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e15b4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7.png)
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探索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学会从化石中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否通过观察和推理从化石中获取信息,并理解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化石标本及图片。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3. 相关科普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块鱼化石并问学生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引导他们了解化石的定义,并与现代生物进行比较。
2. 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教师解析化石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化石的种类及重要性(2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并介绍其特点和重要性。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和推理,明白化石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科学信息。
4. 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化石标本、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要求学生观察化石标本,尝试辨认其种类和特征,并尝试从中获取科学信息。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在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也深刻体验到化石对于研究古生物和地质演变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亲身参与,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有一些对化石种类和特征的理解较为肤浅。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下一次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化石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普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化石的发现和应用。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反思和说课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反思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8b3804f242336c1fb95e1f.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反思大屯中心校郭莎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青春期或青春前期,所以一般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了,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知道化石是进化的证据。
教学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不足:时间安排没有把握好小组分组不够明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大屯中心校郭莎一、教学内容我教学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青春期或青春前期,所以一般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了,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教法通过引导学生猜想,观察,小结,感受新知识。
四、学法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索,小结交流共同学习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老师在新闻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20XX年4月15日在新疆合丰发现许多不明物体化石,引来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去关注它呢?生分析会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到底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化石通过学生交流化石是什么到猜测、观察和理解,小结化石是什么(本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再进一步认识图片上的化石,再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小结出化石是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新知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3bdc8039e314332386893c7.png)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
3.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
【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准备一些化石图片或化石实物(有条件的话),紫砂泥或黏土(可用橡皮泥代替),贝壳、骨头或树叶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谈话:关于化石,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2. 学生交流。
二、认识什么是化石1. 提问:教材上的图片是什么化石。
2. 学生交流,并说出推断依据。
3. 出示一块真的化石,让学生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4. 小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经验认为化石都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并且主要是动物体,因脚印化石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难以理解,另外三叶虫是远古生物所以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
]三、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1. 谈话:化石这么神奇,请大家猜猜它们是怎么形成的?2. 学生猜测。
3. 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
4. 提问: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5.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学生只能通过推理来认识它的形成。
教师通过先看图片然后再进行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后再学生用语言概括就比较容易。
]四、制作印迹化石模型1. 教师演示印迹化石模型制作方法。
2.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3. 学生回答。
4. 学生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教师适时指导。
5.各组展示最好的作品,交流感受。
6. 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842f2bf78a6529647d539a.png)
扬子鳄 最早出现在 2亿年前
银杏 最早出现在 3.45亿年前
蟑螂 最早出现在 3.5亿年前
它们被称为 “活化石”。
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
你觉得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拉马克的解释
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不同解释。
第一种解释: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由于生活 在缺乏青草的环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 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渐渐地变得长了一些,而且它的这 些特征遗传给了后代。
科学家们发现,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某些部位的骨
骼排列基本相同。
海豚的鳍状肢
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
黑猩猩的手臂
为什么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
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
由化石产生的困惑
生物学家还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
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中新马 渐新马 (1500万年前) (3500万年前) 现代马
后天的变异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达尔文的解释
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不同解释。
第二种解释: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 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短的长 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则更 少;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存活下来,并且一代代地繁殖, 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节肢动物
探究化石螺旋图
1.观察地层化石螺旋图,结合阅读生 物进化进程的资料,按不同年代找出 化石对应的新物种并完善探究表。 2.从身体结构、等级地位、种类和生 活环境出发,小组观察、讨论交流自 己的发现类
裸子植物
爬虫类
种子植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课件(同课异构) (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课件(同课异构) (1)](https://img.taocdn.com/s3/m/5c9c20794b35eefdc8d333ac.png)
三叶虫化石
树叶化石
鱼类化石
羽毛化石
琥珀中的昆虫
足印化石
贝壳化石
你知道什么是 化石吗?
化石就是在地层岩石中
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 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 壳、叶子、脚印等。
说说化石是如 何形成并被发 现的?
一、当动物死亡后,软体组织被分解, 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 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 三、数千年后,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 已经形成的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 四、岩石的侵蚀(qīn shí)和坍塌(tān tā) 使化石暴露出来。
奇虾
恐龙
渡渡鸟
奇虾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大型无 脊椎动物,是一种与中国、美 国、加拿大、波兰及澳洲的寒 武纪(5.3亿年前)沉积岩均有 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表明这种 动物口器有十几排牙齿,直径 有25厘米,粪便化石长10厘米, 粗5厘米。由此推测,奇虾体长 可能超过2米。
恐龙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 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 动物,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 6千万年之久。一般认为大多数恐 龙已经全部灭绝,仍有一部分适 应了新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如鳄类 龟鳖类;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 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在的鸟类和 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
总结:化石告诉了我们什 么?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 要线索。
收集关于达尔 文进化论的相 关资料。
感谢您的观看!
