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各种管型

合集下载

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程序

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程序

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

【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用于尿沉渣镜检的手工操作。

【检查方法】一、非染色尿沉渣镜检(一)操作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min。

2.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充分混合。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镜检。

(二)结果判断尿沉渣镜检观察,在低倍镜下(LP),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在高倍镜下(HP)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三)参考值1.细胞成分:每高倍视野所见的最低至最高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型(透明):每低倍视野平均值(0-1)/全片。

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高倍视野+、2+、3+、4+报告。

(四)注意事项清晨空腹第一次尿,应在1小时内送检。

应准备干净及干燥采尿杯,在一定情况下,由患者采集中段尿。

女性患者应清洗外阴后留尿。

为保持尿沉渣中细胞成分维持原来的形态特征,要求迅速送检,见到各种上皮细胞也应报告,报告方式参照白细胞。

(五)临床意义1. 尿内白细胞增多,表示泌尿系统化脓性炎症,成年妇女尿内的白细胞可由生殖道的脓性分泌物 (白带) 而来。

2. 红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3. 正常尿可见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大量表示泌尿生殖道炎症。

肾盂肾炎时尿中可见尾形上皮细胞,肾小管有病变时可见肾上皮细胞。

4. 上皮细胞管型大量出现可提示上皮的过度脱层,见于肾疾病、子痫、淀粉样病变、和重金属中毒或其它毒素的中毒。

亦见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尿沉渣图片整理

尿沉渣图片整理

23
红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红细胞
• 变形红细胞
• 面包圈样红细胞,可能是由于血 • 膨胀的大红细胞和小红细胞混合,
红蛋白的脱出所致。隐血反应为 但两者都是脱失血红蛋白的影红
强阳性(试纸法)。
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24
红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红细胞
• 变形红细胞
• 摄影后稍加扩大的图像。红细胞 内血红蛋白部分缺损的变形红细 胞。
• Stermheimer染色法:红细胞充满管 型基质的红细胞管型。
尿沉渣图片整理
44
管型形态图谱
• 红细胞管型
• 透明红细胞管型
• 未染色标本:受染于胆红素的红
细胞管型。右上方未染上颜色的
圆柱物是纤维导管,可能是混入
的植物性成分。
尿沉渣图片整理
45
管型形态图谱
• 红细胞管型
• 变形白细胞
• 变形白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6
白细胞形态图谱
• 膨胀并浆内颗粒呈布朗 • 变形白细胞 运动的白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7
白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白细胞
• 核体明显的白细胞和 红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38
白细胞形态图谱
• 变形的白细胞和尾形上 皮细胞
• 变形的白细胞和尾形 上皮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尿沉渣图片整理
13
结晶形态图谱
• 立方体尿酸结晶
• 菱形的尿酸结晶
尿沉渣图片整理
14
结晶形态图谱
• 花瓣形尿酸结晶
• 肌纤维和植物细胞
尿沉渣图片整理
15
结晶形态图谱
• 细菌
• 花粉

