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护理常规
白细胞低下(低于1.0 x10_9L)患者护理常规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白细胞低下(低于1.0x109/L)患者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及护理(一)病情观察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
(二)护理1、病室要求:(1)放置单人病房,入住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门窗、家具、墙壁、地面用1:1000ppm的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1小时,病室内备洁肤柔快速手消毒液。
(2)入住后,每日2次用1:1000ppm消毒液擦拭所有门窗、家具、医疗用品、拖地,紫外线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治疗用物、体温表、抹布、拖把专用。
(3)病室内禁放花和活的植物。
2、工作人员要求:进房间戴口罩、帽子,洗手、洁肤柔快速手消毒,穿隔离衣,隔离衣每天更换,控制不必要的人员进室,谢绝探视;上呼吸道感染及有感染灶者不能入内,治疗、护理有计划集中进行,减少进出的次数。
3、个人清洁护理:(1)指导患者每日早晚、每次进食后口泰漱口,根据情况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
(2)饭前、便后洗手,每日擦身1-2次,保持皮肤清洁。
(3)每日及每次大便后清洗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指导勿憋尿。
(4)预防皮肤粘膜的创伤。
4、饮食护理:(1)选择新鲜、无刺激、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猪肝、鸡蛋、新鲜蔬菜等。
(2)勿进隔日食物,所吃水果消毒处理后再食用,禁食酸奶制品、酱类等发酵食物。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注射前用安而碘消毒皮肤3遍后方可执行。
6、做好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积极因素,配合治疗。
二、用药观察及指导1、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肌肉酸痛、腰痛、胸痛及发热、皮疹等现象。
2、定期检查血象(一般每日一次),注意白细胞数值的变化,在白细胞≥40×109/L时可停药。
2011年1月修订。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
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
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人护理常规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人护理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 4000/ul 时称为白细胞减少,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
少。
当粒细胞绝对数减少低于 1500/u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甚至完全缺乏时称为粒细
胞缺乏症,白细胞大多低于 1000/ul。
此类病人容易继发感染。
(一)发热时应卧床休息,主要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
(三)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有口腔溃疡者给予软食,食物不宜过咸过热,食具
清洁。
(四)对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应加强全身护理,预防因皮肤、口腔、呼吸道、消
化道、泌尿道不洁而招致继发感染。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及时记
录。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为常见血液病。
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后者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为主。
其发病原因很多:①生成减少或成熟障碍,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肿瘤侵犯骨髓、药物(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等)、苯和X线及细菌毒素等抑制骨髓、脾亢引起的成熟障碍。
②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
③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
该组疾病只要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即可诊断,但关键是病因诊断,可通过详细病史特别是用药史、体检及骨髓象和一些特殊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而对原因未明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症,可口服1-2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维生素B4和B6等,但对粒细胞缺乏症病人应按急诊立即住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应给无菌隔离、控制感染、血白细胞成分输注、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给粒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
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常用药物有哪几种?1. 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软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
2、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
3、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是给予氧气吸入。
4、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
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②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底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d;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5000P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
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
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咳嗽和便秘。
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6、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一、概念: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及外周血中出现异常的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侵润各种脏器、组织,正常造血机制受到抑制。
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
二、临床特点贫血、发热、出血及器官组织侵润。
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保证休息与睡眠。
呼吸科标准护理计划
呼吸科标准护理计划呼吸科常用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清理呼吸道无效3、气道交换受损4、低效性呼吸形态5、有感染的危险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语言沟通障碍8、活动无耐力9、体液不足10、有窒息的危险1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1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13、口腔粘膜改变14、有受伤的危险15、疼痛16、预感性悲哀17、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18、潜在并发症:电解质失调19、潜在并发症:化疗反应20、潜在并发症:气压伤21、潜在并发症:负氮平衡22、便秘23、睡眠型态24、有误吸的危险25、吞咽困难26、只是缺乏27、焦虑28、恐惧29、心输出量减少标准护理计划1.体温过高【相关因素】感染【预期目标】1.病人能说出体温过高的早期表现。
2.病人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措施】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2.每4h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4.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
6.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7.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时涂护唇油。
8.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9.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0.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2.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1.痰液过多2.痰液粘稠3.咳嗽无力4.支气管痉挛5.呼吸衰竭需要插管6.气管插管的刺激【预期目标】1.病人咳嗽、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音清。
2.病人主诉痰液减少。
3.病人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4.病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人能复述有利于排痰的因素。
【措施】1.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70%.2.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必要时吸痰。
3.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
4.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5.翻身,叩背。
6.插管前,给不能咳出痰液的病人经鼻吸痰。
7.插管后及时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感染的预防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防治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白细胞下降患者的健康教育
白细胞降低患者的健康教育
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较易发生感染,应从预防继发感染上着手进行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室内应经常通风,室温需维持于适宜水平,
一般保持20℃左右,室内湿度以40%—50%为宜。
通风换气时
应避免对流风,避免受寒。
2、加强口腔卫生,勤漱口。
、
3、尽可能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
出,最好带口罩。
4、尽量减少探视,陪护家属应该注意更换干净衣、裤、鞋,并佩
戴口罩.若存在呼吸道感染,则应避免与患者接触。
5、若白细胞低于1.0*109/l ,应及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最好单
间居住,增加房间空气消毒次数,定时通气,定时通风,有条
件者可应用空气净化器,谢绝探望。
保持患者体表、床褥、衣裤
干净整洁.
