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G 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及原理三、实验结果二、操作步骤 四、讨论分析一、 实验目的及原理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培养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G带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G 带分裂相。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 ,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
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
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有许多显示G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处理,然后用Giemsa 染色。
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特定的组成部分。
通过胰酶处理使G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
由此可见在G带区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蛋白。
关于显带机理有多种论点,总的来说,还不能完全解释显带的机理问题。
二、操作步骤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1、采血2、培养RPMI1640培养液,37℃ 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
100毫升生理盐水中。高压灭菌,冰箱保存备用。
3 、 KCl : 0.075M , 0.559 克氯化钾溶于 100 毫升双蒸水中。
4 、秋水仙素: 10 微克 / 毫升,作为有丝分裂的阻止剂,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称 10
毫克秋水仙素溶于100毫升生理盐水中,配成100微克/毫升的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以及G带的带型
特征和识别技巧,初步学会识别G带染色体。 二、实验原理 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 像就称之为该细胞的核型(karyotype)。核型分析有多种方法, 如G带,R带、C带等。将染色体标本用显带方法处理后, 再用Giemsa染色,这类技术就称为G分带,通过显微摄影,
10、再固定,加入5mL固定液(甲醇:冰醋酸=1:3),室温固定
10-15分钟
11、再离心 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12、再固定 加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1:1)5mL,打匀, 固定 10-15分钟。 13、制片
固定后,1000转/分离心留下0.2ml沉淀物,吸取细胞悬液滴
在已用冰水浸泡的洁净载玻片上,立即用嘴吹散,在洒精灯焰上 通过几次,使细胞平铺于载玻片上,空气干燥(air drying)。
体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
(ISCN)排列编号。粘贴时短 臂向上,长臂向下。 3.在分析结果中,写出该 细胞的核型式,注明性染色体。
PHA、灭活小牛血清和双抗。
3 、接种的血样愈新鲜愈好,最好在 24 小时内培养。如果
不能立刻培养,应置于4℃冰箱,保存时间过久会影响细胞活力。
4、温度和培养液的酸碱度十分重要。人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 培养最适温度为37℃0.5℃,温度过高过低都将影响细胞的生长, 但细胞对低温比对高温耐受力强;若是中途停电,可相应延长培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作者:邱惠国林晖侯喜琴赵军宋秀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7期【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染色体G显带;影响因素;补救措施uo, LIN Hui, ,et al.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3,China【Abstract】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Key words】; Factors; Remedial measures作者单位: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通讯作者:邱惠国:qhg20042007@染色体G显带是研究细胞遗传学的基础,被广泛地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染色体病的确诊。
整个制片过程繁琐,经历时间较长,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不当,均可影响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最终效果。
经过3500多份标本的制备,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
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
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
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
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
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
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其原理共46页文档
50.4
6.9
55.4
44.6
7.0
61.1
38.9
7.1
66.6
33.4
7.2
72.0
28.0
7.3
76.8
23.2
7.4
80.8
19.2
7.5
84.1
15.9
7.6
87.0
13.0
7.7
89.4
10.6
7.8
91.5
8.5
7.9
93.2
6.8
8.0
94.7
5.3
8.1
95.8
4.2
8.2
97.0
DNA核苷酸的组成
实验原理(6)
非显带的标本上虽然可以根据染色体的 形态识别1,2,3,16,17和18号,有时还 可以识别Y染色体,但却不能有把握地鉴别其 他大多数染色体。自1970年Caspersson等首 次报道用喹吖因对人体染色体进行染色可在 各号染色体上显现出宽窄和位置不同带纹以 来,细胞遗传学工作者以不同的染色方法为 基础,提出了各种显带方法的名称。
实验原理 (5)
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 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 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 不易着色。显带方法的分子学 基础涉及核苷酸碱基组成、相 关蛋白和基因组功能结构。一 般而言,吉姆萨阳性显带(G 深带,R浅带)富含AT,复制 较迟,基因较少;吉姆萨阴性 显带(G浅带,R深带)富含 GC,复制较早,基因较多; 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 搞清。
实验原理 (3)
