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共51页

合集下载

蜱螨

蜱螨
诊断
挤压涂片法 透明胶纸法
五.防治
常用治疗药物有:10~20﹪硫磺软膏,10﹪
苯甲酸苄酯等。用药前热水洗净患处。治疗 后观察一周,如无新皮损,可视愈痊。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四 勤”,避免接触患者及其用具。
生活史 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等期。幼虫有 足3对,若虫与成虫则有4对。若虫与成虫形态很相似,但 生殖器官未成熟。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有1~3个或更多若 虫期。成熟雌虫可产卵、产幼虫,有的可产若虫,有些种 类可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蜱 tick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 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 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
疥螨 itch mite
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引起疥疮。又叫“疥癣”或“干 疮”。
一、形态
生活史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 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一般是 雄虫和雌性后若虫夜晚在皮肤表面交配,然后雌性后若虫钻 入皮肤蜕皮为雌虫。并以其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 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 过程:卵→幼虫→若虫(2期)→成虫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之处,常见于指间、腕屈 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房下等处;在 儿童则全身皮肤均可被侵犯。
三、致病
对其致病性一直有争论。近年的研究表明本虫为条件致病螨。 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主要是:额、鼻、鼻沟、头皮、颏 部、颧部和外耳道等处。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和取食皮 脂腺分泌物,也以皮脂、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食。 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患者感染率和感染度明 显高于常人。

中国蜱虫种类

中国蜱虫种类

中国蜱虫种类
摘要:
1.蜱虫的概述
2.蜱虫的分类
3.蜱虫的传播与危害
4.蜱虫的防治方法
正文:
一、蜱虫的概述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

蜱虫的体型较小,通常只有火柴棒头大小,但吸血后体型会明显增大。

蜱虫的背部有硬质的盾板,根据这一特征,蜱虫可分为硬蜱和软蜱两大类。

二、蜱虫的分类
1.硬蜱科:硬蜱科蜱虫背部有硬质的盾板,通称为硬蜱。

全世界已发现的硬蜱科蜱虫约700 多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蜱虫约100 种。

2.软蜱科:软蜱科蜱虫背部没有盾板,通称为软蜱。

全世界已发现的软蜱科蜱虫约150 种,我国已记录的软蜱科蜱虫约10 种。

三、蜱虫的传播与危害
蜱虫寄生于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部分种类也可侵袭人体。

蜱虫吸血习性,其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蜱虫传播各种病原体,如森林脑炎、Q 热、莱姆病等。

四、蜱虫的防治方法
1.环境防治:清除蜱虫的孳生地,如草丛、树林等。

对家畜舍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通风干燥。

2.生物防治:利用蜱虫的天敌,如鸟类、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对蜱虫进行喷洒或涂抹,以杀灭蜱虫。

4.个人防护:在蜱虫活动季节,尽量避免进入蜱虫孳生地。

蜱虫简介及预防小知识

蜱虫简介及预防小知识

陈敏提醒,一旦居民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直接拔,因为蜱虫头部扎进人的肉体,一旦直接拨,很容易导致蜱虫头部断在肉内,导致有病毒或细菌的蜱虫传染到人体内部。而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燃烧的烟头或其他发烫物放在蜱虫叮咬的地方,经过烟头和其他发热物的烧烫,整个蜱虫就会自动掉落,这样可以彻底消除携带病毒或细菌的蜱虫传染。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控制媒介传播与宿土动物(即蜱、鼠、宠物等)和妥善管理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应急处理措施:
这是一种很普通的虫子,真正携带病毒和细菌的蜱虫非常少,无需恐慌
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已发现的蜱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它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
发现蜱虫可别用手碰,正确办法:先用酒精涂,再用镊子取出
省疾控中心建议: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共53页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共53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蜱螨类有关知Biblioteka 介绍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病虫害防治4(蜱螨目螨类害虫)

病虫害防治4(蜱螨目螨类害虫)

