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四、实验药品及器材1.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七、结果分析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
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
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
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注射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区别,会有量的差异。
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会有质的差异。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之巴公井开创作一、实验目的1.观察分歧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学习小白鼠分歧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采取分歧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分歧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发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四、实验药品及器材1.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分歧现象。
六、实验结果七、结果分析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分歧而发生分歧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发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宁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给药途径分歧所发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分歧,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1.给药途径分歧,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发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发生质的差别?分歧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分歧,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
缺点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
分歧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发生的差别,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发生质的差别,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
为此,临床应依照病情、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注射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区别,会有量的差别。
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分歧受体,作用分歧,会有质的差别。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原理】给药途径不同可直接影响药物效应的快慢和强弱,依据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其顺序一般为:静脉注释、吸入、腹腔注射、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本实验我们只选用静脉注释、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这五种注射方式。
异戊巴比妥钠溶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苯巴比妥相似,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层转入抑制。
为中效催眠药,持续时间约3—6小时,主要用于催眠、镇静、抗惊厥以及麻醉前给药。
【实验材料】动物:小白鼠器材:电子秤、注射器、头皮针、灌胃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 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方法】1.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5只,称重编号,观察其正常活动、翻正反射及呼吸情况。
2.然后以0.5%异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体重分别给药,1号鼠灌胃;2号鼠皮下注射、3号鼠腹腔注射、4号肌肉注射、5号皮下注射。
3.观察并记录各鼠翻正反射消失(将小鼠放倒,使其四脚朝天而自己不能重新站立)时间及呼吸抑制情况,记录结果,比较分析不用给药途径对药物效应快慢的影响。
【实验结果】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注意事项】1.掌握正确的灌胃操作技术,不要误入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
2.实验中严格按照动物体重计算给药量。
3.为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各鼠抽取药液及给药分别由同一人完成。
4. 腹腔注射的操作: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着腹腔壁轻轻推液。
注射结束后,不宜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多,对于小剂量的注射影响较大.。
机能实验学: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非 解 离 型 药 物 浓 度
体液pH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
药物
被动转运
弱酸性 药物 口服
血浆 (pH=7.4)
非解离型(1) 细 胞
胃液 (pH=1.4)
非解离型为主 (1)
解离型
膜
解离型
(1000)
(0.001)
苯巴比妥中毒 怎样解救?
小鼠腹腔注射法
从左下腹部,与躯 体呈45°角进针。
小鼠灌胃给药法
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编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mg/10g)
给药时间
翻正反射 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 恢复时间
作用持续 时间注射
二. 尿液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尿液pH变化对水杨酸钠排泄的影响。 学习大鼠灌胃给药法。
肾脏排泄
肾小管 主动分泌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被动转运)
离子障( ion trapping) 非解离型药物易被重吸收, 解离型药物难重吸收。
药物解离度与体液pH的关系:
弱酸性药物:10pH-pka = [A-]/[HA] 弱碱性药物:10pka-pH = [B-]/[BH+]
药物pka值固定,体液pH不同, 解离度影响药物的吸收、转运、排泄。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口服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血液的相对量。
弱酸性药物:10pH-pka = [A-]/[HA] 弱碱性药物:10pka-pH = [B-]/[BH+] 思考?
1.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 2. pka > 7.5的弱酸性药物在胃内的吸收?
