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平台的发展,网络民粹主义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络民粹主义是指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民粹主义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崇尚群体情感、排斥异己观点、强调简单直观的解决方案,并且容易滋生偏激言论和情绪化行为。
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互联网世界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使得大学生更多地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然而,由于信息过载和信息不对称,大量的信息反而造成了认知的局限性。
网络民粹主义的崛起使一些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简单粗暴的言论和观点的影响,导致形成狭隘、片面的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忽略对多样性观点的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
其次,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作用。
网络平台上的匿名性和资源的共享使得网络民粹主义更容易挑起众怒和扩大化。
大学生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压力下,一些大学生可能缺乏自信、焦虑和自卑,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网络民粹主义给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可能对与自己观点相异的人持有敌对态度,避免交流和对话。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群体合作能力不断下降。
针对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加强价值观的引导。
教育机构和家庭应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以减少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次,大学生自身应提高信息素养。
大学生需要掌握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主动寻找多样化观点,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对待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应持审慎态度。
此外,大学生应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克服网络民粹主义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最后,网络平台和社会机构也有责任加强对网络民粹主义的监管。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民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李林来源:《理论导刊》 2015年第8期李林(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网络民粹主义是由社会转型矛盾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情的一种立场、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开阔文化视野、促进政治参与、激发了爱国情怀,又曲解正确认知、冲击科学信念、加剧了极端行为。
为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引导网络民粹主义的着力点应在于:管好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管好阵地,以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管好队伍,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18-04作者简介:李林(1989-),男,安徽固镇人,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衍化的新形态,其对热衷在新媒体世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使高校舆情中大学生网络民粹主义倾向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在2014年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思想工作领导权。
”[2]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创新,弘扬和吸纳网络民粹主义的正面价值,抵御和抑制其消极影响,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国兴起的一个社会政治现象 ,它涵盖 了网络上的民族
主义话语 、思潮和行动 。作为新兴的社会思潮 ,网络 民族 主义已经渗透到大学校 同,大学生是 网络民族 主 义的主力军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 战。 网络民族主义既能成为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有 效推动力量 ,对大学生爱国情感 的成长和 民族精神 的 培育起 着重要影响 ,也会对大学生 的成长带来 消极影 响 。网络 民族主义的盛行在某种和爱 罔主义性质 给予 肯定并寄
予 希 望 ;而另 外一 些学 生 ( 占 2 %)则 持 否定态 约 0
大多数青年认识到 巾困 目前 的网络民族主 义有 “ 应激 型”的特点 ,即部分 网络 民族主义者 的观点 比较极端 ,
目光比较短浅 ,狭隘的民族主义内容 比较多 ,说明网络
一
。
为此 ,有必要 透过现象理性把握其 内涵和本 质 ,
正确评估其对 当下大学生成长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
展的现实影响 ,加强对 网络 民族主义文化 的干预 ,趋 利避害 ,发挥其 有利作用 ,抵制和预防其对大学生健 康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 响。
题 。相对而言 ,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 ,当代 中国网 络 民族 主义的本质和 主流是爱 国主义 、理性 民族主义
度 ,原 因大致是 部分学生上网 比较少 ,多从报纸 上看 到一些关 于极端网络 民族主义 的报道 ,对 网络 民族 主
义 的本质 和主流不大 了解 。为此 ,高校要利用 网络 民
民族主义要实现健康发 展还受 到许 多因素的制约 。也
有部分青年学生对 当前 网络 民族 主义的个别极端 因素 表达了担忧 ,担心 当前 的网络 民族 主义会发展成为极
步地分析发现 ,选项 的分歧 主要集 中在三个方 面 :爱 国主义 、激进爱 同主义 、极端 民族 主义。这也确实是 当代 中国网络 民族主义健康 发展所 面临的一个现实问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自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自媒体的内容多样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对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爱国情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碎片化。
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的碎片化特点,使得大学生难以获取系统性的国家信息和历史背景。
他们的爱国情感缺乏深度和广度,只停留在表面上。
这种信息碎片化的现象,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和政策的认识不足,甚至产生盲目崇国情绪。
二是价值观多元化。
自媒体时代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容易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的动摇。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上的一些偏见观点而对国家产生质疑和不满,甚至产生对国家的归属感较低的情况。
三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接受的信息量巨大,很难进行筛选和分辨信息的真伪,导致了信息过载的情况。
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误导和干扰,甚至使他们对国家的认知出现偏差。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了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
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呢?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信息的膨胀,导致了信息的分散和碎片化。
由于信息量庞大,加之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使得大学生难以从中获取系统性的国家信息和历史背景。
既然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大学生自身要提高对信息的辨析能力,增强对国家相关信息的了解。
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获取国家信息,如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社会实践等,从而获取系统性的国家信息和历史背景。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情感。
