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457f40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4.png)
幼儿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幼儿对于外界的认知是通过感官和经验的积累而建立起来的,而观察是获得感官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一、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第一步。
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通过观察各种事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比如,在幼儿园里布置环境时,可以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生活物品,然后跟幼儿们一起观察它们的特点。
还可以在幼儿园里布置类似变形金刚等的拼图,让孩子们自己根据拼图上的小细节去观察,并认真搜索小细节。
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幼儿用多元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引导幼儿用多元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又一要素。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用多元的视角去观察问题。
比如,让幼儿们看一幅画或一张照片,从画面中寻找到各种不同的事物、角度和颜色,从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让幼儿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比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显现的不同。
让幼儿随意画画,然后让他们通过画来表述他们对物体的观察和思考。
三、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孩子是需要时间来思考和观察的,而时间的多少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观察力。
幼儿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解决问题的机会。
比如幼儿的绘画、手工活动、自由游戏等,都是幼儿锻炼自己观察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依据,而这需要幼儿园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留给幼儿更多探索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削弱教师的主导权,让幼儿有空间、有时间去自学自悟。
四、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还需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幼儿会跟随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去探索世界。
各种问题都是探索的开始,幼儿需要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有关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https://img.taocdn.com/s3/m/f0c07a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9.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个人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时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智力提升。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方法。
1. 创造观察的机会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首先要创造观察的机会。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探险,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感受不同的气候和季节变化;也可以在家中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观察家里的花草、家具、书籍等。
通过这些观察,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在孩子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比如,在观察一幅画时,可以问孩子画中有几只动物、它们的颜色是什么;在观察家中的花卉时,可以问孩子花的叶子形状是怎样的、花的颜色有哪些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观察事物的细节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多角度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仅要注重观察事物的外表,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比如观察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角度,或者观察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通过多角度观察,可以帮助孩子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4. 细致观察观察力的培养离不开孩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比如观察花瓣的纹理、观察树叶的叶脉、观察昆虫的走动方式等。
通过对事物细节的观察,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点,锻炼他们的观察力。
5. 注重反馈和总结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观察结果的反馈和总结。
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帮助他们理清思绪,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总结观察到的规律和经验,培养他们自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七课《学会观察》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七课《学会观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95c8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f.png)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七课《学会观察》教案学会观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而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观察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教案以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七课《学会观察》为基础,旨在帮助小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并掌握如何应对困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用心去观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细致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应对困境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学会观察》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3. 视频资源:生活中举例的视频4. 实物道具:举例用的常见物品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观察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观察的看法,以及自己平时观察的经验和困惑。
步骤二:观察与练习(15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观察的定义,并强调观察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练习,例如指导他们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同学的表情等,鼓励他们细致观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组进行观察比赛,鼓励学生互相观察,分享观察到的细节。
步骤三:观察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观察案例,例如发生在校园中的事情,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让他们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3.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中选出最佳解决方案。
步骤四:观察视频学习(20分钟)1. 展示生活中的举例视频,例如关于动物的行为、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其中的细节。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3527c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5.png)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七课学会观察学会观察——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引言: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的第十七课中,学会观察是一个关键的主题。
观察是一种关注和感知周围环境、人事物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的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儿童观察力和洞察力的方法,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
一、培养观察的兴趣和习惯1. 创设观察机会为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创设观察的机会。
比如,在户外进行自然环境观察活动,孩子们可以观察树木、花草、昆虫等,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在室内,可以组织一些观察物体特征的游戏,如观察各种水果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2. 培养观察细节的习惯观察是一种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对细节的关注,如找出图片中的差异、听音乐后回答问题等。
此外,也可以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记录下来。
二、提高观察的技巧和能力1.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是观察的基础,而集中注意力是需要训练的。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活动来帮助孩子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如数背后的数字、找出隐藏的物体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需要观察和倾听的活动,如戏剧演出、音乐会等,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水平。
2. 多角度观察为了培养孩子多角度观察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对象。