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 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 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 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 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分带及姐妹染色单体色差分析解读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分带及姐妹染色单体色差分析王伊丹(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与应用基地班广州510275)[摘要]染色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结构,在人类染色体研究中外周血是制备染色体标本的重要材料之一而只有获得染色体标本才能进行核型分析。
G带染色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形成了染色体蛋白质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染色体研究的进展,姐妹染色单体应用单体区分染色法(sister chromatid differential staining, SCD)进行染色研究并统计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SCE可以作为哺乳动物突变形成的指标,本实验中30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平均值为1.57。
[关键词]染色体;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G带染色技术;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染色法染色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见结构,是基因的载体。
在人类染色体研究中外周血是制备染色体标本的重要材料之一。
染色体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组成。
DNA链上有A-T丰富区及C-G丰富区,用Giemsa染色,A-T较C-G更易染色。
G带染色法是用Giemsa染色,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染色体分带技术之一,染色体标本放到37℃胰酶中是G带显示的一种预处理方式,它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质特定的成分,从而经Giemsa染色后获得良好一致的分带类型[1]。
在DNA复制的过程中,核苷类似物5-溴脱氧尿嘧啶(BrdU)可以代替胸腺嘧啶核苷(T)掺入到新复制的DNA链中,哺乳动物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次分裂后出现双股均含BrdU的DNA,由于双股均含BrdU的DNA分子构型有变化,Giemsa染液染色时就可清楚看到双股都含BrdU的DNA链所组成的单体着色浅,而仅一条链含BrdU的单体着色深。
同时统计30个细胞的SCE的数值。
目前SCE被列为检测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一。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_ _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组别:___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原理1.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
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
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在遗传病的诊断等方面广泛应用。
2.G带标本标本制备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预处理,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特定的疏水蛋白然后用Giemsa染色。
A-T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Giemsa染料是由天青和伊红分子,染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天青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它们结合一个伊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有助于染料沉淀物积累的疏水环境。
二、实验步骤1. 采血、接种2. 细胞培养(lymphocytes culture)RPMI1640培养液(含PHA),37℃±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 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4. 离心(centrifugation)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并用吸管打匀。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
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G显带核型分析报告概述核型分析是指通过对细胞的染色体观察,了解它们的数量、形态,从而判断个体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本文将介绍人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G显带染色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材料与方法标本制备:1.通过体内生长的细胞系培养得到细胞,并将它们发送至染色体形态捕获系统实验室。
2.将收到的细胞进行样品准备。
先加入均浆剂净水,并初次混合。
待与细胞量相等的5%高马尔谷酸(Na2HPO4)特性缓冲液和1%偏硫酸,最后混合。
3.轻轻转动管子,并且离开它说较长时间,使得细胞得以与溶液完全变淡。
4.通过四氯化碳进行固定,直至样品中的细胞结构都没有被损坏。
5.利用各种化学剂处理样本,以预处理出更好的结构。
G显带染色:1.将钟室内的标本压片,使细胞的核形成按制定的标准排序,并在有机玻璃片底部粘贴。
2.加入如下染料:a. Giemsa液:Giemsa指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波尔多区Giemsa教授。
G显带染色技术将溶液中的Giemsa染色质直到他们的总量到达6倍于DNA总量。
Giemsa染料在滴定时间内还要使染色质呈现某些将染色质透过玻片清楚可见的颜色。
b. Sorenson’s Buffer:Sørensen’s缓冲液是一种被设计为模仿人类体液的缓冲液。
在G显带染色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是将不同颜色的细胞内组成分离出来,使得它们不会在一幅核型图像中混杂在一起。
3. 在加入染料后将玻璃片封起来,等待颜料与核相结合。
4. 将镜头放置在显微镜底座中,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
分析: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能见度很好的显微镜,能够让细胞结构非常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标本图像。
我们首先计算出图像中每个单独的染色体的数目以及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在一张图像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每个单独的染色体,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来确定它们在细胞核中的位置。
结果我们的细胞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这个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46个。
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作