6、注意口腔卫生及皮肤清洁卫生,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
素。
剃须宜用电动剃须刀,避免皮肤破损。
女性应注意会阴部卫
生。
7、加强营养。
8、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小甓胺等,定期进行
血常规检查。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白细胞减少时的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勿暴露在其他感染源之下。
(2)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消毒、洗手。
(3)根据病人血常规结果对病人采取保护性隔离。
保护性措施分为一般性保护隔离和无菌性保护隔离。
采用保护性措施主要依据是:当白细胞降至(1~3)X109/L、中性粒细胞降至1.5x109/L时、应采取一般性保护隔离;当白细胞低于1X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x109/L时,病人已无任何抵抗力,必须采取无菌保护性隔离。
1一般性保护隔离:限制来访;病人戴口罩,口罩潮湿时随时更换(住单人病室病人可免戴口罩),凡进入病室的工作人员、家属、来访者应戴口罩;禁止带菌者或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病室或陪伴病人。
定时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定时通风,有条件者可运用空气净化器;保持病人体表、床褥、衣裤干净整洁:陪护家属应注意更换干净衣、裤、鞋并佩戴口罩。
2无菌性保护隔离:将病人安置于无菌层流室内(LAFR)或层流床内。
LAFR设有高效能空气净化装置,使室内空气永远保持新鲜干净,不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感染。
医护人员进入此单位时,必须穿戴无菌衣帽,戴无菌手套、口罩,穿鞋套等,任何人进去后,都必须站在病人下方,凡送入 LAFR的物品均应先进行灭菌处理。
白细胞低于0.5x10”/L者,应输人粒细胞或浓缩白细胞预防感染,以防危及病人生命。
7.进行输血治疗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血型、Rh因子、交叉试验结果,不可发生差错:输血过程中应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如寒战、发热、皮疹、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一、一般肺炎的护理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及采取半卧位。
3、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以利于毒素的排出,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点滴速度不易太快,以免引起肺水肿。
4、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5、注意口腔卫生,用朵贝尔也漱口,口唇干裂可涂润滑油,有疱疹者可涂1%龙胆紫。
6、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
如高热者执行高热护理常规。
如有休克早期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进行抢救。
7、留痰观察。
准备收集痰标本,以备常规化验和痰细菌培养。
痰与痰杯及时消毒。
8、大便秘结时可用温盐水灌肠,腹胀时可行肛管排气。
9、注意观察,如有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呼吸变急、紫绀等情况。
应立即报告医师,并进行处理。
出汗多时应及时檫去汗液,更换衣服,预防受凉。
如昏迷谵妄时,执行昏迷护理常规。
二休克性肺炎的护理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设专人护理,去枕平卧。
体温低于正常时。
可用热水袋保暖,要避免烫伤。
3、注意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及时吸痰。
4、严密观察尿量,并做记录。
5、根据病情每隔5—15分钟测血压一次,并记录,血压低于10.6/8kpa(80/60mmhg)时,按医嘱静脉滴升压药物,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6、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有脱水、酸中毒、低钾等表现,应及时抽血,做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钾、钠、氯测定。
按医嘱补充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溶液。
低血钾时应静脉补充10%氯化钾,但尿量减少时要谨慎使用。
胸膜炎护理常规一、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湿性胸膜炎卧向健侧,并加强患侧呼吸锻炼,以减少非功能受损;干性胸膜炎应卧向患侧,以减少病变部位胸膜的活动,减轻疼痛。
?三、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四、因大量胸腔液致呼吸或紫绀时,给予氧气吸入舒适的半卧位,并协助医师抽出胸水,以减轻压迫症状。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白血病(1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X射线、苯及其衍生物、遗传因素等有关。
一、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1)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
国际上常用的法美英FAB分类法将A1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11)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1)。
A11又分为3个亚型,包括11型,12型,13型。
AM1又分为8个亚型,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o)、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1,M3)、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红白血病(Mg)、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
【临床表现】A1起病急缓不一。
急者可以表现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是严重出血。
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瘢,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而就医时被发现。
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半数患者就诊时已为重度贫血。
2.发热白血病本身能引起发热,但大多数由继发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低热或高热甚至超高热,可伴畏寒、出汗等。
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
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可出现真菌感染。
3.出血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
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严重时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AP1易并发DIC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血三系减少病人的护理对策
血三系减少病人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血三系减少病人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研究确认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开展,研究挑选临床血三系减少病人90例实施分析,病人在随意模式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个组病人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病人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三系减少病人运用临床综合护理,可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关键词:血三系减少;护理;心理在临床上经常会有血液三系减少的情况,也就是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都明显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重度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都会导致病人出现血三系减少[1]。
血三系减少病人需要接受有效治疗与护理,才可以维持身体健康。
本次研究对血三系减少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确认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开展,研究挑选临床血三系减少病人90例实施分析,病人在随意模式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的病人分别有45例。
实验组中性别为男性的病人有25例,性别为女性的病人有20例,病人年龄处在36-67岁范围内,年龄范围平均值是(52.34±1.95)岁。
对照组中性别为男性的病人有24例,性别为女性的病人有21例,病人年龄处在35-68岁范围内,年龄范围平均值是(51.86±1.67)岁。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p >0.05。
1.2方法对照组病人施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关操作。
实验组病人施行综合护理,具体有(1)注意休息与活动: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出血状况来提醒其休息和活动,若病人只是在皮肤黏膜出血,且出血比较轻微,护理人员可告知病人原则上无需限制休息和活动。
若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护理人员叮嘱病人减少活动,并适当增多卧床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