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CHINA 华a;史海钩沉霣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文/李莉今年是黄桥战役胜利80周年。
1939年,陈毅、粟裕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战略,过江北上抗日。
当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精心策划围剿行动。
1940年6月28日至10月6 R,陈毅率领新四军先后经历保卫郭村、东进黄桥、营溪反击、攻克姜堰、决战黄桥五次重大战斗,历时101天,以7000兵力歼灭韩德勤所部1. 1万余人,开创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战役既是一场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创造性运用,留下了陈 毅三进泰州城、诗文会友拜紫石、开 明绅士募军粮、黄桥烧饼慰劳忙等可 歌可泣的统战佳话。
陈毅三进泰州城,1939年,苏北 敌后广大地区都为国民党所统治。
韩 德勤拥兵16万人,但其中驻泰州及其 附近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 部2万人、驻海安曲塘一带江苏省税 警总团团长陈太运部4000人两部,与韩素有间隙,积怨久深,争取李、陈两 部保持中立是“孤韩”的关键。
是年8月,陈毅“一进泰州”拜访李明扬,李避而不见,派副总指挥李长江出面接待。
陈毅一方面揭露韩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真面目,一方面表达与李部加强团结、通力合作的抗日意愿,临别留下一封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写给李明扬的问候信。
李明扬被陈毅非凡气度所折服,对新四军心生好感。
同年秋,应李明扬请求,新四军帮其从300公里外的江南国民党第三战区仓库顺利运回13万发子弹。
这使李明扬大为感动,称陈毅是“可依靠的朋友”,并盛情邀约陈毅访泰。
12月初,陈毅“二进泰州”,与李明扬达成合作抗日的口头协议:新四军东进沿海一带抗日,李部防区让道协助新四军东进;李部在经济上援助新四军,在其防区内帮助新四军发展;韩德勤如欲吞并李部,新四军给予李部援助等。
1940年春,韩德勤奉蒋介石之命加紧拉拢“二李”,表态“摒弃前嫌、重修旧好、共同反共”。
【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
【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X一、传统说法按照《粟裕战争回忆录》、《陈毅传》、《叶飞回忆录》,粟裕、陈毅的《黄桥战役总结》,都是一个说法:七千多人,其中战斗部队五千多人。
这样,五千人击败了一万五千人,消灭了一万一千人,因此,黄桥战役,作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陈毅传》记载:7月14日,陈毅电报报告军部转中共中央及重庆周恩来处:决定整顿一星期即向东挺进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
当时,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由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指挥。
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九个团。
一纵以叶飞为司令员兼政委,下辖一、四、五团;二纵以王必成为司令员,刘培善为政委,下辖二、六、九团;三纵以陶勇为司令员,刘先胜为政委,下辖三、七、八团。
新四军东进部队的主力已高度集中于苏北,陈毅长久以来念念不忘的中共中央的意图——沿江向敌后发展直到海边,有实现的条件了。
1940年7月25日,陈毅率部东进。
以七千余人一战求歼韩军主力一二万人,谈何容易!中共中央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刘少奇一直殷切希望能在八路军和四、五支队的战略和战役的配合下“解决”韩军主力;但刘少奇后来权衡了全局的影响和远道增援的困难,乃向陈、粟提出:“目前你们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在胜利后即以比较谦虚的态度言和,冲突可暂时停止。
”显然,中共中央与刘少奇的考虑是:能够增援和配合,则应“解决”即歼灭韩军主力,一举基本上解决苏北问题;在不能有效地增援和配合的情况下要独立作战,则大体上只能击破或打破重围,然后言和暂停冲突。
独立作战和歼韩主力是不可得兼的。
然而陈毅却想独立歼韩。
陈毅只希望八路军作战略配合。
必须确实保证中间势力武装严守中立,不会中途变卦背后插刀,新四军才能最大程度地集中仅有的七千余兵力专力对韩。
营溪战斗打了保一旅后新四军迅速送还人枪,在中间武装中影响很好,各保安旅、团均有人来联络。
【禁区年谱】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
【禁区年谱】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禁区年谱】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作者:李岩导语作为共和国十大将之首,粟裕在军事爱好者中间有着崇高的威望,是无数军迷心中的“军神”,很多人对他未能被评为元帅而扼腕叹息;然而对于不了解军史的人来说,粟裕又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人们对他的经历知之甚少。
粟裕去世之前,他的形象从未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随着后来对他的逐渐平反,我们才得以陆续在影视剧中看到他。
本文专为您梳理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
...[阅读原文]【禁区年谱】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腾讯文化李岩2014-06-05作为共和国十大将之首,粟裕在军事爱好者中间有着崇高的威望,是无数军迷心中的“军神”,很多人对他未能被评为元帅而扼腕叹息;然而对于不了解军史的人来说,粟裕又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人们对他的经历知之甚少。
粟裕去世之前,他的形象从未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随着后来对他的逐渐平反,我们才得以陆续在影视剧中看到他。
本文专为您梳理粟裕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变迁。
一、1984年前:粟裕形象未出现在影视剧中历史背景: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内容一是整风,二是整编。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逐渐由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纠正缺点,变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两条军事路线斗争”。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大将被指责“一贯反对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等。