宠物疾病诊疗-尿液检验--尿沉渣检验

宠物疾病诊疗-尿液检验--尿沉渣检验

三、白细胞
尿沉渣中白细胞呈圆形,核分叶,胞浆内有颗粒,比肾上 皮细胞小。白细胞在陈旧尿中变性,在低渗尿或碱性尿中溶解 或轮廓不清楚。
正常的犬猫尿液中存在有少量的白细胞。大约的正常范围 : 排出的尿中每个高倍视野中平均有0~8个白细胞;导出的 尿中每个高倍视野中平均有0~5个白细胞; 穿刺的尿中每个 高倍视野中平均有0~3个血细胞。
尿沉渣检验
用新鲜无污染的尿液10-15ml,放入离心管,以15002000r/min速度,离心5min,倒去上清液,剩少量尿液,然 后混合,用吸管吸少量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 微镜较暗视野下观察。
动物尿沉渣中如果见到少量红细胞或白细胞、几个上 皮细胞(成年母畜尿中含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及偶尔见到 透明管型,都视为正常尿液。
六、脂肪滴
是一种具有折光性强、大小不一的物体,由于它总浮在 表面,镜检时总不能和其它沉渣在一个焦点上同时见到。 可染成桔黄色至红色。正常猫尿中含有脂肪滴,其它动物 则否,如有发现,要么由于人工导尿所致,要么存在甲状 腺机能降低、糖尿病等。
七、微生物
1、细菌 尿中单个或成串的杆菌,一般可以辨认;单个球 菌类似于微小结晶或碎片,在尿中呈布朗氏运动(液体分 子运动),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也无法辨认,但成串的球 菌容易辨认。尿沉渣进行瑞氏或革兰氏染色时,细菌较容 易辨认。
十、结晶物
尿中结晶物的形成与尿pH、结晶物的溶解性和浓度有关 。正常酸性尿中含有尿酸、无定形尿酸盐,有时还含有草 酸钙和马尿酸;正常碱性尿中含有磷酸铵镁(三价磷酸盐) 、无定型磷酸盐、碳酸钙(多见于马尿中),有时还含有尿 酸铵。
尿沉渣中红细胞呈圆形、桔黄色、有轻度折光,内部无 任何结构。在浓缩尿中常发生皱缩,在稀薄尿中(比重小于 1.008)胞浆溶解,变成影细胞(ghost cell)。在正常的犬猫尿 液中可见少量的红细胞。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2 1 以手 工 法 为 诊 断 标 准 , F 0 0及 科 宝 X . U 10 S的 检 测 结 果 见 表 1 各 组 间 假 阳性 率 比较 , 10 与 科 宝 X 相 比, 一 。 UF 00 S t
检 验 医学 临床 2 1 9 2年 1月 第 9卷 第 2期 I bMe l Jrll 0 2 Vo. , . dCi aiay2 1 , 19 No 2 a n, t ' 3 讨 论
表 2 两 种 仪 器 检 测 尿 管 型 的 影 响 因素 [ ) ( ]
13 方 法 每 例 标 本 均 同时 用 科 宝 X . S和 UF 0 0检 测 , 仪 10 按
器 操 作 说 明 书 进 行 。 手 工 法 按 第 3版 《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全
3 讨 论
i . ng
[ y w r s fl a t mai u ies dme ta ay e ; c s ; flep st e Ke o d ] ul uo t rn e i n n lz r — c a t as- o iv i
随 着 尿 沉 渣 标 准化 要 求 的 提 高 和各 实 验 室 尿 液 标 本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 自动 尿 沉 渣 分 析 仪 的 应 用 越 来 越 普 及 。 它们 的 出 全 现 虽 大 大 提 高 了工 作 效 率 和 标 准 化 程 度 , 不 能 完 全 代 替 人 工 但 镜 检 。许 多 学 者 论 证 了尿 沉 渣 分 析仪 对 尿 红 细 胞 、 白细 胞 的 检 测 有 较 高 的符 合 率 ]与 人 工 显 微 镜 检 查 ( 工 镜 检 , 工 法 ) , 人 手
t t a ifr n e b t e h m n h n a ir s o y ( i i l fe e c e we n t e a d t e ma u l c o c p P< O 0 ) Th a t r u h a u o s wie a d e i e sc d m . 5 . e f c o ss c sm c u r n pt — h l 1c l o l n e f r t a td t c i n r s l . n lso Th u l u o tcu i e s d me t n l z rc n b n i e l c u di t re ewi c s e e t e u t Co cu in a s h o s e f l a t ma i rn e i n ay e a eo — — a l s d f rt e s r e i g t s fc s. n t e p st e r s lso a t t ema u l c o c p u tb s d f rr c e k y u e o h c e n n e t a t I h o i v e u t fc s ,h n a o i mir s o y m s e u e o e h c —

尿沉渣

尿沉渣

检查指标尿沉渣的检查指标通常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检测。

尿沉渣检查注意事项:患者采尿后应该迅速地进行镜检,否则放置时间过长长,如果是低张尿可出现溶血;如果是高张尿有可能现脱水而使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如果是碱性尿可使血细胞成分和管型崩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正常数值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

