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3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材料解析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材料一〕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假如在沿斜面运动的状况里,朝下运动则已经有了减速的起因。
由此可知,只有水平的平面上的运动才是不变的,运动既不会减小或减弱,更不会消灭。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加速度概念的确定:正如匀速运动被解释为相等时间中保持相等的速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设想在一段相等的时间中,速度的增加并不会复杂,这样我们可以认为速度是平衡的、连续的变化着,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中,速度的增加总是确定的。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解读】《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是伽利略关于自然运动科学和材料强度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伽利略对于力学的研究,在他的科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摆的定律、惯性定律、落体运动定律,以及对抛体运动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以后经牛顿的发展完善,建立了现代经典力学的系统理论。
2.伽利略捍卫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材料〕萨:如果世界的中心确是所有天层以及星体(即行星)环绕运行的中心点,那就完全可以肯定,处于宇宙中心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因此,作为第一个普遍概念而言,中心的地点就是太阳的地点,而地球离开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离开太阳的距离。
辛:你是怎样引申出行星环绕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呢?萨:这是根据最明显,因而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许多观察而引申出来的。
在这些把地球从中心排除出去,而把太阳放在中心的观察中,一个最确实可靠的观察是,我们发现所有的行星在某一个时候靠近地球,而在另一个时候又距地球较远。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解读】《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是伽利略天文学研究成果总集。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促进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有为”(1)条件:汉武帝时期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必要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思维点拨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主要是针对当时经济残破、极端贫困的局面,为恢复经济、缓和矛盾不得已而采取的一项统治政策。
简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其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的新儒学(1)形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内容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深化理解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2)结果: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思维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时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教官,称为“博士”。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949年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领导机关和重点研究中心。
1950年8月,成立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并在全国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我国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健全科研机关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促进教育发展D.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国家建立和健全科研机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故选D项。
2.“在他(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在这一颁奖词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核弹、导弹C.氢弹、导弹D.火箭弹、原子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项。
3.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故而其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影响不包括( )A.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B.它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C.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D.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5.观察右图,与该图标相关的计划主要致力于( )A.发展高新技术B.增强国防力量C.解决温饱问题D.加快农业开发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了“863计划”,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点拨]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思考1] 有人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提示:不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4_美术的辉煌印象派绘画的产生及其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试题】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图片史料型 选择题(精选) 【解析】这幅画表现了微妙的色彩变化,主张个性的抒发, 线条粗犷、形式夸张,富于装饰韵味,因此应为印象画派作 品,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A
历史地位
【试题】 3、有一种文学流派,它反传统、反理性,代表作如《老人与 海》、《等待戈多》。如果请你给这类作品配插图,插图的 美术风格应与下列哪部作品类似( ) A.《干草堆》 B.《自由引导人 民》 C.《日出印象》 D.《向日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之——
知识点4: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及其艺术 特点和历史地位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1)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 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 (2)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 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3)在描绘大自然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 的表现,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 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 的表现,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 明亮; (4)印象派的产生和当时物理学上的光学研 究有关,他们根据色彩的科学实验,主张以太 阳光谱所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 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历史地位