比如,在观察一朵花的时候,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来观察花朵的形态、颜色、香气等。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发展洞察力和判断力1. 分析与解释观察不仅仅是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还需要通过分析和解释来深入理解。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提出问题、总结发现,以及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当观察一张地图时,可以鼓励孩子思考地图上的符号代表什么,地理位置如何对应等。
如何教幼儿观察
![如何教幼儿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d4ccb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c.png)
如何教幼儿观察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对其未来学习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教导幼儿观察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进行观察。
在幼儿走在公园、超市、家庭中等不同场景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花草树木、飞鸟昆虫、水中鱼类等。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比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观察对象,还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分析思维。
其次,利用观察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
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性强的游戏,如找不同、找相同、找隐藏物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正确答案。
这样的游戏既能增强幼儿观察的专注度,又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此外,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幼儿观察力。
在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实验中,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形态变化、声音变化等。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观察过程,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在实验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耐心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结论,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最后,注重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
幼儿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忽略了一些微小的细节。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视事物的细节,比如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
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挑战性的观察任务,让幼儿去发现事物中的微小差异,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教导幼儿观察应该注重日常生活情境、观察游戏、科学实验和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相信通过持续的引导和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将不断提高,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63624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7.png)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规律和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因此,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帮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创设丰富多样的观察环境为了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首先需要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观察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物品、器具、图片等,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对象进行观察,从而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所观察到的现象,激发他们对事物背后原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
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比如“你认为这个物体是什么材质做的?”、“你觉得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注重细节观察细节是观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或家长应该引导幼儿注重细节观察,帮助他们发现事物中微小但重要的变化和特点。
比如,在观察一朵花时,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花瓣的颜色、形状、数量等细节,从而让他们对花朵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培养细节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培养其细致认真的态度。
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感知,还包括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
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时,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
比如,在观察一只小鸟时,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鸟鸣声,用手摸摸鸟羽毛的柔软度,甚至闻一闻周围空气中飘荡着的鸟类气味。
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使幼儿对所观察对象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鼓励幼儿记录和分享观察成果最后,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时,还应该鼓励他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让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
![让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48e5a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5.png)
让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观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有些孩子可能缺乏主动性,缺乏耐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方法去观察事物。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基础。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观察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和关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榜样示范: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孩子学习观察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发现。
通过身教引导,让孩子懂得观察是一种乐趣和学习方式。
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如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天空等,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建筑、器物等。
让孩子在观察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启发思考:在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你觉得这朵花为什么是红色的?”、“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深入思考,并培养他们对事物背后原因的好奇心。
培养耐心和细心: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例如,在花园里找到所有颜色不同的花朵、在图书馆找到指定书籍等活动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鼓励记录:让孩子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通过绘画、写字、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记录不仅可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还可以训练孩子整理信息和表达能力。
观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促进认知发展:通过观察事物,孩子可以积累大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培养判断能力:通过不断观察和思考,孩子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https://img.taocdn.com/s3/m/77f0e5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e.png)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幼儿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能力。
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观察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比如,在校园中搭建一个天气观察站,让幼儿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在家庭中摆放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幼儿可以在观察中感知、发现以及进行比较和归纳,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游戏活动培养观察力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寻宝游戏,让幼儿观察环境中的线索,并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找到目标物品;或者进行一些拼图游戏,鼓励幼儿观察拼图的形状和颜色,正确拼合拼图。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培养专注力和观察能力,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绘画培养观察力绘画是培养幼儿观察力的一种优秀方式。