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相信国家的发展和政策,并且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也成为了传播负面信息、制造谣言、煽动情绪的渠道。
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和消解,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舆情更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转化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建立正确舆情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舆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与转化。
网络舆情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网络上涌现的关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突发事件等,可能引起公众极大关注和争议的信息和言论活动。
这些舆情事件往往充满争议、复杂性、多元性和变化性。
由于社会的多元性,网络舆情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千差万别,有的积极正面,有的消极负面。
大学生群体中,尤其是在校园内,网络舆情常常被当成热门话题讨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和观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认知、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其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冲击。
网络舆情的扩散往往是不受控制的,某些极端、负面的言论会引发公众恐慌、焦虑和不安,特别是在一些严重的突发事件中,恶意的网络舆情很容易在群众中流传,并扩大化的影响着公众的心态,引导大众形成固定的或片面的、不科学的观点。
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而迷失本有观点和判断力,进而走上歪路。
考虑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应该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科学思想,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避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言论和舆情事件;其次,通过集体研讨、讲座等活动,向大学生介绍国家政策和法规,让大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涉及法律,知道何时采取行动举报,何时对信息表示不理睬。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给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不断变化,有些信息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
有些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报道和炒作一些负面消息,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形象产生误解甚至悲观的情绪。
例如,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有人恶意攻击中国政府,为中国国家形象抹黑。
这样的报道不仅扭曲了事件的事实,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心理活动。
此外,网络上的信息很多都是比较片面的,没有对事件进行充分的深入分析。
一些大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去思考事件的真实情况。
其次,网络上的一些极端思想和言论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爱国情绪。
例如,在一些论坛和群组中,有一些人将爱国和仇外产品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国家强硬地对待外部的敌对势力就是爱国,而对内则会对一些异见或者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排斥或者歧视。
这种极端的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敌对心态,对于发展健康的国际关系不利。
所以,我们应该醒目警惕,抵制这些虚假、片面和极端的网络信息。
但是,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网络对网络生成并依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流动和互动进行良性引导,网络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爱国教育场所。
网络可以向大学生传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鼓励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例如,通过政府和大学教育机构的官方网站,大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政策与发展,这些信息有助于大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祖国。
此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源,如展览、文化节、主题论坛等。
通过这些平台,大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感受到祖国的多彩和森林。
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网络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双重性。
网络上的信息,不仅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和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爱国教育教育资源。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网络舆论碎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网络舆论碎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的干扰和误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碎片化和浅薄化,导致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多元化和不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应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的网络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
这些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的冲击,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保持清醒的思维和立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决策。
【关键词】舆论碎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干扰、误导、内容碎片化、浅薄化、态度、价值观、多元化、不稳定性、网络素养教育、深度、广度、监控、引导机制。
1. 引言1.1 1. 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是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和碎片化,导致公众舆论呈现出极端个性化、碎片化、乱象丛生的状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分散、片面、攻击性强,不同信息源之间相互交错、穿插,使得公共舆论形成碎片化倾向。
舆论碎片化不仅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字化,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碎片化的影响。
信息碎片化使得大学生难以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容易受到偏见观点的干扰和误导,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判断力。
信息碎片化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和浅薄化,大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变得多元化和不稳定性。
面对舆论碎片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和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引导大学生健康理性地进行信息获取和思考。
1.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碎片化现象逐渐愈演愈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二)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二)引言概述:网络舆论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舆论的看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和理解。