1.纺锤体抑制剂
故秋水仙素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 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以秋水仙素为代表的纺 锤体抑制剂能引起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断裂或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粒 的分裂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以获得大量 分裂相供分析之用。秋水仙素积累分裂中期的作用, 几乎对所有植物器官和许多动物的器官都是十分有 效的。
1.纺锤体抑制剂
1.2主要的纺锤体抑制剂及其作用特点
• 秋水仙素
• 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 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 取出来,故名。分子式C22H25O6N。纯秋水仙素 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 氯仿,难溶于热水、乙醚等。味苦,有毒。秋水 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 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 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 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 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
• 与其它预处理化学物相比较秋水仙素的另一个优 点是,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都是有活性的。在热 带地区的夏季,那怕气温高达43.3℃,对秋水仙素 的活性也无显著影响,有人将秋水仙素加入保存 在8-9℃的组织中,发现中期细胞的数目比保存在 室温但未加秋水仙素的组织要多得多,而且染色 体的结构也很清楚。
• 乙酰甲基秋水仙碱是人工合成的秋水仙素的衍生 物。它的功能跟秋水仙素一样但对细胞的毒害作 用只有秋水仙素的1/30一1/40。4-6×10-6的浓度即 可得到所希望的效应。
• 除了秋水仙素以外,另一些化学物也可作为纺锤 体抑制剂。如三氯乙醛水合物、六六六、硫酸长 春花碱等,它们在人体细胞均可产生良好效果。
【doc】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
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2008年第2期6月出版食品工程F00DENGINEERINC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On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of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ofhumanbody董烁谢振兴(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4)DONGShuo'XIEZhen—xing(MedicalSchool,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摘要染色体制备技术是医学遗传学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种技术,由于各个实验室实验条件和个人操作手法的差异,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就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近几年制作染色体标本总结的经验和实验方法改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避免方法.关键词染色体;染色体制备技术;外周血;细胞培养Abstract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isafrequent andanimportanttechniqueinmedicalgenetics.Some problemsexistedinexperimentwereanalysed.Improvingoftheexperiments,experiencesandprecautionsduring thepreparationofchromosomeof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ofhumanbodytheseyearswerethoroughlydis-cussed.Someeffectivemethodshavebeengiveninthispaper?keywordschromosome;preparationofchromo—some;peripheralblood;cellculture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他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具有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标志之一,特别是在真核细胞中.因此深入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以及细胞的增殖,个体的发生和生殖过程的平衡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物种的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数目,形态,大小的染色体特征,称为染色体董烁,女,1976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助教.收稿日期:2008—03—19组型,各种染色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核型,鉴别变异,体细胞杂交分析和绘制基因图等方面,因此在染色体的分析研究中,制备染色体标本无疑是细胞遗传学最基本而重要的技术,而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其他技术的先决条件.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细胞的,只有在异常隋况下才能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一般隋况下处于增殖期中的GO(GD期,未经培养的外周血中很难找到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能使处于GO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PHA这一特性,淋巴细胞经过含有PH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获得终止于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进而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片.加之,淋巴细胞遍及全身,并在所有器官组织中不断循环,能反映个体整体水平情况而不象体细胞那样具有局部性.1细胞培养1.1无污染环境培养环境无毒和无菌是保证细胞生存的首要条件,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收获细胞前的所有步骤都要保持高度的无菌,严防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当细胞放置于体外培养时,与体内相比细胞丢失了对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一旦被污染或自身代谢物质积累等,可导致细胞死亡.1.2恒定的温度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人体细胞培养的标准温度为36.5±0.5oC,偏离这一温度范围,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甚至食品工程2008年第2期6月出版死亡.