粟裕被迫做了两次检查,承认了加在他身上的罪名。
会议的最终结果是,粟裕被免掉总参谋长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同时中央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①影视表现:文革后,我国文艺领域开始突破样板戏的限制,很多我党我军的重要人物都出现在了这一时期的影视剧中。
而由于粟裕一直未被平反,直到他1984年去世,也没有一部影视作品中出现过他的形象。
二、《黄桥决战》(1985):以化名形式出现1984年,粟裕逝世。
官方悼词中对粟裕做了基本正面的评价。
黄桥决战
黄桥决战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粟裕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
为贯彻“向北发展”的战略意图,陈毅、粟裕开始部署过江。
11月中旬,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请求新四军护送弹药过江北。
陈毅、粟裕借机派卢胜、陶勇率四团过江北,与梅嘉生部合编,命名为苏皖支队,同新四军第五支队取得联系。
随后,叶飞所率的江抗二路(原新四军第六团)与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合编,渡江北上,向吴家桥周围发展。
至此,新四军控制了长江渡口,造成了足跨长江、向北发展的有利态势。
不久,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提出苏北是华中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是战略突击方向,事关共产党抗日斗争的全局。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积极反共成为国民党的主导政策。
1940年3月,江南顽固派顾祝同调动18个团的兵力,对苏南、皖南新四军形成包围之势,并勒令新四军江北部队南调。
新四军在日、伪、顽夹击下,无法在苏南、皖南同时立足。
5月5日,中央要求军部与皖南部队移至苏南,指出新四军的主要发展方向应是苏南、苏北广大敌后,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6月下旬,苏北地方实力派进攻叶飞部,陈毅、粟裕毅然跨江北上。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与先期北渡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在江都塘头进行整编。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
部队下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此时,苏北呈现出我、敌、国民党顽固派及中间派4种力量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的复杂局面。
粟裕坚决支持陈毅确定的“击敌、联李(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反韩(顽固派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方针,大力做好军事准备工作。
7月中旬,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指出:“对日寇,因为它装备技术比我们强,还是同它打游击战。
……对于正在准备向我们进攻的顽固派军队,因为他们除了数量多、装备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如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采取主力战、歼灭战、运动战的自卫方针,集中几万人进行会战,在会战中歼灭他。
大将粟裕指挥过哪些战役
大将xx 指挥过哪些战役战役名称指挥员我方与敌方兵力对比歼敌数量黄桥战役xx7 千:1.5 万余人,歼敌1.1 万余人苏中战役粟裕3万余人:12万,歼敌53700人xx 战役xx 不详歼敌530人莱芜战役XX不详歼敌56800人孟良崮战役xx16万:约45万人歼敌32680人以上xx战役xx不详歼敌93970人济南战役xx14万:10万多人歼敌10.4 万人淮海战役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60万:80万歼敌5570人渡江战役粟裕60万人:45万人歼敌30余万人简历:1 9 1 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
1924 年3 月,进入常德二师附小学习。
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
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常德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
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
1 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8 年1 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 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红十二军的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
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红十军团损失惨重。
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
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
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 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
车桥之战:战神粟裕显神威
车桥之战:战神粟裕显神威车桥战役在粟裕大将的戎马生涯中,只是大河中的一朵浪花,然而当捷报传到延安,慧眼识英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历史最终验证了这一预言。
车桥战役,消灭日军465人、伪军483人,缴获平射炮2门和大量其他军用品。
新四军的代价是牺牲54人,负伤138人。
车桥之战在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史上(1944年3月以前),被称为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24人)最多的一次。
驰骋千里搞侦察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召开第五届扩大会议。
