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教育史》结课论文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
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启发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一特性,以之作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在这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应时势,而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对此,秦汉时期新道家的作品《淮南子》、《吕氏春秋》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阐释。
《淮南子》说,无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吕氏春秋》告诫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务实中求应变,在应变中求进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功立业,不断走向成功。
这些主张对于我们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不能只是进行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责任,为解决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出谋划策。
又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打破大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己任的传统目标,与社会生产和经济过程相结合,培养出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
道家的道德经如何为现代生活提供智慧
道家的道德经如何为现代生活提供智慧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焦虑和疲惫。
然而,古老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能够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道德经》强调“道”的概念,“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神秘力量。
虽然“道”难以用言语确切描述,但它无处不在,影响着世间的一切。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道”理解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趋势。
当我们能够洞察并顺应这些趋势,而非盲目地对抗和违背,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比如,在职业选择上,很多人往往追逐热门行业或高薪职位,却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以及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
如果能以“道”的思维去考量,就会发现,选择一个符合自身天赋和热情,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方向,才是真正明智的。
因为这样的选择顺应了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道”,能够让人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更容易取得长久的成功。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但这里的“无为”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干预、不强求,让事物自然地发展。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过于急功近利,试图掌控一切,结果却事与愿违。
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家长过度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剥夺了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这种“有为”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而“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则倡导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成长。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道德经》还教导我们要保持谦逊和低调。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急于表现自己,追求功成名就。
然而,过度的自我炫耀和骄傲自满往往会招人反感,也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相反,那些谦逊低调的人,能够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启示【摘要】《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道德经》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接着从道德经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长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启示、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方法以及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道德经》的借鉴,家长可以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实现家庭和谐。
《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通过借鉴和运用《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经、现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长、孩子、家庭关系、道德品质、启示、影响。
1. 引言1.1 介绍《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作者是老子,即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是一部关于哲学、道德和政治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道德经》共有81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万物的本源,是无为而治的道。
他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顺应“道”,追求简朴、谦逊、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的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长以身作则,用爱和理解来引导孩子成长。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而《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品格和人生观。
1.2 现代家庭教育现状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孩子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也日益加重。
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道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其主张“兼容并蓄”,强调仁义礼智信,务本利众,乃至形成了一种社会理论,深受人们喜爱,也为现代社会赋予了全新视野。
在教育方面,道家主张“行仁为义,修身养性”,诸如“礼仁义”,认为义是
无为而治,仁是全心全意善待他人;“智”则是智慧和运用智慧,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殷实的启示。
从现代角度看,道家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的核心,正