病虫害防治4(蜱螨目螨类害虫)茶橙瘿螨形态特征:成螨体形小,长约0.15毫米,橙红色,前段体稍宽,由前向后渐细,呈圆锥形或胡萝卜形,体前段有2对足,伸向头部前方,腹背平滑,后体段有许多环纹,背面约有30环,尾端有1对尾毛。

卵为球形,乳白色,水珠状。

幼蛹初孵化时乳白色,后变橙黄色;足2对,形状与成蜗相似,但腹部环纹不明显。

发生规律:全年发生代数随区域不同而异,长江流域茶区1年发生20代,世代重叠,虫态混杂,以成螨在叶背越冬。

翌年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成蛹由叶背转向叶面为害。

成螨有陆续孕卵及分次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叶背,成螨趋嫩性极强,多为害新梢一芽二、三叶,占总螨口的70%以上。

全年有两次明显的为害高峰朔,第一次在5月中旬~6月下旬(广西桂林为5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10月高温干旱季节,对夏茶和秋茶影响极大。

茶叶瘿螨形态特征:体长约0.2毫米,紫黑色,腹部近圆柱形,由前向后稍细,腹背部有环纹,背面约60环,背部有5条白色纵列的絮状物,体两侧各有排成一列的刚毛4根,腹部末端有刚毛l对,向后伸出,足2对。

卵黄白色,圆形,半透明,散生于叶表上;若螨体黄褐色,近菱形,长0.05~0.10毫米,”有白色蜡状物,若虫与成虫相似。

发生规律:每年均有发生,以成虫、若虫在叶部越冬,1年发生10多代,且世代重叠,7~10月为盛发期;成螨常栖息于叶面并产卵于叶面。

高温干旱、荫蔽的茶园、苗圃苗木和叶片平展、隆起度大的大叶种易受为害。

防治方法:干旱季节及时抗旱,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过于荫蔽的茶园要适当剪除荫枝,盛发期及时清除落叶,苗圃苗木以防为主,应在5月上旬喷药预防。

如移栽时发现苗木有螨类为害,则应先喷一次药,几天后再起苗调运。

秋、冬季进行轻修剪,并,将剪下的枝叶埋入土中,降低虫口越冬基数;用生物性无公害农药防治,在虫口高峰期前喷天力II号1000倍稀释液、1.8%的爱福丁(新型抗生素)2000~3000倍稀释液。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

蜱虫病危害及防治知识一、蜱虫简介中文学名:蜱虫别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二、分布情况在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均有发现。

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

全沟硬蜱: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

草原革蜱: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等地区.亚东璃眼蜱:分布于吉林、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区。

乳突钝缘蜱:分布于新疆、山西。

三、蜱的生存环境蜱虫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

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

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

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

由于硬蜱在环境中生活,其活跃程度收到气候的影响,一般都是在春天气温回暖之后开始出现。

其生活阶段分为:幼蜱-若蜱-成蜱-卵。

卵在地面或乱石中,卵期随蜱的种类和外界气温而定,一般在2-3周或一个月以上孵出幼蜱。

幼虫爬到草(或其他植物)的尖端,前足高举等待宿主(动物)经过,然后爬到动物身体上,幼虫开始吸血并生长发育。

有的蜱虫在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身上完成,叫一宿主蜱,也有两个和三个宿主的,分别叫二宿主蜱、三宿主蜱。

成虫交配后死亡,雌蜱吸饱血后从宿主身上落到地上,爬到阴暗潮湿处产卵。

一直蜱虫能产几千至一万个以上的卵!雌蜱产完卵后萎缩死亡。

户外出行需注意 蜱虫(草爬子)详解与预防 常识

户外出行需注意 蜱虫(草爬子)详解与预防  常识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省、省、省、省、等多省及地区都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

据介绍,在今年所报告的病例中,以老年人居多,40岁以上病例约占报告病例的90%,农民占90%。

经常在户外行走的们,一不小心将成这个害虫的高危人群,什么是蜱虫?如何预防被其所伤,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一一道来。

