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重要资料人物情节梳理

《三国演义》重要资料人物情节梳理

名著《三国演义》人物重点情节梳理(一)“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1、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3、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4、马跃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5、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三国演义资料讲解

三国演义资料讲解
赤壁大战:第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 排众议--第50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 释曹操
(3)善于抓住各次战争的特点,突出其个 性,充分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官渡之战 ----火烧乌巢 赤壁之战----火烧赤壁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
(4)善于渲染战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 的逼真感受。
《辞海》:“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
余邵鱼《列国志传》 熊忠谷《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 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 2、对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
人民文学出版 社1975年影 印嘉靖本《三 国演义》封面
嘉靖本《三国演 义》书影
毛评本《三国演 义》
1994年老版《三国 演义》宣传照
(2)围绕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加 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 复杂性。
“古今奸雄第一奇人”曹操
(3)以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温酒斩华雄: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 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 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 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 尚温时斩华雄。”--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 关兵三英战吕布
(1)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组织情节 1-14回汉末大乱、群雄逐鹿 15-78回三家艰难创业,形成三足鼎立 79-105回三国正式建国后鼎峙局面的发展
变化
106-120三国内政的演变和国力的消长导 致三分归晋
(2)以刘蜀集团的兴衰为主线,以曹魏、 孙吴集团的成败为副线,贯穿作品始终。
4、单一稳定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最新三国演义10个经典故事资料

最新三国演义10个经典故事资料

《三国演义》中的10个经典故事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2、赵云单骑救阿斗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

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

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

最新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资料

最新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资料

《三国演义》知识练习题及答案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马腾、马超、马岱;后三马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4、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5、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赤兔马、的卢;最后的主人分别是关羽、刘备(此两处有争议)6、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华歆、邴原、管宁,华歆和管宁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7、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8、魏国历代皇帝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9、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孙权、刘备、司马懿。

(莫名其妙,不知是何原因)10、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

(还有其他)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隆中对。

1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

”士元指的是庞统,他冠以凤雏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庞统巧设连环计。

13、《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1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15、《三国演义》中具有独家绝活的两个人是左慈、管洛。

16、“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信中的内容。

17、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宝贵所能动摇也。

”这里的子龙指的是赵云。

18、“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一):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文科名著之复习《三国演义》〔▲为重点〕【“三国〞简介】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失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乱。

孙皓暴虐无道。

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三国战将】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国演义】根本情节〔四大局部〕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

”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

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

刘备非常高兴。

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

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

高考名著阅读之三国演义重点梳理(大全)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答: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年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刘备逃回白帝城。

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⑤汉中争夺战: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结合具体的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答:天时胜:刘备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

东南风起.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军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

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

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

《三国演义》有关资料

《三国演义》有关资料

《三国演义》有关资料教学参考1101 1749《三国演义》有关资料一、我的想法──写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开播前(王扶林)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根据罗贯中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历史剧。

改编的宗旨,是忠实于罗贯中的“演义”,而不是照搬陈寿的史书《三国志》。

因此,大的历史事件符合史书,而人物和故事情节是经过艺术化了的。

它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电视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史诗。

不论是大会战,还是单枪匹马的个人搏击;不论是持久战,还是速决战;不论是鏖战还是突击战,均各有特色、层次分明、真实可信。

例如描写以弱胜强的著名的《袁曹官渡之战》和以火攻著称的《赤壁鏖兵》等大大小小战例,给人展示出一幅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斗风云图。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的战役;《赤壁之战》使曹操统一全国的希望被挫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这两次战役不但给古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对今人也有所启迪。

它又是一部谋略剧。

我们既要追求宏伟、拼杀的大型战争场面,同时,更要显示英雄们在政治、外交斗争中的智慧。

烽火中含智斗,智斗中充满烽火,在斗勇中斗谋,在斗争中斗法。

也就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通过军事、外交斗争,塑造人物,突出英雄的智慧和谋略。

