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PPT课件
结构力学——静定梁与静定刚架PPT学习教案
§3-2 多跨静定梁
例3-2 试作图a所示多跨静定梁。
解:AB为基本部分,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CF 为基本 部分, 层叠图如图b。
第13页/共34页
§3-2 多跨静定梁
各段梁的 隔离体图 如图c。
先算附 属部分; 后算基 本部分; 弯矩图 如图d; 剪力图 如图e。
第14页/共34页
例3-3 图a所示多跨静定梁,欲使梁上最大正 、负弯 矩的 绝对值相等,试确定铰B、E的位置。
MC 0 M A 20kN1m 20kN m
M D 20kN 2m 58kN1m 18kN m
M E 20kN 3m 58kN 2m 30kN1m 26kN m
M F 12kN 2m 16kN m 10kN m 18kN m
M
L G
12kN1m
16kN m
10kN m
6kN m
第28页/共34页
§3-5 静定结构的特性
(1) 静力解答的唯一性
静定结构全部反力和内力可由平衡条件确定,且解答只有一种。
(2) 静定结构只有荷载作用引起内力
温度改变: 有变形,无反力和内力
支座位移: 有位移,无反力和内力
第29页/共34页
§3-5 静定结构的特性
(3) 平衡力系的影响
平衡力系组成的荷载作用于静定结构的某一本身为几何不变 的部分上时,只有此部分受力,其余部分的反力和内力为0。
至为正,注明正负; 弯矩M1—绘在杆件受拉侧,没有正负; 剪力FS—规定正面上的剪力指向某一侧为正,
不注正负,将其绘在正面上的剪力 所
指向的一侧,标明杆轴的正方向。
第32页/共34页
§3-6 静定空间刚架
以AB杆为例,取距A端为x的任意截面K以左部分为隔离体,如图b。
第3章 多跨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A
q
YB
MB
MA
O
YA
+
M
YB
M M
M
MA
MB
M M M
(二) 多跨静定梁的组成形式及分层关系图 单跨静定梁组成的多跨静定梁形式:
(三) 多跨静定梁的受力分析及内力图的绘制
多跨静定梁的受力分析要利用分层关系图。 从力的传递来看: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时,附 属部分不受影响;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时,则基本部 分产生内力。 多跨静定梁的计算是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 基本部分。将附属部分的支座反力反向,就得附属部 分作用于基本部分的载荷。 先利用分层关系拆成单跨梁,从附属程度最高 跨开始,向下逐跨计算。
dM Q dx d 2M q 2 dx
(2)增量关系
Q P
M m
(3)积分关系 由d Q = – q· dx
MA
q(x)
MB
QB QA q( x) dx
xA
xB
由d M = Q· dx
QA QB
M B M A Q( x) dx
xA
xB
弯矩和剪力的图形特征: 1. 在无荷载的梁段上,剪力为常量,Q图是一水平直线,M 图为一倾斜直线。 2. 在均布荷载的梁段上,Q图是一倾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 抛物线形,曲线的凸向与荷载指向相同。 3. 在集中荷载作用处,Q图有突变呈阶形变化,突变数值等 于集中力的大小,而M图有一转折点,其尖顶的突出方向 与荷载的指向相同。 4. 在集中力偶作用处,Q图无变化,而M图有阶形突变,突 变数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集中力偶两侧M图的切线相 互平行。
Q 图没有变化。
Q 图为斜直线,荷载向
结构力学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平面钢架
2、截面法 若要求某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假想用一平面沿杆轴垂直方向将该 截面截开,使结构成两部分;在截开后暴露的截面上用力(内力)代 替原相互的约束。
对于截开后结构的两部分上,截面上的内力已成为外力,因此,
由任一部分的静力平衡条件,均可列出含有截面内力的静力平衡方程。 解该方程即将内力求出。
3、截面内力 截开一根梁式杆件的截面上有三个内力(分量),即:轴力FN 、 剪力FQ和弯矩Μ 。
dFN/dx=-qx
dFQ/dx=-qy dM/dx=Q
d2M/dx2=-qy
增量关系: DFN=-FPx
DFQ=-FPy
DM=m
1)微分关系及几何意义: dFN/dx=-qx dFQ/dx=-qy dM/dx=Q d2M/dx2=-qy (1)在无荷载区段,FQ图为水平直线;
当FQ≠0时,Μ图为斜直线;
右右为正。
FQ=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在杆轴垂直方向上投影的代数和。左上为正, 右下为正。
Μ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代数和。弯矩的竖标画在杆
件受拉一侧。
例3-1-1 求图(a)所示简支梁在图示荷载下截面的内力。