【试题】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解析】从材料中提及的文学流派的风格和代表作品可以看 出,这种流派属于现代派。《干草堆》属于印象派绘画,故 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故B项错误; 《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作,故C项错误;《向日葵》 是后印象派梵高的代表作品,属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 渡的艺术形式,故D项正确。 【答案】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例题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例题解析典例导析【例1】下图是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某某大堤决口,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首先代表的是()A.人民的利益B.党的利益C.国家利益D.民族利益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通过图片加上我们的分析可知,官兵奋力保护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说明中国共产党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首先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
答案:A【例2】阅读下列材料:每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都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立反映自己时代本质要求的理论体系。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人类历史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列宁主义科学地回答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向何处去的问题。
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请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回答和解决时代面临的课题中,是怎样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点拨:本题能力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审清题目要求,抓住以下关键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回答和解决时代面临的课题”“是怎样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然后围绕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创新和发展的作答。
参考答案:(1)每个深刻变革的时代,都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立反映自己时代本质要求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在回答和解决时代面临的课题中,总是能抓住时代变化的最主要特征,不断创新和发展。
(3)不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还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科学地回答了和解决了时代面临的课题,构成反映自己时代本质要求的理论体系。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①道教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③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④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⑤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⑥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⑦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⑧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⑨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⑩存天理,灭人欲”。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⑪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1)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2)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3)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4)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5)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⑫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⑬心外无物”“⑭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⑮致良知”和“⑯知行合一”的学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的早期改良思想〔材料〕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方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其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①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路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1894年给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的上书,它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集中反映。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新文化运动1、背景:思想方面:一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另一方面,袁世凯掀起____①_____逆流。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概况: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____②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____③_____。
4、影响: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____④_____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与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概况(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的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李大钊的《______⑤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2.影响(1)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历史素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无法〞到“有为〞1.战国后期儒学的发展〔材料〕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
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解读]《儒林列传》对研究古代儒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条资料反映了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历史,对了解儒学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孔子以后,他的贤子弟遍布天下,有的为王侯将相做老师,有的与士大夫为友,还有的直接做了隐士。
到了战国后期的齐威王、宣王的时候,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派进行丰富和发展,王道、霸道并用使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战国后期,儒学成为显学。
2.“焚书坑儒〞对儒学的沉重打击〔材料〕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①。
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②《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③为城旦④,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等。