如果温度高于37℃,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如果温度高于40℃,细胞受损,超过43℃,则导致细胞死亡.培养箱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7土0.5℃, 为了能精确有效的控温,在普通的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可加装一个电子控温仪.若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延缓分裂周期,造成收获时细胞分裂相减少.1.3气体环境气体是人体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有0和CO.CO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生长繁殖所需成分,他在细胞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培养基的pH值.大多数细胞的适宜pH为7.2~7.4,培养基的pH值也应调整到7.2~7.4 之间,偏离这一范围对细胞培养将产生有害的影响. 偏酸时细胞发育不良,偏碱时细胞会出现轻度固缩. 细胞培养液pH的调节最常用的为加NaHCO的方法,因为NaHCO,可供CO,但CO易于逸出,故最适用于封闭培养.1.4培养液植物凝集素(PHA)是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只有在PHA的作用下才能进入有丝分裂, 因此要考虑他的质量和尝试,质量有问题药效会降低,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红细胞凝集,都会造成实验效果差.2操作步骤2.1细胞接种接种就是将注射器中的血液注入到培养瓶中.将注射器针头刺人培养瓶的胶塞向培养液中加入0.4mL~0.5mL血液.细胞接种通常是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的酒精灯火焰区进行.接种时无菌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的成败.如接种时如不慎将手接触到培养瓶的瓶塞,或接触了注射器的针头,可能会造成细菌中霉菌的污染.接种时,加入血液量的多少也会对培养结果有影响,血液太少, 细胞稀薄,细胞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时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生存.接种操作是在酒精灯附近进行,接种时还应注意避免血液遇高温被破坏.操作时手与酒精灯的距离以火焰不烫手为宜,离火焰太近,血细胞可能被破坏,甚至被烧焦成块,肉眼可见呈团块;同时也会造成针头堵塞.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更换针头.如已接种,应更换一瓶培养液.2.2秋水仙素适量的秋水仙素,适当的处理时机和时间,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良好细胞分裂相的条件.分裂相的多少和染色体形态及带型处理是否良好均受其影响.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干扰细胞中微管组装,抵制细胞纺缍体的形成,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以积累大量的中期细胞.其浓度范围较宽,可相差几十倍之多,常用质量浓度为8g/mL~0.5g/mL.一般秋水仙素溶液的浓度与处理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在培养中,浓度过低或处理的时间过短,则标本中的分裂细胞就少,染色体瘦长;用量过多,浓度过高,虽能获得中期分裂相,但染色体缩短变粗,不利于核型分析和显带.只有浓度适量,才能确保获得中期分裂相,但染色体缩短变粗,不利于核型分析和显带.只有浓度适量,才能确保获得足够多的分裂相和长度收缩适度的染色体.另外,处理时间延长,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样使染色体变粗短,也不利于计数和分析.加秋水仙素的时间是收集细胞制备染色体前2h~3h,加入秋水仙素后,使秋水仙素的终质量浓度为0.04g/mL~0.08g/mL培养液.实验前应根据培养液的用量和秋水仙素的浓度计算出加入的剂量.通常采用的加秋水仙素的器具是容量为1mL的注射器,使用时也应注意控制好注射器活塞,避免推动时用力过猛,导致秋水仙素加入量过多.2.3收获细胞和制片收获细胞和制片包括收集细胞,低渗,固定,滴片染色等几个步骤,每一步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最后实验的失败,使玻片上观察不到染色体.2.3.1收集细胞此步骤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细胞丢失.培养瓶从恒温箱中取出时,大部分细胞都沉淀在瓶子的底部,在将培养瓶中液体吸入到离心管之前,应用吸管将细胞充分吹打均匀,再移人离心管中.离心之后,吸弃上清,也应小心操作,有时由于吸得过猛,将与上清液相接处的淋巴细胞层吸掉了,造成大量的分裂中期相细胞丢失.2.3.2低渗低渗处理是染色体制备中很重要的环节,是获得分散良好的分裂相的关键步骤,低渗时间和低渗温度都关系到制片的成功.低渗过度或不足都会造成染色体形态不良.在低渗处理时期细胞十分娇嫩,并且表面发黏,低渗细胞混匀时,吹打要适宜,避2008年第2期董烁,等:浅谈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6月出版27免细胞破碎及粘团,另外不要将细胞吸到吸管上部及离心管上部,避免细胞丢失.通过对比实验认为采用0.075mol,LKC137cI=处理20min一25min较合适,效果较好.用0.075mol,LKC1溶液于处理中期细胞,使细胞核膨胀破裂,染色体分散良好,便于观察计数.当低渗处理时间过长时,细胞膜过早破裂,导致分裂细胞丢失,或染色体丢失;如果低渗处理时间不足时细胞膨胀不够,则染色体分散不好,染色体仍然成团或相互重叠,不利于进行观察,计数,分析.经过低渗处理的细胞因已膨胀,容易过早破裂,造成分裂细胞丢失,所以低渗后操作应特别注意不要用力冲吸.另外低渗还可使红细胞膜破裂,经离心后,血影浮于上清液中被去除.在观察制片结果时,如发现玻片上染色体有的张不开,有的呈现团状,有的数目不够,这是由于低渗时操作不当引起的.低渗不充分,染色体聚在一起;低渗过头,染色体丢失.低渗是否能达到目的,操作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使细胞充分与低渗液接触.这就需要在加入低渗液后,要充分将细胞吹打均匀;二是要注意低渗时的温度和时间.2.3.3固定固定技术也是制备良好分散的染色体的重要步骤.低渗处理完后,需加入固定液,固定的目的是对染色体形态进行固定.若染色体分散不良,可适当加大冰乙酸含量,其同时有改善由于低渗处理不够或固定不充分所造成的缺陷,但过量会造成染色体形态变化和影响分带结果.染色体形态不良与加固定液速度有关,加第一次固定液快或过快,可造成飘带样染色体.固定液每次使用必须新鲜配制,否则将会形成酯类,从而影响固定效果.如果固定液不新鲜或甲醇,冰醋酸的质量不佳时,染色体形象模糊,染色体周围有胞浆背景,固定液为分析纯的甲醇和冰醋酸按3:1的体积比配制.预固定和固定时间:加固定液时,应沿管壁慢慢加入并轻轻吹打均匀,预固定和以后的二,三次固定时,固定液加入太快,混匀太快,会使固定作用过强,染色体扭转;固定作用若不足,染色体出现毛刷状.固定液纯度要高,临时配制,固定后再彻底打匀.吹打细胞时,用力要适度,如吹打过重, 会导致核型中染色体的丢失或变形.采用甲醇和冰醋酸按3:1体积比的固定液进行固定,将常用的第一次固定时间5min,30min改为25min,20min,适当延长时间,固定效果较理想.2.3.4滴片滴片是染色体制备中影响染色体形态的关键一步.首先是载玻片要非常干净,否则会影响染色体的分散和分带效果.滴片用的玻片应干净,无脂,无酸才行.其次是滴片的距离,滴加量多少,制片的方式都会影响染色体分散效果.如果冰片冷冻不够,细胞难以贴附而造成丢失.载玻片经过一系列处理擦干后,放置冰箱内,冰冻4h以上,即为冰片.滴片时现用现拿出,否则会融化,操作时采用0℃预冷的冰片滴片.滴片时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由于细胞悬液太稀,导致滴片时细胞稀少;②载玻片上水太多,导致细胞悬液顺着水流失;③载玻片不洁净,染色体分散不佳;④滴片后,应立即放入7OcI=的烤箱中,以利于细胞的进一步胀开. Giemsa染色液与pH的影响:染色液浓度高,染色时间应缩短,如果染色液浓度增高,染色时间又延长,染色体着色加深,形态结构不清,对裂隙, 染色体断裂的检出可能减少.pH偏碱,染色体着色发蓝,色泽不艳,pH稍酸,染色体呈玫瑰色,色调鲜艳,形态结构清晰,利于统计分析和畸变的检出.