机能实验学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传染感动的影响之马矢奏春创作一、实验目的1.不雅察不合给药途径对药物传染感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进修小白鼠不合途径的给药方法.二、实验道理采取不合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阐扬不合的传染感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打针则产生止痉、惊慌和降低颅内压.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四、实验药品及器材1.器材:1ML打针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2.药物:10%硫酸镁.五、实验方法1.取体重临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打针10%硫酸镁溶液0.6ML.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3.不雅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合现象.六、实验成果七、成果阐发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合而产生不合的药理传染感动,硫酸镁腹腔打针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阐扬肌松传染感动和降压传染感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传染感动,故甲鼠消掉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消掉稍微腹泻的现象.八、实验结论给药途径不合所产生药物传染感动的快慢和强弱不合,硫酸镁腹腔打针使肌松弛,灌胃则消掉稍微腹泻.九、思虑题1.给药途径不合,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传染感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传染感动产生质的差别?不合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合,一般规律是静脉打针>(快于)吸入>肌肉打针>皮下打针>口服>直肠>贴皮.如静脉打针,药物直接入血可连忙生效,用于急救、晕厥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打针时可静滴.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能闇练.不合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别,影响药物的传染感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别,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乞降药物特点,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打针没有,所以生物运用率有差别,会有量的差别.而体内再分布或传染感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合受体,传染感动不合,会有质的差别.2.给药途径不应时,药物的传染感动为什么有的会消掉质的差别,有的会消掉量的不合.有的药物口服有首关消除效应,打针则没有所以生物运用率有所差别,是以消掉量的不合;而体内再分布或传染感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合受体,传染感动不合,故会有质的差别.。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医学和药理学领域,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吸入、舌下含服、直肠给药等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机制,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而决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最方便的给药方式之一。
当我们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胃肠道,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和胃肠道黏膜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然而,口服给药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在胃肠道中被破坏或分解,导致吸收不完全;药物的吸收速度可能较慢,起效时间相对较长。
此外,胃肠道的生理状态(如胃酸分泌、肠道蠕动等)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相比之下,注射给药能够更直接、更快地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迅速分布到全身,起效极快,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肌肉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药物通过肌肉中的血管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时间相对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介于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之间。
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药物以气雾或粉末的形式被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变部位,具有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等优点。
例如,哮喘患者常用的沙丁胺醇气雾剂就是通过吸入给药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舌下含服是将药物置于舌下,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
这种给药方式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更快地发挥作用。
硝酸甘油片常用于心绞痛的急性发作,舌下含服能在短时间内起效。
直肠给药适用于一些不能口服或难以吸收的药物,以及儿童和昏迷患者。
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胃肠道的消化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作用影响显著。
以阿司匹林为例,口服阿司匹林通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发热和炎症。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口服、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对同一药物的作用效果,进一步了解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实验材料:
(列出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1. 准备药物溶液:(描述制备药物溶液的具体步骤,包括用量、稀释等)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口服组、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
3. 给药操作:(分别描述口服、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
4. 观察记录:(描述观察记录的指标,包括药物作用的其它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的药物作用情况)
实验结果:
(根据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结果,叙述不同给药途径下药物作用的影响,例如作用时间、作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
实验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供相关解释,包括药物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解释说明)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对本实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例如实验动物选择、样本数量等)
本实验的意义与应用:
(阐述本实验对进一步研究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指导意见)
结语: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在不同给药途径下,药物的作用效果会有所差异,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
这对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药物和治疗领域下的给药途径选择,以优化药物疗效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知识讲解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知识讲解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如何被引入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方法。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运行机制。
给药途径可以分为经口给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鼻腔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方式。
经口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口腔直接给予患者,一般为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有明显的优点,如用药方便、易于控制剂量、患者易于接受等。
但是,药物在经过口腔后会被胃酸和胃肠道酶的作用分解,其中一部分可能无法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因此,经口给药会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药物的作用效果通常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才能达到峰值。
与经口给药相比,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可以通过肌肉组织中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肌肉注射优势在于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因为肌肉组织中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
因此,肌肉注射通常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急救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中,使药物能够快速进入到血液循环中。
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注射是给药速度最快、效果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立即发挥药物作用的急性情况,如心肺复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与肌肉注射类似,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相对较慢,但仍然比经口给药快。