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向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提出,发起车桥战役。
得到他们的同意后,粟裕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
车桥位于江苏省淮安县东南(今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坐落在涧河(又名菊花沟)两岸,东西二华里,南北一里半。
河道上有5座桥梁,俯瞅全镇,形如车字,因而以得名。
这里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处于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
敌伪侵占这里后,驻扎了一个约40余人的日军小队,另有一个约500余人的伪军大队。
他们在这里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53座碉堡,构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
在车桥的外围,还设置了十几个坚固据点,以相拱卫。
如果拔掉这颗钉子,并相机占领淮安、宝应以东地区,就可以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苏中根据地,为将来的苏中战略反攻奠定基础。
其实,粟裕早就作了打车桥的准备,不仅分析了敌、我、顽在这里的大势,而且早在8个月前亲自搞了一次大侦察。
那是1943年6月23日,粟裕奉命去军部驻地(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开会,便带着几个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去时由东台县台南穿过通榆公路、串场河,经兴化地区南下到江都真武庙,再从昭关坝过扬淮公路,偷渡运河,泛舟邵伯湖,在扬州城北15余公里的黄珏桥上岸,越过扬天公路,到达目的地。
9月返回苏中时,由天长(安徽)的龙岗乘船过高邮湖北上,经金湖县的黎城过淮河,然后在平桥、泾河两据点间夜渡运河,越过封锁线,接着乘船过建湖、兴化间的水网地区,再越过通榆路回到台南地区。
黄桥之战
黄桥之战抗战初期的1937年到1938年初是公认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主力持续会战,共产党的八路军则进入敌后以营团级规模的伏击战不断打击日军后方。
蒋介石也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不错,还特意在南岳衡山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请八路军将领向国民党军将领传授游击战,而白崇禧则更是大肆鼓吹游击战和持久战。
但这一时期蒋介石还顾不上向敌后派遣自己的游击部队,恐怕当时他也没这个想法,日军连续的进攻让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大会战上,所以他很大方的让八路军深入敌后,而八路军自然顺水推舟把根据地扩展到了华北大部分地区,部队也不断扩充壮大。
相对而言,新四军的情况则要复杂的多了。
这支在自己后方快被剿灭的共产党队伍要和自己平起平坐,国民党怎么看怎么不爽,一直想把他吃掉。
但共产党也深知这支队伍的重要性,一方面这些人可是共产党的精华,3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可是比长征有过之而无不及,能活下来的都是宝贝;另一方面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华中地区拥有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对势单力薄的共产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国共双方就新四军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最后的结果是在新四军列入三战区编制,驻防和作战地区由三战区统一划定,而且军长是中立身份的北伐名将――叶挺,但实际上实权则掌握在副军长、坚定的共产党中央委员――项英手里。
由于新四军组建较晚,由游击队转向正规军,部队的整编和磨合都还要一段时期,而且给养缺乏、装备落后,要补充,部队的正规作战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所以没有赶上抗战初期国民党军的撤退,也就没有机会像八路军那样全军深入敌后,独立作战了。
而当新四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作战,作战能力、部队规模和装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已经成熟时,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国民党意识到了新四军在华中的发展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害,因为此时已经吸取了华北教训的蒋介石在华中留下了大量的游击部队以取得这一重要战略区的部分控制权。
另一方面新四军内部对部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手段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黄桥历史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县,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
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便于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切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与江南之敌的联系,对奠定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1940年秋,陈毅奉命率领新四军北上抗日。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命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集中十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企图在苏北一举全歼陈毅部队。
新四军前线纵队司令员赵勇,率部猛攻泰州,泰州守将刘世仪和刘玉坤抵挡不住,向韩德勤求援。
韩为达到独霸江苏的目的,命令二刘死守,以借新四军之手歼灭二刘。
陈毅将军飞驰泰州,说服赵勇停止进攻,只身面会二刘,揭穿韩德勤诡计,并向守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
二刘深受感动,同意对新四军假抵抗,真让路,使新四军迅速挺进。
国民党税警司令林太远得知陈毅已到达泰州的消息,一面逼迫二刘阻击新四军,一面飞报韩德勤。
陈毅改变战略,夜袭林太远部。
林措手不及,被我军生擒。
陈毅将军以抗日大业为重,亲自为林松绑,让他带领被我军所俘的一千余人及枪支返回。
林太远感激之至,决心站到团结抗日一边。
韩德勤不甘心失败,调集兵马,重重围困陈毅部队。
