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 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 伤今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 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桃花。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本词下片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事景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Nhomakorabea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 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分析。

中考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答题技巧

中考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答题技巧

中考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都是常见的抒情方式。

下面是一些答题技巧:
1.直接抒情:
- 直接表达情感,如“我感到很高兴”,“我非常难过”等。

-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如“她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痛”,“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等。

- 通过描写场景或事物,如“那片美丽的风景让我陶醉”,“那朵花的颜色如此鲜艳,让人心情愉悦”等。

2.间接抒情:
-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或语言,间接表达情感,如“他默默地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她轻轻地抚摸着那本书,仿佛在回忆着什么”等。

- 通过描写场景或事物,间接表达情感,如“那片草原上,夕阳映照下的景色美极了,让人感到无比宁静”,“那座古老的建筑,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屹立不倒,让人感到无比自豪”等。

在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基调。

- 对于直接抒情,要注意描写的细节和情感的表现方式,以及情感是否符合文本的整体氛围。

- 对于间接抒情,要注意描写的行为或语言是否能够表达出情感,以及情感是否与文本的整体氛围相符合。

- 最后,要结合文本的整体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完整版)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和联系

(完整版)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和联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和联系【术语解析】“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离不开抒情,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抒情的方法一般分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它的特点是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魏巍的叙事散文《我的老师》有这样一个片段: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画直线的句子,是叙述,但叙述里包含着“我们”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这就是间接抒情;画波浪线的句子变换了人称,蔡老师由前面的“她”变成了此处的“你”,作者似乎面对着蔡老师直接抒发内心的想法,这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叙、议中含情叙、议中含情,指的是寓“情”于叙事之中、议论之中。

任何写作者的叙述和议论都不会是完全客观、没有情感介入的。

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写作者笔下,必然有不同的情感倾向;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评论者眼里,必然有不同的褒贬态度。

如阿累的《一面》里写道: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登高
明手法①哀景衬哀情(衬托/借景抒情) 析手法②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
风呼啸,天空阔远,猿猴哀鸣,水清沙白,飞鸟盘旋, 木叶凋落,江水奔流,营造了宏阔凄清的意境。 点结构③渲染了浓浓的秋意,为下文四句抒情作了铺垫。 悟感情④有力地烘托了诗人漂泊体衰之悲与国运艰难之哀。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 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手法① 析手法② 借歌颂项羽慷慨赴死的行为, 点结构 悟感情③ 抒发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感情以及对南宋朝廷
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的批评。
时局的担忧。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明手法①咏史抒怀 析手法②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 的对比。 点结构 悟感情③含蓄地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的春景更形象地反衬了诗人漂泊、思乡的哀伤。
借景抒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明手法①衬托 析手法②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勾勒出苍凉紧张的边塞战斗生活图。 点结构③为尾联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创设了情境。 悟感情④所谓的“哀”景,用来反衬豪情,不仅没有悲哀 之情,反而突显出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收束全诗。用景语作结,以景衬情,有 含蓄不尽之意。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例子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例子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例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定义直接抒情是指通过明确的方式,直接表达情感和感受的一种抒发方式。

通过直接的词语、描述和句子,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情感所带来的冲击力。

•例子1.《黄山怀古》(杜牧): > 瘦骨如松,寒魄似铁。

顾盼狂肠断,痴心一世事。

风霜销锐锋,岁月换刀刃。

这首诗写作者对黄山的怀念之情,通过形容黄山的景色,如松骨、寒魄,表达了作者瘦削憔悴的身体和内心的忧伤之情。

直接而强烈的词语和句子打动了读者,产生了共鸣。

2.《御街行》(元稹): > 秋思对长亭,人归已千程。

朝来有嘉宾,恐是进朝行。

这首诗以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思念和对归家人的期待。

使用“秋思”、“嘉宾”等词句,直接揭示作者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立即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间接抒情•定义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含蓄、隐晦的方式,通过暗喻、隐喻、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感受的一种抒发方式。

相较于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更加含蓄,读者需要通过自我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子1.《静夜思》(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在描述一个人独自思乡的夜晚,通过明月光照在床前和地上霜的暗示,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没有直接说出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景物的隐喻来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2.《登鹳雀楼》(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借景抒发了作者对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渴望。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暗含着作者对个人奋斗和进取的劝勉,给读者带来一种鼓舞的力量。

