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中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____即景》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______即景》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26cad7c8d376eeaeaa3138.png)
第七单元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窠(kē)怡(yí)凛(lǐn)冽(liè)逸(yì)桨(jiǎnɡ)暇(xiá)袅(niǎo)嫉(jí)妒(dù)(.2.).难写的字....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3.).多音字...更五更更好晕晕眩晕倒缝缝隙缝补禁禁受严禁累累累劳累累计漂漂亮漂浮漂白2.词(.1.).必须掌握的词......黎明红晕漆黑愈发心旷神怡闲逸和谐规律榕树纠正应接不暇(.2.).近义词...固然~当然急急匆匆~匆匆忙忙感动~激动凛冽~寒冷扫兴~败兴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灿烂~璀璨缓缓~慢慢茂盛~旺盛纠正~改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现清楚~清晰留恋~依恋不可计数~数不胜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新鲜~清新满足~知足踪迹~痕迹疑心~怀疑平日~平时嫉妒~妒忌粗糙~毛糙无边无际~一望无际(.3.).反义词...寒冷→炎热漆黑→雪白扫兴→高兴心旷神怡→心慌意乱灿烂→暗淡陆续→间断茂盛→枯萎错误→正确光明→黑暗静寂→喧闹热闹→冷清清楚→模糊新鲜→腐烂满足→渴望失望→希望疑心→信任平日→往日嫉妒→羡慕粗糙→光滑清清晰晰→模模糊糊(.4.).词语归类....①ABB式词语:白茫茫类似的词语: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黄澄澄蓝汪汪灰溜溜笑眯眯②AABC式词语:面面相觑类似的词语: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心心相印蒸蒸日上恋恋不舍昏昏欲睡津津有味③“××不×”式词语:应接不暇类似的词语:坚持不懈忍俊不禁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临危不惧④量词:一堆白灰一支乐曲一簇树叶一声鸟叫一只画眉一条小河一片净沙⑤动词:纠正错误照耀在水面拨着桨立在地上⑥修饰词:微微的红晕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微光成群结队的大雁凛冽的清晨闲逸的心情寒冷的冬晨灿烂的红霞茂盛的榕树注意地看着⑦描写四季景物的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和景明秋高气爽白雪皑皑二、佳句积累1.精彩句(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同步习作】第六单元习作教案记一次游戏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同步习作】第六单元习作教案记一次游戏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cd76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8.png)
【同步习作】第六单元习作教案记一次游戏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习作第六单元,主题为“记一次游戏”。
通过本次习作,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生动、具体地描绘一次游戏的过程,分享游戏中的乐趣和体验。
教学内容包括游戏场景的描绘、游戏规则的介绍、游戏过程的叙述以及游戏感受的表达。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游戏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游戏场景和过程。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分享游戏的乐趣。
4. 学生能够通过本次习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描绘游戏场景和过程。
2.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分享游戏的乐趣。
3.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游戏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一份自己参与过的游戏的过程描述,作为写作素材。
3. 教室布置一个游戏场景,供学生观察和体验。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参与过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2. 范文欣赏:教师展示游戏作文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指导:教师针对游戏作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如场景描绘、过程叙述、感受表达等。
4.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游戏过程描述,进行写作实践。
5. 交流分享: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游戏中的乐趣和体验。
6.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
板书设计:1. 游戏作文的写作技巧:场景描绘、过程叙述、感受表达。
2. 游戏作文的基本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尾。
3. 游戏作文的语言表达:生动、具体、形象。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自己参与过的游戏,完成一篇游戏作文。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次习作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课《写作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课《写作 语言要连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9f56eb680203d8ce2f24df.png)
《语言要连贯》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片段写作,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做到前后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衔接自然。
2.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通过片段写作,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做到前后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衔接自然。
2.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展评导新1.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段,说说以下片段是围绕什么话题写的?有没有游离话题的语句?学生习作片段:我们的语文老师和蔼可亲。
记得那是在上《济南的冬天》这一课,老师举办了一个小型辩论会,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便分别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位女生回答很流畅,而那位男生看起来似乎很害羞,面色紧张,回答得支支吾吾的。
老师见此状,对男生微微一笑,眼神里充满了温柔的光,那亲切的笑容很快消除了男生的紧张感。
那位男生终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嘴角上扬,眼里满是欣喜,轻拍着男生的肩膀说:“回答得很好啊!”还有一次,我们表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
婴儿肥的魏诗喆同学扮演鸟,全班笑得都合不拢嘴。
最后老师的那句:“好一只肥鸟!”燃爆了全场笑点。
2.学生交流后明确:该片段的中心话题是“我我们的语文老师和蔼可亲”,围绕该话题写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的态度和蔼可亲,第二件事是老师课堂上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们觉得很有趣。
第二件事没有扣住话题写。
3.完成初稿⑴老师在语文课代表心中的形象是和蔼可亲的,那么在大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用以下的句子写话。
我们的语文老师。
⑵请同学们围绕以上的中心话题写一个片段。
⑶展示片段,初次评讲。
二、探究交流(一)保持前后话题统一1.课文示范说说以下课文片段是围绕什么话题写的?是如何表现话题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3960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1.png)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习作,要求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通过以前的作文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本次作文依托课文为写作源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学生思维发展素材。
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达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表达观察现象,提高写作技能技巧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4、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d309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4.png)
初中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顺序,能够按照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写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写作顺序的介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2. 范文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3. 写作练习: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写作顺序的理解和体会。
2. 讲解:介绍写作顺序的概念和作用,讲解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具体运用方法。
3. 分析: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4. 练习:给学生发放写作题目,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5. 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写作顺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于写作顺序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于写作顺序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
2. 范文:精选的范文。
3. 写作练习题:根据不同写作顺序设计的写作练习题。
4. 评价标准:作文评价标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顺序的概念和作用,讲解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具体运用方法。
