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李婉姬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年第01期摘 ; 要: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有利于保持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文章以时空观念素养作为立足点,以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程序作为维度,探讨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
关键词:时空观念素养;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作者简介:李婉姬,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教师。
(广东 ;广州 ;511483)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615644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34-02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就是以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鲜明的历史教学主题来统领教学内容,以一种或多种核心素养为逻辑维度进行主题分解,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串联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将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持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了解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和分期方式,能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过去;知道重要史实发生的地理状况,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地图;能够将史实置于历史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和评述。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有利于克服对历史现象认识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避免偏见与狭隘。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的步骤为:确定主题——梳理教学结构——搜集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情景与活动——升华主题——作业评价。
下文从主题教学的步骤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以时空“定位”历史事件,确立教学主题教师应研读课标和教材内容,了解本课的历史事件,并将该历史事件放在一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中定位。
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为例
2. 解读课标,确定教学目标 课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 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 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3]。 而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 及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 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 解古代的印度社会”[4]。依据单元主题“大河流域—— 人类文明的摇篮”,再通过分析教材,解读课标,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后,笔者把这个单元的教学目 标设定为: 1. 通过教材阅读,在地图和时间轴上标出世界 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明产生区域和代表性的文明成 就,从而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构建时空 观念; 2. 通过让学生对世界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文 明按照社会形态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从而了解
培养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思维——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教学篇誗方法展示培养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思维———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文|李元平历史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历史课程既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又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
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学中的时空观,就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关系与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的教学已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多维培养能力与感情”的方向转变。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进行教育方式的革新和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
一、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历史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常识,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理解历史深度和把握层次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时空的差异,对于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事件,如果学生时空观念不强,理解起来无疑十分困难。
因此,学习具体历史时,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更加很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
学生在形成时空观念的情况下学习历史,会更加自信,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探究其中的历史意义。
(二)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把历史教材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三个专题,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这有利于学生分类学习历史,但是由于将整体历史知识“肢解”,学习时容易出现不连贯的情况,这并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发展框架。
而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把历史事件相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联系的历史发展整体,并丰富相应内容,把互相独立的小事件串联成历史发展的脉络,将课本上的静态历史知识转化为脑海中动态的历史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摘要:历史学科是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其本质是将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与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与方法。
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逐渐从以单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而时空观念素养正是历史核心素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基于此,文章联系教学实际,重点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引言:所谓的时空观,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点,而历史时空观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1]。
一、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意义(一)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更好地理解时间具有发展性。
唯物史观要以时空观念为理解背景。
有了良好的时序意识,才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阶,有了良好的空间意识,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准确把握史实发生的时空二维性,才能发展地、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能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分析人类社会,才能够更好地掌握阶级社会的更迭、阶级行为的作用[2]。
(二)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经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对史料的搜集与整理,都应该放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中,将其准确地进行时空定位,否则,大量的史料就成为毫无章法的资料堆积,无法对认识史实起到支撑作用;对史料的辨析,如果不结合史实发生的特定时空去分析联系,就很难辨别真伪,更无法谈及“实证”。
其实,史料实证的过程,就是在时空框架下,用较为确凿的材料来论证、充实史实的过程。
(三)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历史解释,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的解释,很难避免解释者的主观影响。
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开展研究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8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开展研究文/王进华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关键词。
“时空观念”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吸收知识、增强综合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历史课堂活动的制定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能够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意识,并做好具体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对于历史核心素养。
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并以“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开展研究”为主题,积极展开论述活动。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时空观念是否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有效“落地”,关系着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当学生有了正确的时空观念,能够使其在特定背景下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把握度,从而增强自身学习效率,从而完成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目标。