总结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情感和感受的手法。

直接抒情通过明确的词句和句子直接表达情感,具有冲击力;而间接抒情则通过含蓄、隐喻等手法,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了共鸣的可能性。

两者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给作品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表达效果。

1.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感的方式,通常使用直接、真实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内心感受。

这种表达方式具有直接性和真实性,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情感,让人们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常常是情感直击,触动人心。

例子:
直接抒情: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无法控制我的悲伤。

效果: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和无助,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2.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通常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借助其他事物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常常具有一种含蓄和曲折的美感,能够让读者通过思考和联想,深入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往往是意境深远,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
间接抒情:秋风轻拂,枫叶纷飞,舞动着岁月的痕迹。

效果:读者通过对秋风和枫叶的描绘,感受到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情感,产生一种对时光流转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各有千秋,直接抒情更加直击人心、直接产生共鸣;间接抒情则更具意境和深远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诗中哪句话是直接抒情?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二)“不破楼兰终不还”为直接抒情 句。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 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 变得更加坚定,表现了战士们血战疆场, 尽忠报国的情感。
借景抒情 是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作 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 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 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 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 草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例如, 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出对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三、四两句有什么艺术特点?试简要分析。
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
的描写,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客观色
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
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这种方式将悲情融 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 生活场景中,借此对自 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 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 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末休。天下英雄谁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móu):俗语叫头盔,词中代指 兵士。
怀古伤今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试结合诗句加以 赏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孙权年 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何等英 雄气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自问 自答,天下英雄只有曹刘配称孙权对手,词 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第一流英雄来颂扬,实 则借凭吊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 勇之人执掌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本 是曹操语言,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 宋人民呼声:朝廷实在太萎靡唐碌了,在历 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而南宋经过好几代 皇帝,竟然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 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 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 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 涕下”。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 感寓于叙事之中。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 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 切心情。
(5)、用典抒情: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 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 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 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 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 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 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 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 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 言来抒情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 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 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 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 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 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 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 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抒情的手法大全

抒情的手法大全

抒情的手法大全
(一)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即抄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道陵松柏满残阳。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唐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借叙抒情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 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 己难以遏止的感情。
●5、借议抒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 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 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 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 实、讲道理。
示例
●片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最 后一课》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 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荷叶 母亲》
●片段三: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 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
●表达效果: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间接抒情类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 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 情方式。
●2.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 写景物予以抒发。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 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 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 发、倾吐出来。
●表达效果:直接抒情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 借助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表现出来,渗透在文章的 字里行间。

诗歌中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中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中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1.诗歌中的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2.诗歌中的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

间接抒情主要体现在借景抒情上。

所谓的借景抒情就是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段景物描写就表达了莺莺凄苦悲伤的感情,也就是说,莺莺凄苦悲伤的感情是通过上述悲凉的景物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示例例1.直接抒情示长安君作者: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直接抒情分析: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例2.间接抒情小斋即事作者: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间接抒情分析: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抒情方式通常有两种

抒情方式通常有两种

抒情方式通常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在鲜明而强烈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情感态度时,往往伴随议论。

因此,直接抒情的方式常常用来开篇点题或皆为生发,或者在行文当中用来引出或总结某段叙述和描写。

比如《最后一课》叙述了这样一个情节:小弗朗士照样上学迟到,结果发现这天上课的气氛十分异样,当他得知今天将是自己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几句心理描写直抒胸臆,恰到好处地凸显了一个普通法国男孩质朴、纯真的民族感情。

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叙述和描写含蓄地传情达意。

在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中,这种抒情方式可以广泛使用。

比如《最后一课》这样描写习字课: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第一句是借助议论直接抒情,后面则运用描写间接抒情。

韩麦尔先生发的新字帖上面都是美丽的圆体字,可最小的孩子专心“画”出来的却是“杠子”。

这似乎有些可笑的描写,恰恰蕴含着深沉的悲哀——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学会母语文字,以后却再也没有机会学习了。