可以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如树木、花朵、动物等,并引导他们用画笔将观察到的事物绘制出来。
绘画过程需要观察、分析和描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寓教于乐培养观察力可以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卡通动画等媒体资源,结合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例如,观察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情节发展,让幼儿通过观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内涵。
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五、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食物的颜色、味道和质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变化过程;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等等。
通过这些观察,幼儿可以增加对事物的认识,并且从中发掘出更多的问题,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好奇心。
六、示范和引导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过程中,示范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示范正确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提问和思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观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fda5c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png)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观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观察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心理健康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学会观察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一步。
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行为和需求,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帮助孩子们学会观察。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更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2. 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通过让学生关注和理解情绪的表达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观察和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观察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观察的概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观察的含义,并与他们分享一些观察的例子,如观察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观察同学的表情和动作等。
2. 为什么要观察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中发现,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如何观察自己向学生介绍观察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自己的情绪、身体反应和行为等。
通过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和行为,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想办法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4. 如何观察他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他人的表情、语言和行为等,通过观察他人的细微变化来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鼓励学生用心和耐心倾听他人的倾诉,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前期预习:向学生介绍观察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观察的例子和场景。
【语文学习教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
![【语文学习教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9025f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3.png)
语文学习教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引言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学习语文,要求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一、帮助学生定位观察的对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定位观察的对象。
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生群体,观察的对象是有所区别的。
比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观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动物和植物的特征,这些都是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事物。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观察社会现象,政治事件等等,这些都是符合他们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对象。
二、培养学生的直觉和判断力观察不仅仅只是看,更重要的是看到事物的内在属性,看到时间和空间的联系,看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和判断力,帮助他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从观察中学会如何进行自主思考。
四、注重实际学习观察需要结合实际学习,将所观察的事物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需要通过实际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所观察的事物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如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和技巧。
五、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学习语文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和锤炼,我们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实践。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实践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组织观察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掌握观察方法和技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https://img.taocdn.com/s3/m/32cd904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0.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对科学教学感兴趣,才能引起孩子观察的欲望和兴趣。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读取能力,选择感性的课程内容,让幼儿能在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并从现象中学习和发现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幼儿对科学教育更加感兴趣,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板报、口头讲解等形式,简单明了地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借助这种互动形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师可以将科学教育贯穿到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例如观察小动物、植物、水流等自然现象,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这样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也提高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三、引导孩子观察观察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课程上注意引导孩子观察。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例如图表、实验器材等,来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愿意去观察探索相关问题。
同时,还要让幼儿练习观察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能力,在观察之前提出问题,并督促幼儿在观察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四、注重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也能非常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参观科技馆、动物园等场所,观察到大量关于动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现象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触摸、嗅闻等方式来深入了解相关现象。
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够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周围的事物,并且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为幼儿从小就树立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意识,进而为他们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激发孩子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观察和注重体验式学习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86735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8.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当今社会虽然信息发达,但孩子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或者完整的。
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通过观察事物、细节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们应该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
