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
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课题组2007年世界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但与2006年相比,增速都有所放缓,食品、能源资源等大宗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攀高。
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变数。
预计世界经济将继续延续增长的势头,但随着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逐步显现,美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欧盟和日本经济也受波及,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发展中经济体总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经济将延续高速发展势头,但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增加。
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2007年世界经济维持较快增长,全球经济增长512%,这是自2002年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连续六年保持4%以上的高增长。
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会继续回落,风险因素明显增加。
主要影响因素:美国房市持续回落,次贷危机继续恶化,美国经济基本面已受到严重拖累;次贷问题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高油价冲击等。
I MF已将2008年全球增长的预测从418%下调至411%(见表1和表2)。
从主要经济体走势来看,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美国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212%,为自2002表1 国际组织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预测机构2007年2008年I MF419411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317312OEC D217(30个成员国)213(30个成员国)亚洲开发银行ADB212(工业化国家)211(工业化国家)亚洲开发银行ADB611(亚太地区)517(亚太地区)亚洲开发银行ADB815(新兴东亚)810(新兴东亚) 注:工业化国家增长率是美国、欧盟、日本加权平均的加权平均增长率;亚太地区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岛国表2 主要经济体2008年增长情况(%)2007年2008年美国212211日本118115欧元区216119欧盟218212英国311119法国118118德国215119意大利118113世界317312 数据来源:英国C onsensus F orecasts2007年12月份根据28家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平均值年增长116%以来的最低水平。
IMF发表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
亿 美元 ~ 2 0 0 8 年 同期 (下 同 )下 降 .
% 2 7 2
.
。
其中出 口 1553
3 亿美元 .
下 降2 1 . 1% ; 进 口 1 1 14
4 {L 美 元 ,
下 降3 4
% 2
.
。
贸易顺 差4 3 8 . 9 亿美
元 .
增加5 9
.
% 6 。
2 月份 当月 .
我
国外 贸进 出 口 总值 为12 4 9 . 5 亿美
在 内的亚 洲经 济都将放缓 。
但报告也 指 出 中国 内需将 .
会受到强 有力刺激经 济政策
的支持 。
2 0 0 9 年 1— 2 月三 大产业 投资概况
20 0 9 年1~ 2 月 第一 产业 投 .
资增长 10 0 . 3 % 增速 同 比加 快 ,
2 3 . 3 个百分点。 第二 产业投资 增长2 4 . 8 % 增速 同 比 回 落 1 . 3
:
钢材出口34 7万t .
下
降5 2 % 。
在进 口 商品 中 ,
初级 产 品
进 口 值下 降 明显 。
据海关统计 ,
2 0 0 9 年前2 个 月 进 口 机 电产 品 .
5 6 3 . 1亿 美元 .
下 降2 9 . 6 % : 钢 材
进 口 196万t .
下 降2 6
.
% 8 。
2008
年中德双 边 贸易额增长
,
个百 分点 。 第三 产业 投资增长 2 6 . 9 % 增速 同 比加快4 . 3 个百
.