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它更强调平衡发展,重视个性的完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成长,强化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学习习惯,从而协助学生实现学术和社会双重发展。
此外,道家思想也普遍认为,身体健康和心灵和谐是其理念重中之重,它提出
了要通过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能够获得长远的学习,更好地落实道家思想所传播的“无为大学”理念。
无论是什么,道家思想都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带来福祉和
希望。
它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相互交融,促进学校的教育服务水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品质,能够勇敢地把实践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人。
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长河中,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深邃的智慧光芒。
它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倡导“自然无为”“顺应天性”等理念,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张之一是“自然无为”。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规律,而“自然”则是“道”的本质特征。
在教育中,“自然无为”意味着教育者不应过多地干预和强制,而应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即不要用人为的意志去违背自然之道。
这种理念与当代教育中倡导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谋而合。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部分教育者急于求成,过度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忽视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和发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展现出自己的潜力。
道家主张“绝学无忧”,这并非是倡导人们摒弃知识,而是反对过度追求功利性的知识。
老子认为,过多的世俗学问可能会使人心灵疲惫,迷失本真。
在当代社会,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们埋头于书本知识,为了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忽略了知识的真正内涵和实际应用。
道家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一颗纯粹而好奇的心,不为功利所累,真正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和智慧的启迪。
“不言之教”是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意味着教育者的身教往往比言传更具有影响力。
庄子也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如“轮扁斫轮”,强调了实践经验和亲身示范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充满爱心、责任心和正义感的教师,无需过多的言语,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江西・ 南昌 302 ) 302
文章编号 :6 2 7 9 (0 9)6 0 8 o 1 7— 8 42 0 2 -3 - 1
摘
要
道家思想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之 中的瑰 宝, 它
教育从彷徨 困惑到逐渐 明晰进而转为热切期待 , 然而通过 我们 的已
可以帮助人们 正确地处理教育 中的人 际关系 , 调节教育系统中人们 的生存状态 , 从容地面对教育 中的众多问题。道 家的思想智 慧, 将 为人们构建理 想的教育提供源 头活水般 的精神土壤。 关键词 道法自 然 学校 教师 家庭
素质教育从摸索阶段到立足于教育法在此i上程中教师们对素质38f缸毛f教育从彷徨困惑到逐渐明晰进而转为热切期待然而通过我们的已经实施的八轮新课程改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教师对索质教育的真正理解还需要一个相当的阶段
道 家 思想 对 现 代 教 育 的启 示
庞 建 涛
(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 : 0 G4 文献标识码 : A
望子成龙 、 盼女成风的父母 , 能否为孩子放松一下绷紧 的发条 , 也许
学校中对教师的管理亦应道法 自然 , 摒弃一些强 求的 、 奢侈 的 和骄恣的东西。 道德 经》 “ 以圣人去甚 , 《 日: 是 去奢 , 去泰。 学校行政 ”
你会发现远离那些让我们的孩子望而生厌的辅 导班 和特长班 , 我们 的孩子 的笑容将更加灿烂。 作为父母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真正兴趣 , 帮助孩子顺利 自然发展 。 避免弯路。如果父母 时常在 “ 心” 关 的幌子下 , 让我们 的 孩 子做 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 他们 总是 体验一次次 的失败 , 最终会
解 放学 生 手 脚 呢?
自然教育 之“ ” 可谓路 漫漫其修 远兮 , 道 , 吾等将上下 而求索 。 游弋于道家文化 , 能使我 们的教育 虚静 、 恬淡地静静沉思 , 能使我们 在精神家 园中保 留 自己的一方净土而不受 喧嚣的尘世 污染。悟 自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摘要】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互尊重与平等的思想引导下,教育管理中注重师生和谐关系,营造平等、开放的教育环境。
和谐统一与平衡的理念促进教育各方面发展取得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方面。
宽严相济与灵活应变的观念指导下,教育管理在处理问题时既注重严肃管理,又注重灵活变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人为本与个性发展的理念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借鉴道家智慧,推动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道家思想, 教育管理, 相互尊重, 平等, 和谐统一, 平衡, 宽严相济, 灵活应变, 理论与实践, 人为本, 个性发展, 借鉴传统智慧, 现代教育管理发展, 教育管理创新.1. 引言1.1 道家思想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顺应自然、守拙安贫,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状态。
在道家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成”,即以自然、宇宙的规律来引导人的行为和生活。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平和,追求个体内在的完美和统一。
在现代社会,道家思想对教育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相互尊重与平等,提倡平等相待,兼容并蓄。
这种理念对于教育管理来说,意味着尊重每个教育者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道家思想的宽严相济和灵活应变的原则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以人为本,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和进步。
道家智慧的借鉴不仅有助于传统教育管理的改进,更能推动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转型。
1.2 教育管理现状教育管理现状是我国教育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管理方法过于僵化、管理层次多元化带来的管理混乱等。