正文: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1.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塑造1.1.1 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加剧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1.1.2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1.1.3 网络舆论让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1.2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冲击1.2.1 网络舆论的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误导1.2.2 网络舆论的暴力言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威胁1.2.3 网络舆论的冷嘲热讽对大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二、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2.1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认同感2.1.1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平台2.1.2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2.1.3 大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舆论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话题2.2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批判态度2.2.1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审美疲劳2.2.2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2.2.3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过度强调个人情绪和情感三、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形成原因3.1 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3.1.1 社会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舆论3.1.2 社会对网络舆论权威性的认同度影响了大学生的接受程度3.1.3 社会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影响了大学生的看法形成3.2 个人成长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3.2.1 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影响了对网络舆论的看法3.2.2 大学生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决定了对网络舆论的态度3.2.3 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个人特点影响了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四、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4.1 提高网络素养,培养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4.1.1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判断能力4.1.2 民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管,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4.1.3 增加网络舆论知识的普及,提升大学生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4.2 增强自身价值观念的稳定性和多元化4.2.1 清晰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避免受到网络舆论的干扰4.2.2 增加与不同观点和价值观念的接触,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4.2.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阅历和对价值观念的思考五、总结: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也存在负面的冲击。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策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策摘要:高校网络舆情,指的是高校的师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有关学校事物的言论、意见以及情绪态度等相关信息。
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受舆论影响的主体。
当前,高校在网络舆论视域下,如何培养和贯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仅是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下,对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偏差。
大学生在校园中,接触社会的经验不多,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比较低,因而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环境下,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比较薄弱。
因此,在实施教育时,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要把学生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
1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1.1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首先,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了影响,大学生在校园中也会利用互联网获取讯息,发布消息,这就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思政教育渗透。
其次,可以扩大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通过互联网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打破常规教学的限制,扩大其作用领域,进而提高其影响力和渗透能力。
1.2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传播速度极快,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利用校园掀起的舆论浪潮来进行思政指导,避免学生受负面舆论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屏蔽不良的、错误的舆情,保证思政教育的即时性。
2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2.1创新网络舆情管理理念,重视舆情过程管理大学生是网络媒体的主要观众,同时也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改善网络生态的重要力量。
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 对于热点事件、话题和品牌具有较高的关注 度和参与度。
传播速度快
大学生群体之间信息传播迅速,一则消息、一个视 频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大量人群。
意见表达活跃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意愿和社交能力,对 于感兴趣的话题会积极发表评论和观点。
大学生网络舆情主要问题
01
心理压力
网络舆情中的一些敏感话题和负 面信息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压 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
情绪波动
02
03
人格障碍
网络舆情中的一些涉及情感的话 题容易使大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 ,如焦虑、抑郁等。
网络舆情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容易 使大学生的人格产生障碍,如自 卑、自闭等。
04
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对策 分析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沉迷网络
01
网络舆情中大量的信息容易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的
学习和生活。
不良行为习惯
02
网络舆情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
容易使大学生模仿和接受。
社交障碍
03
网络舆情中的虚拟社交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社交障碍,影响其社
会交往能力。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信息失真
由于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和即时性,一些不实信息或谣言往 往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导致信息失真和误解。
01
网络暴力
部分大学生在表达观点时使用侮辱性言 辞或攻击性手段,给他人带来伤害和困 扰。
