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腹膜炎治疗指南(研究材料)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
颈静脉插入连接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肝 内 支 架 , 目 的 是 降 低 门 脉 压 力 。 TIPS 可以抑制 RAAS 和 SNS 的活性,降低对 肾 血 管 的 收 缩 作 用 。 研 究 显 示 , TIPS 可以改善肾功能和 GFR,降低Ⅰ型 HRS 的 RAAS 和 SNS 活性。对于Ⅱ型 HRS 患 者 , TIPS 同 样 可 以 改 善 肾 功 能 。 但 2005 年美国肝病学会的诊疗指南不推 荐 使 用 TIPS 治 疗 HRS, 特 别 是 Ⅰ 型 HRS。
预防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保持大便
畅通,应用有利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 态制剂,如整肠生、培菲康、米雅细 粒及丽珠肠乐等。
利尿:应用利尿剂能减少或清除 腹水,提高腹水中的调理素活性,腹 水总蛋白以及腹水 C3、C4 浓度均可显 著改变。
增强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泌尿 道感染,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清洁口 腔,3%NaHCO3 漱口,保持皮肤及泌尿 道清洁。使用胸腺肽类制剂增强免疫 功能。输注白蛋白、利尿剂等增强内 源性抗菌活性。
临床表现 典型 SBP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
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 音减弱。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可将 SBP 分为下列临床类型:①急腹症型;② 腹水骤增型;③休克型;④肝性脑病 型;⑤隐匿型。但晚期肝硬化或重症 肝病病人并发 SBP 时临床表现大多不 典型:体温可正常或仅有发热,无腹 痛;约有 1/3 的病例无腹部症状和体 征;或仅有低热或仅有腹泻;血白细 胞可不高,甚至偏低;或无任何症状, 仅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或一般情况下进 行性加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袁进【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efoperazone sulbactam sodium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Methods 68 patients of SBP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fter hepa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efoperazone sulbactam sodium,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lev-ofloxacin.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Effect of cefoperazone sulbactam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BP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效果。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指肝病或肾病腹水,非腹内脏器感染引发的急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可能与患者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损害、吞噬细胞活性减低、调理功能减弱、腹膜防御细菌能力降低有关。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细菌在肝内清除减少,肠道细菌透过肠壁进入腹水所致移位感染也有可能。
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次为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一、发病机制1.肠道细菌侵入腹腔几率增加向发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感染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
正常情况下小肠内只有少量需氧(兼性)革兰阴性杆菌.严或f病时小肠内细菌L移易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了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侵人的机会而引起肠源性感染_-一般认为其进人腹腔可经以下途径:①血行性:正常小肠内除回肠向少数细菌外,其他部位皆无菌。
肝硬化时肠道细菌分布异常,约75%患者回肠甚至空肠/·二指肠内有大量杆菌繁殖。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小肠壁淤血,绒毛水肿,上皮和基膜变性,肠内细菌可通过缓膜上皮进入门静脉系统。
有70%~80%门静脉血可经门一体分流绕过肝脏直接进人体循环,形成菌血症;②淋巴源性:已证实肝硬化患者,细菌可从肠腔通过猪膜上淋巴管及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定位转移,带菌的淋巴液及门静脉内细菌可通过淤血的肝窦壁溢出,经肝门、肝包膜下淋巴丛漏人腹腔;③细菌跨膜迁移性:肝硬化时由于肠动膜充血、水肿、通透性改变,屏障作用削弱,使肠道细菌经肠壁直接向腹腔渗透;④直接蔓延性:邻近器官如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细菌可直接蔓延到腹腔。
2.宿主防御功能低下①体液免疫异常。
这其中包括补体下降,调理素活性降低及白细胞趋化因子(C3a、C5a、C567)减少。
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③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80%是由肝巨噬细胞完成的。
透射电镜下正常肝组织中20~30个肝细胞就能发现1个肝巨噬细胞,肝硬化肝巨噬细胞明显减少,几乎很难找到。
肝巨噬细胞不仅数量减少,甚至吞噬功能也降低。
肝巨噬细胞调理素——纤维连接蛋白也下降,致使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的内毒素和细菌未能经过肝巨噬细胞充分解毒及清除而得以进人体循环。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大肠埃希菌74株药敏分析