道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幼儿教 师教育智慧现状及培养的研究 ( TER2008- 010) 作者简介 : 尹芳 ( 1979- ), 女 , 安徽宿州人 ,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 主要 从事教师教育 、的、 不能重复的、 独特的存在 , 现代教育 要立足人的生命 , 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 命 , 长 者不 为不 余, 短 者不 为不 足 ( !庄 子 ∃ 骈 拇 ∀ ), 要照顾不同发展水平 和倾向的学生, 特长生 不能人为降低他的水平, 后进生也不能人为拔高, 在 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基础之上 , 更应考虑每个学生 的生命个性 , 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和特征 , 引导学生 通过自然自由的教育真正成为他自己。 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要树立众生平等的教育观。 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 !庄子 ∃ 秋水 ∀ ) , 庄子站在 道 的立场, 认为万物在其根源上是混而为一的 , 在其变化过程中是通而为一的 , 物与物、 人与物、 人 与人之间都 是平等 的。 夫物 芸芸 , 各 复归 其根。 归根曰 静, 静曰复 命。复命曰常 ( !老 子 ∀第十六 章 ) 。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 形态, 但都离不开生死枯荣、 循环往复这一基本形式 和规律 , 其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一致的。作为学生成 长过程中的重要 他人, 教 师应热爱、 尊重每一位学 生 ,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教育情 境中, 有些教师在 以物观之 、 以俗观之 等错误 观念的作祟下 , 喜欢以 权威者 的身份自居, 不自 觉地将学生划为三六九等 , 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 同的倾向性 , 这是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规律的否定 和对学生个人权利的忽视。站在 以道观 之 的视 角 , 任何自然的事物都具有其存在的相对价值 , 我们 必须承认并尊重相对价值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教师 与学生不是 我 与 他 的关系, 而是 我 与 你 的主体间性关系 , 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都是具有 主动性、 能动性、 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体。同时多元 智力理论也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 域和弱势领域, 教师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 抛开 个人成见, 尽可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同等的 对待, 享受到同样的学习资源 , 真正做到 善者吾善 之 ; 不善者吾亦善之 ( !老子 ∀第四十九章 ) , 从而实 现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 二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关注人的精神家园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摘要】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让人与环境自然相融,这对教育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道家思想强调顺其自然,注重培养个体潜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道家思想对教育管理提倡平和包容的态度,倡导个体和谐发展,这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
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这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带来启示,让教育管理者更加注重舒缓的方法和温和的态度。
道家思想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思路,其影响是深远的,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带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管理、自然管理、个体潜能、平和包容、和谐发展、无为而治、启示、理念、积极作用。
1. 引言1.1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积极的。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注重顺其自然,培养个体潜能。
在教育管理中,这种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更加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道家思想也倡导平和包容的态度,教育管理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发展。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和谐发展,提出对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即注重整体发展而非片面追求成绩。
最重要的是,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为现代教育管理带来启示,即不要过度干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探索和学习。
道家思想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思路,对教育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2. 正文2.1 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不应该强行干预,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和变化。
在教育管理中,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应该强迫他们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发展。
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使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
道家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道家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哲学体系,其哲理对后代影响巨大。
在道家的思想中,它以自然为元的看待宇宙,强调有自由的自然变化,尊重柔顺,反对强暴,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代家庭教育上,道家的思想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道家的思维特性能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和谐指导,着力寻求内容上的融合,表达方法上暗示不向孩子采取力量的强制性,避免激烈的争论,而是采取和谐的方式,使家庭的气氛更加积极和谐。
而道家学说中强调自然变化和自我完善,使家庭教育鼓励孩子自觉地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他们不断地检验自己,探索世界,培养出立足于自身特点和长处的能力。
同时,也能让孩子探索自身潜在的能力,让孩子们能够利用它们影响外部世界,带动身边的人变得更有活力。
其次,道家的思维特性能够为家庭教育指引一种以人为本的暗示,它强调贴合世界的无私的价值观,强调以孩子为中心,以健全的个性发展为导向。
在这种思意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把养育孩子放在第一位,还应该更积极地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内在能量,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生活技能、探索问题的热情以及实现使命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发展出有安全感的个性特征。
第三,道家的思想能够给家庭教育指示一种调和气质的暗示,即家庭责任与个人精神的和谐统一。
它指出,养育子女的教育旨在使孩子得到潜在的调节功能,尊重他们的内在精神,而不是专注于具体的功利行为;也提供家庭体制应当包容、自由、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共处的思想方向。
只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孩子才能沉浸在父母和谐陪伴的营养中,恢复了心灵的空间和外在自由,实现其心理自然发展的真正意义。