分点 。
2009
年
1. 2
月进 出口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金融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不确定性。
本文将回顾过去几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回顾1.1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复苏缓慢。
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全球经济增长整体上仍然低迷。
经济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巨大挑战。
1.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大幅增长长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逐渐放缓。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和关税壁垒日益增加。
特别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1.3 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占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位置。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经济增长快速,确立了新兴市场的地位。
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4 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崛起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一些企业和国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
二、展望2.1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分化明显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虽然发达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2 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仍然存在虽然现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有所缓解,但贸易摩擦和关税措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不均衡。
2.3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未来几年,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新动力。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张莉信息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时间:2010-06-28 11:28:00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
(一)深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1、与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其中,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至7916.1亿美元;出口由97.5亿美元增至9690.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1.69及98.4倍。
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进口则仅次于美国、德国,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
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比美国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6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仅仅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表1978-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及出口额在世界的比重和位次资料来源:根据WTO统计数据计算2、与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位列世界第五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随之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
三、世界经济变革和金融体系改革
(c) 改变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从以美元为主 转为多种货币相互支持的体系;在长期也 许可以再演化成以单一的世界货币为支撑 的体系。 (d) 改革资金提供与有偿性融通的机制, 包括改进多边与区域性的国家外汇储备的 共用以及避免现有机制时常附加的一些沉 重的政策条件。
四、中国经济形势
(三)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颓势继续
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政策和策略
(一)各国联动,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 机
美政府国有化“两房” 注资2000亿美元 7000亿美元新救市方案
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政策和策略
美联储、欧 洲央行、日本央 行、澳大利亚央 行、加拿大央行 和瑞典央行全球6 家主要央行有史 以来首次联手降 息。但政策对实 际经济的影响需 要很长时间 。
预测,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预计将从2008 年百分之2.5急剧减速到2009 年
的百分之1.0,远低于以前几年强劲的增长。世界人均收入将在2009 年下 降。发达国家生产总值预计在2009 年将下降百分之0.5。转型期经济体增 长预计将从2008 年百分之6.9 放缓至2009 年百分之4.8。发展中国家的增 长从2008 年百分之5.9 放缓至2009 年百分之4.6。
(一)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冲击
从国际贸易规模、关税贸易保护程度、利用外资金额以及外资企业产值 等多项指标衡量,我国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1.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投资) 2.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3.就业压力陡增
四、中国经济形势
20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 600多万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 农民工技能培训
2009年 全球经济形势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并于2015年出现萎缩。
于此同时,我国贸易也于2015年出现了萎缩。
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紧接着分析认为当前全球贸易发展停滞既为周期性因素造成,也有结构性因素的原因,如全球价值链收缩、缺乏类似中国新大国出现、新技术尚在孕育、区域贸易协定“意大利面条效应”等。
最后,根据前面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应对当前全球贸易发展停滞的外贸策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全球贸易也随之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
特别是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滞缓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了萎缩。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贸易出口值下降幅度接近11.6%,这是继2009年之后再次出现下降。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全球贸易的持续低迷也给我国外贸带来了影响。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理清现阶段全球贸易发展滞缓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全球贸易放缓的策略,对于我国在国内外形势严峻的“十三五”期间实现外贸稳定增长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球贸易;滞缓;服务贸易;经贸规则一、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势与特点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由1949年的586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6万亿美元。
2008年国际贸易形势
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下降,2007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明显放缓。
2007年国际贸易的实际增长率为5.5%,大大低于上年8.5%的增速。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大并蔓延,给2008年和2009年的国际贸易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预计2008年的国际贸易实际增长率在4.5%左右,2009年的增速将进一步下降。
