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精品教案 (2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例2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学前准备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38109140816072305031623070212、笔算。
357= 2321=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出示例2.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盒)大约有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实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第五课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使用方法准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下面各题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71×20 56×40 47×30二、指导练习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三、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2、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笔算下列各题.2 1 1 2 2 4 2 2×1 3 ×1 4 ×1 2 ×3 32、列竖式计算.33×33= 12×12= 11×26= 41×21=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四、思维训练1、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2 2 1 23 2×1 4 ×1 3 ×1 38 8 3 6 9 62 2 23 21 1 0 5 6 4 1 6〔〕〔〕〔〕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板书笔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①〖ZK〔〗14×4=56 14×10=14056×3=168 14×2=28140+28=168笔算;1 4× 1 22套书的本数← 2 8……14×2的积10套书的本数←1 4 0……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1 6 8。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三年级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节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这个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表达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水准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局部知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很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
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能够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生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垂直乘法的顺序和乘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术。
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导读:学生爱读书吗?四月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个读书节,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今天老师带学生去买书,看看买书有什么数学题。
2.问个问题:出示一下:一本书,23元。
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买2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10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3、如果要买12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1、估算: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生解决,反馈: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
少估了多少?(少估了3个12)C: 12估成10,23×10=230。
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3)2、自主探索: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
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学生练习)3、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
老师:等你想好了,你可以和你的组员谈谈计算方法。
(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组织学生报告:谁来告诉我们你们小组是如何计算的?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方法2.掌握不进位方法的计算步骤3.能够独立完成题目教学准备1.乘法表2.笔、纸、橡皮教学内容知识点说明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又要学习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不进位计算方法。
所谓不进位,就是指乘法中没有向前进位的一种计算方法。
方法步骤以35 × 7为例:•第一步:将35分解成30和5,然后分别与7相乘,得到210和35。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45。
不难看出,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比大数乘法要简单明了,而且相对容易掌握。
下面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例1用不进位法计算:28 × 9由于9比10小,所以在本题中是不需要进位的。
步骤如下:•第一步:将28分解成20和8,然后分别与9相乘,得到180和72。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52。
答案为252。
例2用不进位法计算:55 × 4在本题中,需要进位一次,即将个位数5与4相乘得到20,进位后得到2,再将十位数5与4相乘得到20,最后将2与20相加得到22。
步骤如下:•第一步:将55分解成50和5,然后分别与4相乘,得到200和20。
•第二步:将上述结果相加,得到220。
答案为220。
练习题1.35 × 6 =2.47 × 8 =3.23 × 9 =4.56 × 7 =5.74 × 5 =教学反思不进位计算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更为简单易懂,能够使学生更快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时,需要多举一些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
在课后作业上,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乘法(不进位)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笔记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P46例1及“做一做”,教科书P47“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不同笔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部分积与某一乘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从而灵活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乘到哪一位,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对齐。
这些知识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顺利迁移,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6例1。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让我们列式计算,并把自己想的方法用点子图表示。
师:这道题如何列式?你会计算吗?【学情预设】列式为14×12。
师: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借助点子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可以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用点子图表示,先画10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10=140,再画2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2=28,最后算140+28=168。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三下63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笔算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探究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整洁书写、仔细计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时,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难点: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你们喜欢读书吗?看,这是一本探险类书《猫武士》,每本24元,一套12本。
(出示图片及信息)1.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如果只买两本的话,需要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列式?生:24×2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竖式来算一算,你会吗?请每个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
(指一名学生板演)说说刚才你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在黑板上板书竖式并用彩粉笔画出箭头,强调从个位起分别乘每一位上的数,从竖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计算的每一步)要想把这样的竖式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贴出“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和“积的位置”你们学得真好!不仅会算,而且还这么会表达!2.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图片)如果买10本,需要多少钱?会列式吗?一起说老师写下来。
算出结果。
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生:先算24乘1,得24,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就是240。
你是这样算的吗?原来你们是算了24×1啊,24×1是24,结果怎么就变成240了呢?生:因为那个1是1个10,24×1得24是24个10。