那么,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并促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升呢?这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1 理清历史事件时序,构建清晰知识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出现都有其先后顺序,只有对相关事件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明确把握,才能够有效提升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度,并理顺思路,增强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发展学习能力。
时空观念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开展相关活动期间,教师要能够提高培养重视度,并通过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时间顺序,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来增强对于历史学习内容的把握。
以具体教学课程为例,比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们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教师能够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等,都进行清晰地罗列,并通过在时间轴上加以展示,促使学生们对具体事件有透彻清晰的认知。
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xx年教育部在对普通高中历史教材进行修订时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所谓“历史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承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根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
具体来讲,历史核心素养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不难看出,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
雖然“历史核心素养”是在修订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时提出来的,但是初中历史教育由于其根底性和承递性,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
因而历史核心素养不仅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更应该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旋律。
在上述六大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看似是最容易养成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无视的。
时空观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时间和空间就好比经线和纬线,时空的交织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牢牢矗立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有据可查。
良好的时空观念为史料的、查找、区分,历史现象的认知,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课时缺乏的情况下,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应对考试,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求广阔一线教师在新课讲授和试题讲解时进行时空观念的渗透,在有意识的渗透中无形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总结出三种较为简便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数轴法提起数轴,很多人会说这不是数学课上用到的吗?没错,数轴作为数学工具因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公元纪年法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是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方法。
如《xx年常州市中考模拟试卷(Ⅱ)》第1题,“季札(前577—前485),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相传为避让王位‘弃其室而耕’于常州焦溪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
公元前577年属于()A.公元前6世纪前期 B.公元前6世纪后期 C.公元前5世纪前期 D.公元前5世纪后期”。
很多同学在A选项和B选项之间徘徊,将近1/4的同学误选B选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教学为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教学为例摘要:在新课改标准实施的大环境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视角来审视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的概念,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使学生能准确的运用唯物史观,正确、深入地评价历史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引言:初中历史学习是学生接触历史的初始阶段,学生会在此阶段为未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对历史有一种学科情感,并能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其历史学科思考能力。
历史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核心素养与教材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改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唯物史观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一)强化历史教师认识唯物史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强化自身的基础唯物知识,使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更加牢固。
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学生。
唯物史观的理论知识源远流长,如今,人们所能接触到的最广泛的历史观,大多都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提炼出来的,也有一些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自行编撰唯物史观。
此外,许多以马克思主义为目标的杰出专业人士,也在不断地推行着唯物史观。
在唯物史观的萌芽时期,其受众和传播范围都很小,而且由于时代的原因,它的传播也会受到限制,从而歪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始面貌[1]。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唯物史观的思想作为教学依据,把正确的唯物史观传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作品的历史发展背景,以解决在应用唯物史观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正确运用唯物史观的观念,应用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的知识与内容相结合,来指导学生学习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探讨
··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是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
历史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其他学科中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学生时空观念不够全面和深刻的现象。
本文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一)有助于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发展轨迹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学科,历史的发展脉络就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理解历史发展的演进与历程。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从而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背景进行理解和把握。
(二)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等。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性进行理性的思考,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思维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将历史事件放在时间轴上进行理解,并对将来做出合理的预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对比,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机地组成时间轴。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重要事件和预见未来的发展,以此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形成更加全面的历史思维体系,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现状(一)注重知识背诵,忽视思维方法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个需要学生具备较强思维能力的科目,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提出,初中历史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了融入“时空观念”教学,建立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教学要求。
“时空观念”教学理念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事物的发展历程进行观察分析,使得学生对于历史的脉络框架理解更加清晰,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初中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案,拓展多种教学途径开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教学探讨一、引言近年来,初中阶段各学科教育都以构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为学科教育出发点,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当顺应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改革,重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