2008年下半年美国信贷危机的扩大,将对2008年乃至2009年的国际贸易产生很大影响,国际贸易增速将持续放缓。
预计2008年国际贸易实际增长4.5%左右,名义贸易增长12%左右。
由于美国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样存在着对资源类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美元汇率等问题的担忧,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增长步伐将继续放缓。
一、2007年国际贸易形势回顾受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国际贸易名义增长率为15%,贸易额达到13.57万亿美元。
但由于贸易额的增长主要源于出口价格的上涨(9.4%),因此,2007年国际贸易实际增长率(贸易量)仅为5.5%,低于上年8.5%的增速,略低于我们上年6%的增长预期。
2007年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的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据统计,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超过发达国家(13.6%),增长率达到16.8%。
特别是东亚地区表现不凡,增长17.2%,出口额达到3.3万亿美元,对世界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24.7%。
第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
2007年中国贸易增长显著,创下连续6年增长超过20%的纪录。
2007年中国出口增长25.7%,达到1.2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
第三,机械机器出口增长迅速。
占世界贸易40.7%的机械机器出口增长13.0%,达到5.6万亿美元。
其中,运输机械增长16.9%,出口额超过1.5万亿美元。
危机后世界经贸格局的深度调整与变化
危机后世界经贸格局的深度调整与变化作者:杨广贡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11期■杨广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多双边机制、科技与生产方式等领域的影响是持久和复杂的。
5年来,世界经贸格局发生的深度调整与变化,值得我们关注或研究。
一、各大经济体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从危机前3.3%下降到危机后的2.3%,其中2009年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危机并没有大幅改变各主要经济体的实力对比。
2003-2007年世界前七大经济体的GDP排名顺序没有发生变化,依次为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巴西。
然而,欧、美、日占比下降,中、印、俄、巴占比上升。
危机后,上述趋势有所加快。
2012年,印度首度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四,各主要经济体GDP占比分别为:欧19.4%、美18.9%、中15%、印5.7%、日5.6%、俄3%、巴2.9%。
美欧日依然是国际经济舞台最主要的角色。
人均GDP方面,2012年俄、巴、中、印人均分别只有美国的28%、25%、12%、3%,日本的29%、26%、13%、3%,欧盟的42%、38%、19%、5%。
金融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全球80%的金融资产,纽约、伦敦、东京仍然是国际金融中心,占据货币、资本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多数交易份额,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上的霸主地位无可匹敌。
科技创新方面,美欧仍然是主要引领者,2012年仅美国PCT专利数量就占全球27%。
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贸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等平台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IMF为例,美国还握有“一票否决权”。
经济格局“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趋势继续发展,但“南与北”、“东与西”增速差距在收窄。
2003-200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速比发达经济体高出约5个百分点,危机后这个数字减至约4个百分点。
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
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级陈唐* 2011/11/18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特别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着更重要的影响。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首,其贸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
现就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2008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备注:①每组从左自右分别为2008、2009、2010年数据②中间组为进口情况,单位为亿美元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巨额出超地位,且对外贸易数额巨大。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商品的有效需求,而且有利于刺激国内投资,进而拉动经济正增长二.2008年~2010年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200820092010总值14306.9312016.1215777.80初级产品778.48630.99817.17食品及活动物327.64326.03411.53饮料及烟类15.3016.4119.06非食用原料113.4681.56116.02矿物燃料等原料316.35203.83267.00动植物油、脂及醋5.74 3.163.56工业制成品13506.9811385.6414962.16化学品及相关产品793.09620.48875.87轻纺、橡胶及其制品2617.431847.752491.51机械及运输设备6733.255904.277803.30杂项制品3346.062996.703776.80未分类的其他商品17.1516.4514.68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主要是:食品及活动物、矿物燃料等原料以及非食用原料;工业制成品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以及轻纺、橡胶及其制品。
世界经济危机年表
世界经济危机年表2008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最初的触发点是美国次贷危机,由于大量次贷违约,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2009年:-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果进一步显现。
全球贸易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例如实施财政刺激计划和降低利率。
2010年:-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欧洲国家纷纷进行紧缩政策,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放缓。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放缓。
2011年:- 2011年,全球贸易放缓,原油价格上涨。
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导致石油供应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2012年:- 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
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问题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各国央行继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
- 2013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
美国实施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计划。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放缓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
2014年:-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各地的市场出现了波动。
低通胀和高失业率仍然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2015年:- 2015年,世界各地的股市经历了一波波的震荡。
中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动荡。
能源价格继续下跌,加剧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困境。
2016年:- 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给欧洲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各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倾向加强。
2017年:- 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略有恢复,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美国实施减税政策,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全球贸易争端持续升级,不确定性增加。