总得来看,道家的思维特点能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启示,增添家庭的生命情调和温暖气息,可以说,道家的思想对改变家庭教育的思想和体系,起着重大作用。
但是,使得道家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得以实践的框架依旧不足,为此,社会上一定要重视引导和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来推进家庭教育,从而让相关部门认识到它是现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道家思想中也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思想,土生土长的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所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优美的东西都源出于道家学说。
如果没有道家学说,中国就像一颗没有了最深的根的大树。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和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体现在《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中。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由形体与精神组成,只有精神和形体处于和谐状态,人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在形神二者之中,老子更重视精神修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精神修养原则:啬。
(“啬”,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啬”是指减少心理活动,爱惜精神,颐养天性,即为人处世、治身治国,没有比爱惜自身三宝,韬光养晦,光而不耀;爱惜人力、物力、财力;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庄子主张形神兼养而以养神为主。
他认为修养形神的关键是要排除外物的干扰,不为俗务所累,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使形神不离,形神相守。
《淮南子》同样主张形神兼养,指出养神的关键在于善加养护,避免过度的消耗;养形的关键在于使之平稳,避免过度的劳累。
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里拥有大量资金却似乎不知道该干什么才有意义了。
这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的匮乏吗?还是在生活过程中过于注重物质上的追求,把自己的精神方面过于抛在脑后了,等自己的物质达到一定程度了内心感到空虚之时想寻找自己精神的方面时,却发现自己已把它抛弃的太过遥远,想与之结合却已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道家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有人误认为道家没有教育思想。
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道家思想亦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道家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积极意义已在文献〔1 〕中论述,故有关内容本文从略)。
一、自然无为,顺应时势“道”是道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人类必须遵循这一特性,以之作为基本的行为原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以下凡引此书,省略书名)在这里,“不敢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应时势,而不主观妄为,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对此,秦汉时期新道家的作品《淮南子》、《吕氏春秋》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阐释。
《淮南子》说,无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吕氏春秋》告诫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务实中求应变,在应变中求进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功立业,不断走向成功。
这些主张对于我们自觉地转变教育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不能只是进行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承担责任,为解决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出谋划策。
又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必须打破大学以培养少数“精英”为己任的传统目标,与社会生产和经济过程相结合,培养出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现代启示(4)
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现代启示(4)道教认为“欲修仙道、先修人道”,要想修仙道,想长生久视,就应该先把人道修好,力争做道德高尚之人。
如果人道都修不好,要想修成仙道则不可能。
要修仙道,先要行孝,即古人提倡“百善以孝为先”;除了行孝之外,还要积功累德,多行善事。
否则成不了仙。
道教提倡的“慈孝”其内容一是养,二是敬。
即对长辈的赡养、尊重、慰藉和关爱。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徒养口体,而无敬爱之心,犹之不孝也。
”这就是说,子女对于父母只有物质上的给予而缺乏敬重和爱戴,不能说是尽了孝道。
慈作为父母对子女的道德规范,是父义母慈,有时慈也是父母共同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父母对子女的道德义务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要保养、抚育子女长大成人;其二是教育子女懂得处世为人的道理,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
子女没有教育好,是父母的过错。
父慈子孝,可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把亲子之爱推而广之,使其有益于天下之爱,这是一种合理的思想。
道教提倡勤俭,它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普及面最广、传播时间最为久远的美德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勤劳节俭闻名于世,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老子有许多关于勤俭的论述,民间也有一些劝人勤俭的谚语和格言。
这些思想和观点,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很大,虽有时代的局限,但其中蕴含的道德内容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因为,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都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相反,如果好吃懒做,挥霍浪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会产生坏的德性,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来。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辛勤劳作是养成节俭美德的根源。
道教提倡的“不争”与“礼让”,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它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表现为恭敬与谦让,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和谐的一种有效方式。
礼让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主旨在于: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交往活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畅通。
道家的教育思想333总结
