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文化哲学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哲学的不断丰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关键词:科学;哲学;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哲学呈现出分离的发展状态:哲学家认为具体的科学家总是被限制在某项具体的技术研究范围内,研究总是限于很小的领域内,而哲学则是统筹整个世界;而具体的科学家则认为哲学家无所事事,一直局限于某种空想的理论当中,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具体的某一项科学技术则能够直接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种思想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无疑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科学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哲学与科学分别什么1、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西方的哲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判断依据是其区别于迷信,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进一步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哲”或“哲人”是指善于思辨以及学问精深者。

我国的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代表人物为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还有法家,然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易经》一书中易经讨论了诸多的哲学问题。

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

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

15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孟 建 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摘 要: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大致有三条路径:一是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的路径;二是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的路径;三是从“科玄之战”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路径。

从这三条路径入手,我们不仅能够探索和揭示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的深厚传统和鲜活主题,而且还可以阐述和描绘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科学文化哲学 中国路径 传统 主题 前景〔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0-0763(2012)06-0015-05科学文化哲学有西方的进路,也有中国的路径。

当我们将目光瞄准西方对科学文化的哲学研究的同时,也有必要回顾、反思和展望一下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

一般说来,西方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大都倾向于知识论的,因而往往很难将其归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哲学”,而中国传统的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则大都倾向于文化论的,因而更加靠近“科学文化哲学”的范畴。

一、中国的传统如果将“科学文化哲学”的概念拿到西方,可能难以被理解,但是,将其放到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则非常容易被理解,因为在中国的确有科学文化哲学的传统。

长期以来,中国对科学的理解总是同“文化”和“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极强的“科学文化哲学”色彩。

所谓科学文化哲学,说到底就是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文化,然后对科学文化做哲学探究。

〔1〕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从“科玄之战”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等等,都无不包含极其浓厚的科学和文化色彩,都包含着对科学文化的哲学理解。

在这里,既显示了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又体现了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传统。

1.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格物致知”是一个最切近西方科学认识论的概念,但又非常不同于以实证和逻辑方法为主导的西方科学认识论。

“格物致知”包含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包括儒家的“德性知识论”〔2〕(即知识源于德性,又服务于德性);心学与理学(即向内心世界求索和向外在事物求索)的诠释;“尊德性”和“道学问”的双重含义;等等。

《哲学中的科学》课件

《哲学中的科学》课件
过程和智能的本质。
社会科学哲学
研究社会科学理论和方 法论,涉及社会学、经 济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
哲学问题。
CHAPTER 02
科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主张科学知识的来源 是经验观察,只有通过经验观察获得 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 不断积累的过程,新的科学理论必须 能够解释旧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哲学中的科学》ppt 课件
目录
• 科学哲学的定义与历史 • 科学方法论 •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 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 科学哲学与现代科技发展 • 科学哲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CHAPTER 01
科学哲学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与特点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哲学思 考的学科,旨在探究科学的本 质、方法和意义。
20世纪,随着逻辑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等学派的兴起,科学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 展和深化。
科学哲学的分支领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学哲学
探究物理学理论的结构 和本质,如量子力学和
相对论的哲学问题。
生物学哲学
研究生物学理论和方法 论,涉及生命的本质、 进化论和基因等主题。
认知科学哲学
探究认知科学的理论和 方法论,关注人类认知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 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
领域。
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曾经存在过激烈 的冲突和矛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
学与宗教逐渐走向对话和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与宗教在很多领域 都存在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例如生态保 护、道德伦理等,两者相互借鉴和补充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别结论。
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用于从 观察到的现象中概括出普遍规 律,而演绎法用于根据已知规 律推导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科学的文化的哲学批判

科学的文化的哲学批判

第三十四卷 总202期 自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Vol.34, Sum No.2022 0 1 2 第6期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 ATURE No.6, 2012*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方反科学思潮与科学传播”(20110490470)。