初中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要传授学生真实的历史体系,就离不开对时间和空间两大因素的探讨。
对此,构建正向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能力,是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也是历史教师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1.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1.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教学素材,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去挖掘基于“时空观念”背景下的历史资源素材,结合部编版教材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选择为导向,强化过去特定时空的历史和学生现状生活的联系和对比感,减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陌生感。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素材拓展时,可以多关注当地的历史资源,了解当地区域发生在特定历史时空中曾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融合,将其作为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素材资源。
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为例,在学习第2课时《原始农耕文化》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原始农耕业发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所取得农业技术成就。
通过这样古今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将原始时期的农业历史和现在的农业发展状况作为对比学习,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部编版九上教材为例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部编版九上教材为例作者:刘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第3期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能否在课堂中有效“落地”事关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宏观认识与微观理解。
正如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姚晓岚老师所言,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有益于“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历史;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运用时空观念洞察历史趋势,认清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从而增强历史自觉性”。
[1]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初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呢?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时,笔者精心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案例。
此处,笔者不揣浅陋,与诸位同仁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精选史料搭平台,厘清先后次序在备课《古代印度》时,笔者发现本课立足于文明史观,相继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
如此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宏观认识古代印度的文明。
唯一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清晰的时间线索,这种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时空观。
例如,有关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的内容被放置于第一部分,而佛教创立则被置于第三部分。
如若不采取相关教学措施,学生依据定势思维,则会颠倒二者的先后次序,误认为佛教创立在孔雀王朝之后。
为此,笔者摘取了相关史料,以此来搭建二者间的关联。
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印度,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 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 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集结(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2]通过上述材料的呈现,学生最终构建出了以下思维导图:又如,在学完第18 课《美国的独立战争》、第19 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后,部分学生始终认为法国大革命早于美国独立战争。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才能够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从而形成自身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达到高质量的历史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策略广阔的时空范围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梁启超先生曾指出具备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观念不确定,譬诸筑室而拔其礎也。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具备时空观念。
很多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较为欠缺,这往往会成为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短板,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从时空角度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学会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1.初中学生在历史时空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当前多数教师和学生对于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其主要表现为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记忆十分重视。
然而这种认识却很少能够转化为将历史时空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培养的意识,再加上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管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会采取对相关知识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的学习方式,而缺乏对于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培养。
其次,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但却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够将生将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空间进行表面上联系,很少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也就无法将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上。
又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历史时空观念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较多地重视历史事件的时间联系却忽视了空间上的联系,对于历史地图的使用较少,学生在应用这一观念理解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1.1.中外历史联系教学历史老师在授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摘要】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文从引言开始,探讨了时空观念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同时探索了历史课堂教学路径。
文章指出,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部分强调了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未来历史课堂教学应更加重视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通过本文的探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路径、教学策略、学生发展、教学实践、时空观念应用、培养、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历史、把握现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时空观念素养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创新教学路径,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
通过分析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及探索历史课堂教学路径,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指出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历史课堂教学更应重视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通过这些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时空观念的重要性时空观念是指个体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从而形成更全面的历史认识。
“时空观念”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时空观念”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者:卢晓玲来源:《师道(教研)》2023年第11期《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时空观念就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培养学生具备时空观念才能助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升,那到底怎样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笔者结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教材,谈谈具体的渗透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形成历史知识网络拥有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储备,是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的重要基础。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历史知识,结果造成身心疲惫,没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可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脉络。