蜱虫(草爬子)祥解与预防“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形态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

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

1.硬蜱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WENGER威戈EvoWood 17 十三功能瑞士刀/?product-1684.htmlWENGER威戈 EvoWood 17 十三功能瑞士刀,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

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螯肢1对,是重要的刺割器。

口下板1块,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

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

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

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

2.软蜱颚体在躯体腹面,从背面看不见。

颚基背面无孔区。

躯体背面无盾板。

蜱生活史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期。

幼虫和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幼虫只有3对足,若虫无生殖孔。

从卵到成蜱的时间,因蜱的种类、血食情况、温度和湿度而不同,一般为几个月至1~3年. 每年一进入雨季,它便开始频繁活动,尤其在小兴安岭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两个林带,气候适宜,雨量适中,是非常适合草爬子的生长。

蜱螨昆虫病学培训课件

蜱螨昆虫病学培训课件

蜱螨昆虫病学
5
一、蜱病
一 )硬蜱的形态构造
1 外部形态
卵园形,背腹扁平,头、胸、腹完全愈合,
呈黄色或褐色。 假头
躯体
• (1)假头 须肢1对 第二、三节长 (2)躯体
背面 雄蜱有一几丁质盾板遮盖整个背面;
雌蜱盾板只盖前面部分。
蜱螨昆虫病学
6
二 发育 不完全变态:卵→幼蜱→若蜱→成蜱 根据硬蜱各发育阶段吸血是否更换宿主,可分为三 1 一宿主蜱:蜱在一个宿主体上完成幼蜱至成蜱的发 育,成蜱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地产卵。如:微小牛
2)用白纸垫于犬腹下,梳毛时可 衬见跳蚤
蜱螨昆虫病学
21
6、治疗
虱子病:1)1%的敌百虫药浴或局部涂擦;
2)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皮下注射。 3)0.5%的西维丹涂擦患。
跳蚤病: 1)可以用杀毒剂,但要其毒性 2)氨基甲酸酯和阿、伊维菌素等治疗 3)痒时可以用拨尼松或伯尔敏治疗。
蜱螨昆虫病学
22
7、预防
虱子病:1)保持犬舍卫生
2)定期消毒和驱虫。
跳蚤病: 1)定期消毒和驱虫,保持犬舍卫生 2)环境中喷洒消毒剂 常给动物洗澡
蜱螨昆虫病学
23
蜱螨昆虫病学
4
传播方式:
(1)机械性传播:昆虫本身是病原发育、传播所不必 需的,仅在其体表暂时存活。如虻传播伊氏锥虫。
(2)生物性传播:病原进入昆虫体内,并要在其体内 进行发育、繁殖才能达到感染阶段。病原对昆虫要 求严格。
(3)遗传性传播(经卵传递):病原进入昆虫体内的 生殖器官中,并进入卵内,待虫卵孵出幼虫时,又 传给其它动物。如:微小牛蜱传播双芽巴贝斯虫, 可传7代。
①分布
②感染途径
③流行季节 冬季及初春 喜阴暗、潮湿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科普知识
蜱虫,这家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玩意儿啊!说它小,可别小瞧了它,它的本事可大着呢!
蜱虫就像个隐藏在草丛里的小刺客,悄悄地潜伏着,等待着猎物的靠近。

你想想,当你开开心心地在草地里玩耍、在树林里漫步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一只蜱虫盯上了你。