有一种痛叫做,我本可以,却没能坚 持。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 理由就 可以化 为泡影 。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 过对自 己的认 识和了 解去挖 掘培养 的。
困惑5:为什么有 些动物肢体的动作 方式完全不同,而 它们的骨骼排列会 如此相似?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优质公开课教案2 (2)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优质公开课教案2 (2)](https://img.taocdn.com/s3/m/15a132f00975f46527d3e154.png)
小结,化石就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板书】
地层岩石、残骸、侵蚀
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
【教师活动】
介绍制作印迹化石模型的方法。
1、启发学生思考,恐龙死后,哪一部分最容易被保存下来。
2、人们是怎样发现恐龙化石的。
3、介绍化石形成和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了解一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图片导入】
其他生物的化石图片
化石是什么,化石
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骼和贝壳等。
2、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
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底下。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图片,说出是什么生物的化石,是哪一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图片导入】
恐龙的图片,恐龙的化石。【】师:恐龙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灭绝了,我们的资料是根据什么制作出来的。
生:它们的骨头架,它们的化石。
师:对,化石。从远古而来的化石,它身上携带了很多的神秘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生活动】
小组内合作完成印迹化石模型的制作。
讨论动物死后,哪些部分最容易被保存。
化石如何被人们发现。
【教师点拨】
1、告诉学生们,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底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2、自什么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088a09aef8941ea76e05fb.png)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及反思光明小学邢维刚说课一、教材分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是苏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的第二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
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它们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因此我们对进化的探究就从研究化石开始。
二、学情分析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本课是第一课时。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教师应巧妙引导,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知道化石是进化的证据。
教学中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化石实物,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三、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化石作用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以及化石的分类。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2.知识与技能·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
·知道化石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d1cb84bed5b9f3f80f1c4a.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单元《进化》中的第2课。
前面一课,学生已对化石的发掘和运输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各种恐龙模型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化石的知识。
化石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化石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的新鲜事物。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
并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记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知道什么是化石。
教材上出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化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化石。
第二部分: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教材通过四幅图片详细地描述了化石形成的具体过程,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更深刻地了解,教材接下来还安排了一个制作印迹化石模型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化石形成的完整过程。
第三部分:了解科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困惑,从中体会到化石的作用。
教材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困惑人类的问题都是因化石而引发出来的,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人们才得以推断出远古年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第四部分: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选择一个合理的解释。
教材安排了长颈鹿进化的经典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选择,同时也为下一课介绍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起到引子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多了,但他们依然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化石的作用。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word教案 (6)
![苏教小学科学六下《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word教案 (6)](https://img.taocdn.com/s3/m/aae341b8aef8941ea66e0523.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2.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化石的作用。
3.理解什么是活化石。
4.知道一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和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2.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点: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
我们先来看一看。
2.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
(在去年学这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化石标本,学生们很喜欢。
课前老师可以先了解一下。
)3.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学生简单介绍,老师介绍。
4.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1.出示化石形成图,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发现的2.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化石形成的过程。
(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被保存下来)3.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以及被发现的过程。
4.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了解制作的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三)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多化石的困惑。
1.思考: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殊文字?(让学生领悟这个比喻所蕴涵的含义,这是认识化石作用的基本前提。
)2.谈话: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
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物进化感到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
6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市赛一等奖
![6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市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b08efdebd64783e08122ba7.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进化》第2课。
本课分为四部分:1、介绍什么是化石。
2、让学生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
3、了解人们由化石产生的种种困惑。
4、困惑引发科学家的种种解释。