解:1)支座反力 ∑ΜA=0 FBy×4﹣10×4×2﹣100× (4/5)×2=0 Fby=60kN (↑) ∑ΜB=0 FAy=60kN (↑) ∑Fx= 0 FAx+100×(3/5)=0 FAx=-60kN (← ) 由 ∑Fy= 0 校核,满 足。
(下侧受拉)
区段叠加法求E、D截面弯矩; ΜE=20×42/8+120/2=100kNm ΜD=40×4/4+120/2=100kNm
(下侧受拉) (下侧受拉)
内力应考虑
说明:集中力或集中力偶作用点,注意对有突变的 分两侧截面分别计算。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课件
根据刚架的受力特点,合理分布材 料,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降低成 本。
注意事项
注意梁的挠度和侧弯
根据载荷大小和分布,合理选择截面尺寸和材料,以控制梁的挠度和侧弯在允许 范围内。
考虑施工条件限制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限制,如施工空间、吊装能力等。
注意事项
• 注意载荷变化的影响:载荷的大小和分布可能会 发生变化,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梁的 影响。
静定刚架的应用实例
工业厂房
静定刚架在工业厂房中应用广泛,如厂房的柱、梁、支撑等 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保证厂房的正常运行。
设备支撑
在大型设备或机械的支撑结构中,静定刚架也得到了广泛应 用,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寿命。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的比较与选择
受力特点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在受力特点上有所不同。静定梁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而静定刚架 则主要承受轴力和弯矩作用。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受力特点进行比较。
静定梁在受力时,其支座反力的 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截面的平衡
条件求出。
静定梁的内力计算
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可以通过截面的平衡条件进行,不需要引入未知数和求解方程组 。
静定梁的内力包括剪力和弯矩,可以通过截面的平衡条件求出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和 方向。
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可以通过手算或使用计算软件进行,手算需要掌握截面的平衡条 件和内力的计算方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的应用实例
静定梁的应用实例
桥梁结构
静定梁广泛应用于桥梁设计中,如简 支梁桥、连续梁桥等,具有结构简单 、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等优点。
静定梁ppt课件
60kN.m
2m
2m
55 30
20 30 5 m/2 m
m/2
15kN 2m
30 M 图 (kN.m)
18
8kN
4kN/m
16kN.m
A
↓↓↓↓↓↓↓↓↓↓↓↓↓↓↓↓↓↓
G
BC
D
E
F
1m 1m
2m
RA=17kN
2m
1m 1m
RB=7kN
17 + 9
H
16
Q图(kN) x
-
7
7
26
28
7
30
23
Q图
因为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如将正剪力画在基线上侧,突 变的方向即集中力的指向。当支座反力求出以后,可直接根据荷载和支座 反力的指向作静定梁的剪力图。
按这种作剪力图的方法若最后不能回到基线零点,说明计算过程中有 错误,因此这种方法能自动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7
10kN/m ↓↓↓↓↓↓↓
ΔM=m
Q
N
m
Px
M
Py
Q+ΔQ
N+ΔN M+ ΔM
增量关系说明了内力图的突变特征
3) 积分关系:由微分关系可得
QB=QA-∫qydx
MB=MA+∫Qdx
右端剪力等于左端剪力减去
该段qy的合力; 右端弯矩等于左端弯矩加上
该段剪力图的面积。
Q图 M图
内力图形状特征
无荷载区段 均布荷载区段 集中力作用处
q
↓↓↓↓↓↓↓↓↓↓↓↓↓↓
MB
MA
l
MB
MA
ql2/8
20
§3-2多跨静定梁(statically determinate multi-span beam)
CH03-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三、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区段叠加法指用叠加法画梁内某一段的弯矩图 一般叠加法画弯矩图
两端力偶的弯矩图
分布载荷的弯矩图
注意: 弯矩图叠加是指竖标相加, 而不是指图形的拼合