本剧的主要倾向是拥刘反曹。

拥刘,就是歌颂刘备的仁慈爱民。

刘备“仁慈宽厚,有长者风”,他崇尚“以德服人、爱民如子”。

刘备是仁君的代表。

反曹,就是鞭挞曹操。

曹操在史书《三国志》里是大英雄,而在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里是奸雄,是超常的奸雄。

这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曹操形象相一致。

必须把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和小说中的分开。

所谓“乱世之奸雄”。

既雄,也奸,奸是主导,奸和“雄才大略”合在一起,就是超常的奸。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本剧的总纲,除了最后七集三国归晋的结局外,全剧的主要内容,可以用《隆中对》概括。

从风格和品位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具备雅俗两方面的品格,电视剧应从满足不同观众的多种审美需要方面来确立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优势。

四大名著整理版三国演义部分

四大名著整理版三国演义部分

四大名著整理版三国演义部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答案:罗贯中2. 《》是一部描写汉末三国时期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长篇小说。

答案:三国演义3.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答案:《三国演义》4. 《三国演义》中一共有多少回?答案:一百二十回5.三国演义中“演”的意思是?答案:广、大6. 三国时期魏国第一位皇帝是?答案:曹丕。

曹丕也是三国里最早称帝的。

选择:三国中称帝最早的是?答案:曹丕7.刘备、孙权和曹丕称帝的时间顺序是答案:曹丕刘备孙权。

曹丕220年,刘备221年,孙权222年。

8. 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A.孙权B.曹操C.曹丕D.刘备答案:B9.魏武帝指的是()答案:曹操。

魏武帝是曹操死后曹丕称帝时给他追封的谥号。

10. 从史学角度讲的三国是指哪个时间段?答案:公元220-280。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三国形成;280年司马炎灭亡吴国,三国统一。

11.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历史时期是()答案:公元184-280年。

12.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答案:玄孙。

按辈分,他是汉献帝的皇叔,刘表的弟弟。

因此也称为“刘皇叔”。

13. 桃园三结义中不包括?答案:赵云。

三结义是刘关张14. 赵云的字是?答案:子龙。

常山赵子龙。

玩三国杀的都知道(*^__^*)15. 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答案:樊城16. “白帝城托孤”发生在什么事情以后?答案:伐东吴失败。

指的是刘备和东吴的夷陵之战。

17. 因为口令“鸡肋”等问题,为曹操所疑忌并被曹操杀掉的聪明绝顶的谋士是。

答案:杨修18.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是()答案:扶持曹植。

直接原因是太聪明,恃才放旷,触犯了曹操的禁忌。

19. 诸葛亮舌战群儒,把东吴名臣()作为第一个反驳的对象。

答案:张昭20. 周瑜的字是()答案:公瑾。

取“怀瑾握瑜”之意。

21. 孙策在临死前将国家托付给孙权时要他外事不决时问谁?答案:周瑜。

内事不决问张昭。

判断:内事不决问周瑜,外事不决问张昭一一否22. 走马荐诸葛的是()答案:徐庶。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导纲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导纲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

这部小说的编纂者为罗贯中,他的籍贯有太原、东原、钱塘等不同说法;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一、《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三国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个“世代累积型”的群体创作的漫长过程。

《三国演义》是史书和讲史的结合,是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的结合,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称《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

1、历史资料阶段: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

2、民间流传阶段:说话:《三国志评话》、《三分事略》;戏曲:关汉卿《单刀会》等。

3、文人改编阶段:罗贯中。

毛纶、毛宗岗。

二、版本1、嘉靖本(现存最早):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2、毛本(现最流行):《三国志演义》,从文字和思想两方面进行加工,成为定本。

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描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黄巾之乱: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天灾不断。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率信徒发起民变,爆发黄巾之乱。

东汉为解决黄巾之乱,号召天下州郡征兵平乱。

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黄巾之乱得以平息,却开启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2、董卓夺权: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大将军何进所制,权力斗争中宦官杀死何进。