陈毅将军在黄桥一带布置兵力,迎战韩德勤。
战斗打响,战士们勇猛顽强地击退敌军一次次进攻。
在陈毅将军的正确指挥下,终以七千人兵力,战胜了十万敌军的进攻,取得黄桥之战的伟大胜利。
黄桥位于苏北的南端,拊宁、沪、徐、蚌的侧背,为我开展苏北敌后抗战,积聚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也为敌、伪、顽所必争。
陈毅同志高瞻远瞩,在茅山根据地时,即已经作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当时苏北敌后的情况,草拟了通过东进,打开苏北局面,进而建立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蓝图。
当时,日寇在苏北的兵力不多,仅占领了扬州、泰兴、南通、如皋、徐州等县城,此外,尚有二十多个县城完全没有敌伪据点。
粟裕——苏中战役总结
苏中战役总结*(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我们的自卫战争,从七月十三日到八月三十一日,一个半月总共打了七仗,都得到了胜利。
这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地方党政军的帮助,广大人民的支援和前线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以及后方机关人员的艰苦工作,才取得这些伟大胜利的。
大家在战争中尽了应有的责任,对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贡献,建立了很大的功劳。
首先来讲七次战斗的经过:宣(家堡)泰(兴)战斗顽军在和谈烟幕下,于六月中旬完成了对解放区的进攻部署,不断向我边沿区进犯。
六月二十六日,泰兴顽八十三师一部向我黄桥进攻,二十七日被我特务团击退。
七月上旬,顽八十三师、二十五师、四十九师、六十九师等部,共九个旅十八个团兵力,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泰兴、泰州、靖江一线,包括其直属部队及地方保安团等,共约十万人(尔后续有增加),并已确定于七月中旬进攻我如皋、海安、黄桥、姜堰等地。
当时,我们华中野战军刚整编就绪。
在苏中方向计一、六师各三个老团三个新团,七纵两个二等团、一个伪军起义团,共十五个团约二万五千人。
因敌不日将向我军进攻,乃先发制人,大胆试战,集结一师陶勇部、六师王必成部、七纵管文蔚部等主力十五个团,攻取泰兴、宣家堡(泰兴北二十五里),首先予敌以有力打击,以错乱敌人的部署。
当时,泰兴、宣家堡驻敌八十三师十九旅的五十七团。
我采取围城打援战术,以六师四个团攻击泰兴,两个团位于泰兴以北打击口岸来援之敌;以一师两个团攻击宣家堡,四个团位于宣家堡地区协同六师两个团打击口岸、刁家铺来援的敌人,并策应七纵作战。
七纵三个团位于宣家堡以北、张甸以南地区,打击泰州、张甸来援的敌人,并首先攻歼饵家庄(宣家堡北三十里)敌人,以打开战场。
七月十三日晚发起战斗。
当时,宣家堡已于白天到有敌十九旅的山炮营及五十六团全部,泰兴为五十七团全部。
经一夜激战,完成了对敌人紧缩包围。
十四日晚,六师四个团总攻泰兴城敌人,至拂晓大部解决;一师三个团总攻宣家堡敌人,至拂晓全部歼灭;七纵一部攻击饵家庄敌人两个连,未能解决。
黄桥战役曹甸战役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邓子恢在《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与两条路线的斗争》(《星火燎原》第六卷第三九四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出版。)中记载:少奇同志在分析这些情况之后,认为要开辟苏北,要建立以苏北、皖北为中心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单靠新四军现在江北的四、五支队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少奇同志在淮南反摩擦以后便向中央提出建议:如果我们要向东发展,解决苏北问题,最大障碍是顽军韩德勤。韩德勤是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是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所属部队号称十万,声势不小,要扫除这个绊脚石,全面解决苏北问题,单靠现有江北部队显然力量不足,因此建议中央从华北调八路军一就师南下,并令江南陈、粟部队北上,归中原局统一指挥。这个电报发出不久,中央便同意少奇同志的建议,即要陈毅、粟裕两同志率苏南部队渡江北上,调八路军第五纵队三个旅南下,进入苏北,归中原局统一指挥。一九四零年十月黄桥一战,陈、粟部队歼顽韩主力,我五纵队也已进入苏北盐城。 所以新四军在扩充势力的过程中,不时与同一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发生武装冲突。1940年10月初,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和陈泰运所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部队与共产党部队新四军发生严重冲突。陈毅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以不到万人的兵力,于交战过程中,击败总兵员达三万以上的桂系陈泰运部队,占领江苏北部的黄桥,并于不久攻下泰州姜堰。而称为“黄桥事件”或“黄桥事变”的该军事冲突,不但造成国民革命军万余人伤亡,且让本来仅驻安徽的共产党新四军,控制了江苏部分省境。(但黄桥在3个月后被日伪军攻占)。 “黄桥战役”中国国民党被歼灭主力部队近2万人,一个中将军长(李守维)和一个中将旅长阵亡。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共阵亡了10个师级以上高级军官,分别是两个集团军司令和八个军长。此役就打死了国民党的一个中将军长和一个中将旅长,极大的影响了国共关系。 同月19日,因为担心类似两党军队冲突的黄桥事件再度发生,以致影响中日战争战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最高领袖委员长蒋中正命令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向八路军正副司令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发出“皓电”: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作者:陈赋斌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5期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
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
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
韩德勤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战前:7000余人>30000余人1940年9月初,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兵分两路向南进攻。