……制曰:“可。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卢生等君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⑤,乃自除。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解读]这条资料描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经过,这对于了解儒学发展很有参考。
李斯认为会有利于借古讽今,诽谤当今,迷惑老百姓,不利于统治。
因此建议始皇帝:除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的著作外,其余诗书都要烧掉。
只准留下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从此以后,如果谁还结伙谈论《诗》《书》的,以古非今的,全部都要杀头,官吏明明知道而不检举的与之同罪。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材料解析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伽利略对物理学的贡献〔材料一〕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小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这个条件只有在水平的平面上才有可能,因为假如在沿斜面运动的状况里,朝下运动则已经有了减速的起因。
由此可知,只有水平的平面上的运动才是不变的,运动既不会减小或减弱,更不会消灭。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加速度概念的确定:正如匀速运动被解释为相等时间中保持相等的速度,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设想在一段相等的时间中,速度的增加并不会复杂,这样我们可以认为速度是平衡的、连续的变化着,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中,速度的增加总是确定的。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解读】《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是伽利略关于自然运动科学和材料强度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伽利略对于力学的研究,在他的科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摆的定律、惯性定律、落体运动定律,以及对抛体运动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以后经牛顿的发展完善,建立了现代经典力学的系统理论。
2.伽利略捍卫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材料〕萨:如果世界的中心确是所有天层以及星体(即行星)环绕运行的中心点,那就完全可以肯定,处于宇宙中心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
因此,作为第一个普遍概念而言,中心的地点就是太阳的地点,而地球离开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离开太阳的距离。
辛:你是怎样引申出行星环绕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呢?萨:这是根据最明显,因而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许多观察而引申出来的。
在这些把地球从中心排除出去,而把太阳放在中心的观察中,一个最确实可靠的观察是,我们发现所有的行星在某一个时候靠近地球,而在另一个时候又距地球较远。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解读】《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是伽利略天文学研究成果总集。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3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知识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①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知识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学说(1)理气论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2.朱熹对理学的发展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1.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宗教改革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宗教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艺复兴的影响:____①____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3、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___②___,激化了矛盾。
宗教改革的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序幕(1)序幕:为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倒行逆施,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①_____”,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____②____”,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加尔文教派的改革——宗教改革的扩展(1)背景: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因主张宗教改革遭迫害而流亡瑞士。
1541年,在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
(2)主张及措施:《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
其思想核心为“____③____”,即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勤奋、节俭的生活。
3、成效:形成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意义1、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____①____,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2、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②____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答案:宗教改革的背景①人文主义②赎罪券宗教改革的过程①九十五条论纲②因信称义③先定论宗教改革的意义①反封建斗争②人文主义要点精析要点一: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宗教改革】00:09:38~00:34:371、信仰得救: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必须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文艺复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文艺复兴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文艺复兴知识经纬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原因: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一些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_____①_____。
2.影响:新兴___②___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思想变革。
文艺复兴1.背景: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存。
2.实质: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_____①_____运动。
3.核心:_____②_____,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崇尚科学,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4.成就: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6.影响: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天主教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的挑战。
参考答案: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①资本主义萌芽②资产阶级文艺复兴①思想解放②人文主义③但丁④十日谈⑤莎士比亚要点精析要点一: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00:03:48~00:06:401.14、15世纪,意大利发展工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基础)2.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为了扩大政治权利,维护经济利益(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享乐)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一次反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思想变革。