所谓每高倍视野是指显微镜扩大400倍时的每一个视野。

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1)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2)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3)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

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

在尿沉渣中同时还可以见到少数透明管型及少数扁平上皮细胞、尿酸盐、磷酸盐及草酸盐等结晶。

检查意义探讨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在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方面的不同。

方法对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及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做尿沉渣镜检。

结果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的标本镜检可见3~10/HP白细胞10.6%及1~3/HP红细胞4.7%;对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检测发现,隐血阳性级别与镜检红细胞不同步,1.4%的隐血阳性标本镜检实为酵母菌。

结论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尿沉渣镜检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使用,尿液分析既简单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为此,笔者对尿十项分析仪测定中结果全为阴性和隐血(++)~(++++)这两种情况的标本用显微镜作沉渣镜检,并将结果加以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我院2006年6月送检的住院患者晨尿标本,其中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及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收到标本2 h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纸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Miditron尿十项分析仪及配套生产的Combur 10 Test M尿十项试纸条。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

尿沉渣管型检查临床意义检查尿沉渣中管型的数量与种类,对判定肾损害有重要价值。

我们对管型形成机理、分类、检查技术、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采用标准方法,标准单位报告(以国际单位制升或微升为单位)使用多种显微镜、自动分析法或不同鉴别染色技术有助对管型的识别与鉴定从而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不同部位损害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一、形成管型(casts)为运曲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蛋白聚集体,由于常成长条圆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

1877年由Vigla及Rayer最先报道。

多量出现常提示肾实质损害,因此对泌尿系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有一定意义。

管型的形成、演变有多种原因素:如透明管型是白蛋白、T-H糖蛋白等蛋白质在肾小管通过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而形成,细胞管型可因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肾上皮细胞在形成细胞管型后后演变成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后形成蜡样管型。

另外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形成上皮细胞脂肪管型后形成脂肪管型;细菌、念珠菌、结晶体均可与白蛋白、T-H糖蛋白结合形成管型。

因此管型的形成与转化是多途径的,其机制还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中发现在普通光镜下的颗粒管型实际上可以是细菌管型、白色念球菌管型或血小板管型。

二、分类、命名及检查技术传统的按基质及内涵物性质各异的Lippman分类法受到挑战,透明、颗粒、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蜡样、脂肪、细菌、真菌结晶等十多种管型的命名不够细(见表l),如红细胞管型有三种,除管型内见变形红细胞外中可因红细胞蜕变成红-棕色颗粒称血颗粒称血液管型还有在红细胞与碎片颗粒同时存在的混合形式,而白细胞管型又应分成中性粒、嗜酸粒、单核、淋巴及吞噬细胞管型(Macrophage casts)等区别,通过相差显微镜还可鉴定出血小板管型,由纤维蛋白原凝固形成的纤维蛋白丝管型(Fibrin thread casts)免疫球蛋白轻链沉淀而形成的骨髓瘤管型(Myeloma casts)还有用各种方法无法鉴定的未知管型(Unknown casts)按不同色素的存在如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肌红蛋白及胆红素、黑色素等管型。

尿沉渣管型篇PPT课件

尿沉渣管型篇PPT课件

• 5、脂肪管型:
外形似透明管型,管 型内含有折光性很强大小 不等的脂肪滴,呈灰色。 脂肪管型的出现,提示肾 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发生 脂肪性变,常见于类脂性 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或 肾病综合征等。
• 6、宽幅管型:
宽度为一般管型的 26 倍,形似蜡样管型,质 地较薄,躲在破损扩张的 肾小管、集合管或乳头管 中形成,任何管型都可以 形成宽幅管型,但以颗粒 和蜡样管型较为多见。
• 7、其他管型:
• 复合管型:管型中含有多种成分的管型。 • 细菌管型: 管型的透明基质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此管型的出现常见
白细胞管型:
管型中含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 胞,细胞呈球形,又是呈团性重合,因白细胞粘附性强, 常可呈块状,也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 管型并存;
普通光镜下,非染色标本,白细胞难以与上皮细胞区 别,染色标本可仔细观察核及胞质形态特点;中性粒细胞 加酸后,可见核分叶情况,而作过氧化物酶染色,则呈阳 性反应。
二、尿管型的形成机制和条件
1、形成机制: 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正常情况下,这两种蛋白含量甚微,故形成管型 的机会甚少。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 通透性增高,大量的蛋白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 管,,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过多的蛋白质 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同时由于浓缩、 酸化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导致蛋白在肾小管 腔内凝聚、沉淀,形成管型。
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偶见于运动 后。
颗粒管型出现,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 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 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粗颗粒管型多见 于病情较重者。