绘制图示梁AB段的弯矩图 截取AB段,算出两端内力
梁AB段相当于一简支梁 应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说明:因轴力对弯矩无影响,本例忽略轴力
CD 2m 1m 2m
EF
G
H
2m 1m
4m
2m
50
40
20
40
40
40
20
40
M (kN·m)
例:确定图示三跨连续梁C、D铰的位置,使边跨的跨中弯矩 与支座处的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q
↓↓↓↓↓↓↓↓↓↓↓↓↓↓↓↓↓↓↓↓↓↓↓↓↓↓↓↓
A
G
B
C
D
E
F
l/2 l
x
x
lq
l
↓↓↓↓↓↓
q(l 2x)
解: 1. 求反力
2. 分段 3. 定点
F A 5k 8,NF B 1k 2N 共分6段 计算 C,A,D,E,F,G,B 处内力 当内力不连续时,需计算内力左右极限值
分段点
C A D E F G B
剪力
FSL
FSR
----
-20
-20
38
38
8
8
8
-12
-12
-12
-12
-12
----
弯矩
MSL
a
a
2qa
qa + qa -
qa2
qa
a
2a
3qa/4
a 9qa/4
qa qa/4
结构力学-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A BC
D
130 210
E
F
140
340
280 M图(kN·m)
130 D
120
40
A B C 30
E
F
FS 图(kN)
190
26
小结: 1)弯矩叠加是指竖标以基线或杆轴为准叠加,而非 图形的简单拼合; 2)应熟悉简支梁在常见荷载下的弯矩图; 3)先画M 图后画FS图,注意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 关系。
B (qlcosθ)/2
B (qlcosθ)/2
32
3) 作内力图。
(qlcosθ)/2 (qlsinθ)/2
ql2/8 M图 FQ 图
FN 图
(qlcosθ)/2 (qlsinθ)/2
33
例3-1-3 作图示斜梁的内力图。
x FxA A θ
FyA
q
l /cosθ
C qlcosθ
l
ql θ qlsinθ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qy
M FN
FS
o qx dx
M+dM x
FN+dFN
FS dFS
y
Fy 0, F SdS F qyd xF S0ddFxS q y .
MO 0, M M dM F Sd 2 xF SdF Sd 2 x0,
dM dxFS,
3)定点:求控制截面在全部荷载作用下的 M 值, 将各控制面的 M 值按比例画在图上,在各控制截 面间连以直线——基线。
4)连线叠加:对于各控制截面之间的直杆段,在 基线上叠加该杆段作为简支梁时由杆间荷载产生的 M图。
18
例3-1-1 作图示静定单跨梁的M图和FS图。
8kN
第三章: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二.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二.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 基本部分--能独立 基本部分--能独立 1.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承载的部分。 1.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承载的部分。 附属部分--不能独 附属部分--不能独 立承载的部分。 立承载的部分。
基、附关系层叠图
练习: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并画出关系图 练习 区分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并画出关系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ql 2 / 2
Q=0的截面为抛 Q=0的截面为抛 物线的顶点. 物线的顶点.
ql / 2
ql
2
M图 Q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例: 作内力图
ql 2 / 2
M图 Q图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1.无荷载分布段(q=0),Q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1.无荷载分布段 无荷载分布段(q=0),Q图为水平线 图为斜直线 图为水平线,M图为斜直线. 2.均布荷载段(q=常数),Q图为斜直线,M图为抛物线, 2.均布荷载段 常数 图为斜直线 图为抛物线 均布荷载段(q=常数),Q图为斜直线,M图为抛物线, 且凸向与荷载指向相同. 且凸向与荷载指向相同. 3.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且突变量等于力值; M 3.集中力作用处 图有突变 且突变量等于力值; 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 图有尖点,且指向与荷载相同. 图有尖点,且指向与荷载相同.
