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淋证(精选干货)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知识:淋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知识:淋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知识:淋证【概说】一、概念: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素问》称本病为淋、淋。

2、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

3、汉代华佗《中藏经》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4、隋巢元方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5、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

6、明清时期,张景岳认为淋证病程的长短是其辨证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期多为热证,可因治疗和病程不同出现寒、热、虚的变化,从而倡导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法。

李中梓《医宗必读.淋证》将淋证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淤四型,将劳淋分为肾劳、脾劳并采取不同的方药。

清尤怡已认识到各种淋证之间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并强调治疗石淋、膏淋要“开郁行气,破血滋阴”。

三、讨论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凡是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灼热刺痛―――热淋膀胱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小便涩痛有血―――血淋肾阴不足,虚火扰动,伤及阴络――――――――――――――――――血淋湿热久蕴―――熬尿成石―――石淋湿热蕴久―――阻滞经脉,脂液不循常道―――小便浑浊不清―――膏淋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膏淋2、病位在膀胱与肾,且与肝脾有关。

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3、病理性质的转化和六淋之间的转归:4、淋证的预后:预后与病情轻重及类型有关热淋、血淋热毒入血;久淋不愈――劳淋水肿、癃闭、关格;肾虚肝旺――头痛、眩晕石淋结石过大,阻塞水道水肿、癃闭、关格;膏淋日久虚劳【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淋证的中医防治方案

淋证的中医防治方案

淋证的中医防治方案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类属淋证的尿路结石和肾盂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等,当临床表现为淋证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膀胱湿热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发为石淋;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别浊,脂液随小便而出,则发为膏淋。

二、肝郁气滞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滞不会,郁于下焦,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

三、脾肾亏虚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

脾虚而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则发为气淋;若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则发为膏淋;若肾虚而阴虚火旺,火热灼伤脉络,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病久伤正,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

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与开合。

淋证日久不愈,热伤阴,湿伤阳,易致肾虚;肾虚日久,湿热秽浊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证的反复发作。

因此,肾虚与膀胱湿热在淋证的发生、发展及病机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淋证有虚有实,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体弱及久病患者,亦可虚实并见。

实证多在膀胱和肝,虚证多在肾和脾。

【诊断要点】一、具有淋证的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基本临床特征。

尚可有各种淋证各自的特征。

二、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中医内科学淋证

中医内科学淋证

女,19岁,1994年4月12日入院。 主诉: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5天。
现病史:患者1994年4月6日因白带量多,前阴瘙痒,用温
水冲洗,次日出现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来我院
内科门诊,尿常规示白细胞+++/HP,红细胞+/HP,蛋白
+,中段尿培养见腐生性葡萄球菌,菌落计数215000个菌
落/ml,按“泌尿系感染”予氟哌酸0.2克,每日三次,中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21页
八、分证论治
•热淋
症状:共症+热淋特征+湿热舌脉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 拘急胀痛。腰痛拒按,寒热起伏、口苦、 呕恶,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辨证关键点: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22页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
加减:
(1)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34页
•淋证病例 1
男性,42岁,海南岛人,1998年9月7日入院
主诉:尿痛,尿频,血尿,猛烈腰腹疼痛二天。
现病史:前二天烈日下劳动,大量汗出后,小便量偏少,
尿色黄赤,继而出现腰腹猛烈疼痛,放射至下肢,伴呕吐,
疼痛连续不解,并见尿色红赤如洗肉水,尿意频频,尿时
刺痛,尿线变细,尿意难尽,口苦口干,烦躁,舌红苔黄
•膏淋:小便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17页
(二)辨淋证虚实:从病程、症状、脉象 等方面区分。 实证系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病 程较短,主要表现为小便涩痛不利,苔黄 舌红,脉实数; 虚证系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病程长, 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急,痛涩不甚,苔薄舌 淡,脉细软。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淋证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淋证

本文摘自:
1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淋证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带着大家复习淋证相关知识。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治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1.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2.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3. 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
4.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
5.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藓分清饮加减
6.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例题:
淋证的病因以下列何项为主
A 湿
B 热
C 火
D 湿热
正确答案:D
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是
A 实则清利
B 虚则补益
C 凉血止血
D 通淋排石
E 扶正固本
正确答案:AB
本文摘自:2 淋证的病机主要是
A 肺失通调
B 三焦水道不利
C 湿热蕴结下焦
D 膀胱气化不利
E 肝肾亏损
正确答案:CD
淋证的证候特征有
A 小便频数
B 淋沥不尽
C 尿道涩痛
D 小腹拘急,痛引腰腹
E 持续高热
正确答案:ABCD。