管型尿的形成原理

管型尿的形成原理

• (2).白细胞管型(white cell cast):管型内容物以白细胞为主, 有时含有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 (或脓细胞),一般多为中性粒细 胞。管型内的白细胞多为圆形,有 时成团,相互重合;管型内白细胞 有时会因破坏呈残破状。在普通光 镜下,非染色标本有时易与肾小管 上皮细胞混淆,给鉴别带来困难。 可用加稀酸的方法来显示细胞核, 中性粒细胞多为分叶核,而肾小管 上皮细胞一般为一个大的圆核;经 过氧化物酶染色,中性粒细胞呈阳 性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阴性反 应。用染色法能更加地仔细观察细 胞核及胞质形态和特点,较容易鉴 别。白细胞管型在肾脏中滞留时间 过长也会崩解破坏,形成粗颗粒管 型、细颗粒管型,均质化后可变为 蜡样管型。


3.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正常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 处在交替休息和工作的状态。病理情况下,管型形成于处在休息状态 的肾单位中,尿液在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中可有足够停留时间,蛋 白质等物质有充分的时间达到浓缩、酸化、沉淀而形成管型。形成管 型后,当该肾单位再次处于工作状态后,新滤过的尿流将形成的管型 冲向下面,随尿液排出。
(二)管型种类和形态特点
• 1.透明管型(hyaline cast) 透明管型是由T-H蛋白和少量 清蛋白共同构成,也是各种管 型的基本结构。管型基本呈规 则圆柱体状,但长短粗细并不 一致。一般为两边平行,两端 钝圆(但有时一端可稍尖细), 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 地菲薄、无色、半透明、表面 光滑,但也有少许颗粒或少量 细胞黏附在管型外或包含于其 中;多数较窄而短,也有形态 较大者;折光性较差,镜下观 察时应将显微镜视野调暗,否 则易漏检。

7.细菌管型和真茵管型(bacterial cast) 细 菌管型和真菌管型,分别指管型的透明基质中含 大量细菌或真茵。此两种管型中的内容物在普通 光学显微镜下呈颗粒状,易与颗料管型混淆,需 要借助相差及干涉显微镜或染色法鉴别,国外更 有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来识别细菌或真菌管型的实 验研究。

尿沉渣检查PPT课件

尿沉渣检查PPT课件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 精囊炎、盆腔炎等。
20
镜检内容: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较RBC为大,呈圆球形, 外形完整、无明显退行性变,胞浆清 楚、细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常分散 存在。
脓细胞: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不 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 核不清楚,细胞常粘连成团,细胞间 界限不明显。
53
54
55
56
脂肪管型:
– 管型内含多量脂肪滴,脂滴大小不等、圆形、 折光性强。
肾衰竭管型
– 在透明管型基质上带有大量颗粒,外形宽大 而长,不甚规则,(可为一般的确2~6倍, 尿长期滞留所致)易折断,有时呈扭曲状。
57
58
血红蛋白管型
由于异型输血后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衰, 尿内出现红色宽大的血红蛋白管型。大 面积烧伤后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衰,尿内 出现带色素的肌红蛋白管型。
77
78
79
尿酸钠结晶
80
81
病理性结晶
(1)胱氨酸结晶 为无色、六边形,边 缘清晰、折光性强的薄片状结晶。溶于 盐酸而不溶于乙酸。能迅速溶于水,再 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出现。
82
83
病理性结晶
(2)亮氨酸结晶 为淡黄色小球形油滴状, 折光性强,并有辐射及同心纹,其特性为 不溶于盐酸而溶于乙酸。
长短、粗细取决于形成部位肾小管的 直径和条件,也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状态。
46
管型形成机理:
1)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尤T-H 糖蛋白(肾小管分泌)
2)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 浓缩: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盐类 的浓度 酸化:能促进蛋白的沉淀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47
48
49