道家的教育思想333总结道家的教育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谐、尊重个体发展、提倡智慧和道德的培养。
在整个思想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师道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对道家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首先,道家强调人的自然成长与发展。
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的成长应该与自然的规律相符合。
《道德经》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即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并帮助他们发展他们的天赋和潜能。
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其次,道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道德。
道德经中提到“取天下常以无事”,即追求内在安宁和平静。
道家主张追求智慧与道德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修身养性,修行道德价值观,从而达到内外和谐的境界。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能力。
此外,道家教育强调师道传承和言传身教。
道德经中有“教无择”、“善者不议,不善者枉”等观点,强调师者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思维方式。
现代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形象塑造,以良好的师德和行为示范来影响学生。
总的来说,道家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现代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其次,现代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智慧和道德,强调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现代教育中应该注重教育者的师德和示范作用,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
综上所述,道家的教育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和谐、尊重个体发展、提倡智慧和道德的培养。
现代教育可以从中借鉴,并将其融入到教育实践中。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培养智慧与道德、强调师道传承等方面,我们可以构建更加全面、健康和和谐的教育体系。
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道家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以自然之道为根本:在道家传统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切实把
握自然之道的精髓,因为这是最有效的一种精神调节和洞察力的发展
方式。
自然之道是坚持自然和人文融合的原则,针对孩子的心理和行
为进行熏陶,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2、以心为本:道家传统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心态,重视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力,即培养有概念的自信心和针对外界适应性强的能力。
它通过
沟通、圆融、和谐、统一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会
活动中,从而把个体、群体、社会和家庭紧密地结合起来。
3、以教育为中心: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为核心,道家教育认为学习比以往更重要,它不仅让孩子们健全成长,而且应当主动参与其中,不
仅通过学习,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4、注重培养本质的道德品质:道家传统教育重视本质的道德修养,孩子们首先要拥有坚实的精神支柱,如爱心、诚信、情操、正义、勤奋
等等,它使孩子们更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更加有力地实
现人生目标。
5、注重实践:道家传统教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既要培养孩子的读书能力,也要培养让他们能够实践的能力,例如自律、计划实施、思考
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形成创新能力等等。
总的来说,道家传统教育的精髓是以自然之道为根本,以心为本,以
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本质的道德品质和注重实践,这对当代教育有
十分重要意义。
它可以让孩子们掌握全面的知识,培养扎实的基础,同时以自身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作为学习、创新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从而真正体现“以自然之道为根本”的道家传统教育思想。
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流派,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方面,如自然哲学、道德伦理、政治思想、艺术等。
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将谈谈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一、道家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道家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理念,它提倡“大道无言,千里共安”的思想,要求人们顺应自然、遵循天道,不与自然对抗,而是与之共生、互惠互利,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这种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然、自信、自主。
同时,道家思想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道家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家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其中涵盖了许多经典的艺术形式,如诗歌、音乐、书法等。
道家文化的艺术精神倡导个性、自由、自然、寓意和情感的相得益彰,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学习道家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体会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三、道家文化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的智慧是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呼吁人们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谷物可以在天然的情况下生长出来,水可以从自然溪流中流出来。
这种观点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浮躁不纷扰。
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尽量把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融合,不去强求,不去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和真实性。
四、弘扬中华文化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心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精神。
总的来说,道家文化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审美素养、行为规范和文化认同。
道家自由精神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首 先 ,纵 观 世 界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历 程 ,地 方 大学 都 是 一 支特 殊 的力 量 。在 英 国 ,有 1 9世 纪 上半 叶 的城 市 大 学 风 起 云 涌 的 “ 大 学 运 动 ” 在美 国 ,有 1 新 , 9世 纪 下 半 叶 “ 地法 案 ” 之 后 的 “ 赠 州立 市 立 大 学 运 动 ” ,在