完成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这是第1课时。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意将第二课时的“困惑之一”前置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什么是化石。
(2)、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并被发现的。
(3)、简单了解化石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2)、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1、认识什么是化石。
2、了解化石的形成及发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课件。
(2)、制作好的印迹化石模型。
2、学生准备:(1)、树叶、贝壳、圆木棍(可以用圆笔杆代替)、橡皮泥。
(2)、网上查阅化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恐龙视频。
(1)、师:喜欢这些恐龙吗?(喜欢)现在地球上还有吗?(没有了)那么这活灵活现的恐龙是根据什么复原的呢?(恐龙化石)(板书课题词语之一:化石)(2)、师:关于化石,你已经知道什么?(3)关于化石你还想知道什么?(4)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与探究。
2、PPt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1、阅读课本P27,认识什么是化石。
(1)、师: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2)、这些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如:鱼化石是鱼的哪部分?(骨骼)蜻蜓、虾、三叶虫的呢?(外壳)足印是什么部分?(动物活动遗留的痕迹)(3)、这些生物的残骸或遗迹保存在什么地方?(地层岩石中)(4)、引导说出什么是化石: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叶子、脚印等。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346cadefad6195f302ba676.png)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制作化石模型。
科学知识:●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
●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
●知道化石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
教学步骤:本教学时间为2时。
本的主要活动有个:认识化石、了解化石的成因、制作化石模型、探究化石的作用、认识活化石。
其中前3个活动可以放在第1时,后两个活动放在第2时,第1时结束后应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知识的前概念,如:你听说过“进化”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人们是怎么发现进化现象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生物是怎样进化的?——相信六年级学生一定所知不少。
2、让学生提出关于进化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并把问题记录下来。
3、思考:我们应怎样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于进化知识的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方法?、认识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
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了解化石的成因。
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
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补充纠正。
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3、拓展活动:制作化石模型。
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来制作化石模型,也可以自行设计其他的方法。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精品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精品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ba8d0a995ef7ba0d4a733b90.png)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进化第二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青春期或青春前期,所以一般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了,但是他们的电脑水平较高,热爱网络,在网上他们很活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的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而现在却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源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时空障碍在轻点鼠标之中消逝得无影无踪,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自主地进行探究、自己进行学习结果检测,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拓展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教学的初始,当我抛出“什么是进化”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说“进化就是一代比一代强”,“你怎么知道一代比一代强呢,我还觉得是一代不如一代呢?我就不如我爸聪明”。
“对啊,我不如我妈漂亮”,“我也不如……”矛盾冲突发生了,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要是能找到古代生物,把它与现代生物进行对比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到哪去找呢,它们早死了”……“死了以后也会留下一些东西吧?”这时我适时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化石,看到这么多奇特的化石同学们真开心啊!当他们的猜想被证实与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一样,这些孩子们更是群情激动。
这一环节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思维活动的展现,我适时的表扬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的探究气氛被调动起来了。
当引出课题后,我说“对这些问题我也不清楚,想请同学们这些网络高手通过互联网解决这些难题,并且要用各种易懂的语言、生动的图片教会我这个笨学生。
”这个情境符合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的认知特点,所以这时很多学生已按捺不住地想表现了,“韦老师没问题,我肯定能教会你”。
【最新苏科版科学】苏教小学科学六下《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课件 (4)
![【最新苏科版科学】苏教小学科学六下《3.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PPT课件 (4)](https://img.taocdn.com/s3/m/43014ad9fab069dc50220197.png)
重们进么化 要研化?石 线究的 告 索远证化诉 。古据石了 生,是我 物是生们 的我物什 —
再 见
三叶虫化石
化石形成的原因
1.生物的身Leabharlann 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包括诸如骨骼、牙齿、外壳、干茎、 叶脉、孢子及花粉等。当然也有极例外的情况,如某个水母的印痕。
2.迅速地埋藏 生物死亡后甚至是活着的时候因特殊的原因它们被迅速地埋藏, 这样 一来,由于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机械的和化学的作用或破坏,使之较 好地得以保存下来。 3.漫长的岁月石化作用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的情况有:原地埋藏且地壳活动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下的化石一般会比较丰 富,化石 形体也比较完整,如著名的北美沥青坑化石群;异地埋藏,生物死 亡后经历了因多种原因从甲地到乙地的搬运,这类化石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苏教版小学科学6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6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71787f01f69e3143329480.png)
第三单元《进化》2.1消失了的恐龙1、恐龙已经(灭绝)了,关于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恐龙是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3、我认识的恐龙有:棱背龙、似鸡龙、梁龙、三角龙、霸王龙……4、恐龙生活在2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时代。
5恐龙的灭绝学说:渐进说、陨石或行星撞击说、超巨星爆炸学说等。
2.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化石的形成:①动物死亡后,骨骼、牙齿等组织保存下来;②慢慢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③由于地壳运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④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3、化石保存在(沉积岩)中。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文字。
4、渡渡鸟、奇虾、恐龙等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5、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有: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朱鹮、水杉、扬子鳄等。
6、科学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有些相似,其实他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发生变化。
如:现代马。