2. 示范法: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题目,运用所学的写作顺序进行写作练习。
4. 互动法: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baa14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0.png)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表达方式,清晰、连贯、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思考。
3. 培养学生学会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想象,激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学会通过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具体、生动地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
3. 学会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通过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具体、生动地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
2. 学会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提高习作能力。
难点:1. 如何把二十年后的家乡写得具体、生动。
2. 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作文本。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关于家乡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具体、生动地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
2.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方法。
三、课堂练习,教师指导(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写一篇关于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习作。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四、展示习作,互相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教师布置作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准备参加班级习作比赛。
板书设计:二十年后的家乡空间顺序:1. 自然环境2. 人文景观3. 生活变化逻辑顺序:1. 原因2. 过程3. 结果作业设计:1.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0a5c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0.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低头族”的漫画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
2.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的人有没有“低头族”,谈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相关新闻事件,体会“玩手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4.引导学生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二、事例引导,指导写法过渡: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身边的“低头族”现象,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有一个小朋友跟我们的发现是一样的,他经过一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了。
1.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一,指名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这个事例写了什么内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3.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要是想写某个想法,也可以像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先写观察到的某种现象或问题,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4.出示课本上的文段二,指名学生朗读。
5.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例文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想法?是怎么写的?6.教师相机小结。
小结:我们在写的时候也要写清楚建议、改进的办法和这样做的好处,要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你的想法。
7.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事例的不同,明确习作范围与要求。
明确:这两则例文片段讲的事例,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第一则讲的是不良现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则是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建议,是还未发生的事情。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关注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好现象;可以针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
不管是好的、不好的,已经发生的、还没有发生的,只要是生活中那些你觉得需要改进的问题,都可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或解决办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8.归纳表达想法的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写发现的现象,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2)要用事例来描述现象。
关于自己的想法,要写出一些理由。
记叙顺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记叙顺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与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147e2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f.png)
记叙顺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在教学中,记叙顺序是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帮助学生理解
信息的顺序和关联性。
以下是记叙顺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 引导学生理解时间顺序:记叙顺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
过程或故事的发展顺序。
通过将信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组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记叙顺序要求学生按照逻辑顺序组
织信息。
这种组织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
辑关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使用记叙顺序,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记叙
顺序推断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的主旨和细节。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记叙顺序是写作中常用的组织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记叙顺序可以提高他们将事件或思想按照逻辑顺
序表达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5. 增加学习材料的可理解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记叙顺序将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从而增加学习材料的可理解性。
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和记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记叙顺序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顺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并增加学习材料的可理解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记叙顺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https://img.taocdn.com/s3/m/1e34468edd3383c4bb4cd272.png)
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作者:曹娜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9期摘要: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由于习作刚刚起步,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顺序,表达不明,该如何克服以上困难,让学生学会在习作练习中有序表达,言之有物呢?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存在问题;有序表达;应对策略小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后,便开始接触习作练习。
虽然在低年级学段,教材大纲已经设计了学习写片段的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片段的方法,但是在学习写作时,依然心存畏惧,不知该如何运用语言,把它组织成一篇文从字顺的习作。
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随心所欲,言之无物,表述文字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读者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该如何应对这个在写作时所凸显的突出问题呢?这需要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教给学生有序表达,使之表达有顺序,行文有条理。
接下来笔者就将针对中年级学段所遇到的几个写作题材,来展开具体论述。
一、写人叙事类文章该如何有序表达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明确告诉他要认真观察生活,去认真地看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区别,从细节处入手,抓取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按照顺序写好人物特点。