剂敏感率可提高 , 头孢美唑 、 亚胺培南 可作 为首选 抗菌素。
[ 关键 词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 大肠埃希菌 ; 超广谱 B 内酰胺酶 ( S L ) , EBs
Anal i fdr e ii t e to 4 sr n c rc a c if o p yss o ug s nstviy ts f7 t ai ofEs he i hi ol r m s ont s ane usbac e i rt - o t ra pe io l
mili fc in, r y B u rmeh d wa s d t e t r g s n i vt . s l O 4 s an f c e ih a a n e t o Ki — a e t o su e ot s d u e st i Re u t b i y s f7 t i so h rc i r Es c l, 6 sr iS w r ep t o e so o o o a n e t n, 8 we eo o . o o o a f ci n T e df r oi 3 taH e e t ah g n fn s c mil f c i 3 r fn n n s c mili e t . h i e . h i o n o f
回顾性分析 7 4例肝病患者经腹水培 养筛选 出 的 7 4株大肠 埃希菌 , 照院 内感 按
染和非 院内感染检测超广 谱 B 内酰胺 酶 ( S L ) 一 E B s 阳性 菌株 , 采用 KryB ur 检测药 物敏 感性 。 i —ae 法 b 7 4株大肠埃希菌 中 ,6株为 院 内感染 ,8株为非 院 内感 染 , 组患者 年龄 、 3 3 两 性别 、 情严 重 病 程度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S L 阳性株分别为 2 株 (8 3 ) 1 EBs 1 5 . % 和 8株( 74 4 . %) 两组 比较无 显著性 , 差异 ( 0 35 ) P= .40 。大肠埃希菌产 E B s 高 , 酶大肠埃 希菌 呈多重 耐药 , SL 率 产 对氟 喹诺酮类 药物 、 三代和 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 高 , 对亚胺培南 、 阿米 卡星 、 头孢美唑敏感率高 。除复方新诺 明外 , 院内 感染和非 院内感染 的大肠埃希 菌对 常用 抗菌素耐药率问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无论 院内感染还 是 非 院内感染 , 引起重型肝病患者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 炎的常见病 原菌大肠 埃希菌对 常用抗 菌素 的耐 药性 明显较 高, 氟喹诺酮类药物 、 代和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 , 三 加用 B 内酰胺 酶抑制剂 的复合 制 一
整肠生辅助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整肠生辅助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用整肠生辅助治疗肝硬化并发sbp,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83例肝硬化并发sbp病例均为2002年8月~2009年8月来我院住院的患者,sbp诊断标准为:①发热;②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③腹水迅速增加,用利尿剂无效;④腹水白细胞等于或大于500×106/l;⑤白细胞少于250×106/l时,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或pmn绝对计数大于或等于250×106/l。
其中④、⑤两条必须具备一条。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0-70)岁,平均45.6岁。
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29~69)岁,平均48.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培养、血常规、肝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给保肝(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利尿、降低门脉压力(心得安)、补充人血白蛋白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
治疗组同时给整肠生2粒/次,3/日,疗程15天。
1.3统计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2。
使用spssl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4疗效判断显效:腹痛、腹泻、发热症状消失,腹部无压痛,血常规正常,腹水白细胞检查:白细胞等于或大于500×106/l者治疗后小于500×106/l;白细胞少于250×106/l,pmn比值等于或超过0.50,或pmn绝对计数大于或等于250×106/l者治疗后pmn比值小于0.50,或pmn绝对计数小于250×l06/l。
有效:腹痛、腹泻、发热症状消失,腹部无压痛,血常规正常,腹水白细胞检查好转。
无效:腹痛、腹泻、发热症状及腹部压痛、血常规、腹水白细胞检查无明显变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进展
自发 性 细 菌 性 腹 膜 炎 ( B ) 肝 硬 化 腹 水 患 者 S P是 的 主 要 并 发 症 。在 住 院 的 肝 硬 化 腹 水 患 者 中 , 生 发 率 为 8 ~ 3 。S P 的 病 死 率 与 静 脉 曲 张 破 裂 O/ 9 5 B 出血 大致 相等 , 近 3 ~5 。近 1 接 0 0 0年 来 , 着 随 对 S P早 期 诊 断 和 治 疗 水 平 的 提 高 , 病 死 率 有 所 B 其 下 降 , 院 内病 死 率 仍 在 2 4 4 。 但 0 0
摘要 : 自发 性 细 菌 性 腹 膜 炎 是 肝 硬 化 腹 水 患 者 的 主 要 并 发 症 。 早 期 诊 断 , 时 使 用 抗 生 素 是 改 善 预 后 , 及
提 高生存 率 的关键 。近年研 究发 现腹 水 总有 核 细 胞 计数 、 白细胞 酯 酶 浸试 条 、 铁 蛋 白、 乳 多种 细胞 因子 、 腹
检 测 。
早期 诊断是 治疗 S P的关 键 , B 近年 临 床 上达 成 共识 , 无论 有 无 腹 膜 感 染 的症 状 和 体 征 , 硬 化 腹 肝
水 患 者 均 应 行 诊 断 性 腹 腔 穿 刺 , 腹 水 常 规 和 细 菌 做 培 养 。多 采 用 腹 水 多 形 核 粒 细 胞 ( M N) 数 > P 计
腹 水 总 有 核 细 胞 计 数 快 速 诊 断 S P 的有 效 性 。 B 2 白 细 胞 酯 酶 浸 试 条
白细 胞 酯 酶 浸 试 条 ( E S 常 被 用 于 诊 断 尿 L R )
