对抗战的赞美和鼓舞,又倡导了民族团结和反对投敌。
歌词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将较为复杂的抗战问题传达给广大的群众。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演唱形式灵活多样。
有的歌曲采用合唱形式,以饱满的声音表达团结的力量;有的歌曲则由个别歌手独唱,突出了个人的英勇和毅力。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明确、背景特色、音乐风格多样、歌词感情丰富和演唱形式灵活等方面。
这些特征为当地抗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抗战歌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
盐阜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音乐特征作者:雍凌凌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8期【摘要】抗战时期,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曾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四军抗战歌曲,其中何士德、孟波、贺绿汀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在旋法、节奏节拍及曲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学习和研究这些作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抗日战争期间,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音乐创作宣传工作可谓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仅次于延安而列于其他根据地之首。
盐阜大地曾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新四军音乐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抗战歌曲,鼓舞了盐阜军民的抗日斗志,丰富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生活。
本文以何士德、孟波、贺绿汀三位作曲家曾在盐阜区创作或流传的抗战歌曲为研究对象,诠释其历史背景,分析其音乐特征。
一、历史背景首先,革命斗争要想取得胜利,除了武装革命还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艺术建设。
当时的盐城长期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日军又推行殖民和汉奸文化,国民党反动统治压制进步文化,拘捕进步文化人士。
因此,根据地的抗战音乐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最首要的任务就是以歌声唤醒民众,发动群众投入到抗日活动中。
其次,盐城地区抗日根据地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盐城地处上海、南京及徐州等正面战场的连接部,只有发展好抗日新文化,建立新苏北、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刘少奇和陈毅等领导同志,在工作中一手抓军事、一手抓文化。
1941年之后,在盐城相继建立了华中抗大五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机构,为新四军文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再次,抗日战争爆发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们纷纷走出大都市,来到了乡村和抗日前线,当时的盐阜区聚集了众多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何士德、孟波及贺绿汀等音乐家的到来,促进了盐城地区新四军抗日歌曲的蓬勃发展。
二、音乐特征何士德、孟波、贺绿汀等音乐家以严谨的态度,坚持运用专业的作曲技法进行新四军抗日歌曲的创作。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盐阜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活动阵地,也是新四军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应运而生。
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事迹,更是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战精神。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共产党为配合正面战场的需要,通过歌曲宣传和鼓舞士气,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些歌曲既有强烈的革命性,又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和民族情感,体现了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对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倾向,还可以揭示抗战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轨迹,对于丰富中国抗战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盐阜区新四军在抗战期间的精神风貌和战斗状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作为文化艺术产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还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认同。
通过对这些歌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抗战时期的文化表达和审美趋势,对于丰富和完善抗战文化史和音乐史具有重要意义。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在当时的抗战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鼓舞和宣传作用,对提高士兵的斗志和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歌曲的传播和影响,可以更好地探讨抗战时期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当代的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也有借鉴意义。
2. 正文2.1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创作特征概述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在创作时具有强烈的革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这些歌曲多以表达对抗日战争的坚定决心和对祖国的热爱为主题,歌词中常常融入对敌人的愤怒谴责和对英雄的崇敬赞美,体现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观念和情感。
盐阜区新四军抗战歌曲的音乐风格多样,旋律优美动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发展动因探析徐 成(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摘要:新四军在盐阜地区打击日寇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主要是由于军事战略的需要、革命文艺的影响、文艺人才的积极参与等多方面因素。