〔收稿日期〕2012年6月30日;修回:2012年9月22日〔作者简介〕孙红霞(1976-)女,哲学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科学思想史和科学传播。

e-mail: hongxiasun@①早在拉图尔的科学人类学研究中,已经暗示了“科学的社会研究”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的趋势。

“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孙 红 霞(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科学的文化研究”是西方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出发,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

通过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可以发现,虽然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走向了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思想借鉴。

关键词:“科学的文化研究”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激进生态主义 哲学批判〔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0-0763(2012)06-0039-04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在社会建构传统和文化研究的边缘兴起。

①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的文化研究”不仅是为了回应传统科学哲学、科学史内在论的追随者和SSK 的信徒之间的争论,而且也是为了解决科学实践和意识形态问题,即如何在民主政治的文化中进行正确的科学探究。

它以来自女性主义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的极具争议性的观点而受到关注。

在“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内部,虽然各家观点不一,但是在对待传统科学哲学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的态度上具有家族相似性,即从社会建构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出发,批判传统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普遍性精神和二元论等。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

哲学与文化的知识1. 哲学的起源(1)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3)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文化哲学:学科属性、研究路径及意义

文化哲学:学科属性、研究路径及意义
来 。可 以说 , 任何 一 种哲 学理 论都 是 运用 批判 反思 这 一哲 学 思维 方式 而 获得 的理 论表 达 , 否 则就 不能 称 之 为哲 学理 论或 者说 哲 学思 想 。一般 说 来 , 哲学 的批判 反 思主要 是 从两 个层 面 来展 开 的 : 一是 对存
关 于文 化哲 学 的学 科 属性 , 我 国学 术界 有 着不
化 实践 领 域 的一种 整体 性 把握 。可 见 , 作 为一 种部
门哲学 理 论 , 以哲 学 的方 式考 察 文化 问题 的文 化哲
问题 而产 生 的 , “ 交 叉学 科 ” 则 是两 种 以上具 体科 学
学 是 一 种哲 学 理 论 , 而不 是 其 他 什 么理 论 , 从学 科 属 性来 说 , 它无 疑是 属 于哲学 的一个 分 支学科 。
既然哲学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也不提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知识而应用学科是运用基础科学成果以解决人类实践问题而产生的交叉学科则是两种以上具体科学彼此结合与借鉴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们都提供具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知识因而将文化哲学理解为一种应用哲学或非哲学的具体科学门类是缺乏理据支持的是不能成立的
南京政 治学院学报 ( J NI P )
文 化 哲 学 研 究 的性 质 、 对象 、 路径 、 论 域 等 基 本 问 题, 在 我 国学 界仍 是 异 见 纷 呈 , 并 无 一 致 的 意见 与 看 法 。这里 , 笔 者也 谈谈 自己 的理 解 和认识 。


文化哲学与 文化 学的知 识论分野
和哲 学 思维 的独 有 特性 , 而 且使 哲 学与 科学 区别 开
在, 也 就是 整 个 人 类 世界 的反 思 , 以达 到对 于存 在 的总 体性 把 握 , 由此 生成 各 种 本体 论 哲 学 ; 二是 对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现象的学科,涉及对人类价值观、意义、目的和行为的哲学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定义与意义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通过对人类社会行为、文化传承和社群关系等现象的探索,对人类的存在、价值观和意义进行哲学上的思考。

它关注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意义,并试图从中揭示普遍的真理和道德原则。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对人类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观念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与规律,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改善路径。

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1. 价值观与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涉及对人类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的思考和研究。

通过分析和探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模式,并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2. 社会认知与行为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也关注社会认知过程和人类的行为决策。

通过研究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哲学基础,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行为中的动机、期望和偏差,从而促进更有效的社会交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3. 社会政治哲学:社会政治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包括对社会公正、权力分配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通过分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为构建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4. 文化研究与社会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对于文化现象的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文化符号、意义和社会建构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

三、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影响与应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首先,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通过对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研究,可以为社会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公正和民生改善。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科学与人文之争谢玉亮(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作为人的存在表征的两种文化方式,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日趋紧张,并造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