P
1 Pl 4 1 Pl 4
P 1 Pl
4
l/2
q
l/2
l/2
1 2 ql 4
l/2
l/2
ql 1 ql 2 4
l/2
l/2
l 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3-2 静定刚架受力分析
一. 刚架的受力特点
结构力学第3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f)
§3-2 多跨静定梁
例3-4 试作图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并求出各支座反力。
解:不算反力 先作弯矩图
1)绘AB、GH段弯矩图,与悬臂梁相同; 2)GE间无外力,弯矩图为直线,MF=0,可绘出; 同理可绘出CE段; 3)BC段弯矩图用叠加法画。
§3-2 多跨静定梁
由弯矩与剪力的微分关系画剪力图
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联而组成的静定结构。
分析多跨静定梁的一般步骤
对如图所示的多跨静定梁,应先从附属部分CE开始分析:将 支座C 的支反力求出后,进行附属部分的内力分析、画内力图, 然后将支座 C 的反力反向加在基本部分AC 的C 端作为荷载,再 进行基本部分的内力分析和画内力图,将两部分的弯矩图和剪力 图分别相连即得整个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
弯矩图为直线:其斜率为剪力。图形从基线顺时针转,
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图为曲线:根据杆端平衡条件求剪力,如图c。
剪力图作出后即可求支座反力 取如图e的隔离体可求支座 c— 的反力 弯矩—剪力 支座反力
§3-3 静定平面刚架
常见静定刚架的型式
悬臂刚 架
简支刚 架
三铰刚 架
§3-3 静定平面刚架
R FSR F E SD 8kN
FSR F 12kN
FSR B 0
§3-1 单跨静定梁
用截面法计算 控制截面弯矩。
MC 0
M A 20kN 1m 20kN m
M D 20kN 2m 58kN 1m 18kN m M E 20kN 3m 58kN 2m 30kN 1m 26kN m M F 12kN 2m 16kN m 10kN m 18kN m
结构力学3静定刚架
y x
0
C
A
B
.
O
如图(a)三铰刚架,具有四个支座反力,可以利用三个整
体平衡条件和中间铰结点C 处弯矩等于零的局部平衡条件,一共
1、悬臂刚架
可以不求反力,由自由端开始直接求作内力图。
q
2q
½qL²↓↓↓↓↓↓↓↓↓
qL²
2q
↓↓↓↓↓
L
q
qL²
2m
2m
L
6q
2、简支型刚架弯矩图
简支型刚架绘制弯矩图时,往
↓↓↓↓↓↓↓↓↓↓↓↓
q
往只须求出一个与杆件垂直的
ql2/2
l/2
支座反力,然后由支座作起。
q
D
qa2/2
l
C
l/2
qL2/2
ql2/8
ql2/8
ql2/8ຫໍສະໝຸດ hl/2l/2
静定刚架的M图正误判别
利用上述内力图与荷载、支承和联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在绘制内力图时 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另外,根据这些关系,常可不经计算直观检查 M 图的轮廓是否正确。 ①M图与荷载情况不符。 ②M图与结点性质、约束情况不符。 ③作用在结点上的各杆端弯矩及结点集中力偶不满足平衡条件。
P
2P
a
a
2P
Ph Ph
a
2Ph
Ph 2Ph
2Ph
Ph
aa
2a
h aaa
↓↓↓↓↓↓↓↓↓↓↓↓↓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3-1 单跨静定梁1 反力的求解简支梁伸臂梁悬臂梁 三个支座反力,可由三个平衡方程求解2 截面法求内力轴力(N)—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杆轴方向投影的代数 和。
以拉为正,压为负。
N+N剪力(Q)—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垂直杆轴方向投影的 代数和。
使隔离体顺时针转为正,逆时针转为负。
Q+Q弯矩(M)—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 和。
弯矩图画在杆件的受拉侧!!!截面法—将指定截面切开,取截面任一侧部 分为隔离体,利用平衡条件求得内力。
P1 A由∑X=0 得 HA 由∑MB=0 得 VAP2K由∑Y=0 得 VBBP1HA VA A K QM N步骤:先求反力,再求指定截面的内力。
隔离体与周围约束要全部截断,用相应的约束力代替。
约束力要符合约束力的性质: 链杆: 轴力受弯杆件:轴力、剪力、弯矩 只画隔离体本身所受的荷载与截断约束处的约束力。
未知力假设为正方向,已知外力按实际方向画出。