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你身上,找个舒服的地方就开始“安居乐业”了。

蜱虫的生活方式还挺特别的。

它靠吸食血液为生,就像个小小的吸血鬼。

而且一旦它叮上你,就不那么容易被甩掉啦!这是不是很让人头疼呢?你说它怎么就这么难缠呢!
不过,大家也别太害怕。

了解了蜱虫的习性,我们就能更好地防范它呀。

比如,去野外的时候,尽量穿长袖长裤,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蜱虫无从下口。

还有啊,回来后要仔细检查身上有没有这个小家伙的踪迹。

如果发现了,可不能直接用手去拔,那可能会让它的口器残留在皮肤里,引发感染呢,那可就麻烦大啦!
要我说,我们对待蜱虫就得像对待一个狡猾的敌人,时刻保持警惕。

它虽然不起眼,但危害可不小。

被它叮咬后,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大家想想,如果不重视蜱虫这个问题,那后果会有多严重呢?难道我们要任由这些小虫子在我们身上肆虐吗?当然不行!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和蜱虫斗智斗勇。

总之,蜱虫虽小,却不容小觑。

我们要了解它,防范它,不能让它轻易地伤害我们。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蜱虫的威胁吧!。

蜱螨学

蜱螨学

第六章蜱螨学蜱(Ticks)和螨(Mites)是蛛形纲(Arachnida)中能够致病并传播疾病的一类节肢动物。

分类上属蛛形纲(Archnida),蜱螨目(Acarian),是一群体形微小的节肢动物。

躯体呈椭圆形或圆形,分头胸和腹两部,或者头、胸、腹融合;假头突出在躯体前或位于躯体前端腹面;以气门或书肺呼吸。

蜱螨类的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可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兽医蜱螨研究的内容是寄生在动物体表或表皮内的蜱类或螨类所引起疾病,同时也研究作为疾病传播者的蜱螨与它们所传播的虫媒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一般形态结构一、硬蜱硬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

雌、雄蜱均能吸血,大多数寄生于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虫类,个别寄生于两栖类。

(一)外部形态硬蜱呈红褐色,背腹扁平,躯体呈卵圆形,背面有几丁质的盾板,眼一对或缺。

气门板一对,发达,位于足基节Ⅳ后外侧,性的二态性明显。

虫体芝麻至米粒大,雌虫吸饱血后可膨胀达蓖麻籽大。

硬蜱头、胸、腹融合在一起,不可分辨,仅按其外部器官的功能与位置区分为假头(capitulum)与躯体(idiosoma)两部分。

假头位于躯体前端,由1个假头基(basis capituli),和口器(mouthpart)组成,口器由1对须肢(palp),1对螯肢(chelicera)和1个口下板(hypostome)组成。

假头基呈矩形、六角形、三角形或梯形。

雌蜱假头基背面有一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假头基背面外缘和后缘的交接处可因蜱种不同而有发达程度不同的基突,假头基腹面前部侧缘有1对耳状突。

须肢位于假头基前方两侧,左右成对,长短与形状因属或种的不同而异,分4节,第1节较短小,第2、3节较长,外侧缘直或凸出,第4节短小,嵌在第3节腹面的前端,其端部具感毛称须肢器(palpal organ)。

须肢在吸血时起固定和支撑蜱体作用。

螯肢位于须肢之间,可从背面看到,螯肢分为螯杆和螯趾,螯杆包在螯鞘内,螯趾分为内侧的动趾和外侧的定趾,为切割宿主皮肤之用。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共53页文档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共53页文档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蜱虫解析

蜱虫解析

叮咬症状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体表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蜱是许多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等。有的蛰伏在草丛和植物上,或寄宿于动物的皮毛间。不吸血时,如干瘪的绿豆般大小,也有极小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如饱满的黄豆般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一般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种群分布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蜱侵入人体后吸取血液,吸血时间的长短和蜱的种类有关,有的蜱可在体表停留1至数日,开始叮咬时不觉疼痛,叮咬后24~48h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仅有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这个跟在网上大家转载的图片上的皮疹一样),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软蜱刺伤后它虽然侵犯叮咬人的时间短,但毒性强,有时能引起组织的坏死。某些蜱在叮咬人的同时可将有毒素的唾液注入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表现为上行性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枢受侵而死亡,特别多见于儿童,还有不少蜱可引起“蜱咬热”,在蜱吸血后1~2d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蜱螨学ppt课件