烤片是染色体制备中最后一步技术.烤片的温度,时间与染色体形态和分带有关.不宜温度过高和烤片时间过长.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实验从接种到制片长达76h,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谨,不能有任何差错.而且细胞培养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步骤多,整体性强,操作要求严格认真,最终实验才会取得成功.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对遗传疾病的逐步认识,染色体制备技术现已是医学遗传学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种技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做出一张高质量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及优生与遗传咨询工作服务.参考文献[1]左假.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27.[2]周焕庚.人类染色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5—86.[3]蔡绍京.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实验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出版社,2002:47_48.。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Abstract】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 is the study of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Key words】Chromosome G banding;Factors;Remedial measures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
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
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
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1.2细胞培养基与接种全血量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分化细胞,它的细胞质很少,RNA 和蛋白质的6合成速度也很慢,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进入淋巴细胞生长周期。
细胞经过68~76 h的培养,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达20%以上(我们曾做过此类的实验),此时加入秋水仙素便可获得大量的中期分裂相细胞。
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其原理
►Giemsa存储液的配制
Giemsa粉末1g加少许甘油混合研碎→共计 加入甘油66ml,充分混匀→倒入烧杯中在 55~60℃水浴中加热2小时→冷却→加入甲醇 66ml,充分混合→在室温中静置2~3周,过 滤贮存于棕色瓶中,可长期使用。
►1/15mol/L 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的配制
M/15 磷酸二氢钾(KH2PO4)
(9.47克/升)
(9.08克/升)
5.8
8.0
92.0
5.9
9.9
90.1
6.0
12.2
87.8
6.1
15.3
84.7
6.2
18.6
81.4
6.3
22.4
77.6
6.4
26.7
73.3
6.5
31.8
68.2
6.6
37.5
62.5
6.7
43.5
56.5
6.8
49.6
实验原理(2)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 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 Giemsa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 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 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 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 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
Giemsa染料的发明者:Gustav Giemsa
2. 在立式染色缸中加磷酸缓冲液100ml( 1/15M NaH2PO4 80.8 ml ,KH2PO4 19.2ml),再加 入2.5%的胰蛋白酶原液1ml配成终浓度为 0.025%的工作液。
(一) 胰蛋白酶消化法
3.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 预热。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染色效果观察
Ke wo d Ch o s me G a d n r p r t n;n u n e fc o ; h y g e e t y rs r mo o b n ig p a a o I f e c a tr T e d dn f c e i l s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是 国内外 研究 显示 染色体 最常用和效果 最好 的方 法 , 细胞遗 传学 的重要 技术 是
培养 。当天不能 培养 的标本应及 时置 于 4 ℃冰箱存 放 以免影 响细胞 的活力 , 一般在 采血后 1—3 d内可 进行 培养 。在 4C冰箱保存 3  ̄ d以上 的标 本 , 于存 放 时间 由
1 材料和方法
12 3 细胞 培养基 与接 种 . .
从北 京或上 海 的生物技
术有 限公 司购买含有植物血凝 素 ( H 的成 品培养基 P A)
接种 。人体血液 中的淋 巴细胞几 乎 都是 处在 G o期或 G1 , 般 情 况 下是 不 分 裂 的。但 小 淋 巴细 胞 受到 期 一
Zha ng he ng Yi z n ( e mmet f i oy Pnl n dcl o ee g nuPoic ,4 oo) Dp n o g , iga gMeia C l g , as rv e74 o ob l i l n
Ab tat Cho smepe aa o rc s sc mpe n a n ik ,ma yfcosh v n u n ̄ Olh ho sre, sr c rmoo rp r t n po esi o lxa dh sma yl s i n n a tr a eif e  ̄ ite e rmooa l
温培养箱培养 6 7 h 8~ 2 。最好每天轻轻 震荡混匀 1次。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的问题分析
c n e t n la d mo i e to o v ni a n df d meh d,c mp d t h a l p c me so ti e rm e t t o so h o s me b n i g o i o  ̄e te S Be s e i n b an d fo t o h wome h f r mo o a d n d c
d f r n e . s ls S i b e fr lb rt r h tI r v d meh d i l h y b t rt a h o v n in lmeh d . i e e c s Re u t : u t l o a o ao y t a mp o e t o ssi d et h n t e c n e t a t o s a g e o
表 1 常 规 方 法 与 改 良 方 法 实 验 要 点
64 8
2 结 果
V 1 3 o6 o 2 N . .