传统哲学,尤其是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走出这一文化困境无能为力。

文化哲学在当代生活的勃兴,突破了近代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维的狭隘视界,为理解和把握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将有利于促进科学与人文之间由零和走向双赢。

关键词:哲学视野;科学;人文;分裂;融合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12-0032-02作者简介谢玉亮(1972-),男,山东阳谷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09级博士生,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发展、意识形态。

人与自然是人所面对的两大对象,也是文化实践的两大主题。

这两大主题从认识论上被分割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体现了人对自然关系的一种确证,是一种与工具理性相通的、系统化的实证知识;人文文化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一套与价值理性相通价值体系。

1959年,英国科学家兼作家C!P!斯诺作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出现的断裂的讨论立刻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响应。

事实上,关于两种文化之间的断裂早先于此就已经出现了。

一、理性的分裂与精神的危机:两种文化的断裂在荷马史诗时代,人与世界之间是一种充盈的关系。

在古希腊哲人那里,具有普遍规律%之意的逻各斯(Lo gos)%和具有精神动因%之意的努斯(No us)%,既是宇宙运动的原则又是人类思维的原则,是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统一。

古希腊人以一种客观主义方法,开创出一种科学理性:他们在技术制造活动中以尊重的态度将事物视为伙伴,并能够创建科学。

技术的逻辑和客观结果在真正的艺术中结合在一起。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科学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哲学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不同的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被解读和理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一主题,以期展现哲学思考的多元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学和文化的概念。

科学是指一种基于实证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通常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系统性知识。

文化则是指人类社会的环境、价值、信仰和传统,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两者看似毫不相关,实则息息相关。

科学贯穿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交通、通信、农业等,而文化则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性格和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是如何被理解和探讨的。

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哲学思考中的一种流派,强调科学作为研究方法的优越性。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和数据才能获取真实可靠的知识。

因此,在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中,文化并不是一种可以应用科学方法研究的现象。

2.主体主义相比实证主义,主体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的体验、情感和主观性,并认为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在主体主义哲学思想中,文化和科学都是由人类主体所创造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特质和情感。

3.哲学实在论哲学实在论则更加关注存在本身而非人类主体的创造物。

在哲学实在论的思想中,科学和文化同样被视为人类实在世界的一部分。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和研究方法,文化则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哲学实在论的理解中,人类所在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一种统一的、相互连接的整体。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对于科学和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都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所塑造的,它们并没有特别的本质属性。

因此,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对待它们,并思考它们能否真正代表现实和人类的本质。

以上几种哲学思考方法展现了科学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文化的论述及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文化的论述及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文化的论述及影响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文化本质上是指人类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和重要构成要素,是人类的诸多亚文化之一.学界关于科学文化的理解,存在着两种路向:其一,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科学本身的文化蕴涵或文化精神;其二,把科学放到社会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揭示它同整个文化及其诸形态结成的相互关系。

本文采用以上两种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

人类的生活方式,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与社会生产力分不开,因而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分不开。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对历史上那种排除物质生产实践的文化史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从人类的生活方式出发,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提出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是自然科学的直接对象等观点,揭示了科学文化的社会性本质;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个基础出发,把科学作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和全部社会的基础,进一步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文化意蕴。

恩格斯的科学文化观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18 世纪》、《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着作中。

恩格斯早年以英国为例,论述了科学是生产力及其巨大社会功能的思想,揭示了科学与经济、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会导致科学的权力异化等问题,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的基础;晚年又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讨论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因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等。

下面将主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以上着作中的观点择要阐述之。

一、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种文化过程关于科学是一种文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大西岛》。

培根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科学文化岛的美好愿景。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传统科学哲学研究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

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

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所谓科学文化哲学,即将科学看做是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从而对其进行哲学探究。

需要指出的是,其一,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依然是科学,只不过是它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做认识论的研究,因而它既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又区别于一般的文化哲学;其二,科学文化哲学研究依然是一种哲学研究,因而它比科学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更加靠近传统的科学哲学。