诸侯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独揽大权。

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用计让吕布杀死董卓。

3、群雄逐鹿: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几股强大的军阀势力。

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击败吕布等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歼灭袁绍,又扫清了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三国演义-作业资料解读

三国演义-作业资料解读

《三国演义》引言(一)已完成1毫无疑问是“说话四家”之一的是()。

∙A、讲史B、说经C、说铁骑儿D、小说我的答案:A2说话是在()时期成为了一种技艺的。

∙A、隋唐B、宋元C、五代十国D、两晋我的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A、以书史文传为据B、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C、歌颂正义、鞭挞邪恶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我的答案:D4关于宋朝的“说话四家”,很多研究者的说法不一致。

()我的答案:√5从产生来看,是先有话本后有说话的。

()我的答案:×《三国演义》引言(二)已完成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A、施耐庵B、吴承恩C、曹雪芹D、罗贯中我的答案:D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属于说话中的哪种平话?()∙A、说经B、小说C、讲史D、铁骑儿我的答案:A3之所以说历史小说久盛不衰的原因不包括()。

∙A、数量众多B、促进民族交流融合∙C、有经典传世D、带动民族文化发展我的答案:B4中国古代详尽的历史典籍是促进历史小说创作的根源之一。

()我的答案:√5《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作者是鲁迅。

()我的答案:×《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一)已完成1《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历史时期是()。

∙A、公元220年-公元280年B、公元203年-公元279年∙C、公元220年-公元268年D、公元184年-公元280年我的答案:D2从史学角度讲的三国是指哪个时间段?()∙A、公元110年-公元180年B、公元180年-公元240年∙C、公元220年-公元280年D、公元280年-公元360年我的答案:C3《三国志》的作者是()。

∙A、罗贯中B、陈寿C、裴松之D、司马迁我的答案:B4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A、曹操B、曹植C、曹冲D、曹丕我的答案:D5裴松之按照陈寿的《三国志》又仿写了一部《三国志》。

()我的答案:√6《三国演义》是从黄巾起义开始写起的。

()我的答案:√《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二)已完成1“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A、三国志B、世说新语C、三国演义D、汉书我的答案:B2《东坡志林》的作者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学习资料《三国演义》学习资料王义翔语文学习室《三国演义》学习资料综述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

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

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

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

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

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

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

统观全书,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主题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

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

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情况综述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观点。

1.“正统”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

他们认为,所谓“尊刘抑曹”乃是正统思想的具体化,而这正是《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的中心。

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

有的同志还指出,《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三国历史本身原有的正统思想。

在东汉末年军阀彼此混战,魏、蜀、吴三国尚未出现的时期,名义上还是“汉家天下”,大多数军阀表面上也都承认皇室的合法性。

刘备自然要抓住正统思想作武器,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来反对曹操。

到了三国割据已经形成之后,蜀汉仍然以正统自居,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影响。

《三国演义》取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记述三国史实的著作。

由于正统思想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一部分,封建社会里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拥护正统思想。

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到朱熹的《通鉴纲目》都是以蜀汉为正统,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接受了这种影响。

三是《三国演义》的继承了宋元以来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正统思想。

它表现了汉族广大人民在异族的入侵和压迫下渴望光复故国,因而把刘备政权当做汉族政权的象征来拥护的感情。

这是《三国演义》取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

他们也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尊刘抑曹”,或者叫做“拥刘反曹”,但不同意说罗贯中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来写作的。

他们认为,罗贯中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历史条件下,站在当时思想水平的高度,从浩瀚纷繁的三国历史题材中,提炼出“拥刘反曹”的主题。

这个主题,表达了人民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寄托了人民的爱和理想。

同时,罗贯中是一位献身于通俗文学的艺术大师,接受了唐、宋、元以来流传于民间的“拥刘反曹”历史故事的影响。

他在历代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参考各种正史、野史、传说、佚闻,塑造了人民喜爱的栩栩如生的传奇英雄的典型,刻画了人民憎恶的反面人物形象。