名老中医治气淋证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气淋证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气淋证的经验在中医的宝库里,有一类病症叫做“气淋”,说白了就是那种长期憋闷的感觉,身体像是装了一个“气球”,气滞不通,疼痛不止。

说到这个病,很多人一开始听都没听过,哪知道自己可能也中招了。

你要是问那些名老中医治这个病的经验,他们可真有一套,说实话,听他们讲起来,跟看了一场活生生的“治病秀”似的,既有古老的智慧,又不失幽默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瞧瞧这些经验,看看他们是怎么治这类疑难杂症的吧。

气淋这病,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它像个无形的“气泡”,在你身体里横冲直撞,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一开始没当回事,疼一会儿就过去了,谁知道它总是反反复复,闷在心头,痛在身上。

中医说了,气淋的根本就是气滞。

你看,生活中哪一个不是闷闷不乐,背负着种种压力?这些压力压得你都快喘不过气来,这个“气滞”就慢慢酿成了病。

你心里着急,肚子也着急,连带着全身都跟着“急”起来。

所以,这种病,单单靠吃点药是没用的,得从根上调理才行。

大家有没有发现,名老中医们治病的手法可特别有意思。

他们治气淋证,往往不急于开药,首先要“开口”。

别急,这个“开口”可不是胡乱说话,而是通过言谈间了解你的心境,像老中医们常常问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大?你是不是有点烦闷,心里总放不下什么事?”你一听,心里就一沉,哎,原来这才是病根啊!这些老大夫早就看穿了你的心思,知道气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你身体里的气没有得到疏通,憋了太久。

他们就会开始了不起的“针灸”了。

你看,针灸这门技艺有多神奇?一个小小的针,扎进皮肤里,居然能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就像开车堵车一样,突然间,路上畅通无阻,心情也变得明朗。

老中医们有一手“活针灸”的技巧,手法特别稳准,一针下去,瞬间你就能感觉到胸口的那股憋闷感慢慢消散开。

这个过程说实话,刚开始还真有点让人“想不到”,但效果嘛,真的是立竿见影。

不过,光靠针灸可不够,还得配上中药。

你看,这中药里有一味叫做“柴胡”,它就像一把能挑起你内心困顿的火柴,一点燃,气滞立马烟消云散。

中医关于“淋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淋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淋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淋证
1.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

2.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膀胱与肾。

病理性质初病多实,久则转虚,或虚实夹杂。

3.辨证时首辨淋证类别,再审证候虚实,三别标本缓急。

初起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以清热利湿通淋;病久脾肾两亏,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治宜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并根据各淋证的特征,或参以止血,或辅以行气,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浊等。

至于预后,热淋、血淋、石淋初起,病情轻者一般预后良好;若久淋不愈,脾肾两虚,发为劳淋;脾肾衰败,导致水肿、癃闭、关格等,或石阻水道,出现水气上凌心肺等重症。

二、淋证的日常防控措施
1.注意清洁,不憋尿,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1次。

事后即行排尿,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上犯膀胱。

妇女在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避免纵欲过劳,保持心情舒畅。

2.发病后注意休息,禁房事,饮食宜清淡。

热淋、血淋者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石淋者多饮水,久淋患者忌劳累。

初起尿频、尿痛,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腰痛者,需及时诊治。

中医关于“淋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淋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淋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淋证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疾病。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多可归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关于“淋证”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淋之名称,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

淋者,淋沥不尽,如雨淋而下;“淋”,通秘,不通之意也。

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为“淋秘”,病机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谓:“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对本病症状做了描述。

2.华佗《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根据淋证1.临床表现的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分类的雏形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寒、热七种,以“诸淋”统之,并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这一病机认识对后世影响颇大。

4.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消渴淋闭方、王焘《外台秘要·五淋方三首》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

宋·严用和《济生方·小便门》又分为气、石、血、劳淋五种。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淋浊》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6.清·尤在泾《金匮翼·诸淋》云:“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

”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强调将“开郁行气,破血滋阴”作为石淋的治疗原则,对临床确有指导意义。

7.《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虚伤真气,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