2018年:- 2018年,美中贸易争端加剧,全球市场再度陷入动荡。
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逐渐显现,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
- 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全球增长放缓等因素对经济带来了压力。
2008年至2009年CPI调查报告
CPI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过程(一)调查目的:为了分析目前CPI涨跌主要状况,了解当前与居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物价慨况,本人针对2008年至今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各时期指数的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项目:城市CPI指数、农村CPI指数、全国CPI指数。
(三)实施部骤:1.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获得2008年至今各期的CPI统计数据。
2.对已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格,取得原始统计数据。
3.利用常用八大时间数列指标对各期数据进行分析。
4.综合各期数据结果分析原因,并得出相关结果。
(二)调查时间:从2011年12月20号到12月25号。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一)历史数据分析1、2008年CPI数据。
分析:由上表可得2008全国CPI的指数情况:由计算出的指数可知2008第一季度CPI指数呈小幅上涨趋势,但从第二季度开始CPI 指数开始下滑同比增长量减小,环比增长量为负数。
到了第三四季度CPI指数大幅下滑跌幅达3.25%,通货紧缩压力剧增。
城市与农村CPI指数同期跌幅相当。
原因:2008年第二季度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严重影响我我国的外贸及出口,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可用于消费支出减少。
2、2009年CPI数据分析:由上表可得2009全国CPI的指数情况:由计算出的指数分析可得出:2009年CPI指数开始回升,在一二季度增长量仍为负数,但负增长量在较大幅缩小,至第三季度变为正数通货紧缩压力逐渐消除,到第四季度环比增长量达2.72%,同比增长1.9%面临通胀预期。
城市与农村CPI指数同期增减幅度相当。
原因:2009年,中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回调的贸易政策,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4万亿政府刺激计划的作用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国内需求,一系的补助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增长。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最佳答案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经济明显受到打击,形势低迷,甚至IMF发表文章称2009年将是二战后经济发展受经济危机影响最深的一年。
由于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前三大伙伴国,它们经济形势的低迷甚至衰退将给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总的来说,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出口受阻,进出口贸易额明显下降。
根据海关对我国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数据统计显示月份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2009 011417.8-29.12009 021249.1-252009 031619.9-20.92009 041707.3-22.82009 051641.2-25.9注:数据来自中国海关官方网站1.1 受金融危机所累,国外消费市场疲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危机中都遭受打击,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经济衰退现象,虽然各国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经济已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是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使它们的消费方式有所改变,再加上对经济预期不乐观,进而导致各国对进口消费疲软。
这样的结果将直接致使我国商品缺乏国际消费市场,出口萎缩,许多从事加工业的企业破产倒闭。
1.2 企业成本上升,削弱我国产品竞争优势从2007年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资料、消费品价格经历了一轮价格上涨,虽然近期CPI指数和PPI指数连续下降,但是这并没能冲抵其他方面原因引起的生产成本上涨。
比如,我国颁布新的劳动法,提高劳动者工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呆坏账使银行惜贷,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加;等等。
这一系列因素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减了我国产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从而出口难度增加。
1.3 人民币升值,冲击以美元为核心的结算体系众所周知,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绝大部分的交易结算货币都采用美元,但是美国自身受金融冲击严重,经济低迷,同时国内财政赤字扩大,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加印美元,致使美元贬值、走弱的态势明显;同时,我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再加上外贸持续顺差,推动人民币升值。
金融危机将重创世界贸易——世界贸易2008年回顾及2009年展望(下)
口 7 3 美元 , 长 3 % ; 口 4 3 美元 , 长 3 % 。 0 0亿 增 5 进 90亿 增 1 非洲 与 其他 自然 资源 丰 富 的地 区一样 ,08年进 出 口贸易也 有 强劲 的增 长 。其 出 口 5 1 20 60 亿美元 , 长 2% ; 口46 美元 , 增 9 进 60亿 增长 2 % 。 中东地 区 2 0 7 0 8年 的 出 口增长 是 所 有 地 区 中 最快 的 , 出 口 10万 亿美 元 , 其 . 增长 3 % ; 口 55 6 进 70亿 美元 , 长 2 % 。最 后 , 洲 2 0 增 3 亚 08年 的 出 口达 到 44万亿 美元 , 长 1 % ; 口4 2万亿 美元 , 长 2 % 。 . 增 5 进 . 增 0 在 20 0 8年 世界 商 品 出 口贸 易排 名 中 ( 附表 3 , 国仍 居第 1 , 出 口额 达 14 见 )德 位 其 .7万 亿 美元 , 但其 占世界 出 口的 比重 则所 有下 降 , 20 从 0 7年 的 95 下 降至 9 1 。中 国位居 第 2 出 .% .% , 口额 14 .3万亿 美元 , 占世界 89 。第 3至 5位 分 别 为 美 国 ( . 亿 美 元 , 8 1 ) 日本 .% 13万 占 .% 、
金 融危 机对 北美 地 区的商业 服 务 贸易 产 生 了显 著 的影 响 。2 0 0 8年前 3个 季 度 该 地 区 的
商业服 务 贸易还 有较快 的增 长 , 出 口和进 口分 别增 长 了 1% 和 1% , 最 后 一个 季 度 形 势 其 3 0 但 急转 直下 , 出 口和进 口分 别下 跌 了 2 其 %和 3 。受 影 响 最 大 的部 门 为旅 游 业 , 出 口和 进 口 % 其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秋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年秋季)一、2008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继续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1.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
其中,出口总额10740.6亿美元,增长22.2%,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8930.7亿美元,增长29.0%,比去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
进口增速4年来首次超过出口增速,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其中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信设备等增长放缓的影响。
但受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仅增长3.7%和1.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1和21.2个百分点。
部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量总体下降,其中玉米下降95.9%,钢坯下降81%,钢材下降2.1%。
3.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进口价格9月份开始回落进口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资源类商品。
其中原油进口量增长8.8%,金额增长85.5%;铁矿砂进口量增长22.0%,金额增长116.0%;大豆进口量增长32.3%,金额增长137.4%。
机电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7%。
