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乒网-戴临中-乒乓球技术贴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上肢从躯干中解放出来
-戴临中
我们强调用身体打球,其目的是更好的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参与击球,这样不仅身体协调,而且会增加击球的力量。但是,乒乓球首先是上肢的运动,在强调用身体打球的时候,应该首先做到将手从身体中解放出来。
初学阶段,我们中间一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用手打球,更多的是用身体在打,这种现象,非我们所说的用身体打球,而是身手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身体过度紧张,肩关节僵硬,缺乏前臂动作,整个击球动作就是靠身体摇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因此,初学阶段,不管你有没有人指导,你都要记住乒乓球是用手击球的运动,手臂的摆动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专职教练,在辅导新手上路的时候,一开始你的视点应该集中在对参训对象手的摆动上,而非其它。在完整的动作示范过后,你要将注意力重点放在指导对象手臂的正确动作上,动作的改进应该是循着手—肩—腰—腿—脚这样一个基本的顺序。通俗的话说,就是辅导技术动作应该是从近到远,即从与击球点最近的部位开始,逐步向击球最远端的身体部位迈进。当然,并不排除一般性的点拨与指导,但那些在最初绝对不是重点。
有经验的教练员在指导参训对象挥拍动作时,首先会关注两个关节的动态,因为挥拍动作都是骨杠杆的运动。第一个是肘关节,如果以肘关节为轴运动,那么就是前臂动作,而前臂动作则是任何击球动作的关键。第二个是肩关节,肩关节是身体唯一与上肢连接的关节,也就是说,如果能以肩关节为轴运动,说明手臂已经基本上脱离了躯干的束缚,成为自主挥摆的一个环节。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上述两个关节的运用对于初学者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么是身体紧张而导致肩关节的僵硬,使得身手不分;要么是在运动中与技术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抬肘、前臂不会前旋);要么是两个关节不会联动,或只动其一,或配合不当(比如只会大臂击球、前臂不会加速)。
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发现和分析问题也不难,关键是怎么样进行改进。我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练必然会是一个纠错的高手,方法对担任辅导责任的人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明白,错误动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纠正,搁置的时间越长越发难以纠正。一方面,我们要看得清参训者动作的发展趋向,对那些由于紧张和初学出现的多余或不熟练引起的动作缺陷能够与真正的错误动作给予甄别。另一方面,能善于发现和洞悉错误动作的苗头,及时给予辅导和纠正,防范于未然。作为一个合格的教练员来说,这两个方面的功力缺一不可。
春节期间我辅导过一个球迷朋友,其整个动作初看上去还不错,但击球的力量始终出不来,尽管他能跑,腰的转动也很不错。仔细分析,主要是上肢问题,大臂与身体形成一个整体,肩关节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击球全靠腰与前臂在动,这属于典型身手不分的毛病。于是我提醒他“将上肢从身体中解放出来”,学会大臂的自如摆动。并采用中台慢打、多打正手外侧远点的球、全台定向不定点的走动以及打高球、半高球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作者:戴临中
我们知道,每个技术动作都是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这就是准备、引拍、击球、还原,任何技术动作都离不开这样四个基本环节。但是,四个环节中,对技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
击球这个环节,我们叫它核心环节。许多帖子对核心环节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尤其是对弧圈技术的击球动作讨论都比较充分,这对我们怎么样来认识弧圈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看了大家的帖子,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今天,我就从“击球”这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提供给大家参考。
先提供给大家七个字,来描述“击球”这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然后再适当展开讨论一下。这七个字就是:蹬、送、扭、转、甩、收、拧。它是根据弧圈击球动作的基本结构和用力的基本顺序来进行总结和描述的,尽量把击球过程复杂的动作用简单的一个字来概括,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在练习中提醒和暗示自己。
蹬:是弧圈击球动作的起点,也是用力的发端。
在准备和引拍两个环节中,身体重心已经适度下降,全身象弹簧一样得到了压缩,力量得到了积蓄。从“蹬”开始,身体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也就是身体的展放和重心转移及力量的释放阶段。蹬也是对动作的一个基本的描述,指的是前脚掌的用力方式,其方向是与引拍的方向相反,即向前上方向。同时,也包含了将原来微屈的膝关节蹬伸的意思。值得强调的是,蹬所描述的主要是与握拍同侧的脚腿的运动形式,而不是对两脚动作的整体描述。因为发力和拉球的腿部动作,主要是由握拍同侧的脚来承担和实现的。另一只脚只起着配合的作用。
送:指送髋,蹬伸与送髋体现了动作的迎前姿态。
送髋动作是与蹬伸动作联系在一起的,蹬的目的,是使力量向上传递,首先是传递给了髋关节,此时髋关节顺应蹬地的动作将迅速向前上方运动,由于拉球的站位两脚基本上是一前一后,因此,送髋的动作首先是从握拍一侧的髋部开始,成不对称的按引拍动作相反的方向作向前送达,这一点与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是保持一致的。其主要任务是将两个关节形成的合力凝聚在一起,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向上转移。
由此分析,蹬与送在整个拉球的技术动作中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运动形式,它们基本上是连接在一起的,动作方向和运动的效率基本相同,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
扭:是指扭腰。
为什么不用“转”而用“扭”来描述腰部的动作呢?主要考虑到我们对中国文字的字面形象理解。“扭”字说明腰部运动的复杂,是使用“转”字而无法达到的。转有平转,向上转,向下转,向左转,向右转等描述方式,但“扭”,初了转动之外,还涵盖一些复杂的运动方式。而拉球中的腰部运动,就是复杂运动的表现形式,仅用“转”字来描述是不够的。
那么,拉球时腰部是怎么样运动的呢?这要从引拍最后结束时的动作状态说起。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引拍结束时,腰与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时,握拍一侧的腰部由于引拍动作的完成将会使一侧的腰与髋关节收得很紧,而另一侧的腰部将会适度的放开,身体的重心也落在了与握拍同侧的脚上,同时,握拍同侧的腰也会随引拍向后的动作而出现向下向后的转动,从而使整个腰部的形态出现了同时在三个不同空间上的运动(即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因此,用“转”字来描述腰部的运动是很难全面概括的,这是其一。
其二,击球时,腰部的运动同样也是在上述三个不同的空间上展开的。首先是握拍一侧的腰部向前、向上、向内的复合性的扭转,这样的描述,即是顺序上的排列,也是方向上的说明,任何方向上的颠倒,或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的转动都是欠缺的和不完善的。此时,另一侧的腰部运动亦同时进行,随着同侧髋部的向后运动,原来打开的腰随击球动作的开始而主动收缩,两侧腰部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握拍一侧的腰部在不断的向前、向上、向内运动,非持拍一侧的腰部则不断的向后、向下、向外运动,这一“放”一“收”,将取决于你拉球的质量,只有拉球一侧的腰部动作,你拉球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