任 意 截 面{轴力=截面一侧所有轴线方向力的代数和 剪力=截面一侧所有垂直轴线方向力的代数和 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力对截面取矩的代数和例:求M、 Q、 N值。
A FP1=10kN C2m 2m FP2=5kNB解:1) 求支反力FxA FP1=10kN FP2=5kN FyBFyA∑Fx=0 ∑MA=0 ∑Fy=0FxA=-5kN ( ) FyB =5kN ( ) FyA =5kN ( )2)取隔离体,求C左截面内力左部分为隔离体 MCL LA5kN 5kNCNCLQC∑ FX = 0 ∑ FY = 0 ∑MX = 0L N C = 5 KN L Q C = 5 KN L M C = 10 KN ⋅ m3)取隔离体,求C右截面内力 右部分为隔离体 NCRMCRCRB5kNQC∑ FX = 0 ∑ FY = 04)画内力图 M图10kN⋅ mR NC = 0 R Q C = −5 KN R M C = 10 KN ⋅ m∑MX=0Q N5kN5kNAaPb lBPb lPab lPa lq AlBql 2ql 82ql 2a m lm Aa l bBm lb m lm l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 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 P 横坐标--截面的位置 A 纵坐标--内力的数值a l bPbB弯矩图—必须绘在 杆件受拉的一侧, 不须标正负号。
结构力学——3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M图(kN·m) Mk
Mmax=32.4kn·N
qx2
MK=ME+QE x- 2 =26+8×1.6- 51
62
2
=32.4kN·m
返10回
§3—2 多跨静定梁
1.多跨静定梁的概念 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用若干支座与基础
相联而组成的结构。
2.多跨静定梁的特点: (1)几何组成上: 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
M图: 通常检查刚结点处是否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a),有:
∑MC=48-192+144=0 满足这一平衡条件。
48kN·m
C
192kN·m
Q(N)图:可取刚架任何一部分为隔
离体,检查∑X=0 和 ∑Y=0 是否满足。 144kN·m (a)
静定刚架常常可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例如:1. 悬臂部分及简支梁部分,弯矩图可先绘出。
2. 充分利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直线、零值)。
3.刚结点处的力矩平衡条件。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5. 平行于杆轴的力及外力偶产生的弯矩为常数。 6. 与杆轴重合的力不产生弯矩等。
以例说明如下
返22回
E
20
20
75
45
0
例 3—7 绘制刚架的弯矩图。 解:
由刚架整体平衡条件 ∑X=0
得 FBX=5kN(←) 5kN 此时不需再求竖向反力便可
绘出弯矩图。 有:
40 30
MA=0 , MEC=0 MCE=20kN·m(外)
MCD=20kN·m(外)
MB=0
MDB=30kN·m(外)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q
M
C FPL
(m)
由∑MB=0求得 求得
M
六、静定结构受力特点
1、在几何组成方面,静定结构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 在几何组成方面, 何不变体系。在静力学方面, 何不变体系。在静力学方面,静定结构的全部反力和 内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 内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且其解答是唯一的确 定值。 定值。 2、材料及其截面形状和尺寸 由于只用静力平衡条件即可确定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 力,因此其反力和内力只与荷载以及结构的几何形状 和尺寸有关, 和尺寸有关,而与构件所用材料及其截面形状和尺寸 无关。 无关。
E
F
c、作弯矩图和剪力图 、 4kN A 4kN 18kNm 9kN 18 A B 7.5kN 10 B 10kN C 5kN C D E 6kN/m D E 21.5kN 12 5 3 M图 F 5kN 5kN F 6kN/m
10 9
12 2.5 FS图 9.5
+
5
5