如果说,我们将传统的科学哲学理解为是一种狭义的科学哲学的话,那么,科学文化哲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一般分为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三大流派。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是一种典型的科学知识论或科学知识哲学。

它将科学看作并且等同于知识的体系。

用石里克的话来说,“每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知识体系,即真的经验命题的体系;而全部科学,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命题在内,都是知识的体系,在这以外,再没有一个‘哲学的’真理的领域。

”在逻辑经验主义那里,只有自然科学才称得上是“真的经验命题的体系”,因而才是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知识。

除此之外,其他人文学科所陈述的东西,既不是真正的科学,也不是真正的知识。

进入20世纪之后,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的“新物理学”理论建立,再加上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所锻造的“逻辑分析理论”这个现成的工具,逻辑经验主义将知识论这一哲学倾向推向了极端。

概括地说,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主要包括“意义—证实”原则,其核心就是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决裂。

逻辑经验主义以“意义—证实”原则把科学中实际存在的非经验、非逻辑因素彻底清除了出去。

科学文化哲学的纲领

科学文化哲学的纲领

8第三十四卷 总202期 自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Vol.34, Sum No.2022 0 1 2 第6期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 ATURE No.6, 2012* 基金项目: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09BZX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JP201107)。

〔收稿日期〕2012年5月15日;修回:2012年9月9日〔作者简介〕洪晓楠(1963-)男,安徽桐城人,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技伦理、文化哲学。

e-mail: hxnharvard@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洪 晓 楠(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大连 116023)摘 要: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

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关键词:文化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文化哲学〔中图分类号〕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0-0763(2012)06-0008-07巴伯在其名著《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导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我们需要一种把科学本质的这种多样性与其内在的整合性和统一性联系起来的方法,科学并不是要素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其各部分在功能上有互相存在的关系。

简言之,我们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个更科学的理解。

获得这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的一种方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但有点被忽视的方式,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哲学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视野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哲学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视野
⑦ ” 或者,它被看作是一种与社会的其他领域发生常规互动的亚文化 。 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科学
。 “自然科学在社会学理论中不应该具有特殊的地位, 不应再 当然受到外部的整个大文化的影响 用它的信念来为意识形态或原始思维的研究提供参照标准 。总的来说,科学社会学只不过是文化 ”⑧ 因提出 “强纲领 ” 主张而著名的布鲁尔也是把科学当作文化 社会学中一个典型的专业领域。 现象、人类学现象来看待的。马尔凯在他的著作 《科学和知识社会学 》 中, 以专门的篇幅论述 , 鲜明地表示出文化人类学的倾向, 了这个问题。该书第三章的标题就是 “科学中的文化解释 ”
55
任务就是描述科学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吸收 、重新解释和更新的动态的社会过程 。对科 学的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方向对于科学的传统 、惯例、认同以及支撑和瓦解这些传统、惯例和 。 “科学社会学的目的是描述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科学研究活 认同的社会过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动,继而认识科学知识如何被蕴含在这些活动中 、并且由这种活动产生出来。科学研究是科学家 的集体行为; 社会学家关心的是这种集体行为究竟做了什么 ,以及他们如何做这些事情、为什么
瑥 瑏 : 有
什么是实验,怎样做一次实验,实验凭什么被认为生产了事实,实验事实与说明性 建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确认一次成功的试验,成功的实验如何被从失败的实验中 区别开来? 以及更一般地,人们为什么要未发现真理而作实验 ,实验是获得相互赞同的 自然知识的特权方法吗,什么使实验方法在科学中战胜了它的替代物 ? 通过案例研究,斯蒂文·夏平与西蒙·沙佛指出: 作为划界标准的所谓的实验活动与科学的 56
一、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爱丁堡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巴恩斯 ,在他的著作 《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理论 》 一书中就指出, 科学是一种信念,只是一种被接受了的信念, 而不是正确的信念, 他认为,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 , “科学是亚文化的集合 ” , 科学 “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人类活动, 就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 象