同样道理,我们在教导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人类文章时,首先也要认真观察,选取这个人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按照顺序把人物的外貌做一具体描摹,就像美术领域中的白描一样,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练习中,既有向读者介绍自己的,也有学习写好朋友、同桌或者自己的老师和家人的,总之,都是选取身边最熟悉的人来学习如何写作。
有的学生在写作自己的老师时,就是寥寥数笔,介绍了老师的大体情况,写作时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而且表达时语言啰嗦,没有落实到实处。
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选取几篇有突出问题的文章,投影在大屏幕上,展开具体探讨,该如何把人物写得生动传神呢?一点一滴地从细节处入手,在写人物外貌时,按照一定顺序教会学生表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95f41ff00bed5b9f31da8.png)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1.通过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赏析范文等活动,引导学生能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一种事物。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一种事物。
3.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4.写完后要认真修改,学会修改作文。
●重点1.灵活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2.能运用一些生动描写,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难点学会写说明文,将阅读中学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
1.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力求凸显学生作文的“真实”和“真情”。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和习作的定势,多角度地去观察、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思考、分析、想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教师指导习作,赏析范文。
2.学生回忆说明方法,确定说明对象及其特点,选择素材,拟写提纲。
一、游戏激趣,导入写作课。
1.游戏激趣。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说我猜”。
(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你说我猜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
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但是队友的提示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二是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
(2)游戏开始:课件出示各种事物。
每组选出的代表背对屏幕,根据小组同学的提示,猜物品名称。
(3)宣布游戏结果。
请获胜组谈谈获胜的经验,请失败组说说失败的原因。
(4)教师小结:猜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队友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
2.导入写作课。
我们身边的事物千千万万,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呢?今天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观察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它介绍给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ff1d2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4.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杏树的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是否见过杏树,是否尝过杏子的味道,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出主题:教师简要介绍杏子的特点和成熟过程,然后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家的杏熟了”。
1.2 教学过程•阅读例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家的杏熟了》这篇例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例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特别是如何描述杏树的生长和杏子的成熟过程。
•分析例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例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并讨论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写作技巧。
•着重分析例文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杏子的特点,以及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提炼写作技巧:•教师总结例文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如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情感真挚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写作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中某种植物或水果成熟过程的文章,题目自拟。
•学生开始构思并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作品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每位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片段,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方向。
板书设计(提纲式)•习作:我家的杏熟了•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阅读例文:理解大意,注意表达•分析例文:结构分析,技巧提炼•写作技巧: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学生练习:构思书写,教师指导•作品交流:朗读片段,提出建议•作品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善自己的文章,并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将文章与家人分享,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习作的学习要点和技巧,强调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 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 优质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b3fd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a.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写观察日记”》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观察日记的例子,分别是《小狗》和《荷花》。
通过这两个例子,学生可以了解到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是,他们在观察和表达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深度。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材中的观察日记案例,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观察日记”》。
2.课件:教学课件和相关图片。
3.观察材料:小狗、荷花等观察对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观察日记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小狗、荷花等。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2369a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8.png)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学习写观察日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学习写观察日记》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作文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材以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观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但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用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的方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内容有序、完整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同伴教学法:学生互相评价、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生活情境,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生活,准备好观察所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可以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所得,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习作》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语文课程《习作》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4ec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2.png)
3、语文课程《习作》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同学们,你说对了吗?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1、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⑴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
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
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⑵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⑶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
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