02
03
群体极化
互联网上的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导致大 学生群体内部的观点极端化,增加社 会不安定因素。
03
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影 响分析
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者:徐萍来源:《祖国》2017年第20期摘要: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促使网络变成社会舆情的前沿阵地,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也正以特殊的方式向社会各个角落传播、渗透,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不可分割,网络成为必要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高校重要的舆情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考虑的部分。
下面主要分析和探讨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以便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网络舆情是信息衍化物,传播信息的一方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这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一)有效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的兴趣与积极性网络信息资源称得上是一本百科全书,涉及的范围之广、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表达信息的透明度之高都是其显著的优势。
网络舆情中的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信息交流也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网络也因此成为当代大学生们有序参与政治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传播的迅速性、表达的直接性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的兴趣与积极性。
所以公开发表的网络舆情已经变成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在网络舆情背景下应主动而积极地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发挥各自的主人翁精神,用所学专业知识理性评判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不但与大学生关心政治的热情是契合的,还与大学生内心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特征是契合的,他们通过网络知晓新闻动态,在论坛上自由发表言论,积极讨论国家的时事,增强对价值内容的正确选择能力。
(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网络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通常是指人的生理反应,能有效攻击人体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确保人体健康。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非理性爱国主义的引导
监督。因此 网络社会就会 陷入类似 “ 无政府 ”的状 态, 没有 约束与限制或者是 限制约束不够 。人们 的道 德理
念 、行 为准 则、价值 观念的作用都会受到 削弱 ,所表 达 的观 点就会 出现 随意化 。
已经 触犯了法律,还宣称: “ 我是爱 国,抵制 日货 !”
2 0 1 6年 1 2月
们 都会通 过激烈的言论表达 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面对 重大 的政 治 问题时 ,大学生往往有参 与的热情和好奇
心 ,因此 极容易参与到相关事件 的讨 论 中。但是 ,大
荣 。这 时有 一位 女大学生起来反驳说 ,美 国的强大是 不是 因为美 国情报 部 门在倾听 民众 的声音 ?你 能否告
作者简介 :王炳艳 ( 1 9 8 4 一 ),女 ,贵州省盘县人 ,六盘水师范 学院政法 系讲师 。研 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
1 6 3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J o u n r a l o f J i l i n P m  ̄ n oE c c o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C a d r e C o l l e g e
第6 期 总第 1 6 6 期
思 想 文化
网络舆情视域 下 大学 生非理性 爱 国主 义 的引导
王 炳 艳 向 荣 但 家荣
( 六盘水师范学院 政 法 系,贵 J ' l六盘水 5 5 3 0 0 4 )
摘
要 :随着 互联 网时代 的 带来 ,社 会发 展 和人 际 交往 已经 不仅 仅 局 限 于现 实世 界 ,广 阔 的 网络世 界 因为其 本
身的平 台优势 ,成为比现 实世界更 自由的空间。爱 国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在 网络时代下也不例外。网络舆情作为社 会舆论的一部分,同样是大学生表达爱 国情怀的阵地。但是 ,其 中不乏一些虚假反动的信 息,如果不加辨别,就会 受到错误的引导。如果大学生受到这些消极舆情的影响 ,就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
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I论坛■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文/徐萍摘要: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促使网络变成社会舆情的前沿阵地,日益复杂的网络舆情也正以特殊的方式向社会各个角落传播、渗透,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网络不可分割,网络成为必要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高校重要的舆情阵地,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考虑的部分。
下面主要分析和探讨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以便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网络舆情是信息衍化物,传播信息的一方是最关键的,这 就要求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这对培育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一) 有效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的兴趣与积极性网络信息资源称得上是一本百科全书,涉及的范围之广、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表达信息的透明度之高都是其显著的 优势。
网络舆情中的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信息交流也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网络也因此成为当代大学生们有序参与政治的主要渠道,网络 舆情传播的迅速性、表达的直接性有效激发他们参与政治的 兴趣与积极性。
所以公开发表的网络舆情已经变成表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而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他 们在网络舆情背景下应主动而积极地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 事,发挥各自的主人翁精神,用所学专业知识理性评判国家的 政治经济制度、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不 但与大学生关心政治的热情是契合的,还与大学生内心渴望 被理解和尊重的特征是契合的,他们通过网络知晓新闻动态,在论坛上自由发表言论,积极讨论国家的时事,增强对价值内 容的正确选择能力。
(二)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对网络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通常是指人的生理反应,能有效攻击人体被病 毒感染的细胞,确保人体健康。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的舆情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程度。
首先,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速度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念的形成。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通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可以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大学生群体。
他们往往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在线平台了解各种热点事件的发展和评论,这些信息的不断涌入会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互动性也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大学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取启示。
