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张之洞传读后感
张之洞传读后感首先,我被张之洞的品德和为人所打动。
张之洞是一个非常正直、勤奋、谦虚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贫苦的书生,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
相反,他通过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很高地位和权力的官员。
然而,他从来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
他在官场上一直以廉洁著称,不受贿赂,不为私利所动。
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坚持着施政为民的原则,为百姓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对待人民的态度也是非常亲近和关爱的。
总的来说,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可敬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其次,我被张之洞克服困难的精神所鼓舞。
张之洞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他总是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充满信心地克服它们。
比如,他在官场上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挑战,但是他从来没有气馁。
相反,他借助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还坚持不懈地推动改革,尽管他面临了很多的阻力和困难。
总的来说,张之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困难,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最后,我对张之洞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深感钦佩。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
他非常重视教育并且积极推动教育的改革。
他在任职山东巡抚的时候,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使得山东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他还创办了一所现代学校,并亲自制定了一套先进的教育体系。
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使得很多的年轻人有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他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激励我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张之洞传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通过对张之洞这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正直、勤奋、谦虚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并且勇敢面对困难并克服它们。
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更是令人钦佩。
这些故事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传记》是一部关于清朝官员张之洞生平的传记,作者通过对张之洞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家庭的深情厚爱。
这部传记让我深受启发,对张之洞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张之洞的政治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担任官职期间,不仅勤政爱民,而且善于治理,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政策。
他提出了“勤政爱民,一切为民”的理念,注重发展农业、教育和工商业,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还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天”,并积极推行各项政策,使得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张之洞的政治智慧和勤政爱民的作风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够像他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次,张之洞的奉献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还时刻牵挂着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积极为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他还积极倡导勤俭节约,自己身体力行,不浪费一分一毫,为人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张之洞对家庭的深情厚爱也让我深受感动。
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不忘家人,时刻牵挂着他们。
无论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还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够抽出时间关心家人,为他们排忧解难。
他对家庭的深情厚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爱去呵护家人,让他们幸福快乐。
通过阅读《张之洞传记》,我对张之洞这位伟大的官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我希望能够像他一样,勤政爱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更希望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爱去呵护家人,让他们幸福快乐。
洋务运动张之洞
对xx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的思考评价张之洞这个人,我想我是没有太大的资格的,只因为以我的学识,还没有达到能完整地评价一个人的地步。
我这里想说的,只是关于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直接接触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文本,首先肯定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
在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一小点的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系带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这里我曾有一个疑惑,在列举部分成员时,不是按照姓氏笔画为序。
那么,编者又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列举这些人的呢?按照他们在洋务派中重要地位?是他们的官位大小?还是仅仅是列举,没有做其他的考虑。
我想这个问题在结束时可以解决。
后文还有一处提到张之洞,在列举1890年前洋务派兴办的近代企时,“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机炮厂。
”这句话出现在所有被列举的军事工业之后。
此外,这本书再无关于张之洞任何描述。
对于这章的内容,我的理解是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员,参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当然,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人其事怎么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呢?《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一书中,简要的介绍了他的生平。
可以说他是一个官二代了,父亲是知府。
他在十六岁高中乡试解元,后来会试取中为一甲第三名。
此后,便开始了他的仕途,最初是在京中的翰林院供职。
光绪七年十一月,补授他为山西巡抚。
他在山西工①作三年后,也就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朝廷命令其取代两广总督张树声。
其实中法战争对张之洞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实授张之洞为两广总督那么简单,中法战争对张之洞内心触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做了六年的两广总督后,他被调补为湖广总督,自此一直坐镇武汉。
他的仕途与洋务运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知道在1876年到1879年,张之洞在为山西巡抚时,山西发生特大灾荒,也就是“丁戊奇荒”。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字子洋,号贫困山人,湖南湘乡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读完张之洞的传记,我深为他的忠诚、智慧和勇气所折服。