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首战营溪,歼其先头两个团,进而攻取姜堰,歼守军千余人,并继续向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韩德勤则以新四军必须退出姜堰为借口相要挟。
苏北指挥部为顾全抗战大局,让出姜堰,由李明扬、李长江部接防,还主动送给陈泰运部分枪械,进一步争取了李、陈泰运,使韩德勤更加孤立。
然而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以为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胆怯,令其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
9月30日,韩德勤部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
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德勤部进攻的消息。
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
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
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
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
黄桥战役纪念馆游记
黄桥战役纪念馆游记黄桥战役纪念馆之行,是一次深深的历史洗礼。
我带着崇敬和期待,踏上了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
一进入黄桥战役纪念馆,我就被其庄严而沉重的氛围所吸引。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它们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英勇与悲壮。
我仿佛看到了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在黄桥人民的支持下,以少胜多,击败国民党军的场景。
短短三天的决战,新四军共歼灭国民党主力军十二个团共一万一千万多人,这是一个何等辉煌的胜利!黄桥战役的胜利,为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这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它展示了革命先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取得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下午,我们参观了泰州白马庙海军诞生纪念馆。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诞生。
这个纪念馆展示了中国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看着那些照片和实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成长和壮大,也更加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不易。
这次黄桥战役纪念馆和泰州白马庙海军诞生纪念馆的参观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和伟大。
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我将以黄桥战役和海军诞生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黄桥战役的人物事例
关于黄桥战役的人物事例
黄桥战役,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3800余名。
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新四军挺进江南后,为执行党中央开辟苏南、皖南和浙东地区的战略任务,决定以主力一部在京沪铁路(北京―上海)沿线及其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以第6团主力和第4团第2营组成的独立旅及第5团一部由宣城以南之水阳江向苏南挺进;以第7团和第8团组成的挺进纵队,由广德、长兴一线出发西征。
黄桥战役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事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它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 -回复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回复《黄桥战役总结》是一篇关于中国革命历史中重要战役的总结性文章。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
第一部分:战役背景【黄桥战役总结】的背景是什么?黄桥战役发生于1947年11月,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当时,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中国土地革命,而中国国民军队则成为了中国内战中的敌对势力。
黄桥战役是解放军历经数月准备和筹备后,对国民军队进行的一次主动进攻行动。
第二部分:战役进程【黄桥战役总结】的具体进程是怎样的?黄桥战役的进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攻坚阶段和收复阶段。
在准备阶段,解放军积极进行兵员调整、物资准备和装备配备。
同时,战役计划也得到了精心设计,通过收集情报、侦查敌情等手段,为后续的进攻作好准备。
进入攻坚阶段后,解放军采取了主攻国民军队阵地的策略。
在战役初期,解放军使用火力准备打击国民军队的防线,然后展开实地突击,将对方防线瓦解。
随后,解放军迅速推进,逐个攻占了国民的阵地。
在收复阶段,解放军积极组织对敌被困部队的歼灭战,同时巩固已经攻占的阵地。
在这一阶段,解放军坚持运用游击战术,精确打击国民的有生力量和资源。
第三部分:战役结果【黄桥战役总结】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如何?黄桥战役是中国内战中解放军的一次重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黄桥战役极大地提高了解放军的士气。
在战役中,解放军表现出极高的战斗力和战胜意志,凸显了中国共产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强大实力。