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060814

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060814

一、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1)管型概念管型尿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结构物。

正常人12小时尿中管型应少于5000个,每毫升尿内含2~5个,或每一低倍镜视野小于1个。

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

(2)管型形成机制及条件机制:尿蛋白质和T-H蛋白(Tamm-Horsfall protien),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和T-H 蛋白含量甚微,故形成管型的机会甚少。

在肾脏出现病理性改变的情况下会出现管型。

条件:1、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病理状态下肾小球发生病变,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血液蛋白(清蛋白)从肾小球滤出后进入肾小管,过多的蛋白质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积聚;而肾小管病变则导致蛋白质重吸收量减少,同样使得肾小管内的蛋白含量相对增高。

另外,尿中电解质、蛋白质浓度增高等因素又使肾单位髓袢上行支及肾远曲小管分泌T-H蛋白含量增加。

T-H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易聚合成大分子聚合体,在高浓度电解质、酸性和浓缩尿时易聚集沉淀,在肾小管管腔内形成管型。

2、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这些存在于肾小管中的蛋白质由于浓缩,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而尿液酸化后又促进蛋白质凝固和沉淀,由溶胶状变为凝胶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肾小管内尿液流速减慢,促使其在肾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内形成管型。

3、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正常人两肾约有200万个肾单位,处在交替休息和工作的状态。

病理情况下,管型形成于处在休息状态的肾单位中,尿液在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中可有足够停留时间,蛋白质等物质有充分的时间达到浓缩、酸化、沉淀而形成管型。

形成管型后,当该肾单位再次处于工作状态后,新滤过的尿流将形成的管型冲向下面,随尿液排出。

(3)管型的种类及临床意义1.透明管型:透明管型最为常见,是由肾单位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H(Tamm-Horsfall)粘蛋白凝固而形成,也含有白蛋白及氯化钠,呈无色透明状,在碱性尿液中可溶解消失。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1.红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μl.【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定量检查0~10个/μl.【临床意义】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

3.上皮细胞(1)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常提示肾小管病变。

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亦有一定意义。

(2)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

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

4.管型(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L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

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

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有时透明管型内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又称透明细胞管型。

(2)颗粒管型: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3)细胞管型: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

③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4)蜡样管型:该类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5.结晶体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时,应怀疑有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尿沉渣镜检图谱
整理版
1
(一)细胞
整理版
2
红细胞
整理版
3
红细胞
整理版
4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5
异常红细胞
整理版
6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7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8
红细胞
整理版
9
非均一性血尿
整理版
1
0
尿液中异常红细胞
整理版
1
1
非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1
2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1
3
瘤状、环状、岛状红细胞(未染色)
整理版
9
2
透明管型
整理版
9
3
腊样管型
整理版
9
4
腊样管型
整理版
9
5
(三)结晶
整理版
9
6
尿酸结晶
整理版
9
7
胆固醇结晶
整理版
9
8
尿酸结晶(未染色)
整理版
9
9
磷酸氨镁盐结晶
整理版
1
0
草酸钙结晶
整理版
1
0
碳酸钙结晶
整理版
1
0
胱氨酸结晶
整理版
1
0
药物结晶
整理版
1
0
药物结晶
整理版
1
0
胆红素结晶
整理版
2
9
红细胞
整理版
3
0
均一形红细胞
整理版
3
1
棘形红细胞
整理版
3
2
均一性血尿