资源性产品进口额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造成的,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开始高位回落,9月份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比8月份开始普遍下降。
表1 2008年1-9月中国进出口产品构成4.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增速继续回落前三季度,一般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9565.7亿美元,增长35.9%。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
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许宪春一、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通货膨胀率将明显上涨,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回落。
(一)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深化,许多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都下调了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数据。
表1是到目前为止几个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关于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
表1:部分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国经济学家智库关于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结果相同,为2.6%,比2007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结果较低,为2.1%,比2007年回落1.5个百分点;英国共识公司的预测结果较高,为2.9%,比2007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可以断定,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明显下降。
表2:部分国际组织和预测机构对美国、欧元区、日本2008年经济增长率的最新预测数据注: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一栏关于欧元区的数据是欧盟数据。
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
一季度,美国产业活动趋弱,住房投资继续大幅下降,消费支出增长低迷,出口增速减缓。
从表2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英国共识公司都预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为0.5%,比2007年下降1.7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预测为0.8%,比2007年下降1.4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为1.5%,比2007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可以断定,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比2007年大幅回落。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显著回落。
一季度,欧元区居民消费支出趋弱;由于信贷紧缩、借贷成本上升,房地产市场降温,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减速;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欧元升值的影响,外需减弱,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英国共识公司、英国经济学家智库预测欧元区2008年经济增长率依次为1.4%、1.6%、1.5%和1.7%,比2007年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11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
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
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和1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
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
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25.4%的峰值后,2017年降到22%。
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6.32%,近10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年为6.65%。
跨境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2017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
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更大,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达到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3.2倍。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应上升,占比从2008年的19.9%上升到2017年的23.2%。
从格局变化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上升。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的比重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与发达国家接近,个别年份隆国强文12宏观M acro Economy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
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
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
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
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
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
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
同样,英镑、加元和韩元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元升值后于2008年下半年急剧贬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元和人民币则表现不同。
无论日元还是人民币近年来对美元都呈现升值态势。
金融危机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骤然上涨,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稳定。
2008年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物价大幅动荡。
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稳步上升,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美元每桶;随后便暴跌至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的需求疲软。
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燃油价格上涨了144%,增加了一倍以上。
但是,从2008年7月至2008年底,燃油价格下降了6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包括金属和食品,也已从2008年初的峰顶下跌。
(三)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剔除价格上涨和汇率浮动指数,下同)增长了2%,同2007年的6%相比有所下降,同样也低于1998-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5.7%。
而与以往商品贸易增长往往超过GDP增长相比,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与GDP增长很接近。
预计2009年商品贸易增长将落后于GDP增长。
2008年,中南美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5.5%,其中进口增长在世界各区域中排首位。
进口增速超过GDP,而出口增速滞后于产出增长。
2008年,独联体国家以比2007年增长6%的水平成为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以15%的进口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均骤然萎缩: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0%。
2008年非洲地区的进出口量增长同样放缓,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5%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3%。
2008年亚洲进出口量增长率急剧下滑。
出口量增长从2006年的13.5%和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4.5%。
2008年进口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很快,从2007年的8%降为4%。