研 究 ,2 0 , (2 0 8 1 )
6李 毅 ,刘 晖 . 等 院校 国际 性 资 源 的探 析 . 教 探 . 高 高 索 ,2 0 , ( ) 0 7 4 7李 毅 ,刘 晖 . 等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国 际 合 作模 式 . 高 探析. 教育 与 考试 ,2 0 ( ) 0 7, 3
德 ” 阴 影 笼 罩 下 社 会 的 黑 暗 以 及 现 实 人 生 的 异 化 。 道
家 主 张 将 个 体 的 自然存 在 和精 神 自由置 于 一 切 外 在 的 附 加 物 之 ,走 出 人 生 的 困 境 ,挣 脱 物 役 的束 缚 ,追
求 个 性 解 放 和 自 南人 生 。 庄 子 学 派 主 张人 应 该 有 独
[ 键 词]道 家 ; 自由精 神 ;现代 教 育 关
当前 , “ 体性教 育” “ 童 中心”等渗透 自由 主 儿 精 神 的 口号 在 教 育 理 论 界 此 起 彼伏 ,但 “ 自由 为 名 以 对 自由 的剥 夺 ”现 象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却 呈 泛 滥 态 势 ,这 种 异化 的教 育 自由结 出 了无 数 “ 形 的 果 实 ” 畸 。我 们 应 当反 思 当前 教 育 对 传 统 道 家 文 化 的 淡 忘 与 遗 弃 ,重 拾 道 家 文 化 自由精 神 的关 爱 生 命 、张 扬 个 性 应 当对 教 育 的 常青 意 义 。
道家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1·2(中)现代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脆弱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每个学生都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亲情和学业的压力,如何引导他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保持一个快乐而自由的心态,如何让他们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每一位家长和社会都应严肃思考的课题。
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理念,其“自然人性论”“顺应天性”“自由精神”等思想都对现代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自然”一词,是老庄论著中的一个哲学概念,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而所谓“道”又是“自然”之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的始基是“道”,“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产生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这就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
老子的自然人性论建立在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基础上,认为人性本初是纯朴无邪的,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失去了本真而多诈伪,故要返回去,即成人返回婴孩、赤子,回复本真的天性。
庄子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通过自然之道来理解人性。
庄子的人性论基于一种与自然相和谐、没有任何人为色彩的、至真至朴的“性”。
人性就是道的体现,自然生成,无所谓善恶,不能人为改变。
庄子在《天地》篇中这样解释“性”:“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二未行。
物得以生,谓之德。
未行而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庄子认为,人性源于“一”,即“道”,其内在的条例和规律,不需要通过人为引导,人性本质上与自然一脉相承,应抛弃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保持其自然本性。
冯友兰先生曾说:“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人应该按照自然本性生活,作为人生命之常然的人性更应该任其自然发展,而不能用人为的“仁义”“礼乐”等道德规范的钩绳规矩去约束和限制,因为这样只是“削其性”并会使性“失其常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中)
现代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脆弱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每个学生都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亲情和学业的压力,如何引导他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保持一个快乐而自由的心态,如何让他们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每一位家长和社会都应严肃思考的课题。
道家思想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教育理念,其“自然人性论”“顺应天性”“自由精神”等思想都对现代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
“自然”一词,是老庄论著中的一个哲学概念,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而所谓“道”又是“自然”之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的始基是“道”,“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产生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这就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它内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特性。
老子的自然人性论建立在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基础上,认为人性本初是纯朴无邪的,而随着文明的发展失去了本真而多诈伪,故要返回去,即成人返回婴孩、赤子,回复本真的天性。
庄子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通过自然之道来理解人性。
庄子的人性论基于一种与自然相和谐、没有任何人为色彩的、至真至朴的“性”。
人性就是道的体现,自然生成,无所谓善恶,不能人为改变。
庄子在《天地》篇中这样解释“性”:“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二未行。
物得以生,谓之德。
未行而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
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庄子认为,人性源于“一”,即“道”,其内在的条例和规律,不需要通过人为引导,人性本质上与自然一脉相承,应抛弃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保持其自然本性。
冯友兰先生曾说:“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
恶的根源。
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人应该按照自然本性生活,作为人生命之常然的人性更应该任其自然发展,而不能用人为的“仁义”“礼乐”等道德规范的钩绳规矩去约束和限制,因为这样只是“削其性”并会使性“失其常然”。
他说:“性者,生之质也。
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
”这里的“质”指的是自然本性,“为”指的是本能行为,“伪”指的是对自然本性的改造,而改造就是一种“削足适履”,就是一种破坏,故谓之“失”。
他以鸭子和鹤腿的长短来说明自然之物的天然合理,“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由自然无为的原则出发,道家又提出了物各有宜、顺应本性的思想。
庄子认为,万物有其特性,不同的个体各有自己的本性和长处,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保持各自的特性。
他说:“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这就是说,鱼有水才能生存,而人在水中却要被淹死。
他们相互各有特性,好恶本来就不相同。