尿沉渣图谱

尿沉渣图谱
白细胞团
尿沉渣图谱 尿沉渣图谱
正八面体形
08
哑铃形
红细胞因脱水因素的影响,皱缩成颜色较深的星芒状、桑葚状球体,
草酸钙结晶
颜色加深、直径变小,可缩小到6~7μm,厚度增加。 一般情况下为无色,方形,折光性较强的八面体,有两条明显、高亮 皱的缩对红角细线胞相常互见交于叉高,渗且尿大中小,不因一尿;液有渗时透可压呈的现增哑高铃,状导;致或其呈脱现水椭而圆出 形现、皱小缩圆样形变等化形态。
方柱状
11
胱氨酸结晶
蛋白质分解产物,典型形态为无色六边形薄片样结晶,边缘清晰,折 光性较强 正常尿液中极少见。大量出现常提示肾或膀胱结石的可能。胱氨酸结 晶也可在遗传性胱氨酸尿症,严重的肝脏疾病、风湿病或梅毒患者的 尿液中出现
尿沉渣图谱 尿沉渣图谱
低倍镜
12
鳞状上皮细胞
胞体较大,扁平而薄,在尿路上皮细胞中体积最大。形态不规则,多 角多边,边缘常呈卷折状;细胞核较小,圆形或椭圆形。 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正常男性尿中少见, 女性尿中略多。大量出现同时伴有WBC增多时,常表示泌尿道有炎症 的情况
正常代谢成分,比较常见,一般无诊断意义。但在新鲜尿中伴随 RBC大量出现,且有肾或膀胱刺激症状,常提示肾或膀胱结石。
椭圆形 椭圆形
正八面体形 哑铃形
09
非结晶形尿酸盐
主要是尿酸钠、钾、钙、镁的混合物。外观呈黄色、非晶形颗粒状或 小球状沉淀物,在低温、浓缩或酸性较强的尿液中容易析出并沉淀。 尿液中出现此结晶常见于尿液浓缩和天气寒冷、温度低时容易析出, 一般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
尿沉渣图谱 尿沉渣图谱
14
T-H蛋白和少量清蛋白共同构成,是各种管型的基本结构,圆柱状, 长短粗细不一,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一端也可稍尖细)。质地薄, 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可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粘附。 正常人偶见,与年龄、运动有一定关系。明显增多常见于急慢性肾小 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和肾淀粉 样变性等病理情况

尿沉渣检验

尿沉渣检验

尿沉渣检查一、尿沉渣检查的内容正常人尿中可有很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罕见有透明管型。

但如果有过多的血细胞和异常上皮细胞和管型,以及细菌,滴虫,肿瘤细胞和病毒包涵体,那就提示有肾脏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或损伤。

其中,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1)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2)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3)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

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

二、尿沉渣检查的指征1、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凡有下述情况的应进行显微镜检查:(1)医生提出镜检要求的,(2)检验科规定的患者(如泌尿科,肾病科,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妊娠妇女),(3)任何一项利理学,化学检验结果异常的。

2、我国检验学会规定凡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四项干化学检查中有其中任何一项不正常者都应进行显微镜检查,并以显微镜检查报告为准。

那也就是说,只有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亚硝酸盐四项检查均阴性(正常)时,检验人员可不做显微镜检查(复查)。

三、尿沉渣检查的方法(一)非染色尿沉渣镜检操作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500r/min离心5min。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结果判断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参考值1、细胞成分: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值至最高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形(透明):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二)、染色尿沉渣镜检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液的配制:溶液I:结晶紫3.0g95%乙醇20.0ml草酸铵0.8g蒸馏水80.0ml溶液II:沙黄0.25g95%乙醇40.0ml蒸馏水40.0ml将意识哪个两种溶液分别置冰箱保存。

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大家好,我们是管型家族!人类定义我们是含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等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是尿沉渣中最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成分之一,我们的出现往往提示着人类肾实质性的损害,接下来的文章会把我们家族的形成、种类、形态、临床意义和管型检查的质量保证等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给临床和检验医生提供参考价值。