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不辞辛劳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我被张之洞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所打动。
他出身贫苦,但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明白中国社会的弊病和不足,他坚信只有通过现代化的改革才能让中国走向繁荣和强大。
为此,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富贵生活,投身到政治和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其次,我钦佩张之洞的智慧和谋略。
他是一个有着清晰思维和卓越决策能力的人物。
他深谙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建议,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注重教育,鼓励开办学校,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杰出表现也使他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人物。
最后,我敬佩张之洞的勇气和崇高的品格。
他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和困难,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骨气。
他勇于接受批评和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惧怕挑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原则。
他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为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而奋斗,这种高尚的品格令人敬佩。
读完张之洞的传记,我深感自己在这个时代任重道远。
张之洞的事迹启发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决心。
我深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傲然屹立。
张之洞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希望能够学习他的坚定信念、智慧思维和崇高品格,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以自己小我融入大我,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让我们追随张之洞的脚步,为中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传》是一部生动而感人的传记,讲述了清朝官员、学者张之洞的一生。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读完这部传记后,我深受启发,对张之洞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他的品质和成就深表敬佩。
张之洞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勤奋好学。
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经史,终于在三十多岁时考中了进士。
在官场上,张之洞以其廉洁正直和才华横溢而著称,他先后担任过各种官职,为政务办理得当,深受人民爱戴。
他在任官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读《张之洞传》时,我对张之洞的一生经历和为官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更是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丰富学识的人。
他在政治上以其精明能干和清廉正直,深得人民的爱戴;在学术上,他博学多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品德和成就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深刻感受到了张之洞这位伟大人物的伟大魅力。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怀信念,勇于担当,就能在任何困难面前取得成功。
他的品德和成就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努力学习,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读完《张之洞传》,我对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品质和成就深表敬佩。
他的一生经历和为官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张之洞这位伟大人物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生于1821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小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很快就进入了官府任职。
他一直以来都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深感忧虑,对于中国的落后和弱小感到非常愤怒。
他决心投身政治,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张之洞一生的奋斗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缩影,尤其是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
他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差距,深知中国要想崛起,必须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他积极倡导洋务运动,力图改造中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洋务运动是一次由上至下的改革运动,张之洞对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先后担任了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等职位,以权威和手段强势地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展。
他在江苏的任期内,着力发展航运业和纺织业,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船舶和纺织机械,使得江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
他在湖广的任期内,着重发展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提高了湖广的防卫能力。
他的努力和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并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首先,洋务运动的推行过程中,经费来源和利益分配问题不够明晰,导致了财政上的困难和腐败问题。
其次,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也带入了西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受到冲击。
此外,由于洋务运动过于强调西方模式的复制,对中国传统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相对缺乏关注,导致了中国制造业的另一种停滞。
然而,无论洋务运动的成果和问题如何,张之洞都是一个有远见和勇气的人物。
他深知中国的落后和弱小的原因,并一直追求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幸福。
他的思想开明,善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他始终坚信,中国要强大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实力和技术。
他认为,要想富,先修路。
他积极倡导修筑铁路,引进西方的铁路技术和经验,为中国的交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还在江苏推行了农业改革,提倡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张之洞》读后感
《张之洞》读后感500字《张之洞》读后感打小就喜欢学历史,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可以逐页背诵出来,没有其它确实真心喜欢。
当年作为高中生我独独对中国近代史一无兴趣,一个坏女人,一个软皇帝,一帮蠢大臣,一片乱天下,学来让人心无斗志,徒生悲凉。
时至今日,在我已步入中年之时,才知年少的无知。
从喜马拉雅上听曾国藩家书开始,我理解了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论时运多少不堪,上天都会不拘一格降奇才,因为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使命。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林、张之洞,这些名垂清史的人物,带着一身的硝烟,穿越时空,一一走进我的视野。