这种集思广益的互动更容易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共鸣和认同,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第三,网络舆情的情绪化特点也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在网络舆情中,各种情绪化的言论和表达往往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一些煽动情绪的言论和事件往往更容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和关注。
大学生们在网络上接触到这些情绪化的舆情时,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受到激发,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此外,网络舆情还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定位和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言论的分析,相关机构能够推测出大学生的偏好、关注点和价值观倾向,并通过精准投放广告、信息推送等方式对其进行影响。
这种定向营销的手段也进一步加深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
然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并非一味负面。
正如硬币的两面,网络舆情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提升。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接受不同观点的碰撞与冲突时,会被迫思考和辩证,从而加深对自己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及应付策略
2019.041 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 网络所营建的虚拟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各种社交软件、视频软件层出不穷, 迅速将世界各国的文化以数码存在的方式传入中国, 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 体验超时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的乐趣[1]。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思想文化争夺战之中, 大学生受到各种文化的负面影响, 表现出对我国传统文化一定程度的疏远和主流文化的排斥, 引发文化的认同危机。
那么大学生是否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开始动摇还需要实证的检验,针对此问题,笔者也在一所高校展开了调研,经过调查发现,19.5%的学生表示西方国家影视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有很大影响,并且十分崇尚西方文化;高达25.79%的学生表示虽然影响不大,但是较于传统文化,他们更倾向于西方文化。
由此数据,笔者看到的是一种危机,一种被“西化”,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如图1所示。
图1 西方国家影视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2 网络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2.1 网络导致大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弱化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相比书本知识的枯燥无味,网络这一新兴事物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
开放的网络为网络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文化环境, 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和丰富知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由于他们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 使大学和一对于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无所适从,严重地破坏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2]。
2.2 高校忽视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学生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投入到创新创业中”, 在此形势背景下,营造高校校园民族文化氛围, 必须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把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与此网络也给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理性爱国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深切的责任感和忠诚,同时也对国家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表现出理性和批判性的态度。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网络通过传播大量信息,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认知。
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家政策、社会现状、国际局势等各种信息,使他们更加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网络也提供了评论和讨论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了解不同观点,激发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开放和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批判思维,促进他们的理性爱国情感的形成。
网络也给大学生的理性爱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低俗、暴力、极端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影响大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问题产生消极、悲观的态度,甚至导致极端化行为。
网络也存在着不少虚假信息和负面舆论,这些信息可能使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判断产生偏差,影响他们的理性爱国情感。
由于网络上信息量大、碎片化,大学生容易感到焦虑和困惑,影响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也会影响理性爱国情感的形成。
如何引导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形成理性爱国情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学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引导大学生认识国家发展现状、讲解国家政策,提升他们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认知。
学校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导他们辨别信息真伪,理性分析,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也应该积极引导和监督大学生网络使用,保护他们的心智健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问题。
自媒体平台和网络媒体也应当加强自律,传播正能量,提供正确、深入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爱国情感。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是指人们在网络平台上所发表的各种言论,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微博、论坛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共舆情形式。
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往往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情绪波动,对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产生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浅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机制构建。
1.引起行为模仿网络上的舆情往往会引起一定的行为模仿,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和容易受外界影响,一些有害的网络信息,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不高时,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行为违反传统道德,甚至有些有害的行为模仿会引发校园暴力、欺凌甚至是违法犯罪。
2.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网络舆情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网络上往往流传着过于负面和刺激性的信息,带有诱发抑郁、焦虑、不安、烦躁等消极情绪的因素。
这些消极情绪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健康问题。
3.改变社会行为规范网络舆情的传播可能会引起社会行为规范的改变。