关键词:盐阜区;新四军文艺活动;发展原因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92(2008)03-0001-05收稿日期:2008-04-16作者简介:徐成(1966-),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挺进华中地区,陈毅同志带领江南主力部队渡江北上,在海安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1940年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新四军东进部队与八路军黄克诚南下部队在东台白驹胜利会师,从而建立了苏北抗日根据地,迎来了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崭新局面。
1941年1月7日 皖南事变 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
为巩固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团结广大民众,共同抗日,刘少奇、陈毅同志,大力提倡并开展根据地文化宣传与教育工作,从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部队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8月日寇投降,收复失地,新四军坚持我党各项方针政策,依靠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大力推进根据地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坚持文艺为抗日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不论是戏剧、音乐、美术创作,还是戏剧表演、歌咏活动,都贴近群众,反映生活。
在创作上努力吸收淮剧和民间歌谣,大力开展墙头诗运动和戏剧普及活动,使得村村有剧团,人人扭秧歌,新四军文艺活动和根据地文化建设一派繁荣,从而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
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并造成巨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抗日斗争的需要1.唤醒民众,共同抗日。
革命斗争要想取得胜利,除了武装革命外,还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只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投身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根据地才能发展、壮大,革命的理想才能实现。
因此,苏北根据地的首要任务就是唤醒民众,加强文化活动宣传。
苏北紧靠苏南,文化相对发达。
然而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思想的统治和影响, 苏北文化的发达,这指的是那一种愚民的党文化发达[1]12不是符合抗战要求的、科学的、民主的文化。
抗战爆发后,日军先后占领南京和上海,日军不仅想在军事上围剿新生的根据地,而且还用愚民政策和殖民文化对苏北根据地渗透。
日寇推行汉奸文化,鼓吹民族投降和腐化堕落,歪曲中国历史。
虽然此时抗战文化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正在全国兴起。
根据地抗日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国统区进步的知识分子、学生、群众,在我党的领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文艺宣传活动。
但受到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制,范围狭小,难以形成规模。
而国民党文化政策是摧残、压制进步文化,不允许言论自由,拘捕进步文化人,这 实质上是愚民政策,这种愚民政策仅有一个好处,便是替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打下真实基础,替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起了清道夫作用[2]3。
新四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二!!八年第三期军文艺工作不仅要同敌寇汉奸的奴隶文化作斗争,用先进的、战斗的文化教育武装革命的军队和根据地人民,而且要坚决反对封建文化。
封建文化反对科学民主,鼓吹天命、盲从,是愚昧迷信思想。
新四军文化提倡平等、民主,反对封建压迫和剥削,提倡进步,反对迷信、守旧。
因此,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之初,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启发、发动群众,积极抗日,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而抗战的目的就是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我们的文化运动是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解放工农为最后目的的。
[1]5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子弟兵。
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各级地方政权,人民翻身作主人,解决了生活问题。
但经济翻身还远远不够,要 从黑暗、愚昧、盲从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具有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2]63。
还要在思想上翻身,这才是真正的解放。
因此,要以抗战文化教育苏北几百万人民,建设新的文化。
2.军事战略的需要。
苏北根据地作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除了战略地位的重要之外,也成了模范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试验区,为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经验。
一是新四军创建和坚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它北枕横穿中国东西的大动脉陇海铁路,南扼天险长江,是联系华北和华南两大根据地的枢纽,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屏障,是争夺华南、发展华南的进军基地。
[3]其中的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敌我双方力图夺取的重要战场。
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改变了华中抗战的军事格局,占有了特殊的战略地位,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重大战略作用。
而苏北,地处上海、南京、蚌埠、徐州侧背,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质,也是日本侵略军华中和华北两个战略集团的接合部。
在苏北坚持敌后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的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不是表现在一时一地,而是贯穿于整个抗战的全过程。
二是由新四军创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光辉实践,并为解放战争创造了良好的战场。