哲学的十三个基本概念

哲学的十三个基本概念

哲学的十三个基本概念一、存在与本体存在是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探讨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的本质、意义、本性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本体则是探讨存在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存在所具有的种种属性,如时间、空间、运动等。

二、真理与知识真理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知识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包括经验、理论、信仰等不同类型的知识。

哲学对真理和知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

三、自由与决定论自由是指人类在行动和思想上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而决定论则是指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先前的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哲学对自由和决定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人的行动和命运方面,探讨人类是否有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四、道德与伦理道德是指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衡量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

伦理则是指对道德现象的研究和探讨,包括道德的本质、意义、价值等方面。

哲学对道德和伦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人类行为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方面。

五、形而上学与宇宙论形而上学是指对超越经验世界的探索和研究,包括对本体、本质、共相和殊相等问题的探讨。

宇宙论则是指对宇宙的本质、起源、结构和变化的探讨和研究。

哲学对形而上学和宇宙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超越经验世界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方面。

六、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是指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和探讨,包括认识的本质、过程、结构等方面。

方法论则是指对研究方法和认识工具的研究和探讨,包括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同领域的方法和工具。

哲学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提高人类认识能力和建立科学方法方面。

七、艺术与美学艺术是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和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活动。

美学则是对艺术现象和审美经验的研究和探讨,包括艺术的本质、价值、形式等方面。

哲学对艺术和美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以及审美经验的规律方面。

八、社会与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是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包括社会的本质、结构、发展等方面。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必备知识点1.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9.哲学的本义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1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1.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科学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12.人人都有世界观,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是哲学。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6.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20.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气、火、土等。

2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劳动和技术的重要文献,它包含了众多关于技术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理论思想的重要贡献。

首先,《考工记》强调了劳动是个体自由发展的本质内容,以及社会组织各种行为活动的
根本保障。

书中提出“劳动,自其诞生之始,就是一种自由自然之所在”。

书中明确规定:“做凡物,必须从前查到后,后从前,还可以获得利益”,这显示了作者对劳动独立性及融合性的坚
定支持。

其次,《考工记》还突出了科学的重要性,它强调要求古制度的改革,并通过实践科学研
究来推行技术。

书中提到:“实践科学,必先从实践出发,再从理论推定”,“研究书法非同一般,仅凭实验而不免失败”,提出了“实践科学”的真理,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此外,《考工记》还包含了很多关于文化哲学的思想,例如“科学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知识穷则变,不穷则固”、“学不如思,思不如行”等等,它把文化哲学纳入了劳动科学的范畴,把文化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考工记》是一部充满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古典文献,它不仅强调了劳动的自由性和社会性,也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还将文化哲学纳入了科学的范畴,形成了一种新
的文化科学思想,为古代科学文化和思想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简论《考工记》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
吴点明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即“科学、文化、生活、生命”和谐统一的理想愿景;“生物、富国、养民、功用”融会贯通的价值追求;“艺术、理性、精致、标准”珠联璧合的审美创造;“致知、求真、尚智、务实”精益求精的觉慧笃行等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它把自然、科学、文化、
生活、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挖掘、研究《考工记》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对于现今以及未来科技、科学
的发明、发展和应用方向必有悠远、宏博、重要的导航作用;对于医治当前已经局部凸显的“科技、科学异化”之疾也有妙手除病之功、良医回春之用.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吴点明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7
【相关文献】
1.简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人本性
2.简论里森技术哲学思想
3.论哈丁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兼论对中国传统科学的解读
4.简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人本性
5.方孝孺政治哲学思想简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国哲学的研究方向

外国哲学的研究方向

外国哲学的研究方向在外国哲学的广阔领域中,有许多研究方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这些方向的介绍,使读者对外国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形而上学是哲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它关注于研究存在本身以及存在的本质。

在外国哲学中,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向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潮,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并提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通过对存在主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存在方式以及个体的自由选择。