张之洞是我近期阅读清史人物小说中的第一位,书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张之洞对于人性的洞察到了秋毫不差的境界,晚年的他被慈禧委以重任,入阁拜相,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他的终极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当他意气风发的在大学士一任上试图一展抱负时,发现一切非他所想像。
朝庭也并不指望他平定天下,只是把他养起来,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知晓统治者的用意,但这种异常之举引起了这位老政客的高度警惕,他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资源帮他拨开云雾见太阳,正如张之洞事前猜测,这其中必有事端——后院起火。
大火正向他熊熊燃来,原来他升官后,在湖北的同僚窥探上了他两广总督的位置,与他的幕府同僚联手,利用查办他的小舅子贪污的案件整倒他,故而买通京城内的各方关系不让他回湖北。
他的这种警觉实在令人佩服,多大的风浪冲击也不畏惧,回到督府后几个漂亮的回合,便打的敌人毫无还击之力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襟怀和眼光,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王阳明心学的事上练,方能致良知,从张之洞的生平经历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二十四年的封疆大吏,开矿、办学、经商、修铁路,桩桩件件都是开创新纪元的大事,也正是这些大事提供了他绝好的磨炼的机会,炼就了他的韬光慧眼。
试论张之洞的为政之道
试论张之洞的为政之道张之洞是一个让人产生困惑的人。
阅读其在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劝学篇》,再比较其本人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颇为令人费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张之洞,从文化生命内核这个维度对张之洞进行了人文意义上的解读,以试图理解其看似矛盾而合理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上张之洞的本来面目。
标签:张之洞;中庸;为政之道一、令人困惑的张之洞张之洞是一个让人产生困惑的人。
阅读其在近代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劝学篇》,再比较其本人的所作所为,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
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解读文本、理解对象、体验生命”的思路来理解张之洞这个对象,似乎存在不少困难。
说他是爱国者,为何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即将入京)之时,他和刘坤一等一道策划“东南互保”,出卖“粤汉”、“川汉”铁路权益?说他是封建王朝的卫道士,一个典型的忠君者,为何当朝廷需要他“北上勤王”时却宣布“东南互保”,置朝廷命令于不顾?再者,就忠君而言,他忠的是哪个君?是封建统治名正言顺的以光绪为代表的“帝党”之流还是对他曾有过赏识提拔之恩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之流?说他食古不化,他又主张“知变”,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文化;说他崇洋媚外,他又提出“器可变,道不可变”,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纲常。
概言之,这是一个矛盾的人,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虽“盖棺”已久,但尚无“定论”。
二、张之洞的为政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纵观张之洞的一生,一个普通的儒家士子以科举而进入官场,从不掌握实权而自命清高的“清流”到掌握朝政大权的“洋务派”,从力举和声援维新变法的开明官员到反维新、反义和团的中坚分子,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一点:张之洞是一个颇识时务的人。
他对时局的把握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关联之间的权衡,对一个儒家士人的固有坚持与适度的变通之间的把握,无不显示出一种儒家的精神已经深深渗入他的生命内核与骨髓,我们把此种精神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
张之洞读后感
张之洞读后感张之洞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张之洞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举足轻重一位人物。
他26岁中探花,早期任职于翰林院、詹事府等机构,做过湖北、四川的学政,主要从事的是研究和教育工作,敢于发表意见,是著名的清流党成员;44岁开始官运亨通,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可谓入阁拜相、位极人臣。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尤其是两广和湖广总督任上,大兴洋务,创办新式学堂、军队、工厂等,引领一代风气之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重点从张之洞外放督抚前夕开始写起。
彼时43岁的他还只是从五品的洗马,自认为才高同侪,却官运不济,内心也是很郁闷的。
他官虽小,但格局却很大,识见不凡,因上书言”伊犁事件”等奏折而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一年内连升三级,外放山西做巡抚。
在晋期间,他禁鸦片、清藩库、办学堂,做得有声有色。
三年后升为两广总督,面临中法交战,请出老将冯子材,在后方运筹帷幄,取得近代中外交战的第一次胜利——谅山大捷,大大提高了他的声望。
他在广州招揽洋务人才,开始建工厂、办洋务。
但他在两广总督任上只干了五年,真正大办洋务还是在做了十八年的湖广总督任上。
在武昌,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枪炮厂以及纺织局,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输送了不少留洋学生,按照西方军制创建了一支新军。
同时,奏请建设京汉、粤汉、川汉等铁路。
在他的带领下,武昌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武昌俨然成为了全国洋务运动的中心。
张之洞一生汲汲于事功,致力于国家富强,忠诚于满清朝廷,这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修齐治平的人生路线。
如果他生于太平年代,或许可以做一个太平宰相,佐天子、调阴阳、安百姓,成就一段圆满功名。
然而,他生于”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上是蛮横专制的异族统治者,外有洋人的坚船利炮和革命思想输入,虽然他部分接受了洋务运动的新思想,但毕竟是一个从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旧官僚,他的见识受限于传统,他的作为受限于时代。
唐浩明小说《张之洞》书评
唐浩明小说《张之洞》书评-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知君别有拳拳意,不独文章艳少年[1]——评《张之洞》张之洞不仅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而且是学术界的巨擘。
他通过顺畅的科举之路获朝廷重用,在京为清流砥柱,热衷国事,外放亦忠君勤政,体恤民情。
他更于极力维护满清统治之余,积极倡导西方科技文明,提出着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大力开办洋务实业,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继鸿篇巨着《曾国藩》、《杨度》之后,着名作家唐浩明先生推出了他的“名臣三部曲”最后一部、历史人物封笔之作《张之洞》。
对于张之洞这一站在晚清政治经济文化前沿的人物,作者将审美的目光从政治层面上升到历史时代与思想文化层面,并对其作了深刻的哲学审视和文化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形象丰满、充满矛盾的文学人物张之洞。
1 作者其人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着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另还着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等。
[2]2 是历史,亦是当代史——独到之处选材——瞄准晚清,眼光独到从作者的“名臣三部曲”来看,他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目光锁定清末民初这一历史时期,不得不说他具有独到的历史眼光。
某种程度上说,清末民初新旧对峙、大起大落、风起云涌的特色颇近似于当代的中国。
而且两者在历史任务上具有延续性,当代中国所践行的“与世界接轨”之道路正是当年无数仁人志士所探索的那条救国主线的继续。
此外,选取张之洞作为主角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
因为正是在这半新不旧之间,在传统与未来的冲撞之下,在历史风云际会的最前沿,从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张之洞身上可以发掘出非常丰富的东西。
构思——泾渭分明,脉络清晰整部小说囊括了张之洞风云变幻、高潮迭起的一生,其时间跨度之长、人物关系之复杂、涵盖内容之丰富令人叹服。
张之洞传读后感
张之洞传读后感《张之洞传》是一部以清代名臣张之洞为主角的传记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