(阶级基础)3.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垄断了欧洲的教育和思想文化, 压抑了人和人性。
(社会背景)4.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具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和文化典籍。
(人才和文化基础)【典型例题】1、(2016 山东济宁期末)14、15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解析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材料一〕英国交易行使洋钱有五种:大者七钱二分,曰打拉①;中者三钱六分,曰哈打喇②,又曰花儿晋;小者一钱八分,曰时呤③。
又小者九分,曰半时呤④。
其最小者,只重二分半,曰边厘,又有名先士者⑤。
亦洋钱之类,每先士一个七厘二毫,每百个合大洋一元。
──林则徐《洋事杂录一》〔材料二〕庚子八月三日士丹顿供⑥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
该夷士丹顿来时,在途三个半月。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蓝伦东方去一日,即荷兰国。
又走六七日,至士云顿⑧,另有国主。
又走一日,至颠没⑨,另有国主。
又走十日,至俄罗斯国主所居之地:布鲁臣深秘顿肚邦⑩。
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
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
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
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
番鬼字典,名曰力神拉里,系已故之马礼逊所著。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解读】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抗英期间,为了解西方,探讨御敌之策,十分注意搜集国外的情况资料,在组织翻译西方书报的同时,还向到过国外的中国人,来广州的外国人等询问,留下口述资料。
现存《洋事杂录》,为陈德培手录,现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林则徐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两则材料是对英国的介绍。
【注释】①打拉:dollar,元。
当时一种面值五先令的硬币。
②哈打喇:half dollar。
半元。
③时呤:shilling,今译先令。
④半时呤:half shilling,半先令。
⑤先士:cent,分。
⑥士丹顿:英国商人。
⑦蓝伦:即伦敦。
⑧士云顿:在今德国西北部,所指未能确考。
⑨颠没:即丹麦。
⑩布鲁臣深秘顿肚邦:圣彼得堡。
回疆:今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地区。
力神拉里:英语字典(dictionary)的音译。
马礼逊:英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3_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火药成分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火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战国炼丹术近代化学的先驱古人为求长生不老不死而炼制丹药东汉与道家结合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知识点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火药成分】
硝石、硫黄、木炭。这些时人作为治病的药物, 故名“火药”,“着火的药”。火药早期用于医 药、治病,如治癣、杀虫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产生直接原因】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应用于军事】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广泛使用火药,抵御辽、西夏、金 火器: 突火枪——用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竹管 射击火器。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 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 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 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 射子弹的步枪。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试题】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四大发明(火药)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 的描写。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 火器的国家,故A项错误;火器的使用是在唐末宋初, 故B项错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 说明当时火药已用于军事,故C项正确;神话小说是 现实生活的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C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产生直接原因】
火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战国炼丹术(近代化学的 先驱),古人为求长生、不老、不死而炼制丹药, 东汉与道家结合,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 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 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丹药分内服和外用,内服毒性大被淘汰,外用至 今有价值。 死于丹药中毒的名帝有:汉武帝、唐太宗、雍正 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代xx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1.xx对xx科技的评价〔材料〕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亚洲文明“没有产生过任何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
如果他们知道一些皮毛,大概又会说,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自然科学;或者说有过工艺学,但没有理论科学,也许还会不无正确地断言,中国没有产生过近代科学(与古代和中古科学相对而言)。
这里没有必要对这些观点逐一纠正。
但是,我们的经验证明,那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中国科技成就,信手拈来就可以写满几大卷。
有案可查,早在欧洲人注意到太阳上有黑点以前1500年,中国人就在记录太阳黑子周期了;在欧洲人开始研究日珥现象一千年前,中国人已给出日珥系统各部分专门名称;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机械钟8世纪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出现于14世纪的欧洲。
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具有科学特性的传统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不错,现代科学,即对自然现象进行数学假设,再用系统的实验加以验证的体系的确是起源于西方。
但决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毫无贡献。
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李约瑟文集》(中)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潘吉星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解读】李约瑟(1900—1995)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和中英文化交流的“人民友好使者”。
曾提出有名的“李约瑟难题”。
这段资料是李约瑟博士在一次中西科技比较讨论会上的发言,他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中国古代人民不仅在技术而且在科学方面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磁现象方面。
中国的发明和创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材料〕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①,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②之。