蜱螨学ppt课件
6
蜱亚目
已知约800种。
其中硬蜱科的种类约700种,软蜱
科约100种,纳蜱科仅1种。 我国蜱类已记载有110余种,其中 硬蜱104种,软蜱科有6种。
7
一、 硬
硬蜱科 Ixodidae 硬蜱属 Ixodes 血蜱属(盲蜱属) Haemaphysalis 革蜱属(矩头蜱属) Dermacentor 璃眼蜱属 Hyalomma 扇头蜱属 Rhipicephalus 牛蜱属(方头蜱属) Boophilus 花蜱属 Amblyomma 盲花蜱属 Aponomma 异扁蜱属 Anomalohimalaya
20
21
22
硬 蜱 科 六 属 主 要 特 点
23
硬蜱生活史
虫卵
几天~1个月 适温、湿
幼蜱
2~7天 蜕皮
若蜱
9~30天 蜕皮
成蜱
4~8天 落地
成蜱
需时1~12个月或1~2年
繁殖:一生只产卵一次,数千至数万个 寿命:数月-数十个月 寻找宿主吸血:多在白天 发育阶段:三次吸血二次蜕皮,一个若虫期
15
16
躯体:由盾板(区分雌雄)、腹板、气门板、足、 缘跺、眼、生殖孔、肛门等组成
17
18
足有6节; 腹板有7块; 气门板1对。
19
(二)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口孔 →咽→食道→中肠→后肠→直肠→肛门。马氏管 及唾液腺。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虫:卵巢→输卵管→子 宫→阴道→雌性生殖孔;简氏腺。雄虫:睾丸→ 输精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副性腺。 呼吸系统:由沿躯体侧部分布的气管构成,经气 门与外界相通,进行气体交换和调节体内的水分 平衡。 神经系统:蜱类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感毛,眼, 哈氏器和须肢器等。 循环系统:具心脏和血淋巴循环系统。

蜱分类简述

蜱分类简述

常见重要及容易混淆蜱种的鉴别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粒形硬蜱 锐跗硬蜱 长角血蜱 龟形花蜱 金泽革蜱 镰形扇头蜱
中华硬蜱
• 肛沟在肛门之前, 盾板无眼,足黑色, 基节无半透明膜。 基节1具一细长内距, 同全沟硬蜱类似, 但其耳状突较短, 圆钝;足Ⅰ基节内 距稍短,末端略超 过基节2前缘
卵形硬蜱
• 肛沟在肛门之 前,盾板无眼, 足基节1-4无外 距,基节1、2 后部有半透明 附膜,
单宿主蜱:微小牛蜱 二宿主蜱:囊形扇头蜱 三宿主蜱:草原革蜱、 森林革蜱、金泽革蜱等
浙江省已发现的蜱种: 浙江省已发现的蜱种:
• • • • •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长角血蜱 龟形花蜱 镰形扇头蜱 1973 1899 1901 1844 1897 粒形硬蜱 青羊血蜱 金泽革蜱 伪盾盲花蜱 微小牛蜱 1897 1970 1897 1935 1887
• (4)口下板(hypostome):从背面定位 ,它在螫肢的下方,沿假头基腹侧,由其 前缘正中向前直伸而出。
2.躯体 指蝉体连接在假头基后缘的椭圆形或呈束状的扁 平体部分。 • (1)背面(dorsum):硬蝉科雄坤的整个背面,几乎全 部为几了质坚厚的盾板(scutum)覆盖着,而在雌蝉以及 若蜱和幼蜱仅背面前部覆盖几丁质盾板。珐琅样花斑、肩 突、眼、刻点、颈沟、缘垛 等 • (2)腹面(venter):腹面正中,通常在足基节II~IV的 水平位上有一横开口的生殖孔(genital opening),有的 种类,沿雌蜱的生殖孔两边,有由两叶构成的翼状突,两 叶底部相联,有如 V形;生殖孔表面有的为淡色膜质所掩 覆,此即生殖帷(genital apron,operculum)。生殖沟 、气门斑、气门、生殖前板、肛侧板、肛下板 等 •
距稍短末端略超过基节2前缘肛沟在肛门之前盾板无眼足基节14无外肛沟在肛门之前盾板无眼基节14外距明显基节12后部具半透明膜肛沟在肛门之后盾板无眼须肢1内距明显长于基节2