液 ]支 气 管 肺 泡 灌 洗 液 、 水 、 脊 液 、 膜 渗 透 、 胸 脑 腹 液 的 感 染 情 况 , 至 用 于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感 染 的 甚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共识 PPT
注意排除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一、背景
绝大多数肝硬化病人的腹膜感染为SBP。然而,一小 部分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硬化病人,为继发于腹内 脏器的穿孔或急性炎症、腹壁感染或先前的腹部外 科手术。除了继发于后两种情况的腹膜炎外,自发性 (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膜炎之间的鉴别诊断间或特别困 难。鉴别诊断特别重要,因为继发性腹膜炎通常需要 外科手术;相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病人行手术 治疗会使病情明显恶化。
这些标准对检出继发性腹膜炎好像特别敏感,但特 异性特别低。需进一步研究大系列病人,以提高鉴别能 力。
二、推荐
当抗生素治疗无效和(或)腹水中出现上述变化 时,需考虑继发性腹膜炎。
当怀疑继发性腹膜炎时,抗菌治疗应包括抗厌 氧菌和肠球菌,并需作适当检查。
治疗
经验性抗菌治疗
一旦诊断有感染,应马上开始经验性 抗菌治疗,不必要等待致病菌和体外药敏 结果。因为肠杆菌族的革兰氏阴性需氧 菌和非肠球菌的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 菌,SBP的初始治疗应覆盖这些细菌。此 外,所选抗菌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必须足 以治疗腹膜感染(例如腹水抗菌素浓度 > 致病微生物的MIC90)。
3、 腹腔穿刺也能够作为有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 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之前的常规检查。(见预防)
腹水细胞计数
一、背景
感染引起炎症反应,使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 (PMN) 数量增加。约40% 临 床表现提示SBP且腹水PMN数量增多的病人腹水培养阴性,而且治疗不能 等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因此,当客观的炎症反应存在,如PMN数 量增高,就应开始经验性SBP抗菌治疗。依照现有资料,诊断SBP的最敏感 计数界限是PMN绝对计数达到250/mm3,但最特异的界限值是PMN绝对 计数达到500/mm3。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新进展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o 0 1 — 7 5 8 5 ( 2 O 1 3 ) 1 0 - 1 2 9 5 - 0 3 自发 性 细 菌 性 腹 膜 炎 ( s p o n t a n e o u s b a c t e r i a l p e r i t o n i - t i s , S B P) 是 肝硬 化 腹 水 患 者 的主 要 感 染 性
菌 1株 ;分 离 到 的 细 菌 前 3位 是 大 肠 埃 希 菌 、克 雷 伯菌 、 阴 沟肠杆 菌 。
和 内毒 素 产 生 的 。 S BP 患 者 的 血 清 和 腹 水 中 都 有 高 水平 的促 炎症 反 应 细 胞 因 子 , 故 NO 含 量 也 高 。
这 里值 得特别 注 意 的是 , 尚有 一 些 医 源性 因素 导 致 S BP的 发 生 , 如 静 脉 内导 管 、 内 镜 下 为 食 管 静 脉 曲 张 出 血 患 者 急 诊 做 硬 化 治 疗 、腹 腔 静 脉 分 流 ( Le Ve e n分 流 )等 , 均 可促 发 S BP, 不 同原 因 引 起 S BP的 发 生 率 是 不 等 的 。 抗 菌 药 物 , 特别 是经 肝 胆 系 统 排 出 的 抗 菌 药 物 对 肠 道 微 生 态 平 衡 的 影 响最 为
堕堂堡 监 璺壁 墼
生箜 鲞箜 塑
! : ! : ! 垒
皇 垒! 壁 垦 堕竺 口 1 2 9 5
肝 硬 化 并 自发 性 细 菌 性 腹膜 炎 的 治 疗新 进 展
刘 华 汉
广西灵 山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5 3 5 4 0 0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留置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7 9岁 , 均 (3 5 ±1. 7 岁 , 中男 性 3 平 5.6 2 ) 其 5 2例 , 女性 7例 ; 为 均
肝硬化患者 , 发肝癌者 I 并 , 中 肝 功 能 C i —P g 2例 其 hl d u h分 级 B级 1 9例 , C级 2) 。所 有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管 治 疗 组 (例 置 2 例, 照组 1 例, 组 性别、 龄、 程、 因相似 ( 1 对 8 两 年 病 病 P>
肝脏 20 0 8年 1 0月 第 1 第 5期 3卷
・ 39 ・ 3
・
临床 与基 础 研 究 ・
中心静 脉 导 管腹 腔 留置 治 疗 自发性 细 菌 性 腹 膜炎 的 临床 研 究
余 贻汉 汪毅 屈银 宗 郑 莉 郭 玉飞 计春 燕 徐玲
自 发 性 细 菌 性 腹 膜 炎 ( B 在 肝 硬 化 中 发 生 率 高 达 S P)
穿 次 数 为 5 2) ; 管 治 疗 组 通 常 在 腹 穿 成 功 后 留置 导 管 , ~ (次 置 到 腹 水 消 失 时 间 多 为 7 1 , 均 9 6d 每 次 放 腹 水 2( ( ~ 2d 平 . ; )) ( ~ )
4 0 l 00 m 。
深 度 为 2 ~ 3) m, 用 盒 内 扩 张 器 扩 张 皮 肤 、 下 及 肌 层 , 5 (c 使 皮 成
三 、 种 治 疗 方 法 实 用 性 比较 两 置 管治疗 组 平 均 住 院 天 数 为 ( . 9 2±3 5 d 对 照 组 为 . ),
(34 . ), 组问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1 . ±4 1 d 两 P=0 0 6 ; 住 院 . 1 )到
针 I a . m3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下 将 导 管 盒 解 封 , 无 菌 注 G x6 5c , 8 取 射 针 头 , 打 火机 将 针 头 烧 红 , 导 管 在 不 同距 离 、 位 刺 成 多 用 将 方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ˉtonitis,SBP)是指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感染灶的腹水细菌感染。