在复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尝试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翻看回顾教材的基础上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內容按照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以树状图的方式勾画出来,以“近代化探索”为主干、四次探索活动为枝干,再将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内容依次补充,构成“近代化探索”完整的知识脉络。
在这个过程中,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脉络,也提高了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为时空观念素养的养成做好铺垫。
二、巧用历史年表,树立历史时空意识时间是历史存在的根基,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学习历史必须要有准确的时间观念。
而历史年表就是帮助学生有效把握历史时序性的常用方式,其主要包括:时间轴和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轴既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时序观念,启发时空意识,又能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通史思维。
因此,在复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探索以及发展时,因涉及的历史时间与历史事件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梳理并掌握,笔者以时间轴的形式对整册内容进行了宏观的整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该册知识的系统化理解以及知识体系的把控,将复杂的知识变为简洁明了的知识脉络,强化学生的时空意识,逐步培育时空观念素养。
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为例
提高历史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次演示以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为例,探讨 如何基于时空观念培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明确时空定位,建立历史背 景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即确定教学的历史时期和 地域范围。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古代埃 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因此,时空定位为古代文明, 历史时期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500年左右。
4、实践法: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等,让学 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存在,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总结与反思
基于时空观念培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 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 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次演示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的 关键和方法。
一、关键词:现代诗歌、大单元 教学、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
二、文章结构:
1、引言
在引言部分,首先需要简要介绍现代诗歌以及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然后,阐述本次演示的主题——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现代 诗歌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6、结论
总结前面的研究内容,强调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和效果。同时指出本次演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感谢观看
1、图表法:利用地图、时间轴等图表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框架,理解 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2、情境法: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 件的发生和发展,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 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加强历史知识领悟与认知是一线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
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立足新教材,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调动其自主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与了解历史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是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本文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展开了教学研究与分析,希望可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带来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前言:历史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一门全新学科,对其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与长远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而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教给初中生历史知识外,更应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样的方法对其时空观念素养进行培养。
让初中生能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与热情,使其积极思考与分析,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正确认知历史,进而大幅度提高初中生学习质量与时空观念素养,得以实现教师理想教学目标。
一、借助历史地图辅助,强化时空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学科,知识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让初中生完全掌握,还应培养其时空观念素养。
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改变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历史地图辅助,强化初中生时空观念。
而历史地图所具有的功能,可客观的呈现历史现象发生的位置、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并能借助不同颜色、符号将战争进程、领土变迁、经济发展、阶级斗争清晰表达出来。
如此利用历史地图可快速吸引初中生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让初中生能扎实掌握好知识,并对真实的历史有更深刻了解,从而达到对初中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使其在学习上可得到突破,得以突显初中历史学科高效教学。
例如,在开展《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素养,教师可借历史地图讲解知识,能快速吸引初中生注意力。
比如:本课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材中指出了长安、玉门关、西域、丝绸之路等,作为历史事件的空间点,教师应利用历史地图帮助初中生清晰指出整个丝绸之路的路线。
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演变过程和影响结果。
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 时空观念有利于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演变过程。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时空观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因素,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缘由和演变的过程。
2. 时空观念有利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结果。
历史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影响会延续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
通过时空观念,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持续性和深远影响。
3. 时空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时空观念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历史事件中看到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等,帮助他们拓展历史思维,理解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二、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1. 选取具有典型时空特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主题。
选择具有鲜明时空特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主题,能够更好地体现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比如选取“秦始皇统一六国”、“张骞出使西域”、“唐代丝绸之路”等主题,这些事件或人物都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时空思考。
2. 运用地图、图片、文献等多种教学资源展示时空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地图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通过图片展示历史事件的当时场景,通过文献展示当时的文字记载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时空特征。
3. 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时空分析和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历史游戏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内容。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任何史事都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下产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中,才能对史事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