蜱类详细介绍

蜱类详细介绍

第三步:假头基形状
观察假头基形状。如假头基呈六角 形(扇形)且有缘垛则为扇头蜱属。
第四步:须肢
观察须肢的长短与形状。如须肢宽短, 第二节外缘显著地向外突出形成角突; 且无眼则为血蜱属。如须肢不呈上述 形状则继续观察。
第五步:盾板
观察盾板是单色还是有花纹、长宽比例以 及最宽的位置所在
第六步:基节及距
7. 盲花蜱识别要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肛后沟 须肢长2倍于宽 具珐琅斑或纹饰 具缘垛 假头基方形
8. 扇头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大半无花斑,有 眼,有缘垛。须肢短。假头基 呈六角形。第1基节分叉。气 门板呈长逗点状。雄蜱腹面有 肛侧板,也常有副肛侧板。
常见种类
龟形花蜱
中华硬蜱
卵形硬蜱
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Boophilus microplus)。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 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 detritum)。③三宿主蜱:幼虫、 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 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 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通常软蜱都属多 宿主蜱。
第七步:肛板副肛板
观察肛板、副肛板的形状及位置
1.硬蜱属识别要点
肛前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无缘垛。气门 板呈圆或卵圆形。须肢 和假头基的形状不一。 雄蜱腹面有生殖前板1 ,中央板1,肛板1,侧 板2 ,肛侧板2。通常为 三宿主蜱。
2.血蜱属识别要点

肛后沟,盾板无花斑, 无眼,有缘垛。须肢短 ,第二节外展,超出假 头基之外。假头基呈矩 形。第1转节背面有刺。 气门板在雄蜱呈圆形或 豆点形,雌性圆或卵圆 形。雄蜱腹面无几丁质 板。属于三寄主蜱。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

蜱螨类有关知识介绍

03
6~8时。这一活动曲线也反映出该地昼夜小气候的特
04
点,早晨过于高湿低温,不适宜于该蜱活动,正午又
05
高温低湿,活动也受一定影响。草原革蜱整个白天均
06
见活动,但中午气温升高时最为活跃。亚东璃眼蜱也
07
是全日活动型,在夏日炎热干燥的气候,为了寻找寄
08
主动物,长时间地活动在荒漠上。软蜱的活动一般都
图9 亚洲璃眼蜱的幼期
若虫
幼虫
(二)软蜱
游离蜱的采集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同时
1
也要根据不同蜱种的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采集方法。如全沟
2
硬蜱一般栖息在针阔混交林景观的草地,可用人工拖旗法。即
3
用白布或白绒布作成100X60厘米的一面布旗,窄端插入旗杆,
4
在草地上拖动前行;如遇灌木丛,则手持旗杆在灌木丛上摆动
图3 三寄主型蜱类生活史示意图
硬蜱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种类多在春季活
动,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等;也有些种类在夏季
才出现成蜱,如残缘璃眼蜱。硬蜱的地理分布与生态
环境有密切关系。全沟硬蜱适应于低温高湿的生态条
件,因此在温带的林区最适于它们生存。草原革蜱是
典型的草原种类,适于生活在干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带。
气门
跗节IV
足基节
假头背面
假头腹面
图12 草原硬蜱的雄性 腹面 背面
图13 草原硬蜱的雌性
跗节IV
跗节 I
气门板
腹面
假头及盾板
图14 嗜群血蜱的雄性
假头腹面
腹面
背面
图14 嗜群血蜱
雄跗节 I
雌跗节IV
雄气门板
雌气门板