小说以张之洞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对他的成长、奋斗和人生观念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形象。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张之洞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深刻的敬佩之情。
张之洞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远见卓识,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小说中,张之洞被塑造成一个忠诚、正直、有理想和抱负的人物形象,他在官场上不为权势所动,始终秉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感,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对农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小说中,张之洞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
他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个人私利所动。
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辉的榜样,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精神楷模。
读完《张之洞传》,我深受感动。
张之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坚韧不拔、忠诚正直的品质让人钦佩。
他的一生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是对责任和担当的践行,是对人格和品德的高度追求。
他的一生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的奋斗史,是对人生的最好诠释。
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感受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
他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启示和鼓舞,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警示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引导和启迪。
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感受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
他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启示和鼓舞,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警示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引导和启迪。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和军事智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张之洞传记,让我深受启发,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聪慧。
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对国家大计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曾经历过多次战争,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决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之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担任官职的时候,秉持着忠诚、廉洁和勤政的原则,励精图治,推行各项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深知政治的复杂和艰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张之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故事,他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不气馁,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读完张之洞传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他的一生是对中国历史的宝贵贡献,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遗产。
他的精神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鼓舞。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时刻铭记张之洞的故事,努力发扬他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军事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张之洞传记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他的一生是对我们的榜样和激励。
通过阅读他的传记,我对他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对人民有益的人。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
张之洞传记读后感《张之洞传记》是一部描写清朝官员张之洞一生经历和事迹的传记作品。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官员,他在政治、军事和改革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开国元勋”。
读完这部传记,我深受启发,对张之洞的人生和事业充满敬佩和钦佩之情。
首先,张之洞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和人民奋斗。
在他担任官职的时候,他积极推行改革,努力为人民谋福利。
他努力整顿政治、军事和经济,使得当时的社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在位的时候,还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次,张之洞的一生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他在政治上勇于变革,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拼搏的精神,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坚持,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奋斗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张之洞的一生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和创新,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官员,应该敢于担当,积极进取,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读完《张之洞传记》,我对张之洞的一生和事业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他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希望我们都能向张之洞学习,不断地奋斗和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
《张之洞》读后感1900字
《张之洞》读后感19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观后感、故事大全、名言警句、作文大全、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stories, famous sayings, essays, speech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之洞》读后感1900字《张之洞》读后感1900字只愿浮生不若梦张之洞,晚清重臣,历史上将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
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我们今天写文章好像所患的偏生就是这个,首先是很多人已经不知“亡”,觉得天下太平,人民每天都在进步,世界每天都在发展,中国的好日子是一天一天好了;稍微好点的便是不“知”亡,知道忧患,但是忧患得乱七八糟的,不对头,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可能我就是这样子咯,我有自知之明;但是还有最坏的,“不”知亡,知道问题,就是不说,还故意掩盖,这样的人大概是获利的寡头与权力的代表,利之所至,至于家国之思,那是不要也罢的。
如果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也许后者算得是敌对阶级吧?前两者还可以充当革命者的同盟军与被争取的对象。