欲印刷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③为一板,持就火炀④之,药稍镕⑤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⑦。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⑧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黏,不可取。
不若燔土⑨用讫⑩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xxxx《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解读】《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著作。
这条资料记载了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以及活字印刷的过程,是最早的也是较全面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当时先进的技艺资料。
(1)唐代时,雕版印刷书籍的技术还没有盛行;(2)北宋庆历年间,我国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3)当时活字印刷的经过,它有别于唐代盛行的雕版印刷,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印刷速度;(4)使用的木活字,与现今使用的铅活字有别。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毕昇创造的活字印刷是印刷术上的重要革新,它早于欧洲400多年,沈括的这一记载为我们了解毕昇活字印刷提供了珍贵资料。
【注释】①钱唇:铜钱的边缘。
②冒:覆盖。
③铁范:这里指铁框。
④炀(音yáng):烘。
⑤镕:通“熔”熔化。
⑥砥(音dǐ):磨刀石。
⑦具:具备、准备就绪。
⑧旋:马上。
⑨燔土:指用火烧过的胶泥活字。
⑩讫(音qì):完毕。
3.关于火药成分〔材料〕凡火药以消石①、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②之,魂散惊而魄齑粉③。
凡消性主直,直击者消九而硫一;硫性主横,爆击者消七而硫三。
其佐使之灰,则青杨、古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
──《天工开物》第十五卷《佳兵》【解读】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国外研究者认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了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
火药早在唐以前就被发明,唐末被广泛使用在军事上。
这条资料介绍的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火药成分以硝石和硫黄为主,草木灰是辅助剂。
硝石阴性最强,硫黄阳性最强,阴阳两种物质在密闭的地方相遇,爆炸起来,不论人或物都要魂飞魄散,粉身碎骨。
硝石纵向的爆炸力大,所以用于射击的火药成分是硝九硫一,硫黄却是横向的爆炸力大,所以用于爆炸的火药成分就要硝七硫三。
作为辅助剂的炭粉,可以用青杨、枯杉、桦树根、箬竹叶、蜀葵、毛竹根、茄秆之类,烧制成炭。
其中以箬竹叶炭灰最为燥烈。
【注释】①消石:矿物名,即硝石。
②膺(音yīng):承受。
③齑(音jī):切,引申为碎,齑粉,比喻粉身碎骨。
《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关于割圆术的记载〔材料〕以六觚①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
若又割之,次以十二觚之一乘一弧之半径,六之,则得二十四觚之幂。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②。
觚面之外,犹有余径③。
以面乘余径,则幂出弧表。
若夫觚之细者,与圆合体,则表无余径。
──《九章算术》【解读】《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数学书,集中先秦到西汉数学知识之大成,含有近百条普遍性的抽象公式、解法及246个例题,作者不详。
魏晋时刘徵为其注解“析理以辞,解体用图”,不但给出明确的概念,导出正确的理论,而且还有很多创造发明。
这条资料是刘徵对割圆术的注解,是中国古代割圆术最早最为详尽的描述。
刘徵经过推导认为:圆内接正6边形的一边乘圆半径,以3乘之,便得到正12边形之幂。
如果再分割它,接着以正12边形的一边乘圆半径,又以6乘之,便得到正24边形之幂,分割得越细,正多边形与圆的差别就越小。
分割了又分割,一直分到不可再分割的境地,则正多边形就与圆周完全合体而没有什么差别了。
一般情况下正多边形每边之外,还有余径。
以边长乘余径,则其幂超出了圆弧的表面。
至于其边非常细微的多边形,因为与圆合体,那么每边之外就没有余径。
(1)魏晋时期布衣刘徵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2)刘徵这种以“直”代“曲”,通过“无限逼近”,使“近似”转化为“精确”的极限思维,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
(3)后世的中国数学家结合当时社会实际需要,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超出了《九章算术》的范围,为后世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释】①觚(音hú):多棱角的器物。
②设第一次分割将圆内接正6边形割裂成12边形,其面积为S,第n次分割将圆内接正6.2n-1边形分割成正6.2n边形,其面积为Sn,此即表示极限过程。
③余径:即圆内接正多边形边心距与圆半径之差。
2.xx古代的记数法〔材料〕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六不积五不只。
──《xx算经》卷上【解读】《孙子算经》原名《孙子算术》,相传作者是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是中国算经十书中较早的一本普及读物。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条资料介绍,在进行计算时,首先必须懂得数字的位和结构。
个位以纵画表示,十位以横画表示,百位是纵的,而千位则是横的,所以,千位和十位看起来是相同的,万位和百位也是这样……到了6这个数字,数字就不再单靠纵画的堆砌来组成了,而数字5则不是由单画组成的。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算筹记数法,这种记数法完全具有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今天国际通用的记数法就是这种算筹记数法的延续。
(2)中国古代人民已建立位值制概念,马克思说“这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xx表》和浑仪1.xx亲自参与天文观测〔材料〕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xx《xx·僖公五年》【解读】《左传》是记载春秋(前770~前476年)历史的史学名著,属于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谷梁传》一样,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
这段资料记载的是公元前654年春至日鲁僖公亲自参与天文观测的事,这是中国古代现存文字中记载和观测二至有关系的最早的一条资料,因此值得引用在这里。
这段资料记述了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辛亥日,太阳到达最南点,鲁僖公亲自到太庙报告朔日之后,便登上观察台去观察日影,而天文官员们则按照惯例作下记录,在春秋时的鲁国凡是春分、秋分、冬至、立夏、立春、立秋等气节。
史官都必须记录下云雾的颜色和样子,以便对即将到来的变故作出预测和准备。
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天文观测,把天文和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甚至在重要日子,比如夏至、冬至还要亲自参加观测并举行重要仪式,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所以发达的原因。
2.xx关于古代赤道坐标的记述〔材料〕黄道进退之数也,档以铜仪日月度之,则可知也。
以仪一岁乃竟,而中间又有阴雨,难卒成也,是以作小浑,尽赤道、黄道,乃名调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从冬至所在始起。
……取北极及衡各针之为轴,取薄篾,穿其两端,令两穿中间与浑半等,……令篾半之际从冬至起,一度一移之,视篾之半际多少黄赤道几也。
其所多少,则进退之数也。
从北极数之,则去极之度也。
各分赤道、黄道为二十四气,一气相去十五度十六分之七。
每一气者,黄道进退一度焉。
所以然者,黄道直时,去南北极近,其处地小,而横形与赤道且等,故以篾度之,于赤道多也。
──《xx》志第三律历下【解读】《后汉书》是中国东汉断代史,为纪传体体裁。
共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
其中,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
本条资料记述的是用赤道坐标表示天体沿黄道运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一直使用了1500年,直到元、明时才废止。
从资料可以看到:黄道度数减少或增加的差数,本应使用青铜浑仪终年观察日月的运行来测量,可是由于有时天阴下雨无法观察,难于获得全年的记录。
因此,人们制成小型浑仪,从各至点起将赤道和黄道都分刻成36514度,接着,将一根可弯曲的竹片,两端固定在两极,正好构成一个半圆弧……于是从冬至点起,转动竹片,记录下黄道上度数的增减和赤道上度数增减的关系,这些就是进或退的数值。
不仅如此,计算半圆弧形竹片上的度数,就可以得出任何一点的北极距,赤道和黄道均分为二十四气(十四天为一气),每气长15716度,与赤道相比,黄道每气进退1度,由于季节的不同,黄道有时近北极,有时近南极,可见,黄道的位置和赤道是成倾角的,因而它们的度数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