该给药途径适用于慢性药物治疗或需要长时间释放的药物。
常见的例子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头孢菌素注射。
鼻腔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喷雾剂或滴剂喷入鼻腔中,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
这种给药途径的优势在于药物能够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有些药物甚至可以直接进入到大脑组织。
鼻腔给药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例如止痛药和抗过敏药。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通过肛门插入直肠,使药物能够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给药通常用于患有肠胃道问题的患者,或者需要对肛门周围局部进行治疗的情况。
总之,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和作用速度有着重要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1.掌握硫酸镁的药理作用。
2.掌握小鼠灌胃给药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3.观察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理作用是否相同。
【原理】硫酸镁是一个典型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口服在胃肠道形成高渗透压,使肠腔外水份向肠腔内渗透,最终导致肠容积增大,对肠壁刺激增加,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泻下作用。
静脉注射硫酸镁主要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产生肌松作用等。
【材料】1. 动物小白鼠6只2. 药品 15%硫酸镁3. 器材小鼠灌胃器、注射器、针头、小天平【方法】1. 小白鼠标号、称重、分组。
2.Ⅰ组 i.p. 15%MgSO4溶液 0.2ml/10gⅡ组 i.g. 15%MgSO4溶液 0.2ml/10g3.以存活或死亡观察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等量硫酸镁所致药物效应不同。
【思考题】1.给药途径不同,为什么会影响药物作用?2.比较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实验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目的】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及阿托品、解磷定二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效果,初步分析其解救原理。
【实验原理】有机磷农药能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使之失去水解Ach的活性,造成突触间隙Ach大量堆积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M样、N样症状等)。
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氯磷啶是胆碱脂酶复活药,可不同程度的解救其中毒症状。
如阿托品解除M样症状,但对肌震颤无效;解磷定可使胆碱酯酶复活,对肌震颤有效。
【材料】1.动物:家兔2.药品:10%敌百虫溶液、0.1%硫酸阿托品溶液、2.5%解磷定溶液3.器材:兔箱、注射器、5#针头、台式磅秤、瞳孔尺【方法】1.取家兔1只,称重后分别观察下列各项指标:全身状况、活动情况、呼吸(次数、有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有无分泌等),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有无肌震颤等,记录在表内。
2.耳缘静脉注射10%敌百虫溶液1ml/kg,密切观察上述的各项指标。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的药效、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差异。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年龄相仿、体重相近。
2.药物制剂:选取一种常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3. 给药途径:将小鼠分为四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IV),口服(PO),皮下注射(SubQ)和肌内注射(IM)的给药途径。
4.实验设计:a.每组小鼠均随机分配10只。
b.静脉注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
注射剂量根据小鼠体重按比例计算。
c.口服组:将药物悬浮液灌胃给药。
药物剂量根据小鼠体重按比例计算。
d.皮下注射组:将药物溶液以注射器注射到小鼠的腹部皮下。
e.肌内注射组:将药物溶液以注射器注射到小鼠的腿部肌肉。
f.所有给药途径的药物剂量均相同,以确保比较的公平性。
5.观察指标:a.药效:观察给药后小鼠的行为和生理参数,如活动情况、呼吸、心率等。
b.速度:记录给药后药物作用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c.生物利用度: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药物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1.药效观察:根据对比四组小鼠的行为和生理参数,发现静脉注射组的药效最为迅速和明显,其次是肌内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口服组效果最慢且稍微较弱。
2.速度观察:记录给药后药物作用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
静脉注射组的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肌内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次之,口服组的起效时间最长,持续时间也最短。
3.生物利用度观察:取样分析小鼠体内药物浓度。
由于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生物利用度最高;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较之稍低,但仍比口服高;口服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
4.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药效、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等具有显著影响。
静脉注射是初始药效迅速、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的给药途径,适用于紧急救治和对药物浓度有严格要求的情况。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口服、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吸入、外用(如涂抹、贴敷等)以及直肠给药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最终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和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之一。
当药物通过口服进入胃肠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过程。
首先,药物需要在胃肠道中溶解,然后通过胃肠道黏膜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然而,口服给药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在胃肠道中被破坏或分解,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
此外,药物的吸收速度可能会受到胃肠道蠕动、食物、pH 值等因素的影响。
静脉注射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给药途径能够使药物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产生快速而强烈的药效。
但静脉注射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并且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静脉炎等。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中的毛细血管逐渐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相比于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的作用速度稍慢,但相对较为安全,且操作较为简便。
皮下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药物通过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这种给药途径常用于胰岛素等药物的给药。
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药物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同时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
然而,吸入给药的效果可能会受到患者吸入技巧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外用给药适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皮肤炎症、创伤等。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局部组织发挥作用,但外用给药的药物吸收量通常相对较少。
直肠给药则是将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适用于一些不能口服或难以注射的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某种药物为例,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组,分别采用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给药途径,并观察和记录药物的起效时间、药效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医学和药学领域,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口服、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吸入、外用(如涂抹、贴敷)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情况,会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和方便的给药方式。
当我们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速度、胃肠道的酸碱度以及胃肠道的蠕动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率。
一些药物可能会在胃肠道中受到破坏或代谢,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例如,某些抗生素在胃酸环境中容易失活,因此需要制成肠溶制剂,以保证在肠道中释放和吸收。
