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腹泻者可给静脉营养支持,小肠污染者可口服广谱抗生素。A2巨球蛋白隔日肌注3~6m L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良好,一般疗程2个月。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经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

放射治疗前应做好周密计划,放射治疗中应密切随访。放射治疗前应用甲硝唑对直肠黏膜可能有防护作用,且能减少肿瘤的放射耐受性。

7 预 后

如无全身多血管病变基础,多不会形成持久的放射性小肠炎。2/3轻症患者在4~18个月内好转痊愈。小肠炎一般不会癌变,但结肠直肠炎者癌变危险性增高,现主张放疗10年后病人应每年作肠镜检查。

(收稿日期:1999年6月20日)

糖尿病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 熊 艳

1 引 言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胃肠道也是受其影响的系统之一。糖尿病性腹泻是中晚期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的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长、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中年1型糖尿病,据报道其总的发生率从10%~22%,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2。

糖尿病性腹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全身及胃肠道的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病变、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胆汁酸吸收不良以及电解质失衡和肠道激素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尤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

2 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长、较长时期内血糖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多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阳痿,逆行射精,膀胱泌尿功能失调,无汗,瞳孔调节功能不良等;糖尿病性腹泻为一慢性腹泻过程,常为阵发性发作,与正常大便或便秘交替出现,二次腹泻发作间隔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不等;腹泻发生时腹泻频繁,有时伴里急后重或肛门失禁,夜间或仰卧位时症状加重,无痛性,常为褐色水样便,量多,多为脂肪泻,据统计,在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中,脂肪泻的发生率可高达75%,但是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脂肪泻患者不同的是,糖尿病性脂肪泻患者往往一般营养状况较好,体重正常,很少出现消瘦、恶病质或生化异常等。

本病的诊断的确立主要依赖于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病因,其诊断依据主要是:病情未能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如上所述之非感染性腹泻、消化吸收不良及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包括:¹反复作粪便培养及查找虫卵,以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及寄生虫病引起腹泻;º作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腹部X线、B超、CT等检查以除外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所致腹泻;»胃肠道X线检查(如钡餐、钡灌肠)及胃肠内镜检查以除外胃肠道本身特殊病变如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等所致的慢性腹泻;¼对于同时表现为糖尿病和腹泻的患者,还应注意排除三种胰岛细胞肿瘤即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肿瘤和舒血管肠肽瘤,与它们的鉴别除了分析其各自较特异的伴发的临床特征外,实验室测定其各自特异增高的激素水平是很重要的。

3 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

3.1 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控制血糖在适当的范围,其措施包括运动锻炼,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以及酌情使用胰岛素等,应用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及肌醇片等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症状。

3.2 抗菌药物的使用

酌情使用四环素类,甲硝唑或喹诺酮类药物,以减轻近端小肠的细菌过度生长的情况,改善腹泻症状。

3.3 胃肠动力药物及其他促进消化功能药物的使用

针对糖尿病性腹泻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可予胃肠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近端小肠肠腔内细菌的过度生长;应用消胆胺以改善胆汁酸代谢,减轻脂肪泻;补充胰酶制剂如多酶片或胰酶片等以促进代谢吸收。

3.4 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

如山莨菪碱、复方苯乙哌啶及可待因等药对部分病人有减少大便次数、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3.5 可乐定的作用

可乐定为一拟A2肾上腺素类药物,可直接兴奋肠黏膜A2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水、电解质吸收,调节胃肠神经及直肠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因其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而受到欢迎,开始剂量为每12小时0.1mg,3天后改为每12小时0.5m g,持续使用3周后停药。

3.6 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

能增强胃肠道吸收功能及抑制有强烈致腹泻作用的胃肠道激素(胃动素)的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腹泻次数及量,改善营养吸收障碍,开始剂量为50m g皮下注射,每日2次,3天后改为75mg皮下注射,每日2次,长期应用症状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有嗜睡、恶心、呕吐等,但较轻微,病人均能耐受。

3.7 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性腹泻早就有“五更泻”的描述,按照中医辨证可分脾胃虚弱和肾阳不足型,分别可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加减治疗。中医针灸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穴位为肺俞、肝俞、肾俞、胰俞、公孙、天枢及足三里等。

(收稿日期:1999年6月8日)

尿毒症性腹泻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 侯晓华

1 引 言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联系十分密切,两者间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相互影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尿毒症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胃肠道表现,如上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往往是尿毒症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尿毒症性腹泻十分常见,

629

 新医学1999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