在家庭中,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积木、拼图、画笔、颜料等玩具和材料来刺激他们的观察和创造力。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颜色及图案,学习形状和阴影,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美感。
同时,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生动的图画书、故事书等文学作品,让孩子从中了解到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安排学校周边游学等活动来扩大孩子的视野。
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多看周围的人和事物,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生态,从而培养其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动手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手工制作、绘画、雕塑等活动,孩子可以通过制作和观察物品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观察,从而发现,在观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和认知能力。
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观察某种事物,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孩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通过从一定范围内的信息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过程来提高。
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去体会事物本质、表面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可以给孩子看一张世界地图,让他们自己从地图中去寻找各大州和城市的位置,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观察精神。
孩子也可以通过读一些好书来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从而在知识范围内寻找规律和本质。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观察环境和材料,引导孩子去寻找规律和本质,同时鼓励孩子去接触和探索新事物。
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多安排实物展示和参观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来学习观察。
小小观察家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小小观察家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6d0294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e.png)
小小观察家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小小观察家: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素质。
通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好地理解整个世界。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培养孩子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提供多样化的观察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创造多种观察机会,帮助孩子培养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例如,当孩子在公园玩耍时,可以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动物和其他孩子们的行为举止。
此外,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也是培养观察力的好机会。
二、耐心引导和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是培养他们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关键。
当孩子观察一件事物时,家长不妨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思考。
例如,当孩子在观察一只鸟时,可以问他们鸟的特征、习性以及它们在做什么等问题。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孩子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三、玩具游戏的运用利用玩具游戏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可以给孩子一个拼图游戏,让他们观察拼图的图案和颜色,并在合适的位置安排拼图。
这样的游戏能够培养孩子对细节的敏感度和空间认知能力。
四、绘画和手工制作绘画和手工制作是锻炼孩子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有趣方式。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孩子们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呈现出来,并表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孩子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内容,从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细节描写。
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孩子对细节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六、游戏和探索的空间游戏和探索的空间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的天然环境。
在游戏和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会主动去观察和发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84216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b.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增强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观察力和描写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力是孩子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细节,为描写提供丰富的素材。
而描写能力则是将观察到的内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通过他们的文字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
一、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可以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或者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习性。
在家里,也可以让他们观察宠物的日常行为。
例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去公园,让他们看看刚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叶子是如何在微风中摇曳的;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香味,比较不同花朵之间的差异。
当孩子们对观察的对象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观察,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在引导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问题。
比如,观察一只小猫,可以问孩子们:“小猫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尾巴是怎样摆动的?”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避免盲目和随意。
二、提供方法,学会观察光有兴趣还不够,孩子们还需要掌握观察的方法。
可以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
比如观察一个苹果,可以先看苹果的外形,它的颜色是红彤彤的还是青绿色的,形状是圆圆的还是有点扁;再摸摸苹果的表皮,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最后闻闻苹果的香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
按照这样的顺序观察,孩子们就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苹果的特点。
还可以教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嘴巴尝。
比如观察一场雨,可以看雨滴落下的样子,听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闻雨中泥土的气息,感受雨水落在手上的清凉。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484218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f.png)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教材。
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去户外观察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
2.创设有趣的活动场景: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拼图、积木、拼插等,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兴趣。
3.提供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如各种图片、图书、模型等,让孩子们在操作和游戏中学会观察。
二、引导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1.明确观察目标:在开展观察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们说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帮助他们明确观察的方向。
2.制定观察计划:根据观察目标,制定合理的观察步骤和时间安排,引导孩子们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3.教会观察方法:教给孩子们观察的基本方法,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分类观察等,让他们在观察过程中有迹可循。
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1.创设悬念:在观察活动中,老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去观察、思考。
2.鼓励提问:鼓励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的观察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四、注重观察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1.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2.老师与孩子们的互动:老师要积极参与孩子们的观察活动,与他们一起探讨、分析,引导他们深入观察。