然而,口服给药也有其优点,如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
与口服给药相比,注射给药可以更直接地将药物送入血液循环,从而更快地发挥药效。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能够迅速分布到全身,起效速度最快。
这种给药途径常用于急救或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如严重感染、休克等。
但静脉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则是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或皮下组织,药物吸收相对较慢,但比口服给药快。
这两种注射方式适用于一些不宜口服或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药效的药物。
吸入给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药物通过吸入装置以气雾或粉末的形式被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这种给药途径可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例如,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常采用吸入给药。
但吸入给药的效果受到患者吸入技术的影响,如果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可能会导致药物吸入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外用给药包括皮肤涂抹、贴敷等方式。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局部疼痛等。
外用药物一般在局部发挥作用,全身吸收较少,副作用相对较小。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传递和分布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作用速度、强度以及副作用等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差异性。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使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动物。
2.药物:选择一种具有明显生物学效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3.给药途径:选取不同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4.实验组设置:将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包含相同数量的动物,代表不同的给药途径。
5.记录观察指标:记录给药后动物的行为变化、体温、心率等相关生理指标。
6.统计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推论。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不同给药途径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到如下结果:口服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观察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速度较慢,因为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会被降解或者氧化。
实验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后的药物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且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因此,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作用较为持久,但也较容易受到消化系统的影响。
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皮下注射给药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使药物通过间质液转移到血液中。
观察到药物在皮下注射后迅速吸收,因为皮下组织丰富的血管网可以加速药物的分布。
由于药物进入血液后能够快速传播到全身,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的药物作用相对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静脉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中。
观察到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后,能够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结果显示,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药物的作用速度最快,作用效果也最明显,但受到药物的快速代谢和排泄机制的影响,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小白鼠进行不同给药途径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到了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作用时间较长,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的作用速度较快但时间相对较短,而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作用速度最快但时间也较短。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篇二: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2( 动物:蟾蜍3只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篇二: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2( 动物:蟾蜍3只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四、实验药品及器材1.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七、结果分析?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
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
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
实验一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门路对药物感化的影响一.试验目标1.不雅察不合给药门路对药物感化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进修小白鼠不合门路的给药办法.二.试验道理采取不合的给药门路,会使药物施展不合的感化,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打针则产生止痉.沉着和下降颅内压.三.试验动物小白鼠四.试验药品及器材1.器材:1ML打针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2.药物:10%硫酸镁.五.试验办法1.取体重邻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打针10%硫酸镁溶液0.6ML.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3.不雅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合现象.六.试验成果七.成果剖析硫酸镁可因给药门路不合而产生不合的药理感化,硫酸镁腹腔打针给药时,会克制中枢及外周神经体系,使骨骼肌.心肌.血管腻滑肌松懈,从而施展肌松感化和降压感化;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接收增长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动性蠕动,产生泻下感化,故甲鼠消失肌张力显著削弱,处于安静状况,乙鼠则消失稍微腹泻的现象.八.试验结论给药门路不合所产生药物感化的快慢和强弱不合,硫酸镁腹腔打针使肌松懈,灌胃则消失稍微腹泻.九.思虑题1.给药门路不合,一般情形下对药物的感化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形下可使药物的感化产生质的差别?不合给药门路的药物接收速度不合,一般纪律是静脉打针>(快于)吸入>肌肉打针>皮下打针>口服>直肠>贴皮.如静脉打针,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刻生效,用于急救.晕厥病人;剂量易掌握;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打针时可静滴.缺陷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响;请求技巧闇练.不合给药门路因接收.散布方面产生的差别,影响药物的感化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别,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体系的克制造用,用于抗惊厥.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乞降药物特征,选用适合的给药门路.口服有首过清除效应,打针没有,所以生物应用率有差别,会有量的差别.而体内再散布或感化有显著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散布不均,不合受体,感化不合,会有质的差别.2.给药门路不合时,药物的感化为什么有的会消失质的差别,有的会消失量的不合.有的药物口服有首关清除效应,打针则没有所以生物应用率有所差别,是以消失量的不合;而体内再散布或感化有显著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散布不均,不合受体,感化不合,故会有质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
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
小白鼠
四、实验药品及器材
1.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
七、结果分析
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
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
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
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
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
为此,临床应按照病情、治疗需求和药物特性,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
口服有首过消除效应,注射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区别,会有量的差异。
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会有质的差异。
2.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会出现量的不同。
有的药物口服有首关消除效应,注射则没有所以生物利用率有所区别,因此出现量的不同;而体内再分布或作用有明显靶向性的药物,使药物体内分布不均,不同受体,作用不同,故会有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