在众多区域中,欧洲地区出口增长率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量仅增长0.5%,比2007年的4%大幅下降。
更严重的是,2008年,欧洲地区进口量呈现负增长,进口总量下降1%。
此外,2008年北美出口量增长5%,而进口量则下降2.5%。
进出口总量增长较2007年均有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一)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2008年,燃油价格不断攀高,年中每桶油价一度到达140美元,7月后油价开始下降;在世界燃油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到年底油价已低于每桶50美元。
同2007年相比,2008年大幅上涨的能源价格对世界商品贸易额(未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下同)及增长的影响很大。
2008年,能源价格上升了40%,而食品与饮料价格同样上升了23%。
同时,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而金属价格下降了8%。
(二)世界商品贸易北美商品进出口增长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同2007年比增长10%,而进口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
经济萧条是导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相对弱势的原因。
中南美洲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商品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1%,进口额为5950亿美元,增长30%。
2008年欧洲商品贸易增长放缓:出口额为6.5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2%;进口额为6.8万亿美元,增长12%;增长放缓的部分原因是2008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独联体国家商品进出口额均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该地区采掘工业的实力。
2008年出口额为7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5%;而进口额为4930亿美元,增长31%。
和其他拥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一样,2008年非洲地区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其中出口额达561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9%;进口额达4660亿美元,增长27%。
2008年,中东地区商品出口增长最为强劲,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6%,;进口总额5750亿美元,增长23%。
此外,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为4.4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5%;进口额为4.2万亿美元,增长20%。
2008年,尽管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9.5%下降到9.1%,但德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高达1.47万亿美元。
中国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9%。
排名第三的世界出口大国是美国,2008年出口额为1.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1%。
日本与荷兰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820亿美元,占比为4.9%;荷兰商品出口额为6340亿美元,占比为3.9%.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总额高达2.17万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为13.2%。
德国居次,进口额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3%。
中国(1.13万亿美元,占比6.9%)、日本(7620亿美元,占比4.6%)和法国(7080亿美元,占比3%)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如果把欧盟的27个成员国看成整体(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则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国和地区为:欧盟(占世界出口比重15.9%),中国(占比11.8%),美国(占比10.7%),日本(占比6.4%)和俄罗斯(占比3.9%)。
2008年欧盟出口总额达1.93万亿美元。
(三)世界服务贸易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万亿美元,同2007相比增长11%。
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类,增长率高达15%;其次是旅游类增长10%,其他服务类也增长了10%。
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51%,而旅游和交通运输类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旅游类出口占比为25%,而交通运输类出口占比23%。
2008年,北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9%;进口额为4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
从北美服务贸易的季度统计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北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额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10%;而第四季度该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骤减,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也下降3%。
在北美服务贸易领域中,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下降了6%。
2008年,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1%;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同样,欧洲地区服务贸易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而第四季度骤减11%。
2008年,中南美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9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6%;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进口额为1140亿美元,增长率为25%。
2008年,非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为1210亿美元,增长率为15%。
中东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15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
亚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额为8580亿美元,增长12%。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2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
英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30亿美元,占比7.6%,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2008年分列第三到五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的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其中德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350亿美元,占比6.3%;法国出口总额为1530亿美元,占比4.1%;日本则以14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取代了西班牙,居世界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占比3.9%。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估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
印度则以106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比2.8%。
此外,荷兰取代爱尔兰成为世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5%。
德国位居第二,进口额为2850亿美元,占比8.2%。
位居第三到五位的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分别为英国、日本和中国。
其中,英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990亿美元,占比5.7%;日本进口1660亿美元,占比4.8%;中国进口1520亿美元,占比4.4%。
2008年世界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排列唯一的变化是韩国取代了荷兰,位居第十大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荷兰则屈居第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