这不仅对士兵们的信心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也对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对解放军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黄桥战役使得解放军在战略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攻占黄桥等地,解放军将国民军队防线的纵深割裂,从而为后续战役的推进和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黄桥战役对于中国革命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场胜利不仅使得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重要进展,更为中国共产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地盘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黄桥战役也为解放军日后在中国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摘要:一、黄桥战役背景及目的二、黄桥战役过程概述三、黄桥战役中的关键战斗四、黄桥战役的影响及意义五、战役中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六、总结与启示正文:黄桥战役发生于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北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战役背景是新四军为了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山东根据地的联系,并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向北发展。
战役目的则是夺取黄桥地区,控制京杭公路,进一步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黄桥战役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四军迅速攻占黄桥地区,建立抗日政权。
第二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反攻,新四军进行顽强防守。
第三阶段,新四军实施反击,将敌人赶出黄桥地区。
在黄桥战役中,最关键的战斗是阵地战。
新四军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此外,新四军还善于利用夜战、近战等战术,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新四军成功击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取得了黄桥战役的胜利。
黄桥战役的影响深远。
首先,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战役的胜利使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战场站稳了脚跟,为进一步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黄桥战役的胜利也展示了新四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在黄桥战役中,许多英雄人物和事迹值得铭记。
例如,新四军将领粟裕、陈毅等英勇善战,率领部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同时,广大新四军指战员英勇拼搏,许多战士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黄桥战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团结一致、英勇斗争是战胜敌人的关键。
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新四军坚定信念,敢于斗争,终于取得了辉煌战果。
此外,战役还启示我们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战术策略,以少胜多,克敌制胜。
总之,黄桥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它展示了新四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民族气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 -回复
《黄桥战役总结》内容-回复黄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
战役发生于194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地点位于上海南郊的黄桥附近。
它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要胜利,为中国解放军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役的背景可追溯到1937年淞沪会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上海。
随后,黄桥地区成为中国抗日力量与日本侵略军的严重冲突区域。
黄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有利于战略部署,因此双方都非常重视这一地区的控制。
日本侵略军采取了进攻式的行动,积极调兵遣将,企图将黄桥纳入其掌控之下。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决定采取坚守战术。
中国军队在黄桥一带设有多重防线,包括机枪堡、堑壕、地雷、铁丝网等防御设施。
此外,中国军队还利用地形地势进行掩护,增加了日本军队进攻的难度。
10月26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对黄桥地区进行猛烈的进攻。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的巧妙部署和坚强抵抗,使得日本军队无法迅速取得战果。
随着战况的发展,中国军队积极采取反攻措施,对日本军队进行有组织的反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
日本军队不断派遣增援部队,试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然而,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并积极利用火力优势进行反击。
由于黄桥地区的地形复杂,日本军队在进攻中遭遇了严重的地形困难,导致其行动受阻。
10月29日,战役进入决战阶段。
中国军队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反攻,将日本军队逐渐逼至绝境。
最终,日本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被迫选择撤退。
黄桥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黄桥战役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战略上,它破坏了日本军队的海陆并进战略,使其无法迅速占领黄桥地区,为中国抗日力量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在战术上,中国军队表现出了坚韧毅力和顽强抵抗的精神,为日本军队的撤退设置了障碍。