孩子们笨拙而认真地书写,表现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朴素感情。

而小弗朗士听到鸽子低声唱歌时的天真想法,既包含着即将告别母校的忧伤,又融入了对侵略者的谴责。

在这一段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出蕴藏在人们心底深沉的民族感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2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2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 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 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老当益壮 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3、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 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 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 有意味,颇显豪气。
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何区别?
•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 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 特定的含义。用典抒情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 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 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引 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 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1、因事(叙事)缘情
通过截取生活片段、描述动作细节等叙事 来抒发感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因事缘情,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 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 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 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 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 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 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 心灵创伤。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 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 十八字中,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 的感伤。
以乐景衬哀情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以乐景衬哀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哀景衬乐情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 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 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
• • • • • • •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一句以 乐景写哀情,后一句以哀景衬哀情。
怀古伤今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 • • • 春日秦国怀古 周仆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仆(?~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 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古 诗 鉴 赏 之 抒 情 手 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写作文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写作文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写作文
段落一,直接抒情。

月光洒满了窗台,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想起小时候的梦想,就
像星星一样多,但现在,我只想告诉你,你就是我生活的光,心里
那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

段落二,间接抒情。

夜深了,城市终于安静下来。

我坐在窗边,看着那轮大月亮,
心里头有点儿小感慨。

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以前一起疯过的日子,那时候的你笑得真开心啊。

虽然现在咱俩隔得老远,但我的心啊,
一直跟着你转,就像这月光,永远照亮你的路。

段落三,直接抒情。

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吹过来,我站在海边,感觉整个世界都开
阔了。

想起了你的笑脸,真的,我想大声告诉全世界,我有多想你。

你就像我生命里的一首歌,永远唱不完,永远听不够。

段落四,间接抒情。

秋天到了,走在小道上,落叶铺得厚厚的。

我一边走一边想,
那时候咱俩一起走过的路,真好啊。

有你的陪伴,感觉啥都不缺了。

虽然现在各奔东西,但我的心还停在那个秋天,咱俩相遇的那个季节。

段落五,直接抒情。

雨后的天空,清清爽爽的,彩虹都出来了,真好看!说实话,
这景色让我想起你,想起咱们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

有时候啊,真觉得生活挺美好的,就是因为有你。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作者在记叙、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也叫做“直抒胸臆”。

它是一种倾诉、呼告、赞颂或斥责,不用借托,无需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

它的语言浸透了感情,极富褒贬色彩,能起到动人心魄的作用。

直抒胸臆还可以直呼抒情对象的名,或将其拟人化,这样的抒情亲切、明快、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直抒胸臆不可矫揉造作,空洞呼喊,同时要注意适度。

直接抒情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有时运用祈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呼唤式的主谓倒装句等多种句式,整散句结合,抒发情感(反问句,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都是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加强肯定的目的;呼唤句式简短而亲切,真实而感人)。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往往依托于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简言之,把感情寄寓在具体事物上的表现手法,就叫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事、托物抒情(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理、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常见的有寓情于事、托物抒情、寓情于景三种。

寓情于事: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他不停留于客观的交待和陈述上,在叙事中处处显露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