《淮南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强调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品质和处事特点,各有所用:舜、许由,一个王者,一个隐士,但都可成为圣人;伊尹、伯夷,一个助王成业,一个避王自杀,道不同,但都为“仁”;箕子、比干,一个佯狂,一个剖心,都为贤者。
对应于家庭教育也一样,父母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子女的优劣,埋没了子女在某些方面不足但在另一方面优秀的才能。
应该使子女“个便其性”,给子女天性的成长以宽松的环境和宽容的态度,不要苛刻地要求子女“全才”。
就好像商汤、武王虽然是圣主,但却不能像熟悉水性的越人那样,驾着小舟浮游于江湖之上;伊尹虽然是贤相,但却不能像惯于游牧的胡人那样,驾驭烈马,驯服野马;孔子、墨子虽然学问博通,但却不能像山居之人那样,在草木丛生的崎
道家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马会兰
摘
要:现代家庭教育正面临极大的挑战。
人们除了学习西方家庭教育理论外,也不应忽视从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有益成分。
道家思想中的“人性自然”“顺应天性”“不言之教”“自由精神”等观念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道家思想;家庭教育;自然;天性;不言之教;自由精神
作者简介:马会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430074)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02-0039-02
39
岖山路上攀登。
圣人尚且不能够全才全能,更何况一般人。
父母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子女的成长,即在教育子女时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天性”“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辅万物之自然”,指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科学地引导,使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成长,避免出现早熟或晚熟的现象。
“不敢为”,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不是无所作为、无尺度的纵容孩子,而是“不妄为”——从子女的兴趣出发,“辅其自然”,适当地帮助孩子挖掘在其所热爱的科目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庄子在《应帝王》中谈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可见父母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做一个引导者或者生活学习的顾问,而不是全部为孩子做主。
要学习老庄所言的“道”,“生”而不“宰”。
教育要为张扬孩子的个性服务,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用整齐划一的规则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二
最高明的教育者,不使孩子感到约束和刻意,却能引导孩子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前进。
如何做最高明的教育者?老子倡导“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的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教育效果:“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教育者“无为”“好静”“无欲”等实际行动具有道德示范和道德导向的作用,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或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化,并在道德实践中将教育内容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从家庭的角度而言,所谓“不言之教”,是指父母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孩子树立标范,通过身教来体现教育要求,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孩子从出生起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父母是他语言、行为的模仿对象和价值标准。
“身教”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教育过程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作用,不是灌输给孩子一些规则,强制孩子执行一些规定,而是自然而然地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让孩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这样的教育效果要远胜于填鸭式的灌输。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人的自由问题,从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道家思想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庄子那里,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庄子的这种自由始终渗透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
庄子敏锐地发现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的精神是自由的,只是他没有用这个词,他用的是“逍遥游”。
庄子对自由的解释是无待、无己和逍遥。
所谓无待,就是不依傍和借助任何外力,摆脱与物的相刃相靡,超越名利等各种现实的羁绊;所谓无己,就是提升小我,不以个人成败、进退萦怀,达到与天地精神的默契与统一;所谓逍遥,就是随心所欲,游刃有余,追求个性解放和纵情舒展。
在河边垂钓的庄子,在面对楚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的邀请时,只是淡然说道:我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曳尾而行,也不愿死后留骨而贵。
在庄子看来,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最重要,而不必盲目顺从世俗标准。
因为,万物的自然本性并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追求绝对的同。
在教育中,如果让学生也能够自主、自愿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学习肯定会快乐和自由很多。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实施的。
在教育中,求得自由的含义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情况下,家长和学校能够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和心灵自由发展。
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传授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在他们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也就是说,教育并不是为了知识而教育,而应该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为了生命而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生活的幸福感而教育。
学习的目的不是比较学生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看他获得知识的能力大小,也就是说,知识要为未来的再学习和美好生活而准备。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精华。
因此,从道家文化宝库中吸取智慧,继承、弘扬其思想精华,对于我们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顾祖钊.论道家思想方法的现代意义——兼谈中国哲学
的现代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2]张桂敏.论析道家教学思想的方法论特征[J].山东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3]奚林元.从道家“放任自流”思想看当代艺术个性教育[J].
教育评论,2007,(2).
责任编辑朱雁
40
201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