J u n lo rs a eMe iie o r a fAeo p c dcn
Jn 02 u 1 2
10 0rm n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会 发 现 用 10 0rm n 速 度 细 0 i。 / 0 i的 /
清 ) P A、 素钠 、 、H 肝 秋水仙素 、 H 氯化钠 、 P A、 胰蛋 白酶 溶液 、 姬姆萨染液 、 酚红染液等 。
14 实验方法 每份样 本 同时进行 常规与 改 良两 种方法 . 操作 , 以作 对 比 , 表 1 见 。
1 1 实验对象 .
随机抽 取需要 进行 染色体 分析 的患者 的
收获 时结果 除去因外因 ( 器的故 障 4例 、 电 2例 、 仪 停 培养 中途操作 失控 2例 ) 导致失 败 的例数 , 余下 共收 获 9 2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失败标本的补救措施
色中脱蜡。但由于二甲苯具有较大毒性,近年来较多研究探索 其有效的替代品1-3q3。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二甲苯不仅能起到
脱香柏油作用,还能使细小、分叉的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胀大、
Clin Diagn Res,2014,8(2):271—274. PC,et in a1.Comparative and Nat efficacy of
0.06%,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
其他不适。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智力发育正常。眼科检查:右 眼视力0.1,左眼0.1。手术后双眼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 0.1,双眼外观正常,角膜透明完整。扩瞳后可见双侧晶状体中 央混浊并向周围呈辐射状(图2),诊断为先天性双眼核性白内
病机制,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14—08—28)
(本文编辑李岭)
万方数据
方法
实验组采用二甲苯脱油,将油镜下观察过带有香
柏油的玻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2~3 min后室温下自然晾干。 固定液脱色,将玻片置于甲醇:冰醋酸一3:1(v/v)的固定液
’
、
④
⑨
图I实验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处理前后对比图A:G显带失败分裂相,染色体分叉、显带不良、无法进行核型分析;B:同一分裂相经处理后染色体 分叉闭合、胀大、显带清晰、可进行核型分析
2结果
染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来自1对象与方法I.I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月我院细胞遗传实验室进行 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失败样本共156份,随机分为研究组80
份,对照组76份。
1.2
实验组80分样本经处理后74份得到了显带清晰、易于辨 认、可进行核型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成功率为92.5%。处理效 果见图1,处理前分裂相显带不良或染色体分叉,无法进行核型 分析;处理后分裂相,染色体胀大、分叉闭合、显带清晰,可进行 核型分析。 对照组76份样本经处理后51份得到可进行核型分析的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邱惠国;林晖;侯喜琴;赵军;宋秀宇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1(006)027
【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町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总页数】3页(P225-227)
【作者】邱惠国;林晖;侯喜琴;赵军;宋秀宇
【作者单位】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染色效果观察 [J], 张颖珍
2.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制备染色体G显带的技术研究 [J], 韩晶;李洋
3.4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 [J], 任伊娜;郭湘雨
4.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方法探讨 [J], 李晓琴;刘威;张明亮
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案优化研究 [J], 谢晓贞;陈颖;杜涛;张嘉宁;吕杰忠;吴夏龙;彭玉婷;李慧妍;林丽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操作与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操作与分析发表时间:2012-11-09T09:52:59.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谢志威张晶李卫凯[导读]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
谢志威张晶李卫凯(江门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细胞遗传室 529023)【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068-02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染色体培养的适宜操作方法,保证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的质量。
方法无菌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淋巴细胞培养液,在370C体外培养三天后收获染色体,G显带。
结果 2009年共培养成人外周血967例,培养成功率100%,染色体分散、显带效果好。
结论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操作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规范操作步骤能保证染色体制备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确保染色体制备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