二、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学科,而政治哲学则关注于政治权力和社会组织。

在外国哲学中,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方向十分重要。

例如,康德的道义哲学探讨了人类的道德行为和义务,马克思主义则关注于社会阶级和社会变革。

通过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原理。

三、认识论与科学哲学认识论是研究认识与知识的学科,科学哲学则关注于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在外国哲学中,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研究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笛卡尔的怀疑主义思想对认识论有着重要影响,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提出了科学理论的验证问题。

通过对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美学与文化哲学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文化哲学则关注于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在外国哲学中,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方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黑格尔的美学理论探讨了艺术与自由的关系,尼采的文化哲学提出了"超人"的观念。

通过对美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创造力。

五、宗教哲学与神学宗教哲学研究宗教信仰的本质和意义,而神学则关注于对神的理解和尊崇。

在外国哲学中,宗教哲学和神学的研究方向同样非常重要。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神学理论探讨了上帝的存在和属性,尼采的宗教哲学则对基督教价值观提出了质疑。

通过对宗教哲学和神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秘事物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7月第4期July.2009No.4文化学刊Culture Journal摘要科学文化哲学主要有两种形态———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文化哲学,前者是“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即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后者是关于“科学的文化哲学”,即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对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甚至科学的政治研究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研究科学文化哲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形象。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中图分类号C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09)04-0064-03收稿日期2009-03-10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D U TH S2007202)。

作者简介洪晓楠(1963-),男,安徽桐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科学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论科学文化哲学洪晓楠(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辽宁大连116023)【科学文化研究】面对科学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如何深入地通过哲学反思来更深刻地揭示科学的本质,是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在分析和展望科学哲学发展趋势时,许多学者谈到科学文化哲学。

笔者曾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发表《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1]一文,指出科学哲学的发展已经实现了文化的转向,从文化哲学走向了科学文化哲学;随后又在《求是学刊》发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2]一文,详述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的过程。

后来,孟建伟发表《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3]指出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是新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笔者于2004年出版《科学文化哲学研究》[4]一书,系统地研究了科学文化哲学在西方的发生和发展。

王书明、万丹于2006年出版《从科学哲学走向文化哲学——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后现代转型》[5]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解读库恩与费耶阿本德的学术思想。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文化哲学呢?笔者愿意就此发表一点浅见,供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文化哲学在英语中,“Philosophy of Science Culture ”和“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都可译作“科学文化哲学”。

例如,卡西尔的“An Essay on M 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 ”[6]就被译作《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实际上采64纳的就是前一种译法。

在英美国家流行的“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可以译为“科学文化研究”或“科学的文化研究”,采纳的就是后一种译法。

如果我们仔细甄别,就可以看出卡西尔的《人论》主要讲的是关于人类文化的哲学,一种把人类文化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努力,必然就是一种文化哲学;而“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则是对科学文化的研究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科学文化哲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从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文化”(亦即“作为文化的科学”、“作为文化活动的科学”),这种科学文化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Culture,简称PSC)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

就此而言,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哲学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强调科学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或文化力量,[7]即科学文化———哲学;第二,就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这种科学文化哲学(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CPS)就是关于“科学的文化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

笔者在这里所使用的“科学文化哲学”应该说是两者兼而有之,但是主要侧重于用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科学文化(Cultural 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CPS),整合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简称PS)、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SSK)、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简称HS)、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简称CSS)等(统称Science Studies)研究成果,以期能够获得一些新的看法。

二、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在正统的科学哲学研究中,本来就包含着一些文化哲学的因素。

例如,P.弗兰克在其所著《科学的哲学》一书中,把科学哲学规定为连接科学和哲学两者的纽带,也是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链条。

他说:“对于科学的了解以及关于科学的战术和战略的系统方法,是任何科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8]在这里,弗兰克主要把科学哲学定义为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或连接的链条,而且在他看来要弥合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破裂主要靠哲学或人文学科向自然科学靠拢,“科学的哲学”所做的便是这种靠拢的工作。

因此,他的立场基本上是科学主义的。

M.瓦托夫斯基在《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一书中认为,科学哲学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缺少的环节”或“桥梁”,它的实质内容是把科学思想的概念和模式当作人文主义理解的对象而进行阐释,把逻辑批判和改造的分析工具连同哲学概括的综合努力一道应用于科学史和当代的科学思想。

[9]他说,“科学哲学提供了两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力图以某种首尾一贯的方式将它们彼此联系起来。

哲学如果不致力于寻求首尾一贯性,不致力于把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综合起来,那它就无存在的必要了”,[10]“从哲学的最美好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就是对科学的哲学理解”。

[11]这表明瓦托夫斯基主要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科学哲学。

三、大写的科学哲学与小写的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科学文化哲学是将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或文化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作认识论的研究或科学逻辑的研究,因而它既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又区别于一般的文化哲学;科学文化哲学研究依然是一种哲学研究,因而它比科学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更加靠近传统的科学哲学。

“如果说,我们将传统的科学哲学理解为是一种狭义的科学哲学的话,那么,科学文化哲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

”[12]因为狭义的科学哲学侧重于从认识论和理论的逻辑结构角度来探讨科学之为何物;科学史侧重于从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厘定科学的基本内涵;科学社会学侧重于从科学的社会建制、社会影响和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角度来描述科学的宏观形象。

[13]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对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甚至科学的政治研究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

有人在谈到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时指出:知论科学文化哲学洪晓楠65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就是关于科学“外在过程”(extemal processes)的研究,而非科学哲学的研究主题,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内在过程”(intemational processes)的研究,也就是对于科学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内容和结构、科学说明的逻辑和模式、科学理论实体的性质以及科学进步和科学目标等问题的一阶思考。

[14]显而易见,这种观点仍然是囿于传统的科学哲学,把科学哲学等同于科学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

实际上,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早已突破了传统科学哲学论题的限制,从而把大写的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改写为小写的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s),即在考察科学时不仅把逻辑的因素,而且把社会、心理、文化(狭义)、政治等因素都考虑进来,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新的视角在笔者看来就是科学文化哲学。

这种科学文化哲学的“新统”企图融会欧洲大陆派具有人文传统的科学哲学(以现象学和诠释学为代表)和英美具有分析哲学传统的科学哲学,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视界、新的视野,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宽容性,诸如胡塞尔对欧洲科学危机、人性危机的分析;海德格尔对科学的技术本质的揭示;波塞尔对英美科学哲学与大陆诠释学的嫁接;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文化的批判、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女性主义者对科学中所谓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清算;后殖民科学论对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谓的“种族主义”的清算,等等,从而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文化、重塑科学的形象,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维度和新的希望。

四、科学文化哲学的价值通过梳理和辨析,我们了解了何谓科学文化哲学,那么,我们研究科学文化哲学究竟又有什么价值呢?在笔者看来,研究科学文化哲学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科学哲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深化科学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具有理论意义;对于我们从人文的维度、在人文的视野中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以及科学的哲学研究成果,关注科学,研究科学,反思科学,理解科学,包括理解科学的起源、动力、目的、意义、价值、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与性别、科学与种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超越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科学观和狭隘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科学观,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第三种文化”(C.P.斯诺语)的形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美科学哲学与大陆传统的诠释学科学哲学的融合,深化对科学文化哲学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的视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后殖民主义科学观以及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本质,拓展科学的维度,从而更新和丰富科学的形象。

参考文献[1]洪晓楠.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1).[2]洪晓楠.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求是学刊,1999,(6).[3]孟建伟.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6).[4]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2005.[5]王书明,万丹.从科学哲学走向文化哲学———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后现代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Ernst Cassirer.An Essay on Man: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M].Yale Uni.Press.New Haven,1944.[7]李醒民.科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J].民主与科学.2005,(3):11-14.[8][美]弗兰克.科学的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4.[9][10][11][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9.序言.13.582.[12]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3]刘华杰.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125-126.[14]李淑英.中国科学哲学发展前景何在芽[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责任编辑:王丽坤】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