1964年,Conn 最先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中认识了这一疾病。
肝硬化是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最常见的基础病。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也发生于急性肝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
近来,国内很多单位先后对终末期肝病开展肝移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使肝脏功能受损加重,并使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增加。
进一步了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1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院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10%~30% [2]。
合并消化道出血,既往有SBP发作者及腹水蛋白水平低者,其发生率更高。
暴发性肝衰竭的患者SBP发生率为19%。
20世纪60年代,SBP患者病死率高达90%,随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目前,其病死率降为20%~40%。
SBP发生后幸存者1年内复发率为40%~70%。
致病菌常为来源于肠道的需氧的革兰阴性菌(49.5%)及非肠源性的链球菌。
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43%)、肺炎克雷伯菌(3.6%)和肺炎球菌(10%),厌氧菌较为罕见[3]。
近年来,亦有隐球菌引起SBP的报道。
2 发病机制肝硬化患者,尤其是进展期肝病患者,多种免疫防御机制改变。
门静脉高压时肠道运动功能减退、肠粘膜屏障受损[4],肠道细菌过度生长[5],肠道内细菌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入血或直接进入腹腔。
肝硬化进展期,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下降[6]。
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下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肝内分流,血液不经过枯伏氏细胞;(2)肝外分流,门脉血液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3)枯伏氏细胞数量减少;(4)枯伏氏细胞功能受损。
肝硬化患者腹水中调理素、免疫球蛋白、补体、纤维连接素及趋化因子活性减低[7],抗菌能力下将,不能有效清除腹水中的细菌,易发生SBP。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表1 2组患者临床 疗效比较 例( %)
1 . 1 临床 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 4月一2 0 1 2年 4月在 我 院
2 结 果
计数资料 采用 检验 , 以P < O . 0 5为差
果, 选取了我 院收治的 8 O例肝硬化并发 自发性腹膜炎 患者 , 对 其 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 给予相应治疗。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
观察组 4 2 例, 显效 2 4 例, 有效 1 5 例, 无效 3 例, 总有效率
明显改善 。
【 关键词 】肝硬化 自 发性腹膜 炎
临床 效果
探讨
肝硬化 是临床 常见 慢性进行 性肝病 ,患者早期无 明显症 状, 后期 以肝 功能损害为主要 临床表现 , 晚期 患者常并发 自发 性腹膜炎 、 肝性脑病 、 继发感染等 。近年来 , 我国肝硬化并发 自 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呈逐年增高 的迹象 ,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 生 活质量 的不断提高 , 人们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 自发性腹膜炎 要 求不断提高 , 有效提高治 疗成功率 , 已经 成为临床重要 研究
姜树强, 张瑞麟 , 李忠东 , 等. 2 0 0 9 - - 2 0 1 0 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 药合强 查Ⅱ l 中国医院用药评l 价一 与 分析 , 2 0 1 2 , 1 2 ( 4 ) t 3 6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1 — 0 8 )
肝硬化 并发 自发性腹膜炎 的临床治疗探讨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机制、诊治、预后进展
自发性 腹 膜 炎 (sotnosbc r l e t isS P)又 pnaeu at a pro t ,B e i ni i
S P发病机制 有小肠细 菌过度生 长 (m lit t a bc B s a ne i l a— l sn
tr l vrg wh SB ) 肠 黏 膜 通 透性 改 变 , 菌移 位 ( at— e a oe.r t,I O , i o 细 bc e
・
18 3 0・
安 徽 医 药
A hi dcl n h r w ui l ora 2 1 e ; (2 n u Mei dP at et a Jun l 0 0D c 1 1 ) aa m c 4
白发 性 细 菌 性 腹膜 炎 发 病 机制 、 治 、 诊 预后 进 展
吴
(. 1安徽省安庆市立 医院感染科 , 安徽 安庆
Ab t a t S o tn o sb ce il e tn t st e c mmo n e e ec mp iai n p t n swi e ai i h ssa d a cts w ih i a — s r c : p na e u a tra p r o i si h o i i n a d s v r o l t ai t t h p t cr o i n s i ,பைடு நூலகம்h c l c o e h c r e s S n fte ma n ra o sr s l n n d ah B t t ah g n ssi o e n i l l a . h s o ah g n cb ce ao o tn o s O o e o i e s n e u t gi e t . u sp t o e e i sn t t t ey ce r T e mo t f t o e i a tr f p na e u h i i y e r p i s b ce a ei n t e o y ini , n t y tms u u l r o y ia . a l ig o i s t e k y t r aig s o tn o s b c eil a t r l rt i sa x b o t a d i s mpo s al a e n ttp c E r da n ss i h e o te t p na e u a tra i p o ir c s y 1 y n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现状