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⑷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⑴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观察日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观察日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9a8b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0.pn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观察日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观察日记》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习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或事物,学会用文字进行表达和记录。
教材以日记的形式提供了两个示例,分别描述了一只蝴蝶的生长过程和一个小孩的星期天活动。
通过这两个示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日记的基本格式和观察的角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但是,他们在观察和表达时往往缺乏细致和深入,对于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条理化的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学会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其记录下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日记的基本格式,学会如何观察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将其记录下来,使表达内容条理化和具体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
2.示范引导法:教师以示例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
3.讨论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观察和表达的交流和讨论,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两个观察日记的示例,准备好相关的情境设置。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观察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景物或事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日记知识,如日记的格式和观察的方法等。
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观察日记。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两个观察日记的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示例一是关于一只蝴蝶的生长过程的观察,示例二是关于一个小孩的星期天活动的观察。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观察情境,如观察校园里的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有物有序有情:观察类作文的序列化
![有物有序有情:观察类作文的序列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a638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9.png)
有物有序有情:观察类作文的序列化摘要: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习作教学的重点。
小学阶段观察类作文贯穿始终,或观察物、或观察人、或观察景,缺乏观察能力,作文描写将会干巴巴,毫无吸引力。
针对这一情况,观察作文可采取序列化指导策略:第一步言之有物,抓特点观察;第二步言之有序,按顺序描写;第三步言之有情,据感受想象。
学生在教师有序指导下进行有序地观察、积累、创作,掌握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序列化、观察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习作要求中提出:第二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从这一序列来看,中年级的观察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起始作用。
中段大多习作都隐含着“观察”要求。
由此可见观察作文在中年级甚至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观察作文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观察习作时没有通盘考虑的意识,通常想教什么教什么,想练什么练什么,不考虑本次作文重点学习哪方面的描写,习作训练的重点在哪方面,下一次习作与之衔接该重点训练什么,导致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观察,怎么观察,按怎样的顺序去观察。
观察之后,学生表达太过单一,习惯于记叙,如实记录眼前的一切,不爱调动各种感官描述。
想象、比喻、拟人写法也较为匮乏。
二、序列化指导的实施策略追根溯源,学生观察能力的缺乏与教师没有计划、没有体系的作文教学息息相关。
通过观课、思辨、践行,对于观察作文的教学,或可采用“序列化的训练”。
序列化作文指建立一个由深到浅、由易到难的科学的教学序列体系,使得作文教学有序可循。
笔者按照序列化的理念,将观察作文训练课,分为三个目标:第一目标——言之有物。
通过图片、视频,抓住描写对象的形态、颜色、香味或外形、神态、动作、语言(声音)等,写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第二目标——言之有序。
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第三目标——言之有情。
在充分交流观察所得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想象+感受”的方法,写出自己对描写对象的喜恶之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我和过一天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我和过一天教案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41726183d049649a665831.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四我和过一天人教(部编版)习作——我和过一天第一课时作文指导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重难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多媒体出示神话故事或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白雪公主……)学生识别多媒体中展示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人物的特点或事迹。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物相处一天呢?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自己见到了他们,与他们过上一天。
二、明确要求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P58习作要求。
2、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3、我们与神话人物见面要带上哪些东西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新颖、奇特、美好三、打开想象大门1、生想象画面。
①你想见的是谁?②你们去了哪里?③你们干什么了?2、小组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3、老师指名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如:生1:我和孙悟空过了一天。
在花果山我看到了孙悟空,我们一起先去了龙宫。
我们在龙宫看到了龙王,看到了虾兵蟹将,还看到当年放置定海神针的地方,那儿现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了。
接着,我们又去了天庭参加了蟠桃盛会。
最后,我还和孙悟空一起打妖怪了,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生2:我和白雪公主过了一天。
白雪公主带我去见了她的七个好朋友。
我们一起去森林采蘑菇,一起在草地上玩耍。
哎,我还见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她给白雪公主送苹果……生3:……4、全班交流评价。
5、自由写作。
(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第二课时作文讲评教学目标: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胖大海》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
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胖大海的变化有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在看清楚的基础上,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
【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清楚地写下来。
【教学流程】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明白是作文的重点和难点。
平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方面写作方法的指导。
这节作文指导课,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胖大海的不同形态,将自己观察中的发现按一定顺序,有条理说清楚和写清楚。
很明显地凸显了今学期作文教学和教研的训练重点,使学生乐于习作。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请同学仔细观察课桌上的种子形态。
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有用鼻子闻。
二、认真观察,充分想象。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胖大海的样子。
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观察顺序,先看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最后再闻一
闻有什么味道。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加入丰富的想象。
三、倒入热水,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
引导孩子按照“开始、一会儿、又一会儿、最后”这样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进行观察和表述。
四、揭示种子是胖大海,作为一味中药,可以治疗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还能润喉清肺等,以此解除神秘。
五、学习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法
日记的格式: 第一行写观察的日期
日记题目:《神奇的胖大海》、《“胖大海”变胖了》等等
日记第二段:描写浸泡之前的样子
(提示词:橄榄球大小、棕褐色、深褐色、干干的、胖乎乎、
皱皱的、干扁扁、凹凸不平、草药味、中药味)日记第三段:描写浸泡之后的样子(样子、变化、作用及感想)日记结尾: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或悟出的道理。
(提示词:香甜甘美,回味无穷,神奇,名副其实,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