所以,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教学策略一、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教学现状目前,历史教学模式很不乐观,在初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尤其是历史课程长期不受重视,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受到限制。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既是历史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教师应该明确时空观念素养的基本内涵,将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建立一整套科学而先进的历史价值体系。
二、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一)制作科学有效的时间轴来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事件发生的基本元素,让历史有了先后,以时间为点,将历史事件附着在每个时间点上,然后通过时间的时序性,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不仅可以系统化历史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突出时间的时序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拓展。
但是历史时间的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历史阶段,历史时间比较密集,有的前后相差不了几年,容易混淆。
再有的就是历史时间的重复性,同样的历史时间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模块和专题中均有呈现,只是用来说明不同主题知识内容和历史事件的体现不同。
这些情况使得历史时间不利于被有效记忆,并容易产生混乱,使得学生对历史时间望而生畏,所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复习历史课程前,对书本上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整理,制作一条清晰的时间轴,在制作时可以根据具体重点知识来决定时间轴的样式,时间轴贯穿了历史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事件,通过对事件的梳理,不仅对知识有了整体上的了解,而且在后期的复习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发展的先因后果,从而,很好的架构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以《全球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
上了高一突然失去这些思维工具,只有单一、抽象、乏味的文字符号形式,势必引起高一新学对高中历
高一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
思维导图法、表格归纳比较法、数据统计法等知性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升
从而顺畅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扬的态度,有些人持声讨反对的态度
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4.长时段、大空间考察和思考历史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请你从当下非洲
展现状的差异性方面思考,该事件给这些地区带来的什么不同的影响?。
强化时空观念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意义
强化时空观念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意义摘要时空观念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强化时空观念培养,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事件与地域范围密切相关,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认识,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设计鲜明的历史教学主题,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目标融为一体。
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时空观念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时空观念;初中历史;实践教学1强化学生时空观念对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影响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本质体现,时间和空间要素是历史学科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时间和空间元素的历史是不具有真实性的。
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学习。
在理解与认识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历史事件其中,做感同身受之理解,能够解释史事的时空背景与史事现象的密切关联性。
在提升历史时空素养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切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从而了解到自己与历史的关联性,增强爱国爱家情怀。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引入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与探索,形成多元思维解读历史素材,进而突破以往历史材料的限制,提高学生历史材料解读能力。
围绕历史地图以及历史故事等,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时间观念,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理解该段历史时空的主要特征,试图联系该历史时空内的其他历史事件,梳理历史事件发展关系。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育的不足任何历史事实的发生都存在唯一的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可能脱离这两种元素而的单独存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素养。
就目前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现实状况来看,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浏览初中教学教材,初中历史教材按照主题的排版方式,把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开教学,并没有清楚的梳理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的时空概念,影响了学生对通史的概念,导致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错乱、混淆不清的问题,将会阻碍对学生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是综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历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对培养学生历史的时空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此,教师应尝试用多种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的时空观念。
一、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重点历史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是相互统一又彼此独立的,二者有着各自的学习重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把握。
1.历史时间观念的培养重点。
历史年代的记忆就是培养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的基础。
初中阶段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年代类型有四种,第一是历史朝代变化的年代,如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第二是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年代,如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三是重大科学发明及科学家生活的年代,如东汉时期张衡发明地动仪;第四是关系到社会性质变化的转折点,如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重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的确切空间类型有四种,首先是在其存在过程中,一直生活或存在于某处的,如北京人活动在北京周口店;其次随重要历史事件发展而导致活动地点变迁的,如周平王东迁洛,开启了东周时代,武则天称帝后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等;第三是某些历史地点古今名称不同的,如三国时期东吴定都建业,即今江苏南京等;第四是某些需要给予重要说明的地点,如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途径地。
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意义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学习体系。
历史的时间观念的培养能让学生有分析历史事件之间或事件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并能够让学生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的空间观念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有基本的空间认知,并能由此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的时空观念,有利于让刚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历史的初中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还让能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历史,进而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作者:刘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3期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能否在课堂中有效“落地”事关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宏观认识与微观理解。
正如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姚晓岚老师所言,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有益于“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历史;能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运用时空观念洞察历史趋势,认清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从而增强历史自觉性”。
[1]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初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呢?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时,笔者精心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案例。
此处,笔者不揣浅陋,与诸位同仁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精选史料搭平台,厘清先后次序在备课《古代印度》时,笔者发现本课立足于文明史观,相继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
如此内容设置,有助于学生宏观认识古代印度的文明。
唯一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清晰的时间线索,这种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时空观。