文中人物或作者虽没站出来直接抒情,情却隐含在叙事的过程中。

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

托物抒情: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

托物抒情选择物象要准确,物与情之间应有某种共同之处,要注意抓住所咏对象的主要特征,不使人感到牵强附会。

寓情于景:这种写法移情入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看似写景,实则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 情、快意或愁绪 。
找一找,《登高》中
哪两联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表达 的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间接表达。
借景抒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明手法①乐景衬乐情(衬托/借景抒情) 析手法②诗歌描写了钱塘湖春日美好的景象:春水初涨,白云低 垂,莺语燕忙,春花初绽,春草萌生 ,绿杨垂阴。细致地描绘 了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意境明丽,生机勃勃。 点结构 悟感情③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对明媚春景的喜爱之情。
时局的担忧。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明手法①咏史抒怀 析手法②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 的对比。 点结构 悟感情③含蓄地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借景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登高
明手法①哀景衬哀情(衬托/借景抒情) 析手法②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
风呼啸,天空阔远,猿猴哀鸣,水清沙白,飞鸟盘旋, 木叶凋落,江水奔流,营造了宏阔凄清的意境。 点结构③渲染了浓浓的秋意,为下文四句抒情作了铺垫。 悟感情④有力地烘托了诗人漂泊体衰之悲与国运艰难之哀。
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激发作者感 情。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登高
明手法①触景生情 析手法②鸟儿在急风中低回盘旋,似乎无依无托倍受限制,触发 了诗人漂泊无依,归乡无法之感; 急风呼啸,猿猴哀鸣,引发了秋日的凄凉之意; 在高远寥廓的天空衬托下,人是如此的孤独渺小,更凸显出杜甫 晚年“亲朋无一字”的孤独; 落木之声,长江奔腾之状,易生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与 “落叶归根”的急切之情。 点结构③通过这些秋日特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秋意,为下文 四句抒情作了铺垫。 悟感情④使诗人漂泊体衰之悲与国运艰难之哀自然流露出来。
的春景更形象地反衬了诗人漂泊、思乡的哀伤。
借景抒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明手法①衬托 析手法②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
勾勒出苍凉紧张的边塞战斗生活图。 点结构③为尾联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创设了情境。 悟感情④所谓的“哀”景,用来反衬豪情,不仅没有悲哀 之情,反而突显出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绿;春风和煦,花草芬芳;燕子衔泥做巢,鸳鸯静睡沙洲 。 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与对初春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喜爱之情都 寄寓在对明丽春景的描绘之中。
间接抒情
——2、借事抒情
现实 历史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用现实之事) 欲作家书意万重。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复恐匆匆说不尽,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行人临发又开封。 明手法①寓情于事 析手法②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内涵的片断——寄家书 时“恐说不尽”的思想活动和“又开封”行动细节,正显 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 点结构③以此做结,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悟感情④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明手法①衬托(乐景衬乐情/借景抒情)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 绝句 杜甫 析手法②诗歌描写了春日美好的景象:阳光明媚,四野青绿;春风 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 和煦,花草芬芳;燕子衔泥做巢,鸳鸯静睡沙洲 。意境明丽悠远,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格调清新。 刻画抒发感情,间接而含蓄。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点结构 明手法①寓情于景 悟感情③衬托出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 析手法②诗歌描写了春日美好的景象:阳光明媚,四野青 突显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点结构 悟感情③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收束全诗。用景语作结,以景衬情,有 含蓄不尽之意。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明手法①以景结情 析手法②秋月象征着思念、团聚之情,“长城”,是戍守
之地的代名词。秋月高挂,照亮绵延起伏的雄伟古长城, 这是一种苍凉悲壮的景象。 点结构③为前三句以乐声抒情做总结,让读者感到“边愁” 何止“听不尽” ,也“看不尽”。 悟感情④含蓄地表现了思念家人、渴望团聚的乡愁,与无 法改变戍守边地状况的忧愁。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 术效果。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明手法①哀景衬哀情(正衬/借景抒情) 析手法②露寒叶落,山峡萧瑟,波浪连天,阴云接地。描
绘出风云突起,森冷沉郁的秋日画面。
点结构 悟感情③衬托出诗人孤独、漂泊、思乡的感伤,与对国家
铃》)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 吟》)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 独步寻花七绝句》)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①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 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 所以它有乐、哀、愁, 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借景抒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明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反衬/借景抒情) 析手法②暮春时节,江水碧绿,白鸟飞掠;满山青翠,春
花红艳,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景象清新,赏心悦目。诗 人却无心赏玩,只因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点结构 悟感情③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艳丽灿烂
(1)因事缘情
(2)咏史抒怀 (借历史或典故)
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 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杜甫
明手法①咏史抒怀 析手法②王昭君明珠蒙尘,离别汉宫、远嫁匈奴,思念故
国,身葬异域的悲惨命运,与诗人一生漂泊辗转,不能一 展长才,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伟的人生 经历抱负有着相似之处。
点结构 悟感情③ 寄寓了对王昭君深厚的同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间接抒情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 北陂杏花 王安石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 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手法① 析手法② 借歌颂项羽慷慨赴死的行为, 点结构 悟感情③ 抒发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感情以及对南宋朝廷
一味投降、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的批评。
明手法①托物言志 析手法②幽水环绕,表现杏花的清婉幽雅,花影妖娆说它
的绚丽脱俗。春风吹落固然凄美,却也胜过路边(南陌) 杏花任人攀折 ,践踏成尘。
点结构 悟感情③ 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
的象征,假托杏花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淡然的心境,高洁的 人格。
区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