例3: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
悬臂刚架
简支刚架
三铰刚架
3、刚架的内力计算 1)用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弯矩图画在受拉边; 2)用平衡关系作剪力图。剪力图可画在杆件的任意侧, 但必须标正负号; 3)用平衡关系作轴力图。轴力图可画在杆件的任意侧, 但必须标正负号; 4、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计算支反力 2)用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3)作剪力图
FNCA MCA
4kN/m
+
3.2
10kN
A
10 10 B 12 32
4kN/m
4
剪力图kN 剪力图
FNAC A
D C
10kN
+
2.4 A
《结构力学》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返19回
§3—4 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弯矩图的绘制,以后应用很广,它是本课最 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静定刚架常常可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例如:1. 悬臂部分及简支梁部分,弯矩图可先绘出。
2. 充分利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直线、零值)。
3.刚结点处的力矩平衡条件。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5. 平行于杆轴的力及外力偶产生的弯矩为常数。 6. 与杆轴重合的力不产生弯矩等。
满足投影平衡条件。
0 24kN C 0
22kN
24kN 22kN (返1b8 回)
例题 3—6 作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HA VA↑ 26.7 20 6.7
解(:1)求反力
←HB
↑VB
由(∑2Y由)=V刚0A求VH作得架=AA杆=弯整1=30H体端矩0Bk8平4=弯图N6衡↑矩.,66,以,7kV∑D3NMB0C(=kBN杆1=→0o↑为k可←N例得↑)
M图: 通常检查刚结点处是否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a),有:
∑MC=48-192+144=0 满足这一平衡条件。
48kN·m
C
192kN·m
Q(N)图:可取刚架任何一部分为隔
离体,检查∑X=0 和 ∑Y=0 是否满足。 144kN·m (a)
例如取结点C为隔离体(图b), 有: ∑X=24-24=0 ∑Y=22-22=0
dQ q(x) dx
dM Q dx
d2M dx2
q(x)
据此,得直梁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梁上情况 q=0
q=常数
q↓ q↑
P 作用处
m 铰或
作用处 自由端 (无m)
水平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单跨静定梁 1.反力
三个支座反力 整体隔离体——平衡方程求解
图(b)=(a)+(c) 【题3-4】
2.内力 截面法——求指定截面内力 截面法:
将杆件在拟求内力截面截开 ——取一侧作隔离体,
受力分析——受力图 平衡方程——求所有内力。 内力符号规定 : 轴力FN—拉(+) 剪力FS—顺时针(+) 弯矩M—任设方向
2.内力
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 规定: 杆轴为坐标轴(基线),表示截面位置
垂直杆轴坐标(竖标),表示内力数值
M图:画在杆件受拉一侧,不标+、-号 FS、FN图:(梁)正值画杆上侧,并标正负号 绘制内力图
基本方法:以x表示截面位置——截面法——内 力方程(内力-x的函数关系)——作图; 简便方法:微分关系确定内力图形状——分段、 定点、连线及区段叠加法——作内力图
[例]
q
dFS d x
q(x)
dM dx
FS
+
-
内力图形状特征
荷载: q = 0, q = c, F作用点,集中力偶M, 铰处
FS图: (FS=0)
(FS=0)
(变号)
M图:
(M极值)
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基本方法:截面法——内力方程——作图) 杆中微段平衡——微分关系:
——FS图斜率=q(x) q=c,直线——两点: 控制截面Q——连直线
【例3-3】设x,MC=MI →x
比较多跨简支梁
【例3-4】M→微分关系/平衡条件→FS→反力
FAB S
MBA
MAB l
ql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A