外周血细胞经过含有PHA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再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胰酶处理,吉姆萨染料显带,便能制备供显微镜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由于整个培养过程操作比较繁琐,许多操作步骤对结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接种的血量,培养基的质量,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秋水仙素加入的时间和浓度、低渗的时间,预固定、固定的时间以至制片时的温度和湿度等.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培养的每个步骤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2009年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967名成人抽取外周血标本,湖北金杏肝素锂抗凝无菌采血管。
2.方法2.1采血与培养无菌采取静脉血2~3ml于肝素锂采血管中,混匀,标记姓名、编号。
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RPMI1640)[1]室温复融,每例标本接种2瓶,每瓶接种0.4~0.5ml血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Abstract】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 is the study of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Key words】Chromosome G banding;Factors;Remedial measures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
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
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
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1.2细胞培养基与接种全血量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分化细胞,它的细胞质很少,RNA 和蛋白质的6合成速度也很慢,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进入淋巴细胞生长周期。
细胞经过68~76 h的培养,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达20%以上(我们曾做过此类的实验),此时加入秋水仙素便可获得大量的中期分裂相细胞。
培养基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培养基成份中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的含量,PH值情况,均可影响染色体分裂指数。
我们使用杭州四季青胎牛血清15%,HYCLONE1640液体培养基85%,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PHA 150 ug/ml,严格按无菌操作配制培养基。
接种前,将5 ml的培养液置室温融化。
将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消毒30 min 后,在超净台内用加样枪吸取410ul左右的外周血接种到每瓶培养基内、摇匀,淋巴细胞的接种密度应控制是在400~600个/ml。
接种两瓶。
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68~76 h;如果接种时发现外周血有小凝块,则捣碎凝块,加大接种血量如600ul,亦可获得成功。
新生儿的标本由于血浆中含有较高的胆红素[1]及淋巴细胞含量高,应减少接种量如300ul,或者1000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150ul接种。
1.3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在细胞培养分裂中所起作用是与微管形成或解聚密切相关的。
秋水仙素一方面能阻滞微管(纺锤丝)形成,或使已形成的微管解聚;另一方面,秋水仙素的作用又能促使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
可见秋水仙素可抑制微管的合成使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又有生物毒性,影响细胞生长。
因此,在血细胞培养时,秋水仙素加入的剂量及处理时间与中期分裂相的多少和染色体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在秋水仙素浓度对染色体有丝分裂阻断率的影响方面,陈德清教授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3]。
若秋水仙素浓度大,则处理时间短,如浓度小,则处理时间长。
但若秋水仙素加入过量,或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凝集和收缩变小,或发生异常分裂现象,甚至染色体破碎,不宜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及计数;若秋水仙素加人太少,或处理时间偏短,染色体形态偏长或无中期分裂相,也不易进行染色体观察。
故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要准确把握。
一般在血细胞培养68 h(即收获细胞前2 h),用微量加样枪在各培养瓶内加入30~40 uL秋水仙素,使最终浓度为0.04~0.08 ug/ml,置37℃温箱继续培养2 h后收集细胞、制片,就能够收集到分裂相非常好的染色体。
但有时因时间关系,我们在血细胞培养68至76 h内的各个时间点内,在各培养瓶内加入浓度30~40uL秋水仙素,使最终浓度为0.04~0.08 ug/ml,置37℃温箱继续培养2 h后收集细胞、制片,亦能够收集到分裂相非常好的染色体。
甚至在终止培养前30 min加人150 uL秋水仙素使细胞生长停止在中期,也能收集到足够数量及分裂相好的染色体核型。
1.4制片1.4.1收集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用小吸管将培养物吹打均匀,移入10 ml刻度玻璃离心管内,以1000 r/min离心10 min,吸去上清液,保留底物。
在吸去上清液时,要避免与上清液接触处的淋巴细胞层被吸弃,造成人为的大量中期分裂相细胞丢失。
一般要求每次吸取上清液时都要在玻璃管的底部留上大约0.5 ml的上清液,以确保培养细胞不丢失。
1.4.2低渗低渗是制片好坏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一般多用37℃预温的0.075 mol/L的kcl低渗液,利用细胞内K+浓度远比细胞外K+浓度高这一特点,使淋巴细胞吸水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而非红细胞解体,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低渗使红细胞解体。
为了达到淋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自行破裂这一平衡点,低渗时间和低渗温度一定要掌握好。