五、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1.持之以恒:观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毅力:观察任务完成后,老师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奖励,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成就感。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幼儿园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引导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观察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美术教案: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
![三年级美术教案: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fe09f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4.png)
三年级美术教案:培养孩子主动观察的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美术教育,认为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主动观察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此话题,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从日常观察开始想要培养孩子的主动观察能力,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可以把孩子带到户外,发现周围的生活和风景,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描述周围的景色、气味等特征。
回到教室后,再寻找教室里的事物或者学校里的景色,让孩子完成一些绘画或者简笔画的作品,加强对于形态、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认识。
二、引导孩子用眼去看为了培养孩子的用眼观察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瓶中“花”:在一个空瓶子里放上一些美丽的花,让孩子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花,只让他们用眼睛观察,观察之后让他们猜测有多少朵花、有哪些种类的花,再拿出来让他们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用眼观察和推理能力。
2.认识颜色:可以给孩子颜色卡片,让他们从中挑选相应的颜色,并说出颜色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场合。
3.抽象识别:给孩子一些抽象的图形,并引导孩子发现图形中的某些特点,例如圆形边缘是不是平滑的,或矩形的各个角度是不是90度。
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除了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可以给孩子一些画册或者绘画作品,让他们从中发现某个主题,例如飞行器、动物、植物等,要求他们描述画面中的特点和表达画面传达的主题。
四、提倡自由创作学习过程中,提倡自由创作也是培养孩子主动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创作,放手去尝试绘画,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并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习惯于自由、随意、活泼的创作方式。
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察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高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它也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在探索美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的方法。
如何教幼儿观察
![如何教幼儿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eee9d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0.png)
如何教幼儿观察幼儿时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教会幼儿如何观察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增加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
1. 创设观察环境为了帮助幼儿观察,我们可以在教室或者户外创设观察环境。
在教室中,可以摆放一些有趣的物品供幼儿观察,如鲜花、宠物、化石等。
在户外,可以带幼儿去公园、动物园或者植物园,让他们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和生物。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发现。
2. 提问引导提问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幼儿观察了一件事物或者场景后,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深入观察和思考。
例如,看到一只蝴蝶,我们可以问幼儿:“你觉得这只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不是飞得很快?”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并进行思维训练。
3. 制定观察任务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观察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幼儿在一天中观察不同的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
我们也可以要求幼儿在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绘制它们的图画。
这些任务可以使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利用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幼儿可以学会思维的逻辑和科学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浸泡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浸泡情况。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学会思考和解释。
5. 鼓励打开五感观察不仅仅是通过眼睛来完成的,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打开五感,利用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观察事物。
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让他们通过触觉来判断物品的特征。
通过打开五感,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事物,并培养多样化的观察能力。
总结:通过创设观察环境、提问引导、制定观察任务、利用科学实验和鼓励打开五感,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bfc0b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专题: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本章内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
欢迎进入本章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力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而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智力必备的心理品质。
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观测的急于性、选择性和目的性逐渐提升。
初入学儿童的观察力往往不系统、没目的,东看看一下,西看看一下。
随着年龄快速增长,急于性和目的性逐渐提升,如二、三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观测目的,确定外界事物和情绪、兴趣的阻碍,存有挑选的认知客观事物。
(2)观察由笼统模糊向比较、分析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容易泛化,往往观察失去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而不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做精细的分析,容易忽视事物的某些细节。
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而导致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混淆起来,不是漏笔画,就是添笔画,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训练,他们观察中比较、分析、综合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
观察力可以协助孩子获得周围世界的信息,就是重新认识世界的基础。
观测就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就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充分反映的产物,必须充分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对其搞认真的观测。
只有认真地观测,就可以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辨认出碎金璞玉,于泥沙夹杂中榨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控“观测”这把进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坎”就是决然横跨不进来的。
观察力弱了,就似的具有一双慧眼,通过全面、准确的观测,辨认出别人难以辨认出的特点,这样构想作文,就可以存有感慨万千的话可以写下。
(家长学校教材——河南省家庭教育用书p84)案例一:对于四(2)班学生李亮来说这又是一个痛苦的周末,因为语文老师又给他们布置了一篇《可爱的樱桃番茄》的作文。
李亮平时是一个挺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作文就是写不出来。
小学教育的观察力培养 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
![小学教育的观察力培养 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0c3a3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f.png)
小学教育的观察力培养帮助孩子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观察力是人们用来感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小学教育中观察力的培养:培养观察意识、提供观察机会和引导观察思考。
第一,培养观察意识。
观察是从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培养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敏锐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或者展示特定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考察,欣赏自然风景,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鸟类以及校园建筑等,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通过培养观察意识,学生能够主动寻找问题,并且对周围环境保持持续的观察。
第二,提供观察机会。