, , of > 250 cells / μl in ascites limitations of ascites cell counting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reatment of SBP. It is pointed out that novel , biomarker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re needed for the diagnosis of SBP diagnose in order to guide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and opti
肠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最常见,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 1977 年,Jones 等[8]回顾性分析11 例SBP(诊断标准为腹
水培养阳性)的腹水细胞计数特点,发现11 例中10 例患者腹
收 基doi稿金:1日0项.期3目9:62:90/科1j9. i技s-s0n部5. 1-0病0110毒;-修5性2回5肝6日. 炎2期01:及92.0艾0199.滋-040病36 -等25传。染病重大专项
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依然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学习,总结 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腹腔感染(排除继发性腹膜炎),命名为SBP。
SBP 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及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的肝硬化
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腹膜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腹膜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其药物治疗:·可能病原菌: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偶有厌氧菌。
·首选药物:腹水中性粒细胞>250*106/L,经验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一次2g,ivgtt,每8小时一次。
或头孢噻肟钠,一次2g,ivgtt,每12小时一次。
或头孢曲松钠,ivgtt,一次1~2g,一日1次。
·次选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vgtt,一次4.5g,每8小时1次。
氨苄西林舒巴坦,ivgtt,,一次1.5g,每8小时一次。
·说明:腹水细菌培养出结果后,立即选择敏感的窄谱抗生素,疗程至少2周。
二、继发性腹膜炎及其药物治疗·可能病原菌: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拟杆菌属。
·首选药物:上消化道穿孔所致者宜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或广谱青霉素类。
下消化道穿孔所致者宜选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ivgtt,一次3.2g,每6小时一次。
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vgtt,一次4.5g,每8小时1次。
·次选药物:重症选用美罗培南,ivgtt,一次1g,一日2~3次。
或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一次0.5g,ivgtt,每6~8小时一次。
或头孢吡肟,ivgtt,一次1~2g,每12小时1次;加甲硝唑ivgtt,0.5g,每12小时一次。
·青霉素过敏者使用莫西沙星,ivgtt,一次400g,每日1次,加甲硝唑,ivgtt,一次0.5g,每12小时一次。
三、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及其药物治疗·可能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
·首选药物:去甲万古霉素,ivgtt,一次15mg/kg,每12小时一次,加哌拉西林,ivgtt,一次2~4g,每8小时一次。
重度感染可在腹膜透析液中加入抗菌药。
·次选药物:万古霉素,ivgtt, 一次15mg/kg,每12小时一次,加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ivgtt,一次2g,每12小时一次。
最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症状、诊治和预防要点
最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症状、诊治和预防要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指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膜急性细菌性感染,常见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也见于其他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癌、暴发性肝衰竭等。
本文概述了SBP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病因和症状在晚期肝病中,当肝脏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时,会形成腹水。
当正常生活在肠道内的细菌进入腹腔导致腹水被感染时,可发生SBP。
大部分SBP感染由革兰阴性菌引起(其中50%为大肠杆菌),其余则是由革兰阳性菌引起(其中19%为链球菌)。
SBP主要发生在晚期肝病中,是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反应减弱,肠道中的细菌环境发生了变化。
炎症可导致肠道发生渗漏,并使正常情况下无细菌的身体部位被肠道细菌所感染。
SBP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寒战和腹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但有约10%的患者可无症状。
对于晚期肝病伴腹水并因意识模糊和/或肝肾功能障碍住院的患者,应尽快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以排除SBP的可能。