最后,在道义上,黄桥战役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全民抗战的内外统一。
然而,黄桥战役的胜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抗战英雄谱之—粟裕与车桥战役素材
抗战英雄谱之粟裕与车桥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粟裕。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顾委举行的春节茶话会的书面发言中坚定地说:“共产党人的气概,从来都是知难而进的。
”“我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真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前途,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是满怀必胜的信念的.”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
侗族。
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
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1935年1月任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
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
接着率领第2支队在南京、芜湖、潥水地区抗击日军。
1939年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同陈毅一起,率部开辟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
10月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4倍于己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
在临江濒海、交通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频繁“扫荡"、“清剿"和“清乡”,建成了巩固的苏中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开始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组织指挥车桥战役,创华中敌后歼灭战的范例。
同年12月率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员会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
粟裕大将轶事:战神是这样炼成的
粟裕大将轶事:战神是这样炼成的每临大战有静气在淝水之战激战正酣的时候,东晋大都督谢安正在与人下棋,此时前方战报送来——那个决定双方命运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谢安看了一眼战报,一句话也没说,继续埋头下棋。
下完棋后,客人实在忍不住了,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回答:“小儿辈大破贼。
”神色举止,和平常无异。
这就是所谓的“每临大战有静气”。
1940年9月,苏北韩德勤部兵分两路进攻黄桥,彼时江北新四军只有7000人,敌有3万,粟裕调配妥当后便去了农田,又是挑水,又是除草,又是和百姓聊天,完全没有大战将至的紧张状态。
此战新四军以少敌众,歼敌7200,俘虏3800,这便是著名的黄桥战役。
运筹帷幄之中粟裕曾有名言:作战就是算数。
他的回忆录中对数字的考究,可以说是所有同类回忆录中最认真严谨的。
据曾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金冶同志回忆: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各部队纷纷上传捷报,都说自己全歼了敌人。
唯有粟裕一言不发,皱着眉头翻阅文件。
他把各部队上报的歼敌数目和74师总共的数目反复对比,发现歼敌总数比整编74师实际上的人数少了7000。
粟裕立即传达各部,继续搜查不得懈怠,重点是一些隐蔽处,未经允许,不得停止搜查。
各部遵命奉行,没过多久,下面就传来消息:某部在一山沟内发现了残敌,一番激战,残敌已被清除。
运筹帷幄之中,而能决胜千里之外,粟裕大将名不虚传。
恪守军人准则粟裕的夫人楚青女士出生于扬州,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银行家。
上海战役结束后,粟裕将军陪着夫人在上海街头闲逛,行至一处咖啡店前,粟裕止住了脚步喃喃道:这里不错。
楚青疑惑丈夫怎么突然变得小布尔乔亚起来了,便问:“怎么不错?”只听粟裕回答:“只要在这里架4挺机枪,便能封锁整个街区。
”粟裕一生戎马,到晚年仍以军人的准则要求自己。
根据他身边的人回忆,晚年的粟裕就寝时,依旧要把自己的衣服鞋袜放到可伸手摸到的地方,以便随时反应。
在他生活无法自理时,他依旧要求工作人员帮他把衣服扎进裤腰,因为这是条例里规定的。
黄桥战役的特别功臣
14历史人文History & Culture黄桥战役的特别功臣1940年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陈毅、粟裕奉命率第1、第2、第3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北渡长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根据地。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县,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
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便于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切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与江南之敌的联系,对奠定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阴)海(州),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视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
陈毅、粟裕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立场,在八路军第5纵队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迎击韩德勤部进攻的准备,并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争取了驻泰州地区的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部和曲塘一带的税警总团陈泰运部保持中立。
9月初,韩德勤部分2路向南进攻,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