§3-3 静 定 平 面 刚 架
刚架——由直杆组成,具有刚结点的结构 基本型式:悬臂、简支、三铰
复杂刚架(若干个基本型式组成)
(图3-18)复杂刚架(三铰+简支组成) ——基本部分+附属部分+… ——按组成的相反次序求解:反力、内力
注:以杆轴线为坐标轴, 纵坐标有明确定义——M、FS、FN (不能画斜线,象剖面线)
q
(M)
-
(FS)
+
3.内力与外力间的微分关系及内力图形状判断
dFS dx
q(x)
dM dx
FS
dFN
dx
p(x)
Y 0 M 0 X 0
正值: 坐标系x-y 荷载向下 M-下拉 FS-顺时针
几何意义:图形斜率~力(荷载连续分布)
3.内力分析步骤 未知反力数 = 独立平衡方程数 计算——按几何组成的相反次序求解 (避免解联立方程) 反力、内力计算,内力图绘制——同单跨梁
4. 多跨静定梁基本组成形式 a. 基本-附属部分——交互排列 b. 基本-附属部分——依次排列
【例3-4】层叠关系——按组成相反次序求解
BCABCFMFS
(2)区段叠加法作M 简支梁(如图) 叠加原理 叠加法——
杆端弯矩图 叠加上简支梁上 对应(q或F)的 标准M0图。 叠加—— 指纵坐标叠加, 而不是图形简单拼合
任意直杆段——适用 叠加法作M图
(1)求控制截面值 外力不连续点
(F,M作用点, q的起点,终点等)
(考虑全部荷载) (2)分段画弯矩图
——M图斜率=FS q=0→FS=c, M图直线: 控制截面M——连直线 q=c,M图曲线 ——三点确定 ——区段叠加法
4.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直杆段弯矩图――分段叠加法,简化绘制工作 (1) 两个标准M0图
(a)简支梁作用均布荷载q (b)简支梁作用(a-b/中点)集中力F *(c)简支梁作用(中点)集中力偶m *(d)悬臂梁-q *(e)悬臂梁-F
2.M图特点: 铰处
——M=0 无荷载
——M为直线 刚结点
——M平衡 外力与杆叠合
——M=0 外力与杆平行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静定结构——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确定(反力、内力)
静力分析:基本方法——截面法: 截面-隔离体、画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
应用: 内力分析:杆(单元)→杆系(结构) 联系:几何构造分析——结构静力分析 ——简化静力分析 受力特点:受力性能——结构的合理型式
(梁下侧受拉为“+” ——工程习惯)
隔离体受力图 a.全部联系(约束)要截断,以相应的约束力代替 b.全部所受的力要画全(荷载、约束力) c.未知力按正方向假设,
已知力按实际方向画(包括前面步骤求出的力) ——未知力结果符号即未知力符号(正,负) ——M的方向确定杆件的受拉面 【例】简支外伸梁 【解】1.反力
M FS、FN:投影方向 3.内力图 4.斜长分布→水平分布
§3—2 多跨静定梁
1. 几何组成 基本部分——独立地维持其几何不变的部分 附属部分——依靠基本部分才能维持其几何不变
的部分
层叠图——层次关系
2.受力分析——特点 基本部分——荷载作用其上,附属部分不受力 附属部分——荷载作用其上,基本部分受力
【例3-1】 1.反力
2.控制截面 C-A-(D)-EF-GL-GR-B
3.FS-连线
4.M-连线 直线 曲线
(极值)
滚小球作FS图 力推小球同向走,力尽小球平行走 集中力偶中间铰,方向不变无影响 反推小球回到零,上正下负剪力图
斜梁
基本方法
——截面法 斜杆内力
——FS、FN随截面方向倾斜 1.支座反力 2.内力:
求解步骤:
(1)支反力 (2)分段叠加法—M (3)M → FS → FN 内力图:
M —— 画受拉面 FS 、FN ——标+、-号 杆端内力表示:(区分同一结点的不同杆端)
MAB(FSAB,FNAB) 【例3-5】
【例3-5】 1.简支 -反力 2.M图 3.FS图 4.FN图 5.校核
【例3-6】
控制截面间无荷载 ——连直线
控制截面间有荷载(q、F) ——连虚线, ——再叠加标准M0图
5.绘制内力图的一般步骤 (1)求反力(悬臂梁可不求) (2)分段
——外力不连续点:q端点,F、M作用点 (3)定点
——求控制截面内力值(全部荷载) (4)连线
——按微分关系 连直线 曲线:连虚线,叠加简支梁M0图
1、反力*
2、M图
3、FS图 AD、BE
*DC、CE:
-M→FS 4、FN图
AD、BE
DC、EC
(结点)
【例3-7】组成分析——基本、附属部分 按组成相反次序,分别按基本形式计算
§3-4 快速绘制 M 图
作M图——本课程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方法: 1.标准单跨梁:悬臂、简支
(图3-10:EF、BC;图3-11:A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