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力,学校应当为他们提供各种观察的机会。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现象,提出问题和解释。
同时,学校可以举行一些观察性实践活动,例如动手实验、户外探索、科学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观察活动,例如参观制造工厂、农场、博物馆等地,扩大学生的观察领域。
通过提供观察机会,学生能够借助实践经验,加深对事物的观察理解。
第三,引导观察思考。
观察力培养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看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观察自然景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为什么花朵会开放?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观察事物的本质,并且开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释。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通过引导观察思考,学生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且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8740f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1.png)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在幼儿园的教学环节中,幼儿观察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他们的观察成果。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幼儿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角落,教师可以放置一些动植物的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貌,颜色,形状等特征,并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指导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引导幼儿关注到需要观察的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这个植物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方法和技巧,帮助幼儿收集更多的观察资料。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可以仔细观察叶子的纹理、触摸叶子的质地等,从而帮助幼儿获取更多的观察信息。
三、记录幼儿的观察成果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学会记录观察成果。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画出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的形状、颜色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文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和感受。
四、分享和讨论观察结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和讨论他们的观察成果。
幼儿可以在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下,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分享和讨论,幼儿可以学会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物,从而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展示观察成果为了鼓励孩子们对观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展览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学生。
这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观察能力。
观察记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本章内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
欢迎进入本章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力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而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智力必备的心理品质。
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的有意性、选择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
初入学儿童的观察力往往不系统、没有目的,东看一下,西看一下。
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如二、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观察目的,排除外界事物和情绪、兴趣的干扰,有选择的感知客观事物。
(2)观察由笼统模糊向比较、分析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容易泛化,往往观察失去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而不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做精细的分析,容易忽视事物的某些细节。
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而导致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混淆起来,不是漏笔画,就是添笔画,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训练,他们观察中比较、分析、综合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
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对其做仔细的观察。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坎”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观察力强了,就好像拥有一双慧眼,通过全面、精确的观察,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特点,这样构思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可写。
(家长学校教材——河南省家庭教育用书p84)
案例
案例一:对于四(2)班学生李亮来说这又是一个痛苦的周末,因为语文老师又给他们布置了一篇《可爱的樱桃番茄》的作文。
李亮平时是一个挺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作文就是写不出来。
发展到后来,一提起“作文”两个字,他的脑袋就立刻大了一倍。
星期五回到家,李亮先写其他作业,可是作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于是他决定把作文留到明天去做。
就这样,作文一直构思到星期天的中午还是没有写。
案例二:常听有些小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
"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
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
更有甚者抄袭成风,屡禁不止。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现象表现在写作上,其症结却是学生不会观察的结果。
案例分析
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孩子们却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正是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案例中的同学就是这样。
罗丹讲:“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老舍也讲:“要学习作文,必须注意观察生活。
”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知识、具体、生动。
在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更重要的还得用头脑去思考。
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还要引导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意见指导
根据以上的分析,怎样进行指导,让孩子手握一支妙笔,学出精彩的作文呢?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提高孩子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四年级是孩子作文的启蒙阶段,培养和提高观察力尤为重要。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向孩子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
小学生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随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知觉选择性较弱,观察事物常只看表面现象,注意力往往指向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地方。
如为了培养孩子观察的细致性,让孩子观察天空云彩的变化、各种蔬菜的异同等等。
再如,带孩子去看公园里的小鸟,家长可向孩子提出观察要求:“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等。
二、指导孩子观察要抓特征。
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副完全相似的面孔。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其独特性——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观察时就是要引导孩子抓住这些独特之处,捕捉到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帮孩子学会一些必备的观察方法。
如比较观察法:即用比较的方法观察。
找出相同点和相异点;分解观察法:如观察小鸟,先观察一下小鸟的整体,然后观察小鸟的眼睛、嘴、翅膀、脚等,最后形成对小鸟的整体认识;连续观察法:即在较长时间内,分时间段进行连续观察。
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蛹变蝴蝶的过程等。
四、帮助孩子养成作观察记录的好习惯。
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地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所以,应抓住适当的契机,“趁热打铁”指导孩子用日记、周记、书信等多种形式把观察所得及时写下来。
这些记录,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精雕细琢,可以是一段对话、一个手势,或者是片段的感受、瞬间的思绪。
五、引导孩子观察要用心、投入。
家长除了要调动起孩子所有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还应有感情的投入、想象的参与,这样才能体会出生动、真实、新鲜的感受。
《文心雕龙·神思》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孩子仅仅“观察”到了眼睛看到的景物,不假思索,有多少美丽、生动的事物实质都会流失。
归根到底,孩子不是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缺乏观察的能力。
所以,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孩子提高习作水平的一大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