蜱虫小知识

蜱虫小知识

蜱虫小知识蜱虫简介蜱虫是一种棕色的小虫,身体扁平,长卵圆形,芝麻粒到黄豆大小,依靠吸附在动物或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生活。

蜱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农村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而在城市中较少发现。

我国的蜱虫种类约有110多种,全国各地的蜱虫种类存在差异,广东地区以粒形硬蜱、盾刺血蜱为主,河南等地发现的蜱虫为全沟硬蜱。

蜱虫一年中除冬季外都可发生,多栖息于山林,农田,公园绿地等植被丰富的环境,主要在白天活动,喜爱停息在草尖、灌木上,一旦有人或动物经过,便趁机攀爬而上,寻找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较薄的部位叮咬。

蜱虫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其吸血叮咬可能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Q 热等疾病。

近年来我国河南、山东等省报告的多起蜱虫叮咬致死病例,就是由蜱虫传播病原体导致“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引起的。

深圳市曾有报道南山、盐田等地少数居民被蜱虫咬伤,但是未出现蜱传病例。

防制蜱虫1、去野外游玩的时候,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市售驱蚊液,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并时常检查有无蜱虫附着在身体上。

2、城市蜱虫主要由宠物由野外携带回室内,再转移到人身上的,保证宠物皮毛清洁,少带去可能出现蜱虫的草地等环境,对预防蜱虫叮咬特别重要。

3、一旦发现有蜱虫钻入皮肤,切不可直接去摘除,因为这样很可能把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里造成感染。

4、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

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慢慢的烤蜱虫的身体(不要烤死蜱虫),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

5、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 防制知识 宣传 要点

蜱防制知识宣传要点一、蜱的特点蜱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及软蜱科。

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

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虫、若虫有8条腿,幼虫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

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二、蜱的分布国内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区蜱种类不同。

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

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如全沟硬蜱主要见于北方森林地区、长角血蜱多见于丘陵地区、草原革蜱多见于草坪和草原牧场,而二棘血蜱主要见于南方丘陵、山区等。

三、蜱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

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四、个人防护(一)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蜱虫是一种很小的节肢动物,也叫作蜱螨,主要生活在森林、草丛和灌木丛中。

它们是寄生虫,主要以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宿主,还有少数种类寄生在人类身上。

蜱虫会利用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食,因此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

一、蜱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蜱虫体型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长,形状像梨子或椭圆形,颜色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蜱虫一般都在植物的叶子或树枝上等待宿主。

一旦宿主经过,蜱虫会爬上宿主身体,寻找适合吸血的位置,然后用它们的口器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并开始吸血。

蜱虫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使宿主不易感觉到疼痛,从而更长时间地吸取血液。

二、蜱虫的传播疾病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1. 腱膜炎:主要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病症包括关节痛、发热、疲劳等,严重者可能导致骨髓炎等并发症。

2. 莱姆病:是由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症包括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

3. 俄罗斯春夏型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感染病,病症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腹泻等,严重者可以导致脑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4. 重症热带斑疹热:是一种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出血性热带病变和多器官衰竭等。

三、如何预防蜱虫感染1. 减少前往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的频率,特别是在蜱虫活动旺季。

2. 防蜱服:包括长袖长裤、袜子、帽子等防蜱面料。

此外,可使用一些含有蜱虫驱除剂的防蜱喷雾剂或防蜱霜来预防蜱虫叮咬。

3. 检查身体:进行全身检查以确保身体没有蜱虫叮咬,尤其是在皮肤较细嫩的地方,如腋窝、腰部、耳后等区域。

4. 防蜱灵:这是一种杀虫剂,可以喷洒到衣服、行李、床上等物品上,用来防止蜱虫繁殖。

总之,预防蜱虫感染需要我们注意环境和自身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蜱虫叮咬有助于避免疾病传播。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蜱虫防护的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