首战营溪,歼其先头保安第1旅2个团,进而攻取姜堰,歼守军干余人,并继续向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德勤则以新四军必须退出姜堰为借口相要挟。
陈毅、粟裕为顾全抗战大局,慨然允诺,让出姜堰,由李明扬、李长江部接防,还主动送给陈泰运部分枪械。
此举,更加赢得了李、陈对新四军的信任而保持中立。
而韩德勤则以为新四军胆怯退出姜堰,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令其主力第89军(辖第33、第117师)和余松山黄桥镇文化站站长,1996年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曲艺“老犟牛梦圆古稀”、“难判的行贿案”在江苏《剧影月报》发表,歌词“故乡的桥”被收录于江苏创作歌曲集《盛世欢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粟裕大将的黄桥战役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
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
韩德勤将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9月30日,韩顽军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
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顽进攻的消息。
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
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
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
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
此战成败难料,连陈毅也没有取胜的把握。
据粟裕回忆: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埋入地下,显然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表面上看,韩顽30000余人,新四军7000余人,兵力悬殊。
不过,粟裕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另一面,做起了第一道数学题,得出了7000余人>30000余人的结论:韩顽尽管有30000余人之多,但兵分三路进攻,兵力分散,直接投入进攻黄桥的实际只有中路韩顽第89军和独立六旅15000余人。
这样一来,新四军的压力在无形中就减轻了一半。
粟裕还看到,韩顽师出无名,冒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之大不韪,其官兵情绪低落;新四军则是正当防卫,事关生存,群情激昂,战斗精神倍增,再加上群众支持,对韩顽可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
如此,韩顽兵力优势又被抵消一半,我军胜算就大了。
下定决心后,粟裕立即进行了精心部署。
10月4日凌晨4时,韩顽第89军33师(共4个团)在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
该顽军初战即投入3个团,且来势凶猛,不但突破了新四军前哨部队的防御,其一部还攻入了东门,几乎就要拿下黄桥。
千钧一发之际,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是将韩顽赶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死死顶住,使其难越雷池一步。
战中:3000余人×1.5米≈四五公里
黄桥激战时,韩顽后续梯队也向黄桥推进,企图增援第33师。
4日16时,粟裕登上黄桥镇北门的土城观望,发现韩顽第6旅成一路纵队正向黄桥开来。
他迅速做起了第二道数学题:“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全部3000余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
阵。
从黄桥到高桥约7.5公里,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新四军的设伏地区。
”
粟裕见“肉馅”已全部包进“饺子皮”,遂令叶飞立即发动进攻,速歼韩顽第6旅。
叶飞遵照粟裕指示,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法,将该顽军截成数段,歼其大部,迫使其旅长翁达绝望自杀,打开了局面,扭转了黄桥战役的不利态势。
同日24时,王必成率第二纵队进占分界,断绝了韩顽第33师退路,并与陶勇的第三纵队前后夹攻,迅速全歼该师,还活捉了其师长孙启人。
接着,王必成部与陶勇部兵锋北指,与叶飞部合力围攻韩顽第89军军部。
韩顽见势不妙,渡河逃窜,连军长李守维也在混乱中落水淹死。
至6日晨,进攻黄桥的主力韩顽第89军军部被彻底歼灭。
为痛打落水狗,粟裕下令乘胜追击,进占海安和东台等地。
战后:5天100公里<1天90公里
黄桥一役,新四军以不到1000人的代价,歼韩顽1.1万余人,其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6旅中将旅长翁达和团长数人毙命,第33师师长孙启人、第99旅旅长苗瑞林、第117师参谋长等师、旅、团级军官10余名及下级军官600名被俘。
国民党军遭到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蒋介石哀叹:“诚吾人之奇耻大辱。
”
黄桥决战胜利后,陈毅满心喜悦地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粟裕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清醒地看到了部队在这次战役中暴露的不足。
10月10日,他在战役总结大会上做起了第三道数学题:“过去一天一夜走90公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100公里路追了5天……”也就是说,新四军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的能力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战前,沉着冷静,在不利条件下看到有利因素;战中,精确计算,正确指挥部队运动歼敌;战后,保持清醒,在光辉胜利中细察缺点不足。
这就是常胜将军粟裕的非凡之处。
(作者为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部副部长)
启示《孙子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
”在装备落后、敌我数量极其悬殊的黄桥战役中,我军取得完胜,“会算”是关键“秘诀”之一。
过去的战场要求会算,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多维空间并存,多种元素交织,不会算更没有胜算。
这一经典战例告诉我们,“会算”不仅是各级指挥员的基本功,更是指挥部队打胜仗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