诊断和治疗SBP的最大风险是败血症,感染会快速进展至全身。
重要的是要快速识别SBP,以便对其进行治疗。
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个/mm3是诊断SBP的金标准,其计数结果可通过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或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自动计数和分类来获得。
SBP的治疗主要为经验性抗菌治疗,传统经验性治疗主要包括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但抗生素的选择应以当地的细菌耐药特性及其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指导。
对于治疗效果欠佳或怀疑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应在开始治疗48小时后行第2次诊断性腹腔穿刺,以评估抗生素的疗效。
预防SBP患者有再次发生SBP的风险。
2020年英国胃肠病学会与英国肝病学会指南在对于肝硬化腹水管理的建议中提到:对于SBP治愈后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诺氟沙星(400 mg,1次/天)、环丙沙星(500 mg,1次/天,口服)或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噁唑800 mg,1次/天和甲氧苄啶160 mg,1次/天,口服)进行治疗,以防止SBP再次进展。
自发性腹膜炎腹水C反应蛋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 稿 日期 :0 2— 4— 1 收 21 0 2 )
『] 1 吕松 浩 , 塑性钛 板 治 疗跟 骨 关 节 内骨折 可 [] J .实用骨科 杂 志 ,0 7 1 ( ) 1 5~17 2 0 ,3 3 :4 4. [ ] 传龙 , 勇 , 2姚 张 贾斌 , .钢板 内固定 治 疗 等
第3 6卷 5 2 21 2 0 2年第 7期
黑
龙
江
医
学
V0. 6. o 7 I3 N .
HE 0N JANG ME C L J RNAL IL G I DI A 0U
J 12 2 u . 01
自发 性 腹膜 炎 腹水 C反应 蛋 白的 临床诊 断与治 疗 的研 究
s o t n o spe t n t ai n s p n a e u r o ii p t t. i s e
Ke r : cts C —r a tv oe n;Cir ss p n a e u e i n ts y wo ds As ie e c ie prt i rho i ;S o t n o s p rt ii o
tm gah cnl siao [ ] Ci Oto , 3 o orpysaca ict n J . l r p 19 , sf i n h 9
, 宝丰 , 印坎 .实用 骨科 学 4胥 葛 徐 [ . 3版 .北 京 : 民军 医出版社 ,05 10 M] 第 人 20 :7 . [ ] 光 荣 , 晓 宇 .跟 骨 骨 折 治 疗 方 法 的 选 5俞 燕 择 [] J.中华 骨科杂 志 ,0 62 ( ) 14~11 20 ,6 2 :3 4. [] 6 张越 民, 贾峰 , 李卫 彬 , .跟 骨 骨折 切 开 等 复位 内固定伤 口并发 症 的 原 因分 析 及 预 防 [ ] J .山
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王蜀强;杨兴祥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6(013)002
【摘要】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或者重型肝炎等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无任何邻近组织炎症(如肠穿孔、肠脓肿)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感染。
近年研究表明,重症肝损害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0%~30%。
细菌移位是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的关键。
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来自于诊断性腹腔穿刺后腹水的相关检查。
积极诊断以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既往曾发生SBP的患者应长期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王蜀强;杨兴祥
【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成都 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4+1
【相关文献】
1.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63例诊治体会 [J], 陈武
2.sCD14联合PCT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诊治中的应用 [J], 邹金海;王艳生
3.78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J], 魏小兵;连丽云;牛金朵
4.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96例临床诊治探讨 [J], 张天洪;陈婧;万雪梅
5.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96例临床诊治探讨 [J], 张天洪; 陈婧; 万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通常在无菌性腹水的基础上发生,无明显的腹腔内感染来源可循,因而曾称原发性腹膜炎。
SBP是基础疾病严重或恶化的标志,临床常见于失代偿性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衰竭等自身免疫力低下者,亦见于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恶性肿瘤的患者。
SBP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发病率为8%~27%不等,病死率在48%~57%,甚至有高达50%~78%的报道。
重型肝炎并发SBP的发生率为47%,病死率则高达72.9%。
一、病原学与发病机制SBP时的腹腔感染细菌大多具有肠源性特征。
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培养阳性的病例中,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
国外一项文献荟萃分析显示,埃希大肠杆菌最常见,为47%,肺炎克雷伯菌次之,为11%,其他需氧革兰阴性菌占11%,链球菌占26%,肠球菌占5%。