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当一些有害的言论和行为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引起众人关注后,往往会产生一些社会行为规范改变的现象。
这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引导机制构建1.观念引导高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影响。
2.法律监管国家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严格的法律监管,对于公然发表不良言论的个人和机构应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制裁。
让大学生能够明确法律的底线,敬畏法治,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3.注重媒体引导媒体引导是有效化解不良网络舆情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媒体应当依据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倡导道德伦理,提升公民素质,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行为的总称,它是民族主义在网络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以网络作为平台、途径、工具和手段进行相关的表达、传播和行动。
网络民族主义是从民族认同感、忠诚度出发,产生对民族利益的追求,形成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平等和繁荣的一种意识形态。
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在思想观念和信仰共同作用下自然产生的在一定意识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给国民民族意识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国民以网络为平台抒发民族情感、发表爱国主义言论,并以网络为根据地进行“化言论为行动”的尝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拥有便捷上网条件和较高知识水平的特殊群体———当代青年学生,也把网络作为表达他们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爱国热情、探讨强国之路的重要场所。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是我国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大学生民族主义意识的网络表达,是一个新问题、新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其思维方式、心理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深受其影响。
由于网络民族主义中爱国主义言论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并存,故其对大学生也存在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一)网络民族主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基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而兴起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爱国主义是其思想核心。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大学生的民族觉醒,继而使之产生一种强烈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忠诚于民族,自觉维护民族利益。
大学生在网络上关注民族主义事件,发表各种民族主义言论,甚至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攻击,其出发点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所以,网络民族主义的高涨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思想导向和精神凝聚作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上信息的泛滥和媒体的导向性,使得大学生理性爱国面临一些挑战。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信息丰富性和传播便利性,使得爱国思想可以更广泛地传播。
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长期以来受到封锁的信息,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从而加深对国家的认同和理解。
网络平台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表达空间,使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念,更好地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其他大学生形成理性爱国的观念。
网络信息的泛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其中有些甚至影响了大学生对国家和爱国事业的正确认知。
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赢得关注,通过渲染爱国情感来获得流量,但却缺乏真实可靠的事实依据和理性思考。
这种偏执性爱国观念的传播,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盲目情绪化爱国行为,而非基于深入理解的理性爱国。
网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行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激发了大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但表达方式常常偏于情绪化和偏激。
在网络上,一些人常常言辞激烈,对异议意见进行攻击和辱骂,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固执己见、排斥不同观点。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其他人的影响,形成盲从和情绪爱国,而非理性爱国。
面对网络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能力,多方平衡地获取信息,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
网络平台应加强对信息审核和引导,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自媒体从业者应更加关注事实真相和深入思考,避免发布偏激言论,对网络情绪的过度渲染。
整个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形成真正的爱国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摘要: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舆情表达民族主义既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同时也应注意大学生在网络上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对大学生民族主义网络表达的关注和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民族主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利用互联网表达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了一种时尚。
大学生们利用网络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表达切合了新时代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同时,网络中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却正在伤害着爱国主义热情。
一、我国大学生民族主义的形成
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和国家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
【1】中国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从五。
四运动到一二。
九运动,广大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为我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来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当祖国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敢为人先,尽力为国家排忧解难;当国内外势力破坏祖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时,他们又率先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从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2001年美国战机侵犯中国领空权,撞毁中国战机;从北京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期间多次被干扰到2012年
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发生的南海争端,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除了传统的游行示威和抗议外,当代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论坛、校园bbs、博客等来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和言论。