新四军就是运用这些阵地,发展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本侵略军的。
新四军在革命的大熔炉中,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在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教育的经验和制度,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治党、治国和治军的优秀干部,不仅为抗日战争在华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新中国的成立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和必要的干部。
因此陈毅同志早就指出: 我们在苏北开始工作,我们的结果将是全国的乃至世界的。
[1]13而刘少奇同志在题为∀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建立新苏北,不仅要有新文化,还要有新经济、新政治、新军队、新人民等,新苏北 将成为新中国∃∃∃新的民主共和国之一部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有待于各位的努力[2]61。
可见,在苏北开展新文化运动,是同新中国的建设连在一起,是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
二、进步文艺的影响1.战争文化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整个社会生活和作家创作条件都发生极大的变化。
随着沿海大城市特别是文化中心上海的失守,文艺活动和出版界一时陷入停滞状态,一些历史较长的、有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如∀文学#、∀文丛#,以及∀光明#、∀中流#等相继停刊,文艺书籍的出版非常困难,很大一部分作家因此没有了发表创作的机会。
面对着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情绪,大片国土的相继沦陷和纷乱动荡的战争生活,作家失去了从容写作的环境和心情。
而民族战争的洪流极大地激发了作家爱国热情,许多作家纷纷走出都市,摆脱原先比较狭隘的个人生活圈子,走向乡村和抗日前线。
因此,在抗战这一特殊环境下的文艺创作,其主题必然倾向于抗日救亡,其内容必然围绕抗战开展。
抗战初期盛行一时的街头剧、朗诵诗、报告文学等,均为控诉日寇暴行、号召军民抗战。
如国统区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朗诵诗∀黄河大合唱#等即如此,文学创作直接服务于抗战。
而 皖南事变后,国统区大量涌现的历史剧,内容非常明确,借古讽今,歌颂英勇报国的牺牲精神,反对奸臣昏君卖国求荣,政治性和现实性非常强。
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等。
而新四军的文艺创作更是如此,无论是新四军初期战地服务团表演的戏剧∀一个和八个#、∀繁昌之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新四军军歌#,还是建立苏北根据地后创作并表演的戏剧∀冀东起义#、∀胜利#,以及∀最后一颗手榴弹#等,都是宣传抗日,歌颂新四军的。
不仅如此,随着战争的发展,人们对文学创作的要&2 &求发生了变化,文学从启蒙转向抗日救亡。
而战争年代作家已失去了平和稳定的写作心情和创作环境,读者也失去了细细品味的耐心。
随之而起的是能够迅速反映抗日斗争现实,短小快捷、富有战斗性和鼓动性的战地通讯、报告文学、街头剧、街头诗、朗诵诗、通俗文学、歌曲等,小型抗日作品容易发挥宣传鼓动效果,并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即使文人创作的小说也注重纪实性和时效性,而篇幅较长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逐渐减少。
作家在战火的洗礼中,与人民大众有了较多的接触了解,既扩大了生活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促进其思想感情上的变化。
抗战爆发之初,全国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文艺活动,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戏剧演出。
中国剧作者协会和上海戏剧救亡协会相继成立,并集体编导和演出了话剧∀保卫芦沟桥#。
上海失守后,武汉成为内地的文艺活动中心。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文协),这是继戏剧界抗敌协会之后最早出现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共产党通过 文协中的党员与进步作家,有力地领导与推动抗日文艺活动。
文协之后,音乐界、电影界、美术界等全国性抗敌协会也先后成立。
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了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并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等活动,推动文艺工作者的 下乡和 入伍,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生活。
新四军文艺创作的骨干力量主要来自于新四军内部、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如戏剧家刘保罗、许晴,小说家丘东平,诗人许幸之、辛劳、林山等,音乐家孟波、何士德等,还有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文学家阿英、著名记者范长江等,他们的文艺活动必然受抗日文艺活动影响。
在我党领导下,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参照延安文艺创作活动,结合苏北及盐阜区斗争生活,创作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音乐、美术、诗歌等文艺活动,得到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欢迎。
这些艺术活动形象、直观,道具、场地要求不高,宣传形势和革命英雄人物及时,群众易于理解、接受。
比如戏剧,结合地方淮戏演出,效果好;墙头诗、墙头画、木刻画、年画等,通俗易懂。
这些都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大众化,也体现了战时文化的特点。
2.延安文艺活动的影响。
抗战时期,解放区文艺创作同国统区、沦陷区、孤岛文学一起成为了抗战文艺的主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影响深远。
延安解放区是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扩大而来的,由于深处内陆,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发动群众,宣传抗日。
这样的现实使解放区文学逐渐呈现出了民间化和政治化趋向。
随着文艺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1942年之后,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艺面向工农兵,创作上追求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
从作品内容来看,工农兵成为作品重点表现的对象。
在文艺形式上,由于新秧歌剧的盛行,出现了新歌剧贺敬之、丁毅执笔的∀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等,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赵树理的新评书体小说∀李有才板话#等,文艺工作者们在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深受农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