7、(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出现时间(时间:大约百万年) 最早的鱼类动物500、最早的两栖类410、最早的爬行类345、最早的哺乳类225、恐龙210、原始鸟类150。
8、科学家发现,海豚的鳍状肢和黑猩猩的手臂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9、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有的被证明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
10、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的长颈鹿经常伸长了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脖子受到锻炼变长了,而这一点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久而久之,长颈鹿的脖子就越来越长了。
1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既有长脖子,也有短脖子的,长脖子的更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存活下来并一代代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说课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c062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7.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化石,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种类以及化石所蕴含的重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生命演化的认识。
教材首先介绍了化石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让学生对化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化石,如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等,让学生观察化石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化石所传达的关于生命演化的信息,如生物的进化历程、灭绝原因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化石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于生命演化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
(2)了解常见化石的种类和特征。
(3)认识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化石的特征和蕴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化石的特征,推测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化石在考古学、地质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意识到保护化石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常见化石的种类。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79ec303647d27284b73513b.png)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说课稿六(2)马登芝一、教学内容我教学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校强;学生对“化石”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从未思考过有关化石的问题;同时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青春期或青春前期,所以一般在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比中低年级少了,但是他们依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接受有趣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发挥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
2.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
3.知道化石的成因。
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猜想,观察,自主探索,小结交流共同学习,小结,感受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教学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及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图片、课件、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泥、贝壳或植物、瓶子、报纸等。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引领学生了解既然恐龙消失了,那现在我们看见的影音,图片等是怎么得来的,生回顾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到底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出示自读课文要求:了解化石是什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印记化石的制作过程(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认识化石通过学生交流化石是什么到猜测、观察和理解,小结化石是什么(本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再进一步认识图片上的化石,再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小结出化石是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新知识。
)三、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猜想,分析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学生只能通过推理来认识它的形成。
教师通过先看图片然后再进行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后再学生用语言概括就比较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2.了解化石的作用,知道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3.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科学结论都是有事实依据的。
【教学重点】
了解化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不同年代地层中的化石,理解生物进化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化石、放大镜、记录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大自然中有很多生物,你知道哪些?
2.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出示恐龙图片)。
这是什么?
3.这些恐龙图片是用照相机拍下来的吗?为什么不是?科学家是根据什么勾画出恐龙的原形?(化石——教师板书)
二、认识化石及化石形成过程
1.那同学们见过化石吗?见过什么化石?在哪儿见到的?
2.观察化石标本(图片),是什么生物的化石?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石头,都是生物遗留下来的……)
3.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认为什么是化石?(化石,是经过地质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遗物。
)(几年前死亡的生物,今天就成为化石了吗?)
4.化石这么神奇,你猜猜它是怎么形成的?
师生交流。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
)
三、认识化石的发现、挖掘、地质年代信息的判断及采集的不容易
那几百万年前形成的化石露出地表,科学家是怎么挖掘的?怎么处理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四、观察一种生物化石,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
1.采集化石容易吗?
科学家们说,化石是会说话的石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如果把不同的地层比作一本书的话,化石就是这本书中的特殊文字,那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观察这块化石(每组一块生物化石),看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3.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给你们提供的问题,小组内观察交流。
它活着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会运动吗?它跑得快吗?它吃什么?它怎样捕食?它有天敌吗?它怎样防御天敌、它怎样繁殖后代?
4.化石告诉我们:生物的样子、生物生活的环境、生物的生活习性。
五、认识判断化石地层年代的方法
1.这块生物化石距今多少年了?我们怎样能知道?
2.科学家们采用一种测量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方法就知道了。
3.请同学们看视频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六、分析不同年代地层中的化石,理解生物进化趋势
1.科学家通过对化石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知道,这些化石是大约距今5亿年时出现的,这些化石是大约距今4亿年时出现的,这些化石是大约距今2-3亿年时出现的,这些化石是大约距今1亿年时出现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了?
3.我们从不同时期选出一种生物代表,然后用我们刚才的观察方法,分析比较一下,看看化石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4.小组观察分析后汇报师生交流。
七、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化石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3.化石不仅仅告诉我们这些,还能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课后请大家通过网络资源和书籍去查找更多关于化石以及生物进化的知识,我们再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
化石形成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