例如,有关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的内容被放置于第一部分,而佛教创立则被置于第三部分。
如若不采取相关教学措施,学生依据定势思维,则会颠倒二者的先后次序,误认为佛教创立在孔雀王朝之后。
为此,笔者摘取了相关史料,以此来搭建二者间的关联。
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印度,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集结(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2]通过上述材料的呈现,学生最终构建出了以下思维导图:又如,在学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战争》、第19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后,部分学生始终认为法国大革命早于美国独立战争。
此外,由于启蒙运动内容被穿插于第19课的第一子目,如若我们不补充相关材料的话,学生可能会误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启蒙运动之前,他们也更难以知晓启蒙运动在美国独立战争及民主共和制建立中所发挥的作用。
有鉴于此,笔者精选了相关启蒙思想在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广为传播的史料,以此来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时空观念。
由此可知,适当提供相关课外史料,并据此来建立逻辑关系易混项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
当然,在选取史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它是否能搭建起逻辑关系易混项之间的关联。
最后,在史料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厘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
二、创造历史情境,回到“历史现场”在学完拜占庭帝国后,笔者发现学生对所学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存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给其提供疆域图,竟不能分清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遑论它们与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关系。
为此,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些帝国的疆域图,并布置了以下问题:穿越时空,如果你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拜占庭城市(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7世纪、公元1453年),请结合所学,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在不同时代的所见所闻。
此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笔者的帮助下,学生大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示例:(1)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此时我们正被波斯帝国所控制,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在公元前525年,帝国攻占埃及,埃及灭亡。
(2)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此时我们正被崛起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所控制,它曾在伊苏斯战役中以少胜多打败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
随后,我们的帝国又攻占了北非埃及,最远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最终它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东西方文明也随之走向交汇。
(3)如果我生活在公元2世纪,此时我们正被罗马帝国所统治。
而在此前,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
直至此时,我帝国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國,地中海已成为我帝国的内湖。
我帝国最北可抵达不列颠。
(4)如果我生活在公元6世纪,此时我们已隶属于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我的家乡也是帝国的都城。
我的帝国虽不及罗马帝国那么辽阔,但仍然地跨三大洲。
此时最有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他曾颁布了四部法典,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5)如果我生活在公元7世纪,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面临外部危机,阿拉伯帝国日益崛起,并开始侵占我帝国控制下北非及西亚等处的领土。
帝国已岌岌可危。
(6)如果我生活在公元1453年,此时拜占庭帝国已被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灭亡,我的家乡被土耳其攻占,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以上示例是某一学生的作品,语言尽管不够老练,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进入“历史现场”,以当事人的口吻来描述他们所亲历的那些事儿。
基于以上做法,我们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历史已不再是那些死气沉沉的知识。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做法,学生已熟悉各大帝国政权更迭的史实,时空观念也在不断形成。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三、加强中外关联,放大时空视角“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和视野的开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时,人们已习惯将其与外国的相同相似问题进行联系和比较,反之亦然。
”[3]“中外关联”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则将有利于学生从一个更加宽广的时空视角来认识历史事物。
例如,在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化时,笔者让学生思考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此时的印度又处于什么时期?它们虽地处不同流域,但是否有相似之处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豁然开朗,此时的古希腊、古印度与古代中国都并非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
在奴隶制度之下,群星璀璨,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最后,它们又都走向了统一。
以上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了同一时段、不同地域下的东西方文明存有诸多相似之处。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英国革命以及君主立宪制的先进性时,笔者给学生呈现出了两个时间点:1649年和1689年。
此时的中国先是清王朝定都北京,之后康熙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了多项措施。
然而,在1649年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已被送上了断头台。
1689年,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逐渐走向“统而不治”。
以上对比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英国在此时的先进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
四、依托唯物史观,促成历史解释近来,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大加指责。
他们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尽完美,国王的保留,则意味着它不彻底,也无法与美国先进的民主共和制相媲美。
以上问题反映了学生还未能准确、客观地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4]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史料,让学生认识到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为有限,而君主制度和王权受限、王在法下则是英国的政治传统。
因此,君主立宪制的选择是顺应英国国情的选择,它虽保留国王,但它仍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它与美国之所以建立了不一样的民主制度,那是因为各国国情的不同。
故而,我们不能超脱时空对其进行任何评价。
相反,我们务必要借助相关史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而对其进行客观评判。
五、就地取材,强化时空观念冯一下先生曾指出,“常规历史地图一般不标注时间,其功能仅在促进人的历史空间观念的形成,而对时间观念的形成作用不大。
不仅如此,稍不留神,还可能使人产生时间错觉。
”[5] 那么,能否让历史地图发挥既培养空间观念又培养时间观念的双重功能呢?他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历史地图上,加注与该图反映的历史事物存在的空间相对应的历史时间(主要是作为时间节点的重要年代)。
”[6] 改造后的历史地图被冯先生称为“时空图示”,它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笔者在教学《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时,发现多数学生缺乏时空观念,不能有效掌握罗马从城邦到帝国崛起的过程。
在冯先生的启发下,笔者让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并改造教材所提供的罗马帝国示意图,逐次勾勒出罗马从城邦到建立共和国、称霸地中海、建立帝国及帝国分裂的相关时间信息与发展轨迹。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了強化。
综上,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以上五种不同路径来发展初中学生的时空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节课所学内容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还需时刻调整具体的教学策略。
总之,在一线教学中,我们需要将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始终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视教学的具体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路径,促进素养的有效“落地”。
唯有如此,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才能逐步得以提升。
【注释】[1]; 姚晓岚:《时空观念的价值及其实现》,《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8期。
[2]; https:///doc/956475-1011059.html,浏览日期2018年11月22日。
[3]; 曾维丽:《“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原则的提出与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一得》,《教师之友》2005年第6期。
[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0页。
[5][6]; 冯一下:《探寻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的新方法——以时空“合成”为中心》,《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8期。