嘿嘿!人类已经发现我们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01我叫小透儿(透明管型),是家族里其它管型的基本骨架,由肾小管分泌的T-H 糖蛋白和少量清蛋白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由于浓缩(水分吸收)酸化(酸性物增加)和软骨素硫酸酯的存在,而凝聚、沉淀形成的圆柱体状物质。

我们无色透明、表明光滑,有时也可能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黏附在管壁外或包含其中。

健康人见到我可别害怕,我很淘气,我会钻到健康人的清晨浓缩尿中,但是数量很少很少……还有健康人剧烈运动、高热、全身麻醉时也可以见到我,此时的我临床意义并不大哦!但是如果我大量出现在尿液中,或是我和家族中其他管型碰在一起,人类可要警惕了,此时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淤血及恶性高血压等。

02嗨!我们是大粒儿(粗颗粒管型A↑)和小粒儿(细颗粒管型B↓),对喽!我们统称为颗粒管型!当透明管型里颗粒超过其体积1/3时,就变成了在下。

我们的颗粒多来源于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在不染色的尿液中我们常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体积比小透儿通常要短而粗。

我们的出现人类决不能掉以轻心了!尿液中出现大粒儿、小粒儿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等。

非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发热或脱水时尿中偶尔也可出现小粒儿,但量很少,且都是一过性的。

03看看我们身体里有什么?没错,我们是细胞管型!含有红细胞的叫小红(红细胞管型),含有白细胞的叫小白(白细胞管型),含有上皮细胞的叫小皮(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尿沉渣管型篇》课件

《尿沉渣管型篇》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
总结词
管型的定义是指尿液中形成的圆柱形蛋白凝块或细胞团。
详细描述
管型是尿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通常是由蛋白质、细胞、结 晶等物质在尿液中凝聚而成的圆柱形结构。管型在尿液中的 形成与肾脏的病理变化、肾小管损伤、炎症等有关。
分类
VS
详细描述
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大量蛋白质进入尿液中,形成蛋白管型。 同时,还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管型,如透 明管型、颗粒管型等。这些管型的出现有 助于诊断肾病综合征。
病例三:泌尿系统感染的尿沉渣管型特点
总结词
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沉渣中可能出现 白细胞管型、细菌管型等。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时,炎症反应可导致白 细胞和细菌进入尿液中,形成白细胞 管型和细菌管型。这些管型的出现有 助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02
管型形成的机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形成原理
尿液中蛋白质的凝固
当尿液中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形成管型的 基本结构。
管型的形成与尿液的pH值和温度有关
在酸性尿液中,蛋白质容易发生聚合,而在高温下,蛋白质的聚合速度会加快。
不同类型的尿沉渣管型提示不同的疾病类型,如透明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而红细胞管型则提示肾 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因此,尿沉渣管型的诊断价值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泌尿 系统疾病。
鉴别诊断
尿沉渣管型的鉴别诊断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泌尿系统疾病至 关重要。通过观察尿沉渣管型的形态、数量、分布等特点, 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部位,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为 精准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 肪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 细 胞 管 型 (混有脂肪变)
• 颗粒或细胞管型内也可见少数脂肪球。
尿沉渣中的管型
—包 涵 体 管 型
• 结晶管型:管型内含尿酸盐、草酸钙、磺胺物质。如磺 胺结晶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 假管型和类管型物质
尿沉渣中的管型
— 假管型和类管型物质
• 纤维:形似蜡样管型,偏光显微镜有助于识别。
尿沉渣中的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由红细胞残存物组成。
尿沉渣中的管型
— 细菌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颗 粒 管 型
管型内颗粒可以大小不一,含量少至大量。
尿沉渣中的管型
—蜡 样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蜡 样 管 型
蜡样管型呈均质状,蜡样外观,一端仍有颗粒。
尿沉渣中的管型
—蜡 泡变性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 空泡变性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透 明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透 明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白 细 胞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白 细 胞 管 型
相差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有助于鉴别。
尿沉渣中的管型
—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红 细 胞 管 型
尿沉渣中的管型
—血 液 管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