厌氧菌不常见,仅占5%。
SBP系肠道细菌种植至腹腔所致的机会性感染,与宿主免疫力低下直接有关。
肝硬化腹水或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致使机体不能有效清除细菌,多形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及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下降,血清和腹水中补体水平降低,腹水的抗菌和调理活性低下等因素参与了腹腔细菌接种。
丧失了抗菌能力的腹水成为细菌的理想培养基,细菌在腹水中得以迅速繁殖。
肠道细菌迁徒至腹腔主要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有关。
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肠杆菌属、肠球菌等细菌过度生长。
细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尤其是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致肠上皮细胞受损。
近年重视内毒素、TNFa、IL-6等细胞因子以及一氧化氮(NO)对肠上皮屏障、肝脏和其他系统的损伤作用。
门脉高压所致的肠道淤血、水肿、低灌注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亦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上消化道出血均可损害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肠道菌群构成,是诱发SBP的重要因素。
肠道细菌迁徒至腹腔的途径有跨膜迁移和肠道细菌易位两种学说。
(一)细菌跨膜迁移过去认为,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肠道细菌可直接穿过肠壁移行至腹腔造成感染。
(二)肠道细菌易位近年提出肠道细菌(包括内毒素)易位的概念,是指肠道细菌及其产物内毒素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系统或血液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80%是由肝脏库普弗细胞完成的。
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时,库普弗细胞数量减少,吞噬功能降低,不能完全清除经门经脉或淋巴管侵入的肠源性细菌,带菌的淋液可自肝包膜漏入腹腔导致腹腔内感染。
此外,门脉细菌可经门腔静脉侧支分流引起全身菌血症;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非肠道原籍菌引起的SBP,亦与脓毒症血行播散有关。
静脉置管、腹腔穿刺等则是SBP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二、临床特点(一)临床表现通常可见发热,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但远达不到急性腹膜炎三联征(腹部压痛、腹壁肌肉痉挛和反跳痛)的程度。
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称其为“细菌性腹水症”;有部分患者仅有发热而无腹部体症;另有部分患者出现临床腹膜炎;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水进行性增多且对利尿剂反应不佳、中毒性臌肠、低血压、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恶化等。
(二)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是诊断SBP的最重要手段。
1 .腹水常规及生化:腹腔穿刺液外观混浊,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
以往腹水WBC 计数>0.3×109/L 或多形分叶核白细胞(PMN)>25%的诊断指标可能并不可靠。
在伴有大量腹水情况下,渗出液被漏出液稀释,腹水细胞数常达不到诊断标准。
此时,腹水内毒素阳性、腹水腺苷脱氨酶(ADA)>6000U/L、腹水乳酸脱氢酶(LDH)>血清正常值上限的2/3以及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g/L 对SBP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帮助。
2 .腹水细菌学培养:多个前瞻性试验显示,当腹水PMN计数≥250/mm3(0.25×109/L) 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只有50%左右的阳性率;如在床边将腹水放入血培养瓶中孵育,则细菌阳性率可高达80%。
三、诊断依据2000年国际腹水学会(IAC)SBP和细菌性腹水症的诊断标准可供临床诊断参考。
(一)SBP的诊断标准及处理1.入院时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局部腹膜炎表现(腹痛、呕吐、腹泻、肠梗阻);(2)全身感染表现(发热、WBC增多、脓毒症休克);(3)无明确诱因的肝性脑病;(4)无明确原因的急进型肾功能损害;(5)未予抗生素预防用药的胃肠道出血。
2.腹水PMN>2.5×108/L,或血性腹水PMN与RBC比值为1:250。
3.床边用血培养瓶做腹水接种培养,量不少于10ml;同时进行血培养。
(二)细菌性腹水症的诊断及处理1.诊断标准:腹水培养阳性,腹水PMN<2.5×108/L,无局部或全身感染表现。
2.处理原则:一旦诊断为细菌性腹水症,须重复穿刺行腹水检查。
(1)若腹水PMN >2.5×108/L ,开始抗生素治疗;(2)若腹水重复培养阴性,细菌性腹水症消失,无需治疗;(3)若腹水重复培养阳性,PMN<2.5×108/L,有局部或全身感染表现,则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鉴别诊断主要与继发性腹膜炎和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一)继发性腹膜炎继发于外科急腹症或腹部外科手术后,鉴别要点为:1.起病急骤,常伴有明显的脓毒症表现,急性腹膜刺激征即“腹膜炎三联征”突出;2.腹腔穿刺为脓性,可见消化道内容物残渣,腹水生化葡萄糖降低(<2.78mmol/L),白蛋白(>10g/L)和LDH(>血清LDH水平) 增高,细菌涂片与培养不是单一细菌,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3.X线平片在空腔脏器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必要时行内镜、腹腔镜检查,或行剖腹探查术。
(二)结核性腹膜炎鉴别主要依据1.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2.可伴有午后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3.腹部扪诊呈特征性揉面感;4.腹水淋巴细胞增多、抗酸染色阳性;5.血沉增快,血清结核抗体阳性;6.试验性抗痨治疗有效。