2.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现在政要有谁比得上晚清名臣今天读张之洞《劝学篇》,看到张同志是很坚定的,这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和他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抓的矛盾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还是很准的,劝学24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括之以“五知”,五知是什么呢?一要知耻,懂得比不上日本,比不过土耳其甚至古巴,这是很羞辱的事情,二要知惧,要担心中国的命运,不能沦为印度越南埃及波兰这样的殖民地,三要知变,四知要,也就是大家都要抓主要矛盾咯,比如“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要知本,要有一个民族立常我觉得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情况来说,都是值得重新思量的。
张之洞说,“惟知亡,则知强矣”,忧患意识是他这个文章也是他思想的最原初的一个出发点。
我们今像所患的偏生就是这个,首先是很多人已经不知“亡”,觉得天下太平,人民每天都在进步,世界每天都在发展,中国的好日子是一天一天好了;稍微好点的便是不“知”亡,知道忧患,但是忧患得乱七八糟的,不对头,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可能我就是这样子咯,我有自知之明;但是还有最坏的,“不”知亡,知道问题,就是不说,还故意掩盖,这样的人大概是获利的寡头与权力的代表,利之所至,至于家国之思,那是不要也罢的。
现在为官者,有谁看时代问题,有张之洞之深刻透彻,各级封疆大吏?他们只是庸碌之辈,只知沉迷于酒色金钱之中,比晚清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林则徐等名臣的清廉、为国为民的思想,相差何止千百倍。
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
张之洞劝学篇读后感张之洞劝学篇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章,它以平实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劝学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文章一开始就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开篇,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张之洞告诫我们要珍惜年轻时的机会,努力奋斗,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了老年就会后悔莫及。
这段话让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规划,我意识到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勤奋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在未来不留遗憾。
文章中还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在写作中有所灵感。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我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文章中还提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经历磨砺,才能获得成功。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经历了这些磨砺,才能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成长的道理,我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克服困难,锻炼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章中还提到“千锤百炼出深山,磨砺自己才能成大器”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器。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成功背后的艰辛,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器。
总的来说,张之洞劝学篇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章,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努力奋斗的意义,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我会牢记张之洞的教诲,珍惜年轻的时光,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之洞传读后感
张之洞传读后感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之洞传》是关于他生平事迹的一部传记,通过对他的生平和事迹的描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教训。
首先,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深刻感受到了张之洞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非凡才能和品德。
在他的一生中,他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对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决断力,还在军事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典范,他的品德和才能对后人都是值得学习和敬仰的。
其次,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张之洞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动荡时期,他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也更加珍惜今天中国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最后,通过阅读《张之洞传》,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张之洞的一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是他始终不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最终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他的一生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成就,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通过了解张之洞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教训,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坚定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张之洞传》这部传记不仅是对张之洞这位伟大人物生平事迹的一次全面展现,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总结。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张之洞这位伟大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张之洞的“洋务思想”
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张之洞,清末著名封疆大吏,洋务运动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洋务生涯中主持建办了三十多个工厂和五条铁路,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形成极具时代特征的洋务思想,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经济建设仍不失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之洞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幼熟读四书五经,13岁即中秀才,16岁考中头名举人,27岁高中一甲三名进士(探花),二十多年的翰林生涯使他身上浸透着恪守祖训的陈旧政治品行。
然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着中国的经济和政局,他那“顽而不固”的脑袋也渐渐产生了“振兴实业”的想法,在他那风行海内的《劝学篇》中系统地论述了作为洋务思想最高成就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尽管张之洞终生积极从事的洋务活动涉及军事、经济和教育等诸多方面,但能对他事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影响最大的当推他的经济思想了。
一方面,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资本主义正在形成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当然也会对直接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张之洞产生巨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就他个人来说,他首先有了“西学为用”的思想基础,而且直接投身到近代工商业活动中,长期的洋务实践和经济活动的经历就常常不自觉地促使他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流通规律有所认识,使他的经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明显高于其他封建士大夫的新特点。