中医内科学-淋证

中医内科学-淋证
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描述 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 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对本病的病机作了 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 也。”
《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 虚,实八种。
《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均将淋分为“石,气, 膏,劳,热淋”等五种。
匮肾气丸。
37
⑥劳淋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 药
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 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病程缠绵。 脾虚证:神疲乏力。运化无权。 肾虚证:腰膝酸软。生殖功能失常。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萸肉,茯神,菟丝子, 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7
②石淋
症状 主症:常突然发作,一侧腰腹绞痛难忍;尿中 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 窘迫疼痛,甚则牵涉外阴,少腹拘急。 兼夹症:尿中带血。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 石韦散加减。 药 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瘀利水
35
⑤膏淋
症状
主症: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 置之沉淀,或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 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
湿热阻滞证:口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治法 方 药
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川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茯苓,甘草梢
淋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涂海涛 讲师

中医关于“淋证”的临证备要

中医关于“淋证”的临证备要

中医关于“淋证”的临证备要
一、辨轻重缓急,重标本虚实
淋证有轻重不同,轻者尿急、尿频、尿痛,但无恶寒、发热腰痛等,治疗上清热利湿通淋,用药1周即可。

若见发热、恶寒者,当加以清热解毒之品,且需服药2周以上,以免湿热留恋。

体虚者感受湿热之邪,先去其邪,之后扶正。

年老体虚甚者或淋证日久,须兼顾祛邪与扶正,不可一味苦寒清热,避免邪虽去而正亦伤,正伤而邪易侵,反复发作。

老年人尤其注意补益脾肾,根据肾虚而膀胱热的病机,攻补兼施,温清并用。

二、淋证当补则补、当汗则汗
对于淋证的3.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要略》日“淋家不可发汗。

”《丹溪心法·淋》谓:“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

”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

若淋证确因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发汗之剂。

因淋证为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故避免辛温之品。

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中医辨证治疗淋证

中医辨证治疗淋证

中医辨证治疗淋证尿路感染为现代一种常见尿道炎症疾病,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以及尿痛,偶尔血尿,并伴随明显腰痛现象。

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寒战、恶心以及呕吐等等现象,中医将此病称之为“淋证”。

淋症疾病患者主要为小便次数增加,明显尿频,尿道灼热感,小便困难,以及腰痛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对于淋症疾病的治疗,中医采取辩证治疗法,根据患者不同病症,找出病因实施对症治疗。

一、热淋小便次数增加,小便灼热感明显,而且有刺痛,尿液呈现为黄赤色,小腹部胀痛,身体出现寒热,口苦,大便干燥。

患者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上选择清热利湿进行通淋治疗。

方剂为八正散,药方中的木通中药、车前子中药、萹蓄中药、瞿麦中药、滑石中药具有利湿之效;大黄中药、山栀中药、甘草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之效。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寒热,口干,口苦以及恶心者,可以采取小柴胡汤用来缓解不良症状,如果湿热伤及患者真阴,则将大黄中药去掉,外加生地中药、知母中药、白茅根中药养阴清热,如果湿热之毒入侵到患者三焦,则需立即治疗症状,用黄连中药治疗,清热泻火。

二、石淋石淋病症患者小便时,尿液中常常含有砂石,因此,小便困难,时常排尿中断,尿道疼痛,小腹部疼痛,腰腹部疼痛,尿液中有血液,舌苔泛红,舌苔泛黄,脉滑数。

由于砂石不能通过尿道排出,因此,患者小便困难,疼痛难忍,如果砂石较大,则会阻塞尿道,损伤人体经络;刚起病的时候,湿热明显,因此,舌苔红带黄。

若尚未及时治疗,则时间一久,便导致患者阴血亏耗,损伤人体正阳之气,或者表现为阴虚,或者为气虚,或者虚实夹杂。

对于阴虚患者,腰酸背痛,手心发热,舌苔泛红,脉细带数。

气虚患者,脸色泛红,精神萎靡,意志力薄弱,舌有齿痕,脉搏细弱。

应采取清热利湿治疗,通便排湿,用方剂石韦散加减治疗。

方剂中石韦中药、冬葵子中药、瞿麦中药、滑石中药、车前子中药均为利水通淋药物,但其清热效果没有八正散好,因此此方只是用于治疗石淋疾病,在开方剂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减金钱草中药、海金沙中药、鸡内金中药起到排石的作用。