说得好!其实知识之间都是相通的,好多时候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刚才我们算出了买2本和买10本时分别需要多少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笔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3、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为了奖励我们三年级爱读书的学生,王老师准备为大家购买《童话故事》书,这一套书有14本(出示课件2),老师想买2套,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本?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书:14×2=28)为什么用乘法?求2个14是多少?认真观察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几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买10套呢?(出示课件3)14×10=140(本)(板书:14×10=140)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那么如果王老师要买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4)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从题中我们知道:每套书有14本,(课件出示5)这是14本《童话故事》书,这也就是1套书,2套书,3套书……12套书。
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做一个圆点的话,就出现了眼前这样一幅点子图。
(课件出示6)这是1个14,、2个14、3个14……12个14.12套书一共多少本?12个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呢?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点子图。
我们一起来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7:温馨提示)(1)先独立思考,你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转化成14乘一位数或14乘整十数来计算?(2)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并圈画出来,再把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仅供参考,内容可修改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计算的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来掌握这些法则。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计算,我设计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和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计算的法则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对于作业,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不进位的乘法计算题。
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计算的法则。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理解。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乘法计算的法则。
乘法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有着特定的计算规则。
在笔算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这个规则是乘法计算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不进位乘法是指在乘法计算中,乘积的每一位都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进位现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的计算过程,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0= 24×10= 40×50= 12×30=2、竖式计算14×2= 231×3=师: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是怎么计算的?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出示教材第46页课件),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让求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14×12=)师:观察一下今天这个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的这个算式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有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探究新知师:下面同学们来想想办法,看看用我们以前的知识能不能将这个算式求出结果。
看看怎么样计算才能化成我们容易的算式。
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点子图,可以辅助你们来计算。
看看怎样分能让我们更简便的计算出结果。
(教师巡视,估计此处学生能通过点子图能得出结果,如果学生做不出,提示学生讲点子图分成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5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的第5课时,主要针对笔算乘法(不进位)进行练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乘法基础知识,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笔算乘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避免进位错误。
2.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的乘法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为学生做练习做好铺垫。
3. 练习环节:(1)进行一些简单的笔算乘法练习,让学生熟悉不进位的乘法规则。
(2)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尝试一些更复杂的笔算乘法题目。
(3)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笔算乘法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笔算乘法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题——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巩固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练习笔算乘法(不进位),使学生巩固了乘法基础知识,提高了笔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笔算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笔算乘法题目,或者引导他们探索其他的乘法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2023秋)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乘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提高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举例: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检查每一步计算结果,确保无误。
(5)合作交流中的难点: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不知道如何倾听他人意见。
举例:在讨论乘法运算方法时,学生需要学会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过程,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笔算乘法(不进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过程,尤其是将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过程。
举例:对于45×2,学生需要明白先将45分解为40和5,分别乘以2,得到80和10,再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得到90。
(2)掌握乘法运算中的数位对齐:在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数位对齐是一个易错点,学生需要特别注意。
数学三年级下册《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的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的教案2021-01-09数学三年级下册《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计算。
练习重难点: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让学生掌握好整个计算的过程。
练习内容: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五练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15×3= 19×4 = 53×3 = 61×7=14×10= 20×42= 50×60= 47×30=【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唤起了对乘法计算的回忆,并通过口算,为下面的练习铺路。
】2、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这两个因数的最低位对齐)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另一个因数21,得数的最低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笔、动脑让学生复习旧知回忆起对旧知的复习】3、练习:书本64页练习十五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练习第1题,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
完成后同位互评,最后在小组里订正。
【设计意图: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请学生到黑板板演书本第2题,其他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最后全班订正。
(3)让学生集体读书本第3题,并收集好相关的信息。
然后独立完成。
(4)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的第4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说题意,再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然后,交流检查计算结果。
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运算的应用价值。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7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7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继续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解决与生活相关的乘法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 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应用:给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自主练习之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理解的关键时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优质教案.doc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 19×4 53×8 61×7
14×10 20×42 50×60 80×30
700×20 71×20 56×40 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