低渗时间不充分,染色体分散不好,呈团状;低渗过长,可引起细胞在滴片前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由于染色体胀的太大而使之出现微毛和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染色;低渗温度不够或预温温度不够可出现胞浆背景等现象,造成制片时分裂相不分散。
所以,低渗处理适当,所得染色体轮廓清楚,可染色性强,在显带染色时能很好地显示带型特征。
我们一般加入提前37℃预温的0.075 mol/L的kcl低渗液至8 ml刻度处,再用吸管快速吹打均匀,然后再置于37℃的水浴箱中,温育25 min,便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1.4.3固定在染色体制片过程中需加入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主要目的是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及细胞膜;抽提白细胞内的细胞质成份,从而有利于染色体分散;破坏红细胞。
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变的粗大而适中。
固定液需现配现用。
低渗后的预固定很重要,固定液量不要多,一般是加入新配固定液1.5 ml进行预固定,加入固定液后用吸管轻轻吹打均匀,以后的每个步骤都要轻柔。
在室温下静置5 min,然后离心1000 r/min、10 min,吸去上清液(同样注意不要将淋巴细胞层吸弃),保留沉淀进行第一次固定;第一次固定时固定液沿管壁缓慢加入现配固定液,至管子8 ml刻度处,吹打均匀,离心1000 r/min、10 min,吸去上清液(同样注意不要将淋巴细胞层吸弃),保留沉淀进行第二次固定;第二次固定类同第一次固定。
调配最后滴片的悬液时,冰醋酸的含量可适当增加,这有助于染色体的散开,但冰醋酸的量不能太多,一般为甲醇∶冰醋酸(2∶1)。
1.4.4滴片滴片也是染色体制片好坏很关键的一步。
载玻片的清洁度;滴片时操作不当致所滴悬液重叠;悬液浓度过浓或过稀;滴片时的高度等都直接影响染色体的分散。
滴片时,先将新配制的固定液加入离心管,制成细胞悬液,加入量因制片多少及细胞的多少而定,以我们的经验以呈薄雾状为宜。
滴片时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以使染色体分散良好。
一般是用吸管吸取悬液后在30 ~40 cm左右处滴片,每张玻片上滴2~3滴,并用口轻轻吹散,马上放入80℃的烤箱中,以助染色体分散、固定在玻璃片上。
滴片数为4张内。
一张用于显带时预实验,二张用于发报告,另外一张备用,如需要便可用于C带,N带等实验,节约时间。
1.4.5G显带技术烤片时间应根据当前的空气湿度,灵活把握时间,湿度大烤片时间可延长;湿度小烤片时间可缩短,我们实验室一般烤片时间为80℃,3 h。
准备立式染色缸3个:一缸为含0.025%胰酶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另两缸为生理盐水。
显带时,玻片放入37℃恒温箱中预温过的0.025%胰酶溶液中处理30 s左右(具体时间应做预实验),并不断摇动玻片,使标本均匀接触液体。
然后取出迅速投入生理盐水缸中漂洗,每次3s。
漂洗后的玻片用配制好的Giemsa染液染色,时间为5 min(具体时间应做预实验),用流水冲掉染液、晾干,必要时封片、镜检。
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选择分散好、长度适中的分裂相,然后转换油镜观察其显带情况。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胰酶预温时要注意预温温度,温度过高可使胰酶变性失效,温度过低胰酶活性不强,胰酶最适温度为37℃;相同浓度,来源于猪、羊、牛的胰蛋白酶在G显带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牛胰蛋白酶具有使染色体拉长的作用[4];染色体在胰酶中的处理时间可因制片质量、片龄、烤片时间长短而不同;在不同个体的染色体制片中也可有差异;在进行预实验时,应片头,片中,片尾处尽可能多观察染色体的显带情况,以便摸索出最佳的胰酶处理时间。
最佳的显带结果是三分一的分裂相显带略过,三分一的分裂相显带刚好,三分一的分裂相显带略欠。
2染色体G显带失败标本的补救G显带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显带不够,不能进行准确的核型分析,可以用无水乙醇或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对由于胰蛋白酶消化时间短而致的失败标本进行重新处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2.1无水乙醇脱色法将未经油镜观察后无香柏油的标本片放人无水乙醇中漂洗1~2 min,放在80℃烤箱烘烤10 min,取出后放人0.025%胰酶溶液中消化1 min,染色时间不变[5]。
2.2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脱色法将经油镜观察后有香柏油的玻片放入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中浸泡1 h,取出后放80℃烤箱烘烤10 min,然后进行消化、染色。
消化染色时间同无水乙醇脱色法[5]。
3讨论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所致疾病为染色体病。
现巳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3000余种,染色体病综合征100余个[6]。
每一位染色体病患者都会对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许多家庭由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检出平衡易位携带者、发现染色体异常是我们每位细胞遗传工作者的责任。
同时加强产前诊断,防止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1]李洁,徐文瑜,杨娇英.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带标本制备的实验对策.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 (1):5151.[2]康晓慧.细胞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0241.[3]白玉书.白玉书专辑.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240.[4]高丽君,宋芳,周立社,等.不同来源胰蛋白酶对染色体G显带的影响.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7778.[5]张颖珍.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时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措施.中国优生优育,2010,16(5):265267.[6]临床常见染色体病诊断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