中医淋证

中医淋证

关于淋证忌补问题
• 淋证初起,湿热内蕴,由于湿性困重而有倦怠之 象,容易误认为虚,若施以补法,补而恋邪,易 致湿热留而不去,病情迁延生变,对此,自当忌 补。 • 淋证有虚实,初病实证,湿热内盛,非补所宜;对 于久淋虚证,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气 血阴阳亏虚,自当用补,则不应禁忌。 •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基本治则,并非不可 用补 。
关于治疗法则问题
• 清利湿热,通淋化结排石之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但 不能忽视辨证施治原则,应及时结合B超、X线腹部平片等 项检查予以确诊。 • 若肾阴虚应佐以益阴补水之法(特别对老年人肾阴多见虚 象)。 • 若肾阳虚应佐以益肾补虚之法。 • 若兼有明显肝郁气滞之象,则宜佐以疏达肝气。 • 若见血虚气损显著,又佐以补养气血。 • 若血尿严重疼痛满急,此为血淋见证,当以清热凉血为主。 或一法独用,或两法交替服用。总之,只要遵循辨证施治 的原则,随证配伍,其效更著。
治法

• • •
以上5种治疗方法,临床上要谨守病机,辨 证论治。 病情单纯者可用一法,病情复杂者可合并 使用。邪实而正虚者,先攻后补。 正虚邪实者,先补后攻。 正盛邪实者,重用攻法。 正虚邪衰者攻补兼施。
治法释解
• 于正邪之辨别,主要观其主症(包括 舌苔、脉、体质等),抓其主要矛盾 方面,进行辨证立法,在扶正方面着 重选用与脾肾及补气补血有关药物, 在祛(攻)邪方面,多用利水排石, 化结清热之法。遵照辨证原则,对预 期疗效方能提高。
泌尿系结石
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术语“石淋”
• 中医归属:“石淋”、“砂淋”、“血淋”、 “腰痛”等范畴。 • 病因病机:湿热蓄积下焦和气火郁于下焦有关。 湿热之邪既可外袭,也可内生。 感于外者,多因 下阴不洁,秽浊人侵;生于内者测因恣食肥甘酒 热,致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 结成砂石。而情志抑郁或恼怒伤肝,使肝经气滞, 郁而化火,气火郁于下焦;久则熬液灼津结而成 石。

中医内科学--淋证

中医内科学--淋证

第二节淋证【概述】一、定义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1、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

并指出淋证为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证。

2、《金匮要略》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3、汉代华佗《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4、《诸病源候论》将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成为后世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5、《景岳全书》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原则。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证。

【病因病机】一、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劳伤、体虚。

二、病机1、基本病理变化: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2、病位: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

3、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4、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多见虚实夹杂之证。

5、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

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

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

6、病机转化:表现在转归上,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

若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

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关格。

膏淋日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以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六种淋证的分证论治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六种淋证的分证论治

中医专业考试试题:六种淋证的分证论治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

今天整理中关于六种淋证的分证论治。

1.热淋症状: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2.石淋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

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

3.气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宜,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

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4.血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滑数。

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虚证用知柏地黄丸。

5.膏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

6.劳淋症状: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淋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淋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淋证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2020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淋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1.诊断要点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2.六种淋证的特征
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血淋为溺血而痛。

膏淋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淋证的病因病机】
“水肿的诊断要点和辩证要点”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疾病。

淋证中医辩证

淋证中医辩证

淋证中医辩证关于《淋证中医辩证》,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尽管大伙儿针对淋证这个词并不是非常的了解,可是大伙儿针对淋证的临床症状还算作有一定的掌握。

实际上淋证是我们平常常常能看到的,它的临床症状便是尿频尿急、尿疼、尿滴沥等病症。

淋证的中药治疗方式也是被大伙儿广泛所认同的,下边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淋证中医辩证內容。

淋证的辩证关键点及证治归类:1.辩证关键点临床医学辩证最先应鉴别六淋之类型。

次之,须辩证候之实虚,实虚参杂者,须分辨标本采集实虚之次序,证情之轻重缓急,最终须辫别各淋证的转换与兼夹。

2.证治归类(1)淋症病症:小便频数短涩,炙热刺疼,溺微黄赤,少腹拘急涨痛,或有热寒、口苦口臭、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不通畅,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式:清热祛湿作用。