有很多学者也将这一行为称之为网络民族主义。
二、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舆情表达方式及特征
当代的大学生正在经历着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表达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满了矛盾。
他们既有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有对西方世界的追逐崇拜。
在心理层面上就特别表现为“全球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相互冲击交织混杂。
【2】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始终是他们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复杂的情结。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的理性表达方式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感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祖国的利益和尊严遭受威胁和侵犯时,他们总能在网络上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爱国热潮。
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基于对国际大局、大事以及大势的了解和判断,他们认为中国应该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他们同时也承认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他们认为中国应该虚心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东西,取其精华弃其糟泊。
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网络渠道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不失为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的理性表达。
然而,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表达爱国主义时显得比较激进和冲
动,以一种狭隘的民族思维来看待中国外交。
他们甚至以极端民族主义来宣泄他们的爱国情绪。
随着中国总体实力的不断加强,对民族主义情绪非理性表达有逐步蔓延的趋势。
(二)以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为特征的非理性表达方式
对民族主义本义的误解是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来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的原因之一。
他们利用网络进行毫无限制的情绪宣泄往往带有政治冲动和非理性倾向。
这一部分非理性民族主义者认为现在的中国在外交上不够强势甚至是软弱。
当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摩擦时,其中的愤青群体更是建议中国应不计代价地诉诸武力。
在互联网社会里,这部分愤青大学生是以反西方霸权的形象出现的,他们独霸这网络世界里的话语权,一旦网络中出现了与他们不一样的声音或者是对他们提出了一些理性的质疑时,他们就会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攻击这些质疑者。
他们往往对理性质疑者冠以“民族败类”、“汉奸”和“卖国贼”等称号。
他们的言辞和行动都带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缺乏理性。
三、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非理性表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非理性表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网络舆情自身特征的原因也有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不正确理解。
(一)网络舆情自身特征导致了大学生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
由于网络舆情兼具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体化
与群体极化性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民族主义情感时会无所顾忌。
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时会轻易地隐藏或者转移自己的社会属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某种顾虑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态度。
正是因为网络可以隐匿人们的真实身份,人们无需太多顾忌,完全可以畅所欲言。
于是,我们就会经常看到网民们在各大论坛上的激烈争论,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甚至是相互侮辱和谩骂。
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在网络中找到了合适的情绪发泄场。
个体化与群极化也是造成大学生民族主义网络表达非理性的原因之一。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判断的相似性,使得他们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形成一些志趣相投的团体。
关于民族主义也不例外,他们会藐视与他们保持异议的同学。
当出现意见不合者时他们会尽力用群体的压力让其屈服。
(二)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的不正确理解也是造成民族主义
非理性表达的原因之一
民族主义是民族文化心理和价值观长期积淀而成的。
民族主义中也有积极民族主义和消极民族主义之分。
一部分大学生消极民族主义者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要视西方国家和以中国为敌的敌人,在与西方国家进行交往的时候要显示出足够的强硬,在与西方国家的相互关系中只有对抗没有合作。
这样的心理倾向为消极民族主义的成长提供了土壤,也为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表达创造了条件。
(三)高校对大学生民族主义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缺乏专业的国家关系课程的教育,一部分大学生对复杂的国际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只能跟着感觉走。
在面对国际大事时更多的是从感性的角度去判断,很少用战略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中国的外交策略。
各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民族主义专业素养的培养,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混淆了爱国主义、积极民族主义和消极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在网络舆情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民族主义的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表达,各高校必须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做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民族主义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各高校要把根据新时代大学生民族主义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做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调整,增强教育效果。
(一)各高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体系,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教会他们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语言到网络中去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呐喊助威。
(二)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抢占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辟好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在校园网络论坛中开辟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板块,邀请知名专家和学校领导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板块中与大学生网民互动,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以国际和国家发生的大型事件为契机,营造爱国主义氛
围。
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神七、神八、神九顺利发射升空等事件为契机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只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只有他们用理性的民族主义精神去判断中国所面临的大局、大势和大事时,整个中华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