五、治疗SBP的治疗原则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腹腔局部处理和免疫调节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SBP平均病死率为60%,在发病48h内接受治疗者,病情好转率可达60%以上;若超过48h治疗者,好转率则仅为20%~30%。
因而临床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前首先进行腹水细菌学培养。
若同时伴有脓毒症表现,应同时进行血培养。
抗生素的选用原则为:1. 起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先选用对SBP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三嗪、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2.掌握当时当地的流行菌趋势及耐药动向:随着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革兰阴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5年的SBP的流行菌耐药趋势显示,ESBLs阳性的埃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在40%以上。
对于院内感染的SBP,近期(3个月内)因腹腔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的SBP以及较严重的SBP,应避免使用头孢菌素、氨曲南等抗菌药物,可以选择β-内酰氨+酶抑制剂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如肾毒性较低的依替米星等抗菌药物。
重症感染者可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安培南和美罗培南。
各地区、各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同,应掌握当时、当地的流行菌趋势及耐药菌动向。
3.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用药48~72h后,根据临床疗效反应的微生物学进行重心评估,选用窄谱抗生素。
常规抗感染治疗一般为7~10d 。
目的是为了减少二重感染,防止耐药性产生,减少毒性反应并降低治疗费用。
(二)支持治疗给予积极的静脉营养支持,补充富含支链氨基酸的优良蛋白,严格控制血糖(<8mmol/L),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感染恢复有重要作用。
(三)白蛋白治疗1999年Sort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肝硬化并发SBP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头孢噻肟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降低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为住院首日注射白蛋白(1.5g/kg)1次,第3天时注射第二次(1g/kg)。
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发生肾损害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有关,用白蛋白扩容可以预防肾损害,降低病死率。
(四)腹腔局部处理1.腹腔注射抗生素:抗生素局部用药,易诱导细菌多重耐药,目前已不再应用。
2.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灌洗: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时,如发生利尿剂抵抗,或腹水明显混浊、有絮状物,或呈血性腹水时,可行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穿刺灌洗。
单纯排放腹水易产生低血容量、低钠血症、肾功能损害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须在大量放液的同时输入足量的白蛋白扩充血容量,可防止全身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损害,显著减少并发症。
一次性将腹水排尽,排液后按1L腹水补给10g白蛋白的比例静脉输注无盐白蛋白。
若每次排放3~5L,可适当减少白蛋白用量,按1L腹水补充6~8g白蛋白的比例给予。
腹腔穿刺放液后,用温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腹膜腔,直至洗脱液变清为止,可明显提高SBP的治愈率。
其他合成的胶体扩容剂在体内的半衰期低于24h,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因而不能满意地预防排放腹水后的循环功能紊乱。
3.外科手术治疗:如非手术疗法无效,病情恶化或不能排除继发腹膜炎时,或反复发生腹腔感染以致腹膜粘连形成分隔样腹水时,应剖腹探查或隔室切开术。
应放置腹腔引流管,保证术后病灶的充分引流。
(五)免疫调节治疗1.调节肠道微生态:通过选择性“促菌”纠正肠道菌群失衡,抑制有害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那毒素易位。
主要措施包括补充肠道益生菌和补充益生原。
(1)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地衣芽孢杆菌制剂,为肠道抗炎微生物,通过抑制有害菌生长,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修复肠道上皮屏障。
(2)补充益生原:乳果糖、拉克替醇等口服或高位灌肠,可促进肠道分解糖的有益菌群优势生长,抑制肠道分解蛋白的有害菌群;其酸性代谢产物并可促进肠源性毒素的排出。
2.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谷氨酰胺(GLN)是快速分裂型细胞(如肠道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重要能源,是危重症患者的条件必须氨基酸。
在肠屏障受损、细菌内毒素易位时,补充GLN可减轻肠膜萎缩,修复肠屏障,降低肠壁通透性,并能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因而可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降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风险。
GLN用量为每日1.5~2.0mg/kg加入至少5倍的氨基酸溶液中静脉滴注,速度不应超过0.1g氨基酸/h ,至少连用6d。
六、疗效评价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