所以,《三国演义》“拥刘反曹”主题的形成,既有它的现实基础和时代需要,又是植根于人民群众创作的肥沃土壤之中。

3.“忠义”说。

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持这种观点的人从作品所反映的伦理思想来认识作品的主题,认为《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精心刻画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都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毕生宗旨,都是忠义的典型,而竭力鞭挞的董卓、曹操等则是不忠不义的典型。

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是讴歌忠义观念和忠义英雄的史诗。

4.“反映三国兴亡”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通过对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宦官外戚之间的矛盾,中小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大士族之间的矛盾,军阀与军阀之间的矛盾等等)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阶级本质和残杀压迫人民的罪行,是一部形象的三国兴亡史。

5.“讴歌封建贤才”说。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也是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人物。

他的胸襟开阔、深谋远虑,他的忠于职守、坚贞不贰,他的公正严明、信赏必罚,他的精明练达、智慧无穷,以及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受到的热烈赞颂,被当做理想的封建政治家的典范,当做封建社会里才智之士的楷模,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不仅为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为今天的群众所欣赏。

(沈伯俊)三、家喻户晓的故事《三国演义》描写三国时代英雄的风云际会与斗争,书中的故事,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舌战群儒”等。

1.桃园三结义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讲述的故事。

当时的三个普通百姓──刘备、关羽、张飞,因为一道招军榜文走到一起来了。

小说在对三人做了介绍以后,便集中描写他们结拜兄弟这件事。

结拜兄弟,是起源于宋元时代的一种民间风俗,在三国时代并没有,而安排他们三人结拜,是有其用意的。

在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目的是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且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谁要是违背了这个誓言,谁就是忘恩负义,为天地所不容。

故事的发展表明:他们都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尽管后来刘备成了君王,关羽、张飞成为臣子,但他们仍把兄弟的情谊看得高于一切,兄弟关系超过了君臣关系。

2.煮酒论英雄这是小说第二十一回讲述的故事。

这个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假意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作为韬晦之计。

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里,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他赴宴。

两人见面后,曹操不动声色地说:“在家做得好大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

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接着,曹操又荡开话头,说起“望梅止渴”的往事,引出青梅煮酒小宴。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做当世英雄,问刘备当世谁可称为英雄。

刘备装做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此时正想探测刘备内心,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然后,单刀直入地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听,此时内心的震撼和惊恐可以想见,手中的筷子也不觉掉到地上。

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巧借恰在此时到来的雷声掩饰了自己的窘态,从容地拾起了地上的筷子。

这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刘备随机应变的一面。

他的机智,消除了曹操的疑心,避免了曹操的迫害,为他成大事打下了基础。

3.舌战群儒这个故事叙述的是诸葛亮与东吴谋士的一场辩论。

当时,面对压境大兵,孙权手下乱做一团。

文臣希望苟且偷生,武将渴望战死疆场,谁也没抱着胜利的希望。

诸葛亮在此情境之下来到江东,其险情险境可见一斑。

但是,历史总是会成就一些冒险家的事业的。

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和伶俐口才,以一当百,晓以厉害,舌战群儒,极尽其铺张之声势、讽刺挖苦之能事,终于说服孙权下定决心,为孙刘联军合伙抗曹奠下基础。

在这场口舌之战中,七八个儒生轮番诘问,步步紧逼,一个比一个严厉尖刻。

但诸葛亮从容不迫,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他用含讥带讽的辞令,把张昭等人驳得或“满面羞愧”,或“低头丧气”,充分表现出不辱使命的外交家风度。

此外有影响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甚至成了成语或俗语,如“借东风”“失街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蒋干中计”“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徐庶进曹营”“周瑜打黄盖”等等。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在演绎历史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仁义的刘备,忠勇双全的关羽,乱世奸雄曹操等。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有几点值得称道处。

其一,抓住特征,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使其神采毕现。

比如写外貌,刘备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关羽是“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如此略去外貌取其精神,突出了人物的主要特点。

其二,抓住人物活动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描绘人物的思想性格。

比如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军粮告竭,正在焦急之际,忽报袁绍谋士许攸来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