中药方剂:八正散交互医药学|教育信息网收集整理。

常备药:瞿麦、扁蓄、盐车前子、长石、萆薢、黄连、黄柏、蒲公英花、紫花地丁。

(2)石淋病症:尿中夹沙石,小便涩痛,或小便时忽然终断,尿道口困惑疼痛,少腹拘急,通常突发性一侧腰腹绞痛难耐,甚则牵及私处,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沉或带数。

若病久沙石没去,可伴见脸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困乏,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部隐隐作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疗方式:清热祛湿,排结石作用。

中药方剂:石苇散交互。

常备药:瞿麦、扁蓄、通草、长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中药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绿皮、乌药、沉香木。

(3)血淋病症:小便热涩刺疼,尿液颜色深红色,或缝有血团,疼痛满急加重,或见闹心,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方式:清热解毒作用,散血活血。

中药方剂:小蓟饮子交互。

常备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生草梢、山栀、长石、川芎、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4)气淋病症:郁怒以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痛疼痛,苔白腻,脉沉。

治疗方式:行气疏通,作用有利排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淋证
淋证
【定义】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病因病机】
淋证可因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引起.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望、闻、切诊重点内容】
一、望诊重点:
患者基本身体状况;
小便的色泽(混浊黄赤者多为湿热邪气盛,清白而长者多为邪退或正虚);
小便是否排出砂石;
小便是否混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
小便是否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

二、闻诊重点:
触碰腰部时患者是否有疼痛呼号。

三、切诊重点:
脉象之滑数、虚细、细数、细弱等各种情况;
四、病史采集基本项目,问诊重点
1、起病时间:
包括本次发病时间和整个病程时间;
2、诱发因素:
饮食不当、劳累过度、不良生活习惯、既往
用药病史等.
3、主症特点:
①小便的通畅情况:
排尿有无尿道不适,有无尿痛是鉴别虚实的
重要指征;
②小便的色泽:
尿液混浊黄赤者多为湿热邪气盛,清白而长
者多为邪退或正虚;
③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
尿频尿急尿痛是否反复发作,间隔多久,每
次发作持续时间;
④加重/缓解的因素:
如感受外邪、过食肥甘、郁怒伤肝、劳累过
度等;
⑤症状演变:
程度的变化,各种淋证之间的转化,虚实的
演变等;
4、伴随症状:
恶寒发热、腰痛、尿浊、尿血、水肿等;
5、诊疗经过:
发病后何时何地诊断为什么病、什么证,是否治疗,给予什么法、什么方药治疗,结
果如何,症状如何变化等;
6、刻下症状及中医十问.
7、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

【与淋证表现类似的常见疾病】
一、下尿路感染:
1、症状:以尿频、尿痛、尿急、排尿不畅、下腹
不适为主。

2、体征:无明显体征
3、辅助检查:尿常规:镜下可见白细胞、红细胞.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二、急性肾盂肾炎:
1、症状:高热寒战,体温>38℃,伴头痛、全
身酸痛,可有明显的腰腹部疼痛。

尿频、尿急、尿痛。

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2、体征:输尿管点、肋腰点压痛阳性,肾区
叩击痛阳性。

3、辅助检查:尿常规:镜下可见白细胞、白细
胞管型、红细胞,尿白细胞酯酶阳性。

清洁中
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尿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媚、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文档交
流仅供参考...
三、泌尿系结石:
1、症状:尿中间夹砂石,可见血尿。

如石块梗
阻于输尿管时可出现肾绞痛,疼痛向会阴部放
射,发作时尿量减少。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体征:输尿管点、肋腰点压痛阳性
3、辅助检查:血常规可见红细胞。

患者尿中某种
盐或可沉淀结晶成分排除增加,如钙、草酸、
尿酸、枸橼酸盐、镁等等。

影像学检查可查出
尿路结石影,及肾盂、肾盏、输尿管不同程度
的扩张可以确症。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四、乳糜尿:
1、症状:有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或肿瘤、结核、胸腹部外伤等病史,反复发作的乳白色尿、伴血尿,是否在高脂肪餐或劳累后诱发或加重,可有其它丝虫病症状。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辅助检查:尿乳糜实验阳性。

膀胱镜检查输
尿管口有乳糜尿喷出。

淋巴造影可见淋巴管与尿路的通道.丝虫病患者尿液、血液检查可见蚴。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类证鉴别】
一、淋证与癃闭:
本病与癃闭两者病位均在膀胱,都有小便不利的表现。