在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他的“工本商末”的思想了。
他在1895年的一本奏章中指出:要使土货价值提高,出口增加,不受外洋挟持,唯发展先进的制造工业。
“世人皆言外洋以洋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
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 ① “盖机器愈备则出货愈速,制造愈精,所值愈多,成本愈轻。
”②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以追求更多的价值这条经济规律已有了深刻而且正确的认识。
基于这种认识,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生产领域,重视生产对流通的作用了。
应当说,张之洞对于工业和商业两者关系的理解是基本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流通规律的,他的“工有成器,然后商有贩运。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摘要:张之洞是清末的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
他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依据《清史稿·张之洞传》拟对张之洞的历史贡献做一简单梳理,祈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张之洞现代化贡献
张之洞(1837-1908),字香涛,直隶南皮人。
洋务派后期的主要领袖,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
终其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为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张之洞这位清廷的忠臣,死后却得到他的政治对手孙中山的高度赞扬。
孙中山称其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者”。
那么张之洞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而得到孙中山的称赞?笔者不以浅薄,仅就《清史稿·张之洞传》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张之洞历任地方、中央要职,一生奋发有为,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教育、政治、军事、经济四个方面:
1.教育方面
张之洞天资聪明,“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1]p12377,国学功底极好。
基于此入仕之初,清廷命其出任学政,他也积极作为,建立书院,培养人才。
杨锐、廖平等均是其任四川学政期间培养出来的著名人才。
中法战争结束后,“之洞耻言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张之洞》有感:洋务大臣张之洞
每逢乱世,我泱泱中华总是人才辈出,在时局动荡的晚清,中国出现了众多希望能救中国于水火的仁人义士,他们或改革、或维新、或革命,希望能找出一条令中国徐图自强的道路,而由满清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正是挽救清朝江山的一种尝试。
说起洋务运动,人们大多联想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由曾国藩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开端,再由李鸿章、左宗棠加以发展,先从军队、军备上实行现代化改造,再到发展制造业,使受到两次鸦片战争重创的满清政府仿佛又重现一线生机,而说到洋务运动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张之洞。
说起张之洞,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功勋卓著而且自成一家之言,也不像李鸿章那样掌握晚清命脉几十年而且极富争论性,更不像左宗棠那样为保国土的完整而收复新疆大片失地,但晚清历史如果少了张之洞,那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大打折扣。
张之洞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进入内阁中枢,早年本排斥西洋事物,认为这些都是奇淫巧技,后来任两广总督,受两广开放风气的影响,同时也看到西洋科技的先进性,故转变成坚定的洋务派,并在两广大力提倡发展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两广一时间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桥头堡,但真正让他大展拳脚的,却是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成众多莘莘学子出国留洋,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而且主导建造了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芦汉铁路,大大促进了中国内地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也使武汉这个位于中国中心的枢纽城市,成为近代的工业中心和交通中心,今天武汉的发展,离不开张之洞打下的基础。
可以说张之洞为中国近代的制造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汉阳造步枪,就是湖北枪炮厂制造的,由于湖北枪炮厂位于武汉三镇的汉阳,故称汉阳造。
在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认为发展洋务要"中体"为主导,即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为"中体"服务,"西学"即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并在其《劝学篇》中加以论述,使这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鸿篇巨著名扬海内外。
张之洞在湖北开展洋务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当时清政府的国库连朝廷的日常开支都应付不了,更不要说划拨资金支持湖广发展洋务,因此张之洞通过向外国银行借款、向民族资本家筹款等方式不断地筹措资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将湖广地区,尤其是武汉打造成中国的工业重镇,尤其是汉阳铁厂,其规模和产量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连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参观完铁厂后都赞叹不已。
清末正是大变局时代,张之洞出任地方督抚之时,清朝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而且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叛乱,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加之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官场上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卖官鬻爵严重,清朝的国势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虽然有曾国藩、李鸿章等有见地的官员开展洋务运动,但是落后的制度与先进的技术不能相互匹配,洋务运动在轰轰烈烈开展了近30年后,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以中体西用为理论根本的张之洞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洋务企业都是官办企业,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冗员过多、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产值低下、产品没有竞争力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湖北工业的发展,而作为湖广洋务运动领军人物的张之洞虽然看到了种种缺点,但由于见识与思想的局限性并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体西用其实也只是改其形而不改其神的改革,没有制度作为洋务运动的后盾,即使引进再多的新技术也只是徒劳,最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建议下,张之洞认识到官办企业的弊端,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自己创办的洋务企业能生存下去,他将汉阳铁厂,这个当时亚洲第一大的铁厂交给了民族资本家盛宣怀,在盛宣怀的改革和经营下,汉阳铁厂摆脱了死气沉沉的官僚气息,走上了真正的发展之路。
综观张之洞的洋务生涯,虽然为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他缺乏对当时世界形势和格局的认识,洋务运动的开展也是显其形而不得其神,没有充分认识到落后的上层建筑并不能打开洋务运动的新局面,意识形态层面上仍然只是充满了落后的愚忠思想,心系维新运动,却又受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掣肘,对洋务运动及政府改革的发展有心无力,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减慢了满清这艘将沉大船的沉没速度,读完本书不由自主地为张之洞的悲情结局感到惋惜,也只能叹一句生不逢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