但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多无尿频尿痛的表现,其小便量少,又以每日排尿总量低于正常,甚至小便闭塞而无尿排出。

淋证每次排尿量少,次数频多,故每日排尿总量并不减少,且以尿频尿痛为主症。

一般来说癃闭病情较重,预后比淋证差。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淋证与尿血
淋证中的血淋与尿血均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为共同表现。

其鉴别点在于尿痛的有无,即血淋有尿痛,而尿血则无。

血淋以实证居多,而尿血以虚证多见,两者的病机、治则亦不尽相同。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淋证与尿浊:
淋证中的膏淋与尿浊均为小便混浊,或如泔浆.但尿浊证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尿出自
如,与淋证之涩痛不同.
【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辨淋证类型:
热淋以小便灼热刺痛为特点;血淋见溺血而痛;
气淋则少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有余沥;膏淋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劳淋以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为特点。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辨证侯虚实:
1、从淋证类型判断:热淋属于实证,劳淋属于虚证,其余虚实均有;
2、从病程判断:新病初病或在急性发作期属实,久病多虚;
3、从小便性状判断:尿液混浊黄赤者多为湿热
邪气盛,清白而长者多为邪退或正虚;有无尿
痛是鉴别虚实的重要指征;...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4、从全身状况、伴随症状及舌脉来判断
三、辨病势:
即疾病的发展趋势,如病始于何脏,将累及何脏,是正复邪退,还是正衰邪盛.
【分型及治疗】
一、热淋
1、主症:小便频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 小
腹拘急胀痛,或伴恶寒发热,口苦、便秘.
苔黄腻、脉滑数.
2、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3、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4、主方:八正散。

二、血淋——实证
1、主症:小便灼热刺痛,尿色红赤,或夹血块,
溺频短急,甚尿痛痛引腰腹。

舌尖红,苔薄
黄,脉滑数.
2、病机:湿热下注膀胱,热灼血络,迫血妄形。

3、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4、主方:小蓟饮子.
三、血淋——虚证
1、主症:尿色淡红,尿痛涩不著,腰酸膝软,无
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机:淋病日久,煎阴伤络,血出络外。

3、治法:滋阴补虚,清热止血。

4、主方:知柏地黄丸。

四、石淋——实证
1、主症:尿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卒然中
断,窘迫疼痛,痛引少腹,甚则腰腹绞痛,
伴血尿.苔薄白或黄,脉弦。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病机: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
气化失司.
3、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4、主方:石苇散。

五、石淋-—虚实夹杂
1、主症:病久砂石不去,可伴少腹隐痛,面色少
华,少气无力。

舌淡,脉细弱。

或腰腹隐痛,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病机:石淋病久,耗伤气血,可致气血亏虚
或肾阴耗损。

3、治法:通补兼顾.
4、主方:气血亏虚:八珍汤加通淋排石药;
肾阴虚:石苇散合六味地黄丸等。

六、气淋—-实证
1、主症: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尽,小腹胀
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

2、病机: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3、治法:利气疏导。

4、主方:沉香散。

七、气淋-—虚证
1、主症:尿时滞涩,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
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2、病机: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

3、治法:补中益气.
4、主方:补中益气汤。

八、膏淋——实证
1、主症:小便混浊呈乳糜色,置之沉淀如絮,
上浮油脂,或间夹凝块,或混血液,排尿热
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病机: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3、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4、主方:程式萆薢分清饮.
九、膏淋——虚证
1、主症: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
痛不著,形体消瘦,头晕乏力,腰膝酸软。

舌淡,苔薄腻,脉细数无力。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病机:淋证病久,脾气受损不得固摄精微,
精微外泄。

3、治法:补脾固涩。

4、主方:膏淋汤.
十、劳淋
1、主症:病久,小便涩痛不甚,淋沥不已,余
沥不尽,时重时轻,遇劳则发,神疲,腰膝
酸软。

舌淡,苔薄,脉细弱....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病机: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3、治法:健脾益肾。

4、主方:无比山药丸。

【相关经典文献】
一、《内经》
《素问·厥论篇》:“热甚于中,故热便于身而溺赤也。


二、《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三、《临证指南医